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服用方法
中药服用方法
一、服用中药的时间:补养药与健胃药应饭前服用,增加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率。辛辣而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在饭后服用,以减少对胃的刺激。驱虫或攻下药适宜在空腹时服用,以增强药效。治疟疾时宜在发作之前服药,用安神药时应在临睡前服药,急性病者应不拘时间尽快服药。
二、服药的次数:一般每日服药2~3次,维持疗效者改为每日一次,有的一日多次或煎汤代茶,不拘次数。
三、一般中药煎剂以温服者多。根据病情及治疗的需要也有采用冷服用于热症者,采用热服用于寒症者。
四、药饮选择:一般用白开水送下,因呕吐而服药困难者,可饮姜汁,药液中加白糖或矫味剂。送服消淤活血剂,增强药效以黄酒为饮。
五、忌口:一般在服药期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等不易消化的食物。皮肤病及疮伤应忌食鱼虾腥食物和刺激性食物等。
中药能隔夜吗 中药什么时间喝最佳
一般来说,上午九点,下午三点是机体吸收药物的黄金时间,这段时间服用中药最佳;但是药性不同的中药,服药时间也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说,治疗虚症和肠胃疾病的药物应该在饭前30分钟到60分钟内服用;治疗心肺和其他疾病的药通常在吃完饭半个小时后服用最好,以免药物对肠胃产生刺激,减少副作用;补益药物和泻下通便的中药则宜在饭前空腹饮用,其中大黄,火麻仁等通便药物最好在早晨或是白天服用,安神药物则在睡前服用。
蒲公英的白色绒毛可以喝吗 蒲公英黑色根皮有毒吗
无毒。
蒲公英全草入药,并且是无毒的草药,蒲公英黑色根皮也是没有毒的,蒲公英在中药里属于清热解毒中草药,服用蒲公英泡水具有清热解毒、清肝明目、利尿除烦、消痈散结的功效;蒲公英入药用的是全草,包块植物的根茎、根上那层黑色的东西是植物的根皮,也可以入药服用。
喉炎和耳鸣能泡菊花茶喝吗
建议不要盲目服用中药,服用中药要进行辨证才能服用,可以到中医科就诊进行辨证治疗。另外喉炎可以根据病情采取雾化吸入治疗,多喝水,不要吃辛辣食物。
胃药服用时间
通常所说的胃药,主要是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和急慢性胃炎的口服药物。服用胃药时,不仅要考虑药物的药理作用,还要掌握合理的用药时间,才能获得最佳疗效。也就是说,服用胃药必须弄清“五时五类”,这对治疗胃病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所谓“五时”,是指餐前、餐中、餐后、餐间(即两顿餐之间)以及睡前这五个服药时间;而“五类”则是指促胃动力药、抗酸药、抑酸药、抗幽门螺杆菌药、胃黏膜保护药等五种不同类型的胃药。
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埃索美拉唑和雷贝拉唑等,是目前比较有效的胃酸分泌抑制剂。这类药最好早上空腹时服用,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部分患者深夜症状加重,可在晚餐前或睡前加服一次。
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吗丁啉)、莫沙比利、伊托必利等建议饭前30分钟服药,到进餐时,药物浓度正好达到高峰,可以有效提高进餐后的胃动力作用,促进消化。消化酶制剂,如多酶片、复方消化酶等建议进餐时或饭后服用,且不宜与酸性药物同服。
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枸橼酸铋、铝碳酸镁等,在胃内能迅速崩解,覆盖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性薄膜,起到隔离、保护的作用。黏膜保护剂应在饭后1~2小时、睡前或胃不适时服用,避免与食物混合后影响疗效。如果需要服用其他药物,应间隔半小时后再吃胃黏膜保护剂,以免相互影响。
中药怎么熬效果最佳 刺激肠胃药材饭后服用不伤身
要注意的是,若是容易引起恶心、呕吐的祛痰药,或对肠胃较刺激的中药材,则选择饭后服用,才能避免不适症状发生。除了自行煎煮外,其实现在市面上也有许多代客煎药服务,只要遵循正确煎药原则,就能让中药材发挥最大疗效。
内痔的最佳治疗方法 中药服用
常用中药:黄芪30g,升麻10g,淮山30g,青箕60g功效:此中药服法可以益气补血,养血止血,对于气虚的内痔患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吃完中药多久可以吃饭
中药的服用一般是饭前半小时或饭后一个小时。如果你胃口不好,建议你饭后服用,但是饭前服用效果要好些。服用中药是不要吃冷凉辣的食物。不同作用的中药服的时间不一样:滋补药一般早起空腹服用,治疗下部如肠道,小便等饭前服;治疗上部如咽部头部等饭后服;服完中药都可以喝水,但不要太大量,也不要马上就喝。(补药服后一般不喝水或服后一小时再喝水)
柏树籽能泡水喝吗 柏树籽的食用方法
1.煎汤(泡水)服用:直接将柏树籽晒干去壳,然后用来煎汤或者泡水,代茶饮用。
2.配伍其他中药服用:柏子仁还可以和酸枣仁、熟地黄、防风、黄芪、人参、麦冬、当归等滋阴、补气血、安神的药物一同配伍服用。
3.制丸服用:柏子仁可以和其他的中药配伍炼成蜜丸食用。
中药服药方法
一、给药途径
给药途径亦是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之一。在长期的用药实践中,我们的祖先创立了许多用药方法。在给药途径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药的传统给药途径,主要以内服和外用(口服和皮肤用药)为主。此外还有吸入、舌下给药、粘膜表面给药、直肠给药等多种途径。20世纪30年代以来,中药的给药途径又增添了皮下注射、肌内注射、穴位注射和静脉注射等。
不同的给药途径各有其特点。因为机体的不同组织对于药物的吸收性能不同,对药物的敏感性亦有差别,药物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消除情况也不一样。所以,给药途径不同,会影响药物吸收的速度、数量以及作用强度。有的药甚至必须以某种特定途径给药,才能发挥某种作用。如石膏的清热泻火,以内服为主;而收湿敛疮,必须是煅后外用。临床用药时,具体应选择何种途径给药,应综合考虑药物的作用特点与证情的需要。而病证与药物对给药途径的选择,还须通过对剂型的选择来体现的。
二、煎煮方法
中药的疗效与剂型类别的选择及制剂工艺的操作当否有着密切关系。由于汤剂是临床应用最为常用的剂型,且大多由病家自制,因此,掌握正确的煎煮方法,也是保证临床用药疗效发挥的重要条件。尤其是用水与火候的掌握,更是煎药的关键。故李时珍曰:“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则药亦无功。
(一)煎药器皿
最好先用陶瓷器皿,如沙锅、砂罐。因其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并且导热均匀,保暖性能好。其次可用白色搪瓷器皿或不锈钢锅。煎药器皿切忌用铁、铜、铝等金属器具。因这些金属元素易与药液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致使疗效降低,甚至还可产生毒副作用。
避孕药服用指南
避孕药什么时候吃有效
1、长效避孕药:含人工合成的孕激素和长效雌激素。药物进入人体后,会储存在脂肪组织内,以后缓慢地释放出来,抑制排卵,起长效避孕作用。适用于不能放置宫内节育器,又不愿采用其他避孕方法的妇女。主要有复方长效左炔诺孕酮口服片。一般在月经来潮后,第五天服1片,20天以后再服1片。有效率不如短效避孕药。部分女性服用后,会出现白带增多、月经失调、类早孕反应,有时会出血,而且难以控制。极个别人还会出现过敏反应。
2、短效避孕药:主要成分是孕激素和雌激素。具有抑制排卵,阻碍子宫内膜正常生长,改变子宫颈黏液性质及改变输卵管正常蠕动等作用。适用于无基础性疾病或糖尿病的女性。
3、紧急避孕药:主要成分是孕激素。药物作用原理和短效避孕药基本一致。适用于40岁以下女性。主要有毓婷、诺爽、保仕婷及米非司酮片。一般是房事后72小时内服第一片,12小时后再服1片,越早服用效果越好。副作用比较明显,常会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头昏、乏力、乳房肿胀、出血、月经延迟等。服用紧急避孕药仅仅是一种补救措施,而不宜作为常规的避孕方法,只能偶尔使用。这是因为它的剂量高,副作用比较大。一般来说,专家认为避孕药一个月最多吃一次,最好一年不要超过3次。避孕药对身体的伤害是很大的,所以最好还是少用避孕药比较好,如果可以到医院进行检查之后,采用一种适合自己的避孕方法,这样会更好。
不宜服用避孕药的8类女性
1.吸烟女性不宜服用避孕药
长期服用复方避孕药,会增加血栓性栓塞、卒中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吸烟的育龄妇女若口服避孕药,其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与死亡率比同年龄不吸烟者要高10倍左右,特别是35岁以上,每天吸烟超过15支者,患心肌梗死的概率更大。这是因为口服避孕药本身就有引起血栓性疾病的可能,加之吸烟又会促使体内释放儿茶酚胺,增强血小板的粘附性,从而使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增加。
2.肝病肾病患者不宜服用避孕药
患活动性肝炎、重度肝硬化及肝癌的病人,均不宜用激素类避孕药。肾炎与胆囊病患者,不宜选用复方短效避孕药。因为这些避孕药均需在肝脏内解毒、代谢,最终经肾脏排出体外。如果肝、肾功能不好,即会造成药物在体内蓄积,不仅加重肝、肾负担,而且还会产生毒性反应。
3.高血压患者不宜服用避孕药
重度高血压患者,或不能定期测量血压者,均不宜选用含雌激素的复方避孕药。有高血压病史及中风者,或有明显高血压家族史的人,也不宜服用避孕药。
4.糖尿病患者不宜服用避孕药
因为雌激素可增加血糖量,抑制胰岛素的反应,孕激素则刺激胰岛素的过量产生。患有糖尿病的妇女不宜服避孕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妇女也应慎用避孕药,定期做糖耐量检查。有糖尿病家族史或生过巨大胎儿(4000克以上)的妇女,也不宜服用避孕药。
中药服用学问大
胖大海——清肺利咽
胖大海味甘,性寒;有小毒。有清肺利咽、润肠通便之功效,适用于风热邪毒侵犯咽喉所致的喑哑,其他原因引起的喑哑用胖大海无效,特别是老年人突然失音及脾虚者应该慎用。
【安全用量】代茶饮每次不得超过3粒,以防中毒。
决明子——降血压、降血脂、清肝明目
决明子味甘、苦,性微寒,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清肝明目等功效。但决明子可引起腹泻,女性长期服用轻则引发月经不规律,重则可使子宫内膜不正常;有泄泻、低血压者及怀孕女性也应慎用。另外,决明子是一种泻药,长期服用对身体不好,会损伤身体的正气。
【安全用量】每日用量为10~15克。
枸杞子——滋补肝肾 益精明目 抗衰老
枸杞子味甘,性平,功能为滋补肝肾,益精明目,抗衰老。外邪实热,脾虚有湿及泄泻者忌服。枸杞子温热身体的效果相当强,患有高血压、性情太过急躁的人或平时大量摄取肉类食物面泛红光的人不宜服用。正在感冒发烧、身体有炎症、腹泻的人最好别吃。最适合吃枸杞的是体质虚弱、抵抗力差的人。而且,一定要长期坚持,每天吃一点,才能见效。
【安全用量】每日用量为5~15克。
甘草——润肺祛痰止咳
甘草味甘,性平,有补益心脾、润肺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之功效,但长期服用能引起水肿和血压升高,还易引起低钾血症,导致心律失常、肌肉无力等。湿盛胀满者不宜服用。
【安全用量】每日用量为3~10克。
人参——大补元气 提高免疫力
人参大补元气、生津安神、补脾益肺,能兴奋神经系统,提高免疫力,抗衰老。身强体壮者长期服用或过量服用人参易口干舌燥,甚至鼻孔出血。实证、热证而正气不虚者忌服。
有些人认为人参是一种补品,吃了对身体总有好处,这是错误的想法。无论是红参还是生晒参,在服用过程中一定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过量服食。另外,一定要注意季节变化。一般来说,秋冬季节天气凉爽,进食比较好;而夏季天气炎热,则不宜食用。在服用人参后忌吃萝卜、忌饮茶。人参忌与葡萄同食,葡萄中含有鞣酸,极易与人参中的蛋白质结合生成沉淀,影响吸收而降低药效。
【安全用量】每日用量为5~10克。
菊花——平肝明目 解毒
菊花味辛、甘、苦,性微寒,有疏风清热、平肝明目、解毒的作用。但阳虚体质者不适合服用;气虚胃寒、食少泄泻者应慎服;阴阳两虚型、痰湿型、血淤型高血压病患者也不宜服用菊花。菊花的服用方法:以苏杭一带所长的大白菊或小白菊最佳,每次用3克左右泡茶饮用,每日3次。
【安全用量】每日用量为6~10克。
金银花——清热解毒
金银花味甘、性寒,既能清里热,又能散表热。因金银花药性偏寒,不适宜长期饮用,尤其是脾胃虚寒、阴证疮疡或气虚体弱的人以及月经期女性不能服用。金银花的服用方法:一茶匙干燥的金银花茶,用一杯滚烫开水冲泡,焖约10分钟后即可饮用,可酌加冰糖或蜂蜜。
【安全用量】每日用量为9~3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