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得房间隔缺损
为什么会得房间隔缺损
病理生理:
正常时,左心房压力(8~10mmHg)无论收缩期或舒张期都比右心房高(3~5mmHg)。因此,当房间隔缺损存在时,血液系自左向右分流,临床上并无发绀症状。分流量的多少与缺损大小和左、右心房间的压力阶差成正比例,与肺血管阻力的高低成反比例。一般每分钟可达7~20L不等(正常右心流量约为5L),超过周身循环量2~3倍,甚至4倍。
一般对周身循环量影响不大,血压改变很少。
由于心内分流的结果,经过右心房、右心室和肺部的血流量远较左心为多,右心房、右心室和肺动脉主干因而扩大,属于典型的舒张期负荷过重类型;左心房、左心室和主动脉相应缩小。
随着年龄的增长,肺小动脉发生痉挛,以后逐渐产生内膜增生和中层增厚,引起管腔狭小和阻力增高,形成肺动脉高压,减少分流量。1961年,Besterman报道肺动脉高压有两种情况:①动力性高压,是指肺部血循环量增加的结果,肺小动脉阻力不大,在5woodU/m2以内;②阻塞性高压,是指肺小动脉有病变,阻力增大的结果,其阻力超过5woodU/m2。前者较为多见,后者只占15%~18%。肺动脉高压发生后,不仅常能引起肺部并发症,如呼吸道感染和血栓形成,而且能使右心血液的输出受到障碍,产生右心室和右心房肥大,终于引起右心衰竭。但因右心具有负担高血量的生理功能,所以发生衰竭的年龄一般较迟,多在20~30岁以上。
当右心压力增高到一定限度时,右心房内的部分血液可逆流入左心房,形成自右向左的分流,临床上产生发绀症状。这说明病程的演变进入晚期阶段。
病理解剖:
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的数日、大小、形状和位置各有不同。绝大多数的缺损为单发性。有时可以有两个或许多小孔同时存在。大的缺损几占全部房间隔,小的只能容纳探针。一般来说.即使能够活到成年期的病例,缺损亦不小,直径在2~4cm。缺损的形状和位置常与类型有关。
按胚胎发育及病理解剖部位不同,分为三型。
1.继发孔型
约占70%,为第一房间隔吸收过多或第二房间隔发育障碍所致,包括中央型(卵圆窝型,最常见,约占62%)、下腔型(占24%)及上腔型(静脉窦型,占6%,常伴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缺损大小不等,多为单个,部分可为多个或筛孔状。
2.原发孔型
约占5%~10%,位于房间隔下部、房室交界处,由于心内膜垫发育障碍未与第一房间隔融合所致。如合并二尖瓣前叶裂缺又称不完全或部分房室间隔缺损。若心内膜垫发育障碍严重,除原发孔型缺损,尚合并共同房室孔、瓣及室间隔缺损,称为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
3.冠状静脉窦型
非常少见。房间隔本身完整无缺,只有冠状静脉窦与左心房之间无间壁,所以左心房血可由冠状静脉窦与右心房相交通,也称为“无顶”(unroofing)冠状窦。
以下主要介绍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可分为四个类型。
1.卵圆孔型或称中央卵圆孔缺损 为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发病率占总数的75%以上。绝大多数病例缺损为单发性的,呈椭圆形,长2~4cm,位于冠状窦的后上方。周围有良好的边缘,尤以上部更为明显。缺损距离传导系统较远,容易缝合,效果良好。但个别病例的缺损,可呈筛孔形。
2.下腔型或称低位缺损 远较卵圆孔型少见,约占总数的12%以上。缺损为单发性,位置较低,呈椭圆形,下缘缺如,和下腔静脉的入口没有明显分界。有时伴有下腔静脉瓣,手术时应特别注意。
3.上腔型或称高位缺损 又名静脉窦(sinus venosus)缺损,国外有不少病例报道,但国内少见,约占总数的3.5%以上。缺损位于卵圆孔上方,紧靠上腔静脉的入口。缺损一般不大,为1.5~1.75cm,其下缘为明显的新月形房间隔,上界缺如,常和上腔静脉连通,使上腔静脉血流至左、有心房。这类病例几乎都伴有右上或右中叶肺静脉同流异常,血液回流入上腔静脉内。
4.混合型或称兼有上述两种以上的缺损
临床上较少见。 兼具上述两种以上的缺损,缺损一般较大,约占8.5%。1.5%~30%的继发孔缺损合并其他心内畸形,如肺动脉瓣狭窄,部分型肺静脉畸形引流,二尖瓣狭窄(lutembacher综合征)等。
房间隔缺损的治疗
1岁以上的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罕有自发性闭合者,对于无症状的患儿,如缺损小于5mm可以观察,如有右心房、右心室增大一般主张在学龄前进行手术修补。约有5%婴儿于出生后1年内并发充血性心力衰竭。内科治疗效果不佳者也可施行手术。
成年人如缺损小于5mm、无右心房室增大者可临床观察,不做手术。成年病例如存在右心房室增大可手术治疗,合并有心房纤颤者也可同时手术,但肺血管阻力大于12单位、出现右向左分流和发绀者则禁忌手术。有一部分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如位置合适,可行微创的经心导管介入治疗。经股静脉插管,将镍钛合金的封堵器夹在房间隔缺损处,闭合房间隔缺损达到治疗目的。不用开胸手术。
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常经胸骨正中入路于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右前外侧切口也可提供良好的手术显露,但需排除合并有其他类型心脏畸形。小的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可直接缝合,如缺损大则需用心包片或涤纶补片修补,完成修补前左心房注水以防止心脏复跳后出现空气栓塞十分重要。
静脉窦型房间隔缺损修补较为复杂,一般经上腔静脉直接插入引流管以增加缺损显露,修补中必须辨别右上肺静脉开口并避开窦房结,将补片缝于右肺静脉入口前沿的右房壁上,以保证肺静脉引流入左心房,如有必要则需补片加宽上腔静脉入口,防止静脉回流受阻。
年龄大的房间隔缺损病例术后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较高,可用异丙肾上腺素或阿托品增快心率,术中安置临时起搏电极为有效措施。
关于房间隔缺损的危害有哪些
很小的疾病多会对人体产生危害,更何况是房间隔缺损这样的大疾病呢,当孩子患病后会特别痛苦,需要及时治疗,该病给孩子的身体带来很大的危害,生活中我们需要了解相关知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该病的危害有哪h些:
1、房间隔缺损患儿,假如缺损较大时分流量也大,导致体循环血流量不足而影响身体智力发育,表现为体形瘦长、面色苍白、乏力、多汗,活动后气促。因此,较大缺损的房间隔缺损患儿应及早进行房间隔缺损手术。
2、房间隔缺损按照胚胎发育可分为继发孔型及原发孔型缺损两大类,前者居多数。有的房间隔缺损患者虽无明显症状,但房间隔缺损患者多有体力缺乏,容易怠倦和呼吸困难,因此对身体智力发育有必然影响。
3、小型房间隔缺损,左向右分流少者可长期无症状,儿童时期活动量正常.大型房间隔缺损患儿左向右分流量大,症状发生较早,并随年龄增长会更明显,可表现为活动后气急,乏力等,因而对患儿身体智力发育有必然影响。
4、一般房间隔缺损小于5毫米,临床上房间隔缺损自愈的情况还是很有可能的。李小波主任建议按期复查,到2岁左右再决定是否手术。房间隔缺损患儿家长平时应注意喂养。预防感冒。
6、假如房间隔缺损大于5毫米,即使患儿无明显症状也应及早手术治疗。主要是大型房间隔缺损孩子容易反复感冒肺炎。假如有这类情况建议还是需要手术治疗的。否则房间隔缺损对小孩身体发育智发育有很大的影响。
以上介绍了六个危害都是关于房间隔缺损这个疾病的,家长朋友们在看过之后相信对该病有了一个全新了解和认识,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孩子的身体状况,当孩子发现疾病以后,就要及时的带孩子去进行治疗,并且改善饮食。
房间隔缺损的分类
房间隔缺损是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病变。根据Abbott1000例单纯性先天性心脏病的尸体解剖,房间隔缺损居首位,占37.4%。但因临床表现多不明显,常被忽视,因而临床发病数较上述数字为低。房间隔缺损是左右心房之间的间隔发育不全遗留缺损造成血流可相通的先天性畸形。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病变。房间隔缺损多发于女性,与男性发病率之比约为2:1。
继发孔缺损的数目、大小、形状和位置各有不同。绝大多数的缺损为单发性。有时可以有两个或许多小孔同时存在。大的缺损几占全部房间隔,小的只能容纳探针。一般来说;即使能够活到成年期的病例,缺损亦不小,直径约在2~4cm。缺损的形状和位置常与类型有关。
房间隔缺损的分类:继发孔缺损可分为四个类型
房间隔缺损的分类(一)卵圆孔型或称中央卵圆孔缺损
为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发病率占总数的75%以上。绝大多数病例。缺损为单发性的,呈椭圆形,长约2~4cm,位于冠状窦的后上方,。周围有良好的边缘,尤以上部更为明显(图33—03)。缺损距离传导系统较远,容易缝合,效果良好分。但个别病例的缺损,可呈筛孔形。
房间隔缺损的分类(二)下腔型或称低位缺损
远较卵圆孔型少见,约占总数的12%以上。缺损为单发性,位置较低,呈椭圆形,下缘缺如,和下腔静脉的入口没有明显分界。有时伴有下腔静脉瓣,手术时应特别注意。
房间隔缺损的分类(三)上腔型或称高位缺损
又名静脉窦(sinusvenosus)缺损,国外有不少病例报告,但国内少见,约占总数的3.5%以上。缺损位于卵圆孔上方,紧靠上腔静脉的人口。缺损一般不大,约为1.5~1.75cm,其下缘为明显的新月形房间隔,上界缺如,常和上腔静脉连通,使上腔静脉血流至左、右心房(图33—05)。这类病例几乎都伴有右上或右中叶肺静脉异常,血液回流入上腔静脉内。
房间隔缺损的分类(四)混合型或称兼有上述两种以上的缺损
临床上较少见。
患继发孔缺损的病例,有时可伴有其他畸形,如肺动脉瓣狭窄、右肺静脉异位回流、二尖瓣狭窄(Lutembacher综合征)、双上腔静脉、右位主动脉弓等,约占15%。
什么类型的先天性心脏病可以治愈
在介绍先心病自愈问题之前,先简单介绍什么是简单先心病和复杂先心病。
先心病按照复杂程度分为二类:既简单先心病和复杂先心病。简单先心病,简单而言,即只有一种畸形的先心病,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和肺动脉瓣狭窄等。复杂先心病:两种或多种畸形合并存在,而且这些畸形在胚胎学上密切相关,其中一种为主要病变,其它为伴随病变。如最常见的法洛四联症,表现为四种畸形同时存在,但其胚胎学发病机制为圆锥动脉干发生异常,在患者表现为主要病变为右心室流出道狭窄,其它为伴随病变。另外,还有一个复合畸形概念,所谓复合畸形是指两种或多种简单畸形合并存在。这些复合畸形在胚胎学上没有关联,是多种简单畸形的组合。
目前研究显示,只有部分简单先心病存在自愈的可能,而复杂先心病没有自愈的报道,只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加重。存在自愈(自动闭合)可能的简单先心病有如下几种:
一、房间隔缺损(简称房缺)
房间隔缺损是婴幼儿最常见的先心病之一,由于没有什么症状,许多人直到成年方才发现,成为最常见的成人先心病。通常房间隔缺损分为三类:(1)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也是最常见的缺损类型,我们平常所说的房间隔缺损即指此类;(2)静脉窦型房间隔缺损,又分为上腔型和下腔型;(3)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它实际上是房室隔缺损(也叫心内膜垫缺损)的一种。
在上述房间隔缺损中,仅有小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有自动闭合的可能,而静脉窦型和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均不能自动闭合,必须手术处理。据报道,在婴幼儿,小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直径小于5mm)自愈率高达80%,绝大部分3mm以内缺损能自动闭合,许多3-8mm的房间隔缺损也能在3周岁以内自动闭合。因此对于8mm以内的房间隔缺损可以不着急处理,等孩子到3周岁以后再做决定。由于房间隔缺损早期对心脏和儿童发育影响较小,除非患儿因房间隔缺损而反复诱发肺炎,否则,即使是大型房间隔缺损也以3-6岁处理比较合适。
二、室间隔缺损(简称室缺)
室间隔缺损在儿童是最常见的先心病,占所有先心病的20%左右。也有自动闭合的可能。与房间隔缺损相同,自动闭合的可能性决定于缺损的位置和大小。
总体而言,约75%的小型室间隔缺损在出生后1岁或者10岁以内可以自动闭合,但对于中大型室间隔缺损来说,自动闭合率仅有5%-10%。如果10周岁尚未闭合,则几乎不可能闭合。
此外,闭合率高低也与缺损位置有关。自动闭合率最高的是肌部室间隔缺损,但是,不同的报道自动闭合率差异非常大,1周岁内肌部室间隔缺损自动闭合率自37.9%至93%不等;其次是膜部和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同样差异非常大,1周岁以内自动闭合率自4.7%至35%不等,这种差异可能与人群不一样有关。其它部位的室间隔缺损自动闭合率非常低下,尤其是肺动脉瓣下型室间隔缺损,自愈的几率非常小,而且长期存在会损伤附近的瓣膜,因此此类缺损一旦发现,应及早诊治,听从先心病专家的意见,择期手术治疗。
三、动脉导管未闭
动脉导管未闭也是最常见的先心病之一,但发病率略低于上述两种畸形。这种疾病发病率与地理位置存在一定关系,如高原地区发生率更高。另外也与出生状况有关,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产新生儿,体重小的新生儿发生率高于正常体重者。据报道,在出生时体重小于1.5kg的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率高达30%以上。
动脉导管未闭可以自动闭合,但与上述两种畸形不同的是,它的自愈率不仅与大小有关,而且与患儿出生状况有关,而且自愈发生时间显着短于上述两种畸形。
对于足月产新生儿,在正常情况下,约50%的动脉导管于出生后24小时自动闭合,90%于出生后48小时闭合,所有动脉导管均于72小时内闭合。如果出生1周后动脉导管仍然不闭合,则没有自动闭合的可能。
对于早产儿,动脉导管自动闭合时间显着延长。通常,60%的动脉导管于出生后3天内闭合,72%-75%于出生后3个月内闭合。虽然有人认为在2岁以内均存在自动闭合的可能,但通常认为出生3个月以后仍未闭合的动脉导管此后自动闭合的现象非常罕见。因此,如果早产儿出生3个月后动脉导管仍然没有自动闭合,也就需要考虑用手术方法将其闭合了。
西医治疗心脏病的常规方法
1)药物治疗:这是基础,很多病用药物好好治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2)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心脏病治疗的主要方法,它实用于各种简单先天性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及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如: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先心病、法乐氏四联征以及其他有紫绀现象的心脏病)。3)介入治疗:介入治疗为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及部分室间隔缺损不合并其他需手术矫正的畸形患儿可考虑行介入治疗。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手术治疗适用范围较广,能根治各种简单、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但有一定的创伤,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少数病人可能出现心律失常、胸腔、心腔积液等并发症,还会留下手术疤痕影响美观。而介入治疗适用范围较窄,价格较高,但无创伤,术后恢复快,无手术疤痕。主要技术有: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冠状动脉造影;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成形术;射频消融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房间隔缺损食疗方
1、冬虫蒸老鸭:冬虫夏草5枚,老雄鸭1只,黄酒、生姜、葱白、食盐各适量。将老雄鸭宰杀去毛与内脏,冲洗干净,入沸水中略烫后捞出,顺鸭头颈劈开,放入冬虫夏草,用线扎好,放人大钵中,加入黄酒、生姜、葱白、食盐、清水,用文火隔水蒸2小时即可。
2、人参当归猪心汤:人参6克,当归10克,猪心1个。将猪心洗净,切块,放人沙锅内,加人人参、当归与适量水一起煨炖至熟,调味即可。每日分2次服完,连服5日。可补血益气、温中补虚、补益心脾。
3、玉竹猪心汤:、玉竹50克,猪心100克。玉竹洗净,切成节,水煎2次,去渣取汁1500毫升;猪心剖开,洗净血水,与药液、姜、葱、毫升;猪心剖开,洗净血水,与药液、姜、葱、花椒一起放入锅内,用文火煨至六成熟时,捞出晾凉,然后再放人卤汁锅内,用文火煮熟捞起,锅内加入食盐、白糖、味精和香油,熬成浓汁,涂在猪心内外即成。每日2次,佐餐食用。可安神宁心、养阴生津。
4、白果莲子乌鸡汤:白果100克,莲子100克,糯米50克,乌骨鸡1只,食盐、黄酒、葱白、生姜各适量。将乌骨鸡宰杀去毛及内脏洗净,入沸水略烫后捞出;白果去壳,糯米淘净,与莲子一起塞人鸡腹内放人锅中,加入清水、葱、姜、黄酒,烧沸后,改用文火煨炖至熟烂,再加些食盐,略炖即成。隔日1次,佐餐食用。可补心肾,填精髓。
房间隔缺损产生的原因
小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责任在于母亲?为什么这么说呢?不能说母亲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生下来的宝宝也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而说小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责任在于母亲,这是不科学的。虽然说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是有一定的遗传倾向的,但是在小孩遗传的几率仍然不能确定。
更重要的是,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的发生主要是和孕期病毒感染以及环境污染等有关,如果需要再次怀孕,建议做好孕前检查以及孕前准备,怀孕后加强产前检查,同时建议及时治疗先心病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
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既然是从娘胎里带来的,那就与胎儿生长的环境密切相关,或者说,与母体密切相关。如果在怀孕期间(主要是前三个月)母亲患了病毒感染,尤其是风疹、腮腺炎、流行性感冒,就很可能造成胎儿心脏畸形,因为心脏的发育成形是在怀孕后的头三个月;怀孕的母亲服用太多的镇静药、抗菌素(主要是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和奎宁等也是原因之一;母亲患有“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等病时,也会使胎儿心脏发育不正常;高龄妇女的多产儿容易有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及其他畸形;怀孕期间接触放射线,饮食中缺乏叶酸,孕妇的心情不佳等,均可能造成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有关系;另外,也可以见到在同一家庭中,双胎或几个孩子都有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或其他畸形,家庭成员中有人患心脏病时,小孩得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的也多。
这些情况都说明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和胎儿的生长环境有关。因此母亲在怀孕期间,如能避免上述不利因素,特别是预防病毒感染,尽量少吃药(包括中药在内),这对于预防胎儿心脏发育畸形是很有好处的。
治疗心脏病有什么好方法
1、手术治疗心脏病:
手术治疗是心脏病治疗的主要方法,它实用于各种简单先天性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及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如: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先心病、法乐氏四联征以及其他有紫绀现象的心脏病)。
2、介入治疗心脏病:
介入治疗心脏病为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及部分室间隔缺损不合并其他需手术矫正的畸形患儿可考虑行介入治疗。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手术治疗适用范围较广,能根治各种简单、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但有一定的创伤,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少数病人可能出现心律失常、胸腔、心腔积液等并发症,还会留下手术疤痕影响美观。而介入治疗心脏病适用范围较窄,价格较高,但无创伤,术后恢复快,无手术疤痕。主要技术有: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冠状动脉造影;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成形术;射频消融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的症状有哪些
首先,“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这类疾病名字不知道大家是否听说过呢?其实在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中,先天房间隔缺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心脏急症表现,严重时可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共同出现,给身体的伤害就像巨大的浪潮袭来,无法估量。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的类型根据胚胎发育可分为继发孔型及原发孔型缺损两大类,前者居多数。后者心内畸形较为复杂,兹分述之。
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类型之继发孔型!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先心病的10~15%。男女之比为1:2。
病理解剖: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根据缺损的部位可分为中央(卵圆孔型)、上腔型(静脉窦型)、下腔型和混合型。常伴有肺静脉异位引流入右房。缺损大小可相差显著,但通常直径在2~4cm。
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临床表现:活动后心悸、气短、疲劳是最常见的症状。但部分儿童可无明显症状。房性心律紊乱多见成年患者。若有严重肺动脉高压引起右向左分流者,出现紫绀。体征:胸骨左缘2、3肋间隙可听到柔和的吹风样收缩期杂音,杂音由于增多的肺血流流经肺动脉瓣孔产生。肺动脉瓣区第2音亢进和分裂。
房间隔缺损应做哪些检查
1.心电图
心电轴右偏,不完全性或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p波高大,右心室肥大。第一孔房间隔缺损心电轴左偏,p-r间期延长,可有左心室高电压和左心室肥大。晚期出现心房纤颤。
2.胸部x线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肺纹增多,右房、右室增大,肺动脉段隆突,主动脉结较小;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肺纹增多,右心室增大,肺动脉段突出明显。二尖瓣关闭不全明显者左心室亦增大。
3.超声心动图
明确显示缺损位置、大小、心房水平分流的血流信号,右心房、右心室扩大。
4.右心导管检查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右心房平均血氧含量高出上、下腔静脉平均血氧含量1.9容积%。肺动脉压可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心房水平有左向右分流,并可测定肺动脉压。
房间隔缺损护理
1、酸中毒:根据血气检查,了解血液ph,有代谢性酸中毒时,可用5%碳酸氢钠校正。
2、尿少:术后尿量偏少,中心静脉压升高,可用利尿剂。
3、低钾:术后易发生低钾,应定时检查血清钾,根据测定结果及时补充。
4、肺水肿:极少数患者因左室发育不良,术后输液过快,易发生肺水肿。对术前发现左室较小的病人,术后输液应注意单位时间输液量不能太多。
5、呼吸道的护理:由于术前肺充血,肺小动脉壁增厚,肺弥散功能下降,术后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应定时药物超声雾化吸入,鼓励病人咳嗽。
6、心电监护:心房纤颤、窦性或室上性心动过速可用洋地黄制剂;室性期前收缩频发时应用利多卡因;心动过缓用阿托品或异丙基肾上腺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