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青霉素过敏的预防措施

青霉素过敏的预防措施

对于一般的过敏反应,如荨麻疹等,可使用脱敏药物,如苯海拉明,每次口服25毫克,一日3次,或应用扑尔敏,每次口服4毫克,一日3次。

预防过敏,主要是用药前,必须向医生说明既往有无青霉素过敏史,如有,则决不能使用,如无过敏吏,则此次注射应按照规定剂量作皮肤试验(常用的青霉素皮试液每毫升内含药100一1000单位,用0.1毫克作皮内试验,即皮内注入10一100单位青霉素),20分钟后,如局部出现红肿并有伪足,肿块直径大干l厘米时为阳性反应,即不应注射。如阴性,则可予注射。

当注射完毕后,病人不应立即离开,观察10几分钟无反应后再走。连续用后停药,当再需注射时,如中断已达5天应作试验。

为什么会有青霉素过敏

从药物角度看,青霉素类本身并不是常见过敏原,引起患者过敏的是合成、生产青霉素过程中产生的杂质(青霉噻唑、青霉素烯酸、青霉唑胺等高聚物)。根据目前研究,青霉素过敏反应和其他药物过敏反应相似,都是由于药物半抗原进入人体后与体内组织蛋白结合成完全抗原,因而刺激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结果。青霉素过敏反应的致敏物质是什么呢?在研究青霉素过敏反应中曾经发现青霉素分子在pH7.5水溶液中很快重新排列成青霉素烯酸,进而分解为青霉素噻唑酸。这种青霉素噻唑酸可与人体组织内的γ-球蛋白和白蛋白结合成青霉噻唑蛋白。这种青霉噻唑蛋白即是引起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致敏物质。在刚发生过敏反应患者的血清中可以测出青霉素噻唑抗体,这也证实了青霉噻唑蛋白在形成过敏反应中的重要作用。青霉噻唑蛋白不但在人体内形成,也可以在青霉素生产过程或储存过程中形成,特别是提纯精制的纯度差或含有杂质较多时青霉素溶液本身就可能含有青霉噻唑蛋白,注射这种青霉素溶液,就可能直接引起青霉素过敏反应,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

青霉素过敏症状

1、速发型反应

过敏性休克,是青霉素过敏反应中最严重、最常见的反应,可发生于使用青霉素的整个过程中,多见于20-40岁的成年人,女性多于男性,老人及儿童少见,婴儿罕见。青霉素的各种剂型和给药途径均可引起过敏性休克,反应的发生与剂量无关。过敏性休克发生一般极为迅速,大多数在注射后15分钟内出现,甚至在注射针头尚未拔出时就会发生。少数病例可于给药后数小时或连续给药过程中出现,一般临床表现可分为以下几部分:

(1)呼吸道阻塞症状:胸闷气短、喉头阻塞、呼吸困难、窒息、紫绀等,由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水肿和肺水肿引起。

(2)循环衰竭症状:面色苍白、畏寒、冷汗、四肢发冷、烦躁不安、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

(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意识丧失、昏迷抽搐、大小便失禁等,可能由脑部缺氧引起。个别患者可产生失语、半身不遂、帕金森综合症等后遗症。

(4)皮肤过敏反应,如:瘙痒、荨麻疹或其他皮疹。

(5)消化道症状: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

2、延缓型反应

注射青霉素后数小时或两三天后才出现症状。偶有数日后过敏性休克者,少见。一般症状有:

(1)皮疹、皮痒、发热,三者可同时或单独存在,以皮疹最为常见,且形态多样,严重者如大疱表皮松懈萎缩性皮炎和剥脱性皮炎,可危及生命。氨苄引起的皮疹较多见。

(2)接触性皮炎,发生于常与青霉素接触者,或局部应用青霉素时,发生率低。病变为湿疹、荨麻疹等,偶可发展为剥脱性皮炎。

(3)表皮癣菌群症样反应:应用青霉素后,病人腹股沟、手指或脚趾间、手掌、足跖,可出现汗疱样或类似表皮癣菌症的红斑和疱疹,临床罕见,机理不详。

3、血清病型反应

大多数发生于初次使用青霉素的病人,临床表现与普通血清病相似,严重者可发生血管性水肿,有时可因咽管阻塞引起暂时性耳聋。脑水肿时,可致严重的中枢症状甚至昏迷。

4、其他过敏反应

青霉素尚可引起出血、过敏性紫癜、肾脏或肝脏损害、心衰等,但均罕见。

小儿风湿热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小儿风湿热治疗前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呢?如何预防小儿风湿热呢?预防小儿风湿热的措施包含哪些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详细介绍:

预防风湿热初次发作不易办到,只有对确诊为链球菌感染的患者进行早期青霉素治疗。风湿热患者在发生链球菌感染后易致复发,风湿热第一次发作后头 3年内的复发率大约为75%,每次复发加重心脏损害,故防止链球菌感染对预防风湿热复发十分重要。防止链球菌感染流行是预防风湿热的重要环节,措施包括:

(1)防止上呼吸道感染。如果发生上呼吸道链球菌感染,则风湿热复发的危险性很大,不管有无明显的症状,均可引起复发,即使积极治疗有症状的感染,预防还可能失败;

(2)已患风湿热者,应积极预防链球菌感染,一般以长效青霉素肌内注射进行预防,青霉素过敏者可以磺胺嘧啶或磺胺甲噁唑作为预防用药,但应慎防粒细胞缺乏症;

(3)积极彻底治疗猩红热、急性扁桃体炎、咽炎、中耳炎和淋巴结炎等急性链球菌感染。治疗链球菌感染应在确定链球菌感染之后立即开始:

方案一,肌注苄星青霉素g,体重25kg者则用120万单位,肌注1次;

方案二:或肌注青霉素40万单位,每日2次,共注10天;

方案三:如对青霉素过敏,可用红霉素30mg/kg/d,每日不超过1g,共用10天;

(4)慢性扁桃体炎常有急性发作者,一般指每年发作2次或2次以上,应在风湿热活动停止后手术摘除扁桃体。手术前1d及术后2—36用青霉素预防感染。

通过上述内容介绍了解了小儿风湿热治疗前的注意事项,预防小儿风湿热的各种措施,希望上述内容介绍能给有孩子的家庭带来帮助。

注射用苄星青霉素的作用

功能主治:本品主要用于预防风湿热复发,也可用于控制链球菌感染的流行。

用法用量:临用前加适量灭菌注射用水使成混悬液。肌肉注射,成人一次60万~120万单位,2~4周1次;小儿一次30万~60万单位,2~4周1次。不良反应:1.

过敏反应:青霉素所致的过敏反应在应用本品时均可能发生,其中以皮疹等过敏反应为多见,白细胞减少、间质性肾炎、哮喘发作和血清病型反应等少见,严重者如过敏性休克偶见;过敏性休克一旦发生,必须就地抢救,予以保持气道畅通、吸氧及使用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措施。

2. 二重感染:可出现耐青霉素金葡菌、革兰阴性杆菌或念珠菌二重感染。注意事项:1. 应用本品前需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并进行青霉素皮肤试验。

2. 对一种青霉素过敏者可能对其它青霉素类药物、青霉胺过敏,有青霉素过敏史者约有5%~7%的患者可能存在对头孢菌素类药物交叉过敏。

3. 有哮喘、湿疹、枯草热、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患者应慎用本品。

4. 应用本品须新鲜配制。

5. 应用青霉素期间,以硫酸铜法测定尿糖可能出现假阳性,而用葡萄糖酶法则不受影响。

注射用苄星青霉素的各个方面我们都知道了,现在很多人存在着盲目用药的现象,滥用药对人体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特别是像很多人对青霉素类有过敏反应,所以,当人体出现状况时,不要随便就去药店买药吃,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经医生详细的检查,方可对症用药。

青霉素过敏症状

速发型反应

过敏性休克,是青霉素过敏反应中最严重、最常见的反应,可发生于使用青霉素的整个过程中,多见于20到40岁的成年人,女性多于男性,老人及儿童少见,婴儿罕见。青霉素的各种剂型和给药途径均可引起过敏性休克,反应的发生与剂量无关。过敏性休克发生一般极为迅速,大多数在注射后15分钟内出现,甚至在注射针头尚未拔出时就会发生。少数病例可于给药后数小时或连续给药过程中出现,一般临床表现可分为以下几部分:

1、呼吸道阻塞症状:胸闷气短、喉头阻塞、呼吸困难、窒息、紫绀等,由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水肿和肺水肿引起。

2、循环衰竭症状:面色苍白、畏寒、冷汗、四肢发冷、烦躁不安、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

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意识丧失、昏迷抽搐、大小便失禁等,可能由脑部缺氧引起。个别患者可产生失语、半身不遂、帕金森综合症等后遗症。

4、皮肤过敏反应,如:瘙痒、荨麻疹或其他皮疹。

5、消化道症状: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

延缓型反应

注射青霉素后数小时或两三天后才出现症状。偶有数日后过敏性休克者,少见。

1、皮疹、皮痒、发热,三者可同时或单独存在,以皮疹最为常见,且形态多样,严重者如大疱表皮松懈萎缩性皮炎和剥脱性皮炎,可危及生命。氨苄引起的皮疹较多见。

2、接触性皮炎,发生于常与青霉素接触者,或局部应用青霉素时,发生率低。病变为湿疹、荨麻疹等,偶可发展为剥脱性皮炎。

3、表皮癣菌群症样反应:应用青霉素后,病人腹股沟、手指或脚趾间、手掌、足跖,可出现汗疱样或类似表皮癣菌症的红斑和疱疹,临床罕见,机理不详。

血清病型反应

大多数发生于初次使用青霉素的病人,临床表现与普通血清病相似,严重者可发生血管性水肿,有时可因咽管阻塞引起暂时性耳聋。脑水肿时,可致严重的中枢症状甚至昏迷。

其他过敏反应

青霉素尚可引起出血、过敏性紫癜、肾脏或肝脏损害、心衰等,但均罕见。

青霉素过敏症状

青霉素过敏症状:

过敏性休克,是青霉素过敏反应中最严重、最常见的反应,可发生于使用青霉素的整个过程中,多见于20到40岁的成年人,女性多于男性,老人及儿童少见,婴儿罕见。青霉素的各种剂型和给药途径均可引起过敏性休克,反应的发生与剂量无关。过敏性休克发生一般极为迅速,大多数在注射后15分钟内出现,甚至在注射针头尚未拔出时就会发生。少数病例可于给药后数小时或连续给药过程中出现,一般临床表现可分为以下几部分:

1、呼吸道阻塞症状:胸闷气短、喉头阻塞、呼吸困难、窒息、紫绀等,由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水肿和肺水肿引起。

2、循环衰竭症状:面色苍白、畏寒、冷汗、四肢发冷、烦躁不安、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

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意识丧失、昏迷抽搐、大小便失禁等,可能由脑部缺氧引起。个别患者可产生失语、半身不遂、帕金森综合症等后遗症。

4、皮肤过敏反应,如:瘙痒、荨麻疹或其他皮疹。

5、消化道症状: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

通过以上介绍,对青霉素过敏症状有着很好认识,在出现这些情况后,一定要及时的治疗,这样对稳定患者疾病才会有很好的帮助,不过在使用青霉素治疗疾病的时候。在饮食选择上也是要合理进行,对一些辛辣、油腻的食物,都是要减少选择。

医治妊娠期梅毒的措施有哪些

医治妊娠期梅毒的措施有:普鲁卡因青霉素G,80万单位/日,肌注, 连续10天。妊娠期初3个月内,注射1疗程, 妊娠末3个月注射1疗程。青霉素过敏者只选用红霉素,服法及剂量同 非妊娠期病人,但其所生婴儿应用青霉素治疗。

青霉素过敏反应的预防

(1)使用青霉素前必须做皮肤过敏试验,试验前应详细询问病人的用药史、过敏史、家族史;病人如有青霉素过敏史,应禁止做过敏试验;病人已进行青霉素治疗,如停药3天后再用,或用药中更换药物批号,均应重新作过敏试验,结果阴性方可使用。

(2)青霉素皮试液应现用现配,因青霉素皮试液极不稳定,特别是在常温下易产生降解产物,导致过敏反应。

(3)青霉素过敏试验和注射前均应做好急救的准备工作,备好盐酸肾上腺素和注射器等。

(4)护士应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5)严密观察病人,首次注射后应观察30分钟,以免发生迟缓性过敏反应。同时,注意倾听病人主诉。

(6)皮试结果阳性者禁止使用青霉素,及时报告医生,在体温单、医嘱单、病历、床头卡、门诊病历上醒目地注明,并告知病人及其家属。

相关推荐

淋菌尿道炎怎么治疗呢

对于单纯性淋菌尿道炎的治疗具体方案为: (1)水剂普鲁卡因青霉素G:480万单位分两侧臀部肌肉注射。同时口服丙磺舒1g。 (2)苄星青霉素G(又称长效西林):480万单位分两侧臀部肌肉注射。同时口服丙磺舒1g。 (3)水剂青霉素G:160万单位肌注,每日3次,共3天。 以上治疗方案根据具体情况任选一种即可。在注射以上药物时一定要作青霉素皮试,如青霉素过敏者,可用如下治疗方案: (1)四环素:首量1g,后用0.5g,每天4次,共7天。适用于青霉素过敏者。 (2)红霉素:首量1g,后用0.5g,每天4次,共7

青霉素过敏也有潜伏期

青霉素是广谱抗生素,使用人群比较普遍,由于可能出现休克甚至死亡等严重过敏反应,输液前必须做皮试。但是,由于个体差异问题,皮试正常,也不能完全杜绝青霉素输液过敏不再发生。有些青霉素过敏严重者可能闻到青霉素气味,会立即出现皮疹、休克等过敏反应;而有些人可能在输液后数小时甚至几天后,才发生局部皮疹等较轻微的延迟性青霉素过敏反应。 “此外,皮试时青霉素剂量浓度小,反应迟钝者当时可能呈阴性,但在输液过程中,随着剂量浓度越来越大,就可能发生过敏反应。”郑州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长付晓丽说。 另外,输液过程中或输液后,有部

什么是长效青霉素

长效青霉素属注射剂,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本品可用于风湿病时预防链球菌感染,也可用于治疗对青霉素G敏感细菌引起的轻、中度感染或作预防感染用(如风湿病患者预防链球菌感染)。 青霉素对溶血性链球菌等链球菌属、肺炎链球菌和不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具有良好抗菌作用。对肠球菌有中等度抗菌作用。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白喉棒状杆菌、炭疽芽孢杆菌、牛型放线菌、念珠状链杆菌、李斯特菌、钩端螺旋体和梅毒螺旋体对本品敏感。本品对流感嗜血杆菌和百日咳鲍特氏菌亦具一定抗菌活性。本品对梭状芽孢杆菌属、消化链球菌和产黑色素拟杆菌等厌氧菌

小儿风湿热的护理及预防措施介绍

风湿热的护理措施: 一、 休息。 在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直至临床症状消失、血沉正常方可逐渐起床活动,无心脏受累者可限制活动1个月。心脏受累或有心力衰竭者,则应限制活动5-6个月。 二、 控制感染。 主要治疗链球菌的感染,特别是咽部感染,每日可用青霉素80-169万单位肌肉注射,一般用4-6周。红霉素也有疗效。 三、 抗风湿药物的应用。 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首选药物是水杨酸类药物和肾上腺皮质激素。 风湿热的预防措施有: 一、 应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链球菌感染,常用青霉素预防链球菌感染,必要时可延长治疗时间。

单纯性淋菌性尿道炎的治疗方法

(1)水剂普鲁卡因青霉素G:480万单位分两侧臀部肌肉注射。同时口服丙磺舒1g。 (2)苄星青霉素G(又称长效西林):480万单位分两侧臀部肌肉注射。同时口服丙磺舒1g。 (3)水剂青霉素G:160万单位肌注,每日3次,共3天。 以上治疗方案根据具体情况任选一种即可。在注射以上药物时一定要作青霉素皮试,如青霉素过敏者,可用如下治疗方案: (1)四环素:首量1g,后用0.5g,每天4次,共7天。适用于青霉素过敏者。 (2)红霉素:首量1g,后用0.5g,每天4次,共7天。适用于青霉素过敏者。 (3)氟哌酸: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措施

①立即停止进入并移支可疑的过敏原、或致病药物。 ②立即给0.1%肾上腺素,先皮下注射0.3~0.5ml,紧接着作静脉穿刺注入0.1~0.2ml,继以5% 葡萄糖液滴注,维持静脉给药畅通。肾上腺素能通过β受体效应使支气管痉挛快速舒张,通过α受体效应使外周小血管收缩。它还能对抗部分Ⅰ型变态反应的介质释放,因此是救治本症的首选药物,在病程中可重复应用数次。一般经过1~2次肾上腺素注射,多数病人休克症状在半小时内均可逐渐恢复。反之,若休克持续不见好转,乃属严重病例,应及早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20mg,琥珀酸氢化

青霉素过敏怎么办才好

青霉素是大家日常生活中常听见的一种药品,而有些人却对它异常敏感,这对患者治愈其他病情有着很大的阻碍,而患者们往往在医生诊治的时候都会被问起对青霉素过敏过敏好开出药方来治疗,而很多患者都在问青霉素过敏症状是什么样呢?让专家问大家们解答。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青霉素的成分,青霉素是指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是世界上首个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青霉素类抗生素是β-内酰胺类中一大类抗生素的总称。 其次还要懂得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毒性很小

小儿风湿热应该如何预防

预防风湿热初次发作不易办到,只有对确诊为链球菌感染的患者进行早期青霉素治疗。风湿热患者在发生链球菌感染后易致复发,风湿热第一次发作后头3年内的复发率大约为75%,每次复发加重心脏损害,故防止链球菌感染对预防风湿热复发十分重要。防止链球菌感染流行是预防风湿热的重要环节,措施包括: (1)防止上呼吸道感染。 如果发生上呼吸道链球菌感染,则风湿热复发的危险性很大,不管有无明显的症状,均可引起复发,即使积极治疗有症状的感染,预防还可能失败; (2)已患风湿热者, 应积极预防链球菌感染,一般以长效青霉素肌内注射进行

支气管炎吃什么止咳药

有的孩子对磺胺类药物有过敏。用后发生皮疹、剥脱性皮炎等,若遇有过敏史的不能用。青霉素类药物可选用阿莫西林,每日每千克体重40—80毫克,分3—4次饭后口服。口服青霉素类药物也要注意有无青霉素过敏史,对有青霉素过敏的小儿要慎用,对特异性体质,以及容易引起过敏应的小儿甚至要禁用。 这类患儿可改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头孢拉定,每日每千克体重25—50毫克,分3—4次服用。化痰止咳药可选用化痰片,每次1/2一L片,每日3次。

青霉素过敏试验注意事项

1.试验前详细询问病人的用药史、过敏史和家族过敏史。 2.凡首次用药,停药3天后再用者,以及更换药物批号,均须按常规做过敏试验。 3.皮肤试验注入必须新鲜配制,皮试液浓度与注射剂量要准确;溶媒、注射器及针头应固定使用。 4.青霉素过敏试验或注射前均应做好急救的准备工作(备好盐酸肾上腺素和注射器等)。 5.严密观察病人,首次注射后须观察30分钟以防迟缓反应的发生。注意局部和全身反应,倾听病人主诉。 6.试验结果阳性者禁止使用青霉素,同时报告医生,在医嘱单、病历、床头卡和注射簿上醒目地注明青霉素过敏试验阳性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