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新妈咪月子怎样坐更舒爽
春季新妈咪月子怎样坐更舒爽
喂奶穿什么好
春季妈妈穿的相对少了,喂奶比较方便了,但穿开身衣服还是比套头的好些。这样宝宝吃起奶来比较舒服,套头衣服有时会挡住孩子的面部。
套头衣服还会挤压乳房,使乳房变形,宝宝吃起来也不舒服。国外有漂亮的哺乳衣,我国有些大商场也有。哺乳期间可以穿胸罩,但最好穿哺乳专用胸罩。妈妈体内要有足够的水分来制造奶水,所以每天至少要喝1200~1600毫升水。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定时开窗,让早春的新鲜空气进入房间,让宝贝和妈妈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室温一般保持在20度左右,湿度在60%左右比较合适。要注意的是,不要让风直接吹到妈妈和宝宝。
洗浴的注意事项
春季可以在产后3天洗浴。室温在20-22℃。浴水温度在37℃左右。浴室不要太封闭,不能让产妇大汗淋漓,以免头晕、恶心。但春季风沙较大,尤其在北方春风很大,产妇洗浴时也不能开窗户,以免受风。
不吃过燥热、过辛辣、过油腻的饮食
春季好多蔬菜都陆续下来了,妈妈可以适当吃些新鲜的蔬菜。尽管补养很重要,最初几天还是吃些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为好。可多喝些汤类。
产妇身体消耗大,卧床休息多,还要给婴儿喂奶,油炸、油腻食物及辛辣饮食容易加重便秘,也会影响乳汁分泌,或通过乳汁刺激婴儿诱发湿疹、腹泻等疾病。让产妇喝红糖水、水煮蛋、炖母鸡汤、鱼汤、小米粥的习俗都是好的,如果再配以适量的新鲜蔬菜、水果,就更有益于产妇身体复原和哺乳。
适当活动及做产后健身操
早期下床活动,有助于体力恢复、排尿和排便,可以避免和减少静脉栓塞的发生率,尽快的使腹肌张力恢复,避免了腹部皮肤过度松弛。
自然分娩的产后妈妈应该于产后6-12小时起床,开始稍加活动,产后2日内可在室内随意走动,再按时做产后健身操。做会阴侧切和剖腹产的产后妈妈可推后至产后第3日起床,开始稍加活动,待拆线后伤口不感觉有疼痛时,再增加产后操。
产后健身操应该包括抬腿、仰卧起坐的动作,这样可以增加腹肌的张力;也要增加缩肛动作,目的是能达到锻炼骨盆肌及筋膜的作用。产后两周时开始增加胸膝卧位的动作,以预防和纠正子宫后倾。
出院前要和相关访视单位商定好
第一次访视应该在出院后的3日内,第二次在产后的第14日,第三次在产后的第28日;产后妈妈要把宝宝和自己的健康情况,譬如饮食情况,大小便、恶露及哺乳等情况及时告知来访者,以及时得到她们的指导。
不应忽视的产后健康检查
产妇应该在产后42天进行健康检查,以便医生了解产妇的恢复情况。了解全身和盆腔器官的恢复情况,及时发现异常,防止后遗症,有的产妇因为初为人母,忙的头昏脑涨,抽不出时间做产后检查,这是不应该的。
要爱护自己的身体,如果妈妈病了,宝宝就会失去妈妈的呵护,抽出一点时间做做检查是很有必要的。
产后健康检查,包括:检查血、尿常规并作妇科检查,盆腔内的生殖器是否已经恢复到非孕状态。当然,能带宝宝一起去作一次全面的检查是最好的了。
预防传染病
春季是传染病好发季节,产妇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多接触外来人员。
宝宝虽然在母体中获得了免疫能力,但刚刚离开妈妈子宫保护的新生儿抵抗力是有限的,成人呼吸道中的微生物,可能成为新生儿的致病菌。使新生儿患呼吸道感染。
新妈妈夏季坐月子
穿衣:不能捂
产妇产后出汗多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这个时候身体以出汗的形式排除孕期体内增加的水分。应该穿长衣长裤,穿薄袜子,为了避免风对关节的刺激,如果天气炎热的话,也要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减少衣物,千万不要一味地捂,以免中暑。
饮食:不能撑
选择食用一些孕产妇专用的奶粉、多种维生素或钙片最好,坐月子期间应多吃吃些营养高、易消化的食物,同时要多喝水,以保证乳量充足,并促进身体快速恢复。不要为了恢复身材而控制饮食的摄取量,也要避免为了多下奶而盲目进补。应多喝水,多吃新鲜蔬菜和瓜果,必要时睡前喝一汤匙香油以预防便秘。
卫生:不能免
产妇一般在产后3天可以淋浴,但如果是剖腹产一定要等到刀口完全愈合、拆线后三天才能进行淋浴。此前可以用温水擦洗身体。淋浴时间在10分钟左右,水温控制在45℃,也千万不能洗冷水澡。浴后快速擦干头发和身体,更衣,以避免感冒和中风。应该坚持每天淋浴以保持肌肤的毛孔通畅,正常排汗。孕妇在孕期和分娩过程中,妈妈体内的钙质流失比较严重,月子里应特别注意保护牙齿,餐后要漱口,睡前刷牙以保持健康。
坐月子为什么要躺床上
坐月子是新妈妈的头等大事,也是人生重要里程碑,做妈妈的经历从此开始。但是怎样才能把月子坐好,不留遗憾呢?“只吃不动”就能把月子坐好吗?“掉以轻心”会不会留有“后遗症”呢?一起看看下面有关坐月子的误区,才能提高做妈妈的认识哦!
许多人认为产妇体质虚弱,需静养,让她们长期卧床,甚至连饭菜都端到床上吃,其实这对于产后的康复是非常不利的。
长期卧床,增加子宫脱垂风险
因为膀胱肌张力降低,对膀胱内压的敏感性降低,加上外阴切口的疼痛等影响,产妇容易并发慢性尿潴留。这时如果长期卧床,在重力的作用下,充盈的膀胱会向后推挤子宫。再加上分娩结束后一段时间,子宫尚未恢复正常的前倾位,因此便更容易处于后位。这时子宫轴与阴道轴方向一致,当腹压增加(如咳嗽、用力排便)时,子宫会沿阴道方向下降而发生脱垂。
产后长期卧床,还会使得肠蠕动减弱。一些月子习俗常常使得产妇的饮食里缺乏纤维素。这些都容易造成产妇便秘。便秘时用力排便的动作会导致腹压的升高,增加发生子宫脱垂的风险。
事适当运动有利恶露排出
以产后卧床休息为例,其实新妈咪确实需要休息,但却不是卧床休息。
顺产的新妈咪,其实在产后24小时之内就可以坐起来了,还可以简单地活动一下周身筋骨,如洗手、洗脸、做简单家务等。
而在生产24小时后,新妈咪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做些俯卧运动、仰卧屈腿、仰卧起坐、仰卧抬腿,肛门及会阴部、臀部肌肉的收缩运动。这些运动躺在床上即可进行,但千万不要过度劳累,开始做15分钟为宜,每天1-2次。
对于想要迅速恢复火辣身材的新妈咪来说,一般正常分娩的产妇在两周内就可以开始做健美操了。尽快做有利于锻炼腹部肌肉的“美腹操”。这是恢复体形中最简单、最经济、效果最好、且无任何副作用的方法。
另一方面,适当的运动其实是有利于子宫复旧及产后恶露的排出,预防腹直肌裂及性器官下垂,加速全身的血液循环,预防产后淤血及血栓形成,帮助腹部肌肉、盆底肌肉恢复张力,迅速恢复产前的靓丽形体。
对于剖宫产分娩的新妈咪来说,在术后第一天就可以下床做轻微活动,每天逐渐增加活动量,到产后7-10天也可以开始做产后体操。但如果患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心脏病等严重合并症的产妇,产后开始活动的时间和强度就要严格遵医嘱了。
冬天该怎样坐月子呢
1、冬天坐月子:防风吹
新妈妈的秋冬坐月子困惑
我生完孩子一直体虚,坐月子时天气有些冷,有一次开门被寒风吹了,头疼了一个星期,主要是太阳穴。现在近五个月了没有什么事了,但我担心上了年纪会有影响……秋季刮风多,夜间或晨间气温比较低,新妈妈可要防风啊。
2、冬天坐月子:防“疯”补
月子里滋补很重要,但要科学膳食
新妈咪生下宝宝后身体消耗特别大,可还得有充足的奶水喂宝宝。因此,月子里的每一天都要“好好吃”。秋天是进补的最佳时节,很多新妈咪在月子里 “疯”补营养,结果却不尽人意。月子里补养身体固然很重要,但一定要掌握科学的饮食之道,不然会事与愿违。
3、冬天坐月子:防寒防冻
寒冷的季节坐月子 不能掉以轻心
产后多久来月经
产后月经的复潮个体差异很大。产后月经的再度到访,与产后是否哺乳、哺乳时间的长短、妈妈的年龄及卵巢功能的恢复有一定的关系。
【不哺乳】不哺乳的新妈咪,一般在产后6~10周内月经就能复潮;
【哺乳】而哺乳的新妈咪,月经复潮的时间有极大的变动性,可能在产后第2~18个月内的任何时候恢复,平均为6~8个月,甚至有的新妈咪在哺乳期间月经一直不来潮。
产后减肥饮食注意事项 摄取足够水分
长辈常提醒产后妈咪,月子期间不能喝水,否则身体易水肿,肚子会消不下来,其实这是错误观念,尤其产后前两周身体会排出许多水分,反而需要适当饮水,当产后子宫逐渐恢复,水肿会消失;若产后妈咪不敢喝水,反而易导致泌尿道感染。
夏季剖腹产坐月子注意事项 房间要通风
传统的坐月子观点是,产妇都是怕风的,即使是夏季剖腹产坐月子,也得把门窗紧闭,不能留缝隙,而新妈咪也要全身捂得严严实实。
其实,在夏天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坐月子。如果天气闷热,将房屋门窗紧闭,会导致空气不流通,新妈咪很容易中暑,应该适当开窗通风,但应避免穿堂风,直接吹向新妈咪和宝贝。
冬天坐月子有“三防”
1、冬天坐月子:防“疯”补
月子里滋补很重要,但要科学膳食
新妈咪生下宝宝后身体消耗特别大,可还得有充足的奶水喂宝宝。因此,月子里的每一天都要“好好吃”。秋天是进补的最佳时节,很多新妈咪在月子里 “疯”补营养,结果却不尽人意。月子里补养身体固然很重要,但一定要掌握科学的饮食之道,不然会事与愿违。
2、冬天坐月子:防风吹
新妈妈的秋冬坐月子困惑
我生完孩子一直体虚,坐月子时天气有些冷,有一次开门被寒风吹了,头疼了一个星期,主要是太阳穴。现在近五个月了没有什么事了,但我担心上了年纪会有影响……秋季刮风多,夜间或晨间气温比较低,新妈妈可要防风啊。
3、冬天坐月子:防寒防冻
寒冷的季节坐月子 不能掉以轻心
我现在正在坐月子期间,小孩刚20天。前几天,天气忽然转冷,我一时没注意,小孩才十天左右我就有点轻微感冒,只是有点咳嗽,就吃了一点雪梨 膏,止咳的,也没怎么管它,最近几天忽然觉得感冒加重了,全身无力,一吃沾油的东西就吐,菜油炒的菜吃起来也没胃口,只吃煮的白水菜,还有睡觉的时候觉得 特别发热,三天前去抓了两付中药吃,刚开始觉得有好转,结果昨天又不舒服了。
坐月子要躺多久
坐月子是新妈妈的头等大事,也是人生重要里程碑,做妈妈的经历从此开始。但是怎样才能把月子坐好,不留遗憾呢?“只吃不动”就能把月子坐好吗?“掉以轻心”会不会留有“后遗症”呢?一起看看下面有关坐月子的误区,才能提高做妈妈的认识哦!
误区1:多躺。分娩伤了元气,坐月子就是要多躺着。
——长期卧床,增加子宫脱垂风险
许多人认为产妇体质虚弱,需静养,让她们长期卧床,甚至连饭菜都端到床上吃,其实这对于产后的康复是非常不利的。
因为膀胱肌张力降低,对膀胱内压的敏感性降低,加上外阴切口的疼痛等影响,产妇容易并发慢性尿潴留。这时如果长期卧床,在重力的作用下,充盈的膀胱会向后推挤子宫。再加上分娩结束后一段时间,子宫尚未恢复正常的前倾位,因此便更容易处于后位。这时子宫轴与阴道轴方向一致,当腹压增加(如咳嗽、用力排便)时,子宫会沿阴道方向下降而发生脱垂。
产后长期卧床,还会使得肠蠕动减弱。一些月子习俗常常使得产妇的饮食里缺乏纤维素。这些都容易造成产妇便秘。便秘时用力排便的动作会导致腹压的升高,增加发生子宫脱垂的风险。
事适当运动有利恶露排出
以产后卧床休息为例,其实新妈咪确实需要休息,但却不是卧床休息。
顺产的新妈咪,其实在产后24小时之内就可以坐起来了,还可以简单地活动一下周身筋骨,如洗手、洗脸、做简单家务等。
而在生产24小时后,新妈咪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做些俯卧运动、仰卧屈腿、仰卧起坐、仰卧抬腿,肛门及会阴部、臀部肌肉的收缩运动。这些运动躺在床上即可进行,但千万不要过度劳累,开始做15分钟为宜,每天1-2次。
对于想要迅速恢复火辣身材的新妈咪来说,一般正常分娩的产妇在两周内就可以开始做健美操了。尽快做有利于锻炼腹部肌肉的“美腹操”。这是恢复体形中最简单、最经济、效果最好、且无任何副作用的方法。
另一方面,适当的运动其实是有利于子宫复旧及产后恶露的排出,预防腹直肌裂及性器官下垂,加速全身的血液循环,预防产后淤血及血栓形成,帮助腹部肌肉、盆底肌肉恢复张力,迅速恢复产前的靓丽形体。
对于剖宫产分娩的新妈咪来说,在术后第一天就可以下床做轻微活动,每天逐渐增加活动量,到产后7-10天也可以开始做产后体操。但如果患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心脏病等严重合并症的产妇,产后开始活动的时间和强度就要严格遵医嘱了。
坐月子洗澡是禁忌吗
在以前生活条件不太好的地方,妈咪洗澡容易生病,因此,坐月子不洗澡慢慢的也变成了习俗.但是,现在家庭条件好了,坐月子洗澡已不是禁忌了,妈妈们不在为身体上难闻的气味烦恼了.
其实,洗澡本身并不会使新妈咪们受凉,因为洗澡所引起的体温波动不会超过0.5摄氏度,之后的体温还是处于正常的状态。而且洗澡后新妈咪不仅皮肤清爽而且会大大降低产后感染的可能性。同时,洗澡时活动气血,反而是缓解疲劳的好方法,带着清爽入睡更容易,舒畅的睡眠、规范的日常生活会促进新妈咪们脸色红润,活力倍增!
不过洗澡也有讲究,淋浴首选,不要坐浴或者盆浴啊,免得水倒流回去引起阴道、子宫的炎症。而且不要洗太长时间小心缺氧或者发晕,而且洗过后要马上擦干,受凉了可就不好了。
而且,洗那个特别的地方,不仅要洗澡的时候注意不要污染,平时大小便时也要加强卫生观念。清洗的时候可以用一次性手绢或者湿纸巾从前往后清洁。以免肛门的细菌带到伤口或者阴道那里去了。
洗头发也要注意,温度在40度左右就好了,洗头发时轻轻按摩头皮,洗完后用吹风吹干,之后再用毛巾捂起来,免得水分蒸发带走大量热量引起血管收缩而导致头疼。也不要立刻睡觉呢,免得湿气进去引起头疼和脖子疼!
秋季坐月子也应常洗澡
也许很多准妈妈觉得秋季坐月子是最舒服的,天气不冷不热,就算按照传统习俗坐月子,也不用像夏天那样担心不洗澡难受的问题。其实,秋季早晚凉,但中午的阳光还很强烈,如果月子期间不洗澡,也是难以忍受的哦!
月子期洗头洗澡可照常,正常分娩的产妇,分娩后2~5天便可洗澡,只要注意24小时内不洗澡就可以了。洗澡用淋浴,且时间不宜过长,每次5~10分钟,水温调至34℃~36℃。如果分娩不顺利,出血过多或有伤口,以及平时体质较差的人,也不要勉强,可以让家人帮忙早晚进行温水擦浴。秋季坐月子切忌又捂着又不洗澡,一方面不利于个人卫生和伤口的恢复,另一方面,在气温还很高的时候,新妈妈很容易中暑。
总之,秋天虽然天气凉爽,但各位妈咪也不能大意,洗澡的各项注意一定要遵循,这样才能有一个洗澡不会出现问题的保障,根据自身的情况合理的做好个人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