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骨肉瘤当成骨折危害很大

骨肉瘤当成骨折危害很大

骨肉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成骨性肿瘤之一,这种疾病也很容易被患者误认为是骨折或者其它轻微性疾病,因为它的症状跟骨折很相似,所以需要引起注意。通过以下专家的讲解进行详细了解。

专家提醒,超过一半的骨肉瘤会被误诊,除了扭伤撞伤,还会被误诊为骨髓炎、关节炎等。此外,由于误诊而使用按摩和外敷活血化瘀药来治疗,十分危险,活血化瘀药就像肥料施在病患处,增加血供应,刺激肿瘤生长。到底何为骨肉瘤?跟一般的骨折有什么不同?家长该如何防范?

骨肉瘤,是指瘤细胞能直接产生肿瘤骨及骨样组织的一种恶性结缔组织肿瘤。发病率在原发性恶性肿瘤中占第一位,而且该肿瘤的恶性程度甚高,预后极差,可于数月内出现肺部转移,截肢后3~5年存活率仅为5~20%。

有3/4的骨肉瘤发生在股骨下端及胫骨上端,其它处如肱骨、股骨上端、腓骨、脊椎、髂骨等亦可发生。骨肉瘤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大多在 10~25岁,男性较多。骨肉瘤发病初期无典型症状,患者经常是在运动之后发现膝关节周围出现疼痛,容易误诊为普通扭伤。处在生长发育高峰期的青少年则易被误认为是生长痛。

目前,普通X线平片仍然是诊断骨肉瘤最重要的影像手段。X线的表现包括以下三方面:原来的骨皮质和髓腔的破坏,即骨的溶解;钙化和骨形成;骨膜下新骨形成。在骨肉瘤的早期,X线上只有一些微小的异常,但在患者初诊时,其X线表现往往已经很明显了。骨肉瘤的X线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在很大程度中取决于肿瘤所产生骨的多少。

骨肉瘤最早出现的症状是疼痛,随着时间的增加会变成剧烈的疼痛,对于这样的现象很多人是不会联想到骨肉瘤的,以为只是一般的骨折或是关节部分疼痛。通过以上专家的提醒,患者就需要自行进行判断,早日到医院做全面检查,才能确诊自己的病情。

骨肉瘤早期如何治疗

骨肉瘤是成骨肉瘤的简称,它是最多见的一种在骨肉瘤中。20岁以下的青少年或者儿童是这种病的多发患者,其中小儿患病几率较大的恶性骨肿瘤。它是由细胞系发展出来的,发源是在骨内,迅速生长病情变化较快。骨肉瘤当今仍是儿童死亡的一大病因,但是及早治疗治愈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早期骨肉瘤的治疗方式详细如下。骨肉瘤效果最好的莫过于综合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化疗、放疗、中医治疗等。

已经确诊骨肉瘤后,前期采取的化疗放疗是必不可少,如果病情处于早期一般先化疗一段时间防止发生恶化扩散情况,观察一段时间后就可以安排手术切除骨肉瘤病变区域。对于早期的骨肉瘤没到病情无法控制的情况下一般不必要截肢。做手术也应实行根治性疗法。如果病情较为严重的,截肢就是无法避免的了。

综合治疗一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我国的中医治病效果还是很好的而且毒副作用小对身体的危害较小,既可以巩固治疗效果同时还能减轻病状,防止病情恶化,给病人生存的 希望。单纯的西医手术药物治疗对患者身体影响还是很大的。虽然西医治疗带来的副作用明显,但是其见效快且明显,能够很好地达到预期效果,给予病人治疗的希望,所以中西医治疗结合的方法是治疗骨肉癌较为有效的方法。

癌症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可怕的存在,骨肉癌也不例外。甚至要体会截肢的痛苦,但是的了癌症并不意味着死亡,还是有很多人治疗成功的。只要在发病初期及时就医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骨肉瘤,治愈机会还是很大的。

骨肿瘤诊治的一些基本问题

骨科医生在临床上经常会遇到一些骨病和骨肿瘤很像,对这一类疾病,确定它是不是骨肿瘤,如果是骨肿瘤,它是良性还是恶性是很重要的。因此,掌握好骨肿瘤的基本知识,才能在临床中游刃有余地进行鉴别诊断。

1、非骨肿瘤(瘤样病变、假瘤)

疲劳性骨折、致密性骨炎、骨化性肌炎、骨髓炎、代谢性骨病、硬化性骨病、血友病假瘤、骨梗死等。

2、骨肿瘤的分类

骨肿瘤按来源分类可分为:成骨来源、软骨来源、纤维来源、脉管性病变、小圆细胞性病变、转移性瘤、其他来源(GCT、SBC、ABC、成釉细胞瘤、脊索瘤)等。

(1)良性骨肿瘤骨瘤、骨样骨瘤、成骨细胞瘤骨母细胞瘤、代谢性骨病;

(2)恶性骨肿瘤 骨肉瘤、邻皮质骨肉瘤、继发性骨肉瘤、软组织(骨外)骨肉瘤;

其中,低度恶性中心型骨肉瘤、骨旁骨肉瘤、骨膜骨肉瘤、表面型骨肉瘤这四大类为低度恶性骨肉瘤,其治疗方式与其他类型骨肉瘤不同。

(3)软骨肿瘤

良性软骨肿瘤:①内生性:软骨瘤(孤立、多发、内生软骨瘤、内生软骨瘤病)、软骨母细胞瘤、软骨粘液样纤维瘤;②外生性:骨软骨瘤、多发性遗传性骨软骨瘤病;③其他:成软骨细胞瘤、滑膜软骨瘤病。

恶性软骨肿瘤:①原发性软骨肉瘤:髓内软骨肉瘤、间充质软骨肉瘤、透明细胞软骨肉瘤、去分化软骨肉瘤、骨膜软骨肉瘤、软组织软骨肉瘤;②继发性软骨肉瘤。

(4)骨肿瘤纤维性病变

良性病变:纤维皮质缺损和非骨化性纤维瘤、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纤维结构不良(单骨、多骨)、骨膜硬纤维瘤、硬纤维瘤;

恶性病变: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5)骨肿瘤小圆细胞病变

良性病变:Langerhans细胞肉芽肿(嗜酸性);

恶性病变:Ewing肉瘤(尤文氏肉瘤)、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浆细胞瘤)。

(6)骨肿瘤脉管病变

良性病变:血管瘤、淋巴管瘤、血管球瘤;

恶性病变:血管内皮、外皮细胞瘤、血管肉瘤。

(7)骨肿瘤其他病变

骨巨细胞瘤、骨囊肿、动脉性骨囊肿、骨内脂肪瘤、造釉细胞瘤、脊索瘤、滑膜软骨瘤病、色素沉着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腱鞘巨细胞瘤、滑膜(血管瘤、肉瘤、软骨肉瘤)。

骨肉瘤是如何产生的

骨肉瘤的病因:

1、发病机理不明,10%~30%患者发病前有创伤史,可能是诱发症状,而不是真正的致病因素。

2、原发性骨肉瘤与遗传有关:①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发生骨肉瘤的危险约高出正常人群2000倍。这是因为视网膜母细胞基因(Rb基因)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位于13号染色体长臂(13q14)。该基因缺失或失活是导致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直接原因,在散发或伴有视网膜母细胞瘤的骨肉瘤的病例中常有Rb基因的缺失。在双侧视网膜母细胞瘤病例中,约有12%发生骨肉瘤,而70%以上的骨肉瘤病例有Rb基因产物功能失活。②在众多散发的病例中,常存在另一种抑癌基因p53的突变,它位于17号染色体的短臂上。在具有p53基因突变的Li-Fraumeni综合征的家族中,骨肉瘤的发生率明显增高。45%的骨肉瘤有p53基因的突变。

骨肉瘤的病理:

骨肉瘤的主要组织成分为肿瘤性成骨细胞、肿瘤性骨样组织和肿瘤骨。其成分的多少,随肿瘤性成骨细胞分化程度而异。分化比较成熟者,肿瘤骨多,瘤体坚硬,称为硬化性骨肉瘤,分化比较原始者,肿瘤骨少,瘤体脆软,称为溶骨性骨肉瘤。介乎二者之间者,即有不同程度的溶骨性和硬化性骨肉瘤。有的瘤体生长迅速而血运不足,以致部分肿瘤坏死.形成含棕色或血性液体的囊肿,有的瘤体生长迅速而血运丰富,肿瘤组织含有极多的扩张血管,以致肿瘤产生搏动和杂音,形成假性动脉瘤。显微镜检查,肿瘤组织的成分亦复杂无常。在硬化性部分的切片中,可以发现不分层,排列杂乱、染色颇深的肿瘤骨小梁。在溶骨性部分的切片中,则可以发现肿瘤骨稀少或不存在,偶尔或有散在的骨样组织,但肿瘤性成骨细胞檄多,分化原始,大小不一,胞浆多少不匀,胞膜不清,胞核大,染色深,分裂多。此外血管丰富,有成窦状者,其管壁系由肿瘤细胞所形成。上述两种显微镜下的不同组织像,可能存在于同一骨肉瘤中。此点说明,骨肉瘤一旦发生,不论其为硬化性或溶骨性,恶性的程度不可能有绝大差别。除上述镜下所见外,尚可发现两种比较少见的细胞:一为肿瘤巨细胞,胞核多至3~10个,染色颇深;一为异物巨细胞,散在于肿瘤坏死部分或出血部分的周围,其形态与骨巨细胞瘤的巨细胞相同。总的说,骨肉瘤的主要成分为肿痛性成骨细胞,骨样组织和肿瘤骨。但也可能有一些恶性程度不等的软骨组织小岛,数量小,不能左右骨肉瘤的本质。骨肉瘤转移早而迅速,转移瘤几乎完全发现于肺部,通过肺部转移至其他器官者则罕见;局部淋巴结因肿瘤坏死可有增生扩大现象,但很少有转移瘤的存在。

儿童骨肉瘤的病因是什么

骨肉瘤是一种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恶性程度高。以10 — 20 岁发病者居多,多见于长管状骨干骺端,约70%发生在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骨肉瘤有如下特点:①恶性程度高,预后差,一般在数月内出现肺转移,截肢后5年存活率低于20%。②多见于青少年,大多在10 — 25岁,男性较多。③肿瘤多位于骨端,好发部位为股骨下端及胫骨上端。骨端近关节处可见肿块,触之硬度不一,有压痛,局部皮温高,静脉怒张,可伴有病理性骨折。④肿瘤多为溶骨性,少数成骨性。⑤疼痛为骨肉瘤的早期症状,可发生在肿瘤出现以前,易与成长痛混淆,起初为间断性疼痛,逐渐为持续性剧烈疼痛,尤以夜间痛为甚。恶性瘤细胞直接形成类骨样组织,因此又称为骨肉瘤。肺转移的发生率较高,大部分病例死于肺转移。

德国牧羊犬的骨肉瘤病例

一、定义

骨肉瘤:是一种源自成骨细胞的恶性肿瘤,是梭形细胞基质增殖,直接形成骨样或者未成熟骨。骨肉瘤常见在犬和猫身上,在犬的骨肿瘤中骨肉瘤占很大一部分比例,而且经常会发生在中大型犬身上,没有年纪之分,从1岁到十几岁都会发生,德国牧羊犬发生的概率最高。大部分的骨肉瘤发生在四肢的长骨上面,多发生在桡骨、肱骨、胫骨、股骨等地方。猫的后肢比前肢更容易患骨肉瘤。

二、致病原因

常见的致病原因有损伤,炎症,营养代谢障碍引发的一些慢性疾病。众所周知,经常受到辐射也会导致发生很多疾病比如肿瘤。还有一些病毒,化学物质,都会使动物的骨骼发生肿瘤。

三、常见症状

最常见的症状应是跛行,俗称瘸脚。发生在长骨端的肉瘤,早期触诊的时候有冰凉的感觉,但是随着它肿大体积增大后会感受到热感,挤压会有疼痛。如果肉瘤继续增长变大,狗狗的活动会受到很大限制,肌肉也会发生萎缩,还会导致骨折。病情早期的时候,其他全身的反应不明显,待病情持续一段时间后,从而看出整个机体表现的是消瘦,营养不良,发热,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等现象。如果不是发生在四肢上而是发生在肋骨等地方,主要症状是局部肿胀。如果发生在椎体的肿瘤,则引起神经麻痹导致瘫痪。

四、诊断方法

经过问诊触诊这些临床诊断方法基本先可以确定是肿瘤,但是骨肉瘤要和骨瘤区别。

X射线检查:病变一般起于髓腔,骨质以浸润性破坏为主,有不规则的增生,少数的病例是骨质增生为主。骨膜呈现浸润性的骨化,新生的骨组织呈现放射状突入周围的软组织,界限不清楚。

组织学检查:有产生很多的骨针、软骨、纤维状的组织。镜检的时候,骨肉瘤的细胞是梭形的成骨细胞,而骨瘤的细胞是分化成熟的成骨细胞和没有固定排列的骨小梁。

分化比较好的骨肉瘤,质地坚硬颜色苍白,肿瘤侵入软组织,骨髓腔会被肿瘤占领破坏。分化比较差的骨肉瘤,肿瘤中骨质比较少,一般不形成骨组织,所以质地柔软,常有出血坏死。骨肉瘤是恶性肿瘤,一般犬经过确诊为后在几个月内就会死亡,而且恶性肿瘤会转移到其他器官,比如肺,造成呼吸系统困难,衰竭。如果这种骨肉瘤发生在颅部,则病情恶化更加快,生存时间更短。诊断的手法主要是依靠X射线和组织活检来确诊,但是应该与其他病进行鉴别。

五、治疗方法

骨肉瘤一般预后不良,即使切除了病灶也会在短时间内复发或者转移到其他组织器官而导致死亡。发生在四肢的病情病程比其他的短,可在短时间内死亡。早期发现可以进行手术截肢,但手术前也要进行化疗以及手术前要检查肺部有没有转移,截肢后动物的经济价值会下降。

六、饲养建议

我们要针对病因来预防这种疾病,常见的原因是外伤和炎症以及营养不良。所以要针对这些,我们在饲养过程中,要避免宠物受伤,若已经受伤要及时进行治疗以防病情加重;食物搭配要全面,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维生素等要协调;避免接触一些有毒的化学物质,比如一些氧化物,硅酸盐等。

骨囊肿好发于什么部位 骨囊肿可以不用管吗

骨囊肿不能不管, 因为骨囊肿虽然是临床中一个比较常见的良性骨肿瘤,但是对你的身体还是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其中最大的危害就是能造成病理性骨折。 其次,现在有大数据报道,骨囊肿还有一部分还可以变成骨肉瘤。 所以说,一旦发生骨囊肿必须得提高认识,及早治疗,不能等着出现了病理性骨折再去治,或者说对它不闻不问,任其发展,最后变成恶性的骨肉瘤再去管, 那样就得不偿失了,所以说得了骨囊肿要及早治疗,正确治疗,把它对人体造成的伤害降到最低。

骨肉瘤有哪些表现

疼痛为早期症状,可发生在肿瘤出现以前,起初为间断性疼痛,渐转为持续性剧烈疼痛,尤以夜间为甚。恶性大的肿瘤疼痛发生较早且较剧烈,常有局部创伤史。骨端近关节处肿瘤大,硬度不一,有压痛,局部温度高,静脉扩张,有时可摸出搏动,可有病理骨折。全身健康逐渐下降至衰竭,多数病人在一年内有肺部转移。

临床上常发生于青少年,下颌骨少上颌骨多见,并有损伤史。早期症状是患部发生间歇性麻木和疼痛,进而转变为持续性剧烈疼痛伴有反射性疼痛;肿瘤迅速生长,破坏牙槽突及颌骨,发生牙松动、移位,面部畸形,还可发生病理性骨折。在X线片上显示为不规则破坏,由内向外扩展者为溶骨型;骨皮质破坏,代以增生的骨质,成日光放射排列者为成骨型。临床上也可见兼有上述两型表现的混合型。晚期患者血清钙、碱性磷酸酶可升高,肿瘤易沿血道转移至肺。

患者病程长短不一,从出现症状到就诊短则数天,长达数年,平均3~4个月。好发部位在膝关节周围。最早出现的临床症状是疼痛,多为隐痛,持续性,在活动后疼痛加重。夜间痛较明显。患部出现包块,包块增长速度常以月计,当肿块明显增大时可出现邻近关节的反应性积液,关节活动受限。早期疼痛常于轻伤后突然发生,肿胀开始轻微,以后逐渐加重,呈偏心性梭形肿胀。肿块硬度不一,因肿瘤质地而异,溶骨性病损者较成骨者为软。患处皮肤发亮,表面静脉扩张,皮温升高。如肿瘤体积较大并邻近关节,可影响关节功能。部分患者就诊时已有其他部位转移。

肿瘤体积的大小可根据肿瘤部位的深浅,以及肿瘤侵及软组织大小而不一。肿块局部伴有压痛,其硬度根据肿瘤组织内所含的骨组织多少而不同。瘤体较大时则可出现皮肤表面血管怒张现象。

最典型的发病部位是四肢的管状骨(占80%),特别是股骨(40%)、胫骨(16%)和肱骨(15%)。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肱骨近端是最常见的部位。50%~75%的骨肉瘤发生于膝关节附近。在腓骨、髋骨、下颌骨、上颌骨和脊柱骨的骨肉瘤相对少见。颅骨、肋骨、肩胛骨、锁骨、胸骨、尺骨、桡骨和手足部的小骨骨肉瘤罕见。在长管状骨中,骨肉瘤主要发生于干骺区。发生于骨干的骨肉瘤约占2%~11%。骨肉瘤可以蔓延至骺端,尤其当骺板闭合以后,但发生于骨端的骨肉瘤却非常罕见。骨骺骨肉瘤(epiphyseal osteosarcoma)主要见于股骨髁。

病人自出现症状至来院就诊时间多在2~4个月内。骨肉瘤细胞分化较好者,来院就诊时间较晚,可在出现症状半年左右。就诊时病人全身情况良好,疾病发展到后期可出现发热、体重减轻、贫血等中毒现象。出现肺转移的病人最初肺

部可以无症状,晚期出现咯血、气憋及呼吸困难。

骨肉瘤的亚型:

1.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 较少,仅占5%,是恶性度较高的成骨肉瘤。病史短,肿瘤生长迅速,X线片为溶骨性破坏。大体标本肿瘤呈梭形肿胀,皮质变薄,为红褐色血窦,窦壁有肿瘤组织。镜下:在充满血液的腔隙里存在恶性肿瘤细胞及肿瘤性骨样组织,X线片和低倍镜观察相似于动脉瘤样骨囊肿。

2.小圆细胞骨肉瘤 少见,恶性度高,预后差。X线片为溶骨性破坏,肉眼所见灰白鱼肉样,镜下由大量密集的小圆细胞组成,细胞呈圆形、卵圆形、短梭形,包膜界限不清,胞质量少,核大小不等,核仁不清楚,细胞间有结缔组织分隔。细胞间可见肿瘤性骨样组织。

3.纤维组织细胞型骨肉瘤 发病年龄通常在第3个年龄组之后。X线片为溶骨性破坏累及长骨骨端,有时有棉团状或云雾状的阴影。很少有典型的骨膜反应。镜下视野有特征性的多形性梭形细胞及多核巨细胞,许多多核巨细胞有怪形核,有时有炎症背景,特征性的车辐状或螺旋状排列,有时细胞可以有少数突起,像所有的成骨肉瘤一样,多形细胞弥漫排列,镜下还可见典型的肿瘤样骨及骨样组织形成。

4.髓内高分化骨肉瘤 极少见,是恶性度低的骨肉瘤,发病年龄较大,症状轻,X线相似纤维异样增殖症,但边界不清,侵犯或穿透皮质。大体标本为灰白色橡皮样,镜下为大量增生的纤维细胞,这些细胞核染色深,形态不一,细胞间可见数量不等的肿瘤性骨样组织及骨。

5.多中心型骨肉瘤 现代学者认为骨肉瘤是全身性疾病,多数为单发的病灶和现代检测方法不能查出的微小病灶组成。多发型者少见,多个肿瘤病灶同时出现,而成年病人先为单发病灶,而后逐渐多发。均好发于长骨,X线表现为成骨型,AKP很高,预后较差,多无内脏转移。

6.皮质内骨肉瘤 极少见,病变常发生于胫骨干的骨皮质内,X线在皮质内有透光区,周围有硬化,相似骨样骨瘤。镜下同于一般的成骨肉瘤。可复发及转移。

7.骨旁骨肉瘤 常见,好发于30~40岁病人的股骨后侧。典型的X线表现为相当致密的阴影,位于正常骨皮质的表面,向周围软组织侵犯。X线片或CT可见肿瘤与皮质之间有放射透光缝隙。肿瘤表面呈完整的分叶状,边缘不规则。肉眼可见肿瘤为高度硬化的肿块。镜下:肿瘤为大量增生的梭形细胞,有轻度异形性,核分裂少见,其中可见中等量胶原纤维。这些梭形细胞间可见肿瘤性骨及骨样组织生成。有时尚可见分化好的骨内病灶。预后较好。

8.去分化骨旁骨肉瘤 罕见,可以从低度恶性骨旁骨肉瘤发展而成或由先前切除不彻底的低度恶性骨旁骨肉瘤复发而成高度恶性肿瘤。X线相似于传统型骨肉瘤。镜下可见分化较好的梭形细胞成分,平行而不规则的骨小梁排列,相邻部位可见高度间变纤维肉瘤成分并可见肿瘤性骨及骨样组织生成。预后相似于传统型骨肉瘤。

9.骨膜骨肉瘤 很少见,好发于青年人的长骨干的表面,向外生长形成透光性软组织肿块,边缘不清。中间可见放射状骨针垂直于长骨干。肉眼肿瘤分叶状,有明显的软骨,其中有钙化和骨化。镜下为分叶状恶性软骨组织可见纤细的花边状的骨样组织生成,病变晚期可侵犯髓腔。预后较好。

10.高度恶性表面骨肉瘤 较少见,常发生在股骨干的表面,骨皮质表面与髓腔不相通。X线像骨膜骨肉瘤。肉眼所见肿瘤体积较大,常见出血坏死。镜下为高度间变的肿瘤,细胞形成肿瘤性骨及骨样组织。预后与传统型骨肉瘤相同。

软骨肉瘤是怎么导致的

软骨肉瘤是从软骨细胞或间胚叶组织发生,并起源于躯体任何软骨内化骨的骨骼,Giovanni Tallini等学者研究发现软骨骨瘤患者常常会多一条7号染色体,GⅢ软骨骨瘤患者常有17p1的异常,提示CerbB-2癌基因异常表达,7号染色体的增多,17p1的改变可能与软骨肉瘤的发生有关。

二、软骨肉瘤的发病机制:

1.软骨肉瘤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实验性病理认为软骨肉瘤与病毒感染有关,而边缘型软骨肉瘤与遗传因素有关。

2.大体病理:软骨肉瘤多数瘤体较大,一般肿瘤最大直径均超过4cm,大的可达到20cm以上,有报道称有50%的软骨肉瘤最大直径超过10cm,发生在髂骨,肩胛骨,肋骨等扁平或不规则骨上的软骨肉瘤,常常是肿瘤长到很大才出现临床症状,中央型软骨肉瘤常发生在长管状骨且常造成骨皮质破坏和侵入到软组织当中,这是它区别于内生软骨瘤的重要特点,周缘型软骨肉瘤外观上是一个大的骨外的结节状肿瘤,即便是侵入了软组织,常常也有较好的分界线,软骨帽盖的厚度及形状对诊断有帮助,在成人良性骨软骨瘤的软骨帽盖厚度常小于1cm,若软骨帽盖厚度大于1cm,可疑恶性;大于2cm则可肯定有恶性变,在儿童和青少年例外,他们的良性骨软骨瘤帽盖厚度可达2.5~3.0cm,除此之外,典型的良性骨软骨瘤的帽盖是均匀而光滑的,但在软骨肉瘤,则为不规则,粗糙或呈颗粒状。

大体标本切面中,肿瘤呈分叶状,灰白色或灰蓝色具有光泽的透明软骨,肿瘤的内容是坚实的,但在没有钙化的区域用力易于切开,在一些病例中可有出血,黏液样变及囊性变,中央型软骨肉瘤的髓内界限,单凭肉眼难以分清,因其边缘常常模糊不清,这一点与成骨肉瘤不同,后者的肿瘤大体范围常易确定,在分化较好的软骨肉瘤中,常有斑点状的黄至黄白色钙化灶。

3.显微镜检查在软骨肉瘤当中,对高度恶性及分化差的软骨肉瘤诊断容易,而区分低度恶性及分化较好的软骨肉瘤与内生软骨瘤则很困难,有人提出,基于软骨肉瘤的肿瘤细胞数目,细胞分化程度,核分裂程度等组织学特点,可将软骨肉瘤分为4级(Ⅰ~Ⅳ),数字越小,表明肿瘤分化程度高,侵袭性小,据统计多数病例属于Ⅰ,Ⅱ级。

为什么会长骨肉瘤

骨肉瘤的突出症状是肿瘤部位的疼痛,由肿瘤组织浸蚀和溶解骨皮质所致。

在成骨性骨肉瘤的病例,可以在早期发现血液中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增高,这与该肿瘤的成骨作用有关。病理诊断是治疗的依据。当考虑到骨肉瘤的诊断时,进行活体组织检查,尽快得到病理学检查的确认,对明确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骨肉瘤是骨恶性肿瘤中最多见的一种,是从间质细胞系发展而来,肿瘤迅速生长是由于肿瘤经软骨阶段直接或间接形成肿瘤骨样组织和骨组织。下肢负重骨在外界因素(如病毒)的作用下,使细胞突变,可能与骨肉瘤形成有关。

典型的骨肉瘤源于骨内,另一与此完全不同类型的是与骨皮质并列的骨肉瘤,源于骨外膜和附近的结缔组织。后者较少见,预后稍好。

骨肿瘤是怎么引起的

一、成骨性肿瘤。

(一)良性。

1.骨瘤。

2.骨样骨瘤和骨母细胞瘤。

(二)恶性。

1.成骨肉瘤。

2.皮质旁成骨肉瘤。

二、成软骨性肿瘤。

(一)良性。

(二)恶性。

1.软骨肉瘤。

2.近皮质软骨肉瘤。

3.间叶性软骨肉瘤。

三、骨巨细胞瘤。

四、骨髓肿瘤。

1.尤文氏肉瘤。

2.骨网织细胞肉瘤。

3.骨淋巴肉瘤。

4.骨髓瘤。

五、脉管肿瘤。

六、其它结缔组织肿瘤。

(一)良性。

1.成纤维性纤维瘤。

2.脂肪瘤。

(二)恶性。

七、其它肿瘤。

八、未分化类肿瘤。

九、瘤样病变。

为什么会患骨癌

物理因素

骨癌的病因-物理因素是各种电离辐射,如X线照射、以及镭、氢、锶、放射性同位素等,这些电离辐射体外或体内进行放射,均可诱发骨癌。其中,常见的骨癌病因也会因为放疗过量导致出现骨肉瘤引起骨癌,临床上被这种骨瘤称为放射后骨肉瘤。

恶变

某些骨瘤疾病的恶变也是骨癌的形成因素,因此出现软骨瘤、成骨细胞瘤以及骨软骨瘤等良性骨肿瘤,或瘤样病变时,应及时进行治疗,防止良性肿瘤发生恶变形成肉瘤从而会危害健康,这是常见的骨癌病因。骨癌的发生或许与生物学的特性、或是病期、手术、感染以及病理件骨折有关。

化学物质

日常生活或工作中,大家会接触的很多化学物质,然而这些化学无助会对身体产生慢性刺激,因此会导致骨癌,人们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通过动物试验发现,一些化学物质导致骨肉瘤的发生,像甲基胆蒽等。这也是骨癌因中常见的原因之一。

骨肿瘤是怎么引起的

1.物理因素

骨癌疾病的这种物理病因是指一切的电离辐射,如X线、镭、氢、锶、放射性同位素等,这些辐射都是有可能会通过人体内或人体外,如人多接触到这些辐射,是会诱发骨癌疾病的发生。而在放疗过量也是能够促使骨肉瘤疾病的出现,这种疾病在临床上是被称为是放射后的骨肉瘤疾病。

2.疾病的恶化

一旦患者有发生软骨瘤、骨软骨瘤、成骨细胞瘤等良性的骨肿瘤疾病,或者是肿瘤的病变,这时就应该及时到医院去进行治疗,以免会出现发生肿瘤的恶变,而形成肉瘤的可能,这也是导致骨癌疾病的发生的最常见的病因。而骨癌疾病的发生也有可能和它们生物学的特性、病期、手术、感染或者是病理件的骨折有关。

3.化学物质的因素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化学物质也是会引起骨肿瘤的病发的,因此,对于化学物质,我们要避而远之,以免对我们出现严重的危害。

相关推荐

骨肉瘤应该做哪些检查

1.X线表现 (一)中央型 较周围型多见,以原发性为多。原发性者,肿瘤发生于干骺端髓腔内,呈一大的单房或多房状透亮区,边缘不规则,其间夹杂不规则的钙化点和碎骨片。有时可见大量的絮状钙化及骨化斑块遮盖骨质区,形成一致密的阴影。肿瘤膨胀生长,可使骨皮质变薄,一旦肿瘤穿破骨皮质或并发病理骨折、肿瘤很快侵入周围软组织中,形成软组织肿块,其内可见散在钙化点。由于肿瘤的刺激,骨膜下常有多层状新生骨形成,使骨皮质增厚或肿瘤穿破新生骨而出现“袖口”征。继发性肿瘤的X线表现为:肿瘤的溶骨性透亮阴影增大,边缘模糊,钙化点增多

骨肉瘤的原因和治疗

触一发而动全身这种情况一旦放在疾病上来说,是非常恶劣的一种情况。通常来说,骨肉瘤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成骨性肿瘤之一,常会由最初的局部性疼痛逐渐导致肺部,大脑等器官出现问题,这种累及多处器官受累的疾病对于患有骨肉瘤的患者而言,简直是痛不欲生。及时地了解它发病的原因,并进行相关的医治就成为了当务之急。现在,就让小编来为大家详述一下它的病因和医治手段吧。 一.原因 1、骨骼的活跃生长。 2、放射线:实验证明凡能在骨骼内积存的放射性物质均可诱发骨肉瘤;某些骨疾患如骨巨细胞瘤、动脉瘤性骨囊肿或骨外肿瘤如乳腺瘤、视网膜

骨肉瘤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骨肉瘤可通过以下检查加以确诊: 一、X线表现 1、中央型 中央型较周围型多见,以原发性为多。肿瘤发生于干骺端髓腔内,呈一大的单房或多房状透亮区,边缘不规则,其间夹杂不规则的钙化点和碎骨片,有时可见大量的絮状钙化及骨化斑块遮盖骨质区,形成一致密的阴影,肿瘤膨胀生长,可使骨皮质变薄,一旦肿瘤穿破骨皮质或并发病理骨折,肿瘤很快侵入周围软组织中,形成软组织肿块,其内可见散在钙化点,由于肿瘤的刺激,骨膜下常有多层状新生骨形成,使骨皮质增厚或肿瘤穿破新生骨而出现“袖口”征,继发性肿瘤的X线表现为:肿瘤的溶骨性透亮阴

骨肉瘤早期不良症状有哪些

有些病程比较漫长的疾病,其在发展过程中,其会通过不良的表现症状来告知我们病情的恶化。专家表示,骨肉瘤在出现不良症状的时候,我们需要尽快找医生诊治,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那么,骨肉瘤早期会有哪些不良的症状表现呢? 骨肉瘤早期有哪些不良的症状表现 1、骨肉瘤早期患者的患病区域会感觉不适,几天或几周后出现肿胀及肿块,晚期可出现静脉曲张,局部皮肤温度升高及充血发红。 2、患者的关节活动受限,有些病人会发生关节积液,甚至会发生病理性骨折,这些都是骨肉瘤早期的不良症状。 3、一般骨肉瘤早期患者还会感觉关节周围疼痛,

别把多发性骨髓瘤当成骨质疏松

年纪大了,肌肉、骨骼的顺应性差了,难免会有腰酸背痛,常见的原因是腰肌劳损或椎间盘突出等,经过适当休息、用药或康复治疗,疾病会好转或痊愈。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人们对骨质疏松引起的腰背痛认识也越来越深,知道及时进行骨密度测定,以及合理补钙的重要性。但,就有一些病人在骨质疏松门诊就诊数年,毛病却越看越重。 这其实是骨髓瘤惹的祸,可惜的是,当最后考虑到这个可能,患者大多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多发性骨髓瘤其实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会引起反复发作的或持续加重的腰背痛,严重时甚至造成骨折。不过,大众对这种

骨癌的病因

1、物理因素:骨癌疾病的这种物理病因是指一切的电离辐射,如:X线、镭、氢、锶、放射性同位素等,这些辐射都是有可能会通过人体内或人体外,如人多接触到这些辐射,是会诱发骨癌疾病的发生。而在放疗过量也是能够促使骨肉瘤疾病的出现,这种疾病在临床上是被称为是放射后的骨肉瘤疾病。 2、疾病的恶化:一旦患者有发生软骨瘤、骨软骨瘤、成骨细胞瘤等良性的骨肿瘤疾病,或者是肿瘤的病变,这时就应该及时到医院去进行治疗,以免会出现发生肿瘤的恶变,而形成肉瘤的可能,这也是导致骨癌疾病的发生的最常见的病因。而骨癌疾病的发生也有可能和它

骨肉瘤的概述

骨肉瘤的发病率略低于软骨肉瘤,占骨生肉瘤的2/5弱,发病机理不明。多数学者认为骨组织的任何部分均能产生骨肉瘤,但以骨膜深层为最易。当肿瘤发生或蔓延之骨膜下时,骨膜即被肿瘤由骨面剥离而产生反应性新生骨,骨纹呈日光放射样。肿瘤与骨干相连接处,新生骨呈三角形。 骨肉瘤是指瘤细胞能直接产生肿瘤骨及骨样组织的一种恶性结缔组织肿瘤。其发病率在原发性恶性肿瘤中占据首位。该瘤恶性程度甚高,予后极差,可于数月内出现肺部转移,截肢后3~5年存活率仅为5~20%。发生在股骨下端及胫骨上端的约占所有骨肉瘤的四分之三,其它处如肱骨

成骨不全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有学者认为本病诊断关键点在于与软骨发育不全的鉴别。 软骨发育不全是一种全身对称性软骨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四肢粗短但躯干近乎正常的侏儒畸形。重症软骨发育不全声像图特点:胎头增大,双顶径增宽;肋骨粗短,胸廓狭小但胸廓下口相对扩大;胎儿腹部膨隆,腹围增大;胎儿四肢短小,长骨粗短且多伴有弯曲,骨端膨大;羊水量增多。这两种畸形胎儿的肢体都短小,但成骨发育不全,骨密度减低,皮质变薄,极易骨折及因骨折造成骨畸形和胸廓变形,与软骨发育不全一般无骨折相鉴别。 另外还需注意,本病由于可造成骨骼畸形及骨折、骨痂形成,故在X 线

别把晚期骨髓瘤当成骨质疏松

多发性骨髓瘤其实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会引起反复发作的或持续加重的腰背痛,严重时甚至造成骨折。不过,大众对这种老年常见血液肿瘤知晓度很低,有必要在这里介绍一下多发性骨髓瘤的特点,以便大家提高警惕。 多发性骨髓瘤是由于骨髓内的浆细胞发生恶性增殖所致,年发病率约为3~4/10万人口。照此推算,上海市每年初发病例可达500人~600人。本病多发生于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40岁以下发病者仅占总发病率的3%,儿童发病极罕见。男女发病之比约为3∶1。 由于骨髓内浆细胞大量增殖一方面影响正常造血和骨骼结构

骨肉瘤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必须与以下几种肿瘤相鉴别。 1.成软骨细胞瘤 良性肿瘤,多数学者认为其来源于骨骺软骨,病程较长,平均2年以上。常见部位是长骨骨端中央或偏心生长,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溶骨样破坏,皮质隆起变薄,可有不规则钙化及粗糙纹理,但其边界清楚,大体标本见周边硬化,瘤壁有不规则骨嵴隆起。突出骨外则皮质变薄或仅有纤维包膜。 2.内生软骨瘤 是常见的良性软骨肿瘤,包括孤立性内生软骨瘤和多发性内生软骨瘤两种。有学者认为该病本质是干骺部软骨发育异常,常见部位是手、足小骨,孤立或多发性溶骨性改变,有散在钙化,可发生病理性骨折,但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