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怎样预防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怎样预防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一、 对婴儿要加强衣着护理,合理喂养,按时添加辅食,加强体格锻炼,多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增强小儿对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要根据气候变化适当增减衣服,防止忽冷忽热。

二、 积极治疗佝偻病、营养不良和其他慢性疾病。

三、 在呼吸道传染病好发季节,不能带孩子随意串门,减少交互感染的机会。

四、 对易感小儿不妨给予预防性投药。如:

贯众15-25克水煎服,每天2-3次,连服2-3天;

板蓝根、双花、连翘水煎服。室内保持空气新鲜;

可用食醋熏蒸法消毒室内空气,每立方米空间为10毫升加水1-2倍,在炉火上煮沸熏蒸至全部汽化为止。每天一次,连续数日;

在感冒流行季节时,可给孩子注射免疫球蛋白或感冒多价疫苗,都能减少该病的发生。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病因

(一)病原体

1、病毒: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90%左右,常见的病毒有:①粘病毒包括流行性感冒病毒(A及B型)、副流感病毒(1、2、3、4型)、呼吸道合胞病毒等;②腺病毒:目前有30余种血清型可致轻重不等的上呼吸道感染;③小核糖核酸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A、B组、ECHO病毒以及鼻病毒。

2、细菌:细菌感染多为继发,因为病毒感染损害了上呼吸道局部防御机能,致使上呼吸道潜伏菌乘机侵入。少数为原发感染,常见细胞为β型A族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等。亦可为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

(二)诱发因素

1、特点见第一节,表明防卫能力差。

2、育价段全身及局部免疫功能低下。

3、疾病影响

(1)先天性疾病:常见的如兔唇、腭裂、先心病及免疫缺陷病等。

(2)急性传染病:如麻疹、水痘、猩红热以及流行性腮腺炎等。此外肺结核变为常见诱因。

(3)营养性疾病:如营养不良、贫血、佝偻病以及小儿腹泻等。

4、环境因素

(1)卫生习惯及生活条件不良:如住处拥挤、通风不良、阴暗潮湿、阳光不足、家长吸烟、护理不周以及呼儿平日缺乏锻烁防御功能更低下。

(2)气候骤变,如寒冷易引起鼻部粘膜舒缩功能紊乱,有利于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1、三个月以下婴儿:发热轻微或无发热。因鼻阻及鼻阻所致的症状较突出。如哭闹不安、张口呼吸、吸吮困难、拒奶、有时伴有呕吐及腹泻。

2、婴幼患儿表现:全身毒症状较重,病初突然高热39.5-40℃,持续1-2天,个别达数日,部分患高热同时伴有惊厥;一般鼻塞、流涕、咳嗽或咽痛等症状较重;常伴有拒食、呕吐、腹泻或便秘等消化道症状;体检除发现咽部充血外无其他异常体征。

3、三岁以上患儿多不发热或低热,个别亦有高热,伴畏寒、头痛、全身酸困、食欲减退,一般上呼吸道的其他症状明显,鼻塞、流涕、喷嚏,声音嘶哑及咽炎等。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食疗方

一.风寒感冒的患儿

原料:苏叶5克,生姜10克,红糖10克

原料采购来源:苏叶药店

制作方法:苏叶洗净,加入生姜,用沸水浸泡,加红糖。

服用方法:母乳宝宝的妈妈,代茶饮。小宝宝代水饮(每日三次20-30ml)。

功效:发散风寒,发汗退热。

二.风热感冒的患儿

原料:薄荷3克,桑叶5克、菊花5克,冰糖15克

原料采购来源:药店

制作方法:薄荷、桑叶、菊花洗净,用沸水浸泡或旺火急煎,加冰糖。

服用方法:代水饮。

三.感冒咳嗽痰多的患儿

原料:绿豆30克,杏仁10克,白糖10克

原料采购来源:市场售。

制作方法:绿豆30克,杏仁10克,打碎(用打碎机),加水煎煮放白糖。

服用方法:代茶饮。

四.感冒伴有头痛,口渴的患儿

原料:菊花15克,鲜(干)芦根30克,

原料采购来源:药店

制作方法:菊花、芦根加水煎

服用方法:代水饮。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用什么药

小儿咳喘灵

小儿咳喘灵主治清热毒,止咳、祛痰、宣肺。适用于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用法用量:开水服用,2岁以内一次1克;3至4岁一次1.5克,5至7岁一次2克,一日3~4次。如咳喘久治不愈,发热体温超过38.5℃的患者,需及时去医院就诊。

优卡丹

优卡丹专治儿童普通感冒及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四肢酸痛、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咽痛等症状。也可用于预防儿童感冒。用法用量:口服,一日2次,温开水冲服。1-2岁,一次半袋;2-5岁,一次1袋;5-12岁,一次1-2袋。用药3天后症状未得到缓解需及时就医。

999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

999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适用于缓解儿童普通感冒及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咽痛等症状。用法用量:用温水送服,用量详情请留意说明书。

如何预防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1、感冒流行期间,不要带孩子到人多拥挤、空气混浊的公共场所,更不要让孩子接触感冒患者。

2、家人患感冒时,应尽量减少与小儿接触,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清洁及流通。

3、把家中的门窗关紧后用醋蒸熏,可杀灭空气中的病原体。必要时,可用过氧乙酸喷雾或乳酸蒸熏消毒。

4、如果哺乳期的母亲患感冒,可尽量用肥皂洗净双手后戴上口罩喂奶;若有发热,可将奶挤出,煮沸后再喂。

5、要提高小儿上呼吸道免疫力,增强抵抗上呼吸道感染的能力。另外,在气候多变的季节,家长应加强对小儿的护理,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服。由于活泼好动,容易出汗,衣服不要穿得太多,更不能按成人尤其是老年人的标准,而应适时、适温调节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轻症:只有鼻部症状,如流清鼻涕、鼻塞、喷嚏等,也可有流泪、轻咳或咽部不适,可在3~4天内自然痊愈。如感染涉及鼻咽部,常有发热、咽痛、扁桃体炎及咽后壁淋巴组织充血和增生,有时淋巴结可轻度肿大。发热可持续2~3天至1周左右。

重症:体温可达39~40℃或更高,伴有冷感、头痛、全身无力、食欲锐减、睡眠不安等,可因为鼻咽部分泌物引起较频繁的咳嗽。咽部微红,发生疱疹和溃疡时称为疱疹性咽炎。有时红肿明显波及扁桃体,出现滤泡性脓性渗出物,咽痛和全身症状加重,鼻咽部分泌物从稀薄变成稠厚。颌下淋巴结显著肿大,压痛明显。如果炎症波及鼻窦、中耳或气管,则发生相应症状,全身症状也较严重。要注意高热惊厥和急性腹痛,并与其他疾病作鉴别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所致高热惊厥多见于婴幼儿,于起病后1天内发生,很少反复发生。急性腹痛有时很剧烈,多在脐部周围,无压痛,早期出现,多为暂时性,可能与肠蠕动亢进有关。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

药物疗法

可分去因疗法及支持疗法。去因疗法中对病毒感染多采用中药治疗。有人从初治疗上呼吸道感染药物治疗上呼吸道感染药物

乳中提取分泌性IgA滴鼻,每日0.3~0.5mg/kg,分6~8次,连滴2~3天,结果认为满意。细菌性感染则用青霉素或其它抗生素。大多 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为病毒感染,抗生素非但无效,还可引起机体菌群失调,有利于病毒繁殖,必须避免滥用。当合并细菌感染时,如β溶血性链球菌A组所引起的咽炎或扁桃体炎,青霉素有效,如2~3天后无效,应考虑其他病原体感染。高热时,先用冷毛巾湿敷前额或整个头部,每10分钟更换一次,往往可控制高热惊厥。此外,可用一般退热药如适量阿司匹林或用扑热息痛,根据病情可4~6小时重复一次,但忌用过大剂量以免体温骤降、多汗,甚至发生虚脱(acetaminophen)对轻症咳嗽小儿,尤其是小婴儿,不宜给大量止咳的中西药品。

局部治疗

如有鼻炎,为了使呼吸道通畅,保证休息,应在进食及睡前滴鼻药,每日4~6次,每次每鼻孔2~3滴。婴儿忌用油剂滴鼻,恐吸入下呼吸道而致类脂性肺炎。年长儿患咽、喉炎或扁桃体炎时,可用淡盐水或复方硼酸溶液(朵贝氏溶液)漱口。

中医治疗

上呼吸道感染在祖国医学中通称“伤风感冒”,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型。

1、风寒感冒:此型多见于较大儿童感冒初期,出现恶寒、发热、无汗、鼻流清涕、头身疼痛、咳嗽有痰、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浮紧,治以辛温解表法。

2、风热感冒:此型多见于婴幼儿,发热较重,或虽汗出而热不解,鼻塞、流黄涕、面赤、咽红,或咳嗽有痰,舌尖稍红,舌苔薄白或黄白相兼,脉浮数或滑数。治以辛凉解表,清热解毒法。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有90%是由病毒引起的,因此遇到小儿感冒有发烧咳嗽时,不要一上来就服抗生素,应该以清热解毒、止咳化痰的中药为主,如果合并了细菌感染,比如细菌性肺炎,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生素。退热药一般需要每隔4小时才能喂一次,而且低烧或中度发烧可以不服退烧药,高热时(39℃以上)再服,如果服药后发烧不退,又没到四个小时,可以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退烧,比如冷毛巾冷敷颈部两侧、大腿根部、双腋窝部,或洗热水澡(千万别着凉),头枕凉水袋等。

休息和营养对疾病的恢复非常重要,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要让小儿多喝水、多休息,即使小儿病情不太重,家长也不要满足小儿的要求带他去买玩具、逛公园,这样会使病情加重。一定要多喝水,用以补充发烧消耗的体液,促进毒素的排出,稀释病液等。饮食以流食、半流食为好,如果小儿用奶瓶吞易呛咳,可以改用勺喂,如果食欲不好或呕吐,可以适当增加吃奶次数,每次量少一些,菜汁和蔬菜水不要减少,因它们包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对疾病的恢复是有好处的。

要使小儿休息好,要保持安静、舒适的环境,尤其注意保持室内通风、空气清新,冬季房间内有暖气,不能太热太干燥,一定要定时开窗通风,上下午各一次,每次15分钟左右,另外家长绝对不能在室内吸烟。

在呼吸道感染时,鼻腔、气管分泌物很多,会造成呼吸不畅,鼻孔内如果干痂太多,可以用棉签沾凉开水,慢慢湿润后轻轻掏出来,如果小儿有俯卧睡眠习惯,此时应保持侧卧,以免引起呼吸困难。在护理小儿过程中,多注意观察他的精神、面色、呼吸次数、体温的变化,如果小儿有高热惊厥史,体温在38℃多就要服退烧药,以免达高热时引起抽风。

相关推荐

上呼吸道感染吃什么消炎药

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家长应在医院医生的指导下方可给孩子用药,切勿自己私下用药。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用药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1、一般病例:早期可注射病毒唑及对症治疗。 2、较严重病例,可肌注干扰素,静滴丙种球蛋白及时症治疗。 3、怀疑为细菌感染或合并细菌感染,可口服或肌注抗生素。 4、合并脑炎、兰尾炎以静脉用药为主,合并急性肾炎、风湿热则视病情选用口服或静脉用药。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护理误区

误区一:输液是最佳的选择 多数上感是由病毒引起的,病情发展迅速,家长通常认为到医院进行抗生素输液是见效最快的,但孩子年龄尚小,发育不完全,而抗生素对人的免疫力可能会造成伤害,所以家长要慎重。 误区二:急于更换治疗药物 其实有些治疗并不是立竿见影的,起效要有一定的时间。原则上,如果病情没有恶化,需配合医生坚持用药3天,看疗效,频繁换药不利于疾病控制。可按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对症给药。中药中杏仁、麻黄、甘草具有宣肺化痰的作用,可选用含有这几味的中成药。可以采取儿童专用药物治疗,中成药比西药相对安全。 误区三:关

呼吸道敏感怎么办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系指鼻腔至喉部之间的急性炎症的总称,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而且在四季、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小儿因为免疫力低,更容易出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90%左右由病毒引起,可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雾滴,或经污染的用具进行传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预后良好,一般5—7天就可痊愈。 上呼吸道感染咳嗽大多由病毒引起,少数为细菌或肺炎支原体引起。常见病毒有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副流感或流感病毒等。细菌有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及嗜血流感杆菌等,多继发于病毒感染。肺炎支原体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饮食有哪些原则

上呼吸道感染,中医称为伤风、感冒等,中医辨证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两类。风寒感冒可见发热,怕冷,无汗,鼻塞,咳痰色白清稀,舌苔薄白,脉浮紧;风热感冒则见高热,汗出,怕风,鼻塞,咳痰色黄,咽红扁桃体肿大,舌苔薄黄,脉浮数。 上呼吸道感染的饮食总原则 上呼吸道感染,中医称为伤风、感冒等,中医辨证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两类。风寒感冒可见发热、怕冷、无汗、鼻塞、咳痰色白清稀,舌苔薄白,脉浮紧;风热感冒则见高热,汗出,怕风,鼻塞,咳痰色黄,咽红扁桃体肿大,舌苔薄黄,脉浮数。 小儿生理特点为脏腑娇嫩,抗病能力低下,遇

食疗调理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方法1:识病情 “可是我们都不是医生,宝宝总是感冒,我们怎么知道他的病是轻、还是重?该怎么应对呢?”北京军医学院中医讲师李学巧医生教新手爸妈三个简单的识别方法: 方法2:数呼吸次数 什么时候该送宝宝去医院看看,什么时候不用看医生,只要在家护理就可以了,最好的判断方法就是数宝宝的呼吸次数。因为不同年龄的宝宝的呼吸次数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宝宝的呼吸越是急促,病情就越重。以下是不同年龄段宝宝的呼吸次数标准,父母可以参考表格中的次数,来判断宝宝是否有送医院的必要。 方法3:知病因,对症用药 一般来说,小儿上呼吸道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护理误区

误区一:输液是最佳的选择 多数上感是由病毒引起的,病情发展迅速,家长通常认为到医院进行抗生素输液是见效最快的,但孩子年龄尚小,发育不完全,而抗生素对人的免疫力可能会造成伤害,所以家长要慎重。 误区二:急于更换治疗药物 其实有些治疗并不是立竿见影的,起效要有一定的时间。原则上,如果病情没有恶化,需配合医生坚持用药3天,看疗效,频繁换药不利于疾病控制。可按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对症给药。中药中杏仁、麻黄、甘草具有宣肺化痰的作用,可选用含有这几味的中成药。可以采取儿童专用药物治疗,如葵花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清肺热,

上呼吸道感染有哪些症状

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疾病,其中包括鼻、咽、喉的感染,临床一般统称为上感。但上呼吸道不同部位的感染,临床的表现并不尽相同。例如鼻咽部的感染,分泌物刺激的咳嗽,常常以夜间为主;副鼻窦炎,除了持续性咳嗽外,常常伴有鼻窦的压痛;而咽炎除了咳嗽外,咽部痒和干燥的症状比较明显;小儿的喉炎则表现为特殊的嘶哑,类似于破竹样咳嗽。 另外,不同病原菌所致的上感,临床表现也各有其特点。扁桃体有渗出,同时伴有眼结膜和咽部充血的,临床常常提示腺病毒感染所致,我们称之为咽结膜炎;而咽颊和软腭出现的疱疹,常提示柯萨奇病毒所致的

儿童感冒的预防误区

小儿感冒预防有讲究。然而,在日常护理中,年轻的父母会不经意进入预防误区,将孩子捂得严严实实,注射丙种球蛋白一感冒,就用抗生素等,预防小儿感冒应遵循小儿的生理特点采相措施。 误区1:孩子捂得严严实实 很多家长唯恐孩子感冒,早早就把孩子捂得严严实实。其实,孩子越捂越娇,抗寒能力差,反倒容易感冒。 误区2:老不让孩子出门 孩子体内新陈代谢旺盛,如果过度限制他们到室外活动,由于室内温度过高,身上容易出汗,到了室外,在温差很大的情况下,就容易感冒。 误区3:注射丙种球蛋白 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比较多,不仅有病毒

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三大原因

上呼吸道感染以病毒为主,可占原发上呼吸道感染的90%以上。支原体和细菌较少见。病毒感染后,上呼吸道黏膜失去抵抗力,细菌可乘虚而入,并发混合感染。 1.常见病毒: 鼻病毒、柯萨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这些病毒是引起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 2.肺炎支原体: 又名肺炎原浆菌或胸膜肺炎样微生物,不但引起肺炎,也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多见于5~14岁小儿。 3.常见细菌: 仅为原发性上呼吸道感染的10%左右。侵入上呼吸道的继发性细菌感染大多属于β溶血性链球菌A组、肺炎球菌、嗜血

春季预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小儿感冒,也叫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因此常用“急性鼻咽炎”(感冒)、“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诊断名词,也可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鼻咽感染常可出现并发症,涉及邻近器官如喉、气管、肺、口腔、鼻窦、中耳、眼以及颈淋巴结等。有时鼻咽部原发病的症状已好转或消失,而其并发症可迁延或加重,故必须对上呼吸道感染及其并发症的临床特点作全面的观察和分析,以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疗效,切不可认为是日常小病而轻率对待。感冒大多数是由病毒引起。宝宝断奶后,从母体继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