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新生儿心脏外露是可以预防的

新生儿心脏外露是可以预防的

1.适龄婚育

医学已经证明,35岁以上的孕妇发生胎儿基因异常的风险明显增加。因此最好在35岁以前生育。如果无法做到这一点,那么建议高龄孕妇必须接受严格的围产期医学观察与保健。

2.准备要孩子前要做好心理、生理状态的调节

如果准妈妈有吸烟、饮酒等习惯,最好至少在怀孕前半年就要停止。

特别是在妊娠早期积极预防风疹、流感等风疹病毒性疾病。孕妇应尽量避免服用药物,如必须使用,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3.孕期尽量少接触射线、电磁辐射等不良环境因素。

看了以上的介绍之后,对于新生儿心脏外露的情况也都了解了吧。孩子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所以孩子的健康是非常的重要的,一个孩子要是患有疾病,对此一定要及时的去进行治疗,以免耽误了孩子的治疗,给孩子的危害造成非常大的危害,给国家少了一个人才。

婴儿心肌酶高的治疗以及正常值

新生儿心肌酶正常值

检查心肌酶主要是确定心肌缺血坏死或细胞膜的通透性。而心肌酶谱正常参考值多为成人标准,而新生儿的正常参考值要高于成人,所以不要认为新生儿心肌酶谱值增高就认为是患了心肌炎,由于影响心肌酶谱的因素较多,采用测定心肌肌钙蛋白来辅助诊断心肌炎,绝大多数儿童的心肌酶谱是正常参考值的2~3倍。

那么,新生儿心肌酶的正常值到底是多少呢?

心肌酶谱是指与心肌损伤相关的一组酶,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检查的心肌酶包括LDH、CK一MB、a一HBDH,GOT,这组相关酶对诊断新生儿心肌损伤有一定辅助作用。

新生儿心肌酶谱参考值较成人增高,新生儿心肌酶谱参考值分别为:

1、肌酸激酶:(115±82)U/L;

2、肌酸激酶同功酶(19士13)U/L;

3、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2±15)U/L;

4、乳酸脱氢酶(263士113)U/L;

5、a-羟丁酸脱氢酶(246士114)U/L。

查看详情>>

新生儿心肌酶正常值怎么保持

目前心肌酶谱正常值多为成人标准,而新生儿的心肌酶正常值要高于成人,所以不要认为新生儿心肌酶谱值增高就认为是患了心肌炎。而面对新生儿心肌酶的数值,应该怎样保持在正常值的范围内呢?

由于影响心肌酶谱的因素较多,很多医院采用测定心肌肌钙蛋白来辅助诊断心肌炎;对较重的心肌炎小儿可检查超声心动图,以发现心腔扩大和心功能有否降低;对复杂的病儿,必要时还需进行心肌、心内膜活组织检查来确诊。

为了保持新生儿心肌酶的正常值,建议配合医生积极治疗。在新生儿护理上,要保证充分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饮食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高热量、高纤维、高维生素、高蛋白、低脂肪饮食,少量多餐,避免过饱及刺激性食物,以免增加心脏负担;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

就婴儿心肌酶正常值是多少这个问题,上文中已经给了很详细的介绍。这样的话就不会说因为不知道而造成一些问题的出现,同时还更好的介绍了一些关于婴儿心肌酶这些类似的知识,这样的话也是对于照顾宝宝方面有很大的帮助的。

15)U/L;

新生儿嘴唇发紫怎么回事

新生儿心脏疾患

新生儿心脏畸形,或者新生儿本身就患有先天性心脏病,都有可能引起新生儿的婴儿嘴唇发紫的。因为心脏畸形,就会使得心肺无法正常的运行,从而引起嘴唇发紫。

呼吸道不畅

呼吸道不通,使得氧气不能正常的进入新生儿的肺部,从而引起缺氧,而直接的表现就是嘴唇发紫了,这样的呼吸不通,通常和先生性气管狭窄,巨舌症有着很大的关系。

呼吸系统发育不成

呼吸系统发育不成熟,或者由于产妇在生产的过程中出现一些如颅内出血的问题,都有可能使得新生儿在短暂的时间内出现嘴唇发紫的问题的。

感染

感染,新生儿由于先生性的肺部发育不良的问题,因此就很容易使孩子在吃奶的时候将奶吸进肺部,从而引起可怕的肺部炎症,而引起呼吸困难,加重嘴唇发紫的问题。这就很容易解释了很多婴幼儿在喝奶喝着的时候,突然会脸色发紫,或者咳不出来,又难受的样子了。而这个时候也是最危险的时候。

鼻腔阻塞

鼻腔内有粘液或者一些阻塞的问题,如感冒出现鼻塞,有鼻炎等等,均会引起吸氧不足,嘴唇发紫。应根据病因,对症治疗,鼻腔通畅后,则会好转。

新生儿心肌酶高的原因和建议

新生儿窒息后,会使心肌酶谱值升高;心肌缺氧,无氧酵解过程中酸性代谢产物堆积,细胞内酸中毒,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障碍,ATP减少,使细胞膜结构破坏,细胞通透性改变,使心肌酶谱及其同工酶释放增多,导致血清心肌酶谱的活性升高。

刚出生的婴儿心肌酶高,多数是因为出生时有缺氧引起的,但是一般不太高,随着缺氧的及时纠正和治疗,心肌酶也会随着降至正常,但是如果新生儿出生后病情较重,那么心肌酶的增高代表心脏功能比较脆弱,也可能是严重病情之一,而轻度增高应该不会对心脏有影响。那么,新生儿心肌酶高应该怎么办?

新生儿心肌酶高于正常值提示说明有心肌损伤或心肌炎的情况,如果不是很严重的话,只需注意休息,加强护理,避免着凉;同时应该应用营养心肌的药物,如维生素C,维生素B6,果糖之类的药物。

如果新生儿心肌酶高是与病毒感染侵犯心肌有关的,那需注意最近有无病毒感染,感冒等症状,体温如何,注意休息,营养心肌治疗,一般可用果糖,VC,辅酶Q10等治疗的,应注意预防感冒,定期复查心肌酶谱。

此外,心肌酶是心肌组织中的一种酶类,平时在血液中是比较低的,如果心肌酶增高,说明心肌组织存在损害的现象,还应综合查看心肌酶谱的其他指标,确定是不是心肌炎。

心肌酶高后遗症

一般情况下,新生儿的心肌酶都会高于正常成年人,所以,这点是在检测新生儿的心肌酶时候需要注意的。然而,对于新生儿心肌酶高的情况下,大家都会关心会不会对新生儿造成什么后遗症。下面,就由小编简单为大家介绍下,新生儿心肌酶高是否会有后遗症吧!

目前,心肌酶谱是评价“心肌损伤”的一个指标之一。新生儿心肌酶高,一般提示心肌受损,在心电图、心脏超声正常的情况下,一般不会有危险,也不会有后遗症,建议定期复查即可,必要时可以口服或静点营养心肌的药物治疗。

我们需了解的是,一般情况下,在缺氧、病毒性心肌炎、心肌梗阻等情况下,就会出现心肌酶谱增高。而医院检查心肌酶谱是想了解,新生儿出生缺氧时,是否存在心肌损伤的情况。

但是,新生儿本身正常的心肌是会略高于成年人的,因此,如果只是轻微偏高;那么不必担心;如果超过1倍以上,则应该有心肌损伤的问题。而关于后遗症,如果高出两倍,那么只要及时治疗,并什么不良后遗症,而且恢复也非常好。

新生儿心率正常值是多少

新生儿心率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调节,通过信号描记瞬间的胎心变化所形成的监护图形的曲线,可以了解胎动时、宫缩时胎心的反应,以推测宫内新生儿有无缺氧。正常妊娠从怀孕第37周开始每周做一次胎心监护,如有合并症或并发症,可以从怀孕第28~30周开始做。 应注意胎心音的节律性是否忽快忽慢等,正常胎心音120~160次/分,如果胎心音160次/分以上或持续100次/分都表示新生儿宫内缺氧,应及时治疗。

新生儿心率是预测新生儿安危的手段,因些每个新妈妈都有必要作好新生儿心率记录.此时新妈妈一定要知道新生儿胎心率正常值 范围:

正常新生儿心率为120~160次/分钟

在怀孕20周前胎心率平均为162次/分钟

在怀孕怀孕21~30周平均为147次/分钟

在怀孕31~40孕周平均为139次/分钟

通常在新生儿背上方的孕妇腹壁听到的胎心音最响亮,由于胎头位置不同,最响心音部位也不一样。孕妇自己学会计数每分钟胎心率是有好处的,若胎心率小于120次/分钟或大于160次/分钟,即表示胎心率异常,需进一步复查监护。

关于新生儿心率正常值是多少这个问题的解答,专家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到这,相信现在众多的新妈妈都婴孩对于新生儿心率正常值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和认识了吧,希望可以对众多新妈妈们有所帮助,在此提示,一旦新生儿的心率超出正常值的话,一定要及时的带着孩子去专业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心肌供血不足的原因

遗传因素是心脏病的一种重要原因,在家庭之中,如果母亲生的第一个孩子就患有心脏病,则生第二胎就增加2%的发病率。母亲如果生的两个孩子都是先天性心脏病,再生第三胎就达到了10%的发病率,但是如果目前本人就具有心脏病,则在第二代之中,能达到10%的发病率。

婴儿心脏病发病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孕妇自身就患有不同疾病。有些孕妇以前患有糖尿病,没有得到必要治疗,从而使新生儿具有达到2%的发病率。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增高统计显示另一个因素就是病毒感染,也就是孕妇在怀孕到3个月的时候,特别是第3或者是第8周的这段时间,孕妇如果遭遇到流感,风疹等的感染,就可能导致新生儿心脏发生异常情况。在我国的15万-20万患儿之中,有些患儿没满1岁就失去了生命,而在两岁的时候,基本就达到了2/3的死亡率。

对于新生儿心脏病应该及早进行预防。在孕妇怀孕时,如果在24周之前,就应该对胎儿的心脏进行检查,看看是不是具有致命缺陷。一般来说,孕妇在胎儿出生前B超最好要做3-4次。对于新生儿心脏病方面的治疗,有不同积极的治疗方案供患儿家属选择,现我国能够手术治疗心脏病的医院,达到了650家以上。在2007年的时候,临床上具有64000例心脏病的病例,而在2012年的时候, 就达到了91000例。

要尽快治疗此种疾病,就需要现在的医疗条件不断地完善与提高。现在在治疗方面,主要就是存在了两个特点,首先就是具有不平衡的外科水平,此原因具有很大的地区差异。在我国一线城市之中,能达到很高的医疗环境或治疗条件的占据了1/5;我国一二线城市的医院中,能进行外科简单治疗的达到了80%,已达到了国际基本治疗水平。其实对于心脏病患儿,应该多注重睡眠,最好保持7-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通过以上对心脏病患儿的不同数据显示,可看出我国对新生儿心脏病的基本治疗水平在不断转好,医疗条件逐步完善。

新生儿心脏外露是什么病

新生儿心脏外露是什么病考虑是先天心脏病,一般认为妊娠早期(5~8周)是胎儿心脏发育最重要的时期,先天性心脏病发病原因很多,遗传因素仅占8%左右,而占92%的绝大多数则为环境因素造成,如妇女妊娠时服用药物、感染病毒、环境污染、射线辐射等都会使胎儿心脏发育异常。尤其妊娠前3个月感染风疹病毒,会使孩子患上先天性心脏病的风险急剧增加。

新生儿心脏外露是可以预防的:

1.适龄婚育

医学已经证明,35岁以上的孕妇发生胎儿基因异常的风险明显增加。因此最好在35岁以前生育。如果无法做到这一点,那么建议高龄孕妇必须接受严格的围产期医学观察与保健。

2.准备要孩子前要做好心理、生理状态的调节

如果准妈妈有吸烟、饮酒等习惯,最好至少在怀孕前半年就要停止。

特别是在妊娠早期积极预防风疹、流感等风疹病毒性疾病。孕妇应尽量避免服用药物,如必须使用,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3.孕期尽量少接触射线、电磁辐射等不良环境因素。

看了以上的介绍之后,对于新生儿心脏外露的情况也都了解了吧。孩子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所以孩子的健康是非常的重要的,一个孩子要是患有疾病,对此一定要及时的去进行治疗,以免耽误了孩子的治疗,给孩子的危害造成非常大的危害,给国家少了一个人才。

孕妇爬山时突发身体不适

孕妇每天至少运动半小时

“孕妇每天起码要运动半小时。”专家介绍,孕妇长期在家坐着躺着、不出门不运动,是养胎的误区。如此孕妇很容易超重,生产出巨大儿(体重超8斤的新生儿就属巨大儿),不仅会增加孕妇发生产伤和产后出血的几率,更可能影响孩子以后的身体健康。

适当运动降低新生儿心脏病风险

孕期运动除了对妈妈有好处,对宝宝也是有帮助的,一项研究表明,孕妇通过做适当的运动,可以降低新生儿患心脏缺陷疾病的概率。

导致心脏病的几种主要原因

心脏病渐渐成为我国中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类疾病,据了解,现在我国的心脏病患者非常多,这些患者之中有400多万治疗不及时;并且每年还具有先天性心脏病出生的患儿约有150000;在这些患者之中,能够有条件进行治疗的患儿统计是60000—80000,其他的患者大部分是因为经济条件差,因此不能控制或治愈,最终导致失去生命。心脏病和其它新生儿疾病对比后发现,占据所有婴儿发病率的0.7%-0.8%。

胡盛寿教授介绍称,在我国内地5岁以下就失去生命的孩子之中,先天性心脏病成为主要原因,每年在我国具有30万例的新增患儿,主动能够接受手术治疗的却只有70000例。从我国的统计情况来看,出生婴儿之中具有先天性疾病的的有120万,先天性心脏病是这些婴儿主要的先天性疾病,每年达到15-20万的增长量,高达0.8%的发病率。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心脏病,主要的原因就是包含如下内容:

遗传因素是心脏病的一种重要原因,在家庭之中,如果母亲生的第一个孩子就患有心脏病,则生第二胎就增加2%的发病率。母亲如果生的两个孩子都是先天性心脏病,再生第三胎就达到了10%的发病率,但是如果目前本人就具有心脏病,则在第二代之中,能达到10%的发病率。

婴儿心脏病发病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孕妇自身就患有不同疾病。有些孕妇以前患有糖尿病,没有得到必要治疗,从而使新生儿具有达到2%的发病率。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增高统计显示另一个因素就是病毒感染,也就是孕妇在怀孕到3个月的时候,特别是第3或者是第8周的这段时间,孕妇如果遭遇到流感,风疹等的感染,就可能导致新生儿心脏发生异常情况。在我国的15万-20万患儿之中,有些患儿没满1岁就失去了生命,而在两岁的时候,基本就达到了2/3的死亡率。

对于新生儿心脏病应该及早进行预防。在孕妇怀孕时,如果在24周之前,就应该对胎儿的心脏进行检查,看看是不是具有致命缺陷。一般来说,孕妇在胎儿出生前B超最好要做3-4次。对于新生儿心脏病方面的治疗,有不同积极的治疗方案供患儿家属选择,现我国能够手术治疗心脏病的医院,达到了650家以上。在2007年的时候,临床上具有64000例心脏病的病例,而在2012年的时候, 就达到了91000例。

要尽快治疗此种疾病,就需要现在的医疗条件不断地完善与提高。现在在治疗方面,主要就是存在了两个特点,首先就是具有不平衡的外科水平,此原因具有很大的地区差异。在我国一线城市之中,能达到很高的医疗环境或治疗条件的占据了1/5;我国一二线城市的医院中,能进行外科简单治疗的达到了80%,已达到了国际基本治疗水平。其实对于心脏病患儿,应该多注重睡眠,最好保持7-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通过以上对心脏病患儿的不同数据显示,可看出我国对新生儿心脏病的基本治疗水平在不断转好,医疗条件逐步完善。

新生儿心力衰竭的诊断原则

新生儿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也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新生儿的自身特点临床表现不典型,又受原发病的影响早期诊断困难。而且国内外对新生儿心力衰竭的评价,缺乏金标准,诊断仍限于症状、体征判断,临床上难以准确把握治疗时机,易贻误病情。

新生儿由于自身解剖生理特点,心储备量低、代偿能力有限,先天性心血管异常,左向右分流使心脏负荷加重易发生新生儿心力衰竭,患肺炎甚至轻微呼吸道感染,都易诱发新生儿心力衰竭。新生儿心力衰竭和肺炎有许多类似表现,新生儿心力衰竭肺水肿特别容易与肺炎混淆。如满肺湿啰音、肝大,要考虑新生儿心力衰竭。此外,对有肺啰音的肺炎要注意同新生儿心力衰竭引起的肺水肿进行鉴别。

据资料显示面色苍灰、烦躁、发绀、肝脏大小变化、治疗后12~24h内肺啰音明显减少或消失,对鉴别有价值。先心病患儿易发生新生儿心力衰竭,且症状重。但新生儿心力衰竭时心脏杂音减轻或消失,往往是新生儿心力衰竭好转才出现明显杂音。

新生儿心肌酶高的注意事项

目前心肌酶谱正常值多为成人标准,而新生儿的心肌酶正常值要高于成人,所以不要认为新生儿心肌酶谱值增高就认为是患了心肌炎。

其实,由于影响心肌酶谱的因素较多,很多医院采用测定心肌肌钙蛋白来辅助诊断心肌炎;对较重的心肌炎小儿可检查超声心动图,以发现心腔扩大和心功能有否降低;对复杂的病儿,必要时还需进行心肌、心内膜活组织检查来确诊。

那么,新生儿的心肌酶偏高的话,家长应该注意什么呢?

对于新生儿心肌酶高,建议配合医生积极治疗。在新生儿护理上,要保证充分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饮食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高热量、高纤维、高维生素、高蛋白、低脂肪饮食,少量多餐,避免过饱及刺激性食物,以免增加心脏负担;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

新生儿心脏病治疗方法

据调查显示,近几年新生儿患有心脏病的患者,数量逐年增加,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新生儿心脏病复发几率过高呢,心脏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先天性心脏病是由于在胎儿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而致的心脏血管畸形,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心脏病,约占出生婴儿的15%左右,主要分为两大类:紫绀型及非紫绀型。

紫绀型即出生后婴儿口周及四周末梢出现青紫,尤以哭闹时明显;非紫绀型婴儿早期无症状,往往在查体时发现心脏杂音,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即可确诊。主要为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等,确诊后的心脏病应早期治疗,需要在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修补,常规要选择胸部正中切口,劈开胸骨来显示手术部位,术后常常留下较大的瘢痕。

近期心外科采用右腋下胸部小切口治疗小儿先心病,不劈开胸骨,不切除或切断肋骨,保持了骨性胸廓的连续性,手术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切口小,且位于腋下及侧胸壁,右上肢功能位时,几乎看不到切口瘢痕,使病儿和家长摆脱因胸骨前正中切口所留下的瘢痕而造成的负担和痛苦。

近20多年来由于先进的现代检查技术的发展(如心导管术、心血管造影术、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和核素心血管造影等)及低温麻醉、体外循环和心脏外科手术的进展,很多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能得到准确的诊断与根治,部分复杂的心脏畸形也可以进行手术治疗

心脏病影响了好多人的健康,好多人因为得了心脏病,也不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他们每天过着苦不堪言的生活。特别对于新生儿来说,他们刚来到这个世界上,就要饱受病痛的折磨,这对他们来说是极其不公平的。那新生儿心脏病治疗方法有哪些呢?治疗新生儿心脏病我们可以采取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现在科技不断发展,所以我们应该采取科学的手段,对新生儿心脏病进行治疗。

​孕期前三月防小儿先心病的关键

孕期头三个月是胎儿心脏形成的关键时期,若此时感染流感、风疹、腮腺炎等病毒,接触x射线、同位素、放射性元素等放射性物质,或服用致畸药物,过度饮酒或缺乏某些营养素等,就有可能影响胎儿心脏发育,导致先心病。

救治:越早手术效果越好

其实,小儿先心病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治之症,先心病患儿都有机会通过手术恢复健康。安琪教授指出,“心脏外科发展到今天,已达到很高水准。几乎所有的先心病,只要早发现、早诊断、及时治疗,都能得到良好的手术治疗。”

“先心病总的治疗原则是越早治疗效果越好,绝大多数先心病患儿经及时、有效治疗都能痊愈,完全能和正常人一样学习、工作和生活。”先心病手术量国内居首。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先心病发病率高于发达国家,我国每年有超过150000病人进行心脏手术。其中,先心病手术高居首位,占总体的60%~65%。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约为0.7%,60%为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紫绀性先心病中法洛氏四联症占50%以上。目前,先心病治疗的外科手术手段主要有早期手术、杂交手术、经右侧开胸小切口、体外循环不停跳手术、胸腔镜手术等。

据小儿心血管病专家介绍,要预防和减少先心病的发生几率,孕期的妇女,特别是妊娠三个月以内的孕妇生活状况至关重要。在此期间,孕妇要防止病毒和寄生虫感染,尤其是预防感冒等多种传染病发生;有合理饮食和运动锻炼,以增强身体抵抗力。同时,妊娠期间的孕妇切忌乱服药。有些孕妇认为感冒或发烧是小病,便自己去药店买一些药服用,这样做会有一些潜在的危害影响腹中胎儿。高龄产妇妊娠也存在一些危险,因为有些遗传因素会影响胎儿的基因和染色体,从而增加新生儿患先心病的几率。

要最大限度减少先心病发生,安琪教授认为至少应做到以下6点:认真对待婚检,对有糖尿病、癫痫等疾病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决定怀孕时间;女方怀孕前应适当增加营养,加强体育锻炼;孕前及孕期,夫妻双方都应戒烟、戒酒;长期接触放射线或接受放射线治疗者,要在脱离放射线至少半年后再考虑妊娠;经常接触各种农药、化学药物的妇女应加强防护;不用或少用四环素、磺胺和激素等有可能致畸的药物,且不用含激素的化妆品;妊娠早期注意预防感冒、风疹等疾病;孕期用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擅自服用。

1944~1958年是先心病手术的起步阶段,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首任院长吴英恺院士于1944年做了第一例动脉导管未闭的结扎术,接着1945年在上海完成第一例Blalock分流手术,1958年苏鸿熙教授完成第一例体外循环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

上世纪70年代,中国心外科进入新的历史时期。1985年,小儿先心病的研究由简单的疾病向复杂的病种过渡,由大儿向小儿和婴儿过渡。80年代,全国16个省市103个心脏病中心联合成立中国心血管技术协作培训中心,新技术、新知识的普及教育,把中国小儿心脏外科提升到了新台阶,1981年在北京召开的心血管外科国际研讨会上,与各国的交流、合作也促进了中国小儿心脏外科的发展。

​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的作用是什么

我国近几年研究数据表明,新生儿和婴儿死亡率排在顺位第一的即先天性心脏病。宫内和新生儿的死亡率达85%。尤其心外畸形伴宫内心衰预后更差。北京市对新生儿35种疾病的监测先天性心脏病居第二位,发生率为1%。超声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的敏感性为60%~90%,特异性90%以上,能够有效阻击先心病。

一、妊娠14周至20周应对胎儿进行心脏超声检查

大血管转位和动脉导管依赖性复杂先天性胎儿心血管疾病为当今危害新生儿生命和生存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具有死亡率和致残率高的特点,发病率在出生后存活的胎儿中为8‰左右。而在未出生的胎儿中比例更高。宫内被确认的严重心血管病的胎儿,能够长期存活的极少。国外发达国家大部分地区已对所有妊龄16~24周的胎儿进行心血管超声检查。英国1999年产前先心病诊断率为23%,而到2000年产前先心病的诊断率就达到了70%。

目前,国家对产前胎儿保健制定了一系列检查规范,包括超声产前诊断,胎儿心脏超声检查是其中之一。通常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孕妇在常规超声检查时,对胎儿心脏进行初步筛查,约在妊娠的14~20周,是由从事专业产科超声医师进行,发现问题后,进入第二步胎儿心脏超声专项检查,是由经专业培训后的心血管超声医师进行。约在妊娠的18~28周。胎儿心脏病与儿科心脏病不完全相同。胎儿通过脐带与胎盘连接,有自身独立循环系统又与母体密不可分。胎儿心血管处于不断发育和成长过程,血液循环都不同于儿童。

在我国这样人口众多的国家,发展极不平衡,胎儿心脏超声检查普及还远远不够,每年出生的新生儿中仍有8‰心血管异常的胎儿出生。实行常规胎儿心脏超声检查,减少了许多严重复杂畸形胎儿的出生,而那些较轻的心脏异常,如果产前能得到诊断并做出必要的保障措施,出生后的新生儿便能得到及时救治。

二、孕期进行超声波检查很有必要

超声波是一种间断性的脉冲发射,平均功率为30~40毫瓦/平方厘米以下。它并不会像X线那样具有辐射及生物效应,所以一般情况下,不至于造成对孕妇或胎儿的危害。国外学者曾对720名12周以上的孕妇进行超声波检查5~15分钟,也未发现任何母体及胎儿操作损伤。但近年也有医学工作者提出不一样的观点,认为儿童的语言发育迟钝,与产前的B超诊断有关。因为孕早期胎儿较为娇嫩,易受外界理化因素影响,所以在早孕阶段最好不要多做超声检查。在怀孕后期,要用超声检查来确定胎儿是否正常,羊水是否过多,是否葡萄胎,胎位是否正常等。用超声波做孕妇检查,时间大多很短,只有几分钟,对子宫中孕后期的胎儿一般不会产生影响。

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的作用是什么?了解了专家的介绍以后,我们就更应该对于这一内容进行详细的了解了。我们知道在生活中胎儿心脏的一些疾病是比较难查到的,因此孕产妇应该对这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和理解。相信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将有更多的疾病被认识,胎儿超声诊断水平也会相应增高了。随着全国各地区这种项目越来越普及,我国先心病的患儿出生率也会得以控制。

相关推荐

孕期适当运动利于顺产

孕期适当运动利于顺产 女性怀孕期间,很多人认为危险期,不敢做运动。但其实孕期适当运动可避免过度肥胖,有利于顺产。怀孕四个月时,准妈妈就可以做做保健助产操,平时也可以选择空气流通好、人少的地方散散步,每次30分钟-1小时左右。需要提醒的,孕期运动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如果医生告知孕妇身体异常且不适宜运动,就应停止。 孕期适当运动降低新生儿心脏病风险 孕期运动除了对妈妈有好处,对宝宝也有帮助的,一项研究表明,孕妇通过做适当的运动,可以降低新生儿心脏缺陷疾病的概率。 心脏胎儿发育的第一个器官,怀孕10

新生儿护理关键在产后六小时

胎儿从浸泡在羊水中,完全依靠胎盘供给营养和氧气,成功过渡到大声啼哭,开始自主呼吸一个奇迹。新生儿需要很好的护理以保证正常发育和持续健康。 新生儿护理 关键在产后六小时 - 初始的护理 新生儿一出生,医生或护士应轻轻地用吸管清除口腔、鼻腔和喉部的粘液,新生儿即开始第一次自主呼吸。在第一次自主呼吸后给新生儿断脐带,在新生儿的脐带上夹二把夹子,在二把夹子间剪断脐带。将新生儿轻柔地擦干后放在无菌的暖箱里或放在母亲的怀抱里。 测量体重后,医生检查新生儿有无明显异常,然后进行全面细致的体格检查。在生后1分钟、5分钟

新生儿心脏病种类有哪些

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很多,但常见的可分为分流型和梗阻型。前者又可分为左向右分流(即动脉血与静脉血混合)和右向左分流(即静脉血与动脉血混合)两大类。 左向右分流型。这类病人占先天性心脏病病人的2/3,在左、右心腔间或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存在异常通道,其常见症状有心室间隔缺损、心房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等。 右向左分流型。这类病人因心脏结构异常(肺血管狭窄或主动脉错位),使静脉血流汇入右心后不能全部流入肺循环起氧合作用。这类病人往往病情较重,其常见症状有法洛四联症、大血管错位、肺动脉闭锁合并其他畸形、单心室等。 梗阻

新生儿心肌酶正常值多少

心肌酶谱指与心肌损伤相关的一组酶,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检查的心肌酶包括LDH、CK一MB、a一HBDH,GOT,这组相关酶对诊断新生儿心肌损伤有一定辅助作用。 新生儿心肌酶谱参考值较成人增高,新生儿心肌酶谱参考值分别为: 1、肌酸激酶:(115±82)U/L; 2、肌酸激酶同功酶(19士13)U/L; 3、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2±15)U/L; 4、乳酸脱氢酶(263士113)U/L; 5、a-羟丁酸脱氢酶(246士114)U/L。

新生儿心脏病表现有哪些

先天性心脏指在人胚胎发育时期(怀孕初期2-3个月内),由于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碍而引起的局部解剖结构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在胎儿属正常)的心脏除个别小室间隔缺损在5岁前有自愈的机会,绝大多数需手术治疗.主要分为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法洛四联症,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先天性心脏病有以下常见症状,但轻症先天性性心脏病可无明显症状。青紫,心脏杂音,体力差等。易患呼吸道感染:多数先天性心脏病由于肺血增多,平时易反复患呼吸道感染,反复呼吸道感染又进一步导致心功能衰竭

预防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方法什么

缺血缺氧性脑病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脑部疾病,此疾病不仅对患者的身体伤害极大,对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的生活以及工作都会带来极大的影响,所以及时治疗缺血缺氧性脑病十分关键的,但如果生活中能够预防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生最好的,那么预防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方法什么呢?下面我们针对此问题进行具体介绍。 预防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在分娩过程中要严密监护胎儿心率,定时测定胎儿头皮血pH和血气,发现宫内窘迫须及时给氧及静注葡萄糖等药物,并选择最佳方式尽快结束分娩。一旦发现胎儿宫内窘迫,立即为产妇供氧,并准备新生儿的复苏

新生儿心律失常有哪些症状

小儿心脏生理结构还在不断完善,不断发育健全,所以小儿心律不齐也很常见。然而小儿心律不齐时与成人的不一样,差别很大。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朋友应该做好预防工作,多了解这方面的相关知识。 即便健康的宝宝也会偶尔出现生理性的心律失常,诱因可能仅仅呼吸引起的,这种心率偶尔出现的波动叫做窦性心律失常,一种正常的生理情况,不需要经过特殊的医学评估和治疗。 心脏跳动的节奏心脏壁上自律细胞释放出的电循环维持的,在这个电循环正常工作时,心跳的节奏就非常的规律;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心脏跳动的节奏不规则,也

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检查治疗

1.检查 胎儿心电图与一般普通的心电图一样,都一种无创伤性的检查胎儿在子宫内健康状况的重要方法。心电图不能看出先天性心脏病的,心电图只能间接提示可能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能性,如果要监测出先天性心脏病的话主要诊断还需要心脏彩超检查,如果一旦有先天性心脏病的症状就要尽快进行心脏彩超检查。 医生建议通过胎儿心电图检查,可记录下正常或异常的心电波形,胎心快慢还有心电图的变化,有没有早搏症状的出现等一些所谓的心律失常的症状。由此可以判断胎儿在子宫内的健康状况,而且还可以在早期发现胎儿宫内发生缺氧情况,尽可能早点

判断新生儿正常的标准

判断新生儿正常的标准 1、皮肤颜色:评估新生儿肺部血氧交换的情况。全身皮肤呈粉红色为2分,手脚末梢呈青紫色为1分,全身呈青紫色为0分。 2、心搏速率:评估新生儿心脏跳动的强度和节律性。心搏有力大于100次/分钟为2分,心搏微弱小于100次/分钟为1分,听不到心音为0分。 3、呼吸:评估新生儿中枢和肺脏的成熟度。呼吸规律为2分,呼吸节律不齐(如浅而不规则或急促费力)为1分,没有呼吸为0分。 4、肌张力及运动:评估新生儿中枢反射及肌肉强健度。肌张力正常为2分,肌张力异常亢进或低下为1分,肌张力松弛为0分。

新生儿也需教养

1、利用一切机会与新生儿说话,说的内容与生活内容相结合。如吃奶喽渴了吗宝宝真漂亮妈妈来了等。 2、经常抚摸新生儿前额和全身皮肤,经常搂抱孩子,喂奶或换尿布时要充满感情地望着孩子,不停地对他说话,以满足婴儿心理需求,加深母子的相互信赖和感情。 3、促进新生儿视觉的发育。用红气球,经常移动位置给婴儿看;用富于感情的目光注视孩子,不仅可促进婴儿视力,还可促进婴儿大脑发育。 4、锻炼新生儿听觉。可用铃铛在头部的前后左右各方向轻轻摇动,使孩子追随铃声活动头部,也可选优美的乐曲给新生儿听。孩子哭闹时,将其抱在怀中紧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