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痛祛瘀汤的做法是怎样的
身痛祛瘀汤的做法是怎样的
身痛祛瘀汤的做法如下:当归、桃仁、牛膝、红花各9g,甘草、没 药、五灵脂、川乌、地龙(去土洗净)|&6g,羌活、秦 艽、香附各3g;上药用冷水浸泡半小时,煎煮20min取 头汁;接着煎取第2次后去渣,混合第3煎后药汁,再浓 缩至200ml;每剂分为2次口服,每日1剂。最后再把药 渣装袋实施局部热敷。寒痹甚重,加附子、细辛、威灵 仙;热痹甚重,须去羌活,加忍冬藤、生石膏、黄柏、 薏苡仁等;筋痹明显,加用白芍;行痹甚重,加用白花 蛇或乌梢蛇。患者微热,可加苍术、黄柏;出现虚弱, 可加黄芪40g。能...
丹参片的功效与作用及副作用 祛瘀止痛
丹参是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和根茎,归心、肝经,具有很好的活血化瘀、通经止痛、祛瘀生新的功效,适量进行服用对于血瘀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症瘕积聚等疾症,具有很好的缓解治疗效果。
中医血府逐瘀汤有效治疗乳腺增生
血府逐瘀汤的主要中药配方:当归、熟地黄、白芍、桃仁、红花、柴胡及枳壳、浙贝母。
功效:血府逐瘀汤具有活血祛瘀、行气血痛、理气化痰之功效,尤其对肝郁气滞,血瘀痰凝的乳腺增生患者效果更佳。
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之功效,可有效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且有一定抗癌作用。
熟地黄:可起到补血滋、益精填髓的作用。
白芍:具有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之功效。
桃仁:具有镇痛止咳、破血行瘀、润燥滑肠之功效,尤其活血祛瘀作用甚广。
红花:具有活血化瘀、调经养血之功效。《本草汇言》中曾这样评价过红花:“凡经闭等月经不调,非红花不能调。”
柴胡:可起到透表泄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等作用。
枳壳: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主要可起到破气、行痰、消积等作用。
浙贝母: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鳞茎,味大苦、性寒,具有清热化痰,散结解毒等作用。
血瘀体质的辨证施治
1.瘀阻于肺
证候:胸痛咳嗽,气促,甚者喘息不能平卧,胸闷如塞,心悸不宁,舌质紫暗或淤斑、瘀点,脉弦涩。治则:活血理气,行瘀通络。主方:桃仁红花煎。常用药: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桑白皮、薏苡仁等。
2.瘀阻于心
证候:胸闷疼痛,痛引肩背,心悸,口唇青紫,舌质青紫或淤斑、瘀点,脉涩或结代;治则:活血理气通脉。主方:血府逐瘀汤。常用药:桃仁、红花、当归,川芎,丹参、桂枝、赤芍、枳壳、郁金等。
3.瘀阻于胃
证候:胃痛,按之痛甚,食后加剧或有包块,入夜尤甚,甚者便血或呕血,舌质淤斑、瘀点,脉弦涩。治则:化瘀通络止血、理气和胃。主方:失笑散合丹参饮。常用药:蒲黄、五灵脂、丹参、檀香、砂仁、延胡等。
4.瘀阻于肝
证候:胁痛痞块,入夜尤甚,舌质紫暗或有淤斑点,脉弦涩。治则:祛瘀通络,疏肝理气。主方:膈下逐瘀汤。常用药:桃仁、红花、当归,川芎,丹参、香附、赤芍、乌药、枳壳、延胡索等。
5.瘀阻于肢体
证候:肢体局部可见局部的肿痛或青紫,舌质紫或淤斑、瘀点,脉涩。治则:活血行气,袪风除湿、通痹止痛。主方:身痛逐瘀汤。常用药:桃仁、红花、当归,川芎,丹参、、赤芍、枳壳、秦艽、羌活、地龙等。
6.瘀阻于胞宫
证候:少腹疼痛,月经不调,痛经,经色紫黑有块,舌质紫暗或淤斑、瘀点,脉弦涩。治则:活血化瘀,和络止痛。主方:少腹逐淤汤。常用药:当归、川芎,赤芍、延胡索、肉桂、干姜等。
7.瘀阻脑窍
证候:眩晕,头痛经久不愈,兼见健忘,失眠,心悸、耳鸣耳聋,舌质紫暗或淤斑、瘀点,脉弦涩。治则:祛瘀生新,活血通窍。主方:通窍活血汤。常用药:桃仁、红花、当归,川芎,丹参、赤芍、枳壳、地龙等。
血瘀体质常伴气血不足,平素可进补气养血活血之药品,如:党参、黄芪、白术、大枣、甘草、熟地黄、丹参、红花、川芎、当归等,可选八珍汤、当归补血汤等补气血制剂,丹参片、银杏叶胶囊、桂枝茯苓丸等活血化瘀制剂。适当选用党参、黄芪、大枣、熟地黄、当归等煲汤。用桂枝、红花、乳香、鸡血藤、没药、当归等活血通络中药煎汤至2000ml泡脚,水温在40℃上下,20~40分钟。
以上各型严重时,均属临床急症,需急诊住院治疗。
总之:血瘀体质证症状表现多端,治疗大法当活血化瘀。
甘肃丹参的功效与作用 祛瘀止痛
甘肃丹参入心肝血分,性善通行,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祛瘀生新的功效,是治疗血瘀证的良药,可用于治疗血瘀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症瘕积聚、跌打损伤、热痹疼痛等症。
丹参泡水的功效与作用 活血祛瘀
丹参归于心肝经,主入血分,善于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祛瘀生新,对于治疗血行不畅、瘀血阻滞引起的妇科疾病有很好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妇女月经不调、经期错乱、月经稀少、经行腹痛、经色紫暗或伴有血块、产后恶露、少腹作痛等。
慢性白血病的中医治疗
慢粒临床上可分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三期,各期临床表现各有不同,慢性期治疗可以中药为主,配合化疗,加速期和急变期应以化疗为主,配合中药治疗。慢淋症状不明显时,可予中医药治疗,密切观察,防治感染等并发症;白细胞总数过高、症状明显者,在中医辨证论治基础上,可接受小剂量或短疗程化疗,以祛邪扶正。
(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1.痰瘀互阻
主要证候:颈项腋下瘰疬痰核,或腹内积块,或时有自汗盗汗,精神尚可,饮食如常,舌淡红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腻或黄,脉弦细或细数。
治法:祛瘀化痰,行气散结。
方药:消瘰丸合温胆汤合桃红四物汤。方中浙贝母、法夏、陈皮、生姜、竹茹化痰散结;牡蛎软坚散结;玄参滋阴降火;枳实理气消滞;桃仁、红花、川芎、赤芍、当归活血祛瘀;生地养阴凉血;甘草解毒和药。
低热明显者,可加地骨皮、青蒿;气阴两虚,自汗盗汗较显者,可加生脉散、糯稻根、煅龙骨;痰瘀交结较深,瘰疬、症积较甚者,可加鳖甲、三棱、莪术、青黛。
2.气阴两虚
主要证候:面色苍白,倦怠乏力,心烦气短,头晕耳鸣,潮热,自汗盗汗,腹胀纳呆,腹中痞块大而坚硬,舌淡嫩或有瘀斑,苔花剥,脉细弱或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兼以化瘀消积。
方药:生脉散合膈下逐瘀汤。方中党参、麦冬、五味子以益气养阴生津止汗;五灵脂、当归、川芎、桃仁、丹皮、赤芍、香附、红花活血祛瘀,软坚消积;枳壳、乌药、延胡理气消滞;甘草和中调药。
脾虚湿滞,腹胀、纳呆、便溏者,加神曲、鸡内金、麦芽、陈皮、苍术;出血明显者,加仙鹤草、蒲黄炭、三七末;阴虚内热,盗汗、潮热、五心烦热者,可加青蒿、鳖甲、地骨皮、白薇。脾肾气阴两虚,纳呆,腰膝酸软,耳鸣遗精或闭经,舌淡、脉沉细者,可改用三才封髓丹合膈下逐瘀汤加减。
3.脾肾阳虚
主要证候:瘰疬痰核,面色苍白或晦暗,疲乏气短,腹中积块,纳呆便溏,小便清长,腰膝冷痛,肢体不温,阳萎早泄,舌质淡胖而黯苔白,脉沉细。
治法:温补脾肾,兼化痰瘀。
方药:附子理中丸合菟丝子丸。方用人参、干姜、白术、茯苓、山药、莲子肉温中健脾,益气止泻;熟附子、菟丝子、杞子温肾壮阳填精,炙甘草补中和药。
肾虚较甚,腰膝冷痛、阳萎早泄者,可加补骨脂、桑螵蛸、覆盆子、姜黄;痰核瘰疬、腹中结块者,可加鳖甲、白芥子、生牡蛎、山慈菇。
4.肝肾阴虚
主要证候:头晕眼花,两眼干涩,心悸失眠,耳鸣耳聋,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胁下痞块,腰酸肢痛,肢体刺痛,遗精或月经量少,舌暗红少苔,脉弦细涩。
治法:滋补肝肾,祛瘀消积。
方药:知柏地黄丸合身痛逐瘀汤。方中熟地、山茱萸、山药滋肾养肝益脾,三阴并补;知母、黄柏、泽泻、丹皮清泻虚火;羌活、茯苓祛湿醒脾;川芎、桃仁、红花、没药、五灵脂、香附、牛膝、地龙、当归、秦艽活血祛瘀,通络止痛;甘草解毒和药。
虚热明显者,去羌活、香附,加白薇、青蒿、鳖甲;虚火迫血妄行者,去羌活、香附、当归、川芎,加女贞子、旱莲草、侧柏叶;胁下痞块坚硬者,加鳖甲、蒲黄、三棱、莪术。
5.热毒炽盛
主要证候:壮热口渴,咽喉肿痛,口糜口疮,衄血、便血、尿血,胁下积块甚大,或胁下刺痛,或肢体剧痛,腹胀便秘,形体消瘦,兼见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舌质紫红而黯,苔黄燥,脉洪大或细数。
治法:解毒透热,凉血止血。
方药:清营汤合青蒿鳖甲汤。方用犀角、生地黄、丹参、玄参、丹皮清营养阴解毒;竹叶、麦冬、黄连、银花、连翘、青蒿、知母清热解毒,养阴透邪,鳖甲滋阴软坚。
犀角应以水牛角代;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枳实;气阴两虚明显者,加党参、太子参、沙参以益气养阴;肢体疼痛明显者,加鸡血藤、蒲黄、五灵脂、全蝎、蜈蚣;咽痛明显者加板蓝根、山豆根、七叶一枝花、浙贝。
备孕能吃红花吗
红花有很好的活血化瘀的功效,在治疗很多疾病的时候我们都经常看到红花的身影,但是红花我们如果服用不当的话是容易导致孕妇出现流产的。
主产河南、湖南、浙江、四川、贵州等地。活血通经,散瘀止痛,有助于治经闭、痛经、恶露不行、胸痹心痛、瘀滞腹痛、胸胁刺痛、跌打损伤、疮疡肿痛疗效。有活血化瘀,散湿去肿的功效,避免孕妇使用,否则会造成流产。
中药红花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中医认为红花味辛、性温,归心、肝经。具有气香行散,入血分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功效。主治痛经,经闭,产后血晕,瘀滞腹痛,胸痹心痛,血积,跌打瘀肿,关节疼痛,中风瘫痪,斑疹紫暗。具体以红花为主的药方的功效如下:
1.红蓝花酒方(《金匮要略》),具活血行瘀,利气止痛之功。
2.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养血,活血,逐瘀。
3.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主治胸中血瘀,血行不畅,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等症。
4.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活血通窍,主治瘀阻头面的头痛头昏,或白癜风,以及妇女干血痨,小儿疳积等。
5.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活血行气,祛瘀通络,通痹止痛,主治气血痹阻经络所致的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经久不愈。
6.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活血祛瘀,疏肝通络,主治跌打损伤,瘀血留于胁下,痛不可忍。
7.治赤游肿半身红 渐渐展引不止:以红蓝花末 醋调敷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
8.治聤耳 累年脓水不绝 臭秽:红花一分 白矾一两(烧灰).上件药 细研为末 每用少许纳耳中.
9.治咽喉闭塞不通 须臾欲死:取红蓝花 捣绞取汁一升 渐渐服 以瘥为度.如冬月无湿花 可浸干者 浓绞取汁 如前服之。
上文我们介绍了药物的使用我们要有正确的方法,如果确实不懂应该咨询医生,上文提到的红花有非常好的活血化瘀等功效,但是孕妇如果食用过多的红花是可能导致流产的,而女性朋友在备孕的时候是可以吃红花的。
请问对脊髓损伤后疼痛的治疗有哪些方法
脊髓损伤后疼痛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身 心受到折磨。即便目前已将药物治疗、神经外科治 疗以及神经刺激、心理疗法等结合起来,但神经性 疼痛仍然是临床的一大难题。已有研究表明,分子 治疗和细胞治疗有望缓解脊髓损伤后的神经性疼 痛,神经免疫调节在神经性疼痛中的作用也将有利 于最终征服这一顽症。此外,一些认知训练,如运 动想象、视觉错觉训练等也可以改善神经性疼痛。 我们期待进一步的研究以揭示脊髓损伤后神经性疼 痛的本质原因,并由此寻找更有效的临床治疗方 法,为脊髓损伤后神经性疼痛患者带来福音。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治疗方法
一、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气滞血瘀)
膈下逐瘀汤由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枳壳、延胡索、五灵脂、丹皮、乌药、香附、甘草等药物组成,具有理气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因此有气滞血瘀症状的患者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可选用此药。
二、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寒凝血瘀)
得了子宫内膜异位症可以用中医治疗么?加味少腹逐瘀汤由小茴香、干姜、肉桂、当归、川芎、赤芍、没药、蒲黄、五灵脂、延胡索、三棱、莪术等药物组成,具有温经散寒、活血祛瘀的功效,因此有寒凝血瘀症状的患者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可选用此药。
三、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湿热瘀结)
加味清热调血汤由丹皮、黄连、当归、川芎、生地、赤芍、红花、桃仁、莪术、香附、延胡索、黄柏、红藤、薏苡仁、三棱等药物组成,具有清热利湿、活血祛瘀的功效,因此有湿热瘀结症状的患者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可选用此药。
四、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肾虚血瘀)
归肾丸合桃红四物汤加味由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当归、枸杞、杜仲、菟丝子、桃仁、红花、川芎、赤芍、延胡索、三七等药物组成,具有益肾调经、活血祛瘀的功效,因此有肾虚血瘀症状的患者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可选用此药。
丹参的功效与作用 祛瘀止痛
丹参入心肝血分,性善通行,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祛瘀生新的功效,是治疗血瘀证的良药,可用于治疗血瘀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症瘕积聚、跌打损伤、热痹疼痛等症。
益母草调经的四则方法 益母红糖茶
材料
益母草30克,红糖10克。
做法
1、将益母草、红糖放入杯中;
2、用沸水冲泡,加盖闷5分钟后可饮,痛经时,代茶饮用。
功效:调经止痛、祛瘀通经,用于产后恶露不尽、瘀血腹痛,对痛经、闭经也有一定作用。
强脊椎炎能治好吗?怎么治
寒湿痹阻证以腰骶冷痛,沉重,恶风寒,舌淡苔白,脉弦紧为主证,治宜散寒除湿,通络止痛,方用乌头汤合肾着汤加减,常用药有制川乌,桂枝,黄芪,茯苓,白术,干姜等。
瘀血阻络证以腰骶疼痛,疼痛夜甚,局部刺痛,舌暗,脉沉弦细为主证,治宜活血祛瘀,通络止痛,方用身痛逐瘀汤加减,常用药有桃仁,红花,地龙,赤芍,川芎,乳香,没药等。
丹参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活血祛瘀
丹参苦泄,归心肝经,主入血分,能够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祛瘀生新,为治疗血行不畅、瘀血阻滞之经常病之要药。主要治疗妇女月经不调、经期错乱,经量稀少,经行腹痛,经色紫黯或伴有血块,产后恶露不下,少腹作痛等症状。
气滞血瘀的中医应用
气滞血瘀(证)论治
主症:刺痛拒按,痛处不移,面色晦暗或黧黑。
副症:胸胁胀闷,走窜疼痛,性情急躁或抑郁;或谵语,或发狂;或胁下痞块,坚硬不移;或口唇爪甲青紫,肌肤甲错;或口渴但欲嗽水不欲咽;或皮肤紫斑,或肌表有丝状血缕,或腹部青筋外露,或下肢青筋胀痛;或大便色黑如柏油;或痛经,闭经、恶露不尽,血色紫暗夹有血块。
舌脉:舌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或沉涩,或结代。
治疗法则: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代表方剂:血府逐瘀汤、身痛逐瘀汤、复元活血汤、少腹逐瘀汤、通窍活血汤、膈下逐瘀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