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得糖尿病的病因
孕妇得糖尿病的病因
1.妊娠对糖尿病的影响
妊娠可使隐性糖尿病显性化,使既往无糖尿病的孕妇发生GDM,使原有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加重。孕早期空腹血糖较低,应用胰岛素治疗的孕妇如果未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低血糖。
2.糖尿病对妊娠的影响
妊娠合并糖尿病对母儿的影响及影响程度取决于糖尿病病情及血糖控制水平。病情较重或血糖控制不良者,对母儿影响极大,母儿近、远期并发症仍较高。
3.对孕妇的影响
(1)高血糖可使胚胎发育异常甚至死亡,流产发生率达15%~30%。
(2)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可能性较非糖尿病孕妇高2~4倍。GDM并发妊娠高血压疾病可能与存在严重胰岛素抵抗状态及高胰岛素血症有关。
(3)感染是糖尿病主要的并发症。未能很好控制血糖的孕妇易发生感染,感染亦可加重糖尿病代谢紊乱,甚至诱发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
(4)羊水过多发生率较非糖尿病孕妇多10倍。其原因可能与胎儿高血糖、高渗性利尿致胎尿排出增多有关。
(5)因巨大儿发生率明显增高,难产、产道损伤、手术产几率增高。
(6)易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由于妊娠期复杂的代谢变化.加之高血糖及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代谢紊乱进一步发展到脂肪分解加速,血清酮体急剧升高,进一步发展为代谢性生酸中毒。
(7)GDM孕妇再次妊娠时,复发率高达33%~69%。远期患糖尿病几率增加,17%~63%将发展为2型糖尿病。
4.对胎儿的影响
(1)巨大胎儿发生率高达25%~42%。其原因为孕妇血糖高,胎儿长期处于母体高血糖所致的高胰岛素血症环境中。促进蛋白、脂肪合成和抑制脂解作用,导致躯干过度发育。
(2)胎儿生长受限(FGR)发生率为21%。妊娠早期高血糖有抑制胚胎发育的作用,导致孕早期胚胎发育落后。
(3)易发生流产和早产。早产发生率为10%~25%。
(4)胎儿畸形率高于非糖尿病孕妇,严重畸形发生率为正常妊娠的7~10倍,与受孕后最初数周高血糖水平密切相关,是构成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
5.对新生儿的影响
(1)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发生率增高。
(2)新生儿低血糖 新生儿脱离母体高血糖环境后,高胰岛素血症仍存在,若不及时补充糖,易发生低血糖,严重时危及新生儿生命。
孕妇饭后两小时血糖正常值多少
血糖检测对孕妇来说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孕妇及时的预防妊娠糖尿病,大家也都知道妊娠糖尿病是近几年来比较泛滥的一种临时性疾病,如果控制好,随着孩子的降生是可以消失的,但是如果控制不好,不但会影响孕妇的健康,同时对胎儿的危害也是相当大的,所以孕妇一定要了解自己的病情,及时控制妊娠糖尿病的发生。
因此对于孕妇餐后两小时血糖正常值是每个孕期女性都了解的问题,那么孕妇餐后两小时血糖正常值是多少呢?专家就此问题作相关介绍:
孕妇餐后两小时血糖正常值—血糖控制标准如下:
1.夜间血糖(0点血糖):4.4-6.7nmol/L
2.空腹血糖:3.3-5.6nmol/L
3.午,晚餐前血糖:3.3-5.8nmol/L
4.餐后2小时血糖:4.4-6.7nmol/L
如果您餐后血糖偏高的话,可要注意及时的调整:
1、饮食治疗的思想准备:在糖尿病人饮食治疗初期,对病人及其家属都是一项艰苦的任务.在想多吃而不能多吃,爱吃又不能吃的矛盾中,一定要认识糖尿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和饮食治疗的关系,坚定信心,坚持饮食治疗.
2、控制饮食绝不是意味着尽量少吃,因为长期饥饿,热量不足可导致机体自身消耗,不仅会出现消瘦、抵抗力减弱,而且可加重糖尿病.因此,糖尿病人要遵照医嘱,合理安排每日总热量、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的适当比例,订出自己较理想的食谱。
3、糖尿病人每天进餐的时间,数量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尽量不吃零食,戒烟、忌酒。
上面详细介绍了孕妇餐后2小时的血糖范围还有其他时间的正常血糖值应该多少,由于近些年来孕妇得糖尿病的概率增加,所以大家更应该小心谨慎对待,处理不好的话很有可能会留有后遗症的,而且对于孕妇肚子里的胎儿也会有不好的影响的。
糖尿病的病因
1、遗传
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糖尿病患者是因遗传因素而引起的,尤其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发病率更高。若夫妻都是糖尿病患者,所生下的孩子有一半以上会患糖尿病,如果父母中有一人得糖尿病,一人是完全正常者,虽然孩子不一定会得糖尿病,但是会成为糖尿病带因子者,父母为带因子者,所生孩子患糖尿病的机率很大,这就是所谓遗传因素。
2、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
除了遗传因素外,糖尿病病因就是来自于患者平时的不良生活习惯和一些其他因素。年轻时操劳过度,机能受损,或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或未老先衰的人,或肥胖之人,体内堆积过多脂肪,影响心脏、肾脏、肺脏、肝脏和血管障碍,致使胰腺功能衰竭,胰岛素分泌不足,这种现象都会产生糖尿病的机会。纵欲过度、手淫过度以致机能受损。饮酒过度,损坏肝脏。工作过度疲劳、精神过度刺激等都会致使胰腺受伤而引起糖尿病。
糖尿病会不会遗传
很多糖尿病病人的子女都担心,自己将来会不会得糖尿病?目前研究表明,糖尿病是一个多病因的疾病,他的发病主要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如不良生活方式,即营养过多、缺少运动、饮酒、吸烟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也可以说,糖尿病既是遗传病,但又不全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就绝大多数糖尿病而言, 糖尿病病人遗传给下一代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遗传易发生糖尿病的体质,即糖尿病易感性。也就是说这些人天生比别人容易得糖尿病,如果再加上某些环境因素的作用,就会发生糖尿病。 糖尿病的遗传因素,即致病基因较为复杂。
总的来说,在糖尿病中占大多数的2型糖尿病较1型糖尿病遗传的可能性更大。英国有研究观察200对单卵双胞胎20 余年后发现,其糖尿病的一致性(即双胞胎在出生后的不同时间里都患糖尿病),
2 型糖尿病为90.6%,1型糖尿病为54.4%。同时,2型糖尿病的遗传不是单一的基因遗传,而是一个受多个基因影响,但每个基因影响强度不大的多基因遗传病。根据我们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10年来对1 100多个2型糖尿病家庭(6 000多家庭成员)的调查显示,其亲属中的糖尿病发生率要比非糖尿病病人亲属中高3~4倍。如果父母都有2型糖尿病,其子女并非100%都患糖尿病,但发生率比较高;若父母中只有一个有糖尿病,则子女患糖尿病的机会相对较低。
容易遗传的糖尿病除了2型糖尿病,还有一种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单基因突变糖尿病,这种糖尿病是由于一个特定基因的突变引起的,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家族里的所有糖尿病患者都有这个基因的变异,而且家里几代人都会出现糖尿病患者,表现出的症状和2型糖尿病基本相似,而发病年龄都比较小。
那么,应当如何正确预防该病的发生呢?由于糖尿病在家族中的直系亲属(兄弟姐妹、父母亲和子女)间遗传危险性最大,所以一旦家中有人查出糖尿病,就需要对其直系亲属定期(最好每半年一次)检查空腹和餐后血糖,如果空腹血糖在5.6毫摩尔/升以上,就应做葡萄糖耐量试验,以进一步早期确诊糖尿病。因为,他们是一群容易得糖尿病的“危险人群”,虽然他们可能还未发病或还处在糖尿病发病早期而自己毫无意识,定期检查能帮助他们早发现、早治疗。祝你健康。
甘蔗吃多了会得糖尿病吗
甘蔗吃多了不会得糖尿病。
糖尿病的主要病因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造成体内的血糖含量升高,而甘蔗中含糖量丰富,长期大量食用甘蔗虽然不会得糖尿病,但是会为糖尿病留下隐祸,当出现了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或者血糖含量有明显升高的迹象时,就应该要注意了。
大人枇杷一天能吃几个 枇杷吃多了会得糖尿病吗
排除孕妇和本身已经患有糖尿病的人群,一般人吃枇杷是不会得糖尿病的。
糖分摄入过多不是引起诱发糖尿病的原因,所以平常多吃几个枇杷不会引起糖尿病。导致糖尿病出现的原因是胰岛素功能失调,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才会使得血糖得不到控制所引起。平常枇杷吃多了是不会导致得糖尿病的,但是会影响血糖,所以已经患有糖尿病的人一定要慎食。
糖尿病是遗传的吗
糖尿病是一种现代的流行的疾病,而且糖尿病的发病率还在逐渐上升。为什么糖尿病发病率这么高呢?这与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另外遗传也是糖尿病的病因之一,很多人是因为遗传而发病的。那么对于是否遗传的问题,哪些是属于遗传的问题你是否了解呢?下面来看一下遗传与糖尿病的关系。
遗传是糖尿病的病因之一,这已经得到了人们的证实。欧美等国家白种人糖尿病的患病率为3%~10%,而生活在这些地区的印度及中国移民的患病率可达15%~20%。中国人可能属于易患糖尿病的种族。一般说来,2型糖尿病的遗传性比1型糖尿病更明显,母亲有2型糖尿病,其子女患病概率约为20%。父亲有糖尿病,子女患病概率约为15%,父母均有2型糖尿病,子女则约有25%患病。
并不是说糖尿病患者的后代就一定会得上糖尿病,只是一种易患倾向,至于是否发病或何时发病,与生活方式等环境因素有很大关系。我们常说,糖尿病是遗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是得糖尿病的内因和基础,而环境因素则是得糖尿病的外因和条件,是发病的诱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只有内因和基础,还不一定会得糖尿病,只有有内因又有外因的个体,才会得病。
以上介绍的就是糖尿病和遗传的关系,遗传是糖尿病的病因之一,但是有家族史也并不一定就会得上糖尿病,只能说有家族史的人得糖尿病的可能性要比正常人大。所以只要积极的预防和锻炼身体,不管什么人都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
孕妈妈孕期应注意适当的吃水果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患上糖尿病,糖尿病已经逐渐成为全球最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是疾病中的第四大杀手。有些孕妇在孕期才出现糖耐量异常或患糖尿病,而大多数水果较甜,因此,有人认为孕妇多吃水果会得糖尿病。
正常人的血糖之所以保持在正常范围.就是因为有充足的胰岛素进行调节。、糖尿病病友体内的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影响了对糖的调节,才出现了血糖增高现象,所以,患糖尿病是因吃糖多了的说法不确切。糖尿病并非单一病症,而是由多种病因和致病机制构成的一组疾病,目前认为糖尿病的发生与遗传、环境、免疫等多方面的因素有关,其他如肥胖、年老、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体力活动太少、饮食不合理、不注意休息等也可能影响到糖尿病的发生。糖尿病的发生有其复杂的原因,据文献报道,高碳水化合物饮食与发生糖尿病无明显关系,而且高碳水化合物饮食者糖尿病发病率并不比高蛋白质饮食者为高,尽管水果较甜,含较多的糖分,但不会因多吃水果而导致糖尿病。
当然,如果出现糖耐量异常或患了糖尿病,则要根据水果糖度的高低,区别对待。大部分新鲜水果可适当进食。以下水果就要少食或不食:蜜饯凉果,罐头水果,果酱,干果如杏脯、应子及提子干,较甜水果如西瓜、菠萝、荔枝、龙眼、榴莲、柿子及木瓜。
孕妇孕期可根据未孕期的习惯和合理膳食的原则,适当进食水果。
得糖尿病的原因是什么 1型糖尿病病因
遗传和自身免疫系统缺陷是1型糖尿病的致病因素,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细胞抗体等异常抗体的存在会损伤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的细胞,使其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而遗传则是1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与家族无人患有1型糖尿病的人相比,父母患有此病的子女更易患上型糖尿病。
这样吃低GI值饮食远离妊娠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的定义?
妊娠糖尿病指的是怀孕前没有糖尿病病史,而在怀孕期间发现患有糖尿病,产后血糖又恢复到正常的范围。患有妊娠糖尿病的负面影响很多,例如:巨婴症、宝宝出生后低血糖(由于在母体内已习惯高血糖的环境,宝宝会产生胰岛素来吸收血糖,但出生后妈咪不再供应血糖,宝宝体内的胰岛素会使本身血糖迅速下降,反而形成低血糖)、先天畸形、新生儿呼吸窘迫症候群、新生儿黄疸、红血球过多,甚至是新生儿死亡等情况产生。
而且根据研究显示,怀孕时曾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女性,在产后5-10年内会有大约40-60%的机率发展成糖尿病,因此孕妈咪不可不慎。
肥胖的危险因子?
怀孕前肥胖或过重的人:夏子雯营养师表示,怀孕前过重(BMI大于24)或肥胖(BMI大于27)的人、高龄产妇、家族有糖尿病病史等,比较容易得到妊娠糖尿病,因为过胖或肥胖的人胰岛素抗性较高,血糖容易控制不好,再加上怀孕荷尔蒙变化,所以血糖容易偏高;其实即使体重正常,也可能会患有妊娠糖尿病,不过机率相较于体重过重或肥胖者较低一点。
有家族史的人:如果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怀孕时患有妊娠糖尿病的机率会比较高。不过如果是上一胎怀孕时患有妊娠糖尿病,下一胎则不一定会有妊娠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筛检的小提醒
怀孕24-28周时应做妊娠糖尿病筛检,孕妇必须喝糖水来筛检。有些孕妇觉得糖水很甜,想加水稀释、或是加柠檬汁来中和甜味,夏子雯营养师表示,其实这些做法皆不恰当,因为加水可能会稀释浓度,而加柠檬汁更是不建议,因为柠檬是水果含有果糖,可能会影响糖份总量。
什么是GI值?
所谓的GI值,是指升糖指数(GlycemicIndex),也就是血糖上升的幅度。食物的GI值皆为经由实验室所检测出的数值。食物的GI值愈低,表示食物消化后愈不容易造成血糖上升,反之则是愈容易造成血糖上升。低GI值饮食一般来说适合普罗大众,即使生完小孩后也可以继续这样吃,想要减重的人也特别适合低GI值的饮食,因为低GI值饮食方式使血糖的波动幅度不会太大,比较不会增加一直想吃食物的欲望(如果血糖波动的幅度大,就会容易饿)。
糖尿病的症状 糖尿病早期症状-多饮
多饮是糖尿病早期临床症状之一,糖尿病早期会经常容易口渴,口舌发粘,不断的喝水。这是因为肾脏重吸收功能降低,排尿增多,人体水分缺失刺激大脑中枢反应出口渴的指令,使得糖尿病病人处于口渴老想喝水的状态。
哪些孕妇容易患上妊娠糖尿病
想要健康的宝宝,就需要劳逸结合,不能光吃不动,也不可能光动不吃,适当的补充营养是好的,但是要把握度,超过了迟度了就会引发疾病,哪些孕妇容易患上妊娠糖尿病呢?我们专家给您介这些人群:
1、年龄超过30岁的高龄孕妇。
2、肥胖,妊娠前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
3、直系亲属中已出现过妊娠糖尿病病人的孕妇。
4、直系亲属中有人得糖尿病的孕妇。
5、生育过巨大胎儿(体重大于8斤)的孕妇。
得糖尿病的原因是什么 妊娠期糖尿病病因
肥胖不仅可以引发2型糖尿病,也是导致妊娠期糖尿病的一大因素,引发妊娠期糖尿病的另一因素是激素异常,妊娠时胎盘会产生多种供胎儿发育生长的激素,但是这些激素对母体却有所伤害,可以阻断母亲体内的胰岛素作用,因此引发糖尿病,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妊娠中、后期是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发时期,因为妊娠第24周到28周期是这些激素分泌的高峰时期。
得糖尿病的原因是什么 2型糖尿病病因
2型糖尿病与遗传、年龄、肥胖、生活习惯有关。遗传因素对2型糖尿病的影响比1型糖尿病更明显;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也是造成2型糖尿病的一大因素,经常吃高糖、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以及缺乏运动和锻炼都可能引发糖尿病;随着年龄的增长,2型糖尿病患者也逐渐增加,统计表明,50%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55岁之后才发病;肥胖同样会诱发2型糖尿病,脂肪大多堆积在腹部者更容易患上2型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