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什么中药对肝好 虎杖降脂肪肝

什么中药对肝好 虎杖降脂肪肝

性味归经:微苦,微寒。入肝,胆,肺经。

虎杖煎剂有降脂肪肝作用,能降低肝脏类脂化合物和血清中游离脂肪酸,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能抑制甲型肝炎病毒,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注意:不宜大剂量及长期服用,一般以不超过30克为宜。孕妇忌服。

中西药治疗酒精肝效果好

1、西医药治疗

(1)一般治疗

祛除病因,如酒精引起脂肪肝需戒酒,药物毒性引起脂肪肝停止使用毒性药物,同时注意原发疾病的治疗。

(2)抗脂肪肝药物

利肝能粉剂0.2~3.6g/日,或1~3片每日口服或1~3ml肌肉注射,阿卡明0.2g/次,每日3次口服。甲硫氨基酸1.0g/日口服。肌醇0.5~1.0g/日口服。

2、中医药治疗

(1)肝郁气滞

症状:胁肋胀痛,胸脘不舒,时太息,恶心纳呆,腹胀乏力,大便不畅,舌质淡红、苔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健脾和胃。

方药:柴胡、白芍各12克,枳壳、香附、虎杖、陈皮、川楝子、郁金、莱菔于各10克,山楂12克,甘草6克。

(2)痰湿内阻

症状:右胁隐痛,脘腹胀满,恶心欲吐,痰涎壅盛,头困身重,舌胖大、苔白腻,脉象弦滑。

治法:化痰拈湿,理气和中。

方药:苍术10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茯苓12克、皂角刺10克、胆南星10克、柴胡12克、白芍12克、香附10克、枳实12克、草决明10克。

(3)气虚血淤

症状:胁下刺痛,腹部胀满,气短乏力,神疲肢倦,红缕血痣。舌质淡紫、边有淤魔,脉象细涩无力。

治法:健脾益气,疏肝化淤。

方药:枳实10克、白术15克、党参15克、黄芪15克、茯苓10克、柴胡10克、三棱10克、赤芍10克、丹参10克、三七粉3克、山楂30克、虎杖10克。

吃什么中药降血脂

虎杖:虎杖药用其根,性微温,具有活血通经和利湿功能。传统用与治疗风湿,痹痛,黄疸,闭经,痛经等。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虎杖含蒽醌类化合物和黄酮类多种成分,从其根茎可提取具有降血脂作用的白藜芦醇苷等,具有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

柴胡:柴胡药用部分为柴胡的根或全草,味苦,性微寒,入肝,肾二经。主要成分为柴胡酮,植物甾醇,脂肪酸,柴胡皂苷,具有舒气,解郁,散火之功效,其中柴胡皂苷具有降血脂作用。

山楂:山楂干燥成熟果实为药用,含山楂酸,苹果酸,枸橼酸,咖啡酸,内脂,脂肪,金丝桃苷,解脂酶,鞣质,蛋白质,槲皮素,核黄素,胡萝卜素,糖类及维生素类等成分,与菊花,元胡,丹参,红花,银花,麦芽等配伍,可用于治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所致之胸闷隐痛。

决明子:决明子药用其干燥成熟的中指,其性甘,苦微寒,归胆,肝,肾三经,具有清热,明目,润肠之功效,决明子含恩苷类物质,分解后产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酸,大黄酚及葡萄糖等,还含有维生素A类物质,具有降血脂,降血压,抗菌等作用,用于治疗高血脂症有一定疗效。

降血脂药物与脂肪肝

1. 降血脂药物与肝损害: 高脂血症有可能是肝脏疾病,特别是脂肪肝和脂肪性肝炎的一个征兆。这种病例用降血脂药后出现的肝损伤大多是原有肝病的表现,但也有部分患者是由降血脂药物所诱发,因为多数降血脂药物促进血液中的脂质运输至肝脏进行代谢排泄,而脂肪肝常伴有肝脏脂质代谢障碍。

2. 降血脂药物对脂肪肝的有益作用: 辛伐他丁可显著改善酒精性脂肪肝的肝功能及血脂异常,且疗效与患者是否合并HCV感染无关。有人将普伐他丁试用于2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结果升高的血浆Tcho水平呈大幅度下降,肝功能亦有所改善。提示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即使是对有肝病或饮酒史的患者也较安全。动物实验表明,普伐他丁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脂肪肝模型有一定防治作用。 并且,普伐他丁、吉非罗齐、烟酸等药可抑制高脂血症脂肪肝家兔肝脏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基因的过度表达,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还可抑制HSC的增殖。提示降血脂治疗可能有助于防治微血栓形成及脂肪性肝炎和纤维化的发生。此外,鱼油对某些药物和高脂饮食所致脂肪肝有一定防治作用;并且,适当的降血脂药物治疗对于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确有兼顾降低血脂和防治脂肪肝之功效。

3.降血脂药物用于脂肪肝的适应证:脂肪肝患者应慎重选用降血脂药物。不伴有高脂血症的脂肪肝患者原则上不用降血脂药物;酒精性脂肪肝伴有的高脂血症,戒酒是最好的治疗,一般无需应用降血脂药物;肥胖症、糖尿病性脂肪肝伴有的高脂血症,除非同时有冠心病,否则仅对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及治疗原发病3个月后,血脂持续异常者(血浆Tcho大于6.46mmol/L或/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大于4.13mmol/L、三酯酰甘油大于2.26mmol/L),才给予相应的对肝功能影响较小的降血脂药物;原发性高脂血症所致脂肪肝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可应用降血脂药物,但需适当减少药量并监测肝功能等安全指标,必要时联用保肝药物,或在肝损害得到纠正后再进行降血脂治疗。

泽泻可以治疗脂肪肝

【功能主治】主治脂肪肝。【偏方组成】生山楂、泽泻各20~30克,丹参、生何首乌、草决明、黄精、虎杖各15~20克,白芍、醋柴胡各10~15克。【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服。1个月为1疗程。【加减】若恶心者,加法半夏10克;若腹胀者,加炒莱菔子15克;若吐酸水者,减山楂剂量,加乌贼骨20克。【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脂肪肝患者40例,经用药1~4个疗程后,其中治愈27例,显效10例,有效2例,无效1例。

中药降血脂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脂和脂肪肝已经成为现在的流行病。高脂血症的主要危险是导致动脉硬化,是致死性疾病如冠心病、脑卒中、心肌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是加重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肝硬化、胰腺炎等疾病的因素之一。高脂血症对身体的损害是隐匿、逐渐、长期和全身性的,多数人需长期用药治疗。但是如果长期服用调血脂西药,又会因药物的副作用而使患者的身体健康受到损害。而有些中草药对降低血脂有明显的作用,药店药师在遇到前来购买降血脂药的顾客时,不妨向其推荐试用,但需注意,患者服用前应先咨询医生。

虎杖 药用其根,性微温,具有活血通经和利湿功能,传统用于治疗风湿、痹痛、黄疸、闭经、痛经等。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虎杖含蒽醌类化合物和黄酮类多种成分,从其根茎中可提取具有降血脂成分的白藜芦醇苷等。有关实验证明,虎杖有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

柴胡 药用部分为柴胡的根或全草,味苦,性微寒,入肝、肾二经。主要成分为柴胡酮、植物甾醇、脂肪酸、柴胡皂甙,具有疏气、解郁、散火之功效。其中柴胡皂甙具有降血脂作用。

泽泻 药用部分为干燥的块茎,性味甘咸寒,归肾、膀胱二经。主要成分为挥发油,内含糠醛,其乙醇提取液含生物碱、植物甾醇及天门冬素,其水及苯提取物有抗脂肪肝成分。

大黄 药用其干燥根茎,性味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五经。该药具有泻热通便、破积行淤、清湿热等功能。大黄主要含两种成分:一为蒽醌衍生物,约为2 %~4%,包括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芦荟大黄素等;二为大黄鞣苷类,主要为葡萄糖没食子鞣苷。此外,大黄中还含有游离没食子酸。蒽醌衍生物在体内易于吸收,口服后血中浓度2~3小时达高峰,其后慢慢下降,最后由胆汁、粪便排出。同时,大黄能引起肠管收缩,分泌增多而产生泻下作用。大黄有降血压、降胆固醇作用。

姜黄 药用其根茎,味苦辛,性温,归肝、脾二经。主要成分含挥发油,例如姜黄精、去氢姜黄精、姜烯等。姜黄能宣通血中之气,使气行而血不壅滞,且有通经止痛之功效;能增加胆汁形成和分泌,使粪便中排泄的胆酸和胆固醇增加。虽然姜黄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较弱,但较持久。姜黄还能增加纤维蛋白的溶解活性,有抗血栓形成的作用。但需注意的是,药理研究发现,姜黄有兴奋子宫的作用,能使子宫收缩,因此,怀孕妇女慎用。

中医治疗肝炎可以吃哪些中药

肝炎的中药治疗:

1.对“澳抗”有抑制作用。

经过对“澳抗”体外抑制试验的研究,大黄、胡黄连、地榆、贯众、连须、肉桂、麻黄、金钱草、虎杖对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明沙参、昆布、桑寄生、黄柏、女儿茶、苦丁茶、石榴皮、柴胡、独活对“澳抗”有明显抑制作用。

2.利胆退黄。

茵陈自古以来作为治疗黄疽的良药。具有解毒退黄,保肝护肝的作用。根据现代医学的研究,主要能诱导肝脏酶系统增加对胆红素的吸收、结合和排泄能力;防止肝细胞变性坏死促进肝细胞修复和再生;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并有抑菌作用。目前常与桅子、黄芩的提取物制成“茵桅黄注射液”,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之功,临床上用于治疗黄疽型肝炎,包括急、慢性肝炎、重型肝炎。其他利胆退黄的药物还有:桅子、大青叶、金钱草、大黄、田基黄、赤芍、郁金、姜黄、黄芩、黄柏、虎杖、鸡骨草等。

3..降低血清转氨酶。

五味子用后可使血清转氨酶迅速下降,其中慢性肝炎的降酶率较高,并有护肝、促进肝脏合成蛋白、肝细胞再生的作用,并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其他降转氨酶的药物还有:板蓝根、龙胆草、黄苹、败酱草、水飞蓟、垂盆草、连翘、风尾草、田基黄、虎杖等。

4..抗乙肝病毒。

蚤休、北山豆根、虎杖、大黄、赤芍、丹参、何首乌、野菊花、仙鹤草、黄芪、仙茅、板蓝根、双黄连、黄岑、苦参、猪苓、香菇等。

5.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增强B细胞功能、提高免疫球蛋白:菟丝子、黄精、锁阳、仙茅等。增强T细胞功能:黄芪、人参、党参、白术、灵芝、桑寄生等。增强巨噬细胞功能:白花蛇舌草、女贞子、金银花、鸡血藤、山豆根等。清除免疫复合物:生地、大黄、桃仁、红花、益母草、丹参、赤芍等。活血化淤、增强免疫功能:、鸡血藤、桃仁、红花、郁金、葛根。当归、赤芍、桃仁、丹参、益母草、穿山甲、水蛭、大黄、龙胆草、连翘能抑制免疫反组织中微血管再生并促进增生病变的吸收。

中医治肝硬化偏方大全

山楂首乌治脂肪肝

【功能主治】泻热祛瘀,消食化积,养肝健脾。主治脂肪肝。

【偏方组成】生山楂30克,何首乌30克,泽泻30克,黄精30克,丹参20克,虎杖20克,草决明20克,柴胡10克,生大黄3克(后下),荷叶15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1月为1疗程,治疗3疗程。

【加减】腹胀明显者,加炒莱菔子;恶心重者,加半夏;右胁疼痛者,加白芍、龙胆草;服药后每天大便超过3次者,减少虎杖、何首乌剂量;吐酸水者,加乌贼骨或减生山楂剂量。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患者52例,其中显效25例,有效2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3%。

寄生巴戟天治脂肪肝

【功能主治】主治脂肪肝。

【处方组成】寄生、巴戟天、首乌各12克,象贝、赤芍、白芥子各15克,郁金、枳壳各9克,丹参、泽泻、草决明各3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30日为1疗程。

【加减】脾虚证者,加白术、苍术;食积者,加焦三仙;湿热者,加桅子;谷丙转氨酶升高者,加垂盆草。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脂肪肝68例,结果:临床治愈23例,显效26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1%。

虎杖首乌治脂肪肝

【功能主治】主治脂防肝

【偏方组成】虎杖30~50克,生何首乌15~20克,泽泻、茯苓、白术各20~30克,荷叶10~15克,甘草5~10克。

【用法用量】将上药水煎3次后合并药液,分早、中、晚3次口服,每日1剂。半个月为1个疗程。

【病例验证】用本方治疗脂肪肝患者44例,经用药1~4个疗程,其中痊愈35例(降脂、肝脏回缩及肝功能均恢复正常);显效6例(降脂、肝脏回缩及肝功能均明显好转);有效(降脂、肝脏回缩及肝功能均有所好转)2例;无效1例(治疗前后未见变化)。治愈的病例经随访,均未见复发。

枳实党参治脂肪肝

【功能主治】疏肝健脾。主治脂肪肝。

【偏方组成】枳实、党参、鳖甲(先煎)各10克,云苓、川楝子、当归各12克,白术、赤芍15克,三棱、柴胡、莪术各6克,生山楂3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病例验证】冯某,男,45 岁。因干呕厌食半年,加重月余,人院。查:身高168厘米,体重78千克。肝功能正常,胆固醇8.20mmol/L,甘油三酯4.09mmol/L,β- 脂蛋白15.lOg/L, B超提示脂肪肝。拟疏肝健脾、和胃软坚之法,依上方加陈皮15克、竹茹12克、砂仁6克。治疗35天,体重下降6.5千克,干呕厌食症状消失;略加减续服 25剂,自觉症状消失。胆固醇5.4mmol/L,甘油三酯1.52mmol/L,β-脂蛋白5.9g/L,B超提示肝脏正常。随访1年未见复发。

相关推荐

病之后患者如何进行饮食

1、虎杖蜜:虎杖根500克、北五味子250克、蜂蜜1000克,将虎杖、五味子洗净,用砂锅加水浸泡半小时,水量以浸没药物为度。中火煎沸后,改用小火煎半小时,取汁150毫升,再加水煎取汁150毫升,弃渣,将头、二煎汁及蜂蜜一起倒入大砂锅内,小火煎沸5分钟,冷却装瓶备用。每日3次,每次5 —10毫升;饭后开水冲服,两个月1疗程。具有扶正扶邪、柔解毒、扶淤止痛、利湿之功。适用于慢性迁延性炎。 2、郁金清茶:广郁金(醋制)10克、炙甘草5克、绿茶2克、蜂蜜25克。上四味加水1000毫升,煮沸10分钟,取汁即可

治痛风中医怎么做?

很多中药材都是,比较好的治疗痛风的药物,我们具体看一下还有哪些。 透骨香、伸筋草、大血藤深入脉络、筋骨、关节等处搜剔并化解沉积的毒邪,起到温和、缓慢融化尿酸沉积结石的作用。其次,茯苓、透骨香、大血藤、虎杖,山药、茯苓、透骨香、大血藤、虎杖等药物综合发挥补肾、益脾胃、健腰膝、理气止痛、活血破瘀的功效,针对痛风病远期常发生的,气滞血瘀、肾损伤发挥治疗和,预防病变恶化的双重效果。 此外,虎杖等等中药材,也是比较好的治疗痛风的药材。从中医治疗痛风的角度来说,虎杖、香樟根、透骨香、三角风、伸筋草、大血藤、飞龙掌

虎杖的副作用有哪些

虎杖服用后会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常因失水过多产生昏迷、虚脱、休克等,长期服用有血小板减少及出血假倾向,大剂量可造成细胞损伤,引起功能异常,导致白细胞减少,偶见血尿。 虎杖之所以产生不良反应主要是由于虎杖中含有大黄素、鞣质及多种酚性化合物,这造成了虎杖有一定的毒素,如果超量服用可刺激胃粘膜产生反应。 那么,如果出现上面的一些不良反应,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治疗和解救: 一、毒素引出体外 过量服用后催吐、洗胃,服用药用炭吸附毒物,并止泻。静脉滴往葡萄糖盐水及对症治疗。 二

脂药其实对脂肪无效

脂肪不伴高脂血症者,不需脂治疗;而脂肪伴高脂血症者,首先应进行基础治疗。随着超声波检查在体检中的大量应用,脂肪的发现率不断增加。一些病人认为,脂肪既然是一种脂质过多沉积在脏的疾病,那么就应该服用脂药治疗。这种认识正确吗?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遇到两名病人,很具有代表性。 34岁的张先生,无饮酒史,体重指数27。两年前,上腹部b超检查发现脂肪后,一直服用脂药,近日复查,体重无明显下,b超仍有脂肪,且功能中转氨酶出现异常。 58岁的李老师,无饮酒史,体重指数32。一年前,经b超和ct检查发现

炎吃哪些中药

1.对“澳抗”有抑制作用。 经过对“澳抗”体外抑制试验的研究,大黄、胡黄连、地榆、贯众、连须、肉桂、麻黄、金钱草、虎杖对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明沙参、昆布、桑寄生、黄柏、女儿茶、苦丁茶、石榴皮、柴胡、独活对“澳抗”有明显抑制作用。 2.利胆退黄。 茵陈自古以来作为治疗黄疽的良药。具有解毒退黄,保的作用。根据现代医学的研究,主要能诱导脏酶系统增加对胆红素的吸收、结合和排泄能力;防止细胞变性坏死促进细胞修复和再生;增强脏的解毒功能并有抑菌作用。目前常与桅子、黄芩的提取物制成“茵桅黄注射液”,具有清

黄色瘤的西医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可给予脂药物,如考来烯胺(消胆胺)、烟酸、非诺贝特、洁脂、洛伐他汀(美脂)、辛伐他汀(舒之)、红曲提取物(脂必妥)或藻酸双脂钠等,一般采用1或2种即可。中药可采用泽泻、虎杖、首乌、山渣、毛冬青或决明子等。 2.局部治疗 较小黄色瘤可选用电分解术、电凝术、液氮冷冻疗法,CO2激光烧灼术,40%三氯醋酸腐蚀法等。皮损较大者则采用外科手术切除治疗。 3.原发疾病治疗 如同时患有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减、胆汁性硬化、胰腺炎、痛风或骨髓瘤等病,必须同时治疗。

脂肪喝什么茶脂最好

1、红花山楂橘皮茶 红花10g,山楂50g,橘皮12g。水煎取汁,每日1剂,分数次当茶饮。 2、荷叶山楂丹参茶 荷叶、山楂、丹参各10g。每日泡茶饮,数次多饮。 3、金归楂橘茶 郁金、当归各12g,山楂、橘皮各25g,加水同煎取汁代茶饮,每日1剂,分2~3次内服。 4、金香茶 郁金、香橼皮、木香各10g,加水适量,煎取药汁代茶饮,每日1剂,分早中晚3次服。 5、三花茶 玫瑰花、代代花、茉莉花各20g,加水煎取药汁,或沸水冲泡代茶饮,每日1剂。 6、甘道芯缓释茶 甘道芯缓释茶特别添加天然草本提取物,专门针对

血脂的中药有哪些

高血脂是现代人常见的病症,这和现代人的饮食有很大关系,高血脂患者需要控制自己的血脂,否则会对身体产生损害,一些中草药的脂效果不错,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脂的中药有哪些。 1、山楂 药用其干燥成熟果实。味酸甘,性微温。山楂果实含山楂酸、苹果酸、枸橼酸、咖啡酸、内脂、脂肪、金丝桃苷、解脂酶、鞣质、蛋白质、槲皮素、核黄素、胡萝卜素、糖类及维生素类等多种成分。药理研究发现,家兔连服山楂制剂3周后,血清胆固醇显著下。山楂与菊花、丹参、元胡、银花、红花、麦芽等配伍,可用于治疗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所致之胸闷隐痛。

可消退黄疸炎患者黄疸的几种中药

黄疸炎患者由于黄疸难以消退,对患者脏及多脏器造成损害,中医通过临床实践,总结出以下中药处方对消退黄疸效果较好。 处方一:赤芍、茵陈、水牛角、丹参、丹皮、生地、菖蒲、茜草、郁金、栀子、黄柏、大黄(后下)、升麻、甘草。方中水牛角、栀子、升麻、菖蒲清热、解毒、通窍;丹皮、生地清热、凉营、养阴,茵陈、黄柏、虎杖清热退黄;大黄通腑泻热;葛根、丹参、赤芍活血退黄。中期热毒已减,湿热之邪偏盛故改为茵陈四苓汤以清热,利湿,退黄。 处方二:赤芍、茵陈、茯苓、丹参、麦芽、泽泻、紫苏、木瓜、槟榔、栀子、郁金、黄柏、虎杖、田

脂肪的中医药调养

脂肪,是指脏本身及外原因引起的过量脂肪在内持久积聚所致的疾病,其病因主要有酗酒、肥胖、糖尿病、妊娠、炎及药物或毒物损伤脏所致。 脂肪病症为脾肿大、区疼痛或不适、食欲减退、脘腹痞胀、便溏,少数可有轻度黄疸,也有的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质量的改善,以及化学药物的广泛应用,病毒性炎患病率增多等诸多因素,脂肪患者日趋增多。其早期多见食欲增加、体型肥胖,故有人说是“吃出来的疾病。” 西医治疗脂肪主要是脂和护治疗,并将饮食疗法作为最基础的治疗方法。中医认为脂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