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护理恐艾症患者
如何护理恐艾症患者
1、相信科学检测
在窗口期以后做了抗体检测为阴性即可完全排除感染的可能,不要再无谓地担心和猜疑。别去看那些感染者的“症状帖”什么的,A的症状是没有特异性的,你只会越看越恐。调节好生理时钟,保持良好睡眠。
2、不要相信症状
小部分人在感染了艾滋病后会出现急性症状,艾滋病急性症状几乎没有特异性。症状并不能作为判定是否感染的标准。恐艾者几乎人人都症状,但最后的血检结果是99%以上都没事,足以说明症状并不可信。
3、尝试转移注意力
放松心情,别去关注症状,别让恐惧成为习惯,一段时间以后,人体自然把生理系统调整过来了 。或者去看医生,配合药物治疗,将精力集中在工作或学习上,以减轻忧虑和担心,很多所谓的症状会在不久后不治而愈。
什么是恐艾症
恐艾症是艾滋病恐惧症的简称,是一种对艾滋病的强烈恐惧,并伴随焦虑、 抑郁、强迫、疑病等多种心理症状和行为异常的心理障碍。患者怀疑自己感染了 艾滋病病毒,或者非常害怕感染而有洁癖等强迫症表现。艾滋病恐惧症患者表现出精神抑郁、情绪变化多端、严重失眠、对周围事物 淡漠、体重下降和周身不适等反应,不少患者认为自己的身体不适就是感染了艾 滋病病毒,反复拨打热线电话咨询,或者反复去做艾滋病抗体检测,对阴性结果 又持怀疑态度,总认为检测不准确或者现有试剂检测不出来自己的病毒。
怎样避开艾滋病的认识误区
一、关于传播途径的误区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由粘膜接触到血液感染几率仅为0.09%,由于深部扎伤感染hiv(艾滋病)病毒几率低于3‰,一次高危性行为感染的几率很低。hiv更不会通过间接接触而感染。如果正常人接触到艾滋病感染者的血液,只要皮肤没有破损,就不会感染;当正常人接触到艾滋病感染者的皮肤,而艾滋病感染者没有流血伤口,即使正常人皮肤有破损,也不会感染。需要注意的是,尽管一次无保护的不洁性行为感染的几率是很低的,也不能排除被感染的可能。因此,我们在宣传预防艾滋病的过程中,要求不洁性行为的全程要正确使用安全套,以防万一。
二、关于艾滋病患者生存时间的误区
众所周知,依靠目前的医疗条件,艾滋病是不能治愈的。因此,很多人“恐艾”可以理解。随着我国免费抗病毒治疗措施的推广,虽然患病人数在增加,死亡人数却在下降,这说明抗病毒治疗大大降低了艾滋病的死亡率,延长了患者的生命。
此外,作为正常人,不应该歧视艾滋病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歧艾症”和“恐艾症”一样,都使艾滋病感染者行为危险化、举止极端化的催化剂。遭受疏远与歧视会使艾滋病感染者产生逆反心理,容易诱发他们进行抢劫、杀人、自杀、性乱等报复社会的行为,这是很危险的。
三、关于艾滋病感染早期症状的误区
艾滋病症状没有特异性,不能单凭症状判断是否感染了hiv。“恐艾者”在极度紧张、生物钟被打乱的情况下,人体免疫力会降低,于是出现了上呼吸道感染、神经衰弱症候群等自觉症状,到网上找艾滋病感染的知识相对照时又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越对照越觉得像,从而使症状加重,形成恶性循环,甚至丧失工作能力。然而,在上述条件下出现的症状对于判断是否急性感染毫无意义。我们认为,发生高危行为后3个月进行检测,结果如果是阴性,就可以100%排除感染可能。
四、关于艾滋病病毒检测的误区
艾滋病病毒分为hiv—1型和hiv-2型,在每型又包含不同的亚型。随着病毒的变异,亚型还可能增加。目前全世界流行的是hiv—1型,我国也如此。有的人在网上看到hiv是高变异病毒 ,即使没有检测出来,也认为自己感染了hiv,恐惧的死去活来。其实,无论它怎么变异,都是hiv,核心的特点是不会变的,而抗体的测试就是针对这个特点进行的,因此,是完全可以测出来hiv病毒的。
正确对待恐艾症你需要做好治疗
一、心理疗法治疗恐艾症
这是解决恐艾症的根本方法,恐艾症属心理障碍,只有通过心理咨询才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心理咨询能够找到患者形成心理障碍的根源,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心理咨询专家或咨询师灵活运用各种心理学的方式方法来一步步的解决恐艾症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而治愈患者的这一心理障碍。然而对于恐艾症心理治疗是必须的,但很多患者早期一般不会想到接受心理治疗,很多人认为这不是心理疾病,自己的担心是完全正常的,尤其是那些有过高危行为的人。只有到多次检查之后,仍不能摆脱自己的担心和痛苦之后才会想到求助于心理医生。并不是所有的恐艾症都可以简单的归到某一类,很多患者是多种表现同时存在,所以需要接受综合的心理治疗。
二、药物疗法治疗恐艾症
这是很多患有恐艾症等神经症患者进入的误区,认为吃药能够解决问题,这是认识上的错误,是由于人们对于自己问题没有清楚的认识以及对于心理咨询没有清楚的认识造成的。神经症性的心理障碍属于心理层面的问题,吃药只能起到控制症状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和一些躯体症状。但却不能够解决恐艾症患者心理上的问题,而如果心理上的问题不解决,症状会持续不断的出现,心理问题就像是一条河流的源头,源头上出了问题,被污染的话,下流会持续的有污水流过,如果不治理源头,只想着解决下游的污染问题是无效的。
带避孕套会得艾滋病吗
一般来讲,带套传染艾滋病的概率非常小。因为艾滋病病毒其实没有大家想象那么生命力顽强,只要脱离人体内,几分钟可能就死亡了!但和其他性病不同的是,艾滋病一旦不小心被感染的话,那就是永久性的。
很多人都有恐艾症,因为有过不洁性史,整天担心自己得了艾滋,惶惶不可终日,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面对这些人群,正确预防艾滋病的方法是及时进行艾滋病检测,已确诊有没有被感染。不能有任何一点的侥幸心理,而且检测艾滋病要去正规的大医院,找专业人士检测。
艾滋病毒一般都是通过血液、精液等感染,而安全套能够避免在性生活时双方有可能会传染的途径。
所以我们提倡在性生活,尤其不是和性伴侣时,要正确使用安全套,并且保证安全套的质量、使用期限都没有问题。
艾滋病患者的护理
伴随着HIV感染和艾滋患者的增加,将会有愈来愈多的病人在家中护理,这样既可以减少因住院带来的经济负担,又可减弱和亲人的分离感。家属要晓得怎样保护患者,如:
1.谢绝息有感冒等传染病的亲友探访患者。
2.各类注射要采取无菌技术与一次性注射器。
3.接触患者前后要用肥皂洗手,必要的时候戴手套。
4.各类食物要洗干净,肉类要新鲜、煮透。
5.注意患者的营养情况,给予合理、平衡的饮食。
6.活动受限和卧床的患者要注意保护肌肉和关节的作用,注意被动锻炼,勤翻身,按摩受压位置,保持皮肤卫生等。
家庭成员亦要把握本身防护的知识和方式,特别是直接参与护理患者的人要注意:
1.保护自己皮肤完整,在皮肤有破损或者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大小便时要戴手套或者用不透水的胶布包好。
2.不共用尖锐工具,不共用牙刷、剃须刀、理发工具等生活用品。
3.患者的血液、体液、大小便污染过的衣物、被服等应用温水加消毒剂浸泡后再清洗。
4.被患者污染的用物不要随便丢弃医学教育网.整理,要按指导分别消毒或者销毁。
恐艾症有哪些症状
(1)强迫
1.强迫思维:反复思考艾滋病的有关症状或曾经发生过的一些行为。
2.强迫动作:反复检查身体,会表现出不停洗手,洗澡,清洗用过的东西或是小小的伤口等,对血液十分敏感,明知道这样的举动不对,但总控制不住自己。
(2)疑虑,恐惧
1.对偶然出现的一些与艾滋病的共同症状如皮疹,发烧,淋巴结肿大等具有强烈的不安感。
总是感觉自己的体温不正常、身体虚弱无力等等,把艾滋病的症状套在自己身上。
2.反复去做艾滋病抗体检测,对医生的判断或是检查的阴性结果持怀疑态度,总认为检测不准确或者现有试剂检测不出自己的病毒等等。或是心理负担可得到暂时的解脱。但没过多久,新的疑虑再次产生,使其不得不再次到医院要求检查。
3.怀疑身边的每一位人都可能是艾滋病感染者,每一个物品都可能带有艾滋病病毒,担心身边的人会把艾滋病病毒传染给自己,或是担心自己的会传染给家人。
4.严重的患者不仅仅是疑虑,常常会出现一些极端异常行为,如害怕到"危险"场合或公共场所,害怕与"可疑者"甚至任何人接触,怕伤口,怕血液,严重时整日不敢外出,不敢见人。
(3)抑郁
出现恐艾症的患者多数是在某些情况下偶然出现的一些可能感染感染艾滋病的行为如:不当性行为。出于对家庭责任感或是自身道德感的谴责,出现情绪低落,对外界丧失兴趣、不想说话、不想活动、吃不下、睡不着,常常悔恨责备自己,对前途悲观绝望,丧失信心。在压力下,非常容易出现一些疲乏无力、肌肉酸痛及腹泻等一些躯体症状。这也导致了患者更加的悲观。压力更大。恶性循环下更容易出现抑郁的症状。
(4)焦虑
想到或看到"艾滋病"这三个字及艾滋病的相关报道,甚至听到 "艾滋病"这个词时,会心慌气短,惊恐万分。经常提心吊胆,担心自己已感染或会被感染艾滋病;经常处于高警觉状态,如临大敌。同时也可能伴有各种躯体症状,如坐立不安,往复走动,唉声叹气等。
恐惧症的危害 过度怀疑
恐惧症患者的恐惧还可以泛化开来,即变成一种广泛性恐惧症。患者会对世界上的一切都产生一种怀疑心理,恐惧心理,比如不能吃花生,怕一吃花生就会得癌症。这不能吃,那不能喝,影响正常生活。
艾滋病恐惧症如何进行治疗
艾滋病恐惧症病例今年来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临床病例中,在数量上大有赶超艾滋病感染者的趋势?艾滋病号称人类的第一杀手,因此,由艾滋病产生的恐惧症自然就成了“心理杀手”,由该症带来的恐慌远比艾滋病本身来得更可怕。那到底什么是艾滋病恐惧症呢?艾滋病恐惧症该怎么治?本文通过分析指出,艾滋病恐惧症应该这样治。
什么是艾滋病恐惧症?
艾滋病恐惧症(获得性免疫功能缺陷综合恐惧症)俗称恐艾症,就是这样一种心理异常:是一种对艾滋病的强烈恐惧,并伴随焦虑、抑郁、强迫、疑病等多种心理症状和行为异常的心理障碍。
随着艾滋病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蔓延,感染人数的不断增加,而且目前没有可以治愈的有效方法,人们对艾滋病的关注和恐惧程度也不断提高。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对预防艾滋病有积极的作用。可一部分人的关注和恐惧程度都远远的超出了正常的水平,不必要地过分担心自己会得艾滋病,或者毫无根据地怀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患者同时伴有一些情绪异常和行为异常,严重影响其学习、工作、生活及社会交往。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艾滋病恐惧症并不是一种单一的心理疾病,它包括多种相关心理疾病。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艾滋病恐惧症患者不仅仅是由于对艾滋病的临床表现和传播途径的片面性认识和错误理解,相当一部分人和本身的性格基础以及其他心理障碍有密切关系,尤其和焦虑障碍关系尤为密切。艾滋病恐惧症患者可以是有过高危行为的人;也可以是没有过高危行为的人,恐惧完全出自自己的主观想象和联想。
艾滋病恐惧症通常在以下一些情形中出现:
一、 有过高危行为的人。一方面,这类危险行为的确使感染艾滋病的机会大大增加,另一方面,由于这种行为是社会道德规范所不容许的,在内心深处他们经常受到道德的谴责和社会的压力,理智与欲望,道德与本能的斗争会使他们产生矛盾感、罪恶感各恐惧感,因而更容易出现艾滋病恐惧症。
二、 艾滋病知识缺乏者。某些人对艾滋病相关知识不了解,或者是一知半解,认为只要与艾滋病毒接触就人感染艾滋病,不能认识到艾滋病的传播与其他疾病的传播一样,也需要特定的传播途径(血液、体液和母婴传播),同时还需要足够的病毒数量,而且与自身的抵抗力有关,因此出现不必要的恐惧。
三、 某些心理素质差的人。对于某些敏感多疑、过分胆小、注重细节的人而言,更容易患艾滋病恐惧症。艾滋病恐惧症是反映他们性格缺陷的一面镜子。
高发人群:
绝大多数为男性,有过高度危险的婚前或婚外性行为,性行为的对象有的是暗娼,有的是酒店三陪女或是发廊女,还有的是在网上搭识的性关系混乱的女性。发生上述高危行为后,他们担心受到社会歧视,害怕失去工作和经济来源,遭到家人和朋友的抛弃,对于艾滋病的恐惧更甚。
有些人是身体感染了艾滋病毒,有些人却是心理感染了艾滋病,准确地说,是患了“艾滋病恐惧症”。这是一种与艾滋病有关的神经症,发“病”人数增加,与艾滋病毒感染人数的增加有关系。
在性病门诊,最高记录是,同一个病人做了很多次艾滋病检测,仍然不放心,最后出现了抑郁症的症状。对于这样的病人,我们也很无奈,我们通常会跟他们说很多有关艾滋病的知识,希望以此消除他们的心理恐惧。对那些“病”情严重的,就建议他们去看心理医生。
作为医生来说,我很希望每个健康的市民都有足够的防范意识,也希望感染了艾滋病的病人不要放弃希望,能配合我们的治疗。毕竟,艾滋病的防、治是靠所有人,不单是医护人员,而且“防”永远胜于“治”。
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这一天,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徐金华教授回顾这一年的工作,感触良多。
对普通人来说,艾滋病是和生活有点距离的医学名词,可对像徐金华这样奔忙在第一线的医护人员来说,艾滋病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兼任“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理事的他,说起接触过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疑似感染者,就像在聊自己的亲人或朋友,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艾滋病恐惧症应该这样治:摆正心态
1 相信科学,相信医生经过医生的分析和艾滋病抗体的检测,确定没有感染,尤其是进行了两次以上检测的人,就应该相信现在的检测手段,相信自己没有感染。
2 吸取教训,振作精神以前的失误已经过去,只需记住教训,后悔已无意义。如果把有限的精力放到恐惧之中,那就等于患上了“精神艾滋病”,永远不会有健康和幸福了。
3 热爱生活,摆脱自我患上艾滋病恐惧症的人多是没有摆脱自我这个小圈子。如果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火热的事业和幸福的生活中,少想自己,多帮别人,就不会使自己一次次地失误、一次次地恐慌。
4 心理疏导,药物治疗对于那些心理有缺陷或者自己无法摆脱对艾滋病恐惧的人,可以到心理医生那里,接受一些心理疏导和药物治疗。
上述介绍了艾滋病恐惧症的自我摆脱法,如果仍不能缓解由艾滋病恐惧症导致的焦虑、抑郁、强迫、疑病等多种心理症状和行为异常的心理障碍,宜尽早寻求治疗。
恐艾症是怎么回事
(1) 高危性行为:男性多见,如与不明人士的无保护性行为;多个性伴侣;性伴侣检查出艾滋。这些危险性行为确实会使艾滋病感染的机会大大增加,另一方面,由于这种行为是社会道德规范所不容许的,因而在内心深处他们经常受到道德的谴责和社会的压力。
(2) 对艾滋病知识缺乏正确了解。一知半解,导致被不明针头刺伤,公共场所的用具弄伤或是其他一些血液接触就怀疑自己可能感染艾滋。把艾滋病可能存在的症状作为艾滋病的特异性症状,与自己的感觉一一对号入座,使自己陷入深深的恐惧当中。
(3) 恐艾症患者心理素质较弱,也是导致恐艾症的原因之一,而且表现症状更明显,多数背后还有更根本的心理问题,例如对性本身的困惑,成长经历中的某些心理创伤等等。矛盾感、羞耻感、负罪感,因而更容易出现艾滋病恐惧症。
艾滋病患者的护理
1.谢绝息有感冒等传染病的亲友探访患者。
2.各类注射要采取无菌技术与一次性注射器。
3.接触患者前后要用肥皂洗手,必要的时候戴手套。
4.各类食物要洗干净,肉类要新鲜、煮透。
5.注意患者的营养情况,给予合理、平衡的饮食。
6.活动受限和卧床的患者要注意保护肌肉和关节的作用,注意被动锻炼,勤翻身,按摩受压位置,保持皮肤卫生等。
家庭成员亦要把握本身防护的知识和方式,特别是直接参与护理患者的人要注意:
1.保护自己皮肤完整,在皮肤有破损或者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大小便时要戴手套或者用不透水的胶布包好。
2.不共用尖锐工具,不共用牙刷、剃须刀、理发工具等生活用品。
3.患者的血液、体液、大小便污染过的衣物、被服等应用温水加消毒剂浸泡后再清洗。
4.被患者污染的用物不要随便丢弃医学教育网.整理,要按指导分别消毒或者销毁。
艾滋病患者的护理
1.谢绝息有感冒等传染病的亲友探访患者。
2.各类注射要采取无菌技术与一次性注射器。
3.接触患者前后要用肥皂洗手,必要的时候戴手套。
4.各类食物要洗干净,肉类要新鲜、煮透。
5.注意患者的营养情况,给予合理、平衡的饮食。
6.活动受限和卧床的患者要注意保护肌肉和关节的作用,注意被动锻炼,勤翻身,按摩受压位置,保持皮肤卫生等。
艾滋病是怎么产生的
艾滋病恐惧症的治疗主要是心理治疗,首先是调整患者的认知,让患者对艾滋病有一个正确的认知。
如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等具体的知识,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减轻忧虑和担心。
第二可以用放松训练来缓解患者的恐惧焦虑情绪,让患者能从恐惧焦虑的情绪状态中放松下来。
第三是转移注意力,不要让患者将注意力都集中到自己的身体上。
因为越关注身体,那么身体上的一些轻微不适就会被无限放大,从而导致患者越来越焦虑,进入到一个恶性循环之中。
通过专家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了艾滋病恐惧症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同时还了解到了治疗艾滋病恐惧症的方法。
焦虑型恐艾症患者如何脱恐
有过高危行为,经常提心吊胆,处于高警觉状态,担心自己已感染艾滋病,整天把艾滋症状和自身情况进行对照,越对照越觉得自己患有艾滋,如临大敌。
案例:付先生也曾有过高危行为,3个星期后出现了腹泻、感冒、身体发痒等症状,他惊恐万分,坚信自己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症状出现的第3天到当地最好的医院做了艾滋病检测,结果为阴性,过后3个月又做检测还是阴性。虽然医生说高危行为3个月后检测是阴性的话可以99.9%排除,但他却认为自己就是那“0.1%”。
专家分析:艾滋病的确存在潜伏期,而且有的感染者潜伏期会长达10多年,因此有高危行为者每3个月到半年都要做一次艾滋病检测,但一定要相信科学的检测手段,如果定期检测没问题,就没必要杯弓蛇影。要知道即使感染了艾滋病,生活也总要继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