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冬治便秘吗 麦冬治便秘一次吃多少
麦冬治便秘吗 麦冬治便秘一次吃多少
5~10克为宜。
麦冬性寒,过量食用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容易对脾胃造成伤害,所以使用麦冬治疗便秘一定要注意用量,最好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用药,一般建议在5~10克,可根据个人情况酌情增减。
烹制枇杷叶治便秘的方法是什么
采用枇杷叶100克,麦冬20克。水煎。早、晚各1次分服。清肺胃,降邪浊。用治大便久秘症。注:《梁翰芬医案数则》云:“一男子便秘 半月余,中医予大承气汤、人参无功,西医以 泻盐、泻油服之亦无力,先生以大剂枇杷叶、 麦冬一剂而通。”
喝麦冬泡水便秘怎么回事 麦冬泡水一次用几粒
建议一次用6-7粒左右。
麦冬是百合科植物麦冬干燥块茎,呈纺锤形,两端略尖,长1.5-3厘米,直径0.3-0.6厘米左右,所以一粒的重量并不重,大约只有1-2克的样子,而根据中医记载,麦冬泡水的用法用量是6-12克,所以麦冬泡水每次用6-7粒左右是比较合适的。
麦冬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麦冬的禁忌
1.气弱胃寒的患者不适合服用麦冬,影响身体健康。
2.在将麦冬泡水喝的时候,不宜食用鲫鱼,否则容易影响药效。
3.麦冬能治疗咳嗽还有咽喉肿痛的情况,但是如果是属于胃寒导致的湿痰患者,那么最好别用。
4.如果在患有麻疹的时候出现了咳嗽的情况,那么这种症状也不适合服用麦冬治疗。
麦冬治疗失眠有效果吗 麦冬治失眠有效果吗
有一定效果。
由于麦冬是一种性味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功效的药材,所以麦冬对于心烦失眠等症具有一定缓解作用。
但引起失眠的因素多种多样,麦冬并不是对所有失眠症都能起到改善作用,所以在出现经常性失眠的情况时,建议及时就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用药治疗。
冬季胃火旺便秘不妨喝杯麦冬茶
主题:乌梅麦冬茶
食材:麦冬100克,乌梅30克,水、蜂蜜适量
做法:
1、将麦冬与乌梅洗净,乌梅用刀划开后,将麦冬与乌梅一同放入砂锅中;
2、加1000毫升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不断熬煮,直至材料煮到烂熟后关火;
3、将麦冬与乌梅捞出后,再用纱布过滤一层,将渣彻底滤去,放凉至40度左右时,按照喜好添一勺蜂蜜调味后即可饮用。
39食神营养提示:
一、麦冬养阴清热,搭配乌梅生津止渴解便秘
麦冬又名又名沿阶草、书带草、麦门冬、寸冬等,是一味传统中药,其味甘、微苦,性微寒,归心、肺、胃经,常用于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等症。乌梅味酸、涩,性平,可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用于肺虚久咳、虚热烦渴、火旺便秘等症。乌梅与麦冬搭配是一味常见的配方,麦冬配乌梅可酸甘化阴,生津止渴效力显著,外感所致的肺胃津伤渴甚或内伤而见的胃热津伤消渴,均可选用,且乌梅能涩肠固脱而止利,合麦冬救阴以润燥,对于久泻久利,大肠津脱。
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乌梅里的苹果酸把适量的水分导引到大肠,形成粪便而排出体外,加上乌梅中含有一定的膳食纤维,对于促进肠道蠕动、加快排便有一定的好处。
二、总便秘或许不全是因“上火”
秋冬季节由于天气干燥,加上出汗变少,因此人们的水分摄入量相比夏季也会大大减少,但由于人体自然代谢的过程中也会排掉许多水分,因此常常出现因水分摄入不足导致的干燥、“上火”症状,而水分的不足往往是导致便秘的主要原因之一,人们也常常将上火作为便秘的主要原因来对待。秋冬季节出现便秘后,人们习惯性地觉得自己便秘是因为上火了,只要多喝一些水,甚至多吃一些清火降火的药物就能够缓解便秘。
但实际上,便秘是一种症状,造成这种症状的原因可能很多,包括肠道一些疾病病变也可能导致便秘,而一直无法缓解的便秘症状反过来也会大大增加肠道疾病的风险。因此,如果常常便秘又久治不愈,建议不要随便买降火药吃,而最好先到医院接受治疗,再对症下药。
麦冬治便秘吗 麦冬治便秘的食疗
原料:
凉瓜一个,麦冬15g,姜片3g,葱段5g,色拉油1大匙,盐适量的,味精少量。
做法:
1.把凉瓜去心,洗干净,切成薄片;
2.麦冬浸泡一夜,去心;
3.将炒锅置大火上烧热,加入色拉油,烧至六成热;
4.下入姜,葱爆香,加入凉瓜,麦冬,炒熟,放入盐,味精调味。
材料:
雪梨1个,瘦肉半斤,麦冬少许,北杏少许,清水4碗,盐适量。
做法:
1、麦冬用清水浸软洗净,瘦肉剁成肉饼,雪梨去皮洗净后切块,北杏洗净;
2、将麦冬、雪梨、瘦肉、北杏放入炖盅中;
3、加入4碗清水,炖2.5小时后加入适量盐调味即可。
原料:
百合30g,麦冬15g,猪瘦肉50g,盐适量。
做法:
1.把百合,麦冬,猪瘦肉分别洗干净;
2.同置锅里,加适量的水煲汤,放盐适量。
麦冬治便秘有高招
实在麦冬还可以有用的资助,我们治疗阴虚肠燥、大便密结者,以是说对付治疗便秘是可以起到肯定的缓解作用的。天然而然便泌患者固然是可以吃麦冬的了,但想要更好的办理这些题目在一样寻常饮食当中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品也是比力紧张的。
清心除烦
适于内热扰心之证,温病邪热入营,身热夜甚,烦躁不安等症。还适合热伤气阴,心烦口渴,汗出体倦者。心阴不足,心烦不眠,舌红少苔者。
养阴润肺
主治阴虚肺燥,干咳、燥咳,劳热咳血等证。
益胃生津
善治胃阴不足,舌干口渴,纳呆不饥等证。此外,还可用治阴虚肠燥,大便秘结者。
虽然说便秘不是大问题,但是如果不积极的缓解和治疗那么也可能会给你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同时也会给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一些阻碍,所以希望大家都能够重视自己的日常饮食以及生活习惯。
麦冬的功效与作用
秋冬季节是进补的好时节,麦冬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多见的一种保健品,但是麦门冬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麦门冬的功效与作用是体现在多方面的,而且不同的食用方法也有不同的疗效,麦冬也有一定的副作用,所以大家不要盲目的进补,影响麦冬的疗效。
麦冬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麦冬的功效与作用是体现在多方面的,而且麦冬能够治疗多种疾病,比如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便秘、冠心病等疾病,在临床中麦冬的应用也是非常广泛的,但是大家还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服用,才能够保证疗效。
1.胃阴虚证
本品味甘柔润,性偏苦寒,长于滋养胃阴,生津止渴,兼清胃热。广泛用于胃阴虚有热之舌干口渴,胃脘疼痛,饥不欲食,呕逆,大便干结等症。如治热伤胃阴,口干舌燥,常与生地、玉竹、沙参等品同用。治消渴,可与天花粉、乌梅等品同用。与半夏、人参等同用,治胃阴不足之气逆呕吐,如麦门冬汤(《金匮要略》)。与生地、玄参同用,治热邪伤津之便秘,如增液汤(《温病条辨》)。
2.肺阴虚证
本品又善养肺阴,清肺热,适用于阴虚肺燥有热的鼻燥咽干,干咳痰少、咳血,咽痛音哑等症常与阿胶、石膏、桑叶、枇杷叶等品同用,如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
麦冬治便秘吗
有一定效果。
便秘与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均有一定关系,大多数人都有过便秘的烦恼。麦冬性寒、味微苦,有泻火除烦、清火生津的功效,对于大便干燥、小便淋涩均有一定疗效。
麦冬里面含有木质素、纤维素,能够推动肠道蠕动,有润肠通便的作用,综上所述,麦冬对于治疗便秘有一定效果。
麦冬儿童用量多少克 麦冬泡水一般可以喝多久
视情况而定。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程度都不同,所以麦冬泡水可以喝多久,是完全因人而异的,但对于处于麦冬治疗病症范围之内的人群,一般喝1个月也没有什么问题。
但对于健康人群而言,则建议以阶段性喝的方式,比如连续喝一周停一周,或者一周喝个两三次,以免麦冬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出现生痰生湿、脾胃受损等情况。
中药天冬的功效和作用
天冬的功效:
天冬又叫天门冬,为百合科植物天门冬的块根。具有养阴清热,润肺滋肾的功效。用于治阴虚发热、咳嗽吐血、肺痈、咽喉肿痛、消渴、便秘等病症。别名:天门、大当门根、天冬。分为天冬、炒天冬、炙天冬、朱天冬、鲜天冬。凡感受温燥,症见身热,微恶风寒,干咳少痰者,可配又杏、沙参、杏仁行装,以清肺润燥、疏风解表;凡热病后期伤阴,症见咽燥口干,舌红少苔,脉动细者,可单用,或配麦冬等润燥清热生津之品;凡属气阴两伤,兼见气短神疲者,又能当配人参、干地黄等。
别名:天门、大当门根、天冬。 天冬的功效与作用
天冬的功效与作用
天门冬:指生天门冬。为原药材除去须根,略煮,捞出浸入清水中,去皮晒干,切片入药者。
炒天冬:为天冬片用文火微炒入药者。
炙天冬:为天冬片用蜂蜜拌匀,再用文火炒至不粘手时取出晾凉入药者。润肺止咳作用增强。
朱天冬:为天冬片用清水喷湿,与适量朱砂粉拌匀后入药者。宁心安神作用增强。
鲜天冬:为天门冬鲜品洗净去皮,切片入药者。
性味:甘、苦、寒。
归经:归肺经、肾经、胃经、大肠经。
功效:养阴生津,润肺清心。
主治:用于肺燥干咳、虚劳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白喉。 败毒抗癌,、清势化痰、滋阴润燥。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熬膏,或入丸、散。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捣烂绞汁涂。
天冬的作用:
天冬味甘、苦,大寒。归肺、肾经。体实质润,降而微升。天冬能养阴清热。治疗阴虚内热、津少口渴、肺燥干咳、痰稠难咯等病症。天冬能润肺滋肾。治疗肺肾阴虚、虚劳潮热。
天冬味甘,大寒,主入肺肾,上清肺热而润燥,下滋肾阴而降火。对于肺肾阴虚火旺所致诸证,本品颇为适宜。
1、天冬治血虚肺燥,皮肤拆裂,及肺痿咳脓血证:天门冬新掘者不拘多少,净洗,去心、皮,细捣,绞取汁用砂锅慢火熬成膏。每用一二匙,空心温酒调服。(《医学正传》天门冬膏)
2、天冬治肺痨:多儿母、百部、地骨皮各15g,麦冬9g,折耳根30g。煨水或炖肉吃。(《贵州草药》)
3、天冬治女子白带:天门冬捣汁,井花水调服。(《普济方》) 天冬
天冬
4、天冬催乳:天冬60g。炖肉服。(《云南中草药》)
5、天冬治妇人喘,手足烦热,骨蒸寝汗,口干引饮,面目浮肿:天门冬十两,麦门冬八两,生地黄三斤(取汁为膏)。上二味为末,膏子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煎逍遥散送下。逍遥散中去甘草加人参。(《保命集》天门冬丸)
6、天冬治肺胃燥热,痰涩咳嗽: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等分。上两味熬膏,炼白蜜收,不时含热咽之。(《张氏医通》二冬膏)
7、治肺痿咳嗽,吐涎沫,心中温温,咽燥而不渴者:生天冬捣取汁一升,酒一斗,饴一升,紫菀四合,入铜器于汤上煎至可丸。服如杏子大一丸,日可三服。(《肘后方》)
8、天冬治百日咳:天门冬、麦门冬各15g,百部根9g,瓜蒌仁6g,橘红6g。煎两次,1~3岁每次分3顿服;4~6岁每次分2顿服;7~10岁1次服。(《中医杂志》)
9、治肾瘅真阴不足:天门冬、怀地黄、知母、黄柏。四味同煎三次,去渣,冲玄武胶收膏服。(《症因脉治》家秘天地煎)
10、治吐血、咯血天门冬:(水泡,去心)一两,甘草(炙)、杏仁(去皮、尖,炒熟)、贝母(去心,炒)、白茯苓(去皮)、阿胶(碎之,蛤粉炒成珠子)各半两。上为细末,炼蜜丸如弹子大。含化一丸咽津,日夜可十丸。(《本事方》天门冬丸)
11、治诸不足,暖五脏:天门冬、熟地黄、白茯苓各等分。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食远温酒调化服。(《简便单方》)
12、天冬治心烦:天冬、麦冬各15g,水杨柳9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13、治目能远视,不能近视:天门冬(去心)、地黄(焙干)各四两,枳壳(去穰)、菊花各三两。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百丸,食后清茶送下。(《御药院方》万寿地芝丸)
14、治上消:天冬(去心)二钱,麦冬(去心)三钱,花粉一钱,黄芩一钱,知母一钱,甘草五分,人参五分,荷叶一钱。水煎服。(《医学心悟》二冬汤)
15、天冬治扁桃体炎,咽喉肿痛:天冬、麦冬、板蓝根、桔梗、山豆根各9g,甘草6g。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16、治夜盲:多儿母60g,水皂角30g。炖肉吃。(《贵州草药》)
17、天冬治肺火鼻红,年久服诸药不效:天门冬(去心),侧柏叶、细茶各一两。上三味和捣一处,每日用一撮于罐中,以滚水冲入,闭气勿泄,少时用汤当茶吃,日五七次,一月全愈。(《古今医统》天柏茶)
18、治健忘:天冬、远志、茯苓、干地黄各等分。为末,蜜丸。酒服二十丸如梧子,日三服。加至三十丸,常服之勿绝。(《千金要方》)
19、天冬治心血燥少,口干咽燥,心烦喜冷,怔忡恍惚,小便黄赤,或生疮疡:天门冬(去心)二两,熟地黄(九蒸,曝)二两。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用熟水人参汤任下,不拘时候。(《济生续方》天地煎)
20、治面上黑气不退:天门冬和蜜打烂为丸。日日洗面。(《古人集验方》)
21、治癥瘕积聚:大门冬不计多少,去心皮,每服方寸匕,日三四服。(《经验后方》)
22、治口疮连年不愈: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玄参各等分。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噙化。(《外科精义》玄参丸)
23、天冬治老人大肠燥结不通:天门冬八两,麦门冬、当归、麻子仁、生地黄各四两。熬膏,炼蜜收之。每早晚白汤调服十茶匙。(《方氏家珍》)
24、治疝气:天门冬五钱,乌药二钱五分。水煎,临服加酒少许。(《童婴类萃》交消饮)
25、天冬治五淋痛甚久不愈:生天门冬捶汁半盅服。(《疑难急症简方》)
24、治瘰疬:天门冬浸酒服,药滓敷疮。(《卫生易简方》)
25、治诸般痈肿:新掘天门冬一味,约三五两。洗净,入砂盆内研细,以好酒荡起,滤去渣,顿服。未效,再服。(《医学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