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睾丸萎缩好不好
中医治疗睾丸萎缩好不好
针叶樱桃牛磺酸维C
睾丸疼痛是男科睾丸痛是男科临床常见的病症之一。常因外伤、炎症、肿瘤等引起睾丸病。睾丸病常会影响重要生殖器官正常运作,可导致男性不育。
1.贵众合剂贯众90克,川牛膝10克,云南白药1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4次服用,每隔6小时1次。7天为1个疗程。云南白药空腹送服。功可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理气止痛。主治外伤性睾丸肿痛。
2.加味桂枝汤桂枝、白芍、生姜各10克,川楝子、大枣各15克,甘草5克,贯众30-60克,生黄芪10-30克。水煎服,每日1剂,一般6-32剂左右症状全部消失。功可散寒止痛,理气活血化瘀。主治睾丸疼痛。
3.针刺拨罐法穴位:环跳、膝阳关、风市、阳陵泉。针法:环跳穴取3寸毫针,垂直进针2.5寸,其余穴均用2寸毫针,垂直1.5寸,皆强刺激,留针30分钟,去针后拨火罐10分钟,每日2次。功可温经散寒止痛。10天为1个疗程。主治睾丸疼痛。
睾丸炎的治疗首先是要减缓疼痛,治愈为睾丸无萎缩为准——
丽珠 前列安栓:清热利湿通淋,化瘀散结止痛。主治湿热瘀血壅阻证所引起的少腹痛、会阴痛、睾丸疼痛、排尿不利、尿频、尿痛、尿道口滴白、尿道不适等证。可用于精浊、白浊、劳淋(慢性前列腺炎)等病见以上症候者。
阴囊萎缩怎么办
阴囊萎缩治疗护理
双侧睾丸萎缩可能会导致不育,此时可见生精上皮的严重损害。所以,单侧睾丸受损害后仍然有生殖能力,若双侧受损害,则能造成少精子症或无精子症。由淋病菌感染的睾丸炎或附睾炎,能导致睾丸功能丧失和附睾部分梗阻或完全梗阻。
只要睾丸损伤不是“致命”的,只是部分伤害,即可以通过治疗恢复正常的生育功能。对于睾丸已经完全丧失功能者,应该放弃治疗,采取人工受精的办法生育。
不管哪种情况都应该及时的去医院进行诊治,因为这个是比较严重的疾病,医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了解之后,才能有最佳的治疗方案。
阴囊萎缩诊断
睾丸萎缩之患者,临床可见一例或两侧睾丸萎缩,既小又软,偶尔可见质地偏硬,或轻微胀痛者。另外患者还可有不同程度的第二性特征发育不全,如果性乳房发育,青春期发育延缓,甚至出现男子女性化。目前常采用国际通用的高丸体积测量器测量睾丸体积,中国人的睾丸大小范围是15—25号,临床上常以小于12号者诊断为“睾丸萎缩”。除了测量睾丸的体积大小外,还必须注意睾丸的质地,如睾丸质地变软,表明受损程度较重,另外进行精液检查对诊断也有很大帮助,但是诊断睾丸萎缩最准确的方法还是睾丸活检。
睾丸萎缩的原因
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是诱发儿童与青少年睾丸萎缩最常见的病因,尤其是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当睾丸受病毒侵袭后,睾丸内的生精组织会受到破坏,睾丸体积缩小,质地变软。
损伤或撞击
阴囊或睾丸部位发生过撞击性伤害,造成阴囊血肿或睾丸裂伤等,即使创伤愈合,睾丸也会长期处于供血不足状态,发生萎缩。
重度睾丸炎
发病时睾丸肿胀、疼痛,可以持续多日。由于细菌侵犯而造成睾丸组织被破坏,导致睾丸组织发生萎缩。
放射性物质影响
凡是较长时间接触放射性物质者,例如长期接触X线、同位素等职业人员,如未做良好保护,会引起睾丸萎缩。
药物影响
长期服用某些有毒性药物,或者反复使用对抗雄激素的雌激素类药物,都会引起睾丸萎缩。
内分泌疾病
睾丸是一个内分泌器官,主要产生雄激素,而身体中许多指挥内分泌的器官,如脑垂体、肾上腺、丘脑下部等出现疾病,都会干扰睾丸的功能,引起睾丸萎缩。
睾丸萎缩怎么办 睾丸萎缩治疗方法
一: 睾丸萎缩的诊断
1: 睾丸萎缩之患者,临床可见一例或两侧睾丸萎缩,既小又软,偶尔可见质地偏硬,或轻微胀痛者。另外患者还可有不同程度的第二性特征发育不全,如果性乳房发育,青春期发育延缓,甚至出现男子女性化。目前常采用国际通用的高丸体积测量器测量睾丸体积,中国人的睾丸大小范围是15—25号,临床上常以小于12号者诊断为“睾丸萎缩”。除了测量睾丸的体积大小外,还必须注意睾丸的质地,如睾丸质地变软,表明受损程度较重,另外进行精液检查对诊断也有很大帮助,但是诊断睾丸萎缩最准确的方法还是睾丸活检。
二: 睾丸萎缩治疗护理
1: 双侧睾丸萎缩可能会导致不育,此时可见生精上皮的严重损害。所以,单侧睾丸受损害后仍然有生殖能力,若双侧受损害,则能造成少精子症或无精子症。由淋病菌感染的睾丸炎或附睾炎,能导致睾丸功能丧失和附睾部分梗阻或完全梗阻。
2: 只要睾丸损伤不是“致命”的,只是部分伤害,即可以通过治疗恢复正常的生育功能。对于睾丸已经完全丧失功能者,应该放弃治疗,采取人工受精的办法生育。
三: 不管哪种情况都应该及
的去医院进行诊治,因为这个是比较严重的疾病,医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了解之后,才能有最佳的治疗方案。
怎么治疗睾丸萎缩
首先建议先去正规医院做睾丸超显微检查术检查,这种检查方法的原理是运用一种具有诊断和治疗双重功能的临床疗法,是在数字化显微仪器下,用穿刺用的针管和针头,在常规消毒皮肤并麻醉后,将穿刺针经阴囊皮肤穿刺刺入睾丸,抽出针芯,抽吸针管获得少许睾丸组织,然后拔出穿刺针,若一次抽出的组织过少,则可不同部位多次抽吸,结束后包扎穿刺部位,将睾丸组织送检。
确诊睾丸萎缩原因后可采用针对性治疗的激活睾丸生精疗法,它集中医经络学说、阴阳学说,西医内分泌学说等为一体。根据辩证施治原则,运用中医、西医、针灸治疗、穴位注射、物理疗法相结合,随症加减、标本兼治,对少精弱精症有着很好的疗效,3个月以上即可提高精子质量。
治疗睾丸炎的方法有哪些
1、一般处理:
对于轻微的急性睾丸炎,临床上主要以卧床休息,局部热敷及抬高阴囊等物理治疗措施为主,专家指出,这样的治疗方法对患者来说简单有效,而且可以防止抗生素滥用。
2、抗生素治疗:
如果患者经过简单的物理治疗,病情不见好转,或者患者病情较重,就必须适时进行必要的抗生素治疗。
3、手术治疗:
患有急性睾丸炎也可以进行手术治疗。如睾丸已形成脓肿就应切开进行引流。睾丸萎缩破坏严重者可进行患侧睾丸切除术。
4、缓解睾丸肿痛:
可以使用1%普鲁卡因10毫升进行患侧精索封闭,可以起到止痛、消肿、促进睾丸血液循环,保护生精功能的作用。
中医中药治疗睾丸炎虽说不常见,治疗时间也相对较长,但对睾丸炎的治疗效果来说,这是毋庸置疑的,要注意的一点是,睾丸炎这种疾病的治疗其实并不复杂,但一定要保证治疗及时,并且避免反复复发。
睾丸异常如何检查
一种是小睾丸,即到了14岁以后,孩子的睾丸仍像幼儿一样大小,同时男性的第二性征不明显。其原因有先天和后天之分。常见的先天原因如先天性肾上腺增生症,是由于肾上腺内大量合成雄激素,使患者表现为性早熟,即在10岁以前就出现第二性征,但是因肾上腺大量分泌的睾酮抑制了脑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进而抑制了睾丸发育,所以睾丸体积很小。这种疾病的临床治疗比较困难。先天性隐睾若未得到及时治疗,睾丸可能会发生萎缩。
后天引起睾丸萎缩的原因较多,如外伤、手术损伤、睾丸炎、严重精索静脉曲张、大剂量放射线辐射、抗肿瘤药物、环境污染、多种内分泌病等都会引起睾丸萎缩。但这些后天因素引起的睾丸萎缩一般都是可以治疗的。
6大原因会引起睾丸萎缩
睾丸萎缩,是指男子睾丸缩小痿软之一种病证,也称“子萎”,以一例或双侧睾丸萎缩,既小又软为特征,大多数能引起不育,多继发于腮腺炎或外伤,也有先天性者。多因肾气亏乏,或病邪损伤引起。医学上的睾丸萎缩,是指睾丸原先是正常的,后出于某种原因,才逐步萎缩变小。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病毒感染病毒感染是诱发儿童与青少年睾丸萎缩最为常见的病因,尤其是流行性腮腺炎病毒,俗称“痄腮”病。当睾丸受此病毒侵袭后,睾丸内的生精组织会受到破坏,睾丸体积缩小,质地变软。
损伤阴囊或睾丸部位发生过撞击性损伤,造成阴囊血肿或睾丸裂伤等,即使创伤愈合,睾丸也会长期处于供血不充裕状态,发生萎缩。
炎症重度睾丸炎,发病时睾丸肿胀、疼痛,可以持续多日。由于细菌侵犯而造成睾丸组织破坏,导致睾丸组织发生萎缩。
放射性物质影响凡是较长时间接触放射性物质者,例如长期从事x线、同位素等职业人员,如未作很好保护,会引起睾丸萎缩症。
内分泌疾病睾丸是一种内分泌器官,主要产生雄激素,而身体上许多指挥内分泌的器官,如脑垂体、肾上腺、丘脑下部等出现疾病,都会干扰睾丸的功能,引起睾丸萎缩。
药物影响长期服用某些有毒性药物,例如砷剂,或者反复使用对抗雄激素的雌激素类药物,会引起睾丸萎缩。
睾丸萎缩萎缩应该怎么办?
首先建议先去正规医院做睾丸超显微检查术检查,这种检查方法的原理是运用一种具有诊断和治疗双重功能的临床疗法,是在数字化显微仪器下,用穿刺用的针管和针头,在常规消毒皮肤并麻醉后,将穿刺针经阴囊皮肤穿刺刺入睾丸,抽出针芯,抽吸针管获得少许睾丸组织,然后拔出穿刺针,若一次抽出的组织过少,则可不同部位多次抽吸,结束后包扎穿刺部位,将睾丸组织送检。
确诊睾丸萎缩原因后可采用针对性治疗的激活睾丸生精疗法,它集中医经络学说、阴阳学说,西医内分泌学说等为一体。根据辩证施治原则,运用中医、西医、针灸治疗、穴位注射、物理疗法相结合,随症加减、标本兼治,对少精弱精症有着很好的疗效,3个月以上即可提高精子质量。
温馨提示:睾丸作为重要的男性性器官,主管的是性活动和生殖活动,一旦发生病变就影响到其功能的发挥,导致不育症。所以男性朋友一定要重视对睾丸的保护,选择正确的内裤,注意保持睾丸阴囊等的卫生。
有效治疗睾丸萎缩的偏方
食疗:狗肾、肉苁蓉炖羊腰 材料:狗肾6克、肉苁蓉6克、羊腰2副、绍酒2茶匙、瘦肉100克、大姜片3片、汤或清水4杯。
做法:1.将药材洗净用水浸透。
2.羊腰切开,用刀斩白肉,啤酒去味。
3.将洗净的肉、羊腰、绍酒、药材连同用牙签串好的姜片放入炖盅内加入汤或水加盖猛火炖15分钟,改慢火炖2小时即可。
食疗:巴戟天、肉苁蓉炖驴鞭 材料:驴鞭1副,巴戟天、肉苁蓉各10克,瘦肉100克,火腿肉粒10克,绍酒2茶匙,清汤或水适量。
做法:1.驴鞭洗净切段,巴戟天浸透切片与肉苁蓉洗净。
2.将所有材料放入炖盅猛火炖30分钟,转慢火炖3小时即可。
自我按摩壮阳法 1.下腹部摩擦 临睡前,将一只手放在脐下耻骨上小腹部位,另一只手放在腰上,然后一面按住腰,一面用手在下腹部由右向左慢慢摩擦,以自觉腹部温热感为度。
2.腹股沟按摩 临睡前,将两手放于两侧腹股沟处(大腿根部)。以掌沿斜方向轻轻按摩36次,可每周按摩数次。对增强性欲、提高精力有一定的作用。
3.摩揉睾丸 将双手搓热,先用右手握住两睾丸,使右侧睾丸位于手掌心,左侧睾丸位于拇指、食指及中指罗纹上,然后轻轻揉动,向右向左各转30~50次,以略有酸胀感而无痛为度。然后再以左手如上法轻轻揉按。
4.摩擦双耳 晨起时,用指尖或罗纹面在双侧对耳轮体等耳部轻轻环形摩擦,或点压揉按,以局部微胀痛有热感为度。此法具有调和阴阳,疏通气血,健肾固精之效。为历代养生家所倡导。
中医治疗睾丸肿瘤
1.辨证要点
本病多以睾丸肿大、疼痛、转移症状为主要表现。后期可见饮食乏味,形瘦神疲等症。睾丸肿瘤病位在睾丸,与肝、脾、肾关系密切。病性属本虚标实。以先天肾气不足或后天阴阳失调为本,阴虚毒聚、经脉壅滞、瘀毒结聚、痰瘀互结或痰凝毒聚为标。在早期多属实证,病机主要表现为瘀血、痰核阻滞;中晚期或手术、放化疗后多属虚证或虚实夹杂之证。晚期,由于久病,以虚为主,表现为气血两虚。随着病情的变化,各证型之间可发生转变,亦可出现证型相互交错的情形,辨证施治时要灵活变通。《外科正宗》云:“初宜龙胆泻肝汤,稍久滋阴内托散,外敷如意金黄散,……如肿痛日久,……内服十全大补汤加山茱萸、牡丹皮、泽泻治之,间以六味地黄丸服之”。
2.分型论治
(1)肝经郁热型
主证:平素性情抑郁或急躁易怒,睾丸肿硬胀痛,伴胁肋或少腹串痛,遇情志不畅或恼怒则加重,心烦失眠,口干口苦,舌边尖红,苔薄黄或黄腻,脉弦滑。
证候分析:肝经郁热证是因七情内伤,肝气郁结,郁久化火,气火升腾,邪热熏蒸而出现的证候。常见急躁易怒,胸胁胀满,口苦而干,或头痛目赤,头部烘热,耳鸣,或嘈杂吞酸,大便秘结。热毒郁结甚者,结滞难化,积聚不去,出现睾丸肿硬胀痛,情志不畅时加重。舌边尖红,苔黄,脉弦滑等为肝经热象。本型多为早期症状。
治法:清肝泄热,解毒散结。
方药:龙胆泻肝汤(《兰室秘藏》)加减。
龙胆草9g,黄芩10g,栀子12g,柴胡12g,泽泻10g,木通9g,车前子12g,当归10g,生地9g,夏枯草12g,海藻30g,昆布30g。
其中以龙胆草清肝泄热为君药;黄芩、栀子清热解毒以加强龙胆草清肝之力,是为臣药;柴胡疏肝泄热,泽泻、木通、车前子通利小便、导热下行以协助龙胆草清解热毒,当归、生地养血益阴以防肝经热毒耗血伤阴,夏枯草、海藻、昆布软坚散结,共为佐药。疼痛较甚者可加徐长卿、青皮行气散结;心烦失眠加丹参、莲子芯养心安神;腹胀便秘可加大黄、芒硝泻下通便。
(2)阴虚毒聚型
主证:有外感温毒史或隐睾史,睾丸逐渐增大,质地变硬,有下坠感或疼痛感,可伴午后低热、腰背酸软、失眠多梦、口干咽燥等症,小便黄,大便干,舌质红,苔薄黄或少苔,脉细数或弦细。
证候分析:素体阴虚,加之感受温毒之邪,耗损肝肾之阴,阴虚火旺,酿生热毒,炼液为痰,痰凝毒聚,发为本病。阴虚生内热,故见午后低热,失眠多梦,小便黄,大便干;腰背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之象。
治法:滋阴清热,解毒散结。
方药:六味地黄汤(《小儿药证直诀》)合滋阴内托散(《外科正宗》)加减。
生地20g,山药12g,山茱萸10g,泽泻10g,丹皮10g,茯苓12g,白芍12g,川芎9g,当归12g,皂角刺12g,蚤休10g,半枝莲15g,夏枯草15g。
方中以六味地黄汤滋阴清热为主;辅以蚤休、半枝莲、夏枯草清热解毒,白芍、川芎、当归、皂角刺和营活血散结。诸药合用,共奏滋阴清热,解毒散结之效。睾丸疼痛可加延胡索、青皮行气止痛;虚火甚者可加知母、黄柏清凉泻火;腰膝酸软可加牛膝、川断滋补肝肾;口干便秘加玄参、玉竹养阴生津。
(3)瘀毒结聚型
主证:睾丸肿块,疼痛重坠,少腹疼痛,阴囊皮色青紫,甚或腹股沟或腹部结块,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苔薄黄,脉涩。
证候分析:跌仆碰撞,损伤肾囊,局部气血流通受阻,气滞血瘀,瘀血内结,可见阴囊皮色青紫;瘀毒互结,故见疼痛,肿块,重坠感;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为瘀血之象。
治法:活血化瘀,解毒散结。
方药: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
小茴香10g,干姜9g,官桂6g,元胡12g,没药9g,蒲黄10g,灵脂10g,当归10g,川芎10g,赤芍9g,白花蛇舌草30g,夏枯草15g,昆布15g,海藻15g。
本方取《金匮》温经汤之意,合失笑散化裁而成少腹逐瘀汤。方中小茴香、干姜、官桂温经散寒,通达下焦;元胡、没药利气散瘀,消肿定痛;蒲黄、灵脂活血祛瘀,散结止痛,其中蒲黄生用,重在活血祛瘀,灵脂用炒,重在止痛而不损胃气;当归、川芎乃阴中之阳药,血中之气药,配合赤芍用以活血行气,散滞调经。全方能温经散寒、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加用白花蛇舌草、夏枯草清热解毒,昆布、海藻软坚散结。疼痛较甚者可加制乌药、田七活血止痛;腹股沟或腹部结块者加三棱、莪术破气散结。
(4)气血两虚型
主证 :睾丸肿大,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面色苍白或萎黄,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食欲不振,舌质淡黯,苔薄白,脉细无力。
证候分析:此型多见于病久失养或经多程放化疗后未及调养者。病程日久,气虚无力推动,见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心悸怔忡;血虚不能濡养,见面色苍白或萎黄,食欲不振;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为气血俱虚之象。
治法:益气补血,滋补肝肾。
方药:八珍汤(《正体类要》)加味。
党参12g, 熟地12g,白术12g,茯苓12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9g, 炙甘草6g,半枝莲15g,白花蛇舌草15g。
方中以党参、熟地益气养血,滋补肝肾为君药;白术、茯苓健脾渗湿,协党参益气补脾;当归、白芍养血和营,助熟地补益阴血共为臣药;川芎活血行气,使之补而不滞,为其佐,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加用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清解热毒。乏力气短较甚可加黄芪,用生晒参易党参,增强补气之功;心悸较甚可加酸枣仁、柏子仁养血补心;食欲不振较甚加山楂、鸡内金健脾消食。
【辨病治疗】
1.内服药
(1)常用中草药:
海藻:咸,寒。主归肝、肾经,消痰软坚,利水消肿。《神农本草经》将该药列于中品,谓其主治“瘿瘤结气,散颈下硬核,痈肿瘕瘕坚气,腹中上下鸣,下十二种水肿”,虽然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年左右,仍然有指导临床的价值。隋唐时代《药性论》谓其“治气痰结满,疗疝气下坠,疼痛核肿,去腹中雷鸣,幽幽作声。”到明代《本草蒙筌》谓其“治项间瘰疬,消颈下瘿囊,利水道,通癃闭成淋,泻水气,除胀满作肿。”较前指出其确切的病变部位。本品味咸寒,有软坚散结之功能,常用于痰气胶结凝聚成块性病变。:配橘核、昆布、川楝子等,如《济生方》橘核丸治疗睾丸肿痛。煎服10~15g;浸酒或入丸、散剂适量。传统认为反甘草。但临床也有配伍同用者。脾胃虚寒蕴湿者慎用。
昆布:咸,寒。主归肝、肾经。消痰软坚,利水消肿。《名医别录》将该药列于中品,谓其“主十二种水肿,瘿瘤聚结气,瘘疮”。《药性论》:“利水道,去面肿,去恶疮鼠瘘。”《玉楸药解》谓其“泄水去湿,破积软坚”,“清热利水,治气臌水胀,瘰疬瘿瘤,癫疝恶疮,与海藻、海带同功”。昆布咸寒之性味,咸能软坚,瘿瘤瘰疬可软化消散,寒能清热,其性滑利,故清化热痰,由热蒸凝聚之痰块可治。李东垣云:“瘿坚如石者,非此不除。”正咸能“软坚”之功也。常配海藻、贝母等以增软坚散结之功,如《医宗金鉴》海藻玉壶汤和《古今医鉴》消瘿玉海丸。配橘核、海藻、川楝子等以消散肿痛,如《济生方》橘核丸治疗睾丸肿痛。昆布热水提取物对S180肿瘤具明显的抗肿瘤活性。褐藻酸钠及褐藻淀粉能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对抗环磷酰胺引起的白细胞下降及60Coγ射线辐射损伤,并能增强体液免疫功能,同时褐藻酸钠及褐藻淀粉40μg/ml可以促进淋巴细胞的转化。煎服6-12g;或入丸、散剂。脾胃虚寒者慎用。
雄黄:辛、苦,温,有毒。入心、肝、胃经。《名医别录》:“治鼻中瘛肉,积聚、癖气,中恶腹痛”。《本草纲目》:“治疟疾寒热,伏暑泄痢,酒饮成癖,惊痫,头风眩晕,化腹中瘀血,杀劳虫疳虫"。功效主治:燥湿祛风,杀虫解毒。治疗蕴毒症积,湿毒郁于肌肤的皮肤癌、子宫颈癌、睾丸肿瘤、阴茎癌等。治疗疥癣秃疮,丹毒痈疽,缠腰蛇丹,蛇虫咬伤等。用量用法:内服入丸、散O.3~O.6g,外用适量。
蟾蜍:甘、辛,温,有毒。入胃、胆经。《本草汇言》:“能化解一切瘀郁壅滞诸疾,如积毒、积块、积胀、内疔痈肿之症”。《本草正》:“消癖气积聚,破坚瘕肿胀”。《随息居饮食谱》:“清热杀虫,消疳化毒,平惊散癖,行湿除黄"。功效主治:解毒消肿,强心止痛。治疗瘀毒壅滞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泌尿系恶性肿瘤及睾丸肿瘤。治疗疔疮瘰疬,痈疽发背,慢性骨髓炎,咽喉肿痛,小儿疳积,心衰,牙痛等。用量用法:内服10~30g,水煎服。或人丸、散剂,3~6g,焙干研粉吞服。
茴香:辛,温。入肾、膀胱、胃经。《本草述》:“疗积聚,虚劳腹痛种种诸症"。《本草品汇精要》日:“主一切冷气及诸疝疔痛”。《日华子诸家本草》:“治干湿脚气并肾劳颓疝气,开胃下食,治膀胱痛,阴疼”。功效主治:温肾散寒,和胃理气。治疗寒气凝滞,水湿不化,痰湿结聚的睾丸肿瘤、盆腔肿瘤及直肠癌。治疗阴寒腹痛,疝气疼痛,妇科少腹冷痛等。治疗肾虚腰痛,胃痛呕吐,干湿脚气。用量用法:3~15g,水煎服。
夏枯草:辛、苦,寒。主归肝、胆经。清肝明目,消肿散结。夏枯草辛开苦降,性寒,可起到疏肝解郁,散结消肿,清热泄火的作用,故为“大治瘰疬,散结气”(《神农本草经》)之品,并谓之“主寒热、瘰疬、鼠瘘、头疮,破癥,散瘿结气,脚肿湿痹”。《滇南本草》谓能“祛肝风”、“行肝气”,“散瘰疬,周身结核”。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下品药,按分类规律属“有毒”药,但其真实含义是作用猛烈,可以攻邪,而非现在意义的毒性药。因此《名医别录》即谓之“无毒”,并得到历代绝大多数医家的肯定,“非但无毒,还可补益”,这是后人的进一步认识。然而有人已发现了夏枯草的不良反应,轻者出现皮肤麻疹、丘疹、红斑,遍身瘙痒不止,重则胃脘痛,恶呕晕眩,心悸怔忡,腹痛泄泻,并提出有过敏史者内服外用均当慎重。煎服本品用量是内服6~15g,外用适量。历代文献内服量有多达60g(干品)或90g(鲜品)者。本品苦寒伤阳,脾胃亏虚者宜慎用。
莪术:辛、苦,温。主归肝、脾经。《图经本草》指明本品为治积聚,妇科疾病之常用药,称:“医家治积聚诸气为最要之药……妇人药中亦多使。”王好古称其更擅:“通肝经聚血。”利用莪术之破血消瘕、化积功能,治疗肿瘤,越来越受到重视,现代药理学也证明莪术具有很强的抗癌活性。临床可配方,也可制成油丸、栓剂、注射剂,口服、外用,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煎服3~15g;或入丸、散剂。破血祛瘀宜醋炒,行气止痛多生用。外用适量,捣敷。莪术为破削之品,有耗气伤血之弊,中病即止,不宜过量、久服。月经过多者、孕妇忌服。气血两虚、脾胃虚弱无积滞者亦忌服。若体虚而有癥瘕积聚,非用本品不可者,须佐参芪术之类补气健胃,攻补同施,邪去正气不伤。正如黄凯钧所言:“虚人服之积未去而真已耗,须兼参术,庶几焉耳。”(《药笼小品》)。
(2)常用中成药:
①茴香橘核丸(《济生方》):主要药物组成为茴香(盐制)、橘核(盐制)、肉桂、荜芨、乌药、桃仁、昆布、海藻、关木通等。全药共奏温经止痛、疏肝散结之功效。对于睾丸癌表现为烦躁、胁肋疼痛、小腹疼痛、阴囊坠胀、睾丸肿大坚硬者较为适宜。本药为水丸剂,每次9g,口服,每日两次,空腹时温服或淡盐汤送服。
②犀黄丸(《外科证治全生集》):主要成分为牛黄、麝香、乳香醋制、没药醋制。用法用量:每次1丸(9g),每日2次。有清热解毒,和营消肿的功效。适用于睾丸肿瘤辨证偏热者。
③小金丹(《外科证治全生集》):主要成分为白胶香45g,草乌45g,五灵脂45g,地龙45g,马钱子(制)45g,乳香(去油)22.5g,没药(去油)22.5g,当归身22.5g,麝香9g,墨炭3.6g。各研细末,用糯米粉和糊打千锤,待融合后,为丸如芡实大,每料约250丸左右。每服1丸,陈酒送下,每天2次。有破瘀通络、祛痰化湿、消肿止痛等功效。可用于睾丸肿瘤。本方药力猛峻,惟体实者相宜,正虚者宜慎用。
④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主要成分为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制成蜜丸。用法用量:每次9g,每日2次。有滋补肝肾功效,适用于睾丸肿瘤辨证偏于肝肾阴虚型患者,亦可用于睾丸肿瘤治疗后引起的不育症。
⑤平消片: 主要成份:郁金、马钱子粉、仙鹤草、五灵脂、白矾、硝石、干漆(制)、枳壳(炒)。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止痛散结,清热解毒,扶正祛邪。对肿瘤具有一定的缓解症状,缩小瘤体、抑制瘤体生长、提高人体免疫力、延长患者生命的作用。用法用量:口服,一日3次,一次4—8片。
2.外治法
(1)如意金黄散(《外科正宗》):主要成分为天花粉120g,黄柏、大黄、姜黄、白芷各90g,厚朴、陈皮、甘草、苍术、天南星各24g。各药切成薄片,晒极干燥,各研极细净末,每样称准合和再研,瓷器收藏,勿令泄气。适用于睾丸肿瘤,红赤肿痛、发热坠重而未成脓者,用葱汤同蜜调敷,夏月温热红肿甚者改用温茶汤同蜜调敷。
(2)睾丸肿瘤外敷方(《肿瘤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组成:刺猬皮15g,血竭30g,红花30g,生乳香10g,阿魏10g,桃仁30g,生没药30g,冰片6g。主治:各期睾丸肿瘤。无表皮破损或溃烂者,症见睾丸红肿硬结,拘急疼痛等气滞血瘀症状。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用酒、醋各半调成稠糊状,敷于病变相应体表处,每日换药一次,7—10天为一疗程,用3~5个疗程。
3.针灸疗法
睾丸肿瘤取穴以足厥阴肝经为主,可配合脾、肾经穴位。睾丸坠胀不适者,可选用太冲、行间、曲泉、气冲、阴谷、横骨等;急性睾丸疼痛者,可选用太冲、阴廉、急脉、交信、横骨、五里、中封等,配合耳针:睾丸、肝、肾、脑、神门等;内分泌失调男性乳房肥大、性早熟或女性化者,可选用太冲、太溪、曲泉、气穴、照海等,配合耳针:内分泌、肝、肾、脾、睾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