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酒精性肝病不能吃什么
老年人酒精性肝病不能吃什么
1.酒精肝的注意饮食、绝对禁酒。
2.选用去脂牛奶或酸奶。
3.每天吃的鸡蛋黄不超过2个。
4.忌用动物油;植物油的总量也不超过20克。
5.不吃动物内脏(即下水、下货)、鸡皮、肥肉及鱼籽、蟹黄。
6.忌食煎炸食品。
7.不吃巧克力。
8、常吃少油的豆制品和面筋。
9.每天食用新鲜绿色蔬菜500克。
10.吃水果后要减少主食的食量,日吃一个大苹果,就应该减少主食50克。
11.山药、白薯、芋头土豆等,要与主食米、面粉调换吃,总量应限制。
12.每天摄入的盐量以5――6克为限。
13.葱、蒜,姜、辣椒等“四辣”可吃,但不宜多食。
14.经常吃鱼、虾等海产品。
15.降脂的食品有:燕麦、小米等粗粮,黑芝麻、黑木耳、海带、发莱以及菜花等绿色新鲜蔬菜。
16.晚饭应少吃,临睡前切忌加餐。
17.每天用山楂30克、草决明子15克,加水1000毫升代茶饮。
18.酒精肝的注意饮食.如果肪肝引起肝功能异常,或者转氨酶升高时,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脂药、降酶药物和鱼油类保健品,但不宜过多服用。
酒精性肝病的病理诊断
酒精性肝病一、轻症酒精性肝病
病人临床症状轻微,肝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诊断主要靠详细询问饮酒史,结合临床、肝穿活检有助确诊。此型在中日友好医院136例酒精性肝病肝穿中占31.3%,较日本的报告所占比例为大。
轻症酒精性肝病中可见酒精性肝病的基本病变,如大泡脂变、灶壮气球样变、坏死灶伴pmn侵润及小叶中心窦周纤维化,但病变程度较轻,均在1级范围。由于病变较轻,肝小叶结构无破坏,戒酒后可以完全恢复。
酒精性肝病二、酒精脂肪肝
临床症状多较轻,有不同程度肝肿大,肝重量常达2000-2500g,甚至达3000g以上(正常1200-1500g)。肝脏色黄,边缘钝。镜下大部分病人的脂变为大泡性脂变,主要见于肝腺泡2、3区分布,严重者弥漫分布。
酒精性肝病三、酒精性肝炎
酒精性肝炎发生于慢性嗜酒者,往往发病前有短期内持续大量饮酒史。酒精性肝炎可无症状但通常伴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肝肿大,肝酶学升高,25%肝损伤严重,病人可有发热、厌食、黄疸、白细胞升高,也可出现肝功能衰竭或肝性脑病。
酒精性肝病 四、酒精性肝纤维化
各型慢性酒精性肝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酒精性肝纤维化作为一个独立类型,近十几年才被一些学者所采用。
酒精性肝纤维化的基本病变包括:窦周纤维化、终末静脉纤维化、汇管区及汇管区周围纤维化、桥接纤维化(间隔形成)。根据纤维化的范围及程度不同,酒精性肝纤维化分为轻、中、重度。各类中均可伴有脂变及炎症,唯后二者的程度均轻于纤维化的程度。
轻度酒精性肝纤维化镜下特点为明显的蔸周纤维化,并有少数纤维间隔形成,但小叶结构保留。中度酒精性肝纤维化范围广或出现中至重度窦周纤维化,纤维间隔多,致小叶结构紊乱,此阶段部分病人可以出现门静脉高压体征,包括食管静脉曲张,脾脏肿大及腹水,继续发展进入重度酒精性肝纤维化即早期肝硬化。
酒精性肝病五、酒精性肝硬化
酒精性肝硬化特点是小结节性肝硬化、肝脏肿大。早期酒精性肝硬化结节甚为细小,镜下特点为肝细胞结节小,再生不著,汇管区多尚保留。纤维化自终末肝静脉周围,沿3区与汇管区间,形成较宽的含扩张血窦的血管纤维间隔,常沿3区将小叶腺泡分隔成微小结节。
老年人酒精性肝病的症状
酒精性脂肪肝常无症状或仅有轻微不适,一般可有肝区不适、易疲劳等,肝大,质地柔软,有压痛。酒精性肝炎者通常有食欲减退、乏力、恶心、呕吐、消瘦等。肝、脾肿大,肝区有压痛等,重度者可有腹水、肝性脑病等。酒精性肝硬化与病毒性肝硬化类似,一般有肝功能减退和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蜘蛛痣、肝掌、男子乳房发育颇为常见。晚期可见有腹水、食管静脉曲张、肝功能衰竭等。
1.轻型(亚临床型)酒精性肝病 有长期饮酒史,但肝功能检查基本正常,肝组织学表现为非特异性变化或基本正常,缺乏乙醇透明小体和中性粒细胞浸润。
2.酒精性脂肪肝 病变主要在肝小叶,低倍镜下肝小叶中1/3以上肝细胞脂肪变性,无其他明显组织学改变,未作肝活检者,影像学检查(CT或B超)有脂肪肝特异性表现。
3.酒精性肝炎 如未作肝活检,临床诊断应符合下列诊断标准和附加项目中3项或以上,诊断标准:①饮酒量增加可作为发病或恶化的诱因;②AST为主的血清转氨酶升高;③血清胆红素升高(>34.2µmol/L)。附加项目:①腹痛;②发热;③外周血象白细胞增加;④ALT>1.5正常值上限;⑤γ-GT增高>2倍的正常值上限。
4.酒精性重型肝炎(肝功能衰竭) 酒精性合并肝性脑病等肝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或出现严重内毒素血症、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消化道出血等,尽管禁酒,肝脏持续肿大,凝血酶原活动度<40%,白细胞明显升高,组织学可见多数乙醇透明小体和严重肝细胞变性坏死。本型包括合并肝硬化者,但晚期肝硬化除外。
5.酒精性肝纤维化和(或)肝硬化 据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很难诊断酒精性肝纤维化。在未作肝活检情况下,应结合临床影像学检查结果。如透明质酸、PⅢP、纤维结合蛋白、Ⅳ型胶原等标志物。在诊断肝硬化时,应分为代偿性或失代偿性。
如何远离酒精肝
预防酒精性肝病应注意以下几点:
1、控制饮酒量,尽量饮用低度酒或不含酒精的饮料。
2、饮酒后要及时补充高蛋白、高纤维素饮食,尤其应补充维生素B族、维生素 A、维生素c、维生素K及叶酸等。
3、大量饮酒或长期饮酒者,应定期检查肝功能。
4、绝对忌酒。若能彻底戒酒,消除病因,则可提高治疗效果,促进酒精性肝病的康复,防止其复发、恶化或癌变。
酒精性肝病的预后:
通常认为酒精性脂肪肝为良性病变,尽管急性脂肪肝可导致门脉高压,但戒酒后其病变可逆转。如果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继续饮酒,连续肝活检证实可发生更严重的肝损伤。
目前认为,酒精性肝炎具有较高的独立死亡危险因素,较非活动性肝硬化更易导致死亡。根据肝活检组织学,一组调查研究了酒精性肝病的自然史,发现脂肪肝患者的预后最好,4~5年的生存率是70%~80%;酒精性肝硬化伴有酒精性肝炎患者的预后最差,4~5年的生存率是 30%~50%;而酒精性肝炎或肝硬化患者的预后介于两者之间,4~5年的生存率是50%~75%。将所有酒精性肝病患者合并统计,其1年和5年的平均生存率分别是80%和50%。 除饮酒是影响酒精性肝病预后的重要因素外,性别对酒精性肝病的预后也有影响,女性较男性对酒精敏感,即使初期肝损害轻微且戒酒,但发生肝硬化总难免除。在预后判断中,还必须考虑到合并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或其他病毒感染的问题。酒精中毒者免疫功能减低,对感染的抵抗力可能降低。在中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甚高,因此对酒精性肝病的影响可能更为显著。
酒精中毒与肝硬化的微妙关系
酗酒与肝病的关系远在古希腊既已知晓。曾有人估计酒精中毒作为肝硬化的病因在欧洲为42%,而在美洲为66%,亚洲不过10%。世界卫生组织曾统计各国酒精消耗量与肝硬化病死呈正相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欧洲美国限酒期间,肝硬化死亡率明显下降。奥地利曾报道,啤酒工厂工人每日随意饮酒,约合乙醇144g,酒精性肝病发病率为26%,与之相对比,金属工厂工人中仅占9.3%,以上均说明在欧美酒精中毒是肝硬化的主因。在我国尚无确切资料,估计酒精性肝硬化约占肝硬化总数的5%-10%。世界各国经验均表明酒精性肝硬化的发病率与酒类销售呈正相关。我国1984年酒类总产量711吨,1988年上升为1357万吨,1993年进一步1846万吨,为1984年的259.5%。近年人们普遍感到,我国社会上过量饮酒的风气愈来愈盛。根据中日友好医院经临床及病理诊断的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患者中大多有每日所饮酒中纯酒精含量≥100g 连续饮酒时限10年的历史,每日饮酒精量﹥40g,连续5年以上即可有轻型酒精性肝病及酒精性脂肪肝。
老年人如何预防肝病
1、老年人预防肝病之饮酒有度
饮酒有度,防止醉酒,杜绝酗酒。短期内喝大量酒,可导致急性酒精性肝炎,而长期大量饮酒会出现慢性肝炎或脂肪肝;长期在酒精刺激下,肝病患者容易形成酒精性肝硬化。老年肝病患者切忌在盛夏之季大量饮酒,包括各种冰镇啤酒和扎啤。近期俄罗斯就出现了饮用啤酒导致甲肝流行的公共卫生事件。
2、老年人预防肝病之平衡饮食
养成良好饮食习惯,讲究平衡饮食。老年肝病患者在夏季一定要杜绝生食海鲜和肉食,避免导致新的传染病发生。平衡饮食具体包括以下内容:每日进食适量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每日饮食要均衡搭配,不能偏食;每日饮食以牛奶、鸡蛋、精瘦肉、水果、各类豆制品和绿色蔬菜为主。
3、老年人预防肝病之不乱吃药
吃进去的药物都必须经过肝脏解毒。除了医师处方药,避免自行服用其它药物,因为服用多种药物容易产生药物交互作用,影响肝脏代谢药物能力。有肝病的人就医时,应告知医师他目前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以做为医师处方时的参考。
4、老年人预防肝病之注意睡眠时间
成年人正常的睡眠时间应该为8小时,正常的应该是从23点左右开始上床睡觉了,到了凌晨1至3点钟是进入深睡眠状态,这个时辰是养肝血的最佳时间,反之,就会养不足血。
酒精中毒与肝硬化的微妙关系
酗酒与肝病的关系远在古希腊既已知晓。曾有人估计酒精中毒作为肝硬化的病因在欧洲为42%,而在美洲为66%,亚洲不过10%。世界卫生组织曾统计各国酒精消耗量与肝硬化病死呈正相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欧洲美国限酒期间,肝硬化死亡率明显下降。奥地利曾报道,啤酒工厂工人每日随意饮酒,约合乙醇144g,酒精性肝病发病率为26%,与之相对比,金属工厂工人中仅占9.3%,以上均说明在欧美酒精中毒是肝硬化的主因。在我国尚无确切资料,估计酒精性肝硬化约占肝硬化总数的5%-10%。世界各国经验均表明酒精性肝硬化的发病率与酒类销售呈正相关。我国1984年酒类总产量711吨,1988年上升为1357万吨,1993年进一步1846万吨,为1984年的259.5%。近年人们普遍感到,我国社会上过量饮酒的风气愈来愈盛。根据中日友好医院经临床及病理诊断的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患者中大多有每日所饮酒中纯酒精含量≥100g 连续饮酒时限10年的历史,每日饮酒精量﹥40g,连续5年以上即可有轻型酒精性肝病及酒精性脂肪肝。
酒精肝发病的原因
一般在酒精性肝炎阶段,体检时就能发现,此时治疗的效果比较好;但如果发展到肝硬化阶段,病情就不可逆转。喜欢喝老酒的赶快算一算,最近5年之内喝酒要是超过100公斤就很有可能得酒精性肝病。浙医一院已经研究出了一个公式,为饮酒量划出安全界限。
著名肝病专家、浙医一院副院长厉有名教授带领课题小组在杭州、宁波、象山等地随机抽取了2万名成人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浙江省酒精性肝病患病率为4.34%。其中酒精性肝硬化占0.68%,酒精性肝炎占1.51%,酒精性脂肪肝占0.94%,轻症酒精性肝损伤占1.21%;还有8.83%的患者合并乙肝病毒感染,这会加重酒精性肝病的发病程度。
男女患酒精性肝病的比率为8∶1。强体力劳动(如煤矿工人等)中酗酒者酒精性肝病的患病率最高。相同劳动强度的酗酒者中,渔民的患病率比较低,这可能和他们经常吃脂肪量较少的海鲜有关。如果酗酒再加上大口吃肉的高脂肪饮食方式,得酒精性肝病的危险增大。
厉教授进一步分析说,若连续5年以上每天摄入酒精超过40克(8钱),即累计73公斤以上,有48%会患上不同程度的酒精性肝病;而饮酒年数大于5年,酒精总摄入量超过100公斤的酗酒人群中,患病比例更大。计算酒精摄入量可以套用以下的公式:摄入的酒精量(克数)=饮酒量(毫升数)×含酒精的浓度(%)×0.8。例如,一次喝52度(52%)的白酒100毫升,摄入的酒精量就为41.6克(100×52%×0.8)。但是,这个安全剂量并不是“铁板一块”,女性和本身就有肝炎的患者对酒精的敏感度更高,即使低于以上的安全剂量也会患病。
此外,喝酒方式不同,对肝脏的伤害也不同。长期饮酒自然比偶尔一次豪饮严重;每天饮酒则比隔三差五饮酒危害大;偶尔一次豪饮又比一天之内分次喝酒危害大。厉教授说,一般在酒精性肝炎阶段,体检时就能发现,此时治疗的效果比较好;但如果发展到肝硬化阶段,病情就不可逆转。
目前国内外尚缺乏大规模酒精性肝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厉教授领导的该课题则填补了这一空白,并获浙江省科技创新二等奖。在这一铺垫下,由中华肝病学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牵头的全国饮酒情况及酒精肝流行病学调查已于近日启动,它将通过对我国18岁以上人群饮酒情况及全国酒精性肝病流行病学分布调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饮酒与肝病的关系提供科学依据。
酒精性肝病的发病原因
酒精性肝病的早期病变有酒精性脂肪肝(afl)、酒精性肝纤维化(af)、酒精性肝炎(ah)和酒精性肝硬化(ac)。病理学检查发现,酒精性肝病中的肝细胞癌几乎都合并有肝硬化基础。目前认为,酒精本身未必是直接的致癌物质即无起始因子意义,而hbv、hcv、化学致癌物质和免疫抑制等可能为“辅致癌因子”,而具启动因子作用。
酒精性肝病的发病机制,向来重视营养缺乏学说。近年的研究表明,乙醛中毒加之酒精代谢过程中生成的活性氧等酒精化学反应与药理学机制颇受瞩目。
有关酒瘾以及酒精性肝病为主的脏器损害发病因子的研究现已进入分子遗传学水平,其中在细胞色素p4502e1、aldh2领域的研究进展尤为显著。在重症酒精性肝炎的发生机制的研究中发现,又与某些细胞因子和免疫反应密切相关。这些研究在探索酒精性肝病发生机制深度与广度方面均甚可观,而认识上的速度更须提高。
老年人酒精性肝病的症状
一、症状
酒精性脂肪肝常无症状或仅有轻微不适,一般可有肝区不适、易疲劳等,肝大,质地柔软,有压痛.酒精性肝炎者通常有食欲减退、乏力、恶心、呕吐、消瘦等.肝、脾肿大,肝区有压痛等,重度者可有腹水、肝性脑病等.酒精性肝硬化与病毒性肝硬化类似,一般有肝功能减退和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蜘蛛痣、肝掌、男子乳房发育颇为常见.晚期可见有腹水、食管静脉曲张、肝功能衰竭等.
根据饮酒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不难做出诊断,必要时,可行肝穿刺活检.
符合酒精性肝病临床诊断者,其临床分型诊断为:
1、轻型(亚临床型)酒精性肝病 有长期饮酒史,但肝功能检查基本正常,肝组织学表现为非特异性变化或基本正常,缺乏乙醇透明小体和中性粒细胞浸润.
2、酒精性脂肪肝 病变主要在肝小叶,低倍镜下肝小叶中1/3以上肝细胞脂肪变性,无其他明显组织学改变,未作肝活检者,影像学检查(CT或B超)有脂肪肝特异性表现.
3、酒精性肝炎 如未作肝活检,临床诊断应符合下列诊断标准和附加项目中3项或以上,诊断标准:①饮酒量增加可作为发病或恶化的诱因;②AST为主的血清转氨酶升高;③血清胆红素升高(34.2mol/L).附加项目:①腹痛;②发热;③外周血象白细胞增加;④ALT1.5正常值上限;⑤-GT增高2倍的正常值上限.
4、酒精性重型肝炎(肝功能衰竭) 酒精性合并肝性脑病等肝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或出现严重内毒素血症、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消化道出血等,尽管禁酒,肝脏持续肿大,凝血酶原活动度40%,白细胞明显升高,组织学可见多数乙醇透明小体和严重肝细胞变性坏死.本型包括合并肝硬化者,但晚期肝硬化除外.
5、酒精性肝纤维化和(或)肝硬化 据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很难诊断酒精性肝纤维化.在未作肝活检情况下,应结合临床影像学检查结果.如透明质酸、PⅢP、纤维结合蛋白、Ⅳ型胶原等标志物.在诊断肝硬化时,应分为代偿性或失代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