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的主要症状
三叉神经痛的主要症状
1、没有先兆症状发作前疼痛,突然出现,快停止。打破完全正常,越来越频繁的袭击,多数病人可以几个星期数年的缓解,但很少有自愈。
2、疼痛的程度非常严重,疾病发作时患者表现异常痛苦,表现为:很难用手擦脸,这样皮肤肿胀、损坏,眉毛胡子轻擦;一些经常哭泣;也有的用头部猛烈撞墙或在地上打滚,也有的患者表现为目瞪口呆,似乎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冲击,保持原来姿势,不敢动弹。
3、三叉神经痛发病时会出现哪些异常现象?疼痛的性质,呈闪电式、浅表而剧烈的疼痛,通常称为样本刀剜、电灼、燃烧或撕裂疼痛。
4、疼痛的部位严格地限于三叉神经的一支或几支分布区的额或面部,右侧为多,占60%左右,绝对不会串到对侧,但5%以下的为双侧性。疼痛多以第二支为中心,单独第二支患病及累及第二支者约占25%,其中第二三支同时发病者最多,约占32%~42%,其次为第二或第三支,第一支患病不超过5%。
5、触发点,大约超过三分之一的病人、面部三叉神经区域特别敏感的区域,用一个小接触会引起痛苦的攻击,该地区被称为“触发点”或“扳机点”,触发点常位于疼痛受累支别所支配的范围内,如唇、鼻旁、齿龈及舌部等。
6、诱因,疾病发作会由于刷牙、洗脸、吃饭、聊天、振动、和情绪变化引起的冷刺激。
颈椎病引起三叉神经痛是怎么回事
三叉神经痛,主要是一种神经性的疾病,这种疾病我们虽然在生活当中经常的遇到,但是却对这种疾病的发生,没有很好的掌握,这种疾病一旦患上就会给人们带来生活的困扰,还会造成一些并发症的出现。
如果患上三叉神经痛,我们就应该了解这种疾病的并发症,做好防范意识,才能够不会患上这种神经性的疾病,三叉神经痛会导致颅内感染和向下颌之运动神经损伤,在临床上是最为常见到的并发症。
三叉神经痛会给我们的面部表情造成肌肉的萎缩,影响我们的外貌,所以这种疾病的危害性是非常大的,要在生活当中,尽量的去预防这种疾病的发生,三叉神经痛这种疾病应该得到我们的关注。
三叉神经最长最大的脊束核达颈髓2~颈髓3,早在20世纪60年代,曾有专家认为“三叉神经痛是一种感觉性癫痛样发作,属异常放电,其放电部位可能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内”,潘氏认为颈椎病是异常放电的重要病源。
椎动脉型和交感型颈椎病,均可引起推基底动脉缺血缺氧、痉挛,甚至迁曲、变异,我们在手术治疗中亦注意到基底动脉的形态变化。
相信大家看完了以后对颈椎病引起的三叉神经疼痛也有了定了解,知道了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会出现哪些症状。而且这种疾病会为我们带来一些并发症,所以大家一定要做好预防避免发生这种疾病。如果出现了不适症状就要及时检查,不可轻视。
三叉神经痛晚期症状是什么
一、三叉神经痛晚期症状“扳机点”与诱发因素:疼痛发作常由刷牙、洗脸、说话、咀嚼等动作诱发,甚至风吹或响声也能引起发作。有些病人触摸鼻旁、口周、牙龈、眉弓内端等区域即可引起疼痛发作,这些敏感区域称为“扳机点”或“触发点”。麻醉“扳机点”常可使疼痛发作暂时缓解。因此三叉神经痛患者为了减免发作常常不敢洗脸、大声说话、甚至不敢进食。
二、三叉神经痛晚期症状的体征:发作时可伴有同侧面肌抽搐、面部潮红、流泪和流涎,故又称痛性抽搐。疼痛发作时病人常用手揉搓同侧面部,久而久之面部皮肤变得粗糙、增厚、眉毛脱落,再因不敢吃饭、洗脸、不修边幅,病人往往显得消瘦、面容憔悴、蓬头垢面、情绪抑郁。客观检查多无三叉神经功能缺损表现及其他局限性神经体征,但有时由于面部皮肤粗糙、增厚或已作过封闭治疗,面部痛觉、触觉可有减退。
三、疼痛性质:三叉神经痛晚期病人的疼痛主要为发作性的刀割样、撕裂样、电击样的剧痛,表现为突发突止。每次疼痛会持续数秒或是数分钟。之后发作间歇期逐渐缩短,疼痛也会逐渐的加重。发作频繁的患者会影响三叉神经痛病人的休息和进食。这是常见的三叉神经痛的症状。
三叉神经痛别错当成牙疼治
专家介绍,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神经痛,被称为“天下第一痛”。从人的眼角和口角分别向同侧的耳孔连线,可以将人的面部分成三部分:额头、颧颊部以及下颌部,每一部分都有专门的神经支配,即三叉神经。多数三叉神经痛于40岁左右发病,女性较多,右侧发病多于左侧,吃饭、刷牙、打哈欠都会引发剧痛,主要症状为刀割、针刺、撕裂、烧灼或电击样剧烈难忍的疼痛,严重的可能引发抑郁症,甚至轻生。
我国目前有三叉神经痛患者约250万人,但不少患者在求医时都走了冤枉路。由于三叉神经痛发病时,疼痛由面部、口腔或下颌的某一点开始扩散到神经的某一支或多支,和牙痛十分相似,因此生活中有三成的面部三叉神经痛被误以为是牙痛。
其实,两者间有不少差异。相比三叉神经痛,牙痛多无年龄及性别差异,通常有牙龈炎或龋齿病史,疼痛初期为齿龈及颜面部阵痛,后期多为持续性胀痛或跳痛,夜间较重;牙齿对冷、热敏感,接触冷、热食物可诱发剧痛;疼痛时间长,且多合并齿龈及颊部肿胀;引起牙痛的疾病多为感染性的,故炎症重时多有畏寒、发热、精神及食欲差等表现;齿龈红肿、张口受限、牙龈有叩击痛。如果感觉疼痛没有伴随上述症状,则可考虑到神经外科就诊,以确认是否为三叉神经痛,并遵医嘱对症治疗。
三叉神经痛为什么如此疼痛
在临床上通常将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特发性)和继发性(症状性)两种类型。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是指三叉神经本身或其周围结构存在有明确器质性病变的类型,神经系统检查一般有阳性发现,临床上较常见的病因主要有桥小脑角肿瘤、颅底蛛网膜炎等;此外某些颅中窝的肿瘤、颅底转移瘤、延髓空洞症、血管病、颅骨病变、三叉神经根炎及某些代谢中毒性疾病等也可以引起疼痛的发作,但均少见。因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一般有明确的病因,治疗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后疗效一般较好。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主要是指病因不明确者,该型不表现神经系统体征,应用各种检查也不能发现明显和发病有关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对于这类疼痛的原因,现在普遍认为是由于三叉神经感觉根入桥脑(REZ)处受到血管搏动性压迫所致,该区被认为是中枢和周围髓鞘的交接区,无雪旺氏细胞包裹,对搏动性和跨过性压迫特别敏感易产生微血管压迫。由于大脑随年龄的增长而下移使血管与三叉神经的REZ区接触,产生了微血管的压迫。动脉硬化性动脉延长又可加重压迫的程度。根据此理论,我们开展了微血管减压术将压迫神经的血管从REZ区移开治疗TN,手术后疼痛可得到缓解甚至疼痛消失。近年来的研究也表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95%以上为血管压迫所致;目前国内多数学者也认为血管压迫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主要原因。
有学者研究关于血管压迫部位与扳机点位置分布之间的关系,三叉神经的感觉末梢在受到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冲动经神经纤维传入感觉中枢形成感觉,因此三叉神经纤维是TN痛觉形成的结构基础。从血管压迫部位与扳机点位置分布来看,两者之间依然存在着确切的对应关系。研究中发现9,以三叉神经根入脑干区为例,血管压迫神经根的上部,扳机点多位于下颌神经分布区内;血管压迫神经根的下部,扳机点多位于眼神经或上颌神经分布区内;血管压迫神经根的内侧或外侧,扳机点都位于上颌神经分布区内。因此,血管压迫可能影响了三叉神经感觉根的冲动传入,从而引起了相应神经纤维分布区内的面部疼痛和扳机点发作。
什么是神经痛
临床上常将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系指无神经系统体征,如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的感觉、运动正常,角膜反射无异常,而且应用各种检查并未发现明显和发病有关的器质性病变者。而继发性者则是指由于机体的其他病变如炎症、肿瘤、多发性硬化等疾病侵犯三叉神经所致。此型有明确病因可查,三叉神经痛只是某种疾病引起的一种临床症状表现。其特点是除表现疼痛症状外,一般尚有神经系统体征,如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存在感觉减退、麻木、角膜反射迟钝或消失、疼痛呈持续性。并常合并其他脑神经麻痹。
三叉神经痛主要表现在三叉神经分支分布区域内,骤然发生的闪电式的即为剧烈的疼痛。疼痛可自发,也可由轻微的刺激"扳机点"引起。如表情肌的运动、微笑、轻微的触摸面部、微风的吹拂、头部的转动,以及刷牙漱口等均能引起疼痛的发作。
临床上常常会看到有老年人因剧烈牙疼而来就诊,自己无法明确是哪颗牙位、感觉半边面部都十分疼痛,进行口腔检查也没查出来牙齿疾病。过去就有很多患者因三叉神经痛而拔牙的事情,无法确诊是否为牙的问题,患者又疼痛剧烈,强烈要求拔牙,从而很多患者都有拔牙史。
牙髓炎的疼痛起来和三叉神经痛是相似的,二者需鉴别诊断。三叉神经痛有其自身的特征。它是有扳机点的,所谓扳机点就是指当脸部的某一点被碰到时会出现剧烈疼痛,而且牙髓炎是夜里会被疼醒,具有夜间通症状,而三叉神经痛夜间很少发生,绝大多数发生与白天。以此可以帮助口腔医师及患者做出初步诊断,不要盲目进行牙齿的治疗。
牙疼和三叉神经痛的差异是什么
三叉神经痛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简称,表现为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短暂的反复发作性剧痛。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周围学说认为病变位于半月神经节到脑桥间部分,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压迫所致;中枢学说认为三叉神经痛为一种感觉性癫痫样发作,异常放电部位可能在三叉神经脊束核或脑干。
专家介绍,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神经痛,被称为“天下第一痛”。从人的眼角和口角分别向同侧的耳孔连线,可以将人的面部分成三部分:额头、颧颊部以及下颌部,每一部分都有专门的神经支配,即三叉神经。多数三叉神经痛于40岁左右发病,女性较多,右侧发病多于左侧,吃饭、刷牙、打哈欠都会引发剧痛,主要症状为刀割、针刺、撕裂、烧灼或电击样剧烈难忍的疼痛,严重的可能引发抑郁症,甚至轻生。
我国目前有三叉神经痛患者约250万人,但不少患者在求医时都走了冤枉路。由于三叉神经痛发病时,疼痛由面部、口腔或下颌的某一点开始扩散到神经的某一支或多支,和牙痛十分相似,因此生活中有三成的面部三叉神经痛被误以为是牙痛。
其实,两者间有不少差异。相比三叉神经痛,牙痛多无年龄及性别差异,通常有牙龈炎或龋齿病史,疼痛初期为齿龈及颜面部阵痛,后期多为持续性胀痛或跳痛,夜间较重;牙齿对冷、热敏感,接触冷、热食物可诱发剧痛;疼痛时间长,且多合并齿龈及颊部肿胀;引起牙痛的疾病多为感染性的,故炎症重时多有畏寒、发热、精神及食欲差等表现;齿龈红肿、张口受限、牙龈有叩击痛。如果感觉疼痛没有伴随上述症状,则可考虑到神经外科就诊,以确认是否为三叉神经痛,并遵医嘱对症治疗。
三叉神经痛一定不要误诊对牙疼,对于这些知识我们上文已经给朋友们做出了相详细的介绍了,希望这些可以给广大的患者朋友们带来帮助,三叉神经痛的发生是我们一定要面对和积极治疗的疾病,为此面对这个疾病的发生我们一定要及时治疗。
三叉神经痛的概述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neuralgia,又称痛性抽搐)有时也被称为“脸痛”,中医称为"面风痛",是指发生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的剧烈疼痛,发病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是一种非神经性、常人难以忍受的神经性痛疾病。发病率高,说话、刷牙或微风拂面时都会导致阵痛,阵发性时的剧烈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疼痛呈周期性发作,发作间歇期同正常人一样。三叉神经痛患者常因此不敢擦脸、进食,甚至连口水也不敢下咽,从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因此被人称此痛为“天下第一痛”,又称痛性抽搐。目前临床上通常将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并不明白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三叉神经痛一般是指继发性三叉神经的抽搐痛。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常继发于软组织损伤、局部感染、外伤、三叉神经所通过的骨孔狭窄、肿瘤、血管畸形、血液循环障碍等。三叉神经痛主要是软组织损伤后,其他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人非常少见。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至今还未发现。
多数三叉神经痛于40岁起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女性尤多。国内外统计的发病率分别是47.8/10万和62.6/10万,女多于男,发病率可随年龄而增长。存在于人群中的三叉神经痛实际要比这个数多。
现代医学对本病诊断是据其疼痛部位、性质、发作次数、时间和诱因等,在排除颅脑占位性病变之后,其诊断并不困难。就其发病学说而言,有诸如病毒感染学说、病灶学说、缺血学说、颈神经学说、遗传学说、变态反应学说等等。国内外统计的发病率分别是47.8/10万和62.6/10万,女多于男,发病率可随年龄而增长。
就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无明确的定论,各学说均无法解释其临床症状。目前为大家所支持的是三叉神经微血管压迫导致神经脱髓鞘学说及癫痫样神经痛学说。
牙痛诱发三叉神经痛怎么回事
三叉神经痛是常见的神经科疾病,有很多人都会把三叉神经痛误认为是牙痛,从而导致病情加重,治疗不彻底。那么三叉神经痛和牙痛到底有什么不同呢?他们之间各有什么特点呢?三叉神经痛又名“痛性痉挛”,是以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出现反复发作的、闪电样短暂而剧烈的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神经疾病,是最典型的神经痛。
临床统计发现,约有近50%的三叉神经痛患者误以为自己患的是牙疼。主要是因为三叉神经痛的典型表现之一就是牙痛,所以患者首选光顾口腔科,实际上,约九成患者都是由于距脑干1~2厘米处的神经受到血管压迫,造成三叉神经痛,还有极少数则为肿瘤引起的疼痛。三叉神经痛患者由于常常表现为上下颌、颜面部痛甚至牙疼,口腔医生有时也难以鉴别,导致很多被误做拔牙处理,经多番治疗后无效才被转诊到神经内科。
牙痛诱发三叉神经痛其实是很多人误解的一种情况,很多人对于牙痛和三叉神经痛不是特别了解,容易混淆这种疼痛现象。但是,如果牙齿剧烈疼痛也的确可能引起三叉神经痛。对于牙齿疼痛引起相关疾病,还是要先治疗牙齿,才能解决治愈其他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