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麻疹初期状况 口腔白色斑点

麻疹初期状况 口腔白色斑点

麻疹患者在发热2-3天后可在口腔黏膜处发现针尖大小的白色斑点,周围有红晕。随着病情的发展粘膜斑可逐渐增多并且互相融合,大多情况下,口腔黏膜斑在出疹后1-2日内消失。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科氏斑。

婴幼儿鹅口疮都有哪些症状

o 口腔吸奶相关的口腔位置上(嘴唇内侧,口腔两侧内壁以及舌头上)表面附着白色斑片凝乳状物,形状不规则。

o 宝宝可能会由于口腔黏膜的损伤而引起口腔疼痛,不愿意吸吮,影响喂奶。

o 除口腔白色凝乳状附着外,大多数婴幼儿没有其他症状,或者仅有轻微的不适表现。

o 只有舌头有白色均匀的舌苔,那不是鹅口疮,一般奶粉喂养的孩子白色舌苔会明显,那是正常的,一般在添加辅食后自然慢慢消退。

o 治疗后反复复发鹅口疮的患儿,注意妈妈同时存在乳腺念珠菌感染的可能。

麻疹的症状有哪些

1、前驱期:刚患麻疹到出现疹一般需要3~5天。人体会出现发热、咳嗽等上呼吸炎、粘膜炎、病毒血症、口腔粘膜斑,医生一般通过这些症状判断是否为麻疹。麻疹粘膜斑会在口腔粘膜告第一齿处,出现灰色的点,粘膜斑在出现后2—3日就会消失。

2、恢复期:半周后,发烧开始退去,全身症状和痛苦得以减轻,皮疹渐渐消退留下色素斑,大约半个月就会全部消去。

老年人更要预防口腔白斑癌变

口腔黏膜是口腔的“衬里”,其生理功能一点也不比牙齿差。口腔黏膜不但是口腔其他组织的“保护伞”,而且有感觉、免疫、分泌等功能。口腔黏膜的一丁点儿异常,就会“闹”得人寝食难安。与身体其他器官一样,口腔黏膜也会随年龄增长而变化——变薄、变干、抵抗力下降。再加上中老年人常患有一些慢性病,口腔黏膜会变得更为“弱不禁风”,容易出现异常,甚至发生口腔黏膜病。

许多口腔黏膜病都会出现口腔黏膜白色斑块,如白色念珠菌病,口腔扁平苔藓、盘状红斑狼疮。其中,口腔白斑是最需要重视的。因为医学上所说的“口腔白斑”特指“口腔白斑病”,它是一种癌前病变!其特征为:乳白色隆起的斑块,表面粗糙或略粗糙,有的斑块发生溃疡或糜烂,有的斑块表面呈毛刺状或绒毛状,有的则在充血发红的“背景”中间杂有白色颗粒。患者常感觉有粗糙感、涩感。口腔白斑的危险之处在于其不痛、不痒、不溃破,患者往往很难察觉。由于其属于癌前病变,如果听之任之,由其发展,很有可能会癌变,癌变率为10%~30%。

以下患者具有较高的癌变倾向:①60岁以上老年患者。②不吸烟的女性,特别是年轻女性发生的口腔白斑,恶变的可能性大。③吸烟时间越长、吸烟量越大,癌变的可能性越大。④白斑位于舌缘、舌腹、口底及口角区者。⑤白斑表面粗糙,伴溃疡或糜烂者。⑥病理检查发现有上皮异常增生者。⑦有白色念珠菌感染者。⑧病变时间较长者。⑨有刺激痛或自发痛者。

荨麻疹和麻疹一样吗

有专家解释其实是两回事。麻疹,其实是由于麻疹的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对皮肤和呼吸道有一定的影响,是一种高度的传染性皮肤疾病。荨麻疹则是因为人体对药物或某种物件过敏,所引起的皮肤颗粒。下面介绍一下两者之间有哪些详细的区别。

这种疾病的潜伏期是7~14天,麻疹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很高,可并发肺炎。因麻疹也属于呼吸道疾病,故一般感冒发烧的症状都会有,除此之外还有其特定的症状。在第一或第二天,病童会有发热、流涕、眼睛红而盈泪、干咳以及可能出现腹泻的症状。到了第三天,病童体温下降,口腔内膜出现白色盐粒状的斑点。在第四到第五天,病童体温又上升,出现皮疹。皮疹最先出现在额头及耳后,呈红色斑点,宽约2~3毫米,微微隆起。皮疹逐渐向头部及身体扩散,当皮疹扩散时,其斑点愈来愈大,并且彼此相接在一起。到了第六天,皮疹开始消退,消退速度很快,通常到了第七天时,所有症状都消失,大多数情况下,病童的症状会在7~10天内消失。

有些患麻疹的病童会抱怨光线刺痛了他们的眼睛,通常这种情形不值得担心,但你要向医生提及此事。只有在罕见的情形下,病痛畏光,才可能表示他患了脑膜炎。

荨麻疹俗称风团,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由各种因素致使皮肤粘膜血管发生暂时性炎性充血与大量液体渗出。造成局部水肿性的损害。其迅速发生与消退、有剧痒。可有发烧、腹痛、腹泻或其他全身症状。可分为急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与丘疹状荨麻疹等。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在接触过敏原的时候,会在身体不特定的部位,冒出一块块形状、大小不一的红色斑块,这些产生斑块的部位,会发生发痒的情形,如果没有停止接触赤敏原并加以治疗,出疹发痒的情形就会加剧。

简述口腔粘膜上的白色斑纹

口腔粘膜上的白色斑纹是口腔粘膜病的一类疾病表现。常见的口腔白色斑纹类疾病有:口腔白色角化病、口腔白斑、扁平苔癣等。

口腔白色角化病是一种浅表的灰白色损害,在一般情况下,可处于长期稳定少变的状态,当局部刺激因素减轻或去除后,这些病损也相应变薄或消失;其组织病理变化只是单纯性的程度不等的正角化或棘层肥厚。又有人称之为“局灶性角化病”、“口腔厚皮病”、“单纯性过角化”、“良性过角化”等。多见于口腔卫生不良的男性,并且有局部化学、机械的刺激因素,如残冠残根、错位牙、磨损牙、不良修复体刺激局部,嗜好烟、酒、醋、辣、烫食,口内有两种不同的金属修复物、维生素A缺乏等。初起一般无自觉症状,损害为白色。当角化明显或范围扩大时,才出现粗糙和干涩感,损害越来越白,但粘膜皱褶仍保持粉红色,界限比较清楚,基底柔软。除去致病因素后,损害通常能在1~2周内逐渐消退。其好发区域为硬腭、颊粘膜、唇红粘膜、舌背粘膜。一般预后良好。

口腔白斑病是一种非传染性慢性疾病。白斑是指仅仅发生于粘膜上的白色或灰白色角化性病变的斑块状损害,口腔粘膜上的这种病损是不能被擦掉的。局部刺激因素是口腔白斑病发病的重要原因,白斑患者有80%~90%有吸烟的习惯,且发病的部位与吸烟刺激的部位一致。咀嚼槟榔、酒、醋、辣、烫、残冠残根、不良修复体等刺激,以及维生素B12 和叶酸缺乏、缺铁性贫血、白色念珠菌感染、梅毒、射线、口干症等均与其发病有关。中老年人多见,男性多于女性(13.5比1)。

口腔白斑病临床上分为四型:均质状,表面白色或灰白色均质的硬而致密的斑块,大小形态不一;皱纸状,表面高低起伏如白色皱纸,多发于口底和舌腹;颗粒状,有白色颗粒散布在发红粘膜上,损害红白相间,常如三角形,底边位于口角,多可发现白色念珠菌感染;疣状,表面有毛刺状或颗粒状突起,粗糙感明显,多见于牙龈。以上均可伴有溃疡发生,称为“溃疡型”,溃疡是癌前损害进一步发展的标志。易癌变的还有呈颗粒状、疣状者。女性较男性易癌变。在组织病理学上,白斑应符合癌前损害特征——上皮异常增生。白斑只是肉眼所见的临床术语,并不是所有发生于口腔粘膜上的白色斑块都是口腔白斑病。

治疗口腔白斑病的首要措施是去除刺激因素,严禁用苛刻性药物如酚类、硝酸银等处理白斑。口服维生素A,5万单位/d,或维甲酸30~50mg /d,第2~3周起逐渐加至30~60mg/d,疗程1~2个月(冠心病、高血脂、肝肾功能异常者慎用)。也可用维甲酸局部涂布;鱼肝油局部涂搽,每日 2~3次,疗程1~2个月。经久不愈,治疗后不消退,白斑区发生皲裂、溃疡、表皮增厚显著时,或已证明具有癌前改变的损害,应及早予以手术切除。

扁平苔癣是一种皮肤粘膜慢性炎症,可独立发生于口腔或皮肤,也可同时罹患,病损除口腔以外,还可少见于生殖器、指甲、趾甲。原因不明。珠光白色条纹是其口腔损害的主要特征。

吸烟诱发口腔白斑致癌

在临床上,口腔白斑常见于中年以上男性,好发于口内颊黏膜,其次为舌部,而上颚及牙龈黏膜也可发生。表现为一处或多处的白色斑块状病损。患者一般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可有不适感、粗糙感、木涩感、味觉减退、局部发硬,伴有溃疡时可有自发痛和刺激痛。

口腔白斑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而吸烟则是导致口腔白斑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吸烟对口腔黏膜可产生物理、化学刺激,引起口腔黏膜的病理性变化。吸烟时产生的高温对口腔黏膜有灼伤作用, 引起局部黏膜充血、水肿, 时间长久就会出现烫伤瘢痕, 造成局部黏膜过角化。同时纸烟和纸烟燃烧时产生的烟雾中,含有尼古丁、焦油、二苯蒽等致癌物质,通过长期作用,发生癌变。

目前,口腔白斑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公认为癌前病变,其癌变率为7%~15%。而吸烟不仅会诱发口腔白斑,还会增加口腔白斑癌变的可能性。如果发现自己的口腔内生了白色的斑块,建议尽早去医院检查治疗。

口腔粘膜白斑是艾滋病吗

1、口腔白斑是艾滋病吗

口腔粘膜白斑可能是艾滋病的表现之一,但同时也可能是其他原因造成的。

局部刺激因素是白斑的一个重要因素。吸烟是最为普通因素,白斑病人中竟有80%~90%左右的患者都有吸烟习惯。发病位置和烟刺激位置相同。还有咀槟榔、酒醋、辣烫、不良修复体、残冠及残根刺激也会引发白斑的。

全身因素也会引发口腔白斑,常见的有白色念珠菌感染,缺铁性贫血、维生素B12和叶酸不足、梅毒和射线、口干症等,这些因素都和白点有一定的关系。患者主要子中老年群体为主,男女发病比例大概是13.5∶1。

除此之外,口腔出现白点往往是癌前损害,通过镜下观察,会发现上皮异常增生,核深染,有丝分裂,极性消失,核浆比变化以及异角化等。而且,上皮形态会变成皱纸状或疣状,虽不同征癌前变化,可以则要高度警惕。

2、艾滋病和普通口腔白斑的区别

2.1、艾滋病口腔白斑的症状

据了解,艾滋病感染早期会出现口腔念珠菌感染、体重快速下降、腹泻、抑郁、皮疹等等症状。而鹅口疮、口腔白斑、复发性口腔溃疡是口腔最常见的疾病病症。

与HIV感染密切相关的口腔病变有以下几种:白色念球菌病又分红斑型和假膜性两种类型。口腔毛状白斑是发生率仅次于念珠菌病的常见的口腔表征,也是HIV相关疾病的标志,几乎仅见于HIV感染和艾滋病人人群。

2.2、普通口腔白斑的症状

普通的口腔白斑在口腔黏膜呈白色斑块,稍高于黏膜表面,患者可无自觉症状或有粗糙感。非均质型白斑可有刺激痛。口腔白斑可发生于口腔黏膜任何部位,以颊、舌黏膜多见。表现为一处或多处的白色斑块状病损。患者一般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可有不适感、粗糙感、木涩感、味觉减退、局部发硬。伴有溃疡时可有自发痛和刺激痛。白斑颜色呈乳白色或灰白色。白斑质地紧密,界限清楚,稍高于黏膜表面,与正常黏膜比较弹性及张力降低。

口腔白斑一定会癌变吗

1、口腔白斑会癌变吗

口腔白斑虽属癌前病变,但不一定会癌变。随着病情的发展,在粘膜上凸起白色斑块,似云雾状,境界清楚表面粗糙,有时发生溃疡糜烂。

如果白斑柔软光滑,手指触感不明显,尚无大的妨碍,即无癌变的可能。如果颜色变白,表面变粗糙,一旦出现皲裂溃疡等现象时,则揭示有癌变可能,一般50-70岁的中老年人口腔粘膜白斑最易癌变。

2、什么样的口腔白斑会出现癌变

如果你感到有粗糙感、涩感,但不痛、不痒、不溃破。仔细观察口腔内,还能发现乳白色隆起的斑块,表面粗糙或略粗糙,有的斑块表面呈毛刺状或绒毛状,有的则在充血发红的“背景”中间杂有白色颗粒。

口腔白斑是一种口腔黏膜角化病变,末期可有恶化趋势,它是口腔内常见的癌前病变之一,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白斑常发生于口腔内颊部、舌背及硬腭等部位,发病后局部黏膜会出现大小不一、外形不规则的白色斑块,稍增厚,表面粗黏,质地较硬,周围黏膜无炎性反应。

患有口腔白斑的病人在早期时候一般无自觉症状,倘若出现疼痛、溃烂,往往是恶性变的前兆,可转变为癌。因此,应引起高度重视,切莫麻痹大意。

这些口腔症状是艾滋病早期症状

有过不安全性行为的人要充分注意,当你口腔出现问题很可能已经感染了艾滋病。

目前,医院的口腔科是发现艾滋病感染者最多的地方,口腔是人体健康的晴雨表,一旦口腔出现了疾病很可能已经感染了艾滋病。在医院的就诊病例中,舌毛状白斑、口腔念珠菌感染(鹅口疮)都是比较典型的艾滋病感染症状,另外口腔内疱疹感染,甚至,牙周疾病,牙龈炎和口臭等口腔问题也应当引起重视。

提示可能感染了艾滋病的口腔症状主要有:

1、牙周病,牙周病表现为牙根发炎,牙根溃疡,牙根坏死以及牙齿松动,并可出现牙根出血疼痛和恶臭等症状。据报道,HIV感染或艾滋病患者,19%-29%有牙周炎。

2、舌毛状白斑,舌毛状白斑是位于舌两侧边缘的白色或灰色病变。病变也可延伸到舌腹部及舌背部,病变不能除去。它几乎仅见于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

3、口腔白色念珠菌病,白色念珠菌病发生于上腭及舌背,在红色区域上有时可见白色斑点或斑块。或者发生在口腔的任何部位,表现为白色或黄色斑点或斑块,斑块可以擦去,留下红色区域并伴有出血。

由于艾滋病病毒对人体的侵犯,口腔内的唾液腺会有分泌失常现象,唾液分泌量减少,会让口腔内细菌滋生,因此口臭和牙龈的问题也有体现,不要以为这些口腔症状无所谓,其实正是小症状反应了人体的大问题。另外,口腔念珠菌感染和毛状白斑可作为艾滋病典型的预测标志症状。

从口腔症状发现艾滋病感染,一旦有过不安全性行为和静脉注射的行为,就需要及时检测艾滋病以免延误病情。因为艾滋病潜伏期可长达7——10年,又多数没有症状,因此我国艾滋病感染者发现都比较晚,这样的后果就是延误了治疗,艾滋病潜伏期内尽管静悄悄的,但是人体的免疫机能却在一点点流失,直到CD4淋巴细胞丧失到200个以下,艾滋病感染者彻底出现了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到那时候治疗就晚了。

念珠菌病中医治疗

中医学认为,本病主要是由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导致人体正气不足,卫气不固,或热病后期,气阴两伤,邪毒乘虚侵入,邪毒与气血相搏,虚火上炎而致。因此中医在治疗念珠菌病的过程中一般都是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进行。

念珠菌病的中医辨证疗法

(1)胎热上攻型:

临床表现:口腔白色斑点,如乳渣积滞,尤其以两颊、舌面上附着白色厚膜,剥离后见底,烦躁,拒奶,吮乳啼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腻,脉滑而数,指纹紫滞。

治法:清热泻脾。

方药:泻黄散加减。藿香,栀子,生石膏(先煎),防风,知母,柴胡,甘草。

加减变化:口燥咽干,啼哭不止者,加银花、玄参、桔梗。小便短赤者,加生地、竹叶、木通。

(2)气阴两虚型:

临床表现:口腔白屑散在,周围红晕不明显,颜面色红,五心烦热,形体虚弱,精神倦怠,舌体瘦小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

治法:益气健脾,滋阴降火。

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减。知母,黄柏,熟地,党参,黄芪,山萸肉,山药,泽泻,茯苓,丹皮,甘草。

加减变化:虚热甚者,加地骨皮、银柴胡。食欲不振,脘腹胀满者,加木香、砂仁、白术。心悸怔忡者,加麦。

口腔粘膜白斑

口腔白斑病(oralleukoplakia,OLK)是一种口腔科临床上较常见的疾病,表现为口腔粘膜上擦不掉的白色斑块,属于癌前病变,有转变成口腔鳞癌的潜在可能,对于口腔白斑这个名词或术语的定义,多年来一直有所争议,甚至到目前为止尚未取得完全一致的意见。1978年,WHO首次制定了较为明确的OLK定义,并在1983年又对该定义进行了修订。白斑的定义和诊断标准为:OLK是发生在口腔粘膜上的白色斑块,临床和组织病理学上不能诊断为其他疾病,不应包括上腭的烟草性过角化及其他局部刺激因素引起的单纯性过角化,同时指出该病属于癌前病变。

我国“两病”(口腔白斑与口腔扁平苔藓)防治研究协作组在1983年依据WHO的定义修改为:OLK是发生在口腔粘膜上的白色角化斑块,属于癌前病变,不包括吸烟等局部刺激因素去除后可以消退的单纯性过角化。该定义明确了两点:①明确指出了OLK是一种癌前病变;②明确排除了由局部理化因素刺激引起的一大类白色角化病。

目前,大多数学者都认为OLK和口腔良性过角化病(oralbenignhyperkemtosis,OHK)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口腔粘膜白色损害。前者为癌前病变,有不同程度的上皮异常增生;后者为良性损害,有过角化,但无上皮异常增生,并有明确的致病因素,如吸烟等,去除病因后,损害可逆转。应将两者严格区分,以利于指导研究和临床工作,同时也缓解了多数白色角化病病人的精神负担,提高了人们对OLK的警惕性。

口腔白斑的自我检查方法

口腔白斑是一种口腔黏膜角化病变,末期可有恶化趋势,它是口腔内常见的癌前病变之一,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白斑常发生于口腔内颊部、舌背及硬腭等部位,发病后局部黏膜会出现大小不一、外形不规则的白色斑块,稍增厚,表面粗黏,质地较硬,周围黏膜无炎性反应。

患有口腔白斑的病人一般无自觉症状,倘若出现疼痛、溃烂,往往是恶性变的前兆,可转变为癌。因此,应引起高度重视,切莫麻痹大意。

口腔粘膜白角化病与白斑病介绍

口腔白色角化病是一种浅表的灰白色损害,在一般情况下,可处于长期稳定少变的状态,当局部刺激因素减轻或去除后,这些病损也相应变薄或消失;口腔粘膜上皮因代谢紊乱,发生过度角化,出现白色角化斑块,故称口腔白斑。那么针对这种疾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进行预防和治疗呢?下面三九养生堂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口腔白色角化病的相关知识。

口腔粘膜白斑主要在唇、颊、舌等部位出现白色斑块状病变,表面稍粗糙,界线清楚,稍突出口腔粘膜表面,一般无任何自觉症状,用多种药物治疗都难以消除。

相关推荐

艾滋病的皮疹是什么样子的

1.出疹部位及顺序 如麻疹先从耳后出现,后为面、颈、躯干,四肢及手足心 3天出齐。猩红热则自颈、胸、腹部出疹 ,1天内遍及全身。 2.皮疹大小、数目、颜色及形状 如麻疹为红色斑丘疹,疹问皮肤正常, 疹多时可融合成片;风疹则为少数斑丘疹;猩红热皮疹弥漫性潮红,有红点;伤寒病人则为少数充血性皮疹。 3.皮疹消退情况麻疹皮疹消退后可有色素沉着及脱屑;猩红热皮疹消退可有大片脱皮。 4.皮疹相关体征麻疹病人可有口腔粘膜疹;猩红热病人可有草毒舌、巴氏线及口周苍白圈等。伴随症状及体征大多发疹病均伴有发热,应注意热型、热

麻疹的症状 麻疹前驱期症状

麻疹病毒感染从出现症状到出疹前的这段时间,患者首先可出现明显的卡他症状,主要表现为流鼻涕、流眼泪、眼痛、畏光、咽喉头痛及咳嗽等。 患者体温逐渐升高,白天较低夜里高。同时表现有乏力、全身不适、疲惫或者坐立不安等。婴幼儿高热时甚至可发生高热性抽搐,成年人多表现为头痛等。 麻疹前驱期患者可表现有食欲下降,腹痛、腹泻、呕吐。 在麻疹前驱期上呼吸道炎症想下蔓延至喉、支气管及肺部时,可表现出生意嘶哑、呼吸加快、呼吸困难等症状。 麻疹黏膜斑是麻疹早期的诊断依据,通常在麻疹起病后的2-3天,可在患者口腔颊黏膜上发现有散在

幼儿急疹、麻疹、风疹三疹如何区别

幼儿急疹、麻疹、风疹三疹区别: (1)幼儿急疹高热3~5天热退后出疹,一天出齐,一般情况良好。 (2)麻疹是呼吸道传染病,发热3~4天开始出疹,为红色斑丘疹;出疹后体温更高可达39℃以上;口腔里可有麻疹黏膜斑;发疹期3~4天,待皮疹出齐(当达到手掌及足底)后热退; (3)风箴发热后半天到1天出疹,疹形类似麻疹,但全身症状轻。

麻疹的诊断标准

 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采用,近些年来不典型麻疹和轻型麻疹病例较多,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治疗和防疫工作的及时性。为帮助大家掌握麻疹的诊断,卫生部特下发诊断标准试行。 1疑似病例:患者多为儿童有发热、咽红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及畏光、流泪、结合膜红肿等急性结膜炎症状。发热4天左右,全身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与麻疹患者在14天前有接触史。 2确诊病例: ①在口腔颊粘膜处见到柯氏斑。 ②咽部或结合膜分泌物中分离到麻疹病毒。 ③1个月内末接种过麻疹疫苗而在血清中查到麻疹免疫球蛋白M抗体。 ④恢复期血

斑疹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一般婴幼儿及儿童,若先有烧,后有全身出疹,应首先考虑斑疹。如麻疹、幼儿急疹、风疹等疾病。想要具体的检查进行确诊,可以通过体格检查和器械检查进行准确判断。 一、体格检查 采取病史给了我们初步印象和启示,同时也指导我们对疾病的性质有一个概念。 (一)视诊 一定要求光线要好,要全面观察全身皮肤及鼓膜。对视诊应注意事项: 1.损害的形态:是单一性还是多形性。 2.分布情况:是全身性对称性,还是局限性不对称;是伸侧还是屈侧面;分布那些特殊部位;是密集分布,还是散在分布;是呈条状,带状还是沿神经分布;是在暴露部位,还

出现皮疹是艾滋病吗 艾滋病皮疹的特征

1、艾滋病皮疹是一种特殊的皮疹,它主要好发于面部位、颈位、躯干位,四肢位及手足心位,而且在3天内就会非常严重,并且猩红热则自颈、胸、腹部出疹 ,1天内可以遍及全身。 2、艾滋病皮疹的大小、数目、颜色及形状都是非常怕人的,例如麻疹为红色斑丘疹,疹问皮肤正常,而且艾滋病皮疹多时可融合成片。风疹会出现少数斑丘疹。猩红热皮疹弥漫性潮红,表面会有红点。其中伤寒病人表面少数充血性皮疹。 3、艾滋病皮疹一般在消退情况下,麻疹皮疹消退后会有色素沉着以及脱屑。 4、艾滋病皮疹相关体征麻疹病人会出现口腔粘膜疹。而对于猩红热病

风疹病毒感染症状

风疹病毒患者一般会出现以下症状:口腔粘膜光滑,无充血及粘膜斑,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伴轻度压痛;通常于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皮疹先从面颈部开始,在24小时蔓延到全身;皮疹最初为稀疏的红色斑丘疹,之后面部及四肢皮疹可以融合,类似麻疹;出疹第二天开始,面部及四肢皮疹可变成针尖样红点,如猩红热样皮疹。 皮疹一般在3天内迅速消退,会留下较浅色素沉着;在出疹期体温不会再上升,患病的儿童没有疾病感觉,感觉一切恢复正常;但是风疹与麻疹不同,风疹全身症状轻,无麻疹粘膜斑,伴有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 风疹是病毒性传染病,

小儿麻疹有哪些症状

1.麻疹也叫痧子,是因为病毒引起的记性发疹性传染病,多数会发热,呼吸道卡他性炎症。这个时候,记得要补充足够水分,易于消化和营养丰富的饮食。 2.口腔的两边,会出现白色斑斑,类似针尖似得。全身然后出现皮疹。开始是出现在耳朵背,面上,颈部,在向身上,四肢慢慢扩展。 3.开始时的颜色比较淡,多数显示是玫瑰色,可互相融合,皮疹间能见到正常皮肤。:清热解毒透原则,桑叶、银花、连翘、蝉蜕、浮萍、葛根、升麻、紫草、牛蒡子等中药方子。 4.通常会发高烧,并伴随流鼻涕、咳嗽等症状,发热第2~3天在口腔黏膜可发现斑点, 1~

口腔白斑一定会癌变吗

口腔白斑虽属癌前病变,但不一定会癌变。随着病情的发展,在粘膜上凸起白色斑块,似云雾状,境界清楚表面粗糙,有时发生溃疡糜烂。 如果白斑柔软光滑,手指触感不明显,尚无大的妨碍,即无癌变的可能。如果颜色变白,表面变粗糙,一旦出现皲裂溃疡等现象时,则揭示有癌变可能,一般50-70岁的中老年人口腔粘膜白斑最易癌变。

麻疹有哪些表现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多 见于6个月-5岁小儿。感染了麻疹病毒后经过10-14天开始出现症状,最长 可达28天出现。病的初起症状与感冒相似,发热常为首发症状,体温38℃- 39℃以上,同时出现喷嚏、流涕和干咳,咽部充血,食欲欠佳、精神不好等。咳嗽 逐渐加重,呈刺激性咳嗽,并有两侧眼结合膜充血,流泪、怕光。同时在口腔两 侧颊黏膜上可见直径o.5-1毫米的白色斑点,周围有红晕,数量不一,最初只 有几个,在1-2天内迅速增加,似鹅口疮,称之为麻疹黏膜斑,是麻疹特有的征 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