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如何护理腮腺混合瘤患者

如何护理腮腺混合瘤患者

①由于肿瘤包膜不完整及浸润性生长,常难以确定其边界,故首次手术时应在距肿瘤1cm以上将正常组织一并作广泛切除,将是提高远期疗效的重要措施。如切除不完全彻底,易于复发,虽再次手术,常不能获得满意效果。

②手术中切忌切破肿瘤包膜,否则将使肿瘤组织外溢,极易造成种植性复发。

③如术中需作冰冻切片检查,应在肿瘤完全切除后,再切取组织送检。送检组织应注意边界组织有无癌细胞,以确定切除范围是否完全彻底干净。

④分离面神经时应在浅面沿其走向逐步分离,切忌在深面分离,切勿伤及面神经鞘膜。

⑤遇有出血,应用盐水纱布压迫止血,或轻拭血液,严禁用力摩擦止血及钳夹止血。

⑥术中涉及面神经处理时,应根据肿瘤与面神经的关系而定,不应单纯为了保留面神经而冒复发的危险,但术前亦应根据临床表现有所估计,以利手术进行。

腮腺混合瘤要和哪些疾病区分

1、涎腺部的慢性淋巴结炎:常表现为无痛性肿块,特别颌下去多见,但皆有感染来源的病史,如面部、口腔或咽部的炎症史,淋巴结炎常有时大时小的病史和急性发作史,对抗感染治疗有效。

2、腮腺淋巴结核:主要是腮腺区淋巴结的结核性感染,多数由头颈部皮肤、口咽,尤其是扁桃体部的结核菌经淋巴结引流所致。肿块增长缓慢,有时大时小的病史,偶有轻度疼痛或压痛,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后明显缩小。结核菌素实验常为阳性。如为腺实质性结核,腺体弥漫性肿大、挤压腺体可见脓性分泌物从导管口流出。肿块可硬可软,也可扪及波动感。

3、腮腺腺淋巴瘤:多发于男性,体积较小,一般位于腮腺下极或其后份,常为多灶性。B超检查其声像图上的特点是有完整的包膜回声光带,内部回声较腮腺混合瘤强,后壁回声多整齐,呈圆形、边界光滑、内部呈网格状和均匀的低回声肿块,有助于与腮腺混合瘤鉴别。Tc核素显像呈热结节是其重要鉴别诊断特征。

4、第一颈椎横突肥大:为一硬性肿块,可在乳突尖至下颌角连线的中点被扪及,常为误诊为腮腺深叶肿瘤,肥大的横突位置深在,硬而不活动。通过X线摄片进行两侧对比可明确诊断。

5、涎腺囊肿:涎腺囊肿分潴留性和先天性两类。表现为涎腺区无痛性包块。潴留性囊肿扪诊时肿物柔软,有波动感,穿刺可抽出囊液,其中含淀粉酶。B超检查为囊性影像,周界清晰,周围可见一层明显的强回声包膜光带,内部回声为液性暗区。

在先天性囊肿中,位于涎腺深部的表皮样囊肿有时需与腮腺混合瘤鉴别。其特点是质地较软,均匀一致,穿刺可抽出皮脂样物质。针吸细胞学检查可见分化良好的表皮样细胞,即可确诊。

腮腺混合瘤患者有哪些表现

现在,人们只要听说到肿瘤就觉得非常恐怖。其实相对于恶性肿瘤疾病来说,良性肿瘤虽然也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及时治疗的话,并不会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例如腮腺混合瘤就是一种良性肿瘤。

腮腺,俗称耳下腺,位于面部双侧耳前及耳垂下,其功能为分泌唾液,帮助消化。在口腔颌面部肿瘤中,腮腺肿瘤的发生率较高,约在80%以上。此部位也易发生炎症,如:流行性腮腺炎、慢性化脓性腮腺炎、假性腮腺炎等,诊断容易混淆。

腮腺发生肿瘤时,肿瘤侵犯面神经,易发生面瘫或面部感觉障碍,如:面部疼痛,麻木、蚁走感等。

腮腺肿瘤的临床表现是在面部耳垂周围出现包块,包块呈圆形、椭圆形或结节形。肿瘤可区分为良、恶性。

良性肿瘤多在腮腺部位出现一缓慢生长的无痛性包块,包块可活动,与I周围组织界限清楚,常被误诊为粉瘤、淋巴结2炎等,如果采取非正规治疗,易导致复发和恶变;而恶性肿瘤则在腮腺部位出现生长较快的肿块,可出现颌面部的麻木,肿块活动差,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有少部分瘤体很小,但是早期就表现为神经受损的症状;有些良性肿瘤在生长一定的时期后或经过不恰当的治疗,则可能发生恶性变。因此,临床上如遇到一生长缓慢的无痛性肿块,近期突然生长加速,出现疼痛,则要想到良性肿瘤恶性变的可能。

腮腺的良性肿瘤大多为混合瘤,因其易发生恶变,因此其手术治疗非常关键,应在保留解剖面神经的前提下,将腮腺腺体及肿瘤完整切除。因面神经与腮腺肿瘤关系密切,若不熟悉此部位的解剖关系则可损伤面神经造成面瘫,致术后出现口眼歪斜,给患者带来痛苦。

中医治疗腮腺混合瘤

腮腺混合瘤是发生于腮腺的常见良性肿瘤,它来源于上皮成分外,还经常有粘液腺组织,和软骨样组织所构成,故称为混合瘤。多发生于青中年人。发病年龄在20~40年之间,男女无差别。中医称“腮疮”、“流痰”、“瘰疬”等,

一般分以下三型辨证施治。

1.痰湿积聚型:患者耳下部肿块,时有胀感,倦怠乏力,胸闷痞满,泛泛呕恶或咳吐痰涎,舌质淡,苔白腻,脉滑。

治法:消痰散结,健脾化湿。

处方:海藻、昆布、海带、苡仁、牡蛎、土茯苓各30克,半夏、浙贝母、白术各10克,青皮、陈皮各6克,茯苓、猪苓各12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2.瘀血阻滞型:患者耳下肿块,时有胀痛,面色晦暗,舌质有瘀斑,苔薄,脉弦细。

治法:活血软坚,化瘀散结。

处方:桃仁、红花、川芎、乳香、没药、炮山甲、皂角刺各9克,白芍、赤芍、茯苓各15克,归尾10克,猪苓1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3.肝火壅盛型:患者耳下增大较快,情绪急躁,精神抑郁,头痛胁痛,口干口苦,面红耳赤,听力失聪,吐痰色黄,舌质红绛,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治法:清肝降火,解郁散结。

处方:当归、龙胆草、山栀、熟地、浙贝母各10克,川连、木香各6克,黄芩、皂角刺各9克,大黄、芦荟各3克,生地、海蛤粉、天花粉、夏枯草各12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中医治疗腮腺混合瘤,会对患者的身体伤害较小。但是也有一些局限性。例如中医治疗见效慢,甚至是对于一些病情严重的腮腺混合瘤患者来说,中医治疗也不能及时控制病情。所以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可要和医生沟通啊。

腮腺混合瘤是如何引起的

腮腺混合瘤是一种含有腮腺组织、粘液和软骨样组织的腮腺肿瘤。肿瘤外层是一层很薄的包膜,是由腮腺组织受压后变形所形成,并非真性包膜。

在医学上,腮腺混合瘤又称多形性腺瘤,是涎腺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据国内统计,在涎腺上皮性肿瘤中占53%,全部良性肿瘤中占90%以上。本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岁左右居多。男女发病率相似。

一般情况下,腮腺混合瘤其大小在2-5cm之间,生长缓慢,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呈结节状,边界清楚,可被推动。切开见包膜完整,内呈实性,灰白色或浅黄色,也可见到浅蓝色软骨样组织。如发生囊性变,可出现大小不等的囊腔,内有透明液体。镜下可见肿瘤呈混合性,有软骨样组织、上皮组织及粘液组织混杂一起组成。

腮腺混合瘤多见于青壮年。肿瘤位于耳垂下方,较大时,即伸向颈部。肿瘤呈硬结节状,有时其中一部分发生囊性变而间有较软的结节。肿瘤与皮肤或基底组织无粘连,可被推动;生长缓慢,可数年或十余年不发生变化。如发生恶变,肿瘤常突然生长迅速,并与周围组织粘连而固定。晚期的恶变肿瘤可破溃,出现疼痛或面神经麻痹等症状,并在颈侧区有淋巴结转移。

专家强调,腮腺混合瘤虽为良性,但具有潜在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如包膜有肿瘤细胞浸润,因此临床上将腮腺混合瘤视为“临界瘤”,即界于良性与恶性之间的一种肿瘤,约有5%-10%可发生恶变。

腮腺混合瘤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腮腺混合瘤的治疗以手术彻底切除为原则。术前一般不宜作活检。肿瘤的包膜常不完整,有时瘤细胞可侵入包膜或包膜外组织,若切除不彻底则将复发。故手术时不宜采用剜除肿瘤的方法而应将肿瘤连同其周围的腮腺组织一并切除。术中要注意保持面神经。如有恶性变,应按恶性肿瘤的治疗原则处理。

腮腺手术需要特别注意保护面神经,据报道,以下方法可以准确无误的在手术中寻找到面神经主干:以乳突前缘和鼓板后缘形成的切迹为标志,此切迹位于鼓乳裂的最下方,按腮腺手术常规作切口若悬河和翻瓣,将胸锁乳突肌肉前缘和腮腺后缘分离并后拉肌肉,将食指伸入切口内触摸切迹,在切迹周围及切迹内作分离直到清楚显露并能触及切迹为止,确定二腹肌后腹和腮腺后缘的位置,在乳突前内缘内侧近1cm处,即茎乳孔的位置,即可以寻找到面神经主干。注意分离不要过深,茎突应始终位于手术视野内。

腮腺混合瘤应早期手术切除,以防恶变;术前不宜作活体组织检查,禁忌作顺包膜剥离的剜出术,须将肿瘤连同包膜和肿瘤周围的正常腮腺组织足够地一并切除,否则易复发;复发者易恶变。手术时应尽量避免损伤面神经。可在术前经腮腺管注入美蓝使腮腺染成蓝色,有助于识别面神经。若需切除腮腺深叶,应显露面神经主干及各分支,并细致分离。如已有恶变,应施行根治性腮腺全部切除术,包括面神经支在内。

腮腺混合瘤术后饮食

腮腺混合瘤,又名多形性腺瘤.本病含有瘤性上皮,腺样组织,粘液组织或软骨样组织等的多形性和混合性,因而得名为多形性腺瘤.在涎腺混合瘤中以腮腺混合瘤最为多见,并以良性占多数.任何年龄都可发生,男女无差别.

建议一个月内避免刺激性饮食,以免发生瘘,15天之内要吃流质且没有味道的食物,15天之后的饮食要清淡为主,忌酸甜辣,其余的具体能不能吃没关系,主要是味道的处理上,因为腮腺是分泌唾液的地方,味觉对它的影响最大,因此要以淡味道为主 .

【 宜 】

(1)宜多吃具有抗涎腺肿瘤作用的食物,如文蛤,海蜇,泥鳅,黄颡鱼,蛇,猫肉,香椿, 藕,青蛙,蒲笋,蕹菜,芋艿,无花果,甜瓜,猕猴桃,杏仁,乌梅,胡桃,魔芋,蕨菜.

(2)宜吃止痛,抗溃疡的食物:泥鳅,对虾,海带,青鱼,黄瓜,牛蒡菜,无花果,乌梅, 菱,藕.

(3)宜多吃增强体质,提高免疫机能的食物,如扁豆,绿豆,小麦,茅根,芦根,杏仁,蓟 菜,百合,香菇,木耳,荠菜,猕猴桃,山楂,鹅血,鲨鱼,鲟鱼,鲐鱼,银鱼,海参,鱼 翅.

【 忌 】

(1)忌烟,酒,咖啡等.

(2)忌刺激性食物.

(3)忌霉变,烧焦食物.

(4)忌油腻,油煎,烟熏食物.

(5)忌生硬坚固难咀嚼食物.

生活护理:

注意休息,勿食刺激性食物,尽量清淡.

腮腺混合瘤日常护理方法

1、提供安静、舒适、安全的休养环境,减少刺激。

2、向病人热情详细介绍医院环境,同室病友,负责医师及护士。

3、指导病人运用一些减轻焦虑的技巧,如看书、听音乐、听收音机等。

4、生命体征监测:

(1)床边备好吸引器和气管切开包,协助病人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2)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特别是呼吸频率、节律及面色的改变。

5、创口的护理严格无菌操作,若术区渗血较多,创口敷料被血液、渗出液浸湿,应及时更换敷料,并加压包扎。置引流管者,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物性质和量。术后48h抽除引流管,继续加压包扎,5~7d拆线,拆线后仍应加压包扎10d左右。

6、饮食的护理局麻病人手术返回病房即可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2~3d改为软食。全麻病人在麻醉清醒6h方可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禁食刺激性特别是酸性及香甜食物,因这些食物刺激唾液分泌,不利于创口愈合,并将食物放在口腔健侧以利吞咽,注意保持口腔清洁,每次进食后,用含漱液漱口,每日3~4次,且多饮水。

7、并发症的护理腮腺手术后的并发症,主要有暂时面神经麻痹、耳前区麻木、涎瘘等。观察患者有无口角歪斜,鼻唇沟变浅等症状。如术后出现暂时面神经麻痹,按医嘱给予维生素B1、B12药物治疗和理疗或以轻柔缓慢的手法进行面部按摩。涎瘘是残留腺体分泌物所致,术后加压包扎是极其重要的一环。耳前区麻木是腮腺切除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观察病人耳前区皮肤感觉有无异常,安慰患者并解释引起并发症的原因。

腮腺混合瘤可分为哪几类

腮腺肿块可分为瘤样病变、良性肿瘤及恶性肿瘤。

(1)瘤样病变

腮腺血管瘤:常见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肿块柔软、弥漫、进行性增大。紧压后可缩小,低头时增大,抬头后迅速复原,穿刺可抽出血液。

鳃裂囊肿:由胚胎鳃裂残余组织形成。位于腮腺区的囊肿为第一鳃裂囊肿,多发生于单侧,穿刺可抽出囊液。鳃裂囊肿可能发生恶变。

腮腺囊肿:表现为腮腺区无痛性肿块,生长缓慢,囊腔内为涎液。

嗜酸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多见于20~40岁男性,双侧腮腺区为好发部位,可伴有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肿块质地柔韧,患部皮肤搔痒,末梢血中嗜酸粒细胞明显增高,可达60%~70%。

(2)良性肿瘤

腮腺混合瘤:约占腮腺良性肿瘤的85%以上,肿物生长缓慢,病程较长,肿块大小不等,表面呈结节状和分叶状,质硬,界限清楚,可活动。

腺淋巴瘤:约占腮腺肿瘤的10%,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约为6∶1,以50岁以上的中老年多见,多位于腮腺后下极,肿瘤表面光滑,可有消长史。

单形性腺瘤:较少见,肿瘤生长缓慢,体积不大,其临床表现与混合瘤相似。

(3)恶性肿瘤

原发性恶性肿瘤:以上皮性肿瘤为主,包括粘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乳头状囊腺癌、腺泡细胞癌、恶性混合瘤、鳞状细胞癌及未分化癌。间液性的恶性肿瘤较少见,包括纤维肉瘤、恶性淋巴瘤等。恶性肿块一般生长较快,病程短,与皮肤及周围组织粘连,常有局部神经症状,当侵犯面神经时,可有程度不同的面瘫,可发生颈部淋巴结的转移,远处转移的常见转移部位为肺、骨和脑。

腮腺转移癌:约占腮腺肿瘤的3%。原发灶以眼睑、鼻咽及颊部常见,其它可见于头皮、前额、颞部及上颌窦等。

腮腺混合瘤术后预防

1、绝大多数肿瘤手术彻底切除后可治愈。

2、术后复发,该肿瘤为具有侵袭性的良性肿瘤,术后常易复发,复发的可能原因包括:

1)、以粘液样物质为主要成分时,易流散;

2)、包膜厚薄的变化及肿瘤侵犯包膜的倾向;

3)、肿瘤出现包膜下裂隙;

4)、肿瘤结节穿破包膜;

5)、肿瘤细胞可能的生物学需要,使细胞本身在进入手术部位时可以生存。

许多复发性腮腺混合瘤是多灶性的,有些分布非常广泛,以至于不能用手术控制。

3、恶变,少数腮腺混合瘤可发生恶变。

4、味觉出汗综合征(gastatory sweating syndrome),又称耳颞神经综合征或Frey综合征(Frey syndrome),其症状是耳前下区皮肤,当咀嚼食物或刺激唾液分泌时,出现该区发红并伴有出汗现象。一般在腮腺手术后数周出现,并不会消失,发生原因一般认为是手术切断了副交感分泌神经支与皮肤汗腺及表浅血管的交感神经支错位再生连结,导致刺激唾液分泌后出现汗与发红。

腮腺混合型血管瘤治疗

腮腺混合瘤西医治疗:

腮腺混合瘤的治疗以手术彻底切除为原则。术前一般不宜作活检。肿瘤的包膜常不完整,有时瘤细胞可侵入包膜或包膜外组织,若切除不彻底则将复发。故手术时不宜采用剜除肿瘤的方法而应将肿瘤连同其周围的腮腺组织一并切除。术中要注意保持面神经。如有恶性变,应按恶性肿瘤的治疗原则处理。

腮腺手术需要特别注意保护面神经,据报道,以下方法可以准确无误的在手术中寻找到面神经主干:以乳突前缘和鼓板后缘形成的切迹为标志,此切迹位于鼓乳裂的最下方,按腮腺手术常规作切口若悬河和翻瓣,将胸锁乳突肌肉前缘和腮腺后缘分离并后拉肌肉,将食指伸入切口内触摸切迹,在切迹周围及切迹内作分离直到清楚显露并能触及切迹为止,确定二腹肌后腹和腮腺后缘的位置,在乳突前内缘内侧近1cm处,即茎乳孔的位置,即可以寻找到面神经主干。注意分离不要过深,茎突应始终位于手术视野内。

腮腺混合瘤应早期手术切除,以防恶变;术前不宜作活体组织检查,禁忌作顺包膜剥离的剜出术,须将肿瘤连同包膜和肿瘤周围的正常腮腺组织足够地一并切除,否则易复发;复发者易恶变。手术时应尽量避免损伤面神经。可在术前经腮腺管注入美蓝使腮腺染成蓝色,有助于识别面神经。若需切除腮腺深叶,应显露面神经主干及各分支,并细致分离。如已有恶变,应施行根治性腮腺全部切除术,包括面神经支在内。

腮腺混合瘤中医治疗:

腮腺混合瘤是发生于腮腺的常见良性肿瘤,它来源于上皮成分外,还经常有粘液腺组织,和软骨样组织所构成,故称为混合瘤。多发生于青中年人。发病年龄在20~40年之间,男女无差别。中医称“腮疮”、“流痰”、“瘰疬”等,

一般分以下三型辨证施治。

1.痰湿积聚型:患者耳下部肿块,时有胀感,倦怠乏力,胸闷痞满,泛泛呕恶或咳吐痰涎,舌质淡,苔白腻,脉滑。

治法:消痰散结,健脾化湿。

处方:海藻、昆布、海带、苡仁、牡蛎、土茯苓各30克,半夏、浙贝母、白术各10克,青皮、陈皮各6克,茯苓、猪苓各12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2.瘀血阻滞型:患者耳下肿块,时有胀痛,面色晦暗,舌质有瘀斑,苔薄,脉弦细。

治法:活血软坚,化瘀散结。

处方:桃仁、红花、川芎、乳香、没药、炮山甲、皂角刺各9克,白芍、赤芍、茯苓各15克,归尾10克,猪苓1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3.肝火壅盛型:患者耳下增大较快,情绪急躁,精神抑郁,头痛胁痛,口干口苦,面红耳赤,听力失聪,吐痰色黄,舌质红绛,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治法:清肝降火,解郁散结。

处方:当归、龙胆草、山栀、熟地、浙贝母各10克,川连、木香各6克,黄芩、皂角刺各9克,大黄、芦荟各3克,生地、海蛤粉、天花粉、夏枯草各12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耳后淋巴结肿大症状

在人们生活中常有人在患感冒或其它感染后,颈部、耳后、腋下或腹股沟处可出现如玻璃球大小的结节,局部红肿压痛,按之坚硬,这就是患了淋巴结炎。耳后淋巴结肿大是小儿常见的疾病之一,病原因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

耳后淋巴结肿大的鉴别诊断:

1、耳前淋巴结肿大:不同部位的淋巴结,发生不同性质的“报警信号”,有其不同的意义。肿大是淋巴结最常见的异常现象。耳前淋巴结肿大多见于眼睑、腮、腺、颊、耳、颧颞部等炎症。

2、耳下区的韧实肿块:腮腺混合瘤或称多形性腺瘤是一种含有腮腺组织、粘液和软骨样组织的腮腺肿瘤,故称“混合瘤”。其中的粘液和软骨样组织都是由腺组织蜕变而成的。肿瘤外层是一层很薄的包膜,是由腮腺组织受压后变形所形成,并非真性包膜。

腮腺混合瘤可以采取哪些预防措施

1、戒烟:包括一手烟和二手烟。大家每天都会听到吸烟会引起肺癌的报道,其实吸烟是所有危险因素中导致肿瘤第一位的因素,它可以导致除肺癌之外的数十种肿瘤,而不只是肺癌。吸二手烟同样会导致肿瘤的发生。

2、尽量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均衡的饮食可以大大降低患腮腺混合瘤的风险,新鲜的水果和蔬菜都含有大量的抗氧化剂,这对于修复我们体内每天产生的损伤细胞具有重要的作用,十字花科类是众多蔬菜中抗癌效能最高的食物。

3、减少酒精的摄入:过量饮酒是很多肿瘤的高危因素,少量的饮酒特别是红酒对预防心血管疾病还是很有帮助的。

4、加强体育锻炼:每天30分钟,一周5天的体育锻炼对于预防腮腺混合瘤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锻炼有多种多样的方式,每个人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只要坚持就有意义。

腮腺混合瘤的饮食保健方法介绍

1、腮腺混合瘤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吃一些防癌食品,如绿茶、玉米、地瓜、南瓜、蘑菇、胡萝卜、海带、豆类等。。

宜多吃增强体质,提高免疫机能的食物,如扁豆、茅根、芦根、杏仁、蓟菜、百合、香菇、木耳、猕猴桃、山楂等。

2、腮腺混合瘤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辛辣腌熏食物忌过量:忌食过量辛、辣、腌、熏类等有刺激性食物。忌霉变、烧焦食物,忌生硬坚固难咀嚼食物。

3、保持口腔健康,及时治疗相关疾病及炎症。口腔炎症及病菌长期刺激腮腺,易导致疾病。

相关推荐

腮腺肿瘤能不能治好

腮腺肿瘤一般表现为患者颈部有包块或肿块,呈结节性或囊性。八成以上的腮腺肿瘤发生在腮腺浅叶,块状物界限清楚,并能活动或粘连或固定,容易引发面瘫。一般腮腺肿瘤患者有嘴变歪的外形变化,俗称“歪嘴”。 腮腺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种,良性肿瘤约占2/3,恶性肿瘤约占1/3。腮腺良性肿瘤多以混合瘤为主,其次是腺淋巴瘤。 腮腺良性肿瘤呈无痛性缓慢生长,常为无意中偶尔发现。病程长短不一,可由数天至数年不等。混合瘤除表现面部畸形外,一般都不引起面神经功能障碍。 而腮腺恶性肿瘤生长较快,约20%~30%发生面神经麻痹,

腮腺肿瘤早期有哪些表现

①腮腺淋巴瘤 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男性,男女之比为六比一;病程长,肿瘤生长缓慢,瘤体很少超过塞纳厘米直径;多位于腮腺浅叶下极,肿瘤呈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质柔软,边界清楚,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可发生在双侧腮腺,或单侧腮腺中生长多个瘤体;可有感染史。 ②混合瘤 肿瘤生长缓慢,病程较长,可长达数年甚至十几年,早期无任何症状,常无意中发现肿瘤才来就诊肿瘤长大到一定程度时可引起面部外形改变,一般不引起面瘫、张口受限等功能障碍,触诊肿块表面滑,呈分叶状或结节状,质地中等,无压痛,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可活动。有囊性变

详解咽部混合瘤是什么病

咽部混合瘤的症状有哪些? 咽部混合瘤早期多无自觉症状,或有异物感、咽部不适,或吞咽困难,发音含糊,严重者可有呼吸困难。咽部混合瘤好发于腮腺、颌下腺、腭部等部位,通常不会发生于咽部,各个年龄段都有可能发生。咽部混合瘤的早期症状为,肿瘤的病理特征多见肿瘤有完整包膜,质地较硬,但也有少数较软或具囊性感。镜下可见以主要为上皮组织为主,呈团块状或乳头状排列,间质由结缔组织构成,并具有肌肉、脂肪、软骨样的组织。患者通常在早期没有自觉症状,或稍感咽喉部有异物感,咽部不适或吞咽发生困难,发音较含糊,病症严重的患者可出现呼

小儿腮腺炎患者注意护理

宝宝可在出生后14个月常规给予减毒腮腺炎活疫苗或麻疹、风疹、腮腺炎三联疫苗,血清抗体产生可达98%,少数在接种后7~10天发生腮腺炎。也可采用喷鼻或气雾法。但是得了小儿腮腺炎要怎么进行护理呢? 流行期间少去公共场所,可采用腮腺炎减毒活疫苗肌注预防。对易感者采用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做喷喉或气雾吸入,保护率可达100%。有接触史的易感宝宝,可用板蓝根15~30克煎服,或板蓝根冲剂冲服,连服3~5天。 发现宝宝患病应及时隔离治疗,至腮肿消退5天左右为止,易感宝宝应检疫3周。对患儿要尽快隔离,并限制活动量,嘱其卧床休

甲状腺混合性结节是什么病

什么是甲状腺混合性结节 根据甲状腺结节的质地,可分为实性结节、囊性结节以及混合性结节。实性结节即结节内部有填充物,具体来说就是甲状腺器官组织里的实性异生组织如肿块、肿瘤等,它与囊性结节相区分,囊性结节内多为液体或中空;而囊实性结节则说明这个结节表面为囊性,但实际结节中心为实性。如果结节部分是囊性,部分是实性,那么即为甲状腺混合性结节。 单发与多发 甲状腺混合性结节有单发和多发之分,单发即为甲状腺上只长了一个混合性结节,多发即为多个混合性结节。根据结节的发病部位,又可分为左侧(左叶)甲状腺混合性结节、右侧(

腮腺肿瘤临床表现有哪些

腮腺 俗称耳下腺,位于面部双侧耳前及耳垂下,其功能为分泌唾液,帮助消化。在口腔颌面部肿瘤中,腮腺肿瘤的发生率较高,约在80%以上。 病理 此部位也易发生炎症,如:流行性腮腺炎、慢性化脓性腮腺炎、假性腮腺炎等,诊断容易混淆。腮腺发生肿瘤时,肿瘤侵犯面神经,易发生面瘫或面部感觉障碍,如:面部疼痛,麻木、蚁走感等。腮腺肿瘤的临床表现是在面部耳垂周围出现包块,包块呈圆形、椭圆形或结节形。肿瘤可区分为良、恶性。良性肿瘤多在腮腺部位出[现一缓慢生长的无痛性包块,包块可活动,与I周围组织界限清楚,常被误诊为粉瘤、淋巴结

腮腺肿瘤不治可以吗

·腮腺肿瘤还是建议治疗的 腮腺肿瘤疾病目前主要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但是如果因为担心手术有风险而不治疗,腮腺肿瘤会越来越大的,就算是良性肿瘤也是会随着体积的增大导致周围的一些组织的损伤,比如可以损伤面神经导致面瘫的症状出现。 肿瘤专家指出腮腺常见的良性混合瘤可以先观察,恶性的肿瘤最好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任何手术都存在风险,除了常规的手术风险,由于腮腺肿瘤的解剖位置,还可能出现涎瘘和面神经损伤。涎瘘就是腮腺受到损伤,分泌的唾液可能从手术切口流出,如果患者术后出现此种情况,不要紧张,通常经过加压包扎两周就能恢复。

腮腺肿瘤的护理查房

首先在腮腺肿瘤患者入院之后,要详细的询问关于腮腺肿瘤患者本人曾经的病史,从而进一步的了解到腮腺肿瘤患者的基本的情况。然而当然只做到这点是远远不够的。做好腮腺肿瘤患者的入院宣教是很重要的。要准确的测量腮腺肿瘤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果患者又血压高或者是血糖高的情况要及时的和主治医生沟通交流。以便腮腺肿瘤患者可以尽快的适应手术并且进行手术。 当然对于腮腺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般的腮腺肿瘤患者因为长期的受到腮腺肿瘤的困扰,可能在腮腺肿瘤患者的外观形象也会受到一些影响。所以腮腺肿瘤患者会非常的担心手术是否

腮腺混合瘤可能是哪些疾病

(1)急性腮腺肿胀: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主要见于脱水(高热、进食困难、恶液质等)至唾液分泌减少或停止等情况下,由于全身抵抗力下降,细菌经腮腺导管逆行感染而致,病原菌常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多为单侧患病,患者有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腮腺区疼痛剧烈,肿胀,触痛明显,脓肿形成后,相应部位有可凹性水肿。 腮腺淋巴结炎:是腮腺被膜下或腺体实质内淋巴结的化脓性炎症,临床表现与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相似,但病情较轻,腮腺导管口无脓性分泌物,有时可在腮腺周围找到原发灶。如磨牙根尖周炎、外耳道的化脓性感染等。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

耳后淋巴结肿大

耳后淋巴结肿大怎么回事呢,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对这样的问题,也是要从病因说起,引起这样的疾病,也都是因为一些感冒引起,这样的疾病,一般都是小儿爱患有,所以在治疗的时候,也都是要进行及时治疗最佳,同时要选择适合小儿治疗方法。 那耳后淋巴结肿大问题上,我们也都是要先了解它,才能够在治疗,这样对患者才会帮助,那什么是耳后淋巴结肿大呢,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下。 什么是耳后淋巴结肿大? 在人们生活中常有人在患感冒或其它感染后,颈部、耳后、腋下或腹股沟处可出现如玻璃球大小的结节,局部红肿压痛,按之坚硬,这就是患了淋巴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