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清热燥湿的中药有哪些 黄芩

清热燥湿的中药有哪些 黄芩

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春秋两季采挖,去除须根及泥沙,晒后撞去粗皮,蒸透或开水润透切片,晒干,生用,酒灸或炒炭用。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湿,胸闷呕吐,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煎服,3-10g,清热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清上焦热可酒灸用,止血可炒炭用。

注意事项:本品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

黄芩白芍一起服用的作用 清热燥湿

黄芩味苦、性寒,白芍味苦、酸,性微寒,两种中药材的性质都偏寒性,服用后能够有效地降低体内的热气,因此对于一些体内热气过重、容易上火的人群来说,可以适当地服用一些黄芩和白芍,可以起到清热燥湿的作用。

治疗肠胃湿热的中成药有哪些

治疗肠胃湿热的中成药有哪些

葛根芩连片

主要功效:解肌清热,止泻止痢。

适用病症:用于泄泻痢疾,身热烦渴,下痢臭秽;菌痢、肠炎。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4克,一日3次。

药性分析:方中重用葛根发表解肌,升发脾胃清阳,是为君药;黄芩、黄连清肠胃之热邪,是为臣药;甘草甘缓和中,并能调诸药,是为使药。诸药配合成方,共奏解表清里之功。

加味香连丸

主要功效:清热祛湿,化滞止痛。

适用病症:大肠湿热所致的痢疾,症见大便脓血、腹痛下坠、里急后重。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g,一日3次。

药性分析:方中黄连,清热燥湿,止泻痢,为君药。黄芩、黄柏加强黄连清热燥湿之功,共为臣药。白芍、当归和血止痛;延胡索理气止痛;厚朴、枳壳、槟榔、木香行气和中,行滞止痛;吴茱萸温中燥湿止泻,也制苦寒之品,为佐药。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药性,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祛湿,化滞止痛之功。

牛黄解毒丸

主要功效:清热解毒。

适用病症:火热内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

用法用量:口服。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

药性分析:方中牛黄味苦气凉,入肝、心经,功善清热凉心解毒,以之为主药。生石膏味辛能散,气大寒可清热,清热泻火,除烦止渴;黄芩味苦气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大苦寒沉降,清热泻火,泻下通便,共为辅药。雄黄、冰片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桔梗味苦辛,入肺经,宣肺利咽,共为佐药。甘草味甘性平,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泻火之效。

去肠胃湿热的中药有哪些

苦参

为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头和小支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其苦,寒。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之功。

黄连

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其味入口极苦,主治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心悸不宁,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疗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苦瓜

用于中暑发热,牙痛,泄泻,痢疾,便血。生食清暑泻火,解热除烦;熟食养血滋肝,润脾补肾,能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益气壮阳。

金钱草

具有利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之功效。常用于湿热黄疸,胆胀胁痛,石淋,热淋,小便涩痛,痈肿疔疮,蛇虫咬伤。

黄芩

以根入药,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黄芩的临床抗菌性比黄连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

文中小编为大家推荐了3款去肠胃湿热的中成药,但是在这里小编也要提醒大家,湿热分为很多种,想要用药物达到去除湿热的效果,那么一定要听从医嘱,对症下药。

黄芪和黄芩是一种药材吗 黄芪和黄芩能一起吃吗

可以。

虽然黄芪和黄芩两者是属于两种不同的中药材,但是两者并不相克,不违反中医口诀中的十八反和十九畏,所以是可以一起食用的,黄芪主补气,而黄芩主清热燥湿,如果有气虚体热的人适合一起服用,但是在食用的过程中要注意食用剂量,不然将有可能适得其反,注意不要食用过多。

淋病如何治疗 黄连解毒汤

方药:黄连、黄芩、黄柏、车前子、大黄、栀子、败酱草、萆薢。

服用方法:上药加水煎2词,各取300ml,分早晚2次各服300ml,每日1剂,7天为1个疗程。

功效:栀子清热泻火;黄柏清热燥湿;黄芩、黄连用于泻火解毒;败酱草清火毒。此方药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对于治疗淋病有很好的效果。

湿毒清片治荨麻疹吗

能治荨麻疹。

中医上认为荨麻疹的起因是人体气血不足,血虚、气虚导致的,而湿毒清片的主要成分为地黄、当归、丹参等中药材制成,其中地黄有滋阴养血的功效;丹参有活血化瘀、凉血消痈的功效;当归则有补血活血的功效;苦参有燥湿解毒、祛风杀虫的功效;黄芩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白鲜皮有清热燥湿、祛风止痒的功效;土茯芩有利湿去热、解毒除湿的功效;蝉蜕有疏散风热、透疹止痒的功效;甘草则调和诸药味道,以上药物配伍合用有养血润燥,化湿解毒,祛风止痒的功效,适应于荨麻疹皮肤风瘙痒等病症。

湿热体质吃什么中成药 三黄汤清理湿热除腹痛

生大黄,黄连,黄芩各9克。

将生大黄,黄连,黄芩用冷水浸泡15分钟。将浸泡过的药材倒入药锅中,加水400毫升,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煎煮至水减半时,取汁。再往锅中加水400毫升,用上述方法煎水取汁,将两次所煎煮的药汤兑在一起,每天1剂,分两次服用。

方中大黄味苦,性寒,可归脾,胃,大肠,肝,心包五经,有清热化湿,泻火凉血,功积消滞,祛瘀解毒之功;黄连大苦大寒,能泻火燥湿,是治疗肠胃湿热的常用药材,黄芩味苦,性寒,也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中药材,对于胃肠湿热以及暑湿所致的胸闷,呕恶,腹痛等十分有益,三者配伍用,具有清热化湿,攻积破滞,通降气机,避秽泄浊,止痛之功。

宝宝湿疹膏大人能用吗 大人湿疹用什么药膏比较好

配方:蛇床子、苦参、黄连、黄柏、白鲜皮、虎杖、紫花地丁、地肤子、萹蓄、茵陈、苍术、花椒、冰片等十三味中药组成。

用法:每次均匀涂于患处,每日2次,2周为1个疗程。

功效:其中苦参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杀虫;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黄柏泻相火,清湿热;茵陈清利湿热;苍术燥湿健脾,祛风发汗之功;地肤子、蛇床子利湿止痒。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祛风除湿之功。

配方:由丹皮酚、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盐酸小檗碱、冰片、薄荷脑经纳米工艺制成乳膏,用法:每日2次,2周为1个疗程。

功效:临床适用于慢性局限性湿疹的治疗。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燥湿,润肤止痒,祛风通络之功。具有增强透皮吸收率、减轻皮肤刺激、减少毒副作用、改善制剂气味、克服颜色染色等优点。

配方:苦参、黄柏、蛇床子等中药经过水煎、滤过、浓缩、醇提后加乳膏基质配成适当浓度的霜剂。

用法:临床适用于亚急性、慢性湿疹的治疗,每日2次外用,7天为1个疗程。

功效:方中苦参为君,黄柏、蛇床子为臣,苦参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解毒杀虫,祛风止痒之功;黄柏味苦性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蛇床子为外治要药,有祛风燥湿,杀虫止痒之功。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燥湿,解毒杀虫止痒之功。霜剂基质有润肤的作用。

黄芪和黄芩有什么区别

黄芪是补气的中药材,性温、味甘,归脾经、肺经,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的功效;而黄芪属于清热燥湿的中药材,性寒、微苦,归肺经、胆经、脾经、大肠经、小肠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作用。

黄芩主要有效成分以多糖类化合物为主,还含有黄芪甲苷、黄芪苷、毛蕊异黄酮、异黄芪苷、三萜皂苷和黄酮类物质等等;黄芩主要有效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比如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黄芩素粗毛豚草素等等,还有甾醇和氨基酸。

黄芪主补气,对气短心悸、乏力、虚脱、自汗、盗汗、体虚浮肿等症状都有较好的缓解作用,并且黄芪还能帮助排脓生肌,对疮口久不愈合在症状有很好的改善,而黄芪主清热燥湿,对湿热、肺热咳嗽、心烦口渴、痈肿疮毒、胎动不安等症状有较好的改善。

黄芪时候脾气虚弱、表虚自汗、面色蜡黄、倦态乏力的人,也时候中气下陷导致脱肛、子宫脱垂的患者食用;而黄芩时候湿热体质的人食用,尤其是有高热烦渴、尿赤便秘、痈肿疮毒等症状的人以及胎动不安的孕妇。

相关推荐

黄芩大黄外用可治疗牛皮癣

牛皮癣以皮肤红斑、鳞屑为主要表现,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研究发现大黄与黄芩能抑制表皮细胞的增生或角化不全,可促进颗粒层形成的药物,可能具治疗牛皮癣的药理作用。 大黄是临床常用的治疗积滞便秘的药物。同时大黄还是一味凉血活血药物,具凉血而不致血行凝滞,活血而不致血液妄行的特点。近年来临床实践研究表明,大黄对于牛皮癣具良好疗效。研究者外用大黄治疗牛皮癣45例,总效率88.9%。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黄提取液对抑制角质形成细胞明显的抑制作用,可抑制牛皮癣患者皮肤角质化,减少鳞屑的产生,从而达到治疗牛皮癣的

退烧针退烧原理是什么啊?

退热药退热的原理是: 西药ABC,实际是发汗. 抗生素,实际是消炎. 因为病因,病机,病位的不同,中药退热还要复杂. 中药(麻黄,桂枝.柴胡)退热,实际是发汗(解表).主要可以治疗感冒等. 中药(知母,龟板,鳖甲)退热,实际是养阴.主要可以治疗阴虚低热. 中药(蒲公英,黄芩,黄连)退热,实际是清热燥湿.主要可以治疗湿热. 中药(银花,连翘)退热,实际是清热解毒.主要可以治疗阳毒发热. 还气虚发热,小孩子受惊吓发热,用的药和治疗方法都不同.

湿热用黄连好还是用黄芩 功效不同

黄芩和黄连都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但是黄连更偏于入心经,泻心火,并能够治疗不寐、心烦及上腹部不适感等涉及神志方面的病状,而与黄连不同的是,黄芩更偏于入肺经,长于清泄肺热,适合用于治疗痰热咳嗽等症状,主要是用于治疗气分之热。

中医治疗乳房湿疹的方法哪些

1、慢性乳房湿疹 治宜养血、桂凤、润燥,方用四物消风饮加减。中药生地、当归、防风、蝉衣、赤芍、川芎、薄荷、白藓皮、独活、柴胡等。 2、亚急性乳房湿疹 治宜健脾除湿,方用除湿胃苓汤加减。中药苍术、厚朴、陈皮、猪苓、泽泻、茯苓、白术、滑石、桅子、木通、甘草等。 3、急性乳房湿疹 以湿、热重者,治宜清热泻火,凉血利湿,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中药黄芩、龙胆草、生地、桅子、车前于、泽泻、柴胡、当归、茯苓、牛膝等。若风、湿、热兼者,治宜凉血、技风、清热、除湿,方用消风散加减。中药苍术、苦参、木通、知母、生石膏

黄芩外用对皮肤的作用 祛湿祛痘

黄芩中所含的效成分对于多种细菌的生长繁殖都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且黄芩还具清热燥湿的作用,因此对于湿热或肺热过盛所导致的痘痘等症,都能通过清泄肺火、苦寒燥湿、凉血解毒的作用而起到缓解的效果。

哺乳期乳头湿疹中药如何治疗

中药治疗: 对急性乳房湿疹以湿、热重者,治宜清热泻火,凉血利湿,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中药黄芩、龙胆草、生地、桅子、车前于、泽泻、柴胡、当归、茯苓、牛膝等。若风、湿、热兼者,治宜凉血、技风、清热、除湿,方用消风散加减。中药苍术、苦参、木通、知母、生石膏(先煎)、防风、牛蒡子、蝉衣、当归、生地、薄荷、白藓皮等。 亚急性乳房湿疹治宜健脾除湿,方用除湿胃苓汤加减。中药苍术、厚朴、陈皮、猪苓、泽泻、茯苓、白术、滑石、桅子、木通、甘草等。 慢性乳房湿疹治宜养血、桂凤、润燥,方用四物消风饮加减。中药生地、当归

便秘用什么泡脚最好 肉苁蓉黄芩

配方:肉苁蓉20克,黄芩12克,生甘草6克。 功效:清热燥湿,润肠通便,适宜于实热体虚所致的便秘。 用法:将所药材洗净,加清水2L煎汤,煮沸后取药汁泡脚。

黄芩清肺热吗

一定的作用。 黄芩味苦、性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服用后能够效地清除体内的火气,对人体来说具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而且黄芩尤其擅长于清泄肺热之气。 因此对于一些因为肺气过热而导致的痰热咳嗽等症状来说,可以通过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黄芩来起到改善的效果。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钩藤 平肝熄风清热,可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头痛、目赤等症,常与石决明、白芍同用,每次20~30克。 夏枯草 清肝火,散郁结,常用于治疗高血压病具头痛、目眩、耳鸣、烦热、失眠等肝热证候者,可配伍决明子、黄芩、菊花等,水煎服,每次15~30克。 葛根 是常用的祛风解表药,临床报道用于治疗高血压伴颈项强痛者疗效显著,每次 15~30克。 罗布麻叶 平肝熄风清热,对消除头痛头晕、头胀、失眠等症状良好作用。以单味代茶饮用,每次6~10克。 黄芩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对于肝经实热的高血压病,消除眩晕、头痛

便秘用什么泡脚最好

生大黄芒硝水 配方:生大黄20克,芒硝30克,甘草5克。 功效:利肠通便,适宜于燥热所致便秘。 用法:将所药材洗净,加水2升煎煮成汁,倒入水中,待水微温后可泡脚。 槐米甘草水 配方:槐米,地榆,黄芩,火麻仁,桃仁各10克,枳壳9克,生甘草6克。 功效:行气润肠,清热燥湿,适宜于实热型便秘治疗。 用法:将所药材洗净,加清水两升煮沸,取药汁,待水温到38°c左右可泡脚。 槐米甘草水 配方:槐米,地榆,黄芩,火麻仁,桃仁各10克,枳壳9克,生甘草6克。 功效:行气润肠,清热燥湿,适宜于实热型便秘治疗。 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