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如何自测血糖方法
老年人如何自测血糖方法
1、调校好仪器:首先应认真阅读血糖仪的使用说明书,注意各种提示信号,并保证操作前有充足的电量。然后调整好血糖仪代码,使之与试纸代码相同。建议最好使用原厂家配套生产的试纸条。每次自测时,都要注意检查试纸条的有效期,并察看试纸表面有无因受潮或受其他污染,切忌用手触摸试纸条表面。
2、采血前准备:先洗手,然后令手臂下垂一会儿,感觉到手指血液充盈时,即可用酒精消毒准备要扎的手指。注意一定得等酒精挥发完后再扎手指。
3、扎针有讲究:采血部位要交替轮换,不要长期刺扎一个地方,以免形成疤痕。在手指侧边采血疼痛较轻,而且血量足。另外,扎针时需要注意千万不要挤压采血的手指,因为太用力挤压手指可致血液稀释,影响到检测结果。
在家测血压要注意细节
第一,受检查者的右上臂要与其心脏放在同一水平线上,如果上臂位置过高,测得的血压值往往偏低;如果上臂的位置过低,测得的血压值就常常偏高。
第二,测血压时水银柱不要打得太低。
第三是放气的速度要恰当,一般来说,放气的速度以每秒水银柱下降2-3毫米为宜。放气太快容易使测试者反应不及,出现测量错误;放气太慢则使前臂淤血,造成舒张压读数增高。
第四,测的次数不能太少,只测一次就得出结论往往不准确。而且测第一次时数值经常偏高,而第二、第三次较稳定。另外,测血压前被测者应静坐休息二十分钟,每次测压时的基本体位应相同。还要注意的是,每次测前应将袖套中气体放尽,否则血压值越测越高。
但无论是家庭成员帮助测量还是自测血压,测出的血压均不能作为高血压病人自行调整降压药剂量和服药次数的依据。但是自测血压作为病人日常信息,对医生诊断、评估降压效应、调整治疗方案、改善病人治疗的依从性都十分重要。
老年人如何自测血糖方法
自采指血测血糖,要注意哪些细节才能测得准些?
1、调校好仪器:首先应认真阅读血糖仪的使用说明书,注意各种提示信号,并保证操作前有充足的电量。然后调整好血糖仪代码,使之与试纸代码相同。建议最好使用原厂家配套生产的试纸条。每次自测时,都要注意检查试纸条的有效期,并察看试纸表面有无因受潮或受其他污染,切忌用手触摸试纸条表面。
2、采血前准备:先洗手,然后令手臂下垂一会儿,感觉到手指血液充盈时,即可用酒精消毒准备要扎的手指。注意一定得等酒精挥发完后再扎手指。
3、扎针有讲究:采血部位要交替轮换,不要长期刺扎一个地方,以免形成疤痕。在手指侧边采血疼痛较轻,而且血量足。另外,扎针时需要注意千万不要挤压采血的手指,因为太用力挤压手指可致血液稀释,影响到检测结果。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了糖尿病
今天诊断糖尿病不能仅凭有无消渴症状,也不能凭尿中有没有糖,而主要靠测血糖。
空腹血浆血糖大于或等于7毫摩/升,或者任何时间(包括服糖后)血浆血糖等于或大于11.1毫摩/升,如果有症状,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如果没有症状,仅仅是体检发现血糖高,则过几天再测一次。如果仍高,也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怎样确定他是2型呢?1型多发生于儿童,妊娠糖尿病一定在孕妇,特异型糖尿病有其他明确的病因或服药等病史。中中老年人而且偏胖的糖尿病人绝大多数是2型。
如果有条件,则要靠测血中胰岛素或特殊的抗体来鉴别了。这种情况有两类。一是空腹血浆血糖不到7毫摩/升,但高于正常6毫摩/升,称为空腹血糖异常(IFG)。二是餐后或作葡萄糖耐量试验后2小时血糖不到11.1毫摩/升,但仍高于正常7.8毫摩/升,称为糖耐量低减(IGT)。
测血糖有几种办法?
袖珍血糖仪,只要一滴血,很快即得出结果。目前病人在家自测血糖推荐用这种方法。但这种方法用的是全血,全血中红细胞所含的葡萄糖较少,所以测出的血糖值比血浆血糖要低,大约低12%。不过作为病人自己观察病情改变或药物疗效,只要看此数字的高低即可。如果仪器质量可靠,操作又准确,其血糖值是可信的。
此外,空腹血和餐后2小时血的血糖值当然也不同,目前认为测餐后2小时值比测空腹血糖值的意义要大。
哪些人需要自测血压
导语:提倡家庭自测血压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公众尤其是高血压患者通过自测血压,及时了解自己的血压情况,以便更好地控制高血压。按照欧洲高血压学会建议,自测血压的适用对象是:可疑白大衣高血压、可疑隐蔽性高血压、抗高血压治疗指导、老年高血压、妊娠、糖尿病、难治性高血压,改善病人治疗依从性,预测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危险。但对精神抑郁或焦虑,或擅自修改治疗方案的人,不建议自测血压。因为焦虑的病人一看到自己的血压高了,往往过于紧张,甚至擅自加药。
哪些人需要自测血压?
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两亿人,但是高血压控制率不足10%,其中原因之一是病人不知道自己的血压水平,仅凭感觉用药。而有相当多的农民从未测过血压,到医院就诊时才发现患有高血压,甚至发生了脑出血才知自己患有高血压。
2008年的10月8日是第11个“全国高血压日”,主题是“家庭自测血压”,而提倡家庭自测血压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公众尤其是高血压患者通过自测血压,及时了解自己的血压情况,以便更好地控制高血压。自测血压对提高高血压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鉴别诊断高血压类型、评估降压疗效以及预测心血管病发生危险等均有重要价值。
按照欧洲高血压学会建议,自测血压的适用对象是:可疑白大衣高血压、可疑隐蔽性高血压、抗高血压治疗指导、老年高血压、妊娠、糖尿病、难治性高血压,改善病人治疗依从性,预测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危险。但对精神抑郁或焦虑,或擅自修改治疗方案的人,不建议自测血压。因为焦虑的病人一看到自己的血压高了,往往过于紧张,甚至擅自加药。
白大衣高血压,是指有些人去医院就诊时,在医生诊室测量血压时血压升高,但回到自己家中自己测血压或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时血压正常。过去认为这种高血压仅因病人精神紧张导致,实际血压尚属正常。现在经研究发现,它可能是处于正常血压与明显持续性高血压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应加强随访观察。
隐蔽性高血压,则是指只有在运动时监测才能发现的血压升高,在诊室不能检测到,常见于男性、年轻人,伴有较高的晨起心率。
总体而言,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都需要自测血压,尤其是治疗依从性不好的病人,必须坚持自测血压。专家提醒:糖尿病患者如果合并高血压,则属于高危病人。如果再合并其他危险因素,就是非常高危的病人,很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病。这类病人必须自测血压。
患者在进行自测血压之前,需由医护人员培训相关操作技能,包括血压计使用方法、误差校对、测量步骤、器械保存等相关内容。
世界高血压联盟(WHL)提倡的自测血压方法,具体包括:①测量前休息并放松5分钟;②餐后至少2小时、喝咖啡或吸烟后至少半小时再测血压;③保持手臂与心脏在同一水平;④家庭自测血压数值应参考两次7天的早晨和晚上的测量值;⑤不应考虑单独一天或第一天的家庭自测血压值;⑥不舒服、感冒、焦虑、紧张、疼痛时不要测量等。如果是诊断初期,应连续7天早晚各测1次血压;如果是长期观察,可每3个月重复测量1周。测量时间一般为早晨6:00~9:00,晚上18:00~21:00。如果血压控制不理想,应适当增加测量次数。
高血压患者更应该重视自测血压,及时了解自己的血压情况,提高治疗依从性,以便更好的控制高血压。自测血压对提高高血压患者治疗的主动性,控制高血压有积极意义,对高血压的鉴别诊断,疗效评估及心血管病发生危险的预测均有重要价值。
因家庭自测血压的血压值通常会低于诊所血压,家庭自测血压的平均值135/85毫米汞柱,相当于诊所血压的140/90毫米汞柱。当非同日多次家庭自测血压的平均值≥135/85毫米汞柱,可考虑诊断为高血压。应及时就医治疗,避免延误病情,给身体带来更大的伤害!
怎么查血糖
前两天,腹透中心进行患者查房,讨论了一位因为糖尿病肾病进入透析的老病人,这位患者血色素达标、营养状况不错、血压还行、血脂偏高,超滤不太多,再一看他的静脉血糖已经超过了15mmol/l(餐后约2小时抽的血,患者家较远不能空腹来院抽血),就立即查看患者的自测血糖情况,奇怪的是患者无论空腹还是餐后2小时的血糖还都不错,空腹6-8mmol/l左右,餐后2小时8-10mmol/l左右。是什么原因造成患者自测血糖与静脉抽血血糖差距如此之大呢?这是偶然现象还是会普遍出现的情况呢?小编十分好奇,就进行了一些调查工作。
首先要了解不同测量方法的区别。首先说测血糖的仪器肯定是不一样的,一个是复杂的医院内的大型不可移动仪器,一个是便于携带的简易仪器,但是二者的原理基本一致,如果用完全相同的标本(同一个血样,相同时间,同样的温度)测量数值应该是一致的。不过大家也应该注意到了,如果想要得到一致结果,那么对于标本(血样)就需要许多限定(同一个血样,相同时间,同样的温度),也就是说我们采集的血样的不同会造成测血糖最终结果的不同。
不都是血吗,有什么不同。这里就要好好和大家解释一下。人体中的血管可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相应的留着动脉血、静脉血和混合血。从食物中社区的糖先进入肝脏,一部分被肝脏储存起来一部分继续流向全身供给全身组织器官使用。一般来讲类似于氧气的状态,动脉血糖会大于混合血糖大于静脉血糖。便携式血糖仪测量的就是混合血,医院抽血查的就是静脉血,各位看官是不是觉得那自测血糖应该高于医院抽血的血糖了!实践证明这个结论也不全正确。血液是由血浆及血细胞构成的,血浆中的糖大于血细胞中的糖。患者自测血糖检验的是全血(包含血浆、血细胞),而医院检验的标本是去掉了血细胞的血清(去掉凝血物质的血浆),想明白了吗?小编也觉得这么空想,各位看官早就绕晕了吧。所以我就给大家做一个不太科学的比喻。假如全血中有血糖5,血细胞中有4,平均下来全血就应该有血糖(5+4)/2=4.5,而血清中的血糖基本等于血将中的血糖就是5,那么就是说同一个人全血的血糖小于血清的血糖。这么推论后就可以得出患者自测血糖应该低于医院测血糖。有科学家计算空腹时指血全血的血糖值应该比静脉血的血浆血糖值低约12%。不过当进食后情况变得较为复杂,人体吸收的葡萄糖先到动脉,以后经毛细血管外周代谢消耗部分葡萄糖后再回到静脉,因此进食后毛细血管血糖比静脉血糖要高一些,但这正好与上述由于血细胞导致的指血血糖低于静脉血清血糖关系相反,所以在进食后,这两个因素相互抵消,使毛细血管全血血糖和静脉血浆血糖大致差不多。
孕妇如何自测血糖,血糖值的正常范围是多少
血糖检查是通过查血的方式进行检查,通过了解血糖标准值是多少,从而知道孕妇是否有血糖过高的情况,及时给予相应的生活指导,帮助孕妇和胎儿健康度过孕期。那么,孕妇如何自测血糖,血糖值的正常范围是多少?
实时了解血糖的情况,对于安排患者饮食、运动以及调整用药,提供科学的依据,血糖自我监测的好处不言而喻了。自测血糖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家用血糖仪,一般来说血糖仪测量的血糖值。
由于糖尿病人个体差异,血糖控制当然也要因人而异。糖友最好咨询医生,根据自身情况确定血糖的适当范围。由于老年人容易发生低血糖,制定的血糖标准可略高一点。糖尿病孕妇为了胎儿的健康发育,血糖要严格控制在标准范围内。
在正常孕期做检查的情况下,如果没有高危因素的情况下,在怀孕24到28周需要做一个葡萄糖的筛查实验。一般孕妇空腹不超过5.1mmol/L,孕妇餐后2小时正常血糖值规定不得超8.5mmol/L。
一般人在餐后一小时进行血糖值测量,其血糖正常值应该在6.7-9.4mmol/L之间。最高也不应该超过11.1mmol/L(200mg/dl),而孕妇则不能超过10.0mmol/L。一般人餐后两小时的血糖正常值不应该超过11.1mmol/L,而孕妇则不能超过8.5mmol/L。
通过对血糖的测量后,如果准妈妈被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请不要过于沮丧,而是应该用积极的心态进行治疗。孕妈妈应该要做的首先是控制饮食,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减少油腻食物的摄入,少吃或者禁食甜食。如果实在想吃甜食,则可以吃一些水果。如果食欲不好,孕妇的家人可以适当为其调节饮食方式,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在两餐之间为孕妇加餐。
在实现孕妇血糖正常值的时候,孕妇要注意保证摄入量能够为胎儿提供充足的营养,如果经过规律的饮食控制,血糖依然不能降到正常值得话,则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增加胰岛素的使用。
老年人学会自测血压很重要
老年人学会在家规律测血压很重要。首先,能帮助医生确诊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有早晚两个高峰期,正好避开日常门诊时间,易造成漏诊。自测可提供特殊时间的血压水平和变化规律,对医生早期确诊高血压有重要参考价值。
此外,有助于发现“白大衣高血压”。有的患者到了医院就紧张,测量血压时总是高于正常,但自己回家测血压却正常,医学上称这种现象为“白大衣高血压”。白大衣性高血压只是暂时的反应性血压升高,早期一般无需药物治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年龄增长,有可能发展成为真性高血压。定期自测可帮助医生排除“白大衣高血压”。如果是已经确诊了的高血压,在家自测血压,能帮助了解治疗效果。高血压病患者症状的轻重与血压的高低不一定成比例,因此切不可凭自我感觉来估计血压的高低、调整药物。患者定期自测血压,是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和正确评价用药降压效果的重要依据。
自测血压注意事项:
1.家庭测血压可以选择水银柱血压计、压力表式血压计或全自动电子血压计,血压计的标准要与医院的相一致。使用前,检测者最好先接受医生的具体指导,以便能正确操作。
2.通常认为,人的血压值有峰有谷,大多数人在白天有两个相对高峰期,即晨起6—8时及傍晚6—8时。这两个时间段测血压,就可以大致了解一天中的血压最高点,对了解血压状态及药效作用有积极意义。此外,降血压药物有短效、中效、长效之分,因此选择测血压的时间与服药时间也有一定关系。清晨醒后测血压,能反映出患者所服药物降压作用的效果及夜间睡眠时的血压状况;服完短效降压药后2—6小时测血压,因为短效制剂通常在服药后2小时达到最大药效,中效及长效制剂的降压高峰约分别在服药后2—4、3—6小时,此时测效果更好,反映的情况也最真实。
4.家中测量血压贵在规律地测量,并能坚持。不过,患者在刚开始服用降压药或更换药物种类时,除了在以上时段监测血压之外,还应每隔数小时测量1次,以确认降压效果及血压的波动情况等。
5.测前应休息5分钟,避免情绪激动、劳累、吸烟、憋尿。每次测量两遍,间隔1分钟,取两次的平均值。刚开始服用降压药或调整降压药种类和剂量时,应连续测量3天的血压,以后需每周测2—3天。如出现头昏、头痛、头胀等症状应及时补测。测时取平卧或坐位,使上臂、心脏和血压计保持在同一水平。
血压维持得好,心脑血管也会更安全,赵步长教授总结几十年中西医治疗经验,认为心脑血管病理基础是“虚”、“淤”、“痰”等,提出了“供血不足乃万病之源”、“脑心同治”两大理论,认为只有从多靶点预防和治疗才会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丹红注射液联合脑心通胶囊的治疗方案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微循环、调脂、抗凝等作用。丹红注射液是在中药升降浮沉理论指导下,采用道地药材——新疆昌吉红花和山东临沂紫花丹参经科学提取精制而成。中药经典《本草纲目》言:“丹参活血、破血、生新血,红花活血、润燥、通经血。”首先,两味中药合用可以活血、生血和行血。活血使血液流畅,生血使血有所养,而行血则达到了血脉畅通的效果,三位一体地解决了微循环供血不足的难题。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表明,丹红注射液广泛应用于全身(脑、心、肺、肝、肾等)脏器供血不足,对梗塞性供血不足效果尤为显著(脑梗、心梗),配合步长脑心通可以有效预防冠心病支架术后血管再狭窄、再堵塞以及糖尿病并发症。
定时给自已量血压,能够及时了解自已的身体现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老年人高血压有哪些表现
1.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多见:老年人由于动脉硬化,动脉壁的弹性和伸展性降低,收缩期的弹性膨胀和舒张期的弹性回缩幅度减弱,缓冲能力降低,导致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差增大。所以老年人常常是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2.血压波动大,血压昼夜波动的节律异常,对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大;易受环境改变的影响而产生应激反应使诊室血压大大高于自测血压;易发生晨峰血压增高,即起床后2h内的收缩压平均值-夜间睡眠时的收缩压最低值(包括最低值在内1h的平均值),≥35mmHg为晨峰血压增高。建议测量24小时动态血压,以便明确血压波动情况,调整用药方案;提倡家庭自测血压。
3.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和餐后低血压。
4.老年人味觉灵敏度下降,往往吃菜很咸。而肾脏对水盐调节能力下降,血压对盐更敏感。摄入盐过多会使血压升高,降压药疗效降低,血压难以控制。
5.常合并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更容易发生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疾病;因多种疾病并存而用药种数多,易发生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易致药物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