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疝气治疗有哪些误区
小儿疝气治疗有哪些误区
小儿疝气是目前发病率非常高的一种疾病,困扰着很多的家长,给他们的正常生活带去了影响,很多家长朋友由于对该病的了解并不多,所以对于小儿疝气的认识,存在着很多的误区,以至于耽误了病情,延误了治疗,那么究竟小儿疝气患者的误区有哪些呢?
小儿疝气的及时治疗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避免该病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和成长,家长朋友对该病一定要有正确的认识,避免给孩子带去更大的伤害!
疝气又名小肠气,是腹内脏器由正常位置经腹壁上孔道或薄弱点突出而形成的包块。一般是咳嗽、便秘、生气、重体力劳动、排尿困难等因素引起腹腔压力突然增高冲破疝环腹膜所致。我们身体中的各种器官都有其一定的位置,如果这些器官发生位移而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地方,卡住了,无法复位的话,这种情形就被称为疝气。“脱肠”是最常见的疝气。
疝气的发生是不分年龄、性别的,不论是小孩、老人、男人、女人都会发生疝气。
疝气患者的误区
第一对疝气采取无所谓的态度,治疗不积极。有很多病人认为疝气不痛,不耽误吃喝,不需要治疗,殊不知随着病程的延长疝气会越来越大,破损的衣服不及时修补,破洞只能越来越大。我曾见到一位患者病史只有两年,但疝气已经超过一个足球大,只能躺在床上,生活自理都很困难,更别提生活质量了。一旦发生疝气嵌顿,会危及生命,大多需要急诊手术,手术风险将会大大增加,因此应尽早手术治疗。
第二希望保守治疗有效,保守治疗只能暂时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任何药物和疝气带都不可能治疗疝气,疝气是腹壁的物理缺损,手术是治疗疝气的唯一方法。我们曾见过很多注射治疗疝气失败的患者,花钱不少,而且会造成手术部位解剖不清,导致手术困难。
第三怕手术,大多数疝气患者一辈子没有做过手术,对手术存在恐惧心理。手术治疗是现代医学对于疾病的重要治疗方法,手术虽然是有创治疗,但现在手术大多只需局麻,我们开展的微创化方法,切口只有3~4厘米,损伤非常小,恢复快,无需导尿和禁食,术后2天出院,甚至可以达到“日间手术”。
第四怕复发,现代无张力疝修补术,较传统的疝修补术复发率明显降低,由过去的10%以上,降到1%以下。现代疝气外科发展很快,有十几种新型的微创手术方式,疝气专科医生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可以选择更合理的手术方式,手术的复发率更低。
第五怕异物有反应,现代无张力疝修补术是采用有机材料来修补腹壁的缺损,因此疝气患者普遍存在一种顾虑,即这种材料是否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现在使用的修补材料大多是高纯度聚丙烯材料,惰性很强,不宜与组织起化学反应,组织相容性很好,用于人体已有50余年的历史。
第六怕花钱,疝气多发生在老年,此时的患者大多已经离退休,收入减少,而且目前所有的修补材料不能报销。但是目前用于疝气修补的材料有很多种,便宜的只有几百元,对大多数患者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第七不好意思看病,有些老年患者,外生殖器附近发现包块,不愿意告知家人,亦不愿意就医,得过且过,自己默默忍受。当发生嵌顿时,才去看急诊,不但受罪,手术风险和失败的几率也很大。
通过上文的介绍,大家对小儿疝气患者的误区有哪些都了解了吧,为了避免该病带来的危害,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该病,走出误区,及早治疗。
治疗腹股沟斜疝的偏方有哪些
(1)葱衣(系葱白的外衣)90克,稍加水煮,1次吃完,连服7次。本方用治疗疝气,具有解肌散寒之功效。
(2)用茴香15克,先煎后取其汁,加入粳米100克,煮成稀粥。每天分两次食之。有行气止痛功效。适用小肠疝气治疗。
(3)小茴香9克和无花果2个,煎熬成汤,每日服两次,治疗疝气病,有温中散寒功效。
(4)补骨脂50克,盐炒研末,加入黑芝麻25克,每次服9克,每日2次。
(5)用荔枝核30克,先煎后取其汁,掺入粳米50克同煮成粥,经常食之,用于疝气治疗,有理气止痛功效。
(6)蒜头皮20克,熬水,每日服用数次。蒜头皮即粘贴蒜肉之衣,约1000克的蒜头,可剥皮20克。本方适用于小儿疝气治疗。
(7)生姜15克、当归15克、羊肉100克,同煮熟,吃肉饮汤,每日1次。本方用于疝气治疗,可治疗寒疝,具有补血活血、解气止痛之功效。
(8)红皮蒜2只、桔核50克、金橘2个、白糖50克,蒜去皮,同其他三味用水2碗,煮成1碗,顿服。本方用于疝气治疗主治疝气异常疼痛。
(9)鲜生姜适量,洗净,捣烂绞取其汁,去渣,将汁贮于碗内,阴囊浸入姜汁内片刻即成。本方用于疝气治疗,具有散寒之功效。
(10)羊睾丸、鸡蛋各4个,水煮后吃蛋喝汤,每日1剂,连服数日。
(11)全蝎一个研末,用于疝气治疗,装入鸡蛋孔内蒸熟食之。
(12)禾花雀炖汤:用禾花雀(灵巧鸟)一只,去毛,配以黄皮核、桔核、小茴香籽、玉桂参、陈皮等药材炖汤。
(13)小儿冷疝(气痛、阴囊浮肿)。用金铃子(去核)五钱、吴茱萸二钱半,共研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黍米在。每服二、三十丸,盐汤送下。
(14)用山楂肉、茴香籽(炒)各一两,共研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服,白开水送下。
小孩疝气什么时候进行手术好
很多人听信偏方可以治疗疝气,于是有的人喝中药,有的人打硬化剂,这些治疗方法都是不科学的,有可能导致肠道坏死等情况,所以一定要谨慎处理小儿疝气。
小儿疝气治疗最佳时间:六个月大就可做手术小儿疝气治疗方法很多,但疝托、疝带或药物治疗等方法,虽然有一定疗效,但只能取效一时,不能彻底治愈小儿疝气,还可能引发诸多后遗症,影响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就目前来说,治疗小儿疝气,手术是唯一有效且合理的方法.在半岁至六岁学龄前治疗小儿疝气效果最佳。从效果上来看,儿童发育较快,在学龄前手术后孩子身体恢复迅速,局部组织充实,疝气复发的可能性也就微乎其微。
另据了解,以往传统手术的年龄限制在一周岁以后,这种延误病情给小孩的心理和身体带来双重的痛苦。但开展疝气微创技术以后,只要孩子大于六个月,没有呼吸道感染情况,大便通畅,即在手术前不存在腹压增高的情况,就可以实施手术治疗,而且不会受季节气候的影响。
小孩子疝气到底该怎么治呢
疝气在出生后数天、数月或数年后发生均可发生。
目前疝气治疗方法以手术为最佳,那小孩手术要越早越好吗?资料显示,小儿疝气的最佳治疗时期是4-6岁,太小的小孩不适合做手术。由于小孩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时期,所以手术又与以修补为主的成人手术不同,小孩要进行修补手术至少要等到14岁以后,小孩动手术的最佳时期是4-6岁,在这之前一般采取药物或者其他辅助的手段来控制,尤其不到一岁,是不建议动手术的。
孩子可以先定期做相关的检查,直到小孩到了动手术的年龄。而且孩子太小,有的做好了适当的护理工作,自愈的情况也存在,小儿疝气会自然好转的概率在5%左右。现在治疗小儿疝气的方法主要是高位结扎。
其实疝气手术向来存在复发的可能。有人回应说,自实施无张力修补以来,成人疝气病的复发率已降至1%以下,小儿疝气的疝囊高位结扎的复发率也在1%以下,一般都是由于手术不成功或者其他原因造成,高位结扎是可以彻底治愈小儿疝气的。
治疗小孩疝气,家长由于不了解这个疾病,所以存在很大的误区,很多家长认为这只是一个普通病,认为经过一段时间就可以自愈,所以延误了孩子的治疗,有些人还相信偏方治疗,其实性、这些都是不对的,我们应正确处理。
偏方治疗小儿疝气
小儿疝气是儿科很常见的一种疾病,多发于几岁、几个月甚至刚出生几天的小孩,疝气的发病与婴儿先天腹壁薄弱和腹部压力增高有直接原因。这里提供一些小儿疝气治疗偏方以供参考:
1、鲜生姜适量,洗净,捣烂绞取其汁,去渣,将汁贮于碗内,阴囊浸入姜汁内片刻即成。本方用于疝气治疗,具有散寒之功效。
2、羊睾丸、鸡蛋各4个,水煮后吃蛋喝汤,每日1剂,连服数日。
3、全蝎一个研末,用于疝气治疗,装入鸡蛋孔内蒸熟食之。
4、禾花雀炖汤:用禾花雀(灵巧鸟)一只,去毛,配以黄皮核、桔核、小茴香籽、玉桂参、陈皮等药材炖汤。
5、用山楂肉、茴香籽(炒)各一两,共研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服,白开水送下。
6、用茴香15克,先煎后取其汁,加入粳米100克,煮成稀粥。每天分两次食之。有行气止痛功效。适用小肠疝气治疗。
7、小茴香9克和无花果2个,煎熬成汤,每日服两次,治疗疝气病,有温中散寒功效。
8、补骨脂50克,盐炒研末,加入黑芝麻25克,每次服9克,每日2次。
9、用荔枝核30克,先煎后取其汁,掺入粳米50克同煮成粥,经常食之,用于疝气治疗,有理气止痛功效。
10、蒜头皮20克,熬水,每日服用数次。蒜头皮即粘贴蒜肉之衣,约1000克的蒜头,可剥皮20克。本方适用于小儿疝气治疗。
11、红皮蒜2只、桔核50克、金橘2个、白糖50克,蒜去皮,同其他三味用水2碗,煮成1碗,顿服。本方用于疝气治疗主治疝气异常疼痛。
12、葱衣(系葱白的外衣)90克,稍加水煮,1次吃完,连服7次。本方用治疗疝气,具有解肌散寒之功效。
小孩疝气嵌顿怎么办
小儿疝气嵌顿相对来说比较难治愈,所以在治疗的时候一定不要陷入误区。首先家长对小儿疝气认识不足,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疝气进进出出,不影响吃喝,没关系,从而造成孩子延误治疗。还有家长认为疝气会自愈,根本就对小孩疝气不重视,觉得无所谓。其次是发现小孩疝气后,盲目地给小孩吃药、打针。专家指出,药物治疗对于疝气基本上是没有作用的,一是因为药物治疗小儿疝气,不能作用到病灶部位,不能达到治疗的效果,耽误疝气治疗的最佳时间,二是,药物本身都是有毒的,俗话说的“是药三分毒”,所以不建议采用。
疝气首先影响患者的消化系统,从而出现下腹部坠胀、腹胀气、腹痛、便秘、营养吸收功能差、易疲劳和体质下降等症状。又由于腹股沟部与泌尿生殖系统相邻,所以老年患者易出现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等膀胱或前列腺疾病; 小孩则可因疝气的挤压而影响睾丸的正常发育。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及时的给孩子进行手术治疗。
所以在遇到儿童出现了疝气嵌顿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及时的进行治疗,而且对于孩子出现的这些不适的并发症的问题,应该是及时的进行饮食上的缓解。否则就是对孩子的日常生活健康是非常的不利的,而且是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婴幼儿小肠气怎么办
婴幼儿疝气治疗:患疝气病后可根据病程长短、病情轻重、有无其它疾病按如下程序选择治疗方案:
1、婴幼儿可复性疝气考虑疝带治疗。如果病情不太严重,用这种方法婴幼儿约95%可获得治愈。
2、大多数病人则应考虑手术疗法,但在接受手术疗法之前及时使用疝带亦很有益,其一能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其二可有效预防疝嵌顿、肠梗阻等急危并发症的发生。
小儿疝气手术治疗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小儿各部位器官和组织都较细微,输精管、精索动脉等极易受到损伤,疝气手术有可能影响到患者将来的生育,造成不育.
1.小儿因不配合治疗,手术后大哭大闹,易造成合并症,复发率也很高,危险性也较大。
2.小儿疝气手术治疗常需全身麻醉,易损伤脑细胞,造成智力发育障碍。
3.因此小儿疝气患者应该尽量避免手术治疗,尽可能选择采用专科医院药物进行专业指导性治疗。
宝宝岔气该怎么护理
不少家长认为,小儿疝气能不治自愈。疝气治疗中心提醒家长朋友,不排除极少数小儿疝气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疝气就不再出现,但这种情况多半是6个月大以内的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活动量增加,在腹压增大的情况下,疝气还有可能复发。
小儿疝气一般在小孩出生后很快就会发生,发生率较高。当孩子哭闹、奔跑等用力过猛的情况下就会在阴囊/阴唇上方看到包块,安静后又消失,因此有些孩子发病很长时间家长还不知道。导致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留下终身的遗憾。
小儿疝气一般不会有明显不适。一旦病情发展,肿块下坠接近阴囊/阴唇,就会造成孩子活动及行走不便,严重时会发生嵌顿不能还纳,甚至威胁生命。同时,一旦发生嵌顿,孩子往往会承受不少痛苦。
孩子患有“疝气”,不但要及早治疗,还应注重护理:
一、小儿疝气患者应尽量避免和减少哭闹、咳嗽,便秘,生气,剧烈运动等。
二、疝气患者应注意休息,坠下时,用手轻轻将疝气推回腹腔。
三、疝气患者应尽量减少奔跑与久立,久蹲,适时注意平躺休息。
四、疝气患者应适当增加营养,平时可吃一些具有补气功效的食物如扁豆、山药、鸡、蛋、鱼、肉等。
五、稍大一些的幼儿疝气患者,应适当进行锻炼,以增强体质。
除少数婴儿疝气外,大部分腹股沟疝气不能自愈。随着病情的拖延,疝气包块逐渐增大,会给治疗带来难度,并且,腹股沟疝气容易发生嵌顿(疝气包块被卡住无法回纳)和绞窄,甚至危机病人的生命安全!因此,除少数特殊情况外,小儿疝气均应尽早接受彻底的治疗。
小儿疝气怎么手术最有效
婴儿出生后数天数月可发病
小儿疝气有可能会在出生后数天、数月或数年后发生。通常在小孩哭闹、剧烈运动、大便干结时,在腹股沟处会有一突起块状肿物,有时会延伸至阴囊或阴唇部位;在平躺或用手按压时会自行消失。
小儿疝气发病初期,当幼儿平卧安静时肿物可消失;随着腹内压力的继续增高,肿物可下降到阴囊里。这时如果能解除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并让患儿平 卧,或轻轻地将肿物往腹腔方向推送,肿物则可通过睾丸下降时的那条通道返回到腹腔,肿物消失,这种情况称为可复性疝气。如果肿物不能返纳腹腔,就会出现腹 痛加剧,孩子会哭闹不止,继而出现呕吐、腹胀、排便不畅等肠梗阻症状。这时在腹股沟或阴囊内可见椭圆形肿物,质地硬,触痛明显;若长时间肠管不能回纳则有 可能出现肠管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
彭林指出,若小孩出现不明原因的哭闹、不肯走路,家长应警惕小孩是否患了疝气病。由于疝气是由于过度用力诱发的,所以小孩咳嗽、呕吐时要注意,同时也要观察孩子是否发生疝气。
小儿疝气多见男孩
“疝”是指人体正常的组织或脏器通过潜在的腔隙或薄弱区域,由原来的部位移位到其他的部位所形成的疾病。在各种种类的疝中,俗称“小肠气”的腹 股沟疝差不多占了95%,另外还有切口疝、脐疝、盆底疝、膈疝等。腹股沟疝在小孩和成年人均可发生,是指腹腔内的脏器通过腹股沟区的薄弱区域突出到皮下形 成的包块和相应的症状。
小儿疝气即小儿腹股沟疝气,是小儿普通外科手术中最常见的疾病。彭林指出,只要是男的,就有可能发生疝气,年龄越大发生的几率也越大。
由于男孩的睾丸是在出生前才通过腹股沟管降至阴囊的,随之下移的腹膜则形成鞘状突。若鞘状突在婴儿出生后还没有闭锁,或闭锁不全,反而成为较大 的腔隙,腹腔内容物就会从这里突向体表,而形成疝气。又因为右侧睾丸下降比左侧略晚,鞘状突闭锁也较迟,故右侧腹股沟疝气较多。当然,女孩也可因腹壁薄弱 形成疝气,只是发病率相对低一些。
小儿疝气自愈概率5%左右
现在许多家长对小孩疝气病存在误区。彭林提醒家长不要陷入以下三个误区。
首先是不知道小儿疝气这个病,不少家长对这个词比较陌生,容易造成孩子延误治疗。即便有家长自认为了解该病,但却看到小孩自己没有明显症状,就不重视,觉得没什么大不了,这同样会延误病情。
二是发现小孩疝气后,盲目地给小孩吃药、打针。彭林指出:“给小孩吃药治疗此病有两大危害,一是耽误病情治疗的最好时间,二是‘是药三分毒’,有些药物会带来毒副作用,危害孩子的内脏器官,如心、肺等。”彭林很肯定地说:“目前,治疗疝气的唯一科学的方法就是手术。”
第三个误区是,很多家长认为小儿疝气会自己长好。彭林告诉大家:“小儿疝气会自然好转的概率在5%左右,所以发现小孩患病,应及时就医。”
如何预防?
小儿疝气的危害可大可小,小儿腹股沟疝气首先影响患者的消化系统,从而出现下腹部坠胀、腹胀、腹痛、便秘、吸收功能差、易疲劳和体质下降等症 状。又由于腹股沟部与泌尿生殖系统相邻,可因疝气的挤压而影响生殖系统的正常发育。还由于疝囊内的肠管或大网膜易受到挤压或碰撞引起炎性肿胀,致使疝气回 纳困难,导致疝气嵌顿,引起腹部剧痛以及肠梗阻、肠管坏死等严重并发症,不及时处理还有可能危及生命。所以及时发现、及时处理非常关键。
记者采访彭林了解到,小儿疝气是由于先天发育不足导致的,几乎没有预防的方法。”但是小孩出生后,家长也有些方面要提高警惕。婴儿时期,不要将 小孩的腹部裹得太紧,以免加重腹内压力。在饮食方面,尽量给小孩吃一些易消化、含纤维素多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孩子大便干燥时,应采取通便措施,不要 让孩子用力解大便。此外,还要尽量避免孩子大声啼哭、大声咳嗽,防止腹压升高。患咳嗽的小孩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吃些止咳药。.
彭林解释,小儿疝气主要的诱因就是因为腹压太大,所以一切可以避免腹压增大的方法都是可以预防小儿疝气的。对没有患小儿疝气的孩子,父母要尽量做到以上几点,对已经发生小儿疝气的,家长更应该从饮食等方面注意。
听信偏方,孙子丧失生育能力
记者采访彭林时,他说到这样一个病例:曾经有一个老中医,给自己的孙子治疗疝气,不仅仅是喝中药,还注射硬化剂,最后到医院检查时发现精索已经完全硬化,丧失了生育能力。
彭林透露,很多人听信偏方可以治疗疝气,于是有的人喝中药,有的人打硬化剂,有的人还认为只要把人倒吊起来就可以治疗,古时候还听说有用“火 烧”这个办法的。彭林告诉记者,这些治疗方法都是不科学的,不仅延误病情,而且还有可能导致肠道坏死、丧失生育能力等情况,所以一定要谨慎处理小儿疝气。
最好4-6岁做手术
目前疝气治疗方法以手术为最佳,那小孩手术要越早越好吗?彭林回应,小儿疝气的最佳治疗时期是4-6岁,太小的小孩不适合做手术。由于小孩正处 于生长发育的时期,所以手术又与以修补为主的成人手术不同,小孩要进行修补手术至少要等到14岁以后,小孩动手术的最佳时期是4-6岁,在这之前一般采取 药物或者其他辅助的手段来控制,尤其不到一岁,是不建议动手术的。孩子可以先定期到医院检查,听从医生的建议,直到小孩到了动手术的年龄。而且孩子太小, 有的做好适当的护理工作,自愈的情况也存在。现在治疗小儿疝气的方法主要是高位结扎。
记者了解到,疝气手术向来存在复发的可能。彭林回应说,自实施无张力修补以来,成人疝气病的复发率已降至1%以下,小儿疝气的疝囊高位结扎的复发率也在1%以下,一般都是由于手术不成功或者其他原因造成,高位结扎是可以彻底治愈小儿疝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