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肿瘤类型
皮肤肿瘤类型
皮肤肿瘤是现在比较难以治疗的皮肤科疾病,一般指原发于皮肤的良性和恶性肿瘤,主要包括:
1.良性皮肤肿瘤:脂溢性角化症、色素痣、血管瘤等。
2.恶性皮肤肿瘤: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恶性黑素瘤及帕哲病(Paget病)等。
.皮肤T细胞淋巴瘤,主要包括蕈样肉芽肿:发生于局部或全身皮肤的浸润性斑块、结节,晚期可出现破溃。
4.其他皮肤肿瘤:日光性角化病、Bowen病及皮肤附属器肿瘤等,表现为皮肤斑片、斑块、肿物等,皮损持续存在,不易消退。
皮肤肿瘤预防吃什么好
1.芦笋:芦笋富含多种氨基酸、蛋白质和维生素,且其含有的天冬氨酸与微量元素硒、钼、铬、锰等,具有调节机体代谢,提高免疫力的功效,常食用可预防皮肤癌。
2.椰菜花:椰菜花中含较多微量元素钼,可阻断致癌物质亚硝酸胺的合成,能起到抗癌防癌的作用,此外,研究表明,椰菜花中提取的一种叫做萝卜子素的酶能预防癌症,有提高致癌物解毒酶活性的作用。
3.菌菇:菌菇类食物包括冬菇、香菇、金针菇等以及银耳、木耳等,这些食物都含有抗癌物质,如多醣体、粗纤维及钙质等,并且常吃可提高人体免疫力。
4.胡萝卜:胡萝卜中富含胡萝卜素,其防癌抗癌功效已得到科学家肯定,此外,胡萝卜中的挥发油、维生素B1、B2、C以及多种氨基酸,而维生素C能阻止癌物质亚硝胺在体内合成,具有抗癌作用。
皮肤肿瘤症状
症状1、初发病在皮肤上出现隆起豆大丘疹或结节,呈灰黑色或褐色;逐渐长大,边缘不规则,色素不均匀,表面过度角化。,毛发脱落,可溃破出血;妊娠时发展快;局部受外伤刺激后,可迅速出现卫星状结节及广泛转移。
症状2、以室外工作者常见(多见于40岁以上男性),多见于面部,开始为有蜡样光泽的坚硬小结节,表面有毛细血管扩张,结节缓慢向周围扩大,呈圆形或椭圆形、淡黄色或灰白色,数年后中央形成溃疡,上结棕色痂皮,边缘向内卷起而发亮、质硬陡峭、呈堤状隆起,基底为红色肉芽组织,上覆薄痂,触之易出血,溃疡缓慢向深部及周围扩大 。
症状3、常见于面部、头皮、阴部等处(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男性),初起为暗红色坚硬的疣样小结节,表面毛细血管扩张,中央有角质物附着,用力剥离后可出血;皮损逐渐扩大,形成坚硬的红色斑块,表面有鳞屑,边界清楚,向周围浸润,质较硬;迅速扩大形成溃疡,可向周围及深部(肌肉与骨骼)侵犯,粘连形?成坚硬的肿块,不移动,基底部为肉红色,有坏死组织、脓液及臭味,易出血,边缘隆起外翻,周围有明显炎症,自觉疼痛;如发生皮肤与粘膜交界处发展更快,可形成菜花状,破坏性大,有明显疼痛,易转移到附近淋巴结,晚期亦可向内脏转移 。
症状4、好发于暴露部位(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初起为单发、半球形坚实结节,皮色正常或淡红,边缘隆起,中央有火山口样凹陷(含有角栓),常在数周内迅速生长扩大至1~2cm或更大,一般在半年内可自然消退,遗留微凹的萎缩性疤痕。
症状5、多见于40岁以上妇女的乳头及乳晕,常为单侧,初起时乳头及乳晕发红、湿润、有浆液性渗出物,干燥后形成黄褐色结痂(颇似湿疹),逐渐溃烂并扩大,受累乳头可向内凹陷,基底部有明显的浸润感,有微痒及麻刺感,病程极慢(哺乳期妇女,累及双侧乳头,乳头不变形,损害边缘弥漫,无浸润,有剧痒,治疗后皮损易于好转但易复发者,是乳房湿疹的临床表现)
皮肤肿瘤中医调理方法
1.脾虚痰凝型皮肤肿瘤
证候:皮肤中呈囊肿块,内含较多粘液,色呈蜡黄,逐渐增大,亦可破溃流液,其味恶臭,食少纳差,或有腹胀消瘦,舌黯红,苔腻,脉滑。
治法:健脾利湿,软坚散结。
方药:羌活胜湿热加减。羌活、独活、白芷、防风、川芎、白术、白芥子各10g,茯苓、薏苡仁、白花蛇舌草各30g,猪苓、紫河车、夏枯草、莪术、山慈菇各15g。
若见形瘦骨,加黄芪20g、党参15g以健脾益气;夜寐不宁者加炙远志、酸枣仁、合欢皮各15g以宁心安神;破溃流液多者加白鲜皮、地肤子各20g以加强燥湿解毒之力;有淋巴结转移者,加昆布、海藻各15g,或加用西黄丸、醒消丸内服以软坚散结。
2.血瘀痰结型皮肤肿瘤
证候:皮肤起丘疹或小结节,硬块,逐渐扩大,中央部糜烂,结黄色痂,边缘隆起,有蜡样结节,边界不清,发展缓慢。或长期保持完整之淡黄色小硬结,最终破溃,舌黯红,苔腻,脉沉滑。
治法: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方药:活血逐瘀汤加减。当归、桃仁、丹皮、苏木、莪术、白僵蚕各10g,瓜蒌、赤白芍、海澡、野百合各15g,山慈菇20g,丹参、牡蛎、白花蛇舌草各30g。
若大便溏泄者,加茯芩、党参各15g以健脾止泄;腹胀纳呆者加法半夏、陂皮、白术各10g以健脾理气;皮肤干燥或痒者加防风10g,地肤子、金银花各20g以疏风解毒。
黑色素瘤类型
①浅表扩展型,[2] 这种类型的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约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总数的70%,且瘤体可沿皮肤的浅层向外扩展生长,然后向皮肤深层浸润,医学上将瘤体向皮肤真皮层和皮下组织深层浸润的阶段称之为“垂直发展期”,这种垂直发展易于肿瘤扩散;
②结节型,这种类型的恶性黑色素瘤可发生于人体表的任何一处,并以垂直发展、向皮下组织浸润为其主要特征。所以此型恶性黑色素瘤更易发生淋巴转移;
③肢端黑痣型,这种类型的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约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总数的10%,多发生在手掌、足底、甲床及黏膜等处,以易出现区域性淋巴转移为其主要特征;
④雀斑痣型,该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约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总数的5%。这种类型的恶性黑色素瘤多发自老年人面部早已长期存在的黑色雀斑,这类肿瘤可向四周扩散2-3厘米或者更大的范围;
⑤未分化型,这种类型的恶性黑色素瘤呈辐射状生长,转移的速度非常快。另外,恶性黑色素瘤的转移及预后情况与肿瘤浸润皮肤的层次密切相关,瘤体浸润得越深就越容易发生转移,预后也越差。
皮肤囊肿的类型有哪些
当出现皮肤囊肿这种疾病的时候,就会给我们的皮肤带来很严重的伤害,很多的患者因为患上了这种疾病都会感觉到非常的痛苦,这种疾病给我们的患者带来很大的影响,那么,在我们生活中皮肤囊肿的类型都有哪些呢?请看下面的介绍吧!
(1)表皮囊肿:是一种真皮内含有角质囊肿。系因外伤将表皮植入皮下而成。其囊肿壁为上皮结构,但基底细胞层为囊壁外层。角质层为囊壁内层并充满角质物于腔内。本病好发于头皮、颈部及臀、背部。单发或多发,直径数毫米到数厘米不等,缓慢增大,质软硬而具囊性感,基底可移动,与皮肤常有粘连。
(2)皮样囊肿:常为先天性病变,由于胚胎期上皮残留而发生,属错构瘤,是由于偏离原位的皮肤细胞原所构成。除囊壁表皮细胞外,尚含汗腺、毛囊及皮脂腺等。腔内含有脱落的上皮细胞、皮脂等粥样物及有毛发。
(3)粉瘤:由皮脂腺囊管口闭塞或狭窄所引起皮脂瘀积形成。腔壁为上皮细胞构成,无角化象,囊外为纤维结缔组织。其内充满皮脂物逐渐分解为半流质状物质,含有大量胆固醇结晶。任何年龄均发生,以青年时期头面、臂、背部发病多见。
皮肤肿瘤病因
多数病因不明,有先天及后天等因素,如痣类(主要是色素痣)为先天性疾病。皮肤癌是由于多种内在及外在因素协同作用引起组织细胞异常的反应性增生。其中外在因素包括化学致癌物质、紫外线、电离辐射、病毒感染等。内在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免疫缺陷等。已知紫外线的照射是皮肤的一个重要致癌因素,例如接近赤道地区人群中的皮肤癌发病率较远离赤道地区的发病率高。白种人表皮中黑色素细胞产生的黑色素少,对紫外线的防护作用差,因此皮肤癌的发生率亦较有色人种高。初步研究表明紫外线等致癌因素首先引起细胞核内DNA的损伤,由于机体内在的缺陷,使细胞不能对损伤的DNA进行修复,从而发生对变异DNA的复制,若机体的免疫系统不能及时排斥、清除这种变异的细胞,即机体免疫监视功能有缺陷,这种有变异DNA的细胞将发生增殖,成为克隆,最终导致肿瘤的形成。
肿瘤的类型
肿瘤分两种,有良性和恶性之分,良性的叫瘤,恶性的就叫做癌或肉瘤。简单的说良性的称为肿瘤,一旦发展到恶性的就称为癌。肿瘤细胞肿瘤一词在医学专著中的定义为:“肿瘤是人体器官组织的细胞,在外来和内在有害因素的长期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以细胞过度增殖为主要特点的新生物。这种新生物与受累器官的生理需要无关,不按正常器官的规律生长,丧失正常细胞的功能,破坏了原来器官结构,有的可以转移到其它部位,危及生命。”肿瘤可以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而癌症则是一类恶性肿瘤。由于良性肿瘤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所以下面着重介绍恶性肿瘤,特别是癌症。
恶性肿瘤从组织学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由上皮细胞发生恶变的称为癌,如肺上皮细胞发生恶变就形成肺癌,胃上皮细胞发生恶变就形成胃癌等等;另一类由间叶组织发生恶变的称为肉瘤,如平滑肌肉瘤,纤维肉瘤等。人们对癌听得较多,而对肉瘤听得较少,这与癌病人远比肉瘤病人为多有关。临床上,癌与肉瘤之比大约为9:1。肺癌细胞癌作为一类恶性肿瘤,是由人体内正常细胞演变而来的。正常细胞变为癌细胞后,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人体无法约束它,产生所谓的“异常增生”。异常增生是相对于细胞的正常增生而言的。
人体细胞有一个生长、繁殖衰老、死亡的过程。老化的细胞死亡后就会有新生的细胞取代它,以维持机体组织和器官的正常功能。可见,人体绝大部分细胞都可以生。但是这种正常细胞的增生是有限度的,而癌细胞的增生则是无止境的。正是由于这种恶性增生,使人体大量营养物质被消耗。同时,癌细胞还能释放出多种毒素,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症状。如果发现和治疗不及时,癌细胞还可转移到全身各处生长繁殖,最后导致人体消瘦、无力、贫血、食欲不振、发热及脏器功能受损等,其后果极为严重。
紫外线对皮肤的危害 皮肤肿瘤
紫外线还可能导致皮肤出现肿瘤。紫外线可能会用过身体的调节免疫反应而诱使皮肤出现黑素瘤、皮肤癌等。尽管紫外线导致皮肤肿瘤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是如果长期暴晒在紫外线下无疑会加大患瘤的可能性,平时一定要注意做好紫外线的防护。
皮肤肿瘤饮食
皮肤肿瘤是很难治愈的疾病,得了皮肤肿瘤我们应该怎样饮食,吃什么对皮肤肿瘤比较好呢?下面看一下专家对于皮肤肿瘤食疗方法的介绍。
1.芦笋:芦笋富含多种氨基酸、蛋白质和维生素,且其含有的天冬氨酸与微量元素硒、钼、铬、锰等,具有调节机体代谢,提高免疫力的功效,常食用可预防皮肤癌。
2.椰菜花:椰菜花中含较多微量元素钼,可阻断致癌物质亚硝酸胺的合成,能起到抗癌防癌的作用,此外,研究表明,椰菜花中提取的一种叫做萝卜子素的酶能预防癌症,有提高致癌物解毒酶活性的作用。
3.菌菇:菌菇类食物包括冬菇、香菇、金针菇等以及银耳、木耳等,这些食物都含有抗癌物质,如多醣体、粗纤维及钙质等,并且常吃可提高人体免疫力。
4.胡萝卜:胡萝卜中富含胡萝卜素,其防癌抗癌功效已得到科学家肯定,此外,胡萝卜中的挥发油、维生素B1、B2、C以及多种氨基酸,而维生素C能阻止癌物质亚硝胺在体内合成,具有抗癌作用。
宜
1、宜食用易消化食物; 2、宜食用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C食物; 3、宜多食用补气养血之品。
忌
1、忌吃高碘食物; 2、忌吃壮阳食物; 3、忌吃辛辣食物; 4、忌吃烧烤的食物。
血管瘤患者应定期检查
患血管瘤的婴幼儿,应详细记录血管瘤类型、发生部位、表面颜色、形态大小、病变累及范围,是否高出皮肤等,按测量大小用平面图记录下来,一般每月复查一次。
如血管瘤增长速度过快(有时毛细血管瘤每天可增长1~2mm)应每周复查一次,并将结果与上次检查作对比,如发现血管瘤病变范围缩小,表面颜色变淡,皮肤隆起高度变平坦,说明血管瘤病变在稳定期或消退期,可以继续观察等待消退。如果血管瘤病变范围扩大,表面颜色呈深紫色或深红色,表面皮肤隆起加重,说明血管瘤病变在增生期,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如血管瘤病变部位在头面部或手脚部位且增长迅速,需特别注意,应及时治疗,以免增长过大失去最佳治疗时机,造成面部畸形或肢体残疾。
治疗方法有很多种,比如:激光、冷冻、手术、瘤体内注射抗癌药“平阳霉素”、核医学β射线敷贴治疗等,比较而言,核医学β射线敷贴治疗可能是最佳选择。
血管瘤是一种由真皮毛细血管增生和扩张所形成的先天性皮肤肿瘤,呈良性经过。大多数在出生时即有或在幼年时发病,外表呈红色,对容貌影响很大,受伤后较难止血。
肿瘤抗原类型
(一)肿瘤特异抗原
肿瘤特异抗原(tumorspecificantigen TSA)是指只存在于某种肿瘤细胞表面而不存在于正常细胞的新抗原。这类抗原是通过近交系小鼠间进行肿瘤移植的方法证明的实验过程,先用化学致癌剂甲基胆蒽(methyl-cholanthrene,MCA)诱发小鼠皮肤发生内瘤,当肉瘤生长至一定大小时,予以手术切除。将此切除的肿瘤移植给正常同系小鼠后可生长出肿瘤。但是,将此肿瘤植回原来经手术切除肿瘤的小鼠,则不发生肿瘤,表明该肿瘤具有可诱导机体产生免疫排斥反应的抗原。鉴于此类抗原一般是通过动物肿瘤移植排斥实验所证实,故又称为肿瘤特异移植抗原(tymor spicific transplantation antigen,TSTA)或肿瘤排斥抗原(tumor rejection antigen,TRA)。
以往曾对人肿瘤细胞是否有特异抗原(tumor specific antigen,TSA)存在争议,但最近已在人黑色素瘤等肿瘤细胞表面证实了存在这类TSA。它是一个静止基因活化的产物,以9个氨基酸的短肽或与HLA-A1分子共表达于某些黑色素瘤细胞表面,称为MAGE-1,它是第一个证实并清楚其结构的人肿瘤特异抗原。TSA只能被CD8+CTL所识别,而不能被B细胞识别,因此是诱发T细胞免疫应答的主要肿瘤抗原。
(二)肿瘤相关抗原
肿瘤相关抗原(tumor-associated antigen,TAA)是指一些肿瘤细胞表面糖蛋白或糖脂成分,它们在正常细胞上有微量表达,但在肿瘤细胞表达明显增高。此类抗原一般可被B细胞识别并产生相应的抗体。
二、根据肿瘤发生的分类法
(一)化学或物理因素诱发的肿瘤抗原
实验动物的研究证明,某些化学致癌剂或物理因素可诱发肿瘤,这些肿瘤抗原的特点是特异性高而抗原性较弱,常表现出明显的个体独特性。即用同一化学致癌剂或同一物理方法如紫外线、X-射线等诱发的肿瘤,在不同的宿主体内,甚至在同一宿主不同部位诱发肿瘤都具有互不相同的抗原性。由于人类很少暴露于这种强烈化学、物理的诱发环境中,因此大多数人肿瘤抗原不是这种抗原。
(二)病毒诱发的肿瘤抗原
实验动物及人肿瘤的研究证明,肿瘤可由病毒引起,例如EB病毒(EBV)与B淋巴细胞瘤和鼻咽癌的发生有关;有乳头状瘤病毒(HPV)与人宫颈癌的发生有关。EBV和HPV均属于NDA病毒,而属于RNA病毒的人嗜T细胞病毒(HTLV-1)可导致成人T细胞白血病(ATL)。同一种病毒诱发的不同类型肿瘤(无论其组织来源或动物种类如何不同),均可表达相同的抗原且具有较强的抗原性。动物实验研究已发现了几种病毒基因编码的抗原,例如SV40病毒转化细胞表达的T抗原和人腺病毒诱发肿瘤表达的ELA抗原。
(三)自发肿瘤抗原
自发性肿瘤是指一些无明确诱发因素的肿瘤。大多数人类肿瘤属于这一类。自发肿瘤的抗原有二种:一种是TAA;另一种是TST。TAA被B细胞识别诱发体液免疫应答,TsA被CD8+CTL识别,诱发细胞免疫应答。目前已证明小鼠自发肿瘤和人肿瘤细胞表面具有肿瘤特异性抗原。
(四)胚胎抗原
胚胎抗原是在胚胎发育阶段由胚胎组织产生的正常成分,在胚胎后期减少,出生后逐渐消失,或仅存留极微量。当细胞恶性变时,此类抗原可重新合成。胚胎抗原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分泌性抗原,由肿瘤细胞产生和释放,如肝细胞癌变时产生的甲胎蛋(alphafetoprotein,AFP),另一种是与肿瘤细胞膜有关的抗原,疏松地结合在细胞膜表面,容易脱落,如结肠癌细胞产生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AFP和CEA是人类肿瘤中研究得最为深入的两种胚胎抗原,它们抗原性均很弱,因为曾在胚胎期出现过,宿主对之已形成免疫耐受性,因此不能引起宿主免疫系统对这种抗原的免疫应答。但作为一种肿瘤标志,通过检测肿瘤患者血清中AFP和CEA的水平,分别有助于肝癌和结肠癌的诊断。
皮肤肿瘤日常注意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吸烟,世界卫生组织预言,如果人们都不再吸烟,5年之后,世界上的皮肤癌将减少1/3;其次,不酗酒。烟和酒是极酸的酸性物质,长期吸烟喝酒的人,极易导致酸性体质。
2.不要过多地吃咸而辣的食物,不吃过热、过冷、过期及变质的食物;年老体弱或有某种疾病遗传基因者酌情吃一些防癌食品和含碱量高的碱性食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3.有良好的心态应对压力,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疲劳。可见压力是重要的皮肤癌诱因,中医认为压力导致过劳体虚从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失调,体内代谢紊乱,导致体内酸性物质的沉积;压力也可导致精神紧张引起气滞血淤、毒火内陷等。
4.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多在阳光下运动,多出汗可将体内酸性物质随汗液排出体外,避免形成酸性体质。
5.生活要规律,生活习惯不规律的人,如彻夜唱卡拉OK、打麻将、夜不归宿等生活无规律,都会加重体质酸化,容易患皮肤癌。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保持弱碱性体质,使各种皮肤癌疾病远离自己。
6.不要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如被污染的水,农作物,家禽鱼蛋,发霉的食品等,要吃一些绿色有机食品,要防止病从口入。
7.不要过频洗澡,最新研究表明过频洗澡也会导致皮肤癌(先皮肤出现红肿即皮肤炎,皮肤炎诱发皮肤癌),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有事实依据,专家建议一周三天洗一次澡就足够了,而且搓揉力度要舒适,身上有些污垢不会影响健康,甚至会起到保护作用,这在炎热地带是很有帮助的。
8.不要过度进行人工日光浴。据《英国医学杂志》报道,人工日光浴床使用者患上皮肤癌的几率比非使用者高20%。
涎腺区域发现肿瘤,提示转移可能性大,可能来源哪里
这个区域的大多数转移性肿瘤主要集中在腮腺内或颌下腺的淋巴结内。随着肿瘤的生长,其转移灶与涎腺的原发肿瘤极为相似。值得注意的是,颌下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颌下淋巴结的转移癌,而不是原发的涎腺肿瘤。最常见的肿瘤类型为鱗状细胞癌(来自上呼吸消化道或皮肤)和恶性黑色素瘤(包括促结缔组织增生型)。远处转移至这个区域的肿瘤常常来自于肺、肾和乳腺,其他部位还包括前列腺和大肠。具体需要加做免疫组化进一步辅助诊断。
肺肿瘤类型
肺癌有以下两种基本类型:
1)小细胞肺癌(SCLC)或燕麦细胞类;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约占肺癌的20%,恶性程度高,倍增时间短,转移早而广泛,对化疗、放疗敏感,初治缓解率高,但极易发生继发性耐药,容易复发,治疗以全身化疗为主。
2)非小细胞肺癌(NSCLC)类;
非小细胞肺癌则占肺癌总数的80%,是最为常见的肺癌。它主要包括腺癌、鳞状细胞癌即肺鳞癌、大细胞未分化癌三类,其对于传统放化疗敏感性较差。肺癌的早期诊断可以通过拍摄胸部X线片来了解肺内的异常情况。此外还可进行血液常规检查以及痰液找病理细胞等相关化验帮助诊断,并进行一系列深入的检查,包括支气管镜、纵隔镜、肺组织活检以及胸腔镜等。
这种区分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对这两种类型的肺癌的治疗方案是截然不同的。小细胞肺癌患者主要用中药或化学疗法治疗。外科治疗对这种类型肺癌患者并不起主要作用。另一方面,外科治疗主要适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还有一种癌症类型是嗜银细胞瘤。其实总的来说晚期肺癌手术、放疗、化疗治疗效果都不理想。
肺肿瘤的治疗应是手术、中药、放疗、化疗及免疫等多学科综合治疗。肺癌的手术、放疗、化疗治疗效果在近十年中没有显著的提高,总的治愈率很低。其中主要原因是肺癌生物学特性十分复杂,恶性程度高,80%的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早期手术切除癌块固然重要,但配合中医中药的综合治疗,标本兼治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