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养肝补脾 记住这7穴
按摩养肝补脾 记住这7穴
内关穴
一次用手轻轻按摩该养生穴位30下,可和胃宽胸。
神阙穴
手掌放在腹部,围绕肚脐顺时针揉50下,再逆时针揉50下,可起到疏肝健脾和胃通腑等养生保健作用.
足三里和三阴交穴
用手轻按或用艾条灸足三里、三阴交等两大养生穴位可健脾,和胃,柔肝,增加机体免疫功能。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传统中医认为,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
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主治病症:腹痛,肠鸣,腹胀,泄泻,遗精,阳痿,遗尿,疝气,失眠,神经衰弱等。
日月穴、期门穴、阳陵泉穴
用手轻轻按摩这些养肝补脾的养生穴位,可疏肝利胆。
日月穴: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一个主要穴道之一,取该养生穴位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日月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乳头正下方的肋骨和肚子交接处“期门”之下,第七肋间隙中。(或乳头直下,第七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期门穴:为肝经的最上一穴,主治疾病:胸胁胀满疼痛,呕吐,呃逆,吞酸,腹胀,泄泻,饥不欲食,胸中热,喘咳,奔豚,疟疾,伤寒热入血室。
阳陵泉穴:位于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该养生穴位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按摩此养生穴可治疗慢性胃炎、胃痛等。
养肝补脾按摩7个穴位
惊蛰过后,气温回升迅速,万物复苏、阳气生发。中医认为肝属木,与春相应,主升发。因此,春季重养肝补脾,可进行穴位按摩以起到养肝护肝、健脾和胃的养生作用。
1、内关穴 一次用手轻轻按摩该养生穴位30下,可和胃宽胸。
2、神阙穴 手掌放在腹部,围绕肚脐顺时针揉50下,再逆时针揉50下,可起到疏肝健脾和胃通腑等养生保健作用。足三里及三阴交穴 用手轻按或用艾条灸足三里、三阴交等两大养生穴位可健脾,和胃,柔肝,增加机体免疫功能。
3、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传统中医认为,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
4、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主治病症:腹痛,肠鸣,腹胀,泄泻,遗精,阳痿,遗尿,疝气,失眠,神经衰弱等。
日月穴、期门穴、阳陵泉穴 用手轻轻按摩这些养肝补脾的养生穴位,可疏肝利胆。
5、日月穴: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一个主要穴道之一,取该养生穴位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日月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乳头正下方的肋骨和肚子交接处“期门”之下,第七肋间隙中。(或乳头直下,第七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6、期门穴:为肝经的最上一穴,主治疾病:胸胁胀满疼痛,呕吐,呃逆,吞酸,腹胀,泻,饥不欲食,胸中热,喘咳,奔豚,疟疾,伤寒热入血室。
7、阳陵泉穴:位于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该养生穴位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按摩此养生穴可治疗慢性胃炎、胃痛等。
养肝补脾 春季养生食疗方
一、养阳补阳
1.主食尽量选择高热量食物,即除米面杂粮外,可适量加入豆类、花生等热量较高的食物。
2.每日保证充足的优质蛋白质摄入,如奶类、蛋类、鱼肉、禽肉、猪牛羊瘦肉等。
3.保证充足的维生素摄入。青菜及水果的维生素含量较高,如西红柿、青椒等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是增强体质、抵御疾病的重要物质。
二、少酸多甘
春季饮食调养宜选辛、甘温之品,忌酸涩,饮食宜清淡可口,忌油腻、生冷及刺激性食物。春季补脾的食物有:山药大枣粥、百合粥、地瓜粥、菇类、兔肉、牛羊肉、鳝鱼、萝卜、黄豆、紫菜等。
三、尽可能多食各种新鲜蔬果
小白菜、油菜、柿子椒、西红柿等新鲜蔬菜和柑橘、柠檬等水果,富含维生素C,具有抗病毒作用;胡萝卜、苋菜等黄绿色蔬菜,富含维生素A,具有保护及增强上呼吸道黏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细胞的功能;卷心菜、菜花等富含维生素E,可有效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强人体抗病能力。春季食补,每日至少要保证4种以上的蔬菜和2种以上的水果。
春季饮食以平补为原则,重在养肝补脾。这一时令以肝当令,肝的生理特性就像春天树木那样生发,主人体一身阳气升腾。若肝功能受损则导致周身气血运行紊乱,其他脏腑器官受干扰而致病。又因酸味入肝,为肝的本味,若春季已亢奋的肝再摄入过量的酸味,则造成肝气过旺,而肝克伐脾就势必伤及脾脏。脾又与胃密切相关,故脾弱则妨碍脾胃对食物的消化吸收。甘味入脾,最宜补益脾气,脾健又辅助于肝气。故春季进补应如唐代百岁医家孙思邈所说:“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为少吃酸味多吃甘味的食物以滋养肝脾两脏,对防病保健大有裨益。
性温味甘的食物首选谷类,如糯米、黑米、高粱、黍米、燕麦;蔬果类,如刀豆、南瓜、扁豆、红枣、桂圆、核桃、栗子;肉鱼类,如牛肉、猪肚、鲫鱼、花鲤、鲈鱼、草鱼、黄鳝等。人体从这些食物中吸取丰富营养素,可使养肝与健脾相得益彰。
其次,要顺应春升之气,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尤其早春仍有冬日余寒,可选吃韭菜、大蒜、洋葱、魔芋、大头菜、芥菜、香菜、生姜、葱。这类蔬菜均性温味辛,既可疏散风寒,又能抑杀潮湿环境下孳生的病菌。
再次,春日时暖风或晚春暴热袭人,易引动体内郁热而生肝火,或致体内津液外泄,可适当配吃些清解里热、滋养肝脏的食物,如荞麦、薏苡仁、荠菜、菠菜、蕹菜、芹菜、菊花苗、莴笋、茄子、荸荠、黄瓜、蘑菇。这类食物均性凉味甘,可清解里热,润肝明目。
至于新鲜水果,虽有清热生津解渴作用,但大多味酸而不宜在春天多食。若需解里热,以吃甘凉的香蕉、生梨、甘蔗或干果柿饼之类为好。
保健操晨起深呼吸养肺
1.首推养心
(1)每天晚上临睡前经常按摩手心的劳宫穴和脚心的涌泉穴,可以起到心肾相交、改善睡眠的作用。
(2)养心主要是养神,在平时遇事尽量保持心平气和,不过喜也不过忧,与人交往不计较得失,以保持心神的虚静状态。
(3)在食物补养方面,常用西洋参泡水喝,常吃桂圆、莲子、百合、黑木耳等,以益心气养心阴。
(4)重视午休。心在午时活动最为活跃,这时也是阴阳交合之时,休息能保住心气。
2.注意调肝
(1)过度疲劳会损害肝,平常应尽量做到既不疲劳工作,也不疲劳运动。
(2)人卧则血归于肝。定时休息既能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又能养肝。
(3)饮食清淡,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损伤肝气。
3.重视养肺
(1)晨起后经常做深呼吸,速度放慢,一呼一吸尽量达到6.4秒。此法可养肺。
(2)运用闭气法,有助于增强肺功能。先闭气,闭住以后停止,尽量停止到不能忍受的时候,再呼出来,如此反复18次。
(3)多吃养肺的水果,如玉米、黄瓜、西红柿、梨等。
4.注重健脾
(1)每天起床和睡前都要做36次摩腹功,即仰卧于床,以脐为中心,先顺时针用手掌按摩36下,再逆时针按摩36下,然后用手拍打和按摩脐上膻中穴120下和脐下的丹田穴100下。
(2)在饮食方面,每次吃七八分饱。平时尽量多吃一些利脾胃、助消化的食物,如山楂、山药等,夏天可常吃一些香菜、海带、冬瓜等养脾开胃之品。
5.不忘补肾
(1)经常用一只手在前按摩下丹田、关元穴,同时一只手在后按摩命门穴、腰阳关。
(2)常吃核桃、枸杞、黑豆、芝麻可以保肾。
(3)排小便时脚趾用力着地并咬住牙齿,有助保养肾气。
按摩养脾
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说,春、夏、长夏、秋、冬中五季分别对应着养人体的肝、心、 脾、肺、肾。由于脾五行属土,居中央,所以养脾不仅仅在长夏这个季节,而是一年中的每一个季节都要将养脾胃放在首位。“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养护脾胃是防病、 保健的根本,在这里我们介绍几个自我按摩简单有效的养脾胃的方法。
方法一: 双手叠加,以肚脐为中心按顺时针、逆时针方向摩揉腹部各10遍。
方法二:双手叠加,以一手掌心放在肚脐,微微颤动腹部1~3分钟,频率为每分钟120~180次。
方法三:双手叩打带脉3~5分钟,即双手握拳,叩打腰部两侧,以自身耐受为度。
方法四:沿足大趾内侧缘、小腿内侧胫骨内侧缘自下而上推足太阴脾经路线,每次10遍,之后点按太白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处、阴陵泉位于膝关节内侧,胫骨内侧髁凹陷处及压痛点各半分钟。
方法五:沿足阳明胃经小腿路线自上而下推小腿前外侧,重点点按足三里膝眼直下3寸处、丰隆穴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处及压痛点。
方法六:点 揉中脘位于肚脐上方4指处、内关穴位于腕掌侧,腕横纹中央上约两拇指的距离各1~3分钟。
需要注意的是: 按摩对于功能性胃肠 疾病有一定疗效,但对于器质性疾病如 肿瘤、 溃疡病等,应该及时到医院诊治,以防贻误病情。
护肝食物
鸡蛋功效:健脑益智、保护肝脏、防治动脉硬化、防癌症、延缓衰老、美容护肤
胡萝卜功效:健脾开胃、清热解毒、降气、止咳、降血糖、降血脂、补肝明目、美容护肤
灵芝功效:养肝护肝、提高免疫力力、增强记忆力、防癌抗癌、安神镇定、开胃消食、降血糖、止咳、抗衰老、促进睡眠
韭菜籽功效:温补肝补肾,壮阳固精,助阳防早泄、暖腰膝
猪血功效:健脾养脾、养肝护肝、补血养血、补气益气、调理肠胃、提高免疫力力
韭菜功效:养胃健胃、养肾补肾、养肝护肝
菟丝子功效:养肝护肝、养肾补肾、补血养血、增强记忆力、开胃消食、明目、抗衰老
丹参功效:养肝护肝、补血养血、补气益气、调理肠胃、增强记忆力、开胃消食、降血脂、抗衰老
菊花功效:养肝护肝、安神镇定、排毒解毒、清热
羊肉功效:补脾补胃、补肝补肾、补血温经、保护胃黏膜、补肝明目
南瓜功效:健脾养胃、护肝补肾、消炎止痛、润肺益气、驱虫解毒等。
乌鸡功效:延缓衰老、补肝补肾、养血益精、健脾固冲
芝麻功效:补肝补肾、益精血、润肠燥、防皮肤炎、养血护肤、滋补养生、通便、延年益寿、促进骨骼发育、延年益寿、预防高血压、护发
梨功效:降血压、清肺止咳、开胃护肝、防癌抗癌、利尿通便。
熟地功效:养肾补肾、养肝护肝、补血养血、提高免疫力力
牡蛎功效:强肝解毒、净化淤血、助性、养颜美容、增强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
白果功效:抗衰老、保肝护脏、防治心血管疾病
口蘑功效:提高免疫力力、保护肝脏、美容减肥、防癌、预防骨质疏松
牛膝功效:养肝护肝、养肾补肾、补血养血、补气益气、调理肠胃、增强记忆力、滋阴补阴、开胃消食、消除水肿、提高代谢、抗衰老
油菜功效:降低血脂、肝脏排毒、防癌抗癌、润肠通便、强骨抗压、散血消肿
银耳功效:肝脏解毒、清热健胃、美容祛斑、减肥蓝莓功效:养肝护肝、补血养血、调理肠胃、增强记忆力、防癌抗癌、滋阴补阴、开胃消食、降血糖、明目、抗衰老
紫米功效:益气补血、暖胃健脾、补肝补肾、缩小便、止咳喘等作用。
玉米须功效:治水肿、治肾脏炎、治肝炎黄疸
荔枝功效:健脾养脾、养肝护肝、补血养血、补气益气、安神镇定羊排功效:健脾养脾、养胃健胃、养肾补肾、养肝护肝、补气益气、调理肠胃
鱼翅功效:健脾养脾、养胃健胃、养肝护肝、养肾补肾、提高免疫力力、降血压、养颜
甲鱼功效:养肾补肾、养肝护肝、滋阴补阴
李子功效:清热生津、活血解毒、泻肝涤热、利水消肿
莼菜功效:养肝护肝、增强记忆力、排毒解毒、清热
鱿鱼功效:养胃健胃、养肝护肝、补气益气、滋阴补阴
鲈鱼功效:益肾安胎、补肝益脾、保护神经系统。
护肝食物
女性养肝护肝的六个妙方鸡蛋功效:健脑益智、保护肝脏、防治动脉硬化、防癌症、延缓衰老、美容护肤
胡萝卜功效:健脾开胃、清热解毒、降气、止咳、降血糖、降血脂、补肝明目、美容护肤
灵芝功效:养肝护肝、提高免疫力力、增强记忆力、防癌抗癌、安神镇定、开胃消食、降血糖、止咳、抗衰老、促进睡眠
韭菜籽功效:温补肝补肾,壮阳固精,助阳防早泄、暖腰膝
猪血功效:健脾养脾、养肝护肝、补血养血、补气益气、调理肠胃、提高免疫力力
韭菜功效:养胃健胃、养肾补肾、养肝护肝
菟丝子功效:养肝护肝、养肾补肾、补血养血、增强记忆力、开胃消食、明目、抗衰老
丹参功效:养肝护肝、补血养血、补气益气、调理肠胃、增强记忆力、开胃消食、降血脂、抗衰老
菊花功效:养肝护肝、安神镇定、排毒解毒、清热
羊肉功效:补脾补胃、补肝补肾、补血温经、保护胃黏膜、补肝明目
南瓜功效:健脾养胃、护肝补肾、消炎止痛、润肺益气、驱虫解毒等。
乌鸡功效:延缓衰老、补肝补肾、养血益精、健脾固冲
芝麻功效:补肝补肾、益精血、润肠燥、防皮肤炎、养血护肤、滋补养生、通便、延年益寿、促进骨骼发育、延年益寿、预防高血压、护发
梨功效:降血压、清肺止咳、开胃护肝、防癌抗癌、利尿通便。
熟地功效:养肾补肾、养肝护肝、补血养血、提高免疫力力
牡蛎功效:强肝解毒、净化淤血、助性、养颜美容、增强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
白果功效:抗衰老、保肝护脏、防治心血管疾病
口蘑功效:提高免疫力力、保护肝脏、美容减肥、防癌、预防骨质疏松
牛膝功效:养肝护肝、养肾补肾、补血养血、补气益气、调理肠胃、增强记忆力、滋阴补阴、开胃消食、消除水肿、提高代谢、抗衰老
油菜功效:降低血脂、肝脏排毒、防癌抗癌、润肠通便、强骨抗压、散血消肿
银耳功效:肝脏解毒、清热健胃、美容祛斑、减肥蓝莓功效:养肝护肝、补血养血、调理肠胃、增强记忆力、防癌抗癌、滋阴补阴、开胃消食、降血糖、明目、抗衰老
紫米功效:益气补血、暖胃健脾、补肝补肾、缩小便、止咳喘等作用。
玉米须功效:治水肿、治肾脏炎、治肝炎黄疸
荔枝功效:健脾养脾、养肝护肝、补血养血、补气益气、安神镇定羊排功效:健脾养脾、养胃健胃、养肾补肾、养肝护肝、补气益气、调理肠胃
鱼翅功效:健脾养脾、养胃健胃、养肝护肝、养肾补肾、提高免疫力力、降血压、养颜
甲鱼功效:养肾补肾、养肝护肝、滋阴补阴
李子功效:清热生津、活血解毒、泻肝涤热、利水消肿
莼菜功效:养肝护肝、增强记忆力、排毒解毒、清热
鱿鱼功效:养胃健胃、养肝护肝、补气益气、滋阴补阴
鲈鱼功效:益肾安胎、补肝益脾、保护神经系统。
春天吃什么肉比较好 牛肉
春季饮食重在养肝补脾,少吃酸味多吃甘味的食物以滋养肝脾两脏,对防病保健大有好处。而牛肉古有“牛肉补气,功同黄芪”之说,是补脾胃的佳品,配上土豆,更是补脾胃的双剑客。牛肉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比猪肉更接近人体需要,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对生长发育及手术后、病后调养的人在补充失血、修复组织等方面特别适宜。但牛肉的肌肉纤维较粗糙不易消化,有很高的胆固醇和脂肪,故老人、幼儿及消化力弱的人不宜多吃。
“五脏”长寿老人就长寿
1、老人保健 —— 调肝
(1)过度疲劳会损害肝,平常应尽量做到既不疲劳工作,也不疲劳运动。
(2)人卧则血归于肝。定时休息既能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又能养肝。
(3)饮食清淡,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损伤肝气。
2、老人保健 —— 养心
(1)每天晚上临睡前经常按摩手心的劳宫穴和脚心的涌泉穴,可以起到心肾相交、改善睡眠的作用。
(2)养心主要是养神,在平时遇事尽量保持心平气和,不过喜也不过忧,与人交往不计较得失,以保持心神的虚静状态。
(3)在食物补养方面,常用西洋参泡水喝,常吃桂圆、莲子、百合、黑木耳等,以益心气养心阴。
(4)重视午休。心在午时活动最为活跃,这时也是阴阳交合之时,休息能保住心气。
3、老人保健 —— 补肾
(1)经常用一只手在前按摩下丹田、关元穴,同时一只手在后按摩命门穴、腰阳关。
(2)常吃核桃、枸杞、黑豆、芝麻可以保肾。
(3)排小便时脚趾用力着地并咬住牙齿,有助保养肾气。
4、老人保健 —— 养肺
(1)晨起后经常做深呼吸,速度放慢,一呼一吸尽量达到6.4秒。此法可养肺。
(2)运用闭气法,有助于增强肺功能。先闭气,闭住以后停止,尽量停止到不能忍受的时候,再呼出来,如此反复18次。
(3)多吃养肺的水果,如玉米、黄瓜、西红柿、梨等。
5、老人保健 —— 健脾
(1)每天起床和睡前都要做36次摩腹功,即仰卧于床,以脐为中心,先顺时针用手掌按摩36下,再逆时针按摩36下,然后用手拍打和按摩脐上膻中穴120下和脐下的丹田穴100下。
(2)在饮食方面,每次吃七八分饱。平时尽量多吃一些利脾胃、助消化的食物,如山楂、山药等,夏天可常吃一些香菜、海带、冬瓜等养脾开胃之品。
怎么补气血效果好
按摩能补气血
按摩血海、膈俞、膏肓俞、绝骨、足三里、三阴交、心俞、肝俞、脾俞等穴位,可以起到补血的作用。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之合穴,阳明经多气多血,按摩或艾灸足三里可以旺盛后天之本,使气血生化有源,具有益气养血、健脾补虚、扶正培元之功。
血海是脾经之穴,为脾血归聚之海,具有祛淤血、生新血之功能。
中医认为,膈俞为血之会,功善补血止血,为治疗一切血证之要穴;心俞、肝俞、脾俞可调节心肝脾三脏的功能,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心肝脾三脏都与血液的生成和贮存密切相关。膏肓俞为补益虚损的要穴,尤长于补血滋阴。
以上诸穴均有补血之功,艾灸、点按,若能持之以恒,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调理肝脏能补气血
中医认为“肝郁则脾虚”,肝藏血,主疏泄,有助脾胃运化,所以养肝血也是调气血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
暴怒的情绪会伤肝伤脾,导致气血损耗,所以我们应该注意切记生气,熬夜,多注意睡眠,并且“久视伤血”,经常用眼的人也需要注意眼睛的保养,防止耗伤气血。
男性按摩补肾请记住两大要穴
两大补肾要穴
将手指并拢后放在肚脐的下方,大约两指处(脐下1.5寸)是气海穴、三指处(脐下3寸)就是关元穴。每天用手掌以顺时针方向按揉这两大养生穴位30-50次。
护腰补肾元,拍打肾俞穴
感觉腰部疼痛时,可花两三分钟时间,用手掌拍打背后的肾俞穴(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每次拍打百十次,腰部的酸疼感很快就减轻了。肾俞穴也不难找,它就在我们平常所扎皮带和腰椎交叉处向上约四指的地方,经常拍打,既能培补肾元,又可以缓解腰肌劳损,还可以保护腰部,简直是一举多得。
补肾中药方
除了养生穴位按摩补肾外,还给大家推荐一个补肾的好方子:狗脊、川断、菟丝子各30克,水煎服,就可以起到壮腰、填精、补肾、强骨的作用。煎药时,先把药泡上半小时,然后加入400毫升水,小火煎至一半时,将药液倒出来,再用同样的方法熬一次,混合两次药液,早晚各喝200毫升,坚持喝一周就可以明显看出效果。
这个方子还体现了中医里一个重要的药补食疗法—以形补形。其中狗脊是一种草药,有壮腰、扶筋的功效。因为它看起来像狗的脊梁,所以人们称之为“狗脊”,认为吃了它可以补肾壮腰。
护好自己的双脚
足部保暖是养肾的一种方法。这是因为肾经起于足底,而足部很容易受到寒气的侵袭。因此,足部要特别注意保暖,睡觉时不要将双脚正对空调或电扇;不要赤脚在潮湿的地方长期行走。另外,足底有许多穴位,如涌泉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每晚睡觉前可以按揉脚底涌泉穴,按摩涌泉穴可起到养肾固精之功效。
大便要畅通
大便不畅,宿便停积,浊气上攻,不仅使人心烦气躁,胸闷气促,而且会伤及肾脏,导致腰酸疲惫,恶心呕吐。因此,保持大便通畅,也是养肾的方法。大便难解时,可用双手手背贴住双肾区,用力按揉,可激发肾气,加速排便;行走时,用双手背按揉肾区,可缓解腰酸症状。
饮水养肾
水是生命之源。水液不足,则可能引起浊毒的留滞,加重肾的负担。因此,定时饮水是很重要的养肾方法。
按摩五穴位养肝补肝
1.太冲穴: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太冲穴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肝经的原穴,大约相当于储存肝经元气的仓库,按摩刺激太冲穴,能很好地调动肝经的元气,使肝脏功能正常。
2.大敦穴:大敦穴位于大脚趾内侧的趾甲缝旁边。“敦”是厚的意思,“大敦”就是特别厚。大敦穴又是一个井穴,“井”是源头的意思。在脚拇趾趾甲边际最靠第二趾之外有“大敦”穴。大敦穴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大敦穴位于大拇趾(靠第二趾一侧)甲根边缘约二毫米处。“大敦穴”可以按摩,也可以艾炙,能达到清肝明目之功效,可使您头脑清晰,神清气爽。
3.行间穴:“行间穴”位于大脚趾和二脚趾缝上。它是一个火穴,肝属木,木生火,如果您肝火太旺,就泻其心火。而“行间穴”就是一个泻心火的穴位。春天肝火盛,多揉“行间穴”,就可以把心火从这里散出去了。
4.肝俞穴:肝俞穴位于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是肝的背俞穴,是肝的元气在身体背部汇聚而成的“水潭”,肝俞是养肝不可缺少的养生要穴。肝俞与太冲搭配,在中医里属于“俞原配穴”法,能够补肝阴,养肝柔肝。它的取法是俯卧位,在第九胸椎棘突下,筋缩(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5.太溪穴: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也就是说在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双测对称,也就是两个。这个养生要穴是肾的原穴,是储存肾脏元气的仓库。肝属木,肾属水,树木需要水的浇灌才能健康成长,所以养肝必须要滋阴。用太溪调动肾脏的功能,能够更好地“滋水涵木”。
穴位按摩养肝方
揉大敦穴
盘腿端坐,赤脚,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脚的大敦穴(脚大趾甲根部外侧),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脚的此养生穴位,手法同前。
按太冲穴
盘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右脚太冲穴(脚背第一、二趾骨之间),沿骨缝的间隙按压并前后滑动,做20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脚的此养生穴位,手法同前。
揉三阴交穴
盘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压右三阴交穴(内踝尖上3寸,胫骨后缘处),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三阴交穴,按揉此养生穴位的手法同前。
除了按摩养生穴位护肝外,男人还要防范肝的“天敌”酒精。酒精是一种很奇特的分子,既能溶于水,又能溶于油,一旦进入人体便如鱼得水,无处不往,人体全身几乎没有它不能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