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饮食来解决儿童肥胖
用饮食来解决儿童肥胖
用饮食来解决儿童肥胖
1. 少吃多餐。改变传统的三餐制模式,化整为零。一日可5餐-6餐。避免血糖骤升而使脂肪积蓄。
2. 晚餐少食。早餐多而晚餐少食,可使热量在新陈代谢旺盛的上午耗掉,以免在活动少、代谢慢的晚间使脂肪积聚体内。
3. 忌不食早餐。日本相扑队员空腹锻炼,中午大吃而增重。所以切忌不食早餐,中餐猛吃的做法。此外要在饥饿前进餐,以防饿极大吃。
4. 想吃东西时可先喝杯水,饭前吃水果、喝汤以获得满足感而抑制食欲。
5. 在柔缓的音乐下慢食(10次-20次/每口饭嚼),可提早产生饱腹感;先食钟爱的食物,有利于食至八分饱而离席。
6. 不吃零食。食物只在进正餐时吃,饭后立即刷牙,限制进食机会。
为什么会产生肥胖真正因素
(一)环境因素
1)儿童出生体重
国内为一些研究表明,高出生体重是儿童期肥胖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随着出生体重的增加,儿童期超重及肥胖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且高出生体重儿以患中度肥胖为主。
2)儿童喂养方式
母乳喂养与儿童肥胖及超重的发生关系现在暂不明确,但毋庸置疑的是幼儿期提倡母乳喂是非常必要的。而人工喂养和过早添加辅食,容易造成过量喂养,供给高过需求,从而导致婴儿期肥胖。而婴儿期肥胖可直接导致儿童期肥胖发生的危险性增加。因此小儿出生后,建议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应按小儿需求,4个月后合理添加辅食。断乳后应注意营养,避免多度喂养和不合理喂养,可有效减少儿童期肥胖的发生。
3)不良的饮食结构和运动行为
研究表明:儿童肥胖的发生与饮食密切相关,每餐主食过多,经常吃油炸食品,甜食,进食速度过快,暴饮暴食是引起儿童肥胖的主要原因。另外运动量少,使得能量消耗过少,过多的能量以脂肪形式储存是导致肥胖的另一原因。所以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运动行为对预防儿童肥胖有重要作用。
4)家庭环境因素
儿童肥胖也与家长的观念有关,如在超重或肥胖儿童中,仍然有相当多的家长认为体重正常。在这种认识下,势必会造成过渡喂养或强迫进食,从而因能量摄入过多,导致肥胖。且现在家庭多会对孩子溺爱,孩子失去了运动机会,身心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因此,父母的观念要改变,正确喂养孩子,让孩子养成良好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保持身心全面健康。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庭环境,给孩子一个温暖和谐的家,能够缓解儿童的心理压力,预防肥胖的发生。
(二)遗传因素
肥胖具有高度的遗传性。研究表明:肥胖的家族型与多基因遗传有关。如果父母双亲都肥胖,那么后代发生肥胖的几率约为70%~80%,双亲之一肥胖,后代发生肥胖几率约为40~50%。如果双亲都正常,那么后代发生肥胖的几率仅为10~14%。
小孩胖怎么办呢
孩子解决方法一:选择儿童型An Kang Yuan 氨基酸功能饮料,
1.固体粉末状饮料,更容易让儿童机体吸收;吸收率为97%,生物利用率为99.7%。混合果味,让儿童更加喜欢。
2.富含儿童生长所需10种必需氨基酸的。除了成人八种必需氨基酸外,另增加了精氨酸与组氨酸。其中赖氨酸对儿童的身体发育,促进身高和体重协调发展。
孩子解决方法二:控制摄入,增加运动,避免肥胖;儿童减肥要养成每天运动的习惯,每天运动不少于20分钟,选择有氧运动,比如说游泳,慢跑,跳绳等。
孩 子肥胖解决方法三: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暴饮暴食,多吃含纤维素多的饮食,如疏菜,水果,玉米,粗粮及多渣饮食。少吃或不吃含热量高,体积小的食物,如 糖,巧克力,西式快餐,油炸食品,动物脂肪,奶油制品等,每天热卡控制在800-1200Kcal之间,但应注意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氨基酸的供应。
孩子肥胖是可防可治的,只要在出生前、出生后关键期做好预防工作,出现肥胖症后,应注意保持健康,乐观的心态,多了解有关孩子症的知识,强调儿童、家长、社会共同参与,建立科学的,循序渐进的,能为儿童接受的减肥计划,减少或减轻孩子的目标完全可以实现。
小孩子减肥并不是很容易的,需要家长的监督,家长需要做好小孩子的各项工作,对于饮食习惯的制定也是非常严格的,千万不要让小孩子吃膨化食品,那些小孩子很喜欢吃的垃圾食品就是小孩子肥胖的根源,做家长的需要严格监督。还有注意饮食的量。
预防小儿发胖要从幼儿做起
幼儿园干预儿童肥胖有优势
研究显示,2006年全国11个城市3-6岁儿童肥胖发生率为8%,超重发生率为15%,与发达国家水平相近。而在广州,从2006年到2011年,儿童肥胖的发生率足足翻了5倍,但因肥胖前来就诊的学龄前儿童却寥寥无几。很多父母是在孩子上学后才意识到其肥胖的严重性,但此时要减肥难度很大。
因为上学后儿童肥胖形成时间长,孩子的不良饮食习惯很难改变,学习负担重导致静坐时间多、运动时间少,选择这个时段治疗肥胖并不理想。而婴儿时期因为很难把握孩子今后的生长发育和饮食习惯,要干预肥胖也言之过早。
最合适的干预时机是3-6岁。孩子上了幼儿园后,饮食可以集体管理,运动可以统一安排,功课负担不重,对老师依从性高,再加上父母的密切配合,很容易培养孩子健康的饮食习惯。只要这时打好基础,孩子将来发生肥胖的几率就会大大减少。
儿童饮食行为受祖辈影响大
不能忽视的是,儿童肥胖首先来源于家庭的影响。孩子最先从家庭学会进餐的方方面面,吃什么、怎么吃、什么好吃、什么不好吃等等,与父母的引导、示范息息相关。经常给孩子买甜饮料,孩子肯定不爱喝白开水;总让孩子吃肉,孩子今后就不愿意吃蔬菜。
在几代同堂的家庭里,祖辈对宝宝的爱往往表现为让他"吃",总是生怕孩子吃得不够。而他们作为孩子的主要看护人以及家庭饮食的主要负责人,其饮食习惯不但影响孩子饮食结构,也常常用食物塑造幼儿行为,譬如追着孩子喂饭,赞扬孩子的大吃特吃,对孩子挑食、偏食一味迁就等。
此外,快餐的负面影响,高楼林立、交通便利使运动场所和运动机会大大减少,电脑电视普及让孩子久坐,这些因素都会促使孩子养成过量进食和体力活动少的生活方式,进而导致儿童肥胖明显增加。
干预肥胖该如何做?
对于超重和肥胖儿童的干预,必须从饮食行为的矫正、运动习惯的培养、减少静坐时间的方法三方面着手。采用替代法不但可以逐渐矫正孩子的不良饮食习惯,也能保护孩子的自信心和主动选择食物的能力。
如果孩子说想吃巧克力,家长应该先说可以,但接着说要吃完苹果才能吃巧克力。这样一来,孩子不会因为被拒绝而大吵大闹,吃完苹果后也可能吃不下或者忘记了巧克力这回事。
时间一长,口味就会逐渐改变过来。此外,可以让孩子体验饥饿、不饿、过饱的感觉。不要总是问"你吃饱了吗","饱"其实是锦上添花,与"撑"没有太多区别,而"饿"和"不饿"却有明显界限。
母亲孕期有糖尿病,生下来的孩子是否容易患肥胖症
研究表明,妈妈怀孕期的血糖水平与孩子肥胖有关。孕期高血糖会增加 儿童肥胖风险,而通过妊娠糖尿病的治疗可以减少巨大儿及儿童肥胖的发 生。因此,妇女怀孕期间应保持均衡饮食,避免摄入过多脂肪和能量物质,以 有效控制血糖,这不仅对孕妇有益,对孩子而言更是受益终身。
小儿肥胖症对儿童的危害
儿童肥胖三大因素诊断儿童肥胖看bmi小儿肥胖症是由于长期能量摄入超过消耗,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而造成的一种疾病。儿童肥胖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活动、遗传因素、饮食热量过高等。小儿肥胖的主要症状是孩子的体重高于同龄孩子的平均体重,另外肥胖还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发育,比如肥胖的男孩多数阴茎短小,对男孩的生殖发育会有影响,肥胖的女孩可能会有性早熟等。
那么,如何知道孩子患上了肥胖症呢?光是肉眼目测就可以了吗?当然不是,张慧副主任指出,诊断孩子是否肥胖可以通过bmi来进行计算,就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即: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体重指数大于等于24为超重,大于等于28为肥胖;男性腰围大于等于85厘米,女性腰围大于等于80厘米为腰部肥胖标准。
儿童肥胖危害多但不会影响孩子智力发育都说肥胖是会呼吸的痛,儿童时期的肥胖,更是关乎形体外貌和终身健康。儿童肥胖不仅仅会影响体形,更重要的是儿童肥胖是导致成人期肥胖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的主要因素。张慧副主任强调,肥胖可能会对儿童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肥胖儿童容易遭受其他小朋友的嘲笑和讥讽,家长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避免肥胖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积极帮助孩子去应对因为肥胖导致的精神负担。
虽然小儿肥胖会对身体造成影响,但是对智力的影响较小,所以家长不用担心这一问题,但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还是要保持良好的习惯,不要暴饮暴食,更不要宠孩子宠到他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如今的垃圾食品太多,小孩子还是最好不要吃。
肥胖症如何让预防
儿童肥胖症是与生活行为密切相关的,以营养过度,运动不足,行为偏差为特征,全身脂肪组织普遍过度增生、堆积的慢性疾病。肥胖程度可按以下公式计算:实例体重-标准体重×100%,在20-30%为轻度肥胖,标准体重30-50%为中度肥胖,大于50%为重度肥胖。儿童肥胖症不仅影响小儿生长发育,还将成为成年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胆石症,结肠癌,前列腺癌症,子宫,卵巢及乳房癌症等疾病的高危诱因。因此,如何防治儿童肥胖症成为了社会越来越受关注的问题。
人体脂肪组织发育分为2个阶段。即胎儿期的脂肪细胞大小发育阶段及出生后的脂肪细胞数量增加的发育阶段。目前认为导致儿童肥胖有3个关键期,即孕后期,产后早期和青春期。孕后期为妊娠后期3月,母亲营养过剩,胎儿体重增加过快。产后期为生后1-2月内,人工喂养,过早添加固体食物,如米糊,八珍糕,鸡蛋,肉类等,断奶过早。青春期摄食量过大,活动过少等,均易导致儿童肥胖。
儿童肥胖的治疗目的是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养成科学、正确、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身心健康,去除成年疾病危险因素。在治疗儿童肥胖症时应注意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特点,以控制体重为基本目标,不进行以减轻体重为目标的所谓“减肥”“减重”治疗,禁止使用禁食、饥饿、半饥饿或变相饥饿疗法。禁止短期、快速“减肥”、“减重”,禁止使用减肥药及减肥食品,禁止使用手术治疗或所谓的物理治疗,如“脂肪运动”“振荡法”等。
治疗方案应以运动为基础,结合行为矫正,健康教育,以日常家庭生活为主要场地实行综合治疗。运动训练应结合儿童趣味性,可行性,应长期坚持,使运动成为儿童的日常生活习惯。训练强度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切忌短期,高强度训练,运动方式可多种多样,如跳绳,步行,骑童车,慢跑,踢球等。行为矫正应强调家长,祖父(母),外祖父(母)等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暴饮暴食,多吃含纤维素多的饮食,如疏菜、水果、玉米、粗粮及多渣饮食。少吃或不吃含热量高,体积小的食物,如糖、巧克力、西式快餐、油炸食品、动物脂肪、奶油制品等,每天热卡控制在800-1200Kcal之间,但应注意保证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供应。
儿童肥胖症是可防可治的疾病,只要在出生前、出生后关键期做好预防工作,出现肥胖症后,应注意保持健康乐观的心态,多了解有关肥胖症的知识,强调儿童、家长、社会共同参与,建立科学的,循序渐进的减肥计划,减少或减轻肥胖的目标完全可以实现。
儿童肥胖要如何减肥
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吃多一点,长胖一点,在他们的眼里看来,小孩子要“白白胖胖”的才会招人喜欢。其实,小孩子太过肥胖并不是一件好事,近年来到医院就诊的“小胖墩”不在少数,有研究者针对上海某区做的5岁~12岁儿童肥胖率数据采集发现,该区超重率为15%左右,肥胖率达到11%,并且男童比女童高。而因肥胖而引起的疾病更是越来越多,美国心脏协会(AHA)最新科学声明显示,美国约5%的儿童和青少年严重肥胖,并处于2型糖尿病和早发心脏病的高危阶段。
儿童肥胖三大因素 诊断儿童肥胖看BMI
小儿肥胖症是由于长期能量摄入超过消耗,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而造成的一种疾病。儿童肥胖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活动、遗传因素、饮食热量过高等。小儿肥胖的主要症状是孩子的体重高于同龄孩子的平均体重,另外肥胖还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发育,比如肥胖的男孩多数阴茎短小,对男孩的生殖发育会有影响,肥胖的女孩可能会有性早熟等。
那么,如何知道孩子患上了肥胖症呢?光是肉眼目测就可以了吗?当然不是,张慧副主任指出,诊断孩子是否肥胖可以通过BMI来进行计算,就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即: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体重指数大于等于24为超重,大于等于28为肥胖;男性腰围大于等于85厘米,女性腰围大于等于80厘米为腰部肥胖标准。
儿童肥胖危害多 但不会影响孩子智力发育
都说肥胖是会呼吸的痛,儿童时期的肥胖,更是关乎形体外貌和终身健康。儿童肥胖不仅仅会影响体形,更重要的是儿童肥胖是导致成人期肥胖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的主要因素。张慧副主任强调,肥胖可能会对儿童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肥胖儿童容易遭受其他小朋友的嘲笑和讥讽,家长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避免肥胖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积极帮助孩子去应对因为肥胖导致的精神负担。
有些家长会担心小儿肥胖症会不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小儿肥胖症只是由于长期能量摄入超过消耗,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而造成的疾病。一般来说,肥胖对智力的影响并不是很明显,肥胖主要是代谢性疾病,与智力相关不大。
儿童减肥不需减肥药 饮食+运动来控制体重
既然儿童肥胖有这么多的危害,那么对于儿童肥胖的治疗就是家长们不可忽视的问题。减肥药是很多人减肥都会采取的方式,这种方法是否适用于儿童呢?张慧副主任表示,肥胖儿童的治疗不需要吃太多的减肥药,要使任何肥胖儿童体重减轻必须限制饮食同时加强运动,使儿童每日摄入的能量低于机体消耗总能量,这样可从体内脂肪中消耗一定的热量。
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父母应给孩子制定合理的饮食营养方法,尽量做到定时定量、少甜食厚味、多素食、少零食。对于肥胖的儿童,要严格限制含脂肪和糖多的食品,高蛋白,低脂肪,少吃肉,少吃精米和精面粉,多吃粗纤维食品,如蔬菜、水果等。同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合理安排睡眠时间。
此外,经常参加一些运动,加强锻炼,使能量消耗增加,对肥胖儿童的健康成长是非常有好处的,那么,适合肥胖儿童的运动方式有哪些?张慧副主任表示,肥胖儿童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是减轻体重,促进体脂消耗。可以采用缓跑、中速跑、快速步行等多种运动方式。另外要注意循序渐进、逐步加量,不要一下子进行强度太大的运动。
儿童肥胖对身体有哪些危害
近半肥胖儿长大后身体差
儿童肥胖可以带来很多并发症。邝建告诉新快报记者,儿童肥胖会导致尿酸高而过早出现痛风,还可导致血脂高、血糖异常甚至是糖尿病早发。我国儿童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已高于1型糖尿病,这和儿童肥胖率高、饮食不健康、运动太少不无干系。
儿童肥胖还对性发育不利。“有这样的现象:女孩子肥胖会导致青春期提早,男孩子肥胖会让青春期迟来。”专家表示,这使女孩长不高,男孩性腺发育滞后,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这多半是由于肥胖引起垂体的脂肪化,导致代谢异常,进而影响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合成。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青少年期在长身体,胖些说明营养充足、对发育好,这种想法极端错误。专家认为,肥胖不但不会利于孩子生长发育,反而为孩子的生长发育拖后腿,而且,有数据表明,儿童期肥胖者,40%~70%成人后也是胖子。
孩子的健康情况是每一位家长都关注的,补充均衡的营养是必须的,但如果营养过胜造成肥胖,对孩子发育成长却起到了反作用。如果确认孩子身材已属于肥胖,请积极帮助孩子减肥,适当控制饮食.
预防小儿肥胖早下手
●5岁前的饮食习惯将影响终身
瑞迪认为,现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儿童都面临着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这样的双重问题,而在中国一些发展较快的地区,超重和肥胖问题已经严重地威胁着儿童青少年的健康。瑞迪说,10岁以下儿童肥胖的问题现在比较严重,这主要是由于传统饮食结构发生了改变,以及孩子的体力活动减少所致。近年来,人们从脂肪中摄取的能量比过去增长了25%~35%。而一个人5岁之前所形成的饮食生活习惯将对其终身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一个人的健康。因此,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预防肥胖一定要从幼儿就开始。
瑞迪说,家长在预防儿童肥胖中具有重要作用,因为儿童的饮食习惯和体力活动习惯都是在家庭中建立起来的,生活方式如何直接关系到孩子是否会发生肥胖。父母一定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并培养孩子健康的饮食习惯。父母应尽量将健康食品做得诱人,让孩子喜欢。家中不要常备高热量的快餐食品和饮料。有研究显示,2~6岁的儿童水果与蔬菜的食用量与他们父母果蔬的食用量直接相关。如果孩子不喜欢某些蔬菜或水果,只要让他们多接触这些果蔬,就有可能改变他们的好恶,使他们接受。所以说,父母完全有能力通过他们掌握的营养知识、教育子女的方式以及创造良好的饮食环境来影响孩子对食品的选择。
●别把奶瓶中的奶都倒进孩子嘴中
瑞迪认为,母亲孕期肥胖会增加子女肥胖的危险,解决母亲的肥胖问题有助于预防儿童肥胖,这当中最重要的就是要选择健康饮食。同时,从婴幼儿时期父母就要给孩子养成健康的喂养习惯,特别是出生后头半年内一定要母乳喂养。中国经济发展很快,许多母亲都要工作,这导致母乳喂养率在城镇急剧降低。瑞迪说,如果无法进行母乳喂养,应选用婴儿配方代乳品以保证孩子充足的营养。不过,吃配方食品的婴儿体重较母乳喂养的孩子增长得快,有可能出现肥胖,但这一影响并不会持续到青春期和成年。有些母亲会为了奶瓶中不留剩奶而让孩子喝完瓶中所有的奶,这种习惯应该改变。
●不要让孩子成为“沙发土豆”
美国人把那些爱长时间坐着看电视的人叫做“沙发土豆”。瑞迪说,在吃饭时禁止看电视的家庭,孩子看电视的总时间就比较短。而父母与孩子共同看电视的时间长,孩子看电视的总时间就比较长。家长的行为对孩子生活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一定要做好榜样。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多到户外活动,在家里也要制定相关规定,限制孩子用电脑、玩游戏和看电视的时间。
儿童肥胖是当今社会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在美国同样面临这个难题。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的统计,最近20年来,全美6~11岁儿童超重率增加了一倍多,从上世纪80年代的7%增长到现在的18.8%。而这一数字在12~19岁的青少年中更是增长了三倍,从5%增长到17.1%。为抗击肥胖,美国CDC建议家长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尽量把饭菜做得更有益于健康,并鼓励孩子多运动。政府也在努力控制儿童肥胖,例如,有些州对学校体育课以及在校内出售的食品和饮料营养标准进行立法;还有些州的学校和社区增加了自行车道,并扩大了运动场所,以保证学生的活动空间。
莫怪宝宝长太胖 或许是你没教好
胖孩子不能控制消极情绪
致使孩子暴饮暴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幼小的孩子不能学会控制自己消极的情绪,这种控制与排遣负面情绪的能力是一种技能,这种能力需要孩子在日后的教育与学习中获得。但如果这时家长不加以引导,则会导致孩子通过暴饮暴食来寻求心理安慰,从而导致肥胖。
整体的研究结论是伊利诺伊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一项研究中发现的。研究发现如果家长采取错误的方式教育孩子将会导致孩子的过度肥胖。研究中这类家长被定义为‘不安全的父母’,这类家长将会提升孩子吃垃圾食品的倾向。
不安全的父母易造成心理负担
“研究发现‘不安全的父母’更有可能对孩子造成心理上的痛苦,从而使孩子陷入心理困境。同时家长还不加以引导并否定孩子的消极情感。”研究的主要作者波斯特凯利说道。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孩子去了一个生日聚会,在聚会中因为一个朋友的不好评论而感到沮丧和难过。‘不安全的父母’父母可能会严厉地指责孩子在别人的生日聚会上不应该表现出不高兴的状态。甚至有的父母可能还会说:“别哭了,真是不懂事”。
错误教育方式引发儿童肥胖
这些错误的教育方式都会对孩子造成心理上的负担。相反,父母应该学会帮助孩子描述他们的感觉和提供给他们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不安全的教育方式也包括了家庭中不良的饮食习惯。所有已知的错误教育因素与不健康的饮食习惯都会导致儿童肥胖。
在这项研究中,497名家长与幼儿参与了研究,并询问了家长是如何处理孩子的负面情绪与制定家庭进餐时间的。与此同时,儿童医院的一项研究还发现,如果学龄前儿童生活在一个健康的社区环境中,也将不可能导致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