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裂的禁忌食品
跟骨骨裂的禁忌食品
(1)忌盲目补充钙质
钙是构成骨骼的重要原料,有人以为跟骨骨折以后多补充钙质能加速断骨的愈合。但科学研究发现,增加钙的摄入量并不加速断骨的愈合,而对于长期卧床的骨折病人,还有引起血钙增高的潜在危险,而同时伴有血磷降低。此是由于长期卧床,一方面抑制对钙的吸收利用,一方面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增加的结果。所以,对于骨折病人来说,身体中并不缺乏钙质,只要根据病情和按医生嘱咐,加强功能锻炼和尽早活动,就能促进骨对钙的吸收利用,加速断骨的愈合。尤其对于骨折后卧床期间的病人,盲目地补充钙质,并无裨益,还可能有害。
(2)忌多吃肉骨头
有些人认为,跟骨骨折后多吃肉骨头,可使骨折早期愈合。其实不然,现代医学经过多次实践证明,骨折病人多吃肉骨头,非但不能早期愈合,反而会使骨折愈合时间推迟。究其原因,是因为受损伤后骨的再生,主要是依靠骨膜、骨髓的作用,而骨膜、骨髓只有在增加骨胶原的条件下,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而肉骨头的成份主要是磷和钙。若骨折后大量摄入,就会促使骨质内无机质成分增高,导致骨质内有机质的比例失调,所以,就会对骨折的早期愈合产生阻碍作用。但新鲜的肉骨头汤味道鲜美,有刺激食欲作用,少吃无妨。
(3)忌偏食
跟骨骨折病人,常伴有局部水肿、充血、出血、肌肉组织损伤等情况,机体本身对这些有抵抗修复能力,而机体修复组织,长骨生肌,骨痂形成,化瘀消肿的原料就是靠各种营养素,由此可知保证骨折顺利愈合的关键就是营养,而偏食的结果便是营养失恒。
(4)忌不消化之物
跟骨骨折病人因固定石膏或夹板而活动限制,加上伤处肿痛,精神忧虑,因此食欲往往不振,时有便秘。所以,食物既要营养丰富,又要容易消化及通便,忌食山芋、芋艿、糯米等易胀气或不消化食物,宜多吃水果、蔬菜。
(5)忌少喝水卧床
跟骨骨折病人,尤其是脊柱、骨盆及下肢骨折病人,行动十分不便,因此就尽量少喝水,以减少小便次数,如此虽小便次数减少,但更大的麻烦也产生了。如卧床病人活动少,肠蠕动减弱,再加上饮水减少,就很容易引起便秘。长期卧床,小便潴留,也容易诱发尿路结石和泌尿系感染。所以,卧床骨折病人想喝水就喝,不必顾虑重重。
(6)忌过食白糖
大量摄取白糖后,将引起葡萄糖的急剧代谢,从而产生代谢的中间物质,如丙酮酸、乳酸等,使机体呈酸性中毒状态。这时,碱性的钙、镁、钠等离子,便会立即被调动参加中和作用,以防止血液出现酸性。如此钙的大量消耗,将不利于骨折病人的康复。同时,过多的白糖亦会使体内维生素B1的含量减少,这是因维生素B1是糖在体内转化为能量时必需的物质。维生素B1不足,大大降低神经和肌肉的活动能力,亦影响功能的恢复。所以,骨折病人忌摄食过多的白糖。
(7)忌长期服三七片
跟骨骨折初期,局部发生内出血,积血瘀滞,出现肿胀、疼痛,此时服用三七片能收缩局部血管,缩短凝血时间,增加凝血酶,非常恰当。但骨折整复一周以后,出血已停,被损组织开始修复,而修复必须有大量的血液供应,若继续服用三七片,局部的血管处于收缩状态,血液运行就不畅,对骨折愈合不利。
(8)骨折禁饮果子露。
骨折与一般皮肉损伤不同,坚硬的骨质愈合时间比较长,短则1个月,长则半年以上。在医院对好位置,作了固定以后,常需在家继续休养、康复。做好家庭护理,促进愈合,尤其重要。
骨裂患者饮食原则
骨裂患者饮食原则
1、骨裂初期,第1-2周;因患处关节仍处于淤血水肿期,此时应多喝水,吃蔬菜、蛋类、豆制品、水果、鱼汤等,此期忌吃油腻、燥热、骨头汤、肥鸡等太滋补食物,以免引起淤血积滞。
2、骨裂中期,第2-4周。此期补充高营养食物,以满足骨痂的生长需要;如适当补钙、喝骨头汤、鸡汤、动物肝脏等。
3、骨裂后期,5周以上。此期骨痂已经开始生长,继续补充富含营养食物,正常饮食即可。
骨裂患者饮食禁忌
适宜饮食
1、骨裂适宜吃高蛋白及高钙食物,如排骨、牛奶、蛋类、豆制品、鱼类、贝类等。
2、多吃蔬果,如苋菜、番茄、芹菜、柑橘、猕猴桃、核桃、苹果等,补充了维生素,有利于促进骨原纤维生成。
3、骨裂后期宜多吃补肾强筋的食物,如核桃、栗子、虾、枸杞子、牛肉等。
4、骨裂者可多吃益肝养血的食物,如猪肝、红枣、鸡肉、枸杞子、葡萄等。
5、宜多食含维生素A、D的食物,促进钙的吸收,如动物肝脏、奶类、鱼肝油、蛋黄、胡萝卜等。
禁忌饮食
1、骨裂患者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油腻、温热燥烈、不易消化的食物,如辣椒、咖喱、羊肉、油炸食品、山芋、糯米等。
2、骨裂初期,不宜吃酸性食物,如话梅、泡菜、醋等,因酸性食物不利于淤血化散。
3、忌过量的食用白糖,糖的代谢会过度消耗钙、镁、钠等离子,不利于骨折修复。
4、忌咖啡、浓茶、烈性酒等刺激性饮品。
粉碎性骨折诊断鉴别
1、压缩型骨折:压缩骨折 松质骨因压缩而变形,如椎体和跟骨。
2、骨裂(医学上称为:裂纹骨折):裂纹骨折是众多骨折中症状比较轻微的一种,因而常常被忽视。但是,小问题如果不及时治疗,也是有可能演变成大问题的。裂纹骨折如果没有采取恰当的治疗,也会发生移位,造成比较大的麻烦。裂纹骨折又称骨裂,由于没有明显的移位,因而无法引起足够的重视。它一般是由于直接的打击、撞击等造成的。
3、撕脱骨折:肱骨内上髁骨折常见于平地跌倒或投掷等运动性损伤。跌倒时前臂后伸并外展,前臂屈肌猛烈收缩时,肱骨内上髁被屈肌群牵拉而造成撕脱骨折。
4、螺旋形骨折:螺旋形骨折属于完全性骨折。 完全性骨折是指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全部中断,管状骨骨折后形成远、近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骨折段。
膝盖骨裂
骨裂的病因:
1.直接暴力:骨裂发生在暴力直接的部位。如打伤、撞伤及火器伤等。
2.间接暴力:骨裂距暴力接触点较远。大多为闭合骨折,软组织损伤较轻。例如走路不慎滑倒时,以手掌撑地,根据跌倒时上肢与地面所成不同角度,可发生桡骨远端骨裂,肱骨髁上骨折或锁骨骨裂等。
1挤压作用:身体自高处跌下,与地面接触,如足部着地,暴力集中作用于脊柱或跟骨等,可发生脊柱及跟骨压缩骨裂。
2折断作用:跌倒时,如手掌着地,通过传导或杠杆作用,依不同角度及各部承受力量的大小,可发生不同的上肢骨裂,如桡骨下端及肱骨髁上骨裂等。
3扭转作用:如肢体一端被固定,另一端被强力扭转,可发生骨裂。如一足突然踏进坑内,身体因行进的惯性继续向前,在踝部形成扭转力量,可引起踝部骨裂。
4肌肉收缩:肌肉强力收缩,在肌内附着处发生骨裂。如踢足球及骤然跪倒时,股四头肌猛烈收缩,可发生髌骨骨裂。
脚后跟像针扎一样刺痛 足跟损伤
足跟部的局部外伤可引起疼痛,此类疼痛多有明确的外伤病史,如跟骨骨折、骨裂、跌打外伤等,主要表现为脚跟疼痛明显,肿胀和压痛,行走困难。
骨裂的病因
1.直接暴力:骨裂发生在暴力直接的部位。如打伤、撞伤及火器伤等。
2.间接暴力:骨裂距暴力接触点较远。大多为闭合骨折,软组织损伤较轻。例如走路不慎滑倒时,以手掌撑地,根据跌倒时上肢与地面所成不同角度,可发生桡骨远端骨裂,肱骨髁上骨折或锁骨骨裂等。
(1)挤压作用:身体自高处跌下,与地面接触,如足部着地,暴力集中作用于脊柱或跟骨等,可发生脊柱及跟骨压缩骨裂。
(2)折断作用:跌倒时,如手掌着地,通过传导(或杠杆)作用,依不同角度及各部承受力量的大小,可发生不同的上肢骨裂,如桡骨下端及肱骨髁上骨裂等。
(3)扭转作用:如肢体一端被固定,另一端被强力扭转,可发生骨裂。如一足突然踏进坑内,身体因行进的惯性继续向前,在踝部形成扭转力量,可引起踝部骨裂。
(4)肌肉收缩:肌肉强力收缩,在肌内附着处发生骨裂。如踢足球及骤然跪倒时,股四头肌猛烈收缩,可发生髌骨骨裂。
跟骨骨裂的解释
本病患者主要有以下的表现:
1.外伤后足跟疼痛,不能站立、行走。
2.局部肿胀、压痛、畸形或摸到骨擦音。
X线平片(包括正、侧位及跟骨轴线位片)一般即可明确诊断,诊断困难者可行CT扫描或MRI检查,尤其是CT扫描在该骨折分型诊断及预后判定上作用较大。本病的辅助检查方法主要是影像学检查。
患者足跟可极度肿胀,踝后沟变浅,整个后足部肿胀压痛,易被误诊为扭伤。X线检查,除摄侧位片外,应拍跟骨轴位像,以确定骨折类型及严重程度。此外,跟骨属海绵质骨,压缩后常无清晰的骨折线,有时不易分辨,常须依据骨的外形改变、结节-关节角的测量,来分析骨折的严重程度。仅个别病例需CT扫描或MRI检查。
跟骨骨裂最快的恢复方法
1.局部石膏固定制动6-8周,早期可抬高有利于消肿
2.至于什么时候能下地负重活动需复查片子看,估计要3-5个月以后
3.可以口服消肿药,跌打损伤药。接骨药,止痛药等。
4.骨折完全愈合都要几个个月,欲速则不达。
跟骨骨髓炎的治疗方法
本病与其他部位急性骨髓炎相同,除应用有效广谱抗生素外,早期开窗引流,减低骨内压以防感染扩展。对病灶轻轻刮除,不可用力搔爬,否则会过多损伤骨松质,并形成较大骨腔,或使病灶扩大。跟骨为人体负重单元,故术后不宜过早活动,待新骨形成后方可负重行走。
跟骨骨髓炎采用常规的足部切口及手术方法,疗法常不满意,足内侧或外侧切口仅用于软组织脓肿,或跟骨急性骨髓炎“开窗”引流。而在慢性跟骨骨髓炎应采用特殊的足跟跖面切口。通常在足跖面作切口是禁忌的,这是因为足底瘢痕可引起负重时疼痛,而采用Gaenslen切口显露,即在足底跟部确切的正中线作一纵行切口。起自第五跖骨基底水平,向后直至跟腱远端,纵行劈开跟骨,清除病灶。如此治疗跟骨难以治愈的跟骨慢性骨髓炎,不仅引流十分充分,治愈率高,而伤口愈合后,两侧皮瓣内翻,并形成跟垫,负重时没有疼痛。即便偶尔出现跟部跖面不平,通过垫鞋垫,一般不会影响走路。
跟骨骨折固定关键点找到
我国一位知名骨科教授等经过3年多时间的探索,在国际上率先提出跟骨骨折三点固定原则,并创新设计研制了治疗的可塑性跟骨钛钢板,这项题为“跟骨骨折的应用解剖学、生物力学及临床研究”,日前通过了上海市科委组织的成果鉴定。专家认为,该研究经文献检索国内外未见类似报道,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跟骨骨折占足部骨折的60%,由于其损伤机理和骨折类型复杂,治疗不当可引起较严重的患肢功能障碍,残疾率高达20%~30%。国外近年来对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研究,优良率仅在70%左右,其局部并发症较多、且缺乏理想的内固定材料。科研人员从1997年5月起在对跟骨进行传统保守治疗和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的基础上,在国内外首先提出了跟骨的解剖分区并探讨了有关临床意义,建立了模拟跟骨骨折模型,发现跟骨载距突在跟骨骨折中极少发生移位,可作为跟骨骨折内固定的固定支撑点,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严重跟骨骨折三点固定原则,即三点固定关键点:跟骨前部或骰骨、截距突、跟骨粗隆,在这三点固定跟骨骨折,不仅提高了解剖复位的成功率,而且减少了手术的并发症。
科研人员还根据跟骨骨折模型,分析了骨折机制与骨折类型,设计并研制了新型的可塑性跟骨钛钢板,并治疗了186例220侧(其中34例左右足同时跟骨骨折)各类关节内跟骨骨折,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优良率达到92%,比国外先进水平还提高了20多个百分点。
脚底后跟痛有哪些表现
足跟痛,其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足跟或脚底部酸胀或针刺样痛,步履困难。多因跖筋膜创伤性炎症、跟腱周围炎、跟骨滑囊炎、跟骨骨刺及跟骨下脂肪垫损伤引起,发病多与慢性劳损有关。
临床上主要有:
跟腱周围炎;
跟骨骨刺;
跟骨骨膜炎;
跟骨下脂肪垫损伤;
跟骨骨折;
跟骨皮下滑囊炎;
跗骨窦软组织劳损;
跟骨结核、肿瘤等。
跟骨骨折固定关键点找到
跟骨骨折占足部骨折的60%,由于其损伤机理和骨折类型复杂,治疗不当可引起较严重的患肢功能障碍,残疾率高达20%~30%。国外近年来对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研究,优良率仅在70%左右,其局部并发症较多、且缺乏理想的内固定材料。科研人员从1997年5月起在对跟骨进行传统保守治疗和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的基础上,在国内外首先提出了跟骨的解剖分区并探讨了有关临床意义,建立了模拟跟骨骨折模型,发现跟骨载距突在跟骨骨折中极少发生移位,可作为跟骨骨折内固定的固定支撑点,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严重跟骨骨折三点固定原则,即三点固定关键点:跟骨前部或骰骨、截距突、跟骨粗隆,在这三点固定跟骨骨折,不仅提高了解剖复位的成功率,而且减少了手术的并发症。
科研人员还根据跟骨骨折模型,分析了骨折机制与骨折类型,设计并研制了新型的可塑性跟骨钛钢板,并治疗了186例220侧(其中34例左右足同时跟骨骨折)各类关节内跟骨骨折,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优良率达到92%,比国外先进水平还提高了20多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