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恐艾吗艾滋病不是那么好得的

恐艾吗艾滋病不是那么好得的

艾滋病不是那么好得的

出口。病毒从感染者体内出来,必须经过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伤口渗出液等途径从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体内排出。HIV感染者有足够的可以感染另外一个人的病毒从其体内排出,是艾滋病传播的前提。感染者的血液、精液、男性射精前阴茎中排出的透明液体、女性阴道和宫颈分泌液中都可能带有比较多的病毒,接触这些液体感染的危险性比较高。唾液、尿液和泪液中病毒含量很少或没有病毒,汗液、呕吐物等不含病毒,因此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

数量。艾滋病病毒要达到一定的数量才能传播。在唾液中虽可艾滋病检测到艾滋病病毒,但含量非常少,不足以传播。病原体只有达到一定的数量才会发生作用,当数量不形成一定规模时,人体的免疫力能发挥作用,将其杀死。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伤口渗出液这五种体液中的病毒含量很高,足以引起传染;尿液、泪液、汗液、唾液中也有艾滋病病毒,但浓度极低,很难引起传播。

质量。艾滋病病毒必须是存活的,才能传播。艾滋病病毒只在人体中存活,且主要存在于血液、精液和阴道液中,离开人体很快就会死亡。环境的温度、湿度都会影响艾滋病病毒的传播,例如:高温、干燥会使艾滋病病毒在几分钟内死亡。尽管目前的科学研究还没有能够定量分析出艾滋病病毒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存活时间,但可以肯定的是,其在外环境中的存活能力非常脆弱,特别是在干燥的环境下,比乙肝病毒的存活能力还要低,在唾液和泪液的环境条件下存活的概率非常小。

人口。大量的病毒从感染者体内排出,必须处于能存活的条件下,还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有足量的病毒进入健康者体内,才能构成传播,使人体受到感染。病毒必须有条件进入血液。艾滋病病毒必须经过破损的皮肤、黏膜才能进入另一人体的血液中。因为,完整的皮肤或黏膜是天然屏障,如有破损,艾滋病病毒才能侵人,即正常人的皮肤、黏膜必须有新鲜的破口。完整的皮肤和黏膜能阻挡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排出的病毒能通过一定方式从一个人传给另一个人,性交、输血和共用未消毒的注射针具可以把排出的病毒传给另一个人。母亲体内的病毒可以在怀孕、分娩或哺乳过程中传给胎儿或婴儿。足量的病毒能通过接触者破损的皮肤、黏膜进入体内,艾滋病病毒可以通过阴道、直肠黏膜、口腔黏膜的破损部位及溃疡或皮肤上的破口进人人体,或者经带有病毒的针头、输人带有病毒的血液进入人体。

艾滋病传播途径有哪些

1、性接触传播

性接触传播艾滋病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精液及阴道分泌物中,通过性交(包括正常性交、肛交及口交)的方式在男性之间、男女之间传播。在世界范围内,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成人每10人中有9人的感染是通过性交传播的,性伙伴越多,感染艾滋病的危险也就越大。患有性病的人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性交时很容易传染上艾滋病病毒。

2、经血液传播

主要是通过输入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及血制品或使用了被艾滋病病毒污染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头而传播。也可以通过使用受污染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针器纹身、穿耳、针灸、与患者和感染者共用剃须刀、牙刷等传播。

3、母婴传播

母亲是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在怀孕、分娩过程通过血液或产后通过母乳将艾滋病病毒传播给胎儿或新生儿。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生育的孩子有1/3可能会从母体感染艾滋病病毒。大部分带有艾滋病病毒的孩子会在3岁以前死亡。

如何预防艾滋病

1、洁身自好,性生活不洁、杂乱,是导致染上艾滋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要预防艾滋病,必须要避免不洁的性生活。

2、正确使用避孕套,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3、生病时到正规的医院看病,避免被使用未经消毒的医疗器械;注意输血安全,不适用非正规医疗单位的来历不明的血液。

4、输液时要确保输液针头是一次性的,如果输液针头乱用,很容易导致沾染艾滋病。艾滋病通过血液传染很快。

5、如果想献血,必须找正规的献血单位,否则卫生条件无法达标,很容易沾染艾滋病毒。即使正规的献血部门,也要看好是否用一次性针头抽血。

艾滋病恐惧症如何进行治疗

艾滋病恐惧症病例今年来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临床病例中,在数量上大有赶超艾滋病感染者的趋势?艾滋病号称人类的第一杀手,因此,由艾滋病产生的恐惧症自然就成了“心理杀手”,由该症带来的恐慌远比艾滋病本身来得更可怕。那到底什么是艾滋病恐惧症呢?艾滋病恐惧症该怎么治?本文通过分析指出,艾滋病恐惧症应该这样治。

什么是艾滋病恐惧症?

艾滋病恐惧症(获得性免疫功能缺陷综合恐惧症)俗称恐艾症,就是这样一种心理异常:是一种对艾滋病的强烈恐惧,并伴随焦虑、抑郁、强迫、疑病等多种心理症状和行为异常的心理障碍。

随着艾滋病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蔓延,感染人数的不断增加,而且目前没有可以治愈的有效方法,人们对艾滋病的关注和恐惧程度也不断提高。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对预防艾滋病有积极的作用。可一部分人的关注和恐惧程度都远远的超出了正常的水平,不必要地过分担心自己会得艾滋病,或者毫无根据地怀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患者同时伴有一些情绪异常和行为异常,严重影响其学习、工作、生活及社会交往。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艾滋病恐惧症并不是一种单一的心理疾病,它包括多种相关心理疾病。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艾滋病恐惧症患者不仅仅是由于对艾滋病的临床表现和传播途径的片面性认识和错误理解,相当一部分人和本身的性格基础以及其他心理障碍有密切关系,尤其和焦虑障碍关系尤为密切。艾滋病恐惧症患者可以是有过高危行为的人;也可以是没有过高危行为的人,恐惧完全出自自己的主观想象和联想。

艾滋病恐惧症通常在以下一些情形中出现:

一、 有过高危行为的人。一方面,这类危险行为的确使感染艾滋病的机会大大增加,另一方面,由于这种行为是社会道德规范所不容许的,在内心深处他们经常受到道德的谴责和社会的压力,理智与欲望,道德与本能的斗争会使他们产生矛盾感、罪恶感各恐惧感,因而更容易出现艾滋病恐惧症。

二、 艾滋病知识缺乏者。某些人对艾滋病相关知识不了解,或者是一知半解,认为只要与艾滋病毒接触就人感染艾滋病,不能认识到艾滋病的传播与其他疾病的传播一样,也需要特定的传播途径(血液、体液和母婴传播),同时还需要足够的病毒数量,而且与自身的抵抗力有关,因此出现不必要的恐惧。

三、 某些心理素质差的人。对于某些敏感多疑、过分胆小、注重细节的人而言,更容易患艾滋病恐惧症。艾滋病恐惧症是反映他们性格缺陷的一面镜子。

高发人群:

绝大多数为男性,有过高度危险的婚前或婚外性行为,性行为的对象有的是暗娼,有的是酒店三陪女或是发廊女,还有的是在网上搭识的性关系混乱的女性。发生上述高危行为后,他们担心受到社会歧视,害怕失去工作和经济来源,遭到家人和朋友的抛弃,对于艾滋病的恐惧更甚。

有些人是身体感染了艾滋病毒,有些人却是心理感染了艾滋病,准确地说,是患了“艾滋病恐惧症”。这是一种与艾滋病有关的神经症,发“病”人数增加,与艾滋病毒感染人数的增加有关系。

在性病门诊,最高记录是,同一个病人做了很多次艾滋病检测,仍然不放心,最后出现了抑郁症的症状。对于这样的病人,我们也很无奈,我们通常会跟他们说很多有关艾滋病的知识,希望以此消除他们的心理恐惧。对那些“病”情严重的,就建议他们去看心理医生。

作为医生来说,我很希望每个健康的市民都有足够的防范意识,也希望感染了艾滋病的病人不要放弃希望,能配合我们的治疗。毕竟,艾滋病的防、治是靠所有人,不单是医护人员,而且“防”永远胜于“治”。

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这一天,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徐金华教授回顾这一年的工作,感触良多。

对普通人来说,艾滋病是和生活有点距离的医学名词,可对像徐金华这样奔忙在第一线的医护人员来说,艾滋病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兼任“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理事的他,说起接触过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疑似感染者,就像在聊自己的亲人或朋友,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艾滋病恐惧症应该这样治:摆正心态

1 相信科学,相信医生经过医生的分析和艾滋病抗体的检测,确定没有感染,尤其是进行了两次以上检测的人,就应该相信现在的检测手段,相信自己没有感染。

2 吸取教训,振作精神以前的失误已经过去,只需记住教训,后悔已无意义。如果把有限的精力放到恐惧之中,那就等于患上了“精神艾滋病”,永远不会有健康和幸福了。

3 热爱生活,摆脱自我患上艾滋病恐惧症的人多是没有摆脱自我这个小圈子。如果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火热的事业和幸福的生活中,少想自己,多帮别人,就不会使自己一次次地失误、一次次地恐慌。

4 心理疏导,药物治疗对于那些心理有缺陷或者自己无法摆脱对艾滋病恐惧的人,可以到心理医生那里,接受一些心理疏导和药物治疗。

上述介绍了艾滋病恐惧症的自我摆脱法,如果仍不能缓解由艾滋病恐惧症导致的焦虑、抑郁、强迫、疑病等多种心理症状和行为异常的心理障碍,宜尽早寻求治疗。

什么是艾滋恐惧症

一、焦虑型艾滋病恐惧症

临床表现为想到或看到“艾滋病”这三个字及艾滋病的相关报道即出现紧张不安和烦躁;经常提心吊胆担心自己已感染或会被感染艾滋病;经常处于高警觉状态,如临大敌。同时也可能伴有各种躯体症状,如坐立不安,往复走动,唉声叹气等。焦虑型艾滋病恐惧症一般不会反复求医,四处检查,回避行为和逃避行为也不明显。此型艾滋病恐惧症通过艾滋病知识的教育和相应的心理治疗可以得到缓解。

二、恐惧型艾滋病恐惧症

临床表现的中心症状为恐惧。表现为对艾滋病及其与艾滋病有关的一切东西和场所的恐惧。如知道艾滋病可以通过血液传播,于是对血液表现出极度的恐惧;对吸毒人员、性工作者及艾滋病人表现出恐惧反应;对医院里的针具,公共厕所表现出恐惧反应。在接触到所恐惧事物的时候会出现心慌、出汗、肌肉紧张、颤抖等植物性神经系统紊乱症状。恐惧型艾滋病恐惧症一般不会反复求医,四处检查,但回避行为和逃避行为较明显。此型艾滋病恐惧症仅通过艾滋病知识的教育效果不明显,需要结合针对于恐惧症的心理治疗。

三、强迫型艾滋病恐惧症

此型艾滋病恐惧症比较常见。临床表现为担心自己会被传染艾滋病,处处过分小心谨慎,极力回避各种可能被感染的场合。如不敢使用公共厕所,不敢接触血液制品等。而且伴有反复清洗行为,表现在当接触了自己认为可能被感染的物品后需要反复大量的清洗,如洗手、洗澡、洗衣服、或者当自己认为可能携带病菌的人接触了自己的生活用品后,需要反复的擦洗,甚至需要用酒精甚至消毒液进行擦洗。

严重者需要带手套或口罩才能完成正常的日常活动,甚至终日闭门不出。严重损坏了患者的社会功能。患者可能知道这样完全没有必要(也有一部分人认为这样做是必要的),但无力控制也无法摆脱,伴随强烈的内心冲突,非常苦恼。可同时伴有其他强迫症状。强迫型艾滋病恐惧症一般不会反复求医,四处检查,但回避行为和逃避行为比较明显,社会功能受损严重。此型艾滋病恐惧症通过艾滋病知识的教育效果不明显,需要结合针对于强迫症的心理治疗。

四、疑病型艾滋病恐惧症

此型艾滋病恐惧症最为常见。患者认为自己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因此反复检查,四处求医,经多次检查,结果为阴性仍不能消除自己的恐惧和担心。即使是权威机构的结果也不相信,怀疑检查过程的各个环节,事后反复回忆检查过程,如认为工作人员当时不够专心,认为检查时使用的器具没有消毒等等。整日奔波于各个医院。

对和艾滋病类似的症状非常敏感,如一但出现发热、全身无力、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就认为自己得了艾滋病,极度恐惧,如临大敌,万念俱灰。疑病型艾滋病恐惧症主要表现在反复求医,四处检查,不相信检查结果,顽固地担心或坚信自己已经被感染了艾滋病。也可出现回避或逃避行为,但一般不明显。此型艾滋病恐惧症需要艾滋病知识的教育,同时需要结合针对疑病症的心理治疗。

血常规能查出艾滋病吗

艾滋病一般通过血液、性以及母婴传播,人们在对待自己的个人的私生活健康变得更加注意。由于艾滋病有一段潜伏期,很多有恐艾症的人都希望通过科学的方法来预防或者及时发现,希望有效的预防艾滋病发生在自己身上。

血常规检查是一项常见的体检项目,可以通过检查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数目,来发现很多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诊断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反应骨髓的造血功能等。这些细节都不包含筛查艾滋病的抗体和抗原,所以血常规检测是不能够判断机体是否感染艾滋病毒的。

按正常情况来看,如果是艾滋病发作后血常规检查会出现异常,其中淋巴细胞低于正常情况,但是很难根据单一的情况作出判断,也不能作为诊断艾滋病的依据。如果要检查艾滋病要通过专业的检查HIV抗原检测,检查是否携带HIV病毒,这样才能准确的判断是否感染AIDS。

对于艾滋病大家是不得不防,如果你即将步入婚姻殿堂或者即将怀孕,更要做艾滋病毒检测,这是对你的家人和孩子负责,非常有必要。艾滋病的检测常见的是实验室酶联法和化学发光法,以及个体可以快速知道结果的免疫层析法。其中个体快速准确无痛的操作方法,可以选择玛诺生物的爱卫口腔检测试剂。

献血被误诊

献血后,在常州打工的邳州人吴长栋被误诊为HIV抗体呈阳性。虽然事情已经过去500多天,吴长栋依旧没有从恐艾的阴影中走出来,他感觉自己得了“恐艾后遗症”

2009年11月5日,对在常州打工的邳州人吴长栋来说,是值得骄傲的一天。这一天,他走进常州的一辆献血车,作了首次无偿献血。然而这份骄傲仅仅维持了一天,第二天,吴长栋便接到了邳州疾控中心打来的电话,说他感染上了艾滋病病毒。这一消息令吴长栋如遭五雷轰顶。回到老家之后,魂不守舍的他在父母的追逼下,道出了实情。吴家顿时像坠入了地狱一般。吴长栋偷偷买了安眠药准备自杀,69岁的母亲也不打算活了。

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吴长栋先后到徐州某医院、徐州疾控中心、常州疾控中心、江苏省疾控中心做血液检测,结果所有检测均为正常。

拿着江苏省疾控中心的报告单,因“被艾滋”被折磨得身心疲惫的吴长栋决定找相关部门讨个说法。虽然事情已经过去500多天,但是吴长栋对快报记者表示,他依旧没有从恐艾的阴影中走出来,他得了恐艾后遗症。

6类人群要进行艾滋病检测

1、注射毒品和共用针具。注射、针刺,特别是注射毒品和共用针具,都有感染HIV的风险,除了进行检测外,更多的是避免注射毒品和共用针具。

2、性行为泛滥。众所周知,不安全的性行为是传播艾滋病的主要途经之一,如果你的性行为较为泛滥,无论男女老幼,定期做艾滋病检测是必需的。

3、献血或输血。我们都知道,有偿献血、输血都有感染艾滋病的风险,事后应做艾滋病检测,但预防比检测更为重要,在献血和输血时,千万不要使用共用针头或其它器具。

4、准备怀孕的女性。母婴传播是艾滋病毒传播的方式之一,孕前检测,可以帮助你决定是否准备要宝宝。产前检测,可以更多的保护宝宝。

5、感染性病。如果你的性病检测呈阳性,那么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最大的危险不是来自性病,而是你有可能感染更为可怕的病毒—艾滋病,及时的进行检测、确诊,可以让你摆脱恐艾或积极采取措施治疗。

6、同性恋。如果在没有使用安全套的情况下,发生肛交、口交等行为,应做艾滋病检测。

恐艾症是怎么回事

(1) 高危性行为:男性多见,如与不明人士的无保护性行为;多个性伴侣;性伴侣检查出艾滋。这些危险性行为确实会使艾滋病感染的机会大大增加,另一方面,由于这种行为是社会道德规范所不容许的,因而在内心深处他们经常受到道德的谴责和社会的压力。

(2) 对艾滋病知识缺乏正确了解。一知半解,导致被不明针头刺伤,公共场所的用具弄伤或是其他一些血液接触就怀疑自己可能感染艾滋。把艾滋病可能存在的症状作为艾滋病的特异性症状,与自己的感觉一一对号入座,使自己陷入深深的恐惧当中。

(3) 恐艾症患者心理素质较弱,也是导致恐艾症的原因之一,而且表现症状更明显,多数背后还有更根本的心理问题,例如对性本身的困惑,成长经历中的某些心理创伤等等。矛盾感、羞耻感、负罪感,因而更容易出现艾滋病恐惧症。

别患上艾滋病恐惧症

随着艾滋病感染人数的不断增加以及媒体的大量宣传,一种特定的与艾滋病有关的神经症——艾滋病恐惧症,日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患此病的人有两类,一类是有过婚外、婚前性行为,事后看到一些关于艾滋病的宣传材料、书籍,对照书本上的感染途径、症状特点,怎么琢磨怎么像艾滋病,对号入座把自己归到了艾滋病的行列。另一类属于艾滋病盲,根本不了解其传播途径,而对艾滋病又极度恐慌。有的人只是与艾滋病感染者一起喝过酒、吃过饭,或是做了文眉,或是在外理发、刮脸弄破了皮肤,便怀疑自己被染上了艾滋病。

“一夜情”换来艾滋病恐惧症

有一些男人头一次背叛妻子。事后,他们越看自己越像是得了艾滋病。出自对自己行为的自责和对疾病的恐惧,他们反复给医生写信、打电话或到医院咨询,一天一天地数着高危性行为后的日子是否超过艾滋病的窗口期,一次次到医院检测艾滋病抗体。尽管经多次检测已完全可以排除艾滋病病毒感染,但由于长期的恐惧和焦虑,他们常常心烦意乱、坐立不安,有时会突然产生莫名的紧张恐惧,并对自己是艾滋病感染者坚信不疑,甚至怀疑自己是极少见的长窗口期者或是检测不到的变异病毒感染者。

其实,现在我国的艾滋病抗体检测已经相当先进了,无论是HIV-1还是HIV-2都可以检测出来。大多数人在感染后4~8周即可检测出血中的艾滋病抗体,因此可以说艾滋病的窗口期一般不会超过3个月。检测艾滋病的试剂敏感性也很高,都在98%左右。就是病毒发生了变异,它还是HIV,也不会变成肝炎或流感病毒。即便是有1%~2%的人可能漏诊,但经过2~3次检测如果还是阴性结果,就完全可以排除艾滋病病毒感染了。

艾滋病“扎针”事件引起恐慌

有一年,传说艾滋病病人手拿针具报复社会,到处扎针。这一传说引来了社会上的恐慌。传染病医院里立即多了许多认为自己被艾滋病病人扎伤的人,甚至一天内有近百人说自己被扎。这些到医院来的人无不惊恐万分,但许多人的身上根本找不到被扎的痕迹。医生为他们检测艾滋病抗体,结果没有一人发生感染。

艾滋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弱,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在血液或分泌物中只能生存3小时左右;若离开血液或分泌物,在自然界里大概几分钟就会死亡。试想一下,如果真有一些人通过扎针进行报复,他需要不断地先扎自己,抽自己的血液,而且要立即再扎其他人。要达到一天近百人被扎的数字,那些艾滋病患者自己也被扎成“筛子”了。而且血液抽出后若不加入适当的凝固剂,在针管里几分钟就会凝固。凝固后,血液根本无法注射出去,艾滋病病毒也无法存活。因此,这种“扎针”现象很可能是一种报复社会的恐吓,如果大家相信科学,这种恐吓也就失去了市场。

不懂传播途径患上恐惧症

一次,一位男士到医院要求检测艾滋病抗体。当医生问他有无高危行为时,他告诉医生,他和邻居王某曾发生了矛盾。前几天,他吃了挂在窗外的羊肉,在加工羊肉时,他看到羊肉上有些血迹;吃羊肉后他出现发热、腹泻的症状。他认为,王某经常出入歌厅,可能感染了艾滋病,疑心王某会把自己的血注进他的羊肉中,使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经过医生的检查和诊断,这位男士仅患了急性胃肠炎。

他的错误在于,不应该仅凭别人出入歌厅,就判断其会感染艾滋病。而且艾滋病病毒在死亡的羊肉中根本无法存活,即便存活,经过高温加工也会死亡。再者,艾滋病病毒不会通过消化道传播。

荨麻疹是艾滋病的早期症状吗

不是。

荨麻疹不属于艾滋病的早期症状之一,一般来说艾滋病的早期皮肤症状有皮疹,全身瘙痒、尖锐湿疣、接触性湿疣、荨麻疹、口腔和咽部黏膜炎症及溃疡等,但其中并没有荨麻疹。

注意:有皮疹也不能说明是感染了艾滋病

很多人发现别人身上感染了皮疹,就担心对方是否感染了艾滋病,但我们需要注意艾滋病皮疹的区分,感染了艾滋病或许会有皮疹,但出现皮疹不一定会是艾滋病。因为皮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有多种病因。而艾滋病引起的皮疹一般不会单独出现,会伴随发烧、腹泻等症状。

因此皮疹只是艾滋病的一个特征,有助于病情的早日发现,但并不能作为判断有无感染艾滋病的依据。有恐艾症的人,也不要因为偶尔出一次皮疹便大惊小怪,惶恐不安。应该去医院求诊。而对于有过高危行为的人,一旦出现皮疹,也应该引起重视,不能置之不理。

艾滋病什么时候检查好

什么时候查艾滋病

艾滋病多久可以检测,用不着寻寻觅觅了,高危行为2周后即可开始检测。艾滋病的最佳检测时间是高危行为后4至6周期间。提倡高危行为2周后检测,是为了逐步释放恐艾压力。

高危行为2周后人体内会产生足够的能被检测出来的艾滋病毒抗体,4周的时候艾滋病毒抗体会达到峰值,此时的艾滋病检测最具有医学参考价值。高危行为6周后,检测结果仍为阴者,即可排除感染了艾滋病。

截至到目前,人类还没有发现6周检测结果为阴,而又转阳的艾滋病病例。著名艾滋病领域资深专家曹韵贞教授的著名的艾滋病窗口期6周论说法,已经得到了全世界范围内多个国家和地区权威机构的接纳和认可,甚至是世界卫生组织,也明确提出了把艾滋病窗口期6周论推而广之。

简而言之,在艾滋病窗口期,即可排除是否感染艾滋病。医学上建议艾滋病检测,还是应该遵循尽早原则,只有早一天检测,才能尽早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情况。即使是不幸感染了艾滋病,也能够争取时间尽早及时的干预治疗,达到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周期的目的。

艾滋病仍是不治之症,人类还没能找到任何方法,或是药物能够彻底治愈艾滋病。值得庆幸的是,艾滋病是可防可控的慢性病(必须建立在知道艾滋病多久检测并付诸行动)。总之,对于艾滋病我们不能只想着如何治愈,而是应该考虑如何预防,如何从源头上杜绝艾滋病的发生。

怎样避开艾滋病的认识误区

一、关于传播途径的误区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由粘膜接触到血液感染几率仅为0.09%,由于深部扎伤感染hiv(艾滋病)病毒几率低于3‰,一次高危性行为感染的几率很低。hiv更不会通过间接接触而感染。如果正常人接触到艾滋病感染者的血液,只要皮肤没有破损,就不会感染;当正常人接触到艾滋病感染者的皮肤,而艾滋病感染者没有流血伤口,即使正常人皮肤有破损,也不会感染。需要注意的是,尽管一次无保护的不洁性行为感染的几率是很低的,也不能排除被感染的可能。因此,我们在宣传预防艾滋病的过程中,要求不洁性行为的全程要正确使用安全套,以防万一。

二、关于艾滋病患者生存时间的误区

众所周知,依靠目前的医疗条件,艾滋病是不能治愈的。因此,很多人“恐艾”可以理解。随着我国免费抗病毒治疗措施的推广,虽然患病人数在增加,死亡人数却在下降,这说明抗病毒治疗大大降低了艾滋病的死亡率,延长了患者的生命。

此外,作为正常人,不应该歧视艾滋病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歧艾症”和“恐艾症”一样,都使艾滋病感染者行为危险化、举止极端化的催化剂。遭受疏远与歧视会使艾滋病感染者产生逆反心理,容易诱发他们进行抢劫、杀人、自杀、性乱等报复社会的行为,这是很危险的。

三、关于艾滋病感染早期症状的误区

艾滋病症状没有特异性,不能单凭症状判断是否感染了hiv。“恐艾者”在极度紧张、生物钟被打乱的情况下,人体免疫力会降低,于是出现了上呼吸道感染、神经衰弱症候群等自觉症状,到网上找艾滋病感染的知识相对照时又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越对照越觉得像,从而使症状加重,形成恶性循环,甚至丧失工作能力。然而,在上述条件下出现的症状对于判断是否急性感染毫无意义。我们认为,发生高危行为后3个月进行检测,结果如果是阴性,就可以100%排除感染可能。

四、关于艾滋病病毒检测的误区

艾滋病病毒分为hiv—1型和hiv-2型,在每型又包含不同的亚型。随着病毒的变异,亚型还可能增加。目前全世界流行的是hiv—1型,我国也如此。有的人在网上看到hiv是高变异病毒 ,即使没有检测出来,也认为自己感染了hiv,恐惧的死去活来。其实,无论它怎么变异,都是hiv,核心的特点是不会变的,而抗体的测试就是针对这个特点进行的,因此,是完全可以测出来hiv病毒的。

小腿无力是艾滋病早期症状吗

发生了小腿无力甚至食欲不振的网友把这些往艾滋病的初期症状或者艾滋病的早期症状上面进行归纳是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我们可以肯定的说,即使进入了艾滋病的发病期,这类症状也是不常见的,更不要说在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初期。

再次强调一下,艾滋病所谓的的艾滋病初期症状或者艾滋病的早期症状都没有科学依据。

艾滋病症状的表现特点:

1、发病人群以青年较多,发病年龄80%以上在18--45岁,性生活跃的年段。

2、在感染艾滋病初期有少部感染者会出现一些真菌感染、肺炎、弓形体病等。

3、艾滋病初期最常见的是淋巴肿大,特别是颈部、腋窝和腹股沟淋巴肿大,淋巴结直径在1cm以上,很硬,可活动,无疼痛。

4、艾滋病初期症状有皮炎、红肿、水疱、脓疱、细菌性感染 典型的表现是在口和鼻周围出现一片斑状微小的水疱。在面部、头皮和躯体皮肤出现严重的油性鳞屑。干皮病、皮肤老质化、毛囊炎。在直肠和肛门周围出现单纯疱疹的水疱,在手、足和长胡须的部位发现新生的疣。足部出现严重的霉菌感染现象。

5、约30%艾滋病例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意识障碍、痴呆、抽搐等,后果很严重。

6、约有70%左右的艾滋病感染者初期有症状,有40左右的艾滋病感染者初期无症状。

从数据显示,不管是那种不安全的性行为,感染的风险并不高,但艾滋病不同于其它疾病,目前来说,一旦感染,则永久感染。另外,不管感染的风险是高还是低,唯有进行艾滋病检测,才能确诊是否感染,才能摆脱恐艾。

艾滋病窗口期症状 与恐艾

所谓“窗口期”,是指HIV最初进入人体到产生可检测出病毒抗体的时间,通常为两周到三个月,甚至可能到六个月。因此如果有了一次“危险行为”,害怕自己感染上艾滋病,立即去作了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结果为阴性,这时下结论说没有感染上艾滋病还为时过早,而应该在过了“窗口期”后再作一次检查。如果第二次检查没有问题,才能确定没有感染艾滋病病毒,但还必须确定在第二次检查前再没有过新的“危险行为”。特别要指出的是,如果一个人的确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即使在所谓的“窗口期”,此人仍可传播艾滋病病毒。

窗口期的长短决定了恐艾时间的长短,多数人的窗口期为2~6周,因此过半的人能在高危6周后基本脱恐或减轻恐惧。同时,我国大部份CDC举张窗口期为3个月,因此这也直接导致恐艾者必须拿到三个月后的阴性结果,才能完全放心。 不管是3个月,还是6周。对恐艾者来说,都是一个慢长的过程,影响工作,学习,甚至家人间的感情。下面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1、正确认识艾滋病,了解艾滋病传播途径,减轻自己的心里负担;

2、坚信自己能够脱恐,事实上,每个人都能脱恐,只是时间的长短不同而己。要坚信,自己能够挺过去,最终恢复正常的生活。这就好比冬天,不管有多冷,春天一定会来。

3、寻找反症状。大多数人恐艾,是因为对照艾滋病初期症状的结果。与其寻找与感染相符的症状,不如找点相反的证据,比如皮肤完好,无淋巴结肿大等。

4、任何症状都不能代表感染了HIV。事实上,在感染HIV的初期,至少有一半的人无明显的症状,另外,目前为止,也没有任何一种症状能直接就断定感染了HIV;

5、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当压力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应该找人交谈,也许交谈并不能得到某种结论,但交谈的过程却能让你释放压力。需要注意的是,平静下来后,应努力转移注意力,如果一味的关注HIV/AIDS,很快又会陷入极度恐惧当中。

相关推荐

艾滋病需要如何来预防

夫妻之间一方感染有艾滋病病毒或患有艾滋病,切忌深吻,过性生活时要正确使用避孕套;因避孕套并非绝对安全,最好节制性生活。 预防经血液途径传染艾滋病首先是不要吸毒,特别是不能共用注射器或使用未消毒的注射器静脉注射毒品。经血液途径传染艾滋病的另一个方面是避免使用未消毒的器械拔牙和其他侵入人体的操作,避免使用不安全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与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一般生活工作接触是不会传染上艾滋病的,不必恐惧与艾滋病病人接触。不要歧视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给予他们人道主义的关心和帮助有利于预防和控制艾滋

艾滋病的常见症状知多少

1、持续低热 研究表明,在整个艾滋病症状中,以发热最为常见,一般表现为高危后2-4周出现抗生素、激素以及各种检查难以排除的持续性低热。 2、疲乏 在感染艾滋病的初期,患者经常会感觉到疲劳,这是非常常见,且持续时间较长,但是现代社会快速的生活节凑,工作压力,睡眠不足,饮食不规律,缺少运动等也容易导致疲劳。因此,高危后如果出现疲乏症状,不要过份恐慌,确定是否感染,艾滋病检测是最好的方法。 3、原因不明的咽炎 咽炎是咽部粘膜,粘膜下组织的炎症,常为上呼吸道感染的一部分。依据病程的长短和病理改变性质的不同,分为急

艾滋病能活多久

一:及时治疗。患者如果是检查出来有艾滋病,那么就要积极的做好治疗,艾滋病以后,没有积极治疗和保持好的心态。就有可能因为疾病的存在和恐惧,而减少生存时间。艾滋病不医治,很容易出现异常的发病,如果一旦患者发病,就有可能会出现急速的死亡。 二:药物控制。艾滋病患者目前没有好的医疗方法,也不能让患者到治愈此病的效果。所以在医学上的治疗方法是采用药物来控制病情的恶化,药物几乎都是采用一线的药物,可以控制病人的病情,延长病人的生命线。病人也有一定的耐受性,不过每天要规律性的护理好身体和日常。 三:药物分类。刚开

艾滋病真的那么可怕吗

艾滋病真的那么可怕吗?艾滋病到底是什么病,一听到艾滋病好多人的反应比听到癌症还可怕,癌症虽然会让人死亡,但是和艾滋病比起来,艾滋病给人造成的痛苦要比癌症严重多?而且艾滋病的人,看到就让人觉可怕,而且艾滋病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会传染,这么可怕的疾病,人们几乎都不愿意谈到它。那么,艾滋病是怎么回事呢? 艾滋病真的那么可怕吗?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也就是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要经过数年,甚至长达10年或更长的潜伏期以后才发病。 艾滋病真的那么可怕吗?艾滋病病毒严重破坏人体免疫功

被咬感染艾滋病的概率

1、被艾滋病人咬感染艾滋病的几率很低; 2、被蚊子等吸血昆虫咬感染艾滋病的概率为零。 1、被人咬是否会感染艾滋病,往往取决于双方是否有出血。如果咬人的艾滋病患者嘴里面有血,被咬者同时也出血了,就有可能造成艾滋病的传染。这个时候,应该到医院,服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进行阻断治疗。不过,被咬伤出血感染艾滋病几率其实也只有3/1000,感染风险较低,无须过于恐慌。 2、目前没有证据能证明艾滋病毒可以通过吸血昆虫的叮咬进行传播,并且蚊子在叮咬吸血时,也不会将它已经吸入肚子里的血液再注入下一个人的体内,加上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的一般疗法是怎样的

对HIV感染者可不予治疗, 应列入疾病控制网,严密监视,以防传染他人或 转变为艾滋病患者。对艾滋病的相关综合征患者 及艾滋病患者,要给予道义上的关心和帮助,让 患者注意饮食和休息,创造较好的生存环境;对 于长期发热的患者,给予物理降温,对于烦躁、 恐惧的患者适当给予镇静剂。

艾滋病能治好吗

艾滋病作为性传播病之一,虽然不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但是还是会带给患者巨大的身心痛苦,孕妇患有艾滋病是会造成胎儿和婴儿的死亡的。有些艾滋病患者虽然经过了长时间的治疗,可艾滋病却不见有治愈的迹象,症状表现还是久见不去。 艾滋病是有着很高的复发性的,尤其是复发性艾滋病治疗起来是非的复杂。一般情况下,艾滋病的患者如果接受正确合理的治疗,艾滋病可在几个月内就能痊愈,如果患者反复发作难以治愈,可能原因是接受的治疗不是很规范。 传统的艾滋病治疗是不能彻底根治艾滋病的,加上会有很大的副作用,还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

艾滋病的病因是什么?

没有谁喜欢生病,但是生病的原因往往是存在于自身的生活习惯。吃了不干净的东西,操劳过度等等,都会引起一些疾病。艾滋病是一种非常可怕的传染病,那么怎么样才会感染上艾滋病呢?这就要让专业人士为我们讲解一下了。 研究认为,艾滋病起源于非洲,后由移民带入美国。1981年6月5日,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登载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例报告,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记载。1982年,这种疾病被命名为艾滋病。不久以后,艾滋病迅速蔓延到各大洲。1985年,一位到中国旅游的外籍人士患病入住北京协和医

喝了艾滋病人喝过的水怎么办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非常大的传染病,因此很多人对艾滋病会产生一种恐惧心理,但其实一般喝了艾滋病人喝过的水,是不会感染艾滋病毒的,如果说实在不放心的话,建议去医院做个检查。

如何护理恐艾症患者

1、相信科学检测 在窗口期以后做了抗体检测为阴性即可完全排除感染的可能,不要再无谓地担心和猜疑。别去看那些感染者的“症状帖”什么的,A的症状是没有特异性的,你只会越看越恐。调节好生理时钟,保持良好睡眠。 2、不要相信症状 小部分人在感染了艾滋病后会出现急性症状,艾滋病急性症状几乎没有特异性。症状并不能作为判定是否感染的标准。恐艾者几乎人人都症状,但最后的血检结果是99%以上都没事,足以说明症状并不可信。 3、尝试转移注意力 放松心情,别去关注症状,别让恐惧成为习惯,一段时间以后,人体自然把生理系统调整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