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瘤吃什么对身体好
骨肉瘤吃什么对身体好
1、骨肿瘤患者宜吃具有止痛消肿作用的食物:芦笋、藕、慈姑、山楂、獭肉、鹭肉、蟹、鲎、海龟、海蛇。
2、多吃预防放疗、化疗副作用的食物:蜂乳、核桃、猕猴桃、银耳、香姑、大头菜、花粉。
3、骨肿瘤患者宜多吃具有抗骨肿瘤作用的食物:山羊血、鲎、蟹、羊脑、海参、牡蛎、鳖、龟、沙虫、鹿血、大叶菜、麦片、小苋菜、油菜籽、沙枣、香芋、栗、野葡萄。推荐阅治疗骨肿瘤的饮食偏方有哪些?
1、山羊血30g,猪肉丝60g,香菇、海米、豆腐、笋片适量,加入佐料煮熟成羹,佐餐食用。
2、核桃仁150g,黑芝麻150g,蜂蜜250g,先将核桃仨及黑芝麻捣成泥状,再加入蜂蜜调匀,口服1次1匙,1日3次,服完后再按上法配制。
3、猪脊髓30g,牛脊髓30g,煮熟后服,1日1次。
4、小苋菜50g,核桃6枚,加水共煮,喝汤食核桃,1日1次。
肉瘤吃什么好
软骨肉瘤吃什么好?软骨肉瘤一般以钝性疼痛为主的主要症状,由间歇性逐渐转为持续性,邻近关节者常可引起关节活动受限.局部可扪及肿块,无明显压痛,周围皮肤伴有红热现象.那么软骨肉瘤饮食方面应如何护理呢?
软骨肉瘤患者宜吃食物:
(1)宜多吃具有抗骨髓病、骨肉瘤的食物,如海带、紫菜、淡菜、海蛤、裙带菜、杏仁、桃仁、李.
(2)骨痛宜吃龟板、鳖肉、穿山甲、牡蛎、蟹、虾、核桃.
(3)脾脏肿大宜吃甲鱼、泥鳅、海鳗、毛蚶、海带、裙带菜.
(4)贫血宜吃猪肝、香菇、芝麻、蜂乳、黄鱼、花生、海参、鲩鱼、鲍鱼.
(5)化疗期间宜吃甲鱼、黄鳝.补白细胞的,化疗需要足够白细胞,不够就不能化疗.冬虫夏草,可以减轻化疗副作用.
软骨肉瘤患者忌吃食物:
(1)忌烟酒及辛辣刺激食物.
(2)忌霉变、腌制、油煎、肥腻食物.
(3)忌鸡肉、羊肉、鹅肉、猪头肉等发物.
骨肉瘤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骨肉瘤患者入院应做全面化验检查,包括血、尿、便;肝、肾功能等,以作诊断及治疗的参考。对骨肉瘤病人我们常采用血沉、碱性磷酸酶、微量元素分析铜、锌比作为动态观察指标。
1.血沉 骨肉瘤早期、硬化型骨肉瘤、分化较好骨肉瘤血沉可在正常范围内。瘤体过大、分化差、有转移者血沉加快。血沉可以作为骨肉瘤发展过程中动态观察指标,但并不十分敏感。
2.碱性磷酸酶 碱性磷酸酶的检查最有意义,其水平的变化与肿瘤性骨细胞的活跃程度有密切关系,对判断患者的预后也有一定的价值。但在儿童,由于生长发育旺盛,可影响碱性磷酸酶的水平。
碱性磷酸酶几乎在于机体各个组织,特别是骨骼与牙齿中。该酶主要由造骨细胞产生,在骨肉瘤中有新骨形成时,血液内血清碱性磷酸酶活力增高。其正常值成人 30~130U/L。儿童在生长期可达200~300U/L。骨肉瘤早期、分化较好的骨肉瘤、硬化型骨肉瘤、骨皮质旁肉瘤,碱性磷酸酶可以正常。瘤体较大,出现转移则碱性磷酸酶可以高达2600U/L。采用大剂量化疗及手术后,大部分病人碱性磷酸酶下降。如果肿瘤复发或转移则碱性磷酸酶可再度升高。
3.血清铜、锌及铜锌比 血清铜及锌元素是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测定血清内酮、锌的含量,有助于成骨肉瘤的诊断、疗效观察、预后估计的指标。1987年始我们应用这一检查对骨肿瘤病人进行观察,认为该法可靠。
(1)血清铜正常值为男性16.3µmol/L(104µg/100ml);女性17.7µmol/L(90µg/100ml);平均为 16.9µmol/L(108µg/100ml)。对成骨肉瘤患者血清铜含量增高的程度代表了肿瘤在体内活动程度。在原发骨肉瘤且无转移的病人,患肢做截肢术后血清铜可降至正常水平。
(2)血清锌:正常值为男性16.6µmol/L(109µg/100ml);女性14.3µmol /L(94µg/100ml);平均为15.6µmol/L(102µg/100ml)。对成骨肉瘤患者或是伴有肺转移者可出现血清锌下降。骨肉瘤伴有转移患者较单纯骨肉瘤患者血清锌低。
(3)铜/锌比:在单有骨肉瘤无转移患者中,其比值为0.94±0.47;尚在有转移患者中其比值为2.28±0.48。
血清铜、锌及铜/锌比值在骨肉瘤的诊断、疗效判定,判断转移及估计预后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1.X线检查 X线表现,包括以下3个方面:①原来的骨皮质和髓腔的破坏,即骨的溶解;②钙化和骨形成;③骨膜下新骨形成。在骨肉瘤的早期,X线上只有一些微小的异常,但在患者初诊时,其X线表现往往已经很明显了。骨肉瘤的X线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在很大程度中取决于肿瘤所产生骨的多少。在X线平片上,骨肉瘤表现为硬化型、溶骨型或混合型。溶骨和骨硬化同时存在的混合型骨肉瘤最常见,而单纯溶骨型或骨硬化型相对较少。单纯溶骨主要是血管扩张型骨肉瘤的特点。四肢管状骨的典型骨肉瘤位于干骺区髓内,边界不清,可以侵破皮质,形成巨大的软组织肿块。可以见到Codman三角(图5),或日光放射样骨膜反应,有时也可以出现病理骨折。发生于长骨骨干处的骨肉瘤可以表现为骨硬化性病灶和内骨膜增厚,而无皮质破坏或骨膜炎(periostitis)。发生于骨骺部的骨肉瘤通常为溶骨性病变。肌腱和韧带经常是肿瘤蔓延生长的桥梁。
常见的X线表现为侵袭性溶骨病损,同时有肿瘤骨的形成,表现为不同密度的弥漫性或片状阴影,有的为密度极高的象牙质样,有的为斑片棉絮状,有的表现为大区域的骨溶解缺损。骨膜反应可见Codman三角以及葱皮样、日光放射样改变等。骨膜反应在骨肉瘤中没有特异性,增生骨膜的再破坏是诊断骨肉瘤的重要征象之一。骨肉瘤软组织肿块的发生率为95.3%,肿块不明显者仅4.7%。在软组织肿块中,有各种形态的瘤骨及环形钙化者占72.9%,此征象也是诊断骨肉瘤的可靠线索。
位于骨骼其他部位的骨肉瘤的X线表现与位于管状骨的骨肉瘤的表现相类似,有不同程度的溶骨和骨硬化、皮质破坏、骨膜炎以及软组织肿块。5%~10%的骨肉瘤累及扁平骨(如骨盆骨),这样的病变好发于年龄较大的患者。对罕见的脊柱骨肉瘤进行分析后发现,椎体是骨肉瘤好发部位。
2.其他影像学技术检查 其他用于评价骨肉瘤的影像学技术包括骨扫描、动脉造影和MRI。动脉血管造影以及CT、MRI检查也有助于骨肉瘤的诊断和对肿瘤侵犯范围的估计。
应该强调的是,普通X线平片仍然是诊断骨肉瘤最重要的影像手段,而其他影像技术主要用于确定肿瘤的范围、肿瘤与周围神经血管束的关系(这对于考虑如何施行手术的外科医师特别重要)以及判断肿瘤对治疗的反应。
(1)骨扫描:放射性核素扫描显示所有的病变都呈核素浓集,骨内或骨外的转移灶一般也显示核素浓集。骨扫描可以显示骨肉瘤病变的范围,但是核素浓集的范围往往超过骨肉瘤真正的边界(这可能与骨髓充血、髓内反应骨形成以及骨膜炎有关)。
(2)血管造影:有助于显示肿瘤的骨外部分以及血管被移位的程度;但是其用于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却是有限的,可以提供骨外的肿瘤部分的轮廓,以及肿瘤周围血管受压情况。近年来我们采用了选择性血管造影及数字减影等新技术。可以通过导管只选择供应肿瘤的血管造影,并通过数字减影将周围骨组织减去、因而可将肿瘤局部血液供应情况显示清楚。不仅为术前估计术中出血情况提供了分析依据,而且通过导管可用明胶海绵将供应肿瘤的主要血管堵塞,使肿瘤区之血运大为减少,由于这种临时性堵塞可持续3天,故3天内如行手术则可大大减少失血。如果肿瘤不能切除,则永久性栓塞对抑制肿瘤发展有一定作用。
(3)CT:可用于评估肿瘤在髓内和软组织内的范围,髓腔内密度增加一般提示有病变累及或有跳跃灶出现。但值得注意的是滋养血管或骨嵴也可产生类似的变化。当肌肉之间的筋膜清晰可辨时,CT可以很好地显示肿瘤在软组织内的范围;软组织内出现水肿或血肿时常给诊断造成困难。
(4)MRI:在确定肿瘤的骨内和骨外范围方面优于CT,,在T1加权像上肿瘤的典型表现为低信号,与正常的脂肪性骨髓有明显的区别。在T2 加权像上,肿瘤通常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的高信号。在某些病例中,MRI不能很好地显示骨肉瘤在软组织内和骨内的范围以及肿瘤周围的水肿。静脉应用钆化合物(造影剂)可以增加肿瘤内的信号强度,需要联合应用抑脂技术,否则在T1加权像上肿瘤-骨髓界面会变得模糊。同样,当肿瘤侵犯血管周围脂肪时,造影强化也使诊断变得困难。但是造影剂强化有利于鉴别关节内肿瘤和积液。
3.病理学表现
(1)肉眼所见:肿瘤为质硬、白色组织。通常可见散在的鱼肉样或出血区域。如果术前用四环素对肿瘤进行标记,则比较容易确定肿瘤的髓内范围、卫星结节、跳跃灶、骨骺受侵范围或经由关节内韧带所致的关节受侵。
(2)化疗后肉眼所见:当化疗效果满意时,大体标本上可以看到韧/硬的肿瘤组织被柔软的、凝胶状退化的组织所取代。残存肿瘤的部位呈现荧光亮区,而坏死退变的组织不与四环素或荧光物质结合。
(3)镜下所见:典型骨肉瘤由高度恶性的梭形细胞构成,在肿瘤细胞的周围产生骨样基质。肿瘤性骨不成熟,形状不规则,且不按应力方向排列。常可见软骨和(或)纤维分化区。肿瘤骨可充填骨髓腔而不破坏相邻的骨小梁,X线表现为“成骨”改变 。
镜下,肿瘤内有骨样基质产生是诊断骨肉瘤的必要条件。典型骨肉瘤一般为3级或4级,核有异形性,深染以及较多的核分裂象。典型骨肉瘤有3个组织亚型:骨母细胞型、软骨母细胞型和成纤维细胞型。骨母细胞型骨肉瘤有丰富的骨样基质,有的呈花边样,有的呈粗大的小梁骨样。软骨母细胞型骨肉瘤产生软骨,成纤维细胞型骨肉瘤形成梭形细胞基质同时伴有局灶的骨样基质。
有时病灶未分化而很难诊断时,可用碱性磷酸酶染色进行诊断。如果大部分的肿瘤细胞呈阳性反应就能支持该诊断。
(4)化疗后镜下所见:化疗后可能会出现大量的坏死和反应骨形成的包壳。在镜下,90%以上的肿瘤组织发生坏死才被称作化疗效果满意。有近2/3的典型骨肉瘤病例,其术前化疗效果满意。
软骨肉瘤的症状有哪些
软骨肉瘤病程经过缓慢。疼痛和压痛是常见症状。外周型软骨肉瘤可有局部肿块。骨盆肿瘤可长期存在而无症状,直至出现压迫症状。高度恶性的软骨肉瘤可由于生长迅速而有严重疼痛。
1.软骨肉瘤的症状:
软骨肉瘤一般发病缓慢,开始为钝痛,间歇性,逐渐加重,其后是慢慢增长的包块,症状存在的时间平均为1~2年,检查可发现一个有压痛的包块,关节可活动受限,肿块局部可触及发热。
2.软骨肉瘤的好发部位:
在大宗病例统计中,长管状骨是软骨肉瘤的好发部位,约占全部病例的45%,其中股骨又是最常见的部位,约占全部病人的25%,下肢骨骼发病约占软骨肉瘤的35%,而上肢发病则为14%,其余常见部位是髂骨(25%)和肋骨(8%),发病较少的部位是脊柱(7%),肩胛骨(5%),胸骨(2%),罕见的部位是颅骨,下颌骨,上颌骨,腓骨,桡骨,尺骨,锁骨,髌骨及手足部的小骨。
在长管状骨中的软骨肉瘤,大多数位于干骺端,但当骨骺闭合后肿瘤可侵及骨骺,原发在骨干者不多见,股骨,胫骨,肱骨和腓骨的近侧端发病多于远侧端,肱骨远端软骨肉瘤罕见。
除了血液系统肿瘤外,软骨肉瘤是肩胛骨,肋骨,胸骨,手和足的小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肋骨与胸骨的软骨肉瘤常发生在肋软骨的结合部,在手部,软骨肉瘤发生 在近节指骨及掌骨,而在远侧指骨及腕骨发病者少,除了距骨与跟骨外,软骨肉瘤很少在距小腿关节以下的骨内发病,软骨肉瘤可发生在脊椎的各个节段,但以胸椎最多,且常位于椎弓和棘突。
原发性软骨肉瘤,发病年龄一般都在30岁以下,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四肢长骨,尤以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肱骨上端的干骺端最为多见,其他如肋骨,髂骨,肩胛骨或胸骨等亦有发病,发生于短骨者少见,主要症状为钝状为钝性疼痛,可由间歇性转为持续性,并影响邻近关节使之活动受限,有时局部扪及肿块,但无明显压痛,周围皮肤可有充血红热现象。
继发性软骨肉瘤一般为30岁以上成年人,男性多见,好发于骨盆,其次为肩胛骨,股骨及肱骨,出现肿块为主要表现,病程缓慢,疼痛不明显,周围皮肤无红热现象,临近关节时,可引起关节肿胀,活动受限,如刺激压迫神经则可引起放射性疼痛,麻木等,位于胸腔和骨盆的肿瘤,一般难以发现,直至肿瘤压迫内脏,产生相应症状后才被发现。
软骨肉瘤是怎么导致的
软骨肉瘤是从软骨细胞或间胚叶组织发生,并起源于躯体任何软骨内化骨的骨骼,Giovanni Tallini等学者研究发现软骨骨瘤患者常常会多一条7号染色体,GⅢ软骨骨瘤患者常有17p1的异常,提示CerbB-2癌基因异常表达,7号染色体的增多,17p1的改变可能与软骨肉瘤的发生有关。
二、软骨肉瘤的发病机制:
1.软骨肉瘤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实验性病理认为软骨肉瘤与病毒感染有关,而边缘型软骨肉瘤与遗传因素有关。
2.大体病理:软骨肉瘤多数瘤体较大,一般肿瘤最大直径均超过4cm,大的可达到20cm以上,有报道称有50%的软骨肉瘤最大直径超过10cm,发生在髂骨,肩胛骨,肋骨等扁平或不规则骨上的软骨肉瘤,常常是肿瘤长到很大才出现临床症状,中央型软骨肉瘤常发生在长管状骨且常造成骨皮质破坏和侵入到软组织当中,这是它区别于内生软骨瘤的重要特点,周缘型软骨肉瘤外观上是一个大的骨外的结节状肿瘤,即便是侵入了软组织,常常也有较好的分界线,软骨帽盖的厚度及形状对诊断有帮助,在成人良性骨软骨瘤的软骨帽盖厚度常小于1cm,若软骨帽盖厚度大于1cm,可疑恶性;大于2cm则可肯定有恶性变,在儿童和青少年例外,他们的良性骨软骨瘤帽盖厚度可达2.5~3.0cm,除此之外,典型的良性骨软骨瘤的帽盖是均匀而光滑的,但在软骨肉瘤,则为不规则,粗糙或呈颗粒状。
大体标本切面中,肿瘤呈分叶状,灰白色或灰蓝色具有光泽的透明软骨,肿瘤的内容是坚实的,但在没有钙化的区域用力易于切开,在一些病例中可有出血,黏液样变及囊性变,中央型软骨肉瘤的髓内界限,单凭肉眼难以分清,因其边缘常常模糊不清,这一点与成骨肉瘤不同,后者的肿瘤大体范围常易确定,在分化较好的软骨肉瘤中,常有斑点状的黄至黄白色钙化灶。
3.显微镜检查在软骨肉瘤当中,对高度恶性及分化差的软骨肉瘤诊断容易,而区分低度恶性及分化较好的软骨肉瘤与内生软骨瘤则很困难,有人提出,基于软骨肉瘤的肿瘤细胞数目,细胞分化程度,核分裂程度等组织学特点,可将软骨肉瘤分为4级(Ⅰ~Ⅳ),数字越小,表明肿瘤分化程度高,侵袭性小,据统计多数病例属于Ⅰ,Ⅱ级。
软骨肉瘤吃什么好
【药膳食疗】
1,三七香菇炖鸡:
[组成]三七10 g,香菇20 g,母鸡1只(约300 g),大枣20枚,油、盐、姜丝、蒜泥各少许。
[制作]将三七切成薄片,香菇洗干净,泡发,母鸡杀死后去毛、头、足,剖腹去内脏,洗净,大枣洗净去核,然后将三七、香菇、大枣、姜、蒜等放入洗净的鸡腹中,再将鸡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慢火炖,待鸡肉烂熟为度,加入油、盐调味品即可。
[用法]早、中、晚佐餐服食,1剂/d。
[功效]补气养血,祛瘀新生,强身抗癌。
[适应证]适用于各种癌症手术、放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等体质虚弱者。
[方解]三七性味甘、微苦,温,入肝经,为止血要药,且有散瘀之功,适用于人体内外各部分的出血和金疮折跌,瘀滞疼痛等症;对治疗吐血、衄血、二便下血等都有一定功效,对于因癌症引起的内脏出血都有一定效果。母鸡能补益气血,加上大枣健脾益胃,补益气血,相互配合,发挥了此膳补气养血,祛瘀新生,防癌抗癌的作用。亦可用于骨与软骨瘤、骨癌等。
[使用注意]癌症重症者宜常服或久服。
2,虾子扒海参:
[组成]水发海参1000 g,虾子20 g,鲜汤500 g,料酒、白糖、酱油、淀粉、味精、胡椒、葱段各适量。
[制作]水发海参洗净,入热油锅内稍炸一下,捞出沥油准备用。将虾子、葱段入热锅内煽炒片刻(注意不要大火,以免虾子出焦苦味),烹入调酒,鲜汤,加上调料,烧沸后投入海参,焖烧10分钟,入味后,捞出海参,摆入盘内。锅内汤汁匀芡,淋上明油,浇在盘内海参上,撒上胡椒粉即成。此菜参质软糯,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用法]佐餐服食。
[功效]补肾生血,润燥暖胃。
[适应证]适用于多发性骨髓瘤、软骨肉瘤症见贫血者。
[方解]海参性味甘、咸,温,入肝、肾经,有补肾益精,养血润燥。主治精血亏损,虚弱劳怯,阳痿,梦遗,小便频数,肠燥便燥。虾子性味甘、微温,入肝、肾经。有补肾壮阳,通乳,拔毒;主治肾虚阳痿,产后乳汁不足,体虚,麻疹,水痘出而不畅。虾含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和各种维生素,硫氨索。两者合用,有防癌抗癌作用。
[使用注意]过敏体质、皮肤疮疡者忌服。
3,黄芪炖猪肝:
[组成]猪肝200 g,黄芪50 g。
[制作]猪肝爆盐备用,用黄芪煮水,以此水煮已腌制过的猪肝至半熟,取出晾干,食用时再蒸熟服用。
[用法]佐餐服食,2次/d。
[功效]补气健脾,利水消肿。
[适应证]适用于多发性骨髓瘤、软骨肉瘤在放疗、化疗期间出现气血虚弱者。
[方解]猪肝性味甘、苦,温,入肝经,主治血虚萎黄,夜盲,目赤,浮肿,脚气;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维生索B2、维生素C等。方中黄芪性味甘,微温,归脾、肺经,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拔毒排脓,利水消肿的功用;对气虚衰弱之证,与人参同用,有强大的补气作用,可用于身体衰弱表气不固的自汗症;可用于痈疽正气不足,久不溃破或溃久不敛者;能补气运阳以利水,故治虚证的风湿、水肿。两者合用有防癌抗癌、补益气血的作用。
[使用注意]诸实证、阳证及阴虚阳盛者忌用。
宝宝这么吃身体好
一、滋补脾胃蔗浆大米粥
准备
甘蔗500,大米60克。
做法
甘蔗去皮,切段,榨汁备用。大米煮粥,煮熟后倒入甘蔗汁,再煮沸一次即可食用。
二、滋补脾胃百合花山药粥
准备
百合花10克,山药30克,大米30克,冰糖适量。
做法
将山药清洗干净,削去表皮,切成薄片。大米淘洗干净后与山药一同入锅,加水煮粥,粥快熟时加入洗净的百合花。当粥煮至两次开沸后,放入冰糖,冷却后即可食用。
三、山药红枣粥
准备
红枣、山药、粳米、盐或糖少量。
做法
将红枣用温水泡软洗净,粳米淘洗干净,山药去皮洗净切成小块;将红枣、粳米、山药放在一起煮成粥。吃时放适量白糖也可。此粥补虚益气,有健脾和胃之功能。
骨肿瘤诊治的一些基本问题
骨科医生在临床上经常会遇到一些骨病和骨肿瘤很像,对这一类疾病,确定它是不是骨肿瘤,如果是骨肿瘤,它是良性还是恶性是很重要的。因此,掌握好骨肿瘤的基本知识,才能在临床中游刃有余地进行鉴别诊断。
1、非骨肿瘤(瘤样病变、假瘤)
疲劳性骨折、致密性骨炎、骨化性肌炎、骨髓炎、代谢性骨病、硬化性骨病、血友病假瘤、骨梗死等。
2、骨肿瘤的分类
骨肿瘤按来源分类可分为:成骨来源、软骨来源、纤维来源、脉管性病变、小圆细胞性病变、转移性瘤、其他来源(GCT、SBC、ABC、成釉细胞瘤、脊索瘤)等。
(1)良性骨肿瘤骨瘤、骨样骨瘤、成骨细胞瘤骨母细胞瘤、代谢性骨病;
(2)恶性骨肿瘤 骨肉瘤、邻皮质骨肉瘤、继发性骨肉瘤、软组织(骨外)骨肉瘤;
其中,低度恶性中心型骨肉瘤、骨旁骨肉瘤、骨膜骨肉瘤、表面型骨肉瘤这四大类为低度恶性骨肉瘤,其治疗方式与其他类型骨肉瘤不同。
(3)软骨肿瘤
良性软骨肿瘤:①内生性:软骨瘤(孤立、多发、内生软骨瘤、内生软骨瘤病)、软骨母细胞瘤、软骨粘液样纤维瘤;②外生性:骨软骨瘤、多发性遗传性骨软骨瘤病;③其他:成软骨细胞瘤、滑膜软骨瘤病。
恶性软骨肿瘤:①原发性软骨肉瘤:髓内软骨肉瘤、间充质软骨肉瘤、透明细胞软骨肉瘤、去分化软骨肉瘤、骨膜软骨肉瘤、软组织软骨肉瘤;②继发性软骨肉瘤。
(4)骨肿瘤纤维性病变
良性病变:纤维皮质缺损和非骨化性纤维瘤、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纤维结构不良(单骨、多骨)、骨膜硬纤维瘤、硬纤维瘤;
恶性病变: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5)骨肿瘤小圆细胞病变
良性病变:Langerhans细胞肉芽肿(嗜酸性);
恶性病变:Ewing肉瘤(尤文氏肉瘤)、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浆细胞瘤)。
(6)骨肿瘤脉管病变
良性病变:血管瘤、淋巴管瘤、血管球瘤;
恶性病变:血管内皮、外皮细胞瘤、血管肉瘤。
(7)骨肿瘤其他病变
骨巨细胞瘤、骨囊肿、动脉性骨囊肿、骨内脂肪瘤、造釉细胞瘤、脊索瘤、滑膜软骨瘤病、色素沉着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腱鞘巨细胞瘤、滑膜(血管瘤、肉瘤、软骨肉瘤)。
软骨肉瘤症状是什么
1、软骨肉瘤一般发病缓慢,
最常见的症状是疼痛,开始为钝痛,间歇性,逐渐加重,其后是慢慢增长的包块。症状存在的时间平均为1~2年。检查可发现一个有压痛的包块,关节可活动受限,肿块局部可触及发热。
2.好发部位
在大宗病例统计中,长管状骨是软骨肉瘤的好发部位,约占全部病例的45%,其中股骨又是最常见的部位,约占全部病人的25%。下肢骨骼发病约占软骨肉瘤的35%,而上肢发病则为14%。其余常见部位是髂骨(25%)和肋骨(8%)。发病较少的部位是脊柱(7%)、肩胛骨(5%)、胸骨(2%)。罕见的部位是颅骨、下颌骨、上颌骨、腓骨、桡骨、尺骨、锁骨、髌骨及手足部的小骨。
在长管状骨中的软骨肉瘤,大多数位于干骺端,但当骨骺闭合后肿瘤可侵及骨骺。原发在骨干者不多见,股骨、胫骨、肱骨和腓骨的近侧端发病多于远侧端,肱骨远端软骨肉瘤罕见。
除了血液系统肿瘤外,软骨肉瘤是肩胛骨、肋骨、胸骨、手和足的小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肋骨与胸骨的软骨肉瘤常发生在肋软骨的结合部。在手部,软骨肉瘤发生在近节指骨及掌骨,而在远侧指骨及腕骨发病者少。除了距骨与跟骨外,软骨肉瘤很少在距小腿关节以下的骨内发病。软骨肉瘤可发生在脊椎的各个节段,但以胸椎最多,且常位于椎弓和棘突。
原发性软骨肉瘤,发病年龄一般都在30岁以下,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四肢长骨,尤以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肱骨上端的干骺端最为多见。其他如肋骨、髂骨、肩胛骨或胸骨等亦有发病。发生于短骨者少见。主要症状为钝状为钝性疼痛。可由间歇性转为持续性,并影响邻近关节使之活动受限。有时局部扪及肿块,但无明显压痛,周围皮肤可有充血红热现象。
继发性软骨肉瘤一般为30岁以上成年人,男性多见。好发于骨盆,其次为肩胛骨、股骨及肱骨。出现肿块为主要表现、病程缓慢、疼痛不明显,周围皮肤无红热现象,临近关节时,可引起关节肿胀、活动受限,如刺激压迫神经则可引起放射性疼痛、麻木等。位于胸腔和骨盆的肿瘤,一般难以发现,直至肿瘤压迫内脏,产生相应症状后才被发现。
3.分型
软骨肉瘤的生物行为多变,对判断预后造成一定困难。一般常用组织学分级,也有结合生化指标分级者。软骨肉瘤在组织学上分为透明型、黏液样型、纤维软骨型、混合型及透明细胞型。一般认为,透明型恶性程度较低,而纤维型、纤维软骨型、混合型则属高度恶性。从发病情况上又将软骨肉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从开始就有肉瘤特性,继发性是指继发于照射后、畸形性骨炎、纤维结构不良、孤立性骨囊肿、Maffucci综合征、Ollier病、多发性遗传性骨疣、软骨母细胞瘤、软骨黏液样纤维瘤等,由良性软骨性肿瘤等衍变而成。从部位上,软骨肉瘤分为中央型和外周型;还有皮质旁或骨膜软骨肉瘤,以及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等。此外,还有去分化软骨肉瘤、间充质软骨肉瘤和透明细胞软骨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