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深静脉血栓会出现哪些症状
得了深静脉血栓会出现哪些症状
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非正常地在深静脉内凝结,属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深静脉血栓形成大都发生于制动状态(尤其是骨科大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除少数能自行消融或局限于发生部位外,大部分会扩散至整个肢体的深静脉主干,若不能及时诊断和处理,多数会演变为深静脉血栓后遗症,长时间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有一些深静脉血栓病人可能并发肺栓塞,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
在临床上,只有10%~17%的深静脉血栓患者有明显的症状。包括下肢肿胀,局部深处触痛和足背屈性疼痛。深静脉血栓发展最严重的临床特征和体征即是肺栓塞,死亡率高达9%~50%,绝大多数死亡病例是在几分钟到几小时内死亡的。有症状和体征的深静脉血栓多见于术后、外伤、晚期癌症、昏迷和长期卧床的病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发生在下肢深静脉的任何部位。临床常见的有两类: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和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前者位于末稍,称为周围型;后者位于中心,称为中央型。无论周围或中央型,均可通过顺行繁衍或逆行扩展,而累及整个肢体者,称为混合型,临床最为常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一般无全身不适,初期局部体征也不明显,随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自觉小腿肌肉疼痛,下肢肿胀。如果髂、股静脉内形成血栓,则整个下肢严肿水肿,皮肤发白或发绀,局部有压痛,浅静脉常有代偿性扩张。血管造影可以确定病变的部位。
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什么临床表现
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常见的共同特征包括:①患肢肿胀。肿胀的发展程度,须依据每天用卷带尺精确的测量,并与健侧下肢对照粗细才可靠,单纯依靠肉眼观察是不可靠的。这一体征对确诊深静脉血栓具有较高的价值,小腿肿胀严重时,常致组织张力增高;②压痛。静脉血栓部位常有压痛。因此,下肢应检查小腿肌肉、腘窝、内收肌管及腹股沟下方股静脉;③homans征。将足向背侧急剧弯曲时,可引起小腿肌肉深部疼痛。小腿深静脉血栓时,homans征常为阳性。这是由于腓肠肌及比目鱼肌被动伸长时,刺激小腿血全静脉而引起;④浅静脉曲张。深静脉阻塞可引起浅静脉压升高,发病1、2周后可姓浅静脉曲张。
根据静脉血栓发生的部位不同,现将其临床表现分述如下:
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小腿深静脉是各种手术后最易发生血栓的部位,也是最易被漏诊的部位。常见的症状有小腿部疼痛及压痛,小腿部轻度肿胀或肿胀不明显,homans征可阳性,浅静脉压常属正常。
股静脉血栓形成:多数股静脉血栓继发于小腿深静脉血栓之后,仅少数可单独存在。体征为在内收肌管部位、腘窝部和小腿深部均有压痛。患侧小腿及踝部常出现轻度水肿,患肢静脉压较健侧升高2~3倍。homans征阳性或阴性。
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多数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也好继发于小腿深静脉血栓之后,好发于产后妇女、骨盆骨折、盆腔手术和晚期癌肿病人。病变发生在左侧下肢深静脉较右侧多2~3倍。这可能是由于左侧髂总静脉的行径较长,部分左髂部总静脉腔受右髂总动脉压迫的缘故。偶尔也可能由于左髂总静脉与下腔静脉交界处存在先天性网状畸形。本病发病急骤,数小时内整个患肢出现疼痛、压痛及明显肿胀。股上部及同侧下腹壁浅静脉曲张。沿股三角区及股内收肌管部位有明显压痛。在股静脉部位可摸到索条物,并压痛。严重者,患肢皮色呈青紫,称“股青肿”(phlegmasia cerulea dolens),提示患肢深浅静脉广泛性血栓形成,伴有动脉痉挛,有时可导致肢体静脉型坏疽。全身症状一般不明显,体温上升不超过39℃,可有轻度心动过速和急倦不适等症状“股青肿”较罕见。
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方法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及重要性
下肢深静脉血栓在欧美国家称为DVT,在60年代就开始引起重视。很多普通老百姓也知道一些关于DVT的知识。我国真正重视DVT还是在近几年的事情,目前国内对于深静脉血栓的规范治疗做的比较优秀的是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他们的血管外科带头人Smile(张强)医生是最早开始重视这种病症的几个专家之一。过去由于信息的闭塞和医疗界的一些错误认识,下肢深静脉血栓被漏诊、误诊的比例很高。每个医疗机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认识水平不同、理念上的差异,造成治疗方案的不同。
首先是在发病时间的判断上。由于静脉系统存在大量的侧枝循环,早期的血栓形成并不会妨碍静脉血的顺利回流。只有血栓蔓延到一定长度,堵塞侧枝循环近远端开口的时候,才在临床上表现出下肢肿胀。所以说,一般临床上出现下肢肿胀才得到诊断的病例,往往发病时间已经超过数天。
发病时间的判断对治疗方案的指导意义
静脉血栓就像水泥,及早可以冲洗掉,但是一旦结成凝块就无法溶解。这个比喻虽然不甚恰当,但是静脉血栓在形成数十小时之后就开始部分机化却是事实。机化的静脉血栓就很难用溶栓的方法去解决。手术取栓也很不适合,由于机化的血栓紧粘在静脉管壁上,强行取栓会导致静脉壁损伤造成更大范围的血栓形成。因此,早期诊断非常重要。
如何早期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
虽然早期深静脉血栓形成没有明显的症状,但是对于有经验的医生来说,还是可以通过仔细的体检发现一些蛛丝马迹的。比如,挤压小腿肚子时深部出现疼痛往往提示小腿静脉血栓形成(医学上称为Homan征)。这是因为静脉血栓形成时周围组织无菌性炎症的缘故,同样道理,大腿根部压痛往往提示股静脉血栓形成。当然,一旦有怀疑深静脉血栓,就尽早检测血液D2聚体,B超探测深静脉以明确诊断。这样,大部分的深静脉血栓病例就可以得到早期诊断。
血栓对身体的损害包括哪些
“偷袭”:早期症状不明显,知晓率低。数据显示,全球1/4的死因与血栓有关,每年全球发生近一千万例静脉血栓栓塞症,它又可分为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
其中,前者主要发生在下肢,表现为疼痛,通常从腘窝(膝盖后的菱形窝陷)开始,还可表现为肢体肿胀(特别是足踝部)、红肿、局部皮肤溃疡、体温升高等。但发生这些症状时,病情通常已经比较严重了。
多数深静脉血栓患者早期并无明显症状,约80%易漏诊。 大家对脑梗塞等动脉血栓相对熟悉,公众对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知晓度远低于心衰、脑卒中、高血压等疾病。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很多人没能及早发现和治疗静脉血栓。
“偷渡”:脱落后可能引起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后,一旦脱落并随血液循环到达肺部,可能形成肺栓塞,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呼吸急促、胸痛,深呼吸时可能加重,还可出现心率加快、轻微意识丧失或晕厥等症状。
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患者可能并没有症状,但一旦出现肺栓塞,病情往往凶险,甚至威胁生命。 “偷懒”:预防不到位,治疗困难大。久坐打麻将、上网者,以及经常坐飞机、汽车长途旅行者,都是静脉血栓的高发人群。但更多静脉血栓发生在住院患者中,60%的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在住院期间或者出院之后。
患有深静脉血栓对生活有影响吗
深静脉血栓,顾名思义是指深静脉中的血液黏结形成栓子,阻塞了深静脉深静脉,而正常情况下血液在血管中是流动着的。当机体处于制动状态(尤其是骨科大手术),并且具备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三大危险因素时,血栓形成的可能性便大大地增加了,其中尤以下肢深静脉血栓多见,此时病人可出现脚肿、疼痛、活动不便等表现。
深静脉血栓形成,必然会对机体造成一定的影响。深静脉的主要功能是将血液回流入心,一旦深静脉血栓形成,则可因回流不畅进而导致患肢肿胀、色素成着、行动不便、疼痛等,大大影响了生活质量。但是,这并不是深静脉血栓令人闻风丧胆的原因,深静脉血栓形成可造成潜在的肺动脉栓塞的可能,导致病人因呼吸衰竭而死亡,其速度之快往往无法干预。此外,深静脉血栓尚可导致溃疡、深静脉功能不全等一系列并发症。
那么,既然深静脉血栓对生命的潜在威胁如此之大,那么,哪些人容易形成深静脉血栓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长期制动、年龄大于40岁、肥胖、恶性肿瘤、妊娠、服用避孕药、骨折等。
静脉曲张对身体的危害有哪些
下肢静脉曲张是指下肢浅静脉曲张,包括大隐静脉曲张和小隐静脉曲张,正常情况下,这些静脉的作用是作为静脉血回流到心脏的管道,但在静脉曲张的状态下,这些静脉失去了其应有的回流管道的作用,而变成为下肢静脉血向下逆流的病理管道,逆流的静脉血来源于股静脉,逆流向下到踝部进入下肢深静脉,然后通过深静脉向上回流到股静脉,再分流进入曲张静脉。
总是有部分静脉血液在有静脉曲张的下肢不停的循环而不能进入人体正常的大循环,长时间的这种循环会造成下肢深静脉负担加重,久而久之,正常的深静脉也会出现扩张,造成深静脉的功能障碍,成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理基础,一旦深静脉血栓形成,无论治疗难度和治疗效果、费用,以及危险性都是浅静脉曲张无法比的。
除了以上所述深静脉血栓形成后会出现血栓脱落,引起严重肺栓塞,严重者可能引起如猝死等并发症的危险,另外,如上所述,静脉曲张状态下,逆流的静脉血来源于股静脉,逆流向下到踝部进入下肢深静脉,然后通过深静脉向上回流到股静脉,再分流进入曲张静脉,总是有部分静脉血液在有静脉曲张的下肢不停的循环而不能进入人体正常的大循环。
在这个循环中的静脉血量随着静脉突起的程度和范围增大而增大,严重者可以达到近千毫升,这么大量的血液在身体直立时仅在下肢循环,而当躺下时,瞬间这些大量的血液就会回到心脏,短时间加重心脏的负担,如果病人有潜在的心脏功能不全,即可引起心功能衰竭,特别是老年人,大多有长期的支气管炎并发的有心功能不全,静脉曲张会诱发右心衰竭,如晚间平躺时就会出现气喘,咳嗽等。有血压高的患者,会出现血压不稳定,平卧时会出现突然的血压增高,这些都可能并发严重的并发症。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症状
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
虽然小腿深静脉是术后最易发生血栓的部位,但有时常被漏诊。常见的症状有小腿部疼痛及压痛,小腿部轻度肿胀或肿胀不明显,homans征可阳性,浅静脉压常属正常。
股静脉血栓形成
绝大多数股静脉血栓继发于小腿深静脉血栓。但少数股静脉血栓也可单独存在。体征为在内收肌管部位、腘窝部和小腿深部均有压痛。患侧小腿及踝部常出现轻度水肿,患肢静脉压较健侧升高2~3倍。homans征阳性或阴性。
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绝大多数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继发于小腿深静脉血栓,但有时原发于髂股静脉或髂静脉。产后妇女、骨盆骨折、盆腔手术和晚期癌肿病人易发生。病变发生在左侧下肢深静脉较右侧多2~3倍。这可能是由于左侧髂总静脉的行径较长,部分左髂部总静脉腔受右髂总动脉压迫的缘故。偶尔也可能由于左髂总静脉与下腔静脉交界处存在先天性网状畸形。
本病发病急骤,数小时内整个患肢出现疼痛、压痛及明显肿胀。股上部及同侧下腹壁浅静脉曲张。沿股三角区及股内收肌管部位有明显压痛。在股静脉部位可摸到索条物,并压痛。严重者,患肢皮色呈青紫,称"股青肿"(phlegmasiaceruleadolens),提示患肢深浅静脉广泛性血栓形成,伴有动脉痉挛,有时可导致肢体静脉型坏疽。全身症状一般不明显,体温上升不超过39℃,可有轻度心动过速和急倦不适等症状"股青肿"较罕见。
深静脉炎会带来哪些危害
1、小腿水肿:当下肢出现水肿,特别是一侧下肢突然肿胀时,应考虑是否由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所致。静脉是血液回流的通道,血栓形成后,血栓堵住了通道,血液不能回流,只能囤积于下肢,导致下肢肿胀。同时,血栓在静脉内还会导致静脉炎,加重患肢胀痛。
2、小腿疼痛:血栓形成的早期,下肢会出现肿胀、增粗、疼痛、皮肤温度升高、皮肤颜色发红等症状。一旦血栓游离脱落,栓子可以沿着下腔静脉回流到心脏,继之流向肺部,造成肺动脉栓塞而发生猝死。因此,可以说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个沉默的杀手。
3、血栓阻塞血管:静脉血回流到心脏后,会进入肺部来完成氧气的交换。按摩、挤压下肢,容易使血栓脱落,随血流流经心脏,最后“卡”在肺动脉里面,导致肺动脉的血流受阻,进而引发咳嗽、胸闷等症状,甚至窒息死亡,即医学上所说的“肺栓塞”。据统计,60以上的肺栓塞乃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所致,其中,严重、致命性的肺栓塞占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