老年小肠气的病因
老年小肠气的病因
中文名:老年疝气
又被称:“老人疝气”
引起:老年人身体机能改变或慢性疾病
症状:腹股沟区突出成一块肿物
基本信息
病因
疝气的发病原因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肝气郁滞忧思、愤怒、情志不舒、气机不畅、气窜于少腹而发病。
2、寒湿内停久坐寒湿之地,或雨淋受寒;致使寒湿之邪侵袭肝经,而发病。
3、中气下陷强力举重,房劳过度、伤于正气,致使气虚下陷患于少腹,或小儿先天禀赋不足:或老年人肝肾亏虚、筋脉松弛、或因脾胃虚弱、中气下陷、升提失职而发病。
症状
疝气的症状最主要的是在腹股沟区,由于腹压增高造成肠或是大网膜等腹腔脏器突出在腹壁薄处,突出成一块肿物,平卧可能会回纳,症状容易反复出现。
危害
在一定程度上,老年疝气可影响老年患者消化系统,进而出现下腹坠胀、腹部胀气、便秘腹痛、易感疲劳等症状;老年疝气还可影响泌尿系统功能,使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增多等症状,甚至还可导致性功能障碍;老年疝气若不积极治疗,还可导致疝气嵌顿,以及肠梗阻、肠坏死等情况发生。如果不及时治疗,经常上下来回往复,致使疝囊颈反复受到摩擦,变得肥厚坚韧。
小肠气的危害
小肠气首先影响患者的消化系统,从而出现下腹部坠胀、腹胀气、腹痛、便秘、营养吸收功能差、易疲劳和体质下降等症状。又由于腹股沟部与泌尿生殖系统相邻,所以老年患者易出现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等膀胱或前列腺疾病; 小孩则可因小肠气的挤压而影响睾丸的正常发育;而中青年患者则易导致性功能障碍。还由于疝囊内的肠管或网膜易受到挤压或碰撞引起炎性肿胀,致使小肠气回纳困难,导致小肠气嵌顿,以及肠梗阻、肠坏死、腹部剧痛等危险情况。
小儿小肠气发病初期,当幼儿平卧安静时肿物可消失,随着腹内压力的继续增高,肿物可下降到阴囊里。这时如果能解除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并让患儿平卧,或轻轻地将肿物往腹腔方向推送,肿物则可通过睾丸下降时的那条通道返回到腹腔,肿物消失,这种情况称为可复性小肠气。如果肿物不能返纳腹腔,就会出现腹痛加剧,哭闹不止,继而出现呕吐、腹胀、排便不畅等肠梗阻症状,在腹股沟或阴囊内可见椭圆形肿物,质地硬,触痛明显;嵌顿时间久者皮肤可见红肿,若长时间肠管不能回纳则有可能出现肠管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
因此,当父母发现孩子患有小肠气时,应立即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6个月以下的患儿可暂不处理,但需密切观察;6个月以上的患儿如果疝块逐渐增大,或有嵌顿史者,则应抓紧时间、尽早进行彻底治疗。
走出小肠气认识误区
误区一:认为小肠气是小病,治不治没关系
由于小肠气在发病初期不会引起明显不适,且常可自行还纳,导致很多患者对该病并不重视,认为早治晚治甚至不治都没关系。事实上,小肠气若不及时治疗,也可引发严重后果。首先,不对疝气做处理,只会越来越大,不可能永远维持现状或缩小,大的结果不仅影响生活,也影响治疗。俗话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疝好比衣服上的洞,不补只会越来越大,而且越大越难补。我们曾碰到过不少病人,由于畏惧手术,腹股沟疝直到进入阴囊如皮球大小严重影响生活才来手术,原本不复杂的情况变成了难度大风险高的手术。再者,小肠气不及时治疗,还有发生急性并发症的可能。由于某次咳嗽、屏大便等用力原因使过多的肠段突出后不能回入腹腔,导致急性肠梗阻,引起剧烈疼痛,如不及时处理最终可引起肠坏死、穿孔乃至腹膜炎死亡。所以外科医生均建议是尽早治疗。
误区二:不开刀也能治好小肠气
很多患者在发现小肠气后,都希望可以保守治疗。专家指出保守治疗只能暂时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任何药物和疝气带都不可能治疗疝气,疝气是腹壁的物理缺损,手术是治疗疝气的唯一方法。疝托、疝带是把一个硬物堵在疝的出口上,并不能真正地补洞,临床上只是一些不能耐受手术患者的一个补充治疗,带过疝带的病人都知道那东西压在身上不舒服,而且时间长了局部组织受压变薄,最终疝还是会从旁边出来。还有个别患者因为佩戴不合理导致疝托直接压在肠管上造成肠管粘连,给手术添了不少麻烦。脐贴、中药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疝的发展,但也不能从根本上堵住缺损。还有不少患者选择打针注射硬化剂治疗疝气,花钱不少,堵不住洞不说,而且会造成手术部位解剖不清,导致手术困难。
误区三:认为年纪大手术风险大,不宜手术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疝气病人越来越多。然而人们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认为年纪大了就不宜手术了。其实疝气手术前,手术医生常规要评估病人的手术耐受能力。首先,是了解病人平时的生活状况,如能否自理、能上几楼、活动和睡眠情况等等;其次,是询问病人过去有哪些内科疾病,然后选择性做一些检查,目的是评估器官功能。即使是七八十岁的老年疝气病人,如果没有严重内科疾病,平时生活能够自理,上楼没有心慌、胸闷等不适,完全可以耐受疝修补手术。
前列腺增生不治疗的严重后果
1、引起尿潴留和尿失禁。
2、引起感染。前列腺增生不治疗会怎么样?俗话说:"流水不腐",但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往往有不同程度的尿潴留情况,膀胱内的残余尿液就好像一潭死水,一旦细菌繁殖就会引起难以控制的感染。
3、前列腺增生症可能导致肾脏损害甚至尿毒症。
4、前列腺增生症可能诱发老年人的疝(小肠气)等疾病。前列腺增生不治疗会怎么样?有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会出现排尿困难症状,需要用力和憋气才能排尿。前列腺增大的危害巨大,由于经常用力,肠子就会从腹部薄弱的地方突出来,形成疝(小肠气),有时患者还会出现痔、下肢静脉曲张。
5、老年人的膀胱结石也与前列腺增生症有关。在尿路通畅的情况下,膀胱里一般不会长出石头。即使有石头从输尿管掉到膀胱里也能随尿液排出。
疝气对男性有什么影响
男性疝气的危害:疝气的危害有很多,但是有一条你肯定不会知道,那就是疝气会影响男性性功能,针对这个问题专家说?疝气常见疾病,即人体组织或器官一部分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间隙、缺损或薄弱部位进入另一部位。
疝气多是因为咳嗽、喷嚏、用力过度、腹部过肥、用力排便、小儿过度啼哭、老年腹壁强度退行性变等原因引起。
如果患有轻微的疝气、小肠气的话,是对正常的夫妻生活没有影响的,只需注意哪些引起腹压升高的因素就行了,如果疝气病情较重的话,经常会掉下来,那就要及时治疗了,否则会影响性生活和生育能力的。
专家指出,对于还没患有疝气疾病的人们一定要做好疝气的预防工作,对于已经很有疝气疾病的患者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科学的治疗。
预防疝气病有哪几种妙招可以用
1、避免提扛重物:老年平时去菜场买菜等均不受影响,但搬煤气罐、扛大桶饮用水等切勿尝试,因为提扛重物的瞬间腹内压力亦会急剧上升,导致疝气病的发生。
2、平衡饮食防治便秘:老年便秘较常见,而便秘时过度用力导致腹压升高是引发疝气病的重要因素。因此,老年不宜食用容易引起便秘、腹内胀气、或者过冷过热的食物。应多吃易消化的食物,以此减轻肠道负担,平时应做到“三多一少”,多吃含粗纤维的新鲜蔬菜(芹菜、韭菜等),多吃粗粮(全麦类)和水果(香蕉等),少吃油腻厚味的肉类。此外,早晨起床后先喝杯温开水或蜂蜜水,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如确有便秘,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泻剂,及时治疗。
3、锻炼可增强腹壁力量:增强腹壁肌肉强度可以减少小肠气的发生。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锻炼,例如做弯腰及躯体屈伸运动,可与太极拳、体操、游泳、跳交谊舞等运动结合进行,但不推荐剧烈运动,特别是突然举重物。同时,适当体育锻炼可以保持健康的体重,有研究报道肥胖亦会增加疝气病的发病率。
4、避免吸烟远离咳嗽:长期大量吸烟的人不仅易引起肺癌,其引起的长期慢性咳嗽也会使腹内压力明显升高。研究还发现,吸烟还会导致腹壁胶原纤维代谢紊乱,使腹壁强度降低。因此,避免吸烟,防止咳嗽、控制哮喘对老年防治疝气病同样重要。
5、保持小便通畅:在60岁人群中,有半数以上的男性有程度不等的前列腺增生,而到了80岁这一比例则可高达83%,患者易出现尿频、尿急、排尿费力等加重腹内压的症状。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尽早治疗,避免在薄弱的腹壁上“雪上加霜”,导致疝气病的发生。
小儿疝气疼痛的话怎么办呢
: 小儿疝气治疗方法
1: 方组成:田鸡(青蛙)4只(去头及内脏)黑豆120克。功能主治:小儿阴囊疝气。用法用量:炖服,每日一剂。附注:疝气指少腹附痛、牵引睾丸及睾丸偏大等病患。
2: 验方组成:松树蚂蚁窝1个 大枫叶 香茅草各240克。功能主治:疝气。用法用量:煎水外洗,每日二次。附注:泛指体腔内容物向外突出的病症,多伴有气痛症状,所以又称“小肠气”、“小肠气痛”。常见有腹股沟直疝、腹股沟斜疝、脐疝、股疝和切口疝,按临床表现可分可复性疝、难复性疝、嵌顿性疝。其中可复性和部份难复性疝通过内服药物配合手法复位可以治愈,如为嵌顿性疝甚至发展成绞窄性疝的,则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3: 验方组成:龙眼核8克,荔枝核8克,黄皮果核6克,小茴香4克。功能主治:治小儿疝气。用法用量:上药为一剂量水煎,3岁以下儿童煎一次分3次服,日服2—3次。3剂为一疗程,轻者一疗程治愈,重者酌加艾炙,二疗程可能治愈。
4: 葱衣(系葱白的外衣)90克,稍加水煮,1次吃完,连服7次。本方用治疗疝气,具有解肌散寒之功效。
5: 用茴香15克,先煎后取其汁,加入粳米100克,煮成稀粥。每天分两次食之。有行气止痛功效。适用小肠疝气治疗。
6: 小茴香9克和无花果2个,煎熬成汤,每日服两次,治疗疝气病,有温中散寒功效。
小肠气的发人群都有哪些
小肠气 老年男性更易中招
疝气又名小肠气,是腹内脏器由正常位置经腹壁上孔道或薄弱点突出而形成的包块。
疝气根据发生的部位,可分为腹股沟疝(斜疝和直疝)、股疝和切口疝。一般来说,男性腹股沟斜疝多。据统计,在我国,腹股沟疝的发病率大约在3.6%,60岁以上老年人的发病率则高达11.8%。
老年小肠气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老年疝气,一般发病部位以腹股沟部位居多,老年小肠气的发病原因,往往是由于老年人生理机能衰退,腹壁薄弱,而且常常伴有慢性疾病,当老年人咳嗽、便秘等突然过度用力时极易引发疝气。老人“疝”的发病率较高,这是因为他们常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前列腺增生、习惯性便秘等,长期慢性咳嗽、排尿困难,排便费力,致使腹内压增高,推挤腹内脏器向腹壁薄弱区域移位所致。另外,因心肺疾病、肝脏病患引起腹水,也会缓慢长期升高腹压;或者老人腹部肌肉、肌腱退变,强度减低以及肥胖,长期患病卧床,也易致腹壁肌肉萎缩而患疝气。
保持健康体重,增强腹壁力量
增强腹壁肌肉强度可以减少小肠气的发生。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锻炼,例如做弯腰及躯体屈伸运动,可与太极拳、体操、游泳、跳交谊舞等运动结合进行,但不推荐剧烈运动,特别是突然举重物。同时,适当体育锻炼可以保持健康的体重,有研究报道肥胖亦会增加疝气的发病率,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保持健康的体重。
什么是疝气,得了疝气要怎么办
“小肠气”就是腹壁上有个薄弱处,肚子里的小肠通过它突到了皮肤下就是“小肠气”医学上叫“疝气”. 治疗的方法就是“修补”这个“洞”,就是把这个簿弱处修补起来,肠子不再能突出就达到治疗的目的了. 修补有两种方法,一种用自己的肌肉,筋,拉到一起缝起来叫有张力修补. 另一种用进口“高分子材料补”,叫“无张力修补”. 无张力修补优点多.痛苦小,回复快,复发少.
疝气病的两大预防方法
锻炼可增强腹壁力量
增强腹壁肌肉强度可以减少小肠气的发生。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锻炼,例如做弯腰及躯体屈伸运动,可与太极拳、体操、游泳、跳交谊舞等运动结合进行,但不推荐 剧烈运动,特别是突然举重物。同时,适当体育锻炼可以保持健康的体重,有研究报道肥胖亦会增加疝气病的发病率。
长期大量吸烟的人不仅易引起肺癌,其引起的长期慢性咳嗽也会使腹内压力明显升高。研究还发现,吸烟还会导致腹壁胶原纤维代谢紊乱,使腹壁强度降低。因此,避免吸烟,防止咳嗽、控制哮喘对老年防治疝气病同样重要。
老年平时去菜场买菜等均不受影响,但拿煤气罐、扛大桶饮用水等切勿尝试,因为提重物的瞬间腹内压力亦会急剧上升,导致疝气的发生便秘时过度用力导致腹压升高是引发疝气病的重要因素。
老年便秘较常见,而便秘时过度用力导致腹压升高是引发疝气的重要因素。因此,老年不宜食用容易引起便秘、腹内胀气、或者过冷过热的食物。应多吃易消化 的食物,以此减轻肠道负担,平时应做到“三多一少”,多吃含粗纤维的新鲜蔬菜(芹菜、韭菜等),多吃粗粮(全麦类)和水果(香蕉等),少吃油腻厚味的肉 类。此外,早晨起床后先喝杯温开水或蜂蜜水,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如确有便秘,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泻剂,及时治疗。
排尿费力等加重腹内压可导致疝气病
在60岁人群中,有半数以上的男性有程度不等的前列腺增生,而到了80岁这一比例则可高达83%,患者易出现尿频、尿急、排尿费力等加重腹内压的症状。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尽早治疗,避免在薄弱的腹壁上“雪上加霜”,导致疝气病的发生。
老年常练抬腿可防疝气病。腹股沟直疝多为老年发病,且老年疝气病的发病率高,主要是因为老年腹壁肌肉、肌腱退变,强度减低,加上肥胖或长期患病卧床等因素,极易导致腹壁肌肉萎缩,致使小肠或大网膜从腹壁薄弱处突出,严重时不得不依靠手术解决问题。总结:老年常练抬腿可防疝气。因此,老年应该有意识地加强腹肌锻炼,增加肌肉力量,避免疝气病的发生。
检查小肠气的方法
疝气临床检查
一、检查
1、先到普通外科,做B超检查
2、对无合并症的脐疝患者,以检查框限心电图、肝功能检查为主;
3、对合并有肺部腹部其他疾病而诊断未明者,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心电图、肝功能检查和血尿素氮(BUN)、血肌酐、胃肠道疾病的超声检查。
老年小肠疝气的危害
很多老年人也容易被疝气这种疾病所困扰,老年人患上疝气这种疾病以后千万不能忽视,一旦发现此病,一定要尽早去医院接受治疗,因为此病给患者带来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所谓疝气是指体内的小肠、结肠等脏器,通过人体的间隙或缺损位置进入体表下,从而形成肿块。老年人有疝气长期不治会影响身体健康,给老年人带来极大的伤害,老年人疝气的危害主要有:
一、疝气会导致老年人出现身体体质差多病,由于疝气内有着小肠、结肠等器官组织,就会引老年人出现消化不良、身体体质差等表现,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二、老年人有疝气会引起长期咳嗽,这是因为呼吸道黏膜及支气管黏膜发生萎缩,纤毛运动能力减弱,免疫能力降低,易引起急、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等呼吸道疾病而致长期咳嗽。
三、老年人疝气会引起生殖泌尿疾病,由于疝气可能进入阴囊阴唇,疝气挤压生殖泌尿器官,长期疝气就容易引起老年人出现尿急、尿频、尿多等症状,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很不利。
四、老年人疝气长期可能危及生命健康,很多老年人早期感觉疝气没事,往往拖延疝气不治,但是疝气不能忽视,疝气长期不治,其病情就会不断加重,容易发生嵌顿绞窄,从而引起小肠坏死、肠梗阻、剧烈疼痛等危险,不及时处理就可能危及生命健康。因此,老年人有疝气不能忽视,一定要及早到医院治疗。
老年人要谨防小肠气
“疝”是人体正常的组织或脏器通过潜在的腔隙或薄弱区域,由原来的部位移位到其他的部位。广东省人民医院普外三科彭林教授说,在各种类型的疝中,俗称“小肠气”的腹股沟疝差不多占了95%,因而成为这种病的“代言人”,人们一提“疝”,十有八九指的是它。
打一个喷嚏让内脏“突围”
腹股沟疝是中老年常见病。彭林教授说,腹股沟疝病人手术占外科手术总量的8%,居外科手术第二位。美国每年有80万腹股沟疝患者做无张力性疝修补手术,欧洲有23万,澳大利亚也有8万人,据保守估计,我国有200万以上患者。腹股沟疝不分男女,从幼年儿童到中老年都容易发生。据文献记载,25%的男性、2%的女性一生中都可能罹患腹股沟斜疝。“一般来讲中老年比儿童更容易患上腹股沟疝,男性病发率比女性要高。”彭林说,目前该病男性患者占九成五以上。
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的肠管通过腹股沟区的薄弱区域突出到皮下形成的包块。最直接的原因是腹腔内的股横筋膜出现破损,无法拦截住内脏,让后者“突围”成功,坠进腹腔。“腹股沟区也就是大腿根部会有一个质软的包块突出来,‘个头’大的疝还会突入阴囊。”彭林说,腹股沟疝还会逐渐增大。
当患者突然腹部用力,比如剧烈咳嗽、打喷嚏、努力排便时,由于腹腔压力短时间内增大,已经破损的股横筋膜承受不起这样的负担,导致更多的内脏组织自缺损部位“突围”而出,形成疝嵌顿,如不及时诊治,还会引起肠梗阻。
阿公阿伯为何更容易中招?
很多人都认为疝气不痛不痒,而且许多患者白天可以摸到包块,平卧时包块就消失了,不需要治疗,一向以隐忍闻名的中国人,更是不把它放在心上。实际上,腹股沟疝发展到后期,也会让人疼得呲牙咧嘴,“患者会形成腹部积水、囊肿,严重的话,突出来的内脏、组织还会被‘缺口’卡得缺血坏死,甚至导致死亡。”
有些小朋友一出生就因先天原因导致性股横筋膜发育不健全或者缺少股横筋膜。不过,绝大多数腹股沟疝患者是后天因素造成的。“股横筋膜不‘耐老’,很脆弱。” 彭林说,随着年龄增长,它容易发生老化磨损,所以中老年人是腹股沟疝的高发人群。
除了老化磨损外,中老年人常见的高血压、心肺疾病、前列腺肥大、慢性便秘等病也是“催生”腹股沟疝的重要原因。高血压和心肺疾病患者呼吸功能一般不如健康人,或者常常剧烈咳嗽,腹腔压力常常骤然升高,时间长了便很容易造成股横筋膜的破损。前列腺肥大和便秘在排便瞬间也会有这样的后果。
中老年人不宜采用疝托、疝带
治疗小肠气,中国人习惯采用疝托、疝带、中药注射等方法。很多老年患者特别喜欢戴疝托、疝带,但实际上,疝托、疝带并不能从根本上对股横筋膜进行治疗修补,只是暂时托起突出物,为其“突围” 制造障碍。
相对而言,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儿童患者。“儿童的股横筋膜还有自我生长和修补的能力,疝托、疝带暂时拖住下坠物,相当于为股横筋膜的自我生长和修复赢得了时间。”彭林说,由于中老年人的股横筋膜不仅不具备这种“自我检修”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还会不断地老化,变得更加脆弱,因而这种方法对他们并无效果。
中药注射则属于绝对禁止的办法。彭林说,中药注射多采用硬化药剂以“冻结”突出物。“它最危险之处在于很容易引起突出物和附近组织出现炎症,直至坏死,现在已经基本淘汰这种治疗方法。”
“打补丁”治疗腹股沟疝
现代治疗腹股沟疝多采用直接手术的方法。彭林教授说,过去多采取传统的张力性疝修补手术,采用缝合的方式将两边的膜片重新连接起来。这种修补方法存在很大缺陷,缝合后的膜片一拉伸会形成张力,股横筋膜的承受力降低,一旦腹腔压力突升,反而更容易破损,目前术后复发率高达8-15%,也会引起多种并发症。对体质较差的中老年人来讲,这种手术需要全身麻醉,医院麻醉技术不过关,很容易导致麻醉意外。
与“缝合”法相对的无张力性修补,又称“补丁”法,这也是近年来较多采用的手术方法。一般采用生物技术做成的补片对破损处进行修补,这样割裂的股横筋膜便会沿着修补膜生长,进行自我修复。据统计,复发率仅占1%。对于儿童患者,目前多采用直接将疝囊(突出物)高位结扎的手术,连补片都不再需要,而且手术时间比较短,一般5-15分钟便可完成。
中老年患者尤其要注意,尽早治疗咳嗽、前列腺肥大和便秘等疾病,以免腹内压力增高,加重股横筋膜的负担,诱发“小肠气”。老年人疝手术后也不是一劳永逸,要根据自己的原因进行防治。有“将军肚”者可通过适当运动、节制饮食等方式减肥。此外,疝手术后半年内不要从事重体力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