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仁汤的附注
三仁汤的附注
附方1
藿朴夏苓汤
组成
藿香6g,半夏、泽泻各4.5g,赤苓、杏仁、猪苓、淡豆豉各9g,生苡仁12g,白蔻仁、通草、厚朴各3g。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解表化湿。
主治
湿温初起。身热恶寒,肢体倦怠,胸闷口腻,舌苔薄白,脉濡缓。
出处
《感证辑要》引《医原》
附方2
黄芩滑石汤
组成
黄芩、滑石、茯苓皮、猪苓各9g,大腹皮6g,白蔻仁、通草各3g。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清热利湿。
主治
湿温邪在中焦,发热身痛,汗出热解,继而复热,渴不多饮,或竞不渴,舌苔淡黄而滑,脉缓。
出处
《温病条辨》
化裁方之间的鉴别
藿朴夏苓汤、黄芩滑石汤与三仁汤皆为治疗湿温之常用方。其中藿朴夏苓汤以三仁、二苓配伍藿香、淡豆豉化气利湿兼以疏表,故主治湿温初起,表证较明显者;三仁汤以三仁配伍滑石、淡竹叶于化气利湿之中佐以祛暑清热,故主洽湿温初起,湿重热轻之证;黄芩滑石汤以黄芩配伍滑石、二苓,清热与利湿并用,故主治湿温邪在中焦,湿热并重之证。
生附子是什么
附子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传统医学认为,附子是一款温经逐寒、宣通气血的好药材,特别适合脾胃虚寒、肝肾功能减退的中老年怕冷人群暖身食用。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被称之为“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
《本草纲目》载:“乌头有两种,出彰明者即附子之母,今人谓之川乌头是也,其产江左山南等处者,乃本经所列乌头,今人谓之草乌头是也。” 根据炮制方法不同分为可将附子分为黑顺片、白附片,这两者可以直接入药,此外还有淡附片、炮附片。《本草汇言》云:“附子,回阳气,散阴寒。……凡属阳虚阴极之候,肺肾元热证者,服之有起死之殊功。”
附子味辛、甘,性热;归心、脾、肾经;有毒;但是张仲景大用附子,在其所著的《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用附子之方达30余首。如四逆汤、真武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桂枝附子汤、附子泻心汤、附子粳米汤、大黄附子汤、肾气丸、九痛丸等。张用附子胆大而心细,生附子用于回阳救逆,炮附子用于温经扶阳、散寒除湿。
近现代医家在继承前人经验基础上,对附子的应用,具有独到见解与体会。近年来中药新剂型不断涌现。全国中医医院急诊必备中成药中以附子为主的新制剂就有参附注射液(红参、附子)、参附青注射液(红参、附子、青皮)、四逆汤注射液(附子、干姜、炙甘草)、芪附注射液(黄芪、附子)等。
腰肌劳损吃什么食物好
方1 韭子桃仁汤
组成:炒韭菜子6克,胡桃仁5枚。
用法:将炒韭菜子、胡桃仁共置锅中,加清水200毫升,急火煮开3分钟,文火煮10分钟,加入少许黄酒,分次食用。
功效:壮阳益肾,温暖腰膝。
主治:肾阳虚型腰痛,怕冷,遇寒尤剧者。
附注:韭子为温补强壮养生食品,有温肾壮阳之功。胡桃仁为果中第一补品,亦有温肾阳之效。
方2 麻雀龙眼汤 .
组成:麻雀4只,龙眼肉20克。
用法:麻雀活杀,去头爪、皮毛及内脏,洗净,置锅中,加龙眼肉,清水200毫升,急火煮开,去浮沫,加黄酒、生姜、葱、精盐等文火煎煮20分钟,即可食用。
功效:壮阳温肾,强筋止痛。
主治:肾阳虚型腰肌劳损,腰痛经久不愈,下肢冷痛,四肢不温,周身乏力者。
附注:麻雀肉有壮阳益气,暖腰膝,益精髓之功。龙眼肉有益心脾,补气血之功。
中医治疗脾胃湿热的方法有哪些
中医治疗脾胃湿热的方法
湿热的治疗,一般要分湿重还是热重。湿重的化湿为主,可选用六一散,或三仁汤、平胃散;热重以清热为主,可选用连朴饮、茵陈蒿汤,甚至葛根芩连汤。
在这一原则下,再根据某些特殊表现选择相应的药,如湿疹、疔疱,加野菊花、地丁草、苦参、白藓皮;关节肿痛加桂枝、忍冬藤、桑枝等;腹泻甚至痢疾加白头翁、地榆、车前子等;阴囊湿疹、睾丸胀痛、白带黄臭可加龙胆草、苦参等;血尿可加小蓟草、茅根、石苇、扁蓄等等。
脾胃湿热喝三仁汤来治疗
配方:杏仁15克;飞滑石18克;白通草6克;白蔻仁6克;竹叶6克;厚朴6克;生薏仁18克;半夏15克。
配方解读:方用杏仁宣通上焦肺气,使气化有助于湿化;白蔻仁开发中焦湿滞,化浊宜中;苡仁益脾渗湿,使湿热从下而去;三药为主,故名“三仁”。辅以半夏、厚朴除湿消痞,行气散满;通草、滑石、竹叶清利湿热。诸药合用,共成宣上、畅中、渗下之剂,而有清热利湿,宣畅混浊之功。
以上就是有关中医治疗脾胃湿热的一些方法了,此外,脾胃湿热的朋友在生活中也要多吃一些利湿的食物,这样也可以对改善湿热体质起到很好的作用。
食疗妙方治疗女性白带异常
温热型
临床表现带下量多、色黄白、质粘腻、有臭气、或带下色白质粘如豆腐渣状、阴痒等,纳食较差,小便黄,舌苔黄腻厚,脉弦数。
食疗药膳
1.白果豆腐煎:白果10个(去心),豆腐100克,炖熟服食。
2.三仁汤:白果仁10个,薏苡仁50克,冬瓜仁50克,水煎,取汤半碗,每天1料。
3.藕汁鸡冠花汤:藕汁半碗,鸡冠花30克,水煎,调红糖服,每日服2次。
健脾胃的方剂都有哪些
1、三仁汤
组成:杏仁15g,滑石18g,通草6g,白蔻6g,竹叶6g,厚朴6g,苡仁18g,半夏10g。
功用:宣畅气机,清利湿热。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邪在气分。
2、胃苓汤
组成:五苓散3g、平胃散3g。
功用:祛湿和胃。主治夏秋之间,脾胃伤冷。
3、防己黄芪汤
组成:防己12g、黄芪15g、甘草6g、白术9g。
功用:益气祛风,健脾利水。主治卫表不固,风水或风湿。
白带异常有何对症方法
温热型
临床表现带下量多、色黄白、质粘腻、有臭气、或带下色白质粘如豆腐渣状、阴痒等,纳食较差,小便黄,舌苔黄腻厚,脉弦数。
食疗药膳
1、白果豆腐煎:白果10个(去心),豆腐100克,炖熟服食。
2、三仁汤:白果仁10个,薏苡仁50克,冬瓜仁50克,水煎,取汤半碗,每天1料。
3、藕汁鸡冠花汤:藕汁半碗,鸡冠花30克,水煎,调红糖服,每日服2次。
体内湿热的症状吃什么药好呢
湿热一般要分湿重还是热重。湿重的化湿为主,可选用六一散,或三仁汤、平胃散;热重以清热为主,可选用连朴饮、茵陈蒿汤,甚至葛根芩连汤。最好找中医辨证治疗。
三仁汤治疗腰椎骨质增生
骨质增生症是一种慢性骨关节疾患,又称增生性、肥大性或退化性关节炎。好发于颈椎、腰椎、髋部等部位,多见于老年人。主要表现为骨关节疼痛,转侧屈伸不利、麻木等。腰椎骨质增生属中医“腰痛”范畴。按临床辨证分型有:寒湿型、湿热型、肾虚,淤血型。三仁汤适用于骨质增生属湿热腰痛者。
据《四川中医》田茂林报道:用三仁汤治疗腰椎骨质增生。患者,女性,45岁,腰痛3个月, 经地区医院X线诊断为“腰椎骨质增生”,治疗3个月无效,邀余诊治,腰痛如折,辗转困难,卧床不起,呻吟不止,脉细缓无力,舌质淡,苔白。诊为秋初暑热尚盛之时,感受湿热发为腰痛。治以化气利水兼以清热,方用三仁汤:杏仁10克,滑石30克,木通5克,白蔻仁10克、淡竹叶10克、厚朴10克,薏苡仁15克、法半夏12克,服一剂,痛减大半;继服1剂,腰痛全止,且食欲渐增。后用安肾汤收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