鳙鱼的药用功效
鳙鱼的药用功效
鳙鱼也可入药,其味甘、性温,主入目及大肠,具有暖胃、祛头眩、益脑髓、补虚劳、疏肝解郁、健脾利肺、祛风寒、益筋骨的之功效。可辅助治疗治咳嗽、水肿、肝炎、眩晕、肾炎、小便不利和身体虚弱等症。适宜体质虚弱,脾胃虚寒,营养不良之人食用。凡患有瘙痒性皮肤病之人忌食。
《食物本草》记载:“鳙鱼,暖胃,益人。”
《本草求原》记载:“鳙鱼,暖胃,去头眩,益脑髓,老人痰喘宜之。”
《随息居饮食谱》记载:“鳙鱼甘温,其头最美,以大而色较白者良。”
《本草纲目》记载:“鳙鱼肉,食之已疣,多食动风热,发疮疥。”
淡水铁甲鱼有营养价值吗
当然有啊,营养丰富哦!
鱼类的蛋白质含量在14%~18%之间,深海鱼并不比普通淡水鱼高。鱼肉的脂肪和水分含量差异很大。无脂海鱼如黑线鳕和鳕鱼的脂肪含量只有0.1%~0.4%,而富脂海鱼如鳗鱼、鲱鱼和金枪鱼的含脂量高达16%~26%。多数鱼的脂肪含量介于这两者之间。
海鱼的脂肪富含ω-3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对降低血脂有益。
主要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碘、氨基酸等。
主要食用功效:增强体质,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与淡水鱼相比,海鱼的碘、硒、锰等微量元素含量高,鱼肉当中的维生素A、D的含量也比较高。
一些淡水鱼具有特殊的营养保健价值:
鳙、鲢鱼提供健康所需脂肪酸。
鲢、鳙鱼是淡水养殖的重要品种,其肌肉中含有大量的n-6必需脂肪酸和抗动脉硬化的n-3系列脂肪酸。浮游植物是脂肪酸的最初来源,而鱼类的脂肪酸组成受饵料中脂类的影响。如果在鲢、鳙鱼中能将饵料中的18碳n-6和n-3多不饱和脂肪酸去饱和并延长为20碳和22碳去饱和脂肪酸。摄食浮游生物的鲢、鳙鱼富含20碳5烯酸和22碳6烯酸,草鱼、鲤鱼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试验证明:常食鲢、鳙鱼对人体健康有益,可预防动脉硬化,尤其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
鳙鱼头豆腐汤能健脑。
鳙鱼头豆腐汤,不仅汤浓味鲜,而且食之对补脑益寿颇有好处。常喝鱼头豆腐汤之所以能健脑,关键在于鳙鱼头和嫩豆腐均为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二者均含有丰富的健脑物质-卵磷脂,该物质可增加记忆、思维和分析能力,让人变得聪明。
营养学家对鳙鱼头做过化学分析,表明鳙鱼头是众多鱼头中的上品,其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对脑的发育极为重要,可增进大脑细胞活跃,使判断力增强。因此,常吃鳙鱼头豆腐汤不仅可以健脑,而且中老年人常吃还可延缓脑力衰退。
鱼营养丰富,食之有味,对人体有保健功能。人们爱吃鱼,但鱼的种类多,不同的鱼具有不同的保健功能,并不是人人清楚。这里介绍几种常见淡水鱼的保健功能。
鳙鱼,有暖胃养血、祛头风、益脑髓之功效,对月经不调痛经及风邪所致的头晕眼花和产后头痛、头晕有一定的疗效。
草鱼,有暖胃平肝祛风等功能,是温中补虚养生食品。
鲮鱼,具有健筋骨、补中开胃、活血引气、逐水利湿的作用。
鲢鱼,有温中益气、暖胃、润肌肤等功能,是温中补气养生食品。
柿子的药用功效
1.治冠心病:七成熟青柿子1000克,蜂蜜2000毫升。柿子去蒂柄,切碎捣烂绞汁,汁入沙锅先以武火后用文火煎至浓稠,加蜂蜜再熬至稠,停火冷却。每次5克,开水冲饮。日服3次。
2.治呃逆:柿霜18克。取柿子上之白霜,每次6克,开水送下,3小时1次。
3.治急性菌痢:柿子500克。将其洗净切片晒干,炒黄研末。每次5克,开水送服,每日3次。
4.治高血压:未成熟柿子2个。将柿子洗净,去柿蒂、皮、核,捣烂后绞取柿汁,加入50毫升温开水并搅匀。每日饮用2次。
茄子的药用功效
1、妇女月经血黄。用黄茄子切开,阴干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
2、肠风下血。用经霜茄连蒂烧盛存性,研为末。每天服二小匙,空心服,温酒送下。又方:取大茄种三枚,每用一枚包湿纸中煨熟。泡酒一升半。蜡封三天,去茄饮酒(暖饮)。
3、腰脚拘挛(腰脚风血积冷,筋急拘挛疼痛)。取茄子五十斤(按:这是古秤,所得重量约合今秤的十分之一),切细,以水五斗煮取浓汁,滤去渣,再煮至一升左右,即加入生木木栗粉,令稀稠适当,更配以麝香、朱砂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日服三十丸,秫米酒送下。一月后可望病愈。
4、跌打损伤。用大黄茄一个,切片如一指厚,在新瓦上焙、研为末。临卧时服两小匙,温酒调服。一夜伤消无痕。
5、热毒疮肿。用生茄子一枚,割去二分,去瓤二分,如罐子形,合在疮上即消。
6、癜风。用茄蒂蘸硫磺附子共研成的药末掺敷。白癜用白茄蒂,紫癜用紫茄蒂。
7、牙痛。和秋茄花(干品)烧存性,研末涂痛处。
8、血淋。用茄叶熏干为末,每服二钱,温酒或盐汤送下。隔年的茄叶更好。
9、久痢。用茄根浇灰、石榴皮,等分为末,沙糖水送服。
10、取去痛牙。用茄茎浸马尿中三日,取出晒、炒为末,点在痛牙上,牙自脱落。
芫荽的药用功效
发表透疹,健胃。用于麻疹初期不易透发、食滞胃痛、痞闭。
①《本草纲目》:“胡荽辛温香窜,内通心脾,外达四肢。”
②《罗氏会约医镜》:“辟一切不正之气,散风寒、发热头痛,消谷食停滞,顺二便,去目翳,益发痘疹。”
③《说文解字》:“芫”字为“鱼毒也”:“荽”字为“香口也”。
④《医林纂要》:芫荽,补肝,泻肺,升散,无所不达,发表如葱,但专行气分。
⑤崔禹锡《食经》:调食下气。
⑥《食疗本草》:利五脏,补筋脉,主消谷能食,治肠风,热饼裹食。
⑦《嘉佑本草》:消谷,治五脏,补不足,利大小肠,通小腹气,拔四肢热,止头痛,疗痧疹、豌豆疮不出,作酒喷之立出,通心窍。
⑧《日用本草》:消谷化气,通大小肠结气。治头疼齿病,解鱼肉毒。
⑨《医林纂要》:升散阴气,辟邪气,发汗,托疹。陈念祖:化痰。
香菜的药用功效
性味:辛、微温,气香。
成分:又名芫荽。果实含有挥发油,称胡荽油,油中主要成分为60% ~70%的 d沉香木醇、松萜、二聚戊烯、醋酸冰片酯、醋酸沉香萜酯等。此外尚含有脂肪油。
药理:香菜所含的沉香油酸、苹果酸钾等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肌的收缩能力,并有利尿作用。
功用:透发麻疹及风疹,有促进外周血液循环的作用。芳香健胃,消食下气,祛风解毒。适用于小儿麻疹、风疹透发不快,或透而复没,以及肉类食物中毒等,还可用于食物积滞、风热头痛等病症。
便方:防治流感:黄豆9克,芫荽30克(干的6克),水煎服。
备注:因香菜多食损目,故不可多食,儿童麻疹已透者,或胃溃疡患者也不宜食用。另外,服白术、牡丹皮及一切补药者,也不宜食用。
荷叶的药用功效
荷叶和莲子都可以入药。
莲花味苦甘,性平,归心,肝经。
清香升散具有清心解暑、散瘀止血、消风祛湿的功效。
主治暑热烦渴,小儿惊痫,妇人血逆昏迷,跌伤呕血,月经不调,崩漏,湿疮疥癣。
治坠损呕血,坠跌积血,心胃呕血不止:干荷花为末,每酒服方寸匕。
治天泡湿疮:荷花贴之。
清暑利湿,升发滑阳,止血。治暑湿泄泻、眩晕,水气浮肿,雷头风,吐血,衄血,崩漏,便血,产后血晕。
盂诜:“破血。”
《本草拾遗》:“主血胀腹痛,产后胞衣不下,酒煮服之;又主食野菌毒,水煮服之。”
《日华子本草》:“止渴,并产后口干,心肺燥,烦闷。”
《日用本草》:“治呕血、吐血。”
《滇南本草》:“上清头目之凤热,止眩晕,清痰,泄气,止呕,头闷疼。”
《品汇精要》:“治食蟹中毒。”
《纲目》:“生发元气,裨助脾胃,涩精浊,散瘀血,淆水肿、痈肿,发痘疮。治吐血、咯血。衄血、下血,溺血、血淋、崩中、产后恶血、损伤败血。”
《本草通玄》:“开胃消食,止血固精。”
《本草备要》:“洗肾囊风。”
《生草药性备要》:“舂汁,治白浊,(煅)存性,治莲蓬疮。”
《太苹再新》:“清凉解暑,止渴生津,治泻痢,解火热。”
《现代实用中药》:“用于妇人慢性子宫炎,赤白带下,男子遗精或夜尿证;又为解毒药。”
花椒的药用功效
1、花椒治冷虫心痛:川椒四两。炒出汗,酒一碗淋之,服酒。
2、花椒治头上白秃:花椒末,猪脂调敷。
3、花椒治飧泄:苍术二两,川椒一两(去口。炒)。上为细末.醋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食前温水下。恶痢久不愈者,弥佳。如小儿病,丸如黍米大。
4、花椒治好食生茶:(花)椒末不限多少,以糊丸如梧子大,茶下十丸。
5、花椒治漆疮:汉椒汤洗之。
6、花椒主风邪气,温中,除寒痹,坚齿发,明目。主邪气咳逆,温中,逐骨节皮肤死肌,寒湿痹痛,下气。
7、花椒治手足皴裂:(花)椒四合,水煮之,去滓。渍之半食顷,出令燥,须臾复浸,干涂羊、猪髓脑。
8、花椒治呃噫不止:川椒四两。炒研,面糊丸,梧子大,每服十九,醋汤下。
9、花椒疗喉痹,吐逆,疝瘕,去老血,产后余疾腹痛,出汗,利五脏。除六腑寒冷,伤寒,温疟,大风汗不出,心腹留饮,宿食,肠游下痢,泄精,女子字乳余疾,散风邪瘕结,水肿,黄疸,杀虫鱼毒。开腠理,通血脉,坚齿发,调关节,耐寒暑,可作膏药。
10、花椒治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现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蜀椒二合(去汗),干姜四两,人参二两。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纳胶饴一升,微火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如一炊顷,可饮粥二升,后更服,当一日食糜,温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