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阳关的针刺深度
腰阳关的针刺深度
简易取穴:俯卧位,在腰部,两髂嵴连线与后正中线相交处取穴。
进针方向:从背侧面向腹侧面直刺,与背面成90°。
进针深度:针1.0-2.0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2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服向周围,如捣针则放射至两侧。
针刺大肠俞的注意事项 大肠俞常用配伍疗法
1.配合谷,上巨虚,阴陵泉,天枢,针刺泻法,清热利湿,治疗大肠湿热之肠鸣,泄泻,痢疾等。
2.配长强,承山,曲池,阴陵泉,针刺泻法,清利湿热,治疗湿热下注之脱肛,痔疾。
3.配合谷,内庭,天枢,支沟,上巨虚,针刺泻法,清热泻火通便,治疗燥热内结便秘。
4.配中脘,梁门,足三里,天枢,气海,针刺泻法,消食导滞,治食滞肠胃之腹痛,泄泻。
5.配脾俞,位于,足三里,三阴交,关元,针刺补法,补气养血,益气通便,治疗气虚便秘。
6.配关元,针刺补法,关元加灸,培元固脱,涩肠止泻,治疗阳气不足之大便失禁。
7.配次髎,委中,肾俞,气海俞,腰阳关,针刺补法,补肾益精,通络止痛,治疗肾虚劳损之腰脊强痛。
8.配环跳,承扶,小肠俞,次髎,针刺平补平泻法,活血通络止痛,治疗经脉痹阻之腰腿痛。
常见14种疾病的针灸治疗方法
1、感冒:取大椎、合谷、风池,都用针法,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
2、呕吐:主穴取内关、中脘、足三里、针刺,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
3、失眠:取神门、内关、三阴交,针刺,用平补平泻法,留针50分钟,每日针一次。
4、关节痛:腰脊痛取肾俞、昆仑;膝关节痛取足三里、阳陵泉、悬钟,先针刺,用泻法,留针20分钟,再艾灸20分钟。
5、痛经:经前或经期腹痛取中极、三阴交、内庭,先刺内庭,再针三阴交、后针中极、三阴交。均用泻法,留针20分钟。
6、经后腹痛:取气海、关元、三阴交,均用补法,针后加灸,留针30分钟。
7、牙痛:上牙痛取下关、内庭,下牙痛取颊车、合谷,针刺,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8、便秘:取支沟、天枢、长强,针刺,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
9、落枕:取落枕、大椎、后溪,针刺。落枕用泻法,大椎、后溪,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分钟。
10、月经不调:月经先期:取中极、血海、三阴交、太冲,均针刺、用泻法,留针20分钟。月经后期:取命门、肾俞、关元,用补法,针后加灸,留针30分钟。
11、腰痛:取肾俞、委中、腰阳关,针刺,用泻法,留针30分钟,如是腰痛日久不愈的,加艾条灸命门20分钟。
12、痢疾:针治痢疾,有较好的疗效。取中脘、天枢、足三里,针刺,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天一次。如有发热的,加刺曲池;头痛的加剌风池、百会;不发热而下痢过久的,可艾条灸关元10分钟,或隔盐灸神阙。
13、哮喘:针灸有缓解防止发作的作用。取膻中、肺俞、天突、丰隆。如吐出的痰稀白,用艾条灸20分钟;如痰色发黄时,针剌,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如果平时常灸肺俞、气海,可以防止发作。
针刺曲泉怎么操作正确
曲泉针刺深度
取穴:坐位,膝关节半屈,半腱肌,半膜肌腱内侧面前方,股骨(内髁)和胫骨的交界,腘窝横皴牧内侧终止处。
进针方向:从内侧向外侧直刺与内侧面成90°。
针刺深度:屈膝或正坐位,在膝内侧横纹端凹陷处,直刺,深1-1.5寸,留针20分钟,局部可有酸胀感。
施灸: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作用主治
曲泉为足厥阴肝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入,为合水穴,本穴具有清胆泻肝,清热利湿,舒筋活络,缓急止痛之功,多用于治疗阴挺,少腹痛,小便不利,阴痒,外阴部痛,遗精,疝气,惊狂,膝,股内侧疼痛诸症。
注意事项
1、本穴忌粗针重刺,本穴深部有大静脉,不可用粗针乱刺重捣,以防损伤血管。
2、透刺膝阳关时,进针宜缓,以防损伤血管,肌腱。
针刺委中注意事项 委中常用配伍疗法
1.本穴清热,凉血,解毒。配气海,曲泉,行间,迎香,涌泉,譩譆,针刺泻法,治疗血热鼻衄,齿衄;配曲池,解溪,风门,阿是穴,针刺泻法,治疗血热丹毒,疔疮;配长强,次髎,上巨虚,承山,针刺泻法,治疗热壅大肠之便血;配曲池,血海,针刺泻法,活血散风,治疗风热荨麻疹。
2.本穴舒筋强腰,活络止痛,为治疗腰痛要穴。配肾俞,腰阳关,大肠俞,阿是穴,针刺泻法,针后加灸,治疗寒湿腰痛;配命门,肾俞,腰阳关,志室,三阴交,太溪,针刺补法,治疗肾虚腰痛;配水沟,环跳,龈交,针刺泻法,龈交点刺出血,治疗气滞血瘀之跌仆闪挫腰痛,疼痛不能俯仰;配肾俞,腰阳关,环跳,风市,昆仑,针刺平补平泻法,治疗经脉痹阻之腰腿疼(坐骨神经痛)。
3.配环跳,风市,阳陵泉,太冲,足三里,丘墟,针刺平补平泻法,活血通络,治疗中风下肢不遂。
4.配阳陵泉,悬钟,承筋,承山,昆仑,针刺补法,舒筋活络,补髓强筋,治疗下肢痿痹拘急,足踝酸软等。
5.配膝眼,鹤顶,阳陵泉,秩边,针刺平补平泻法,通经活络,治疗经络痹阻之关节痛。
太冲针刺深度
简易取穴:
1.在足背第1趾跖关节后,第1,2跖骨之间。
2.由第1,2趾间缝纹向足背上推,至其两骨联合缘凹陷中(约缝纹头上2横指)处,即是本穴。
进针方向:从足背下直刺目与足背成90°。
针刺深度:斜刺,向上,进针0.5-1寸,留针15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局部可有酸胀感,酸向小腿硬第2趾。
腰阳关针刺注意事项 针刺腰阳关穴位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弓间韧带。浅层主要布有第4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棘突间的椎外(后)静脉丛,第4腰神经后支的分支和第4腰动,静脉韵背侧支。
曲泉针刺深度
取穴:坐位,膝关节半屈,半腱肌,半膜肌腱内侧面前方,股骨(内髁)和胫骨的交界,腘窝横皴牧内侧终止处。
进针方向:从内侧向外侧直刺与内侧面成90°。
针刺深度:屈膝或正坐位,在膝内侧横纹端凹陷处,直刺,深1-1.5寸,留针20分钟,局部可有酸胀感。
施灸: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腰阳关怎么针刺
腰阳关的针刺方法
简易取穴:俯卧位,在腰部,两髂嵴连线与后正中线相交处取穴。
进针方向:从背侧面向腹侧面直刺,与背面成90°。
进针深度:针1.0-2.0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2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服向周围,如捣针则放射至两侧。
针刺腰阳关功能主治
功能:补益阳气,强壮腰肾,温经通络。
主治病证:
1.肾阳虚衰之遗精,月经不调,带下,腰痛诸病证。
2.经脉痹阻之腰骶痛,下肢痿痹诸病证。
常用配伍:
1.配肾俞,志室,关元,八髎,三阴交,针刺补法,补益肾经,治疗肾虚遗精,白浊等。
2.配肾俞,关元,三阴交,太溪,针刺补法,补肾调经,治疗肾虚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等。
3.配命门,膀胱俞,三阴交,针刺补法,温阳行水,治疗肾阳虚遗尿,尿频等。
4.配肾俞,志室,命门,太溪,委中,针刺补法,温肾壮阳,壮骨止痛,治疗肾阳虚腰痛。
5.配肾俞,环跳,足三里,委中,承山,针刺泻法,温经散寒,通络止痛,治疗寒湿腰腿痛,下肢痿软酸痛,下肢痿痹等。
注意事项
腰阳关穴深部为脊髓的马尾神经,针刺过深,可针到神经,故禁止直刺过深;当有触电样针感走窜至下方,此时应立即停针,不可再进行强烈的提插捻转,不可刺激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