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什么时候锻炼比较好
老年人什么时候锻炼比较好
体育锻炼是增强机体免疫力的首选。社区调查发现,现在老年人的锻炼意识都很强,10人中会有8人坚持每天锻炼;但多是早晚出门散步、快走,或是跳一跳广场舞。体育锻炼有益身体健康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但是对广大老年人来说,他们的体育锻炼有着多种限制,年龄较大、器官衰退或者有疾病在身,这都限制了老年人锻炼的方式及强度。古人所说的夏练三伏,对老年人是不适宜的,老年人锻炼应尽量避免剧烈活动。
夏天夜短,本来睡眠就少的老年人也大多选择早起,清晨锻炼是多数老年人的习惯。但是刘晓燕指出,进行较长时间的有氧锻炼,清晨反而是最不合适的时段。早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较高,难以呼吸到充足的氧气。且经过夜间睡眠,人体的血液黏度比较大,因此晨练尽量以活动筋骨为目的,不要进行较长时间的锻炼。那么老年人什么时候锻炼,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老年人晨练不宜过早
临床医学研究发现,上午9时心脏病发作的几率比下午1时要高出3倍,早晨起床后的几小时更是心脏病发作的高峰。晨练对冠心病、高血压病人十分不利,而这些疾病的患者多集中在老年人群。
早晨是肝脏含糖最低的时候。老年人在这一时段进行锻炼,作为运动能源的糖,将主要靠脂肪分解供给。脂肪作为能源物质源源不断进入血液后,由于肌体不能有效地利用其中的游离脂肪酸,致使游离脂肪酸浓度大幅度提高。老年人由于心肌活动能力降低,过剩脂肪酸所带来的毒性,往往导致心率失常,甚至引发心源性休克,继而危及生命。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出现老化现象,晨起后短时间内肌肉、四肢等运动器官还处于松弛状态,心跳和呼吸都很缓慢,身体代谢水平较低,肢体反应的敏感性和动作的灵活性,都难以骤然提到较高水平。此时进行锻炼,不仅效果不佳,还容易造成摔、碰、扭伤等,伤害身体。
户外健身时需要充分利用空气的气温、气流等各种特性,来治疗疾病和增强体质。清晨大气相对静止,各种废气不易扩散,是一天中空气污染较严重的时段,尤其对免疫力减弱的老年人不太适宜。
2、饭后睡前一小时不锻炼
饭后1小时和睡前1小时不能锻炼,否则会影响消化和睡眠。
老年人什么时候锻炼比较好
一般来说,只要不是在临近吃饭前后时间和临睡之间,其它任何时间都可以进行体育锻炼,对身体都有好处。但是,考虑到健身锻炼的最佳效果,可根据人体内生物钟的变化原理,选择一天中最佳的锻炼时间,亦是很有必要的。
早晨5时,人们经过了浅睡和深睡的阶段后,肾脏停止分泌工作,如果这时候起床进行体育锻炼,很快就会精神饱满,将有利于一天的生活和工作,但运动量不宜过大,应保持在小到中等强度。
而练气功的时间与一般锻炼则有所不同,要求在清晨练,这是根据中医的"子午流注"理论,与天地自然密切相关。子(23~1时)、丑(1~3时)、寅(3~5时)、卯(5~7时)练功效果最好,因此时阳气升发,肺经气血最旺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也最高(特别是在寅时),此时练功有利于入静,有利于"储能"和调动"内气"的运行,能提高防病、治病和健身的效果。晚饭前半小时到1个小时的一段时间里进行散步(或快走)和做保健体操,这是有利于治疗糖尿病的体育疗法。
看了小编的报道之后,家里有老人的家庭,快点儿告诉老人家怎样运动吧,这样对老人的身体也是有好处的。如果老人觉得运动很无聊很枯燥的话,建议家人陪同运动,让老人在以娱乐为前提的情况下进行运动,那样对老人的身体最好了。
孕期做什么锻炼比较好
散步。
散步不仅能提高神经系统和心肺等脏器的功能,也可以加强腿肌、腹壁肌的活动。孕妇可在每日早晨起床后和晚饭后进行散步。散步的时间和距离以自己的感觉来调整。
游泳。
这是一项很不错的锻炼方式,特别适合原来就喜欢游泳的女性。在国外,游泳是孕妇普遍参加的一项运动,可持续到孕晚期。孕期游泳能增强心肺功能,而且水里浮力大,可以减轻关节的负荷,消除浮肿、缓解静脉曲张,不易扭伤肌肉和关节。游泳可以很好地锻炼,协调全身大部分肌肉,增强耐力。
广播体操。
广播操对于孕期的孕妇来说是个较适宜的锻炼方法。但怀孕前3个月时,不要做跳跃运动,怀孕4个月后,可做全套。但弯腰和跳跃要少甚至不做,每次不要做到很累,微微出汗时就能停止。
夏天什么时候锻炼比较好
夏天从事体育锻炼时最好是安排在早晨、上午和傍晚等气温比较凉爽的时候,因这些时间可以避免发生中暑和日射病。家知道,在般情况下从事体育锻炼时,尽管人体不断产生热量,但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下,通过辐射、对流、传导和汗液蒸发等途径,使体内余的热量散发掉,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但是,在气温高、湿度大的条件下运动时,人体的散热过程发生困难,于是体热大量积累,体温急剧升高,而导致中暑。
在早晨、上午和傍晚这些稍微凉爽的时间里,又以早晨锻炼身体更为适宜。
老年人健身有什么原则
老年人如何科学健身,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首选有氧运动 对老年人来说,应首选有氧运动。什么是有氧运动?简单地可以理解为中等强度的体育活动,严格地来说,运动时的心率达到本人最高心率的70%至75%。
适合老年人锻炼的有氧运动项目有:慢跑、快步走、游泳、舞蹈、登山、爬楼梯、骑自行车以及某些球类项目。这些项目的特点是时间可长可短,强度可大可小,呼吸比较均匀,各人可根据当时的身体状况灵活掌握,锻炼时还可以与同伴交谈。 掌握适宜强度 没有身体的疲劳,就达不到锻炼效果,但疲劳过度,则对身体带来不利的影响。
如何掌握适度呢?可以从表象来判断,精神愉快,活动后无明显气喘、心跳过速等难受的感觉;食欲有所增加,睡眠有所改善;活动后第二天早晨的血压、脉搏比较稳定。老年人锻炼后,一般在24小时内得到恢复是正常现象。
老年人一般每天能坚持1小时的体力活动,或走步累计5000至6000步,就可以达到健身的目的。初练者应循序渐进,每天走3000步,逐渐增加到6000步而不感到疲劳,爬楼梯从气喘到不太喘,运动时心跳从明显加快到不感觉快,都可以证明健身的效果。 要客观评价适宜的运动量,一般推荐健康老人心率评定的方法,采用运动后170减年龄的公式。举例说,一个60岁的人,锻炼后每分钟心率保持在110次(170减60)左右是比较安全的。
保持平衡膳食 平衡膳食是科学健身的物质基础。食物营养成分不外乎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微量元素、纤维素和水等等,缺一不可。膳食平衡包括氨基酸、热量、营养素、酸碱等的平衡。
老年人锻炼法则 学会自我监测
老年人喜欢锻炼无非就是希望通过锻炼来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老年人锻炼注意事项要牢记,否则是会适得其反。那么,老年人如何锻炼呢?下面就来和小编一起盘点老人养生之道,揭秘老年人锻炼法则。
老人坚持抬头挺胸可增加肺活量
科学家研究发现,挺起胸可以使肺活量增加20%左右。肺活量增加了身体的各部位获得的氧气也便增加了,这样人就不容易疲劳。养成抬头挺胸、直腰的良好姿势还可减少腰背酸痛感和脊柱的弯曲。
人体中的脊柱长约70厘米。由24块椎骨连接构成人体的支柱和中轴,由四个生理性弯曲形成了人体美丽的曲线,避免椎骨与椎骨“狭路相逢”。如果长期弯腰驼背,其椎骨向前边的椎间盘组织就要萎缩消失,成了真正的驼背老人。
人到老年,由于性激素水平降低,于是骨的生长减缓,钙盐沉积减少,骨质就变得疏松,骨质疏松就容易驼背缩胸。如遇上轻微扭挫、过度疲劳、感受风寒、内分泌失调等诱因。就可能出现脊椎关节错位、椎间盘突出、韧带钙化或骨质增生,对神经根、椎动静脉、脊髓或交感神经等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刺激或压迫,甚至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的紊乱,而引起多种临床综合征。
因此,老年人要养成“站如松、坐如钟”的良好习惯,越老越要挺起你的胸膛。切莫高兴了就趾高气扬,稍一碰到了麻烦就垂头丧气、腰都直不起来,时间久了将会出现龟缩的体型、呆滞的眼神。
老年人锻炼要学会自我监测
很多年老人特别推崇运动健身,每天花很多的时间进行各种运动。事实上,运动并不是越多越好。老年人在健身运动中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我监测。
一、呼吸频率
在健身运动过程中,由于需氧量增多,呼吸会稍快一些,属于正常现象,但不可过快,呼吸次数以每分钟24次为宜,如在运动中出现频繁咳嗽、喘气、胸闷和呼吸困难,则应减少运动量或停止继续运动。
二、心率快慢
从测脉搏中获得,60岁以内的中老年人,如脉搏每分钟不超过120次,说明运动量适宜,如果每分钟达130次~140次,则说明已超量,应减少运动量,以免心脏负荷过重。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运动中脉率应保持每分钟不超过110次,如出现脉搏次数减少或脉律不整齐,应立即停止锻炼,并及时就医。一般健康老人在运动后10分钟,脉率应恢复正常,如不能及时恢复,说明运动量过大,应予调整。
三、饮食情况
老年人通过适当运动,可增强胃肠消化功能,改善食欲,食量稍增。如食欲下降,需考虑运动项目和运动量是否合适,应进行适当调整。
四、睡眠状况
老年人通过运动,一般都会改善睡眠,睡得香一些,若通过一段时间锻炼,反而失眠加重,且出现腰酸体痛难忍,则考虑是否运动过量,应及时进行调整。
五、疲乏程度
一般说来,老年人在运动后,特别是刚开始锻炼后,会有轻重不等的疲乏感,而随着锻炼的经常化,适应性增强,疲乏感会逐渐消失。如果在健身锻炼后,不仅不觉得轻松愉快、精力充沛,反感困乏越来越重,甚至产生厌倦感,这说明运动量过大,可适当调整。
六、测量体重
老年人在健身运动的过程中,可每周测体重1~2次,最好在每周的在同一时间测量,一般刚开始锻炼的人,3~4周后体重会适当下降,这是新陈代谢增强、消耗增多、脂肪减少的缘故,随后体重会相对恒定在一定的水平上。如果体重呈“进行性”下降,可能是运动过量或其他原因,应及时查明。
老年人锻炼中的6要和6不要
老年人锻炼中6不要
不要制定太机械太严格的锻炼时间和太高的目标
进行老年人锻炼,贵在参与,要求太高太苛刻反而流于形式,不利于强身健体。
老年人锻炼不要超过自身的承受能力
老年人的体能、素质、承受能力不可与青壮年相提并论。锻炼时一定要掌握好分寸,因人而言,一般以15-30分钟为宜。
不要随心所欲乱练一通
任何一项运动都要讲究科学性,老年人锻炼不能自己想怎么练就怎么练。如果锻炼时动作既不准确,也不科学,乱“练”一通,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不要选择过于偏僻或繁华的地点进行锻炼
老年人锻炼地宜在离家较近且附近有良好通讯、交通条件的地方,以便有事时能及时求助或报警。
不要非去中高档活动场所
最自然最简洁的体育运动条件,其锻炼效果往往最佳。老年人锻炼在这环境中,锻炼者的心理波动小,生理节律相对平稳。
不要在思想高度紧张和情绪剧烈波动时进行锻炼。
老年人锻炼中6要
要选择缓慢的锻炼形式
老年人对剧烈运动力不从心,缓慢的运动路散步、太极拳、健身操、气功、慢跑、保健按摩等较适宜老年人锻炼。
老年人锻炼要运动量合理适宜
在不同季节、不同环境下,运动量要作适当调整。一般来说,每次锻炼后感到轻松、舒畅、食欲佳、睡眠好、无头昏心悸等反应,说明运动量适度,锻炼效果好。
要选择适宜的锻炼环境
应根据各人的不同情况选择锻炼环境,比如心情不畅者,宜选择到鸟语花香的公园等处活动,心火较重、心情烦躁者,老年人锻炼宜到江河湖海边或有树木的地方活动。
要坚持不懈的锻炼
无论从事何种运动,只有经年累月、坚持不懈的锻炼,才会产生延缓衰老的有益作用。希望即刻奏效、一蹴而就是不现实的。
要合理调整饮食结构
进行老年人锻炼,饮食搭配要合理,营养素要全面,主副食要多样化,并做到用餐定时定量。糕点和油炸食物,并力戒烟酒。
要注意结伴锻炼
锻炼时约几位伙伴共同锻炼,即可以相互督促和勉励,又能相互照料。防止不测。
老年人锻炼的禁忌
1、戒急于求成
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降低,对体力负荷的适应能力较差,因而在运动时应有较长的适应阶段。30岁以上的人,年龄每增长10岁,对负荷的适应时间约延长40%。因此锻炼时要循序渐进,对一定的运动负荷适应后再慢慢增加活动量,切忌操之过急而使活动量负荷过大。
2、戒负重练习
老年人肌肉有所萎缩,肌肉力量也明显减退;神经系统反应较慢,协调能力差,对刺激的反应时间延长。因此老年的运动宜选择动作缓慢柔和、肌肉协调放松、全身得到活动的练习,如太极拳、步行、慢跑等都很合适。
3、戒屏气使劲
平时我们的胸膜腔内压力低于大气压,称胸腔负压,这有利于静脉血液流回心脏,而屏气时胸腔内压力骤然升高,使血液回心不畅,心输出量减少,因而脑的血液供应也减少,故易发生头晕、目眩,严重者可发生昏厥;而屏气完毕时,血液骤然大量回心,会使心输出量骤增,血压上升,脑子血供也猛然增加,易发生脑血管意外。因此老年人运动时一定要注意呼吸顺畅自然,切戒屏气使劲。
老人春季养生注意事项
1)锻炼强度不宜过大。冬季人的活动量都比较少,到了春季一开始锻炼身体,不要操之过急。锻炼身体之前,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2)春天的气温还不是很稳定,一天中的温差相差比较大。早起的温度还是比较低,所以最好是等太阳出来后,温度上来了,再去锻炼。
3)老年人在锻炼之前,最好不要空腹,可以适当的吃一些东西。但是不要吃的太饱,吃完后,休息一段时间后,再去锻炼。
4)老年人春季锻炼要注意保暖,即使是锻炼过后,出汗,也不要马上脱衣物,防止着凉感冒。
5)老年人的体质本身就比较弱,不比年轻人,锻炼的时间不宜过长。要循序渐进,建议锻炼一段时间后,休息一下再继续。
6)老年人锻炼身体最好不要去人烟稀少的地方,或者是结伴锻炼,以防身体有所不适。
老年人什么时候锻炼比较好
饭后睡前一小时不锻炼
饭后1小时和睡前1小时不能锻炼,否则会影响消化和睡眠。
天黑之后不锻炼
《黄帝内经》曰,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阳气升,日中而阳气隆,日夕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聚,勿扰筋骨,勿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晚上主张不运动,不扰动筋骨,不汗出伤阳。晚上百鸟归巢,精气神内敛,阳气收藏,毛孔内闭,这时再拉筋练骨,跑步跳舞,就会筋肉充血,脏腑亏虚,人就会越来越没劲,就是背道而驰。
老年人锻炼的目的
1、锻炼可以改善老年人大脑的功能,延缓功能的衰退,起到预防老年痴呆的作用。特别是对于用脑较多的老年人,运动可以提高大脑的记忆能力,有助于休息和睡眠,同时减少大脑疲劳。
2、锻炼可以提高呼吸和心血管机能,能预防和延缓老年人的呼吸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像跳交谊舞、慢跑、爬山之类的有氧运动是提高心肺功能的良好方式,研究证明,心肺功能强弱直接关系到寿命长短,心肺功能越高越长寿。
3、锻炼可使老年人骨关节和肌肉系统能力提高,延缓骨质疏松及老年特有的退行性骨和关节病变。俗话说“人老腿先老”,运动锻炼提高肌肉力量,改善骨关节机能,正是延缓衰老的一个表现。
4、锻炼可以延缓各种慢性疾病如肥胖症、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的发生和进展。有些疾病如动脉硬化等因为衰老而发生,运动锻炼也可以延缓疾病的进展。研究表明,经常运动的老年人,发生这些慢性病的概率和程度都要低一些。
5、锻炼可以增强老年人自身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
6、锻炼还可以提高心理健康,调整积极的情绪,消除精神压力和孤独感。医学心理学专家指出: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运动锻炼已经成为一个促进老年人心理适应能力的良好形式。
老年人锻炼的目的
生命在于运动,对于老年人,活得长寿很重要,但是拥有良好的健康水平,具备一定的运动素质和能力,能走能动,精神状态饱满,“活得好”更重要。运动除了能够增强身体健康水平之外,还能够健脑、使人心情愉悦。下面我们来盘点一下锻炼的目的。
1、锻炼可以改善老年人大脑的功能,延缓功能的衰退,起到预防老年痴呆的作用。特别是对于用脑较多的老年人,运动可以提高大脑的记忆能力,有助于休息和睡眠,同时减少大脑疲劳。
2、锻炼可以提高呼吸和心血管机能,能预防和延缓老年人的呼吸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像跳交谊舞、慢跑、爬山之类的有氧运动是提高心肺功能的良好方式,研究证明,心肺功能强弱直接关系到寿命长短,心肺功能越高越长寿。
3、锻炼可使老年人骨关节和肌肉系统能力提高,延缓骨质疏松及老年特有的退行性骨和关节病变。俗话说“人老腿先老”,运动锻炼提高肌肉力量,改善骨关节机能,正是延缓衰老的一个表现。
老年人锻炼的误区
饭后运动
不少老人把“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句古话当做健身格言。其实,饭后百步走并不科学。因为刚吃过饭,胃肠道开始消化食物,如果饭后立即开始运动,特别是剧烈的运动,就不能使食物充分与消化液接触而被消化利用,会造成消化不良。而且,大量血液进入胃肠道导致脑部供血减少,会使人有困意。因此,需要适当静止休息,充分消化食物。而且,吃饭后老年人的心脏负荷增加,餐后运动对心血管系统有明显的负面作用。所以,老年人应该避免在饱餐后两个小时内进行运动锻炼。
晨练过早
很多人认为早晨空气好,适合锻炼。其实,太阳出来前,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较高,空气质量较差,所以晨练应安排在太阳出来后1小时,并且不宜在车流较多的马路旁、树木密集的地方晨练,因为这些地方聚集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无益于健康。同时,有雾的天气不宜晨练;空腹不易晨练,因为空腹锻炼容易造成低血糖。
剧烈运动
老年人骨质疏松,剧烈的运动容易造成骨折。他们的关节一般不太灵活,太剧烈的运动也容易造成关节脱位等情况。老年人最好选择缓慢的运动,上楼梯的运动是不可取的,因为上楼梯很容易损坏老年人的膝关节,导致关节炎的发生。而且,太过剧烈的运动会造成心肺超负荷运转,对于有心脑血管病的老人来说危险性很大。一般来说,散步、太极拳、体操等柔和的运动比较合适老年人。
老年人是否需要坚持锻炼
1、老年人是否需要坚持锻炼
要想通过体育锻炼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持之以恒,决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最好是每天坚持锻炼,每次锻炼半个小时左右;实在有困难时,每周锻炼不应该少于3次。同时,要合理地安排好时间,养成按时锻炼的良好习惯,注意掌握适当的运动量。
运动之后若达到心胸舒畅、精神愉快、轻度疲劳、食欲及睡眠较好、脉搏稳定、血压正常,说明运动量达宜,身体状况良好,可继续运动。
老年人是否需要坚持锻炼
如果运动后出现头痛、胸闷、心跳不适、食欲不振、睡眠不佳及明显的疲劳、厌练现象,说明运动量过大,应及时调整或暂时停止一段时间。
2、老年人锻炼有什么好处
2.1、延缓衰老
我们可以很清除明显的看到经常运动的老年人要比不做运动的老年人要显得年轻,爱运动的老年人的器官功能相对于不运动的老年人来说也是要更好的。这是因为运动会加快老年人血液循环,能够有效的维持和保持身体各个器官的功能处于一个相对较好的状态。
2.2、改善人体的心肺功能
经常保证足够时间的运动是可以提高老年人的心肌收缩功能的,提高心肌收缩功能就能够有效的促进血液的循环和新陈代谢功能的增强。美国的一个研究就表明运动是可以起到辅助治疗高血压和改善心血管功能作用,我们也可以发现常运动的老年人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是比较低。
老年人锻炼中的6要和6不要
老年人锻炼中6不要
不要制定太机械太严格的锻炼时间和太高的目标。进行老年人锻炼,贵在参与,要求太高太苛刻反而流于形式,不利于强身健体。
老年人锻炼不要超过自身的承受能力。老年人的体能、素质、承受能力不可与青壮年相提并论。锻炼时一定要掌握好分寸,因人而言,一般以15-30分钟为宜。
不要随心所欲乱练一通。任何一项运动都要讲究科学性,老年人锻炼不能自己想怎么练就怎么练。如果锻炼时动作既不准确,也不科学,乱“练”一通,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不要选择过于偏僻或繁华的地点进行锻炼。老年人锻炼地宜在离家较近且附近有良好通讯、交通条件的地方,以便有事时能及时求助或报警。
不要非去中高档活动场所。最自然最简洁的体育运动条件,其锻炼效果往往最佳。老年人锻炼在这环境中,锻炼者的心理波动小,生理节律相对平稳。
不要在思想高度紧张和情绪剧烈波动时进行锻炼。
老年人锻炼中6要
要选择缓慢的锻炼形式。老年人对剧烈运动力不从心,缓慢的运动路散步、太极拳、健身操、气功、慢跑、保健按摩等较适宜老年人锻炼。
老年人锻炼要运动量合理适宜。在不同季节、不同环境下,运动量要作适当调整。一般来说,每次锻炼后感到轻松、舒畅、食欲佳、睡眠好、无头昏心悸等反应,说明运动量适度,锻炼效果好。
要选择适宜的锻炼环境,应根据各人的不同情况选择锻炼环境,比如心情不畅者,宜选择到鸟语花香的公园等处活动,心火较重、心情烦躁者,老年人锻炼宜到江河湖海边或有树木的地方活动。
要坚持不懈的锻炼。无论从事何种运动,只有经年累月、坚持不懈的锻炼,才会产生延缓衰老的有益作用。希望即刻奏效、一蹴而就是不现实的。
要合理调整饮食结构。进行老年人锻炼,饮食搭配要合理,营养素要全面,主副食要多样化,并做到用餐定时定量。糕点和油炸食物,并力戒烟酒。
要注意结伴锻炼。锻炼时约几位伙伴共同锻炼,即可以相互督促和勉励,又能相互照料。防止不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