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吃奶粉过敏怎么缓解 严格回避牛奶蛋白的摄入
宝宝吃奶粉过敏怎么缓解 严格回避牛奶蛋白的摄入
经检查确诊为牛奶过敏的宝宝,应严格回避牛奶蛋白的摄人,既不能喝普通配方奶粉,同时奶油蛋糕、面包、沙拉酱、牛初乳、奶糖、含奶饼干等含奶的食物也不能吃,直到牛奶蛋白过敏消失。
婴儿呕吐可能是牛奶蛋白过敏
如果婴儿由于牛奶蛋白过敏不及时干预,会造成营养不良,严重者甚至会影响生长发育,因此家长一定要警惕。如果孩子经常呕吐,并伴有生长发育迟缓等问题,应警惕是牛奶蛋白过敏,应及时就医确诊。
指导专家: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 李增清 主任医师
丁丁2个月了,出生之后由于妈妈奶水不足,主要是人工喂养得比较多,最近妈妈发现,喂完奶之后,丁丁经常会呕奶出来,开始以为是喂得太饱了,便稍微减了一点量,但后来发现丁丁还是会在喂完奶之后呕,带去附近的医院看,医生开始考虑可能是胃食管返流,给予胃肠动力药治疗之后仍是不见明显改善,后来又换了一家医院看,医生发现丁丁除了经常呕奶外,头面部还可以见到很多湿疹,考虑孩子频繁呕吐可能跟牛奶蛋白过敏有关,于是建议妈妈先暂停现用的配方奶粉,改用游离氨基酸配方粉吃一段时间,而且在此期间,妈妈也需要在饮食上注意禁食鸡蛋、牛奶及奶制品等易引起过敏的食物。
牛奶蛋白过敏,是儿童常见的食物过敏问题,也是婴儿最早出现的过敏问题,据有报道,牛奶蛋白过敏在婴幼儿中的发生率为0.3-7.5%。
婴儿频繁呕吐可能是牛奶蛋白过敏
由于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儿在临床上的表现轻重不一,形式多样,有些还不是非常典型,因此往往容易造成误诊。牛奶蛋白过敏除了可出现过敏性患儿常有的表现,如脸面部、四肢、躯干、臀部等部位的湿疹、荨麻疹,反复出现鼻痒、喷嚏、流涕等类似感冒的症状之外,它还可表现出消化道的症状。
这是因为幼儿由于消化道屏障功能尚未成熟,对外来抗原的处理能力有限,再加上小婴儿肠道的正常菌群也还未建立,当外来的抗原破坏了自身的稳定时,就有可能会刺激胃肠粘膜而形成免疫炎症反应,进而出现相应的胃肠道症状,如呕吐、腹胀、腹泻、便秘等。这种过敏反应多在进食后数天或数月后开始出现。如果给这些孩子做胃镜检查,可发现胃粘膜的一些糜烂等改变或十二指肠粘膜的增生。但在临床中这种以呕吐为主要症状的牛奶蛋白过敏患者却常被误以为是胃炎、胃食道返流或消化道出血等其他疾病,结果在给予这方面的对症治疗后病情虽然会稍微有所缓解,但继续进食这种配方奶粉时,这种情况还是会反复出现。
婴儿牛奶蛋白过敏易影响发育
由于新生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第一个高峰期,牛奶蛋白原本正是保证他们生长发育所必需的重要来源,但却因为机体对摄入的蛋白产生了抗原抗体反应而使得这些食物摄入后出现反复呕吐或腹泻等,最终导致这些营养物质无法被真正吸收。如果这种牛奶蛋白过敏的症状无法得到及时的纠正,不仅会造成病情迁延不愈,而且还可能会造成患儿营养不良,影响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再严重一点的甚至还会引起过敏性休克。因此,对这种牛奶蛋白过敏的小婴儿来说,及早诊断、及早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如果遇到人工喂养或混合喂养的小婴儿出现有反复的呕吐、腹泻、便秘等消化道症状,并伴有生长发育迟缓,反复湿疹等表现时,应警惕是牛奶蛋白过敏,及早给予饮食干预。
因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儿,如果是人工喂养的,需暂停现用的配方奶粉,试改用部分水解蛋白配方奶粉、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或氨基酸配方奶粉,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妈妈则需严格回避牛奶或奶制品等致敏食物,但不需要停止母乳喂养。待这些牛奶蛋白过敏的小儿长到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后,也要注意,尽量遵循逐一添加、由少到多、由一种到多种的原则,以发现并避免其他可疑的过敏食物。
宝宝头发额头长红疙瘩怎么回事 食物过敏
宝宝如果食用了含有过敏原以及较为刺激性的食物,或是喂母乳的妈妈们食用了带有刺激性的食物,就会导致宝宝过敏,其过敏现象会表现在宝宝头发额头长红疙瘩。
首先是严格回避致使宝宝过敏的食物,必要时可以给予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等对症治疗。如以宝宝牛奶蛋白过敏为例,应该严格回避奶制品,包括牛奶、奶粉、酸奶、蛋糕、冰淇淋、奶糖等,应选择牛奶替代品给予宝宝食用。
最容易造成过敏的食物有:奶制品、柑橘类水果、鱼和贝类、鸡蛋、坚果、花生、黄豆、豌豆、扁豆、小麦、虾、玉米、浆果类水果、番茄、巧克力、芥末、芝麻、猪肉、酵母以及人工色素、防腐剂、抗氧化剂、香料、芹菜、香菜等。其中前5类最有可能引起食物过敏。
小婴儿频繁呕吐或是牛奶蛋白过敏
婴儿频繁呕吐可能是牛奶蛋白过敏
由于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儿在临床上的表现轻重不一,形式多样,有些还不是非常典型,因此往往容易造成误诊。牛奶蛋白过敏除了可出现过敏性患儿常有的表现,如脸面部、四肢、躯干、臀部等部位的湿疹、荨麻疹,反复出现鼻痒、喷嚏、流涕等类似感冒的症状之外,它还可表现出消化道的症状。
这是因为幼儿由于消化道屏障功能尚未成熟,对外来抗原的处理能力有限,再加上小婴儿肠道的正常菌群也还未建立,当外来的抗原破坏了自身的稳定时,就有可能会刺激胃肠粘膜而形成免疫炎症反应,进而出现相应的胃肠道症状,如呕吐、腹胀、腹泻、便秘等。这种过敏反应多在进食后数天或数月后开始出现。如果给这些孩子做胃镜检查,可发现胃粘膜的一些糜烂等改变或十二指肠粘膜的增生。但在临床中这种以呕吐为主要症状的牛奶蛋白过敏患者却常被误以为是胃炎、胃食道返流或消化道出血等其他疾病,结果在给予这方面的对症治疗后病情虽然会稍微有所缓解,但继续进食这种配方奶粉时,这种情况还是会反复出现。
婴儿牛奶蛋白过敏易影响发育
由于新生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第一个高峰期,牛奶蛋白原本正是保证他们生长发育所必需的重要来源,但却因为机体对摄入的蛋白产生了抗原抗体反应而使得这些食物摄入后出现反复呕吐或腹泻等,最终导致这些营养物质无法被真正吸收。如果这种牛奶蛋白过敏的症状无法得到及时的纠正,不仅会造成病情迁延不愈,而且还可能会造成患儿营养不良,影响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再严重一点的甚至还会引起过敏性休克。因此,对这种牛奶蛋白过敏的小婴儿来说,及早诊断、及早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如果遇到人工喂养或混合喂养的小婴儿出现有反复的呕吐、腹泻、便秘等消化道症状,并伴有生长发育迟缓,反复湿疹等表现时,应警惕是牛奶蛋白过敏,及早给予饮食干预。
对于有牛奶蛋白过敏的小儿,如果是人工喂养的,需暂停现用的配方奶粉,试改用部分水解蛋白配方奶粉、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或氨基酸配方奶粉,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妈妈则需严格回避牛奶或奶制品等致敏食物,但不需要停止母乳喂养。待这些牛奶蛋白过敏的小儿长到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后,也要注意,尽量遵循逐一添加、由少到多、由一种到多种的原则,以发现并避免其他可疑的过敏食物。
听很多妈妈提到牛奶过敏,什么是牛奶过敏呀
---------嗯嗯 牛奶过敏是婴幼儿最常见的食物过敏,大约2%-7%的儿童存在牛奶过敏情况。这是由于人体免疫系统对牛奶蛋白的过度反应引起的。牛奶过敏的婴儿只有回避牛奶蛋白后,牛奶过敏症状才会消失。因此请在专业医师的建议下选择营养足够的饮食替代品。对于母乳喂养的孩子,母亲需要改变饮食,严格回避奶制品。如果这样还是无法奏效,医生会建议考虑使用完全不含牛奶蛋白的配方,如纽康特氨基酸配方粉作为替代。
宝宝奶粉过敏怎么办
一、坚持母乳喂养
坚持母乳喂养不仅能预防宝宝奶粉过敏,而且在宝宝奶粉过敏的情况下还能缓解过敏症状,使宝宝恢复健康。但要注意的是采用母乳喂养的方式,妈妈的饮食方面必须十分留意。母乳喂养的妈妈切忌辛辣刺激的食物,要多喝富含营养的汤水,以清淡的饮食为主。
二、避免接触过敏源
要尽量避免宝宝接触过敏源,一般对奶粉过敏的宝宝是对奶粉中的牛奶蛋白过敏,这种情况,应该限制宝宝的饮食,避免宝宝食用牛奶蛋白制品。要尽量避免宝宝接触一下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比如鸡蛋、花生等。但可在宝宝成长到适当的年龄,给予适量的摄入。
三、换奶粉
当宝宝出现对奶粉过敏的症状时,可采取给宝宝换奶粉的方式进行缓解过敏症状。可以选用由植物性蛋白质制成的奶粉,而不是牛奶蛋白制成的奶粉,比如元素奶粉、豆奶粉等。
四、适当用药
对于过敏情况较为严重的宝宝,可以通过适当使用童用抗组胺药进行适当的治疗,能够有效地缓解过敏的症状,达到治疗过敏的效果。
当以上应对方法均无效或是情况十分严重者,应立即到正规的医院进行专业的治疗,以免情况恶化。
宝宝食物过敏一岁后再吃鸡蛋
食物过敏常有四个症状
有哪些食物会引起宝宝过敏?广东省优生优育协会儿童过敏免疫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过敏免疫风湿病科主任曾华松教授介绍,能引起过敏的食物,主要是含有蛋白质的食品,最常见的有下面八大类,包括牛奶、大豆、鸡蛋、鱼、贝壳类海产品、花生、坚果及小麦。
当宝宝出现哪些症状时要怀疑食物过敏?曾华松介绍,常见的食物过敏症状有四个:1.皮肤症状:湿疹(俗称“奶癣”)、风疹、唇周或眼睑水肿等;2.胃肠道症状:持续呕吐、腹泻、血便、无故拒奶、便秘等;3.呼吸道症状:气喘、频繁咳嗽、流涕等;4.全身症状:烦躁不安、频繁哭闹、生长发育迟缓。
如果排除感染等其他因素,宝宝同时出现一个或多个上述症状时,就要怀疑宝宝发生了食物过敏了。
曾华松表示,食物过敏治疗的关键在于做好食物过敏原的回避。如一岁以内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要严格回避含牛奶蛋白的食物,包括牛奶配方粉以及含牛奶蛋白的米粉、其他奶制品等。
一般来说,食物过敏宝宝的固体辅食添加要适当延后,尤其是鸡蛋的添加,有些专家建议延迟到一岁以后, 因为牛奶过敏的宝宝也很容易发生鸡蛋过敏。“为谨慎起见,最好是在添加任何辅食之前,咨询专业医生,确保其中不含过敏原。”
一般来说,通过回避过敏食物,服用无敏配方奶一段时间后,相当一部分宝宝的过敏症状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但也有部分宝宝有可能在恢复正常饮食后重新出现食物过敏症状,这时建议严格回避含明确过敏原的食物,坚持服用无敏配方奶至少6个月,同时最好能添加一些免敏益生菌,有效降低过敏原。
如何选购防过敏奶粉
什么是防过敏奶粉
防过敏奶粉就是通过特殊的水解过程,使得普通奶粉中一些高分子蛋白分解成小分子蛋白,使得宝宝更易于吸收利用而不会引起肠胃的不适,以减少宝宝过敏的风险。奶粉中所含的蛋白质分子被水解的程度越高,导致宝宝过敏的几率就越低,我们把市场上的奶粉又分为部分水解奶粉和深度水解奶粉。
防过敏奶粉适应症
防过敏奶粉主要用于宝宝的过敏症状,例如湿疹、支气管哮喘及过敏性鼻炎等等过敏反应,这类奶粉可以预防宝宝的过敏反应和降低宝宝过敏病症。但是我们也要知道并不是所有宝宝都适合用防过敏奶粉来缓解过敏症状,若是过敏情况严重,妈妈应该带着宝宝去医院,通过检查来确定过敏原,再根据医生的建议对症用药,这样才能更好的解决宝宝过敏问题。不过,母乳喂养无需要担心此类问题,因为乳汁中的蛋白质不会导致宝宝过敏。
防过敏奶粉的分类
每种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也是不同,奶粉中的配方也是不用的,所以我们把防过敏奶粉分为以下的四类。
1.普通配方奶粉
这是市面上最常见的奶粉,在超市都可以买的到,也适合大部分的宝宝,妈妈们可以根据自己宝宝的月龄、口味和习惯选择此类奶粉。
2.部分水解配方奶粉
就是俗称的适度水解蛋白质的奶粉,它主要可以预防宝宝对牛奶蛋白的过敏反应。如果爸爸妈妈之前出现过过敏反应,那么宝宝可能也会有过敏反应,因此在平时的喂奶中,可以考虑给宝宝添加一些部分水解蛋白奶粉,以防止宝宝过敏。
3.深度水解配方奶粉
这种奶粉主要就是为了婴幼儿对牛奶蛋白只有轻微的过敏反应,因为这种奶粉中的蛋白质已经被高度分解了。如果我们发现宝宝对奶粉知识有轻微的过敏,那就就可以给宝宝喝这种深度水解配方奶粉。
4.氨基酸配方奶粉
这种奶粉主要针对对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幼儿,其中的蛋白质已被水解成了氨基酸。宝宝若是对牛奶蛋白过敏且症状严重,那么平时就需要喝氨基酸配方奶粉。
注意事项
需要注意的是,如需购买上述后两种奶粉要有医生处方。
如何选择防过敏奶粉
1.如果宝宝没有出现过敏反应,但妈奶水不足,且妈妈还有过敏历史,宝宝需要食用奶粉时,这时我们可以选择食用适度水解配方奶粉,因为它可以预防宝宝对蛋白质的过敏。
2.如果宝宝已经出现过敏反应,根据过敏反应程度的不同,我们可以选择深度水解配方奶粉或者氨基酸配方奶粉。它们当中的蛋白质已经被高度分解,蛋白大分子变成蛋白小分子,对于宝宝来说,吃这样的奶粉一般不会诱发过敏反应。其实,此时“奶粉”不算是奶粉了,它是一种有治疗作用的药品,在市场上我们是买不到的,需要医生开处方在医院购买。
防过敏奶粉需服用多久
相关研究表明治疗牛奶过敏唯一有效措施就是严格避免奶制品的摄入,免疫系统既可以记住过敏,也可以忘记过敏,忘记过敏需要6个月,所以牛奶蛋白过敏的孩子至少食用游离氨基酸配方的防过敏奶粉6个月。同时相关研究也表明,回避6个月,大部分孩子都能痊愈,也有一部分孩子回避了6个月也不一定痊愈。但6个月是一个基本量。
有些家长在3个月就停了氨基酸配方改用其他奶粉,牛奶蛋白过敏的症状又出现,视为回避时间不够。这时就要再次进行膳食回避,相对来讲,回避时间要比原来的6个月更长。
牛奶蛋白过敏的孩子膳食回避以后,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耐受。统计学数据表明,80%的孩子到了1岁,都可以耐受牛奶蛋白。言外之意,还有近20%的孩子不能耐受。在这种情况下,有一部分孩子回避6个月是不够的。
如何培养婴幼儿正确饮食习惯
正确的方法是,先从少量、每天只喂一次,而且在宝宝饥饿时,让他逐渐适应碗勺喂的方式。如果孩子喜欢吃甜食,辅食可以从甜食开始,如果爱吃咸味的,可以稍加少量菜汤、肉汤。这样试喂两三天,宝宝适应了,就可以喂他一餐的全量,还可以变换辅食的种类花样。
如果孩子实在不适应碗勺喂,也可用筷子夹食稠粥、软饭,一般8个月的孩子见大人用筷子吃饭,会接受筷子喂辅食。总之,父母应有耐心,想方设法培养孩子高兴受食,让他们始终在心情愉快的气氛中用餐。
宝宝食物过敏该怎么办
对食物过敏的宝宝,首先要回避引起过敏的食物,比如对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要严格避免食用牛奶蛋白及含牛奶成份的食物。
对0-1岁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必须选择一个可替代牛奶的配方营养粉。市面上的豆蛋白配方粉,羊奶配方粉等都不是用于牛奶蛋白过敏宝宝的最佳饮食替代,因为无论是豆蛋白配方还是羊奶配方,其中都含有完整的蛋白质,对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相当一部分也会对豆蛋白、羊奶蛋白过敏。
目前医学界的公认推荐是:如果宝宝对牛奶蛋白过敏,如果无法母乳喂养,应选择完全水解牛奶蛋白配方。绝大多数宝宝在接受完全水解蛋白配方后两周内症状缓解或消失。如果宝宝在使用完全水解蛋白配方症状仍无缓解的,这时应使用氨基酸配方粉。
一般来说,通过饮食调整,回避过敏食物,宝宝的过敏症状即可得到缓解,不会影响生长发育。但也有少数重度食物过敏宝宝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药物治疗。
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的免疫系统也在逐渐成熟。在宝宝过敏症状完全消失3-6个月后,可逐渐从氨基酸配方过渡为完全水解配方,再从完全水解配方过渡到适度水解配方,从而帮助宝宝过渡到正常饮食。
宝宝牛奶蛋白过敏怎么办
一般在临床上,牛奶蛋白过敏的诊断包括3个部分:
1、牛奶蛋白摄入史。(这包括孩子是否配方奶喂养,妈妈是否饮食中包含牛奶,以及奶制品,注意有许多饼干,蛋糕等均含有牛奶蛋白)。
2、过敏症状体征:常见的表现包括皮肤 、 消化道 及呼吸道受累的 表现。例如皮肤湿疹;肠道出现不明原因的呕吐、腹胀腹泻、便秘,肠绞痛明显,甚至大便带血;呼吸道症状,孩子频繁出现不知原因的咳嗽、打喷嚏等感冒样症状,严重的还会有哮喘(详细症状见表1)。部分孩子会出现自我保护性的“拒乳”。
3、食物回避加激发实验:当宝宝摄入牛奶蛋白后有上述反应,而停掉不吃后,症状有好转,表示回避实验阳性,回避实验阳性之后再摄入牛奶蛋白,症状又出现了,表示激发实验阳性。
其实牛奶蛋白过敏,在临床上,更多的是一个症状诊断,一般不需要过多的实验室检查。但也有可能有的医生会建议做食物过敏原检测。也只是对诊断的一个参考作用。 回避激发试验才是诊断的金标准。
当我发现宝宝出现腹泻,便血后,宝宝还出现夜间肠绞痛明显,同时不断增多的湿疹样皮疹。所以考虑可能是肠道过敏,于是在继续母乳的同时,换用深度水解奶粉补充不足的奶量,同时妈妈严格避食含有牛奶,鸡蛋,海鲜鱼虾,大豆以及坚果类的饮食。数天后症状好转,同时逐渐添加可能性小的食物(像大豆,淡水鱼),最后是鸡蛋和牛奶。最后把元凶定在了牛奶蛋白上。
宝宝对牛奶蛋白过敏应该怎么办
牛奶蛋白过敏的最佳治疗方法是回避牛奶蛋白,同时给予低过敏原性配方奶替代治疗,以提供宝宝生长发育所需营养。
1、母乳喂养的宝宝发生牛奶蛋白过敏时,继续母乳喂养,母亲需回避牛奶及其制品至少2周;部分过敏性结肠炎的宝宝母亲需持续回避4周。若母亲回避牛奶及其制品后,宝宝症状明显改善,母亲可逐渐加入牛奶,如症状未再出现,则可恢复正常饮食;如症状再现,则母亲在哺乳期问均应进行牛奶及其制品回避,并在宝宝断奶后给予深度水解蛋白配方或氨基酸配方奶粉替代。
2、奶粉喂养宝宝发生牛奶蛋白过敏时,小于2岁的宝宝应完全回避含有牛奶蛋白成分的食物及配方奶,并以低过敏原性配方奶替代,如部分水解配方奶、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严重者使用氨基酸配方奶粉;大于2岁宝宝发生牛奶蛋白过敏时,由于已经逐步过渡到食物来源丰富的辅食,可满足宝宝正常生长发育需要,故可进行无牛奶蛋白饮食。不主张给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吃其他动物的奶,如羊奶等以,也不主张给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吃豆奶,主要是营养因素及交叉过敏反应的影响。
3、牛奶蛋白过敏严重的宝宝,采取上述措施后,症状仍然明显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对症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等,短期使用可以迅速改善症状,也不会有太大副作用,不用过于担心。
小儿奶粉过敏是怎么回事
牛奶是一种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品。可是,有些小儿吃了牛奶却会引起过敏性反应,医学上称此为牛奶蛋白过敏症,它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腹泻、呕吐、腹痛、湿疹、荨麻疹、哮喘、失眠等。
如果宝宝吃新奶粉后没有不适表现,如全身皮疹、腹胀腹痛等,可以继续吃,在孩子吃完奶粉辅食后用清水清洗嘴周围,然后擦干,涂少许婴儿润肤露(注意不要涂到宝宝的嘴里面去了)会减少皮肤过敏,一般过敏情况会逐渐减轻好转,可以暂时先观察,如果有加重情况,要去皮肤科检查。
牛奶蛋白过敏,这是由于个人体质造成的,奶粉的质量是绝对没有问题的。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儿比例在5%~7%左右,这种情况并不鲜见,发现症状后应立即停止吃奶粉,过敏反应会慢慢地褪去,身上的斑点,慢慢地就会消失。根据个人体质的不同,恢复的有快有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