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吃螃蟹的4个健康流言
专家解读吃螃蟹的4个健康流言
流言一:螃蟹和维C一起吃会中毒
坊间流言,西红柿和螃蟹一同食用会产生剧毒。因为螃蟹是甲壳类生物,它所含的物质,在维生素C的作用下,会变成老百姓所说的砒霜,吃后会中毒。
专家解读:这种说法很夸张。像虾类和蟹类自身含有一定量的砷化物,在维生素C的作用下,会转化为三氧化二砷,的确是老百姓所说的砒霜。不过要想转变为砒霜,必须是两者一起大量的服用。
曾有营养专家做过类似的实验。晚餐吃一只大螃蟹后服用300毫克维生素C,连吃三天也没有出现任何问题。而且,在药学方面,少量的砷化物对人体还有生血的益处,临床上也会用少量砷化物用于白血病的治疗。但是吃蟹时最好避开茶水和黄柿子,因为这两者含有鞣质,易与蟹中蛋白质结合凝固形成结石。同时,寒凉的瓜果比如香瓜、西瓜、梨也是禁忌,因为螃蟹本身属凉性,同吃易出现肠胃不适等情况。
流言二:吃2两螃蟹等于5两肥肉
虽然螃蟹味美且营养丰富,但“高胆固醇”的称号一直让人们在吃时心存顾虑。网上就流传一种说法,吃2两河蟹的胆固醇和5两肥肉的胆固醇是一样的。
专家解读: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普通成年人每天摄入的胆固醇不要超过300毫克,高血脂者应控制在200毫克以下。然而,按照我国的食物成分表,每100克河蟹中,胆固醇的平均含量为267毫克,相当于5两肥肉中胆固醇的量。不过这样测算也并不准确,因为每天食用的其他食物中也含有一定量的胆固醇,所以吃螃蟹还是最好控制住量。建议每次最多吃一到两只,一周最多吃两次。在吃蟹的同时要少吃肉类、内脏和蛋类,多吃豆制品、蔬菜和水果,以促进胆固醇的代谢。
流言三:孕妇和儿童不能吃螃蟹
经常有孕妇咨询医生:“我怀孕了还能吃螃蟹吗?别人都说吃螃蟹易流产。”家有小孩和老人的也很担心:“是不是老人和孩子也不能吃螃蟹,否则容易拉肚子?”
专家解读:中医讲,河蟹具有活血、促进骨骼发育的功效,尤其是蟹爪,经常被应用在接骨药中,所以孕妇还是不建议服用河蟹的。不过,少量吃些蟹肉问题并不大,建议体质虚弱、偏寒的孕妇,尽量还是避免食用河蟹。不建议老人吃蟹的原因,还是因为螃蟹自身寒凉,而老人的脾胃偏弱,食用后易出现胃胀、腹泻的情况。而2岁以内的孩子,小肠功能发育得并不完善,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螃蟹中的蛋白质,一旦身体过度“防御”,就会出现特异蛋白过敏现象,所以两岁以内的孩子吃螃蟹应慎之又慎。
流言四:公蟹的蟹膏其实就是精液
读者小孙说,自己一直很喜欢吃母蟹的黄和公蟹的膏,可是前段时间,看网上说,公蟹的膏其实就是精液。小孙说,自己看到这个消息后,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那么,公蟹的膏真的是精液吗?对人体有害处吗?
专家解读:公蟹的蟹膏并不单纯是精液,而是公蟹精囊的精液与器官的集合,是生殖腺体,这是公蟹强壮与成熟的标志,男性适量吃些公蟹的蟹膏,对生殖系统是很有好处的。蟹膏在自然状态下为青白色半透明果冻状,蒸熟后,就变成半透明、粘粘的膏状,它含有水、蛋白质、脂肪酸和维生素等成分,对人体并没有不利的影响。不过公蟹的蟹膏同母蟹的蟹黄一样,都含有较高的胆固醇,在食用时要减少其他胆固醇的摄入。
产妇吃螃蟹可能带来的危害
哺乳期过敏
相信大家都知道,在哺乳期家应该禁止食用任何生冷、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尤其是对海鲜等食物更要注意避免食用.这是由于海鲜类食物是一个极大的过敏原,很多人在食用海鲜后都很容易出现有过敏的症状,尤其是对于哺乳期的产妇而言过敏的几率更高,因此对螃蟹过敏或者是过敏性肌肤的人群都应该避免吃螃蟹.而且我国中医指出,螃蟹性寒,因此属于生冷、海鲜之类的食物,因此哺乳期间的产妇应该尽量的避免吃螃蟹.
如果产妇在哺乳期食用一些容易过敏的螃蟹等食物,不但会危害到产妇自身的健康,同时还会因此而导致婴儿湿疹、瘙痒等皮肤症状,甚至严重的话还会导致宝宝自身免疫系统疾患.
母乳质量下降
产妇在哺乳期间还在给宝宝提供大量的母乳,而母乳中所含有的各种营养物质都来自于妈妈每天所摄取的食物,因此妈妈一定要注意日常饮食的营养以及健康.一旦新妈妈自己的产后饮食状况出了问题,那么不但会导致乳汁的营养大打折扣,同时还会因此而威胁到宝宝的健康.专家指出大部分婴幼儿都极其容易过敏,而螃蟹等海鲜类食物正属于易过敏类食物,因此在哺乳期间产妇应该尽量的少吃或者是不吃螃蟹等食物.
尤其是对于4个月内添加辅食的婴幼儿,其过敏危险比添加辅食者要高.妈妈在哺乳期间除了不能吃螃蟹之外,其他容易导致宝宝过敏的食物也应该尽量的不吃,比如像鸡蛋、牛奶等,这些食物同样会增加宝宝过敏的可能.
抵抗力下降
我国中医指出螃蟹属于寒性食物,在平常生活中如果过量食用的话不但容易导致出现有过敏等症状,同时还有可能会因此而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因此而诱发腹泻、感冒等症状.尤其是对于哺乳期间的新妈妈而言,这个时候如果吃螃蟹的话还有可能会导致人体中的抗病因子减少,这个时候不但会导致自身的免疫能力下降,同时还会导致乳汁中的抗病因子减少从而让宝宝体质下降.
而对于一些身体状况比较良好的产后新妈妈而言,螃蟹可以适量食用,但是在吃螃蟹的时候必须要伴有生姜、醋等调味料一块食用,这样可以起到促消化以及杀菌的作用.面对哺乳期能吃螃蟹吗这个问题,以上这些都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专家解读,吃红薯真的可以减肥吗?
到了冬季,越来越多的人注意饮食进补。而不想去吃主食的减肥人群可就发愁了,如何能既保持热量摄入又能健康减肥呢,这里为大家推荐红薯,可减少米饭、馒头的摄入量,同时有增强饱腹感。在营养学里,红薯是优质的高纤维粗粮薯类食物。红薯含有丰富的淀粉、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A、B、C、E以及钾、铁、铜、硒、钙等10余种微量元素和亚油酸等,营养价值很高,被营养学家们称为营养最均衡的保健食品。
红薯的这些物质能保持血管弹性,对防治老年习惯性便秘十分有效。遗憾的是,人们大都以为吃红薯会使人发胖而不敢食用。其实恰恰相反,吃红薯不仅不会发胖,相反能够减肥、防止亚健康、通便排毒。每100克鲜红薯仅含0.2克脂肪,产生100千卡热能,大概为大米三分之一,是很好的低脂肪、低热量食品,同时又能阻止糖类变为脂肪,有利于减肥、健美。红薯含有大量膳食纤维,在肠道内无法被消化系统吸收。
人们在切红薯时会发现 ,从皮下会渗出一种白色液体。这种白色液体中的紫茉莉“甘弋”具有缓下作用。使得红薯的通便作用具有良好效果。红薯缺少蛋白质和脂肪,但是现代人生活条件改善了,饮食越来越油腻,蛋白质和脂肪往往过量,因此吃红薯可以控制这个问题。
红薯怎么吃对身体最好:
红薯缺少蛋白质和脂质,因此要搭配蔬菜、水果及蛋白质食物一起吃,才不会营养失衡。最重要的是,红薯最好在午餐时吃。这是因为我们吃完红薯后,其中所含的钙质需要在人体内经过4小时左右进行吸收,而下午的日光照射正好可以促进钙的吸收。这种情况下,在午餐时吃红薯,钙质可以在晚餐前有效被吸收,不会影响晚餐时其他食物中钙的吸收。
红薯减肥吃法推荐:
1、用红薯代替部分主食:
即三餐中有一餐用红薯代替精细米面。但是要注意,红薯本身的热量也不算很低,进食的总量要控制好,每餐控制在200克左右即可。一个中等个头的红薯大约就是200克。可以直接煮着吃。
2、红薯煮粥或者煮饭吃
把红薯去皮切块后,与白米饭混合煮成粥或米饭一起吃。
总之,适量的吃红薯是可以减肥的,还能通便和抗癌抗衰老。现代家庭的餐桌上应该多出现红薯的身影。为了健康,请合理分布饮食摄入,减少米饭等主食的摄入,尝试吃些红薯。
专家解读小儿感冒三大谣言
谣言一:孩子感冒绝对不能用抗生素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很多家长一听到抗生素就如临大敌,坚决不给孩子服用抗生素,如果医生开了抗生素可能还会觉得医院就是为了挣钱。那么,感冒真的绝对不能用抗生素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感冒的概念说起。李栋方医师说:“感冒是老百姓的叫法,并非专业的医学名词。我们通常说的感冒一般指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和胃肠型感冒(又称呕吐性上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一般发生在鼻部、咽部、喉部的呼吸系统疾病。胃肠型感冒一般指小儿肠炎、秋季腹泻、急性胃炎和急性肠胃炎等疾病,也有人称之为“肚子感冒”。
由于小儿感冒90%是由于病毒感染导致,因此一般不需要使用对抗细菌的抗生素,但是世事无绝对,还有10%的感冒可能是由细菌、支原体或其他病原体导致的,一些细菌性疾病如果不及时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可能会导致病情恶化。
谣言二: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有毒不能吃
孩子感冒经常会导致发烧,但是家长一般忍受得了咳嗽、打喷嚏和流鼻涕等症状,却经常见不得孩子发烧,但出于对“国外儿童发烧都不吃药”观点的认可,以及对朋友圈中流传的“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被曝光有毒”的惧怕,不少家长仍会坚持使用物理降温,并拒绝使用退烧药。
李栋方医师认为这是家长的认识误区,他说:“目前全世界都推荐在儿科使用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退烧,其中布洛芬是世界卫生组织、美国FDA唯一共同推荐的儿童退烧药。除了这两种药,没有更合适的儿童退热药。虽说是药三分毒,药物确实是有一些副作用,但在需要用药的时候不用,反而会加重病情,比如出现高热惊厥。”
事实上,布洛芬除了用于小儿发热,还能用于治疗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等。只要家长按照说明书来使用,一般不会出现较大的副作用,因为其列出的剂量是很安全的,远低于风湿类疾病的使用量。
谣言三:感冒吃中药比西药副作用小
在很多家长的眼中,中药是看得见的各类药材,而西药是经过加工产生的化学制剂,因此吃中药的副作用肯定会比吃西药小。李栋方医师认为这同样是大家的认识误区,西药之所以让人们感觉副作用多,无非是因为西药的说明书上罗列了一条条禁忌和各种副作用,其实这只能说明对这个药物研究得比较深入透彻,但不代表人人吃了西药都会出现这么多副作用。
李栋方说,在小儿感冒中,确实有非常多的中成药治疗效果非常好,但这不表示吃中药就不会有副作用,而可能是目前并没有对很多中药进行透彻的研究。任何时候,儿童用药都要遵医嘱,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给孩子用药,试图通过长期吃一些偏方或补品来调理孩子的身体更是万万使不得!
秋季吃蟹的五大谣言
1、吃蟹黄可能致癌?水产专家:人工养殖安全可控
【传闻】连日来,一条有关“蟹黄不能吃”的传闻,在微博、微信等平台流传:美国纽约卫生局叫停华人吃蟹,称蟹黄、蟹膏处化学物质集中、重金属超标,会严重影响人的健康,甚至可能致癌。
【真相】成都市农林科学院水产所研究员曹英伟在接受《华西都市报》采访时认为,网上的说法有些以偏概全,螃蟹是否重金属超标,是否对人体有害,至少要从三方面考虑。首先是生长水域会影响螃蟹。如果在良好水域生长,螃蟹的重金属含量微乎其微,传言中说出问题的螃蟹,应仅仅是指纽约的某个被污染水域。目前,国内大部分螃蟹是人工养殖的,具有可控性,若水质、用药等方面检测合格,养出的蟹可放心食用。其次,他从生物角度分析,螃蟹最易受污染的部位,其实并不是蟹黄,而是蟹腮、蟹肺、蟹肝等不食用的部位。最后,摄入不大一般来说不会有问题。
2、“阳澄湖大闸蟹”开售? 官方:23日前均为假冒
【传闻】近日,有北京市民反映,一些水产市场、淘宝网店在九月初就开始售卖阳澄湖大闸蟹,有的还带着防伪扣。那么,这些大闸蟹是真的吗?
【真相】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日前发布消息,今年大闸蟹开捕时间为9月23日。同时,该协会工作人员表示,阳澄湖大闸蟹捕捞都有统一管理,在开捕前还未上市,市面上售卖的任何称‘阳澄湖大闸蟹’的螃蟹均为假冒。同时,真正阳澄湖大闸蟹的防伪标志只有在开湖捕捞后才有。
3、商家给螃蟹打针增重?专家称会迅速死亡
【传闻】近日,一段“商家给青蟹打针注水”的视频在微信朋友圈流传。该视频显示,一位大妈手持注射器给一筐蟹逐只注射不明液体。有网民称,“这是不法商贩往螃蟹体内注水增重”,还有人称“这是注射假蟹黄毒害老百姓”。
【真相】所谓的“注水螃蟹”其实是一则流传多年的谣言,早已被多地工商部门鉴定为虚假消息。国内多位专家表示,往螃蟹体内注入液体后,环境渗透压会产生剧变,脏器要么失水要么吸水,都会导致螃蟹的迅速死亡。同时,有实验表明,注水时螃蟹腹部会漏水,不到10分钟螃蟹就死了。而死蟹很少有人买,不论从商业角度还是技术层面,这种行为都是得不偿失的。
4、大闸蟹靠激素养肥?专家称抑制发育
【传闻】有网民称,“大闸蟹是注射激素长大的,小孩吃了会导致提前发育”;还有人称,“现在的大闸蟹根本不能吃的,一般至少两年才能长到二两,可现在都是一年就上市,靠的是激素,人吃怎么会健康呢?”这些说法引发了部分网友的关注。
【真相】从科学角度来看,雌激素喂养大闸蟹根本不可能也不现实。激素对大闸蟹起不了任何作用,螃蟹属于低等无脊椎动物。从生物学角度说,秋分前后螃蟹蜕壳为绿蟹,性腺开始迅速发育;而人们吃蟹喜爱的蟹黄和蟹膏,恰是螃蟹的性腺。给螃蟹吃高等脊椎动物激素之类的药物正好抑制了性腺的发育,反而会导致大闸蟹的蟹黄和蟹膏变少。
5、西红柿加螃蟹等同吃砒霜?现实中不可能
【传闻】网上一则“螃蟹和西红柿同食如吃砒霜”的消息,引起众多网友关注。有微博称,螃蟹中的五价砷和西红柿里的维生素C会氧化产生砒霜。
【真相】专家认为,中毒的可能性在现有生态环境及日常饮食的条件下不太可能发生。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在微博中表示,“在实验室里,维生素C有可能使五价砷转变为毒性很强的三价砷,但在饮食上要达到这个效果很不容易。首先,要吃几公斤被严重砷污染的螃蟹,之后维生素C为一次性服用500毫克以上,也就是一次性摄入5斤以上西红柿才有中毒可能性,显然这种可能性在目前生态环境和日常饮食中是不太可能的。”
螃蟹吃多了易伤脾胃
那么螃蟹要怎么吃才更美味、更健康?里面的道道还真不少。
挑螃蟹看蟹爪
冰箱里也能养活蟹
如今,菜场的螃蟹用盆卖,从10元一只到几十元一斤不等。除了公、母外,怎么挑选呢?武汉市协和医院营养科主任蔡红琳介绍,反应比较灵敏,个子 稍微大一些的螃蟹比较好。在挑选的时候,整个外形要比较完整,把蟹翻开看一下,肚脐比较突出一些;蟹爪上要蟹毛丛生的蟹比较老健,口感就比较好一些。
亲朋好友送大闸蟹,一顿吃不完怎么办?有的人用盆养,却发现不仅声音吵,第二天甚至会“失踪”几只。有的人放在冰箱冷藏柜里,却发现螃蟹被冻“熟”了。
“其实螃蟹能养在冰箱里”,家住硚口的徐阿姨,是个标准的家庭主妇,谈起如何做好饭菜,及食材的保存头头是道。她说,以前有个养螃蟹的朋友告诉 她一个方法,将螃蟹松绑放冰箱保鲜室的大抽屉里,滴一点点水,这样不仅听不到声音,而且螃蟹也能养3天—5天。记者在十一的时候,买了4只大闸蟹,用此方 法从3号养到了7号,螃蟹果真还活蹦乱跳。
一盘蟹顶桌菜
食蟹进补是个误区
俗语有云:“一盘蟹,顶桌菜”,表明螃蟹不仅味道美,且营养丰富。蔡红琳介绍,从营养学上讲,螃蟹是高蛋白低脂肪食物,其蛋白质含量达到了 17.5%,比鸡蛋、瘦肉含量都高,但脂肪含量比较低,只有2.6%,仅相当于谷类食物的脂肪含量。其维生素A的含量,在所有水产品含量里遥遥领先。
“都说九雌十雄,螃蟹公母营养一样吗?”这是很多市民共同的疑问。蔡红琳说,从食物成分表上看,螃蟹的营养不分公母,都一样。
“吃螃蟹进补只是一个营养误区”湖北省中医院脾胃专家李天望教授说,因为短暂的季节性营养,对身体的滋补作用,微乎其微。蛋白含量高,所以不易分解吸收,易导致肠胃病变,诸如引起腹泻及胃炎的复发等。
清蒸螃蟹最健康
吃螃蟹配姜糖水
从健康角度说,清蒸螃蟹最健康。“好蟹怎么蒸?可放点紫苏叶。”武汉商学院烹饪与食品工程学院副教授眭红卫建议,蒸螃蟹时,将几片紫苏叶放水里,让紫苏叶的蒸气熏蒸,不仅能让味道更鲜,还可辟腥、杀菌、祛寒。
“吃完螃蟹最好配点姜糖水。”普爱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熊红支招,生姜性温热,与性寒蟹肉相补;红糖暖胃、祛寒。将洗净的生姜切成细丝放锅中加水大火烧开,放红糖改文火煨几分钟即可。等吃完螃蟹将姜糖水趁热喝下,发一身汗,体内的寒气便会消散,肠胃也会觉得格外舒服。
如果食蟹过多,有轻微腹痛、腹泻等,可用鲜紫苏叶30克、生姜3片,煎汤频饮,能解蟹中毒,也可去医院或中药房买干紫苏叶10克代替,同样有效。
螃蟹好吃易惹祸
四类人要当心
小王吃螃蟹喝啤酒好不惬意,谁知第二天一早,他的左脚和小腿开始肿胀,连鞋子都穿不进去,去医院检查,竟是急性肾衰竭。9岁的军军特别喜欢吃海鲜,爷爷买了几只螃蟹,他一口气吃了3只,当晚就开始咳嗽。
蔡红林提醒,4岁以下的儿童最好不吃螃蟹,4岁—18岁及60岁以上的人要少吃;孕妇最好少吃或不吃;过敏体质的人禁吃,脾胃虚寒者不宜吃。另 外有很多病人也不提倡吃,以免加重病情,如心血管疾病患者、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皮肤病的患者、在感冒咳嗽发热期间的患者、哮喘的病人。
健康人吃多少比较合适?建议成年人吃三到四两,一周吃一到两次比较合适。
螃蟹和山楂一起吃多了怎么办 吃了螃蟹多久能吃山楂
吃完螃蟹4小时后可以吃山楂。
螃蟹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一般蛋白质类的食物需要的消化时间为2-4小时,正常情况下,吃完螃蟹2小时后适当吃点山楂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最好等胃中的螃蟹完全消化比较好,以免消化的时间不够,出现身体不适。
若是食用山楂后再吃螃蟹,建议间隔时间为一个半小时,因为山楂是水果,消化时间较短。
螃蟹和草莓一起吃会拉肚子吗 吃草莓多久能吃螃蟹
吃了草莓2小时后可以吃螃蟹。
草莓在体内2小时,基本上已经消化了,所以吃完草莓2小时后,可以适当的吃点螃蟹,而吃完螃蟹后,若是想吃草莓,那么等待的时间会长一些,一般来说吃完螃蟹4小时后可以吃草莓了,但最好是等12小时后再吃。
吃螃蟹能吃西红柿吗
秋风起,蟹脚痒。螃蟹作为秋季水产美味,引得吃货们蠢蠢欲动。可是民间有传闻称,螃蟹不能和西红柿一起吃,否则会形成砒霜致毒。这说法引发了网友们的一片惊诧和质疑之声,在吃螃蟹的时候难免多出几分小心。这样的传闻在民间已经流传了多年,市民都比较相信这种说法,或者宁可信其有,会在生活中避免二者同食。但有相关专家翻阅了大量书籍文献了解“那蟹事”,发现螃蟹是冤枉的,这些并非是螃蟹的错。
真相:同食极大量的螃蟹和VC才有可能发生中毒现象,而这种可能性也未找到足够的证据。
营养及化学专家称,理论上讲,螃蟹体内含有五价的砷,是一种化合物,有可能被西红柿里的VC还原变成三价的砷,三价的砷有可能形成三氧化二砷,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砒霜。但是人体内环境能否发生这样的反应,目前还没有从正式的官方科研成果(包括美国FDA数据)中得到证实。
市售螃蟹要求砷含量(以湿重计)不超过0.5mg/kg,而一般未被严重污染的螃蟹体内砷含量远不会达到这个限量值。并且砷污染可以通过食物链在很多食物累积,也就是说诸如水产品、谷物甚至饮用水中都会含有一定剂量的砷,但是在安全阀值范围内都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据《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中记载,砷的每天允许摄入量为每千克体重0.05mg。一个成年男子按70kg体重计,每天允许摄入的砷含量为3.5mg。在不考虑人体是否能反应、人体消化率、转化率、吸收率的前提下,以1mg为最大允许摄入量进行结算,需要一次食用螃蟹20公斤以上,并且还同时一次性摄入5斤以上西红柿才有可能发生中毒反应,而致死量则需要一次食用几百公斤的螃蟹,这在现实里是不可能的。
结论:谣言破解。这个谣言是用低级的化学知识来吓唬人的杰作。海鲜里的无机砷含量很低,就算是能被维生素C还原得到砒霜,那么微小的量,连中毒反应都不会出现,更别说是“暴毙而死”了。同理:维生素C与虾同食会中毒也是这样的道理。
吃完螃蟹后喝一些姜糖水驱寒
虽然已经立冬,但是对于南方而言,还正是吃大闸蟹的季节,不少爱吃螃蟹的人士可谓是蠢蠢欲动,其中一位爱吃大闸蟹的网友向可是最近网上有不少传言:孕妇因吃大闸蟹易致流产。究竟孕妇能不能吃大闸蟹?孕妇吃完大闸蟹真的会让孩子“大闸泻”吗?
“螃蟹是高蛋白的食物,而优质蛋白对身体是有益无害的。”王彩霞专家表示,孕妇吃大闸蟹易致流产的传言,主要是中医学认为,螃蟹性寒凉,有活血祛瘀之功,食用后对早期妊娠会造成出血、流产,尤其是蟹爪,有明显的堕胎作用,所以一些医生会提醒孕妇不要吃为好。但目前这个说法因没有科学证据,仍存争议。不过,对于体质寒凉虚弱的孕妇,尤其是在怀孕前的四个月,应少吃或者慎吃寒性食物。另外,由于大闸蟹是一种高蛋白食物,容易变质腐败,所以要小心挑选,以免误吃死蟹而中毒。
提醒,虽然孕妇吃大闸蟹会导致流产不靠谱,但是在日常食用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吃完螃蟹后喝一些姜糖水驱寒,吃螃蟹吃勿与寒性水果一起吃,如梨、西瓜、香蕉这些,否则会引起腹泻;吃螃蟹不能太频繁,每周吃1—2次即可,每次吃一只左右的量;食用后勿喝浓茶。因为茶与螃蟹属于相克类的食物,同时食用会增加肠道的负担,从而引起腹泻。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吃完蟹1小时以后再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