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按摩一个穴位能消去水肿
经常按摩一个穴位能消去水肿
命门穴位于腰部后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一个快速准确找到该穴位的简易方法是:以肚脐为基准,水平环绕腰部一周,与肚脐对应的后腰中点处即为命门(如图)。对命门穴进行点按,以每分钟不超过60次的频率,按摩10分钟左右,每日1~2次,10~15日为一个疗程。点按时要使温热感渗透到穴位深层,乃至小腹。
头面、眼睑浮肿,配合掐合谷、点外关(腕横纹直向上两横指处的手臂外侧),各三五分钟。若下肢水肿明显,则配合按摩足三里(外膝眼直向下四横指处)、三阴交(足内踝尖直向上四横指处)各三五分钟,通过按摩,可以温阳利水、运化水湿,达到消除浮肿的功效。女性经前期水肿并伴有烦躁、头痛、乳房胀痛者,可按压命门穴,以感到酸、麻、胀、痛为度,然后双手重叠,稍用力抚按关元穴(肚脐直向下四横指处)5~10分钟。
冬季湿气重怎么办 穴位按摩去湿气
血海穴属于足太阴脾经,是治疗“血症”的重要穴位,人坐在椅子上,绷直双腿后,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凹陷上方那块鼓起的肌肉群顶端即是血海穴,按摩这个穴位能起到养血活血、健脾化湿、祛风止痒的功效,是防治妇科疾病,皮肤病,心脑血管病,肌肉关节疼痛等症的重要穴位。
丰隆穴位于小腿外侧,膝眼与外踝尖的中点,也就是外踝尖上8寸的位置,距离胫骨前缘两指的距离,这个穴位是“祛痰”的主要穴位,长期按摩该穴位有祛湿化痰的作用,配合足三里按摩还能缓解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胃失调,水湿停滞症状。
顺着膝盖内侧横纹向上摸,有一块突起的骨头即胫骨,顺着胫骨下方和内侧向上摸,会摸到一处胫骨拐弯并且凹陷的部位,这个部位即是阴陵泉穴,这个穴位为足太阴脾经的合穴,经常按摩这个穴位能够健脾益气,促进脾运化水湿的功能。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处,按摩中脘穴能够温中散寒、健脾祛湿、和胃理气,对于缓解因湿气过重造成的食欲不振、腹胀、腹泻、腹痛、便秘等症有很好的效果。
足三里穴是健脾胃的第一要穴,位于小腿前外侧,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按摩足三里穴对所有消化系统疾病均有效果,同时还有助于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疏风化湿。
中医穴位按摩去水肿
中医穴位按摩去水肿--水肿臂
举起一边手臂,另一边合起手指由下往上揉按,有助加速血液循环,舒缓水肿情况。
中医穴位按摩去水肿--大象腿
坐下,屈曲小腿,双手握成拳头,于腿部由下而上推按,此动作有效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水肿的情况。
中医穴位按摩去水肿--水分穴
在肚脐上方1指宽处按摩,慢慢按摩20次,对改善水肿及拉肚子特别有效。
如果出现身体上的水肿症状不妨试试中医穴位按摩去水肿吧。
坐月子牙疼的厉害怎么办
按摩止疼人体有一个穴位叫合谷穴,又叫虎口,当拇指和食指张开时,此穴位就在两者的最高处。按摩此穴位能有效缓解牙痛,一般5分钟左右就可以,但并不是治本的方法。
盐水漱口来止疼盐水本身是很好的收敛止血剂,既能清除残留于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又能消炎杀菌解毒,从而多方面保护到牙齿,缓解牙齿疼痛。
方法:取盐1匙,开水小半杯,搅拌使其溶化,等水冷却之后,慢慢漱口。
冰块外敷止牙疼牙疼时,可以采用冰块敷在牙痛部位的脸颊来缓解。因为冷冻可以减少神经的兴奋次数,和降低神经的传导速度,这样就会使痛觉的传导和产生出现变缓的现象,达到缓解疼痛效果。
减少眼睛疲劳怎么做呢?
按摩丝竹穴
生活中对于头晕、头痛的人来说是会按摩一下丝竹穴的,按摩丝竹穴是能够很好的缓解眼睛的酸痛,对于视力有保护作用。
丝竹穴属于身体的手少阳三焦经穴,在人体的眉梢凹陷的地方。
按摩丝竹穴能够疏通眼睛部位的经气,对于脸部血液的循环是有帮助的,能够改善细胞的生成,对于眼睛周围的皱纹是能够消除的。
上班族在工作一段时间是可以双手按摩这个穴位的,可以很好的起到放松眼睛的状态,并且,对于爱美的女性上班族而言,在按摩这个穴位的时候,还能淡化眼角的鱼尾纹,对于脸部的雀斑也是能够淡化的。
按摩攒竹穴
生活中对于不少想要瘦脸的人来说,是可以按摩攒竹穴的,按摩攒竹穴也是不少认为是大脸妹的美女,瘦脸的主要途径。
在按摩攒竹穴的时候,是能够起到瘦脸的作用。
攒竹穴位于足膀胱经经脉,在眉毛内侧有一个凹陷的地方,这就是攒竹穴,按摩这个穴位对于眼睛疼痛是很有帮助的。
能够缓解眼睛的疲劳,经常按摩这个穴位还能够治疗头痛,对于风热也是有很好的调节。
上班族在工作一段时间是可以按摩一些攒竹穴的,能够很好的缓解头痛的症状,对于脸部的浮肿在按摩这个穴位的时候也是能够达到的。
上班族眼睛疲劳怎么办 眼睛疲劳如何缓解 按摩哪些穴位能缓解眼睛疲劳
穴位按摩消除脸肿
1.从额头到太阳穴,双手来回按压3~4次。
2.双手中指、无名指交替轻按鼻翼两侧,重复1~2次;之后再用螺旋方式按摩双颊:由下颌至耳下,耳中、鼻翼至耳上部按摩,重复两次。
3.用双手拇指、食指交替轻挽下颌线,由左至右来回3次。
4.用双手掌由下向上轻抚颈部,从左右两耳洞两旁向上升,在头顶交汇于一(百会穴),用指尖轻按压两分钟。
5.手指移至眼睛与眉毛间的侧面,向后约1横指处,快接近发际处轻按压3分钟,能促进面部新陈代谢。
6.沿脸部下颚轮廓向上滑,就可发现一凹陷处(颊车穴),它可以有效消除因摄取过多的糖分所造成的肥胖。
7.最后将手放到喉斜下方肌肤的内侧(天突穴)。按压天突穴能刺激甲状腺,促进新陈代谢,去除脸部多余的水分。
中医穴位按摩去水肿
中医穴位按摩去水肿 不少人走路时间长了或者晚上睡前喝水,第二天都会出现身体水肿的现象,怎么能去除水肿呢?中医频道中医专家介绍- --中医穴位按摩去水肿>>>中医按摩祛雀斑
中医穴位按摩去水肿
中医穴位按摩去水肿--水肿臂
举起一边手臂,另一边合起手指由下往上揉按,有助加速血液循环,舒缓水肿情况。
中医穴位按摩去水肿--大象腿
坐下,屈曲小腿,双手握成拳头,于腿部由下而上推按,此动作有效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水肿的情况。
中医穴位按摩去水肿--水分穴
在肚脐上方1指宽处按摩,慢慢按摩20次,对改善水肿及拉肚子特别有效。
如果出现身体上的水肿症状不妨试试中医穴位按摩去水肿吧。
艾炙什么穴位使头发变黑
风池穴
风池穴的位置在脖子与后脑勺的交汇之处,按摩这个穴位的好处在于可以促进脖子到头部的血液循环,还能够清头目,利五官七窍,所以平时多按一按这个穴位对于治疗白发有非常好的效果。
角孙穴
这个穴位在耳朵的最高点内侧,隐藏在头侧面的小凹处就是角孙穴。平时按摩这个穴位能够很好的促进头部的血液循环,从而有利于头发的生长。
百会穴
百会穴位于头顶的正中央,平时按摩这个穴位有安神定志,升阳举陷,还有就是治疗脱发的功效。
血脂高按摩什么穴位
随着年龄增长,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病人增多,要如何预防?中医教大家一种按摩穴位降血脂的方法,每天只需坚持20分钟按摩八个穴位,即可有效预防高血脂的发生,还能起到降血脂的功效。
按摩的穴位包括:章门穴、滑肉门穴、大横穴、足三里穴、丰隆穴、三阴交穴、公孙穴、太冲穴。按摩的时候,每个穴位按摩81下,使用的力度以穴位感觉到酸麻为度,每天按摩两次,每次大约花费10多分钟。
另外,在按摩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承受力度,分别使用拇指、食指指端或者第一指关节来按摩,特殊情况下也可使用拳头顶端进行按摩。现在很多高血脂的患者,多是由于饮食不节制,而且又长期坐办公室,缺少运动,活动太少造成,因而如果能每天抽出两个10分钟进行穴位按摩,一般在按摩一个月后,血脂会明显降低,坚持三个月后,血脂基本能够达到正常水平。
按摩一个穴位强肾壮阳
《扁鹊心书》中曾记载:南宋年间,有一老者名王超,年至九十,面色依然润泽,身强不减壮年。有人问他是不是有异术,王超回答:“没有异术,只有火力,每年夏秋之交,我都用艾绒灸关元穴,久而久之便不畏寒暑。至今脐下一块,如火之暖。”
以上故事提到的关元穴,是中医养生保健的要穴。它位于肚脐直下3寸,是任脉和足三阴经的交会穴,也是阴阳元气交关之处,故名为“关元”。经常按摩关元穴能够起到补益元气、温肾益精、祛寒回阳、调理冲任等作用,以下几种情况尤其推荐。
阳气不足。人上了年纪容易阳气不足,体质下降,导致反复感冒、消化不良、腰腿疼痛、四肢不温、水肿、小便不利等一系列疾病。老年人可以每天早晚将双手重叠,以关元穴为中心按揉腹部9分钟;然后用双手食指指腹重叠在一起,点按关元穴6分钟,使局部有酸胀感。此法可以温补阳气,强肾固精。
原发性痛经。年轻女性比较容易发生痛经,患者可以取仰卧位,双手重叠(右手在下),以关元穴为中心按揉小腹,顺、逆时针各做100次;然后双手中指指腹点按关元穴6分钟;接着右手手掌从肚脐直向下推腹部,做50次;最后将双掌重叠放在关元穴上,静躺20分钟。此外,还可以多搓搓腰,以搓热为好。此法可以增强脏腑功能、调理气血,防治阳气不足、阳虚有寒等导致的原发性痛经。
早泄。人到中年容易精关不固引发早泄,按摩关元可缓解早泄症状。患者可坐在床上,用手掌以关元穴为中心摩擦小腹,做100~200次,直至擦热为止;然后用双手拇指分别点按两侧三阴交穴(如图2),做100~200次。
五处的准确位置视频 五处的作用
五处穴具有宁神止痛,活血通络的作用,经常按摩这个穴位,能够有效治疗头痛,目眩,癫痫等疾病;如果遇到小儿惊风时,按摩这个穴位,能够迅速缓解症状,帮助孩子及时得到救治。临床上配合合谷,太冲穴,治疗头痛目眩;配率谷,行间,能起到清利头目,平肝的作用,帮助治疗头痛目眩。
坐月子牙疼怎么办 按摩止疼
人体有一个穴位叫合谷穴,又叫虎口,当拇指和食指张开时,此穴位就在两者的最高处。按摩此穴位能有效缓解牙痛,一般5分钟左右就可以,但并不是治本的方法。
痛经按摩哪个穴位比较好
痛经按摩哪个穴位比较好呢?我们知道能够缓解痛经的穴位主要是太冲穴、叩打腰骶部、擦小腹和揉子宫穴、足三里、三阴交穴等。其实很多女性被痛经问题所扰,所以按摩穴位能缓解痛经问题还是很受推崇的,虽然在我们看来,能够通过按穴缓解痛经的穴位有不少,但是当自己已经被痛经折磨得自顾不暇时,究竟按摩哪个穴位能更快“对症下药”起到更快的疗效呢?其实从太冲穴、叩打腰骶部、擦小腹和揉子宫穴、足三里、三阴交穴这几个穴位中,我们不难看出按子宫穴和擦小腹对缓解痛经的效果比较好,因为这两个位置可谓是最接近“痛苦源”。
按摩一个穴位预防皮肤痒痛难忍
屋翳穴,最早载于《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此穴在胸部,穴内藏肺脏,犹如肺之覆蔽,故名屋翳。历代医家运用屋翳穴治疗皮肤痒痛,多有记载,正如《备急千金要方》中记载:屋翳穴主“身肿,皮肤痛,不可近衣”。我们在临床上亦发现,在大多的皮肤病患者中,在屋翳穴都有明显的压痛。此穴,是皮肤病的反应点,又是皮肤病的有效治疗点。刺激屋翳穴,既可以通过清利胃肠湿热,解毒止痛,又可以通过宣发肺气,使卫气充盛皮肤来温养皮肤,调节汗孔的开合,使郁滞在肌肤内的湿热火毒透解而出,从而改善皮肤的功能,起止痒止痛的作用,治疗因温热引起的湿疹、荨麻疹等皮肤病所引致的痒痛。
另外,此穴还能宽胸理气、疏通经络,治疗乳房及胸部位置的疾病,如治疗乳腺增生、乳腺炎、经前乳胀、胸膜炎等。现代研究发现,屋翳穴对于乳腺增生伴有性激素分泌紊乱,可以起一定调节作用,配合膻中、肩井等穴治疗后,可使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性激素分泌节律基本恢复正常。
取穴方法
在胸部,当第二肋间,距前正中线4寸
操作方法
按摩法:患者坐位或卧位,先用手掌大鱼际紧贴于屋翳穴,沿肋间左右轻擦,至微微发热为度。然后用拇指指面着力于穴位上,由轻至重,待产生酸、麻、胀、痛等感觉后,再施以按揉的方式,让刺激充分达到肌肉组织的深层,持续数秒后,渐渐放松,如此反复操作、左右交替,每次每穴按压3-5分钟,每日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