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小儿贫血应该怎么预防
常见的小儿贫血应该怎么预防
常见小儿营养性贫血的原因
缺铁是贫血的最常见的原因,造血的主要物质是蛋白质及铁。小孩出生后的饮食主要是奶类,所以蛋白质不会缺乏。而铁元素在奶类中含量很少,因而造成缺铁性贫血。刚出生的孩子由于有母体留下的储备铁,一般不会发生贫血,随着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这些铁储备一般半年左右就消耗净了,这个阶段的婴儿是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所以6个月以后的儿童易出现贫血。
另外还有一种较少见的缺乏维生素B12、叶酸引起的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乳汁中维生素B12及叶酸盐含量甚少,植物类食物中几乎不含维生素B12,维生素C缺乏等均可导致叶酸缺乏,如补充不足即可引起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另外,早产儿、双胞胎或母亲怀孕期间缺铁,均可引起婴儿体内先天储铁量不足,加之出生后婴儿生长发育迅速、需要量增多,或由于食物搭配不合理、慢性腹泻、反复感染等,使得铁和维生素B12、叶酸的吸收障碍,均可引起营养性贫血。
小儿贫血常见症状
小儿贫血多发于6个月至3岁的孩子,贫血的宝宝面色苍白或萎黄、食欲不振、容易疲劳、毛发干枯、抵抗力降低等症状,需警惕宝宝是否存在贫血,尤其是出现反应迟钝、舌头震颤、微缺少微笑、智力行为发育落后或倒退(如原来会坐、会爬,现在反而不会)的现象,可能是患了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长期贫血可影响心脏功能及智力发育。因贫血可使大脑缺氧,进而影响婴幼儿的智力发展,在言语、记忆、数概念、精细动作、视听能力等,都落后于不贫血的同龄儿童。贫血,使孩子的智商减分。
缺铁可使与杀菌有关的含铁酶活性下降,人体的免疫功能就会受到影响。贫血导致体弱,体弱多病又会加重贫血,形成恶性循环。
诊断贫血并不难,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查血常规,如血色素低于11g/分升就属于贫血,但还需要做一些其它检查以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贫血。
小儿贫血的预防
小儿营养性贫血,一是饮食中缺乏铁质引起的小细胞性贫血,二是机体内因缺乏叶酸、维生素B1:引起的大细胞性贫血。哺乳期4~6个月前能利用从母体内来的铁质造血,在4—6个月后即出现铁质的不足,所以在3—4个月时就应注意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如蛋黄中含铁质较丰富,即应注意添加。动物肝脏含铁也较高,其他尚有鱼、豆类、豆制品均可逐步让小儿食用。新鲜绿叶蔬菜、水果等含铁质也较多亦可同时食用。当然在贫血严重时,尚须在医生指导不服用铁剂及维生素C、E等。服用这些药品,须注意不应与茶叶、咖啡等同时服用。
当小儿单纯母乳喂养未及时添加辅食、或偏食喂养、长期腹泻时,可发生大细胞性贫血。常表现为面色蜡黄、虚胖,表情呆滞,不哭不笑。并常有厌食、恶心、腹泻、舌炎及光滑舌等。此时可给予含维生素Bl2和叶酸较丰富的食物,如绿叶蔬菜、水果、牛肝、黄豆等。重者在医生指导下可直接补给叶酸、维生素B12及维生素C等药品。
常见的小儿贫血应该怎么预防
据统计,我国近40%的学龄儿童和托幼儿童患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儿童期贫血最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和缺乏维生素B12、叶酸引起的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常见小儿营养性贫血的原因
缺铁是贫血的最常见的原因,造血的主要物质是蛋白质及铁。小孩出生后的饮食主要是奶类,所以蛋白质不会缺乏。而铁元素在奶类中含量很少,因而造成缺铁性贫血。刚出生的孩子由于有母体留下的储备铁,一般不会发生贫血,随着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这些铁储备一般半年左右就消耗净了,这个阶段的婴儿是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所以6个月以后的儿童易出现贫血。
另外还有一种较少见的缺乏维生素B12、叶酸引起的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乳汁中维生素B12及叶酸盐含量甚少,植物类食物中几乎不含维生素B12,维生素C缺乏等均可导致叶酸缺乏,如补充不足即可引起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另外,早产儿、双胞胎或母亲怀孕期间缺铁,均可引起婴儿体内先天储铁量不足,加之出生后婴儿生长发育迅速、需要量增多,或由于食物搭配不合理、慢性腹泻、反复感染等,使得铁和维生素B12、叶酸的吸收障碍,均可引起营养性贫血。
小儿贫血常见症状
小儿贫血多发于6个月至3岁的孩子,贫血的宝宝面色苍白或萎黄、食欲不振、容易疲劳、毛发干枯、抵抗力降低等症状,需警惕宝宝是否存在贫血,尤其是出现反应迟钝、舌头震颤、微缺少微笑、智力行为发育落后或倒退(如原来会坐、会爬,现在反而不会)的现象,可能是患了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长期贫血可影响心脏功能及智力发育。因贫血可使大脑缺氧,进而影响婴幼儿的智力发展,在言语、记忆、数概念、精细动作、视听能力等,都落后于不贫血的同龄儿童。贫血,使孩子的智商减分。
缺铁可使与杀菌有关的含铁酶活性下降,人体的免疫功能就会受到影响。贫血导致体弱,体弱多病又会加重贫血,形成恶性循环。
诊断贫血并不难,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查血常规,如血色素低于11g/分升就属于贫血,但还需要做一些其它检查以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贫血。
小儿贫血的预防
小儿营养性贫血,一是饮食中缺乏铁质引起的小细胞性贫血,二是机体内因缺乏叶酸、维生素B1:引起的大细胞性贫血。哺乳期4~6个月前能利用从母体内来的铁质造血,在4—6个月后即出现铁质的不足,所以在3—4个月时就应注意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如蛋黄中含铁质较丰富,即应注意添加。动物肝脏含铁也较高,其他尚有鱼、豆类、豆制品均可逐步让小儿食用。新鲜绿叶蔬菜、水果等含铁质也较多亦可同时食用。当然在贫血严重时,尚须在医生指导不服用铁剂及维生素C、E等。服用这些药品,须注意不应与茶叶、咖啡等同时服用。
当小儿单纯母乳喂养未及时添加辅食、或偏食喂养、长期腹泻时,可发生大细胞性贫血。常表现为面色蜡黄、虚胖,表情呆滞,不哭不笑。并常有厌食、恶心、腹泻、舌炎及光滑舌等。此时可给予含维生素Bl2和叶酸较丰富的食物,如绿叶蔬菜、水果、牛肝、黄豆等。重者在医生指导下可直接补给叶酸、维生素B12及维生素C等药品。
预防宝宝贫血的方法
婴儿贫血大多是由辅食添加不及时或不当引起的,另外,早产儿、双胎或多胎、胎儿失血和孕妇严重缺铁,也会导致婴儿贫血。如何治疗婴儿贫血,预防是关键。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预防婴儿贫血的方法吧。
1、妈妈在孕期要加强营养,多吃含铁量丰富的食物,必要的话,从怀孕第三个月开始就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铁剂、叶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
2、建议早产儿和低体重初生儿一定要母乳喂养,因为母乳对于婴儿来说,是最容易吸收、最有营养的食物。另外,还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铁剂,直至1周岁。如果是人工喂养的婴儿,建议喝强化铁的配方乳,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看是否需要额外补铁。
3、足月儿前六个月要尽量采用母乳喂养,到4-6个月的时候要及时添加含铁的食物,比如,强化铁的米粉、肉类等。而混合喂养的婴儿则应采用强化铁的配方乳。
4、要培养婴儿健康的饮食习惯,及时纠正挑食偏食的不良习惯;多给婴儿吃水果和蔬菜,促进肠道铁的吸收。需要喝奶粉的话,要尽量选择含铁量高的奶粉。并且在喂养孩子的过程中注意食物的均衡和营养。
如果是已经贫血的婴儿,可以通过食补和药补来治疗贫血。
贫血预防
平时应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瘦肉、猪肝、蛋黄及海带、发菜、紫菜、木耳、香茹豆类等。要注意饮食的合理配合,如餐后适当吃些水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果酸,能促进铁的吸收。而餐后饮用浓茶,则因铁与茶中的鞣酸结合生成沉淀,影响铁的吸收。另外,用铁锅烹调食物,对预防贫血大有益处。
叶酸和维生素B12也是造血必不可少的物质。新鲜的绿色蔬菜、水果、瓜类、豆类及肉食中,含有丰富的叶酸,肉类及肝、肾、心等内脏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2, 但经高温烹调后,可使50%以上的叶酸和10—30%的维生素B12遭到破坏。
因此, 生活中既要注意饮食多样化,又要讲究烹饪技术,尽量避免过度蒸煮食物。
婴儿贫血判断指标
单位容积血液内血红蛋白量或红细胞数低于正常值称为贫血。贫血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关于小儿贫血的国内诊断标准是:出生后10天内的新生儿血红蛋白(Hb)《145g/L;10天~3月的婴儿因“生理性贫血”等因素影响,贫血的标准很难确定,建议暂以Hb 《100g/L;3月~不足6岁Hb《110og/L;6~14岁Hb《120g/L为贫血。小儿各种贫血疾病中,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最常见。
婴儿贫血的常见症状
面色苍白,嘴唇、指甲颜色变淡等;呼吸、心率增快;食欲下降、恶心、腹胀、便秘;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易激动等,年长患儿还会出现头痛、头晕、眼前有黑点等,患病时间长的患儿常常会出现容易疲劳、毛发干枯、生长发育落后等。缺铁性贫血的主要表现除了皮肤黏膜逐渐苍白(嘴唇、指甲颜色表现最明显)、食欲降低、呕吐或腹泻以外,有的孩子还会出现异食癖如喜欢吃泥土、墙皮等;精神委靡或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智能下降等。
贫血预防
平时应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瘦肉、猪肝、蛋黄及海带、发菜、紫菜、木耳、香茹豆类等。
要注意饮食的合理配合,如餐后适当吃些水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果酸,能促进铁的吸收。而餐后饮用浓茶,则因铁与茶中的鞣酸结合生成沉淀,影响铁的吸收。
另外,用铁锅烹调食物,对预防贫血大有益处。 叶酸和维生素B12也是造血必不可少的物质。
新鲜的绿色蔬菜、水果、瓜类、豆类及肉食中,含有丰富的叶酸,肉类及肝、肾、心等内脏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2, 但经高温烹调后,可使50%以上的叶酸和10—30%的维生素B12遭到破坏。
因此, 生活中既要注意饮食多样化,又要讲究烹饪技术,尽量避免过度蒸煮食物。
婴儿贫血判断指标
网友妈妈:我家宝宝十个月了,查过几次血常规都说贫血,平日里看他嘴唇也没有其他孩子的嘴唇红,医生也开了些补血的口服液…请问宝宝贫血怎么判断,宝宝贫血怎么办呢?
儿科医生崔玉涛说,血色素水平是判断贫血的主要依据,最好取静脉血。对于婴儿,血色素小于120g/L即可考虑贫血。
判断婴儿贫血的指标
单位容积血液内血红蛋白量或红细胞数低于正常值称为贫血。贫血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关于小儿贫血的国内诊断标准是:出生后10天内的新生儿血红蛋白(Hb)《145g/L;10天~3月的婴儿因“生理性贫血”等因素影响,贫血的标准很难确定,建议暂以Hb 《100g/L;3月~不足6岁Hb《110og/L;6~14岁Hb《120g/L为贫血。小儿各种贫血疾病中,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最常见。
什么是营养性贫血?
贫血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也是影响小儿生长发育,诱发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造成小儿贫血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营养性贫血。
营养性贫血是因缺乏造血所必须的铁、维生素B12、叶酸等营养物质所致。营养性贫血危害很大,但完全可以预防。关键是建立科学的喂养观,合理搭配宝宝饮食,按时添加辅食等等。这一期我们就来介绍如何通过饮食来预防宝宝贫血症!
常见的小儿贫血应该怎么预防
事实上贫血的种类有很多,小儿贫血就是其中一种最常见的类型了,小儿贫血一般都是发生在新生儿的身上,因此各位妈妈们要警惕了,要多注意预防小儿贫血的发生,那么我们该怎样预防小儿贫血的发生呢。
1、新生儿——母乳中虽含铁较少,但人体吸收率高,新生儿出生后应以母乳为主,此外产妇在饮食中适当补充含铁质高的食物有助于增加母乳中铁含量。
2、第2个月——早产或双胞胎的宝宝从第2个月起,适量增加含维生素C高的鲜果汁,以促进铁的吸收。人工喂养的婴儿应尽量喂食铁强化牛奶和奶粉。
3、第4-6个月——4-6个月宝宝除母乳或奶粉,可依据体质循序渐进的添加泥糊状食品,如富含铁质的蛋黄,富含维生素C的果泥、菜泥等。
4、6个月后——宝宝6个月后可逐渐增加辅食,如肉泥、鱼肉末、肝泥、鱼片粥、瘦肉粥、动物血、豆腐、面包片及饼干等,以提供丰富的血红素铁。
除了积极控制饮食,还应注意预防婴儿出现各种疾病,尤其是呼吸道和肠道疾病的发生,如出现各种慢性失血性疾病,应进行彻底治疗。
上面就是预防小儿贫血的常见方法,希望妈妈们要牢记这些方法,其实妈妈们除了要积极预防小儿贫血的发生,还应该注意预防新生儿出现的各种疾病,在这里我祝愿患有小儿贫血的孩子们能够早日康复,快乐成长。
婴儿贫血判断指标
婴儿贫血怎样判断?婴儿血色素水平低于多少是贫血?婴儿贫血吃什么好?这是很多家有宝贝的妈咪们想要知道的问题。
网友妈妈:我家宝宝十个月了,查过几次血常规都说贫血,平日里看他嘴唇也没有其他孩子的嘴唇红,医生也开了些补血的口服液…请问宝宝贫血怎么判断,宝宝贫血怎么办呢?
血色素水平是判断贫血的主要依据,最好取静脉血。对于婴儿,血色素小于120g/L即可考虑贫血。
判断婴儿贫血的指标
单位容积血液内血红蛋白量或红细胞数低于正常值称为贫血。贫血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关于小儿贫血的国内诊断标准是:出生后10天内的新生儿血红蛋白(Hb)《145g/L;10天~3月的婴儿因“生理性贫血”等因素影响,贫血的标准很难确定,建议暂以Hb 《100g/L;3月~不足6岁Hb《110og/L;6~14岁Hb《120g/L为贫血。小儿各种贫血疾病中,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最常见。
常见的小儿贫血应该怎么预防
缺铁是贫血的最常见的原因,造血的主要物质是蛋白质及铁。小孩出生后的饮食主要是奶类,所以蛋白质不会缺乏。而铁元素在奶类中含量很少,因而造成缺铁性贫血。刚出生的孩子由于有母体留下的储备铁,一般不会发生贫血,随着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这些铁储备一般半年左右就消耗净了,这个阶段的婴儿是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所以6个月以后的儿童易出现贫血。
另外还有一种较少见的缺乏维生素B12、叶酸引起的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乳汁中维生素B12及叶酸盐含量甚少,植物类食物中几乎不含维生素B12,维生素C缺乏等均可导致叶酸缺乏,如补充不足即可引起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另外,早产儿、双胞胎或母亲怀孕期间缺铁,均可引起婴儿体内先天储铁量不足,加之出生后婴儿生长发育迅速、需要量增多,或由于食物搭配不合理、慢性腹泻、反复感染等,使得铁和维生素B12、叶酸的吸收障碍,均可引起营养性贫血。
常见的小儿贫血应该怎么预防
小儿营养性贫血,一是饮食中缺乏铁质引起的小细胞性贫血,二是机体内因缺乏叶酸、维生素B1:引起的大细胞性贫血。哺乳期4~6个月前能利用从母体内来的铁质造血,在4—6个月后即出现铁质的不足,所以在3—4个月时就应注意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如蛋黄中含铁质较丰富,即应注意添加。动物肝脏含铁也较高,其他尚有鱼、豆类、豆制品均可逐步让小儿食用。新鲜绿叶蔬菜、水果等含铁质也较多亦可同时食用。当然在贫血严重时,尚须在医生指导不服用铁剂及维生素C、E等。服用这些药品,须注意不应与茶叶、咖啡等同时服用。
当小儿单纯母乳喂养未及时添加辅食、或偏食喂养、长期腹泻时,可发生大细胞性贫血。常表现为面色蜡黄、虚胖,表情呆滞,不哭不笑。并常有厌食、恶心、腹泻、舌炎及光滑舌等。此时可给予含维生素Bl2和叶酸较丰富的食物,如绿叶蔬菜、水果、牛肝、黄豆等。重者在医生指导下可直接补给叶酸、维生素B12及维生素C等药品。
小儿贫血吃什么好
小儿贫血吃什么好
小儿贫血妈妈们可以多给宝宝吃一些补血食品来补充营养。补血最主要的是补铁,我们平时吃的食物中很多是富含铁元素的,小儿贫血食谱中可以多吃些这类食物。我们平时吃的食物中黑木耳和海带含有铁元素是最高的,含铁元素的量是其他食物的几倍。紫菜、香菇和猪肝中的含铁量也比较多,妈妈们平时可以给宝宝参杂吃一些。黄豆和芹菜的铁元素含量也很高,其次蛋黄、蚕豆、牛肉、羊肉、油菜、菠菜。妈妈们给宝宝补充铁元素可以选择这些菜做给宝宝吃。
小儿贫血食谱
小儿贫血食谱中给妈妈们推荐一道粥,对于补气养血非常有效。将龙眼15克,红枣5颗,和粳米100克同煮,熬到粳米软烂即可。每天喂宝宝吃一点这道粥,容易消化营养丰富,对于宝宝身体健康非常有利。
小儿贫血食谱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小儿贫血多发生在婴儿出生后的3到4个月以后,这时期的宝宝由于母乳喂养不及时,或者辅食的添加不当,宝宝出现偏食、厌食现象,很容易产生小儿贫血。所以宝宝从三个月开始妈妈们就要根据小儿贫血食谱来给宝宝补充铁元素了。像动物肝脏、鱼类、豆类这些富含铁的食物,妈妈们在给宝宝的辅食中都应该添加一些。另外,如果宝宝缺铁严重的话,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补充铁,在服药期间不应该给宝宝喝浓茶、咖啡等饮品,以免妨碍药效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