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早教对孩子智商影响为零
父母早教对孩子智商影响为零
给孩子读睡前故事、跟孩子说话交流、一起吃晚餐等,被视为一个家庭对孩子认真教育的表现,同时也被认为能提高孩子智商。不过,在美国一名犯罪学教授看来,智力最主要还是靠基因遗传。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尽管很多父母可能在以积极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但令人遗憾的是,孩子的智力并不会受到影响。
弗罗里达大学的凯文·比弗(Kevin Beaver)教授检查了来自“全国青少年健康纵向研究”项目中的代表性样本,以及一份领养儿童的样本。
研究跟踪了1994年在美国的7-12岁少年,一直到他们成年。最后,在2008年,受试者们年龄在24-32岁时进行最后一次当面访谈。
研究旨在分析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行为,以及行为是否对孩子的语文智力有所影响。
测试期间,考官对受试者展示了一系列的照片,并对每张照片进行了编号。随后,考官对其中的一张图片用一个单词进行描绘,然后要求受试者指出或者说出描绘的图片编号。同时,受试者们在初中、高中、18岁、26岁时,分别进行了IQ测试。
结果发现,一旦将遗传因素考虑在内,父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和孩子将来的智商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教授表示,在以往的研究中,好像父母的教育确实能影响孩子的智商。但实际上,是因为更聪明的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这也就掩盖了他们对孩子智商的遗传转化效果。
给孩子做智商测试有必要吗
近来,市场上有些机构称可以用指纹检查推论人的智力和学习能力;用脑电波检测,能测出孩子学习能力与人格,却因不负责的诊断错误而上新闻。但仍有许多父母想带孩子去做测查,四处打听能给孩子做智力测试的机构。
事实上,无论是指纹检查或脑电波检测,医学界或是心理学界都已经证实与大脑运作没有关系。但在商业目的和父母冲动之下,最后受伤害的将是孩子。
提示一:不要让孩子受父母认定影响
父母好想知道自己的孩子是龙是凤,或什么也不是。谁能告诉他们?
许多父母都这样想,若能通过指纹、脑电波或智力测试来认识和了解孩子的潜能,就可以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培养。但是,父母想过没有,对年幼的孩子来说,这样的“自验预言”(即成人怎么认定,你的孩子就怎么成长),会影响孩子的发展。其实,最了解自己孩子的永远是父母。在此,我们通过介绍一些观察孩子的方法,帮助父母了解自己和孩子,那么,就从“智力”这个问题开始探讨吧。
提示二:正确看待智力测试
正规的智力测试是指经过专门训练的研究人员采用标准化的测验量表对人的智力水平进行科学测量的一个过程。但是,智商并非绝对。
首先,智力测试会有技术误差,若智商相差10分以内,可能不反映真实的智力差别。
其次,一个人的智商会随年龄而改变。有些孩子智商较低是因健康欠佳、环境不良、教育不当所致,改变这些因素,智商便有可能提高。即使智商正常的儿童,也会发生学习困难,比如孩子对学习缺乏兴趣等。
因此,父母绝不能对智商高的孩子掉以轻心,对智商较低的孩子灰心丧气,应对孩子作全面的研究,找出影响智商的不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孩子智力的提高。
提示三:日常生活中能看出孩子的能力
在一些咨询场合,许多家长在描述孩子阅读、计算、绘画或其他“特别”的能力后会问:“哪里能做智力测验?”“我的孩子想是多动症,做个智力测试也好放心呀!”对此,专业的回答是:“不必要。”因为,父母不需要依赖智力测验,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就已经可以了解孩子的智力水平和能力了。
几件事决定孩子智商高低
第一个变量是母亲精神健康状况。如母亲被两次以上诊断为有情感障碍的,则为高危因素,她的孩子易发生智力障碍。因此,保护母亲情感的稳定和平衡是极为重要的。
第二个变量是母亲是否抑郁。智商高的儿童,他们的母亲75%无忧郁;低智商儿童的母亲有忧郁者占25%以上。郁郁寡欢,闷闷不乐,这种心理压抑也是高危因素,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第三个变量是双亲教育儿童的观点。智商高的儿童,双亲75%是非专制型的;低智商儿童的母亲至少25%是采取专制型教育的。专制、强迫性教育是高危因素。
第四个变量是母子间的相互影响。智商高的儿童,他们的母亲75%有较多的自发爱抚表示,而缺乏自发爱抚行为的则为高危因素。
第六个变量是父母职业情况。技术熟练、工作顺利、人际关系好的父母,子女的智商较高。
第七个变量是家庭稳定状况。家庭幸福、和睦、健全,儿童受到良好影响,将会促进智力发育。
第八个变量是生活中有否发生过意外。智商高的儿童,有75%以上在生活中没有意外。
第九个变量是家庭大小和子女多少。国外调查证实:胎次多的,智力则递降;两胎间隔长的孩子,其智力高于两胎间隔短的孩子。
影响后代智商的因素
遗传:一般说父母智商高,孩子的智商也不会低。这种遗传因素还表现在血缘关系上,父母同是本地人,孩子平均智商为102;而隔省结婚的父母所生的孩子智商达109;父母是表亲,低智商的孩子明显增加。
母乳:母乳中含有多种促进儿童智力发育的活性物质,特别是对智力发育有重要影响的牛磺酸比牛奶要高出10倍之多。据调查,吃母乳长大的儿童比吃代乳品长大的儿童智商要高出3~10分左右。
饮食:吃肉过多或贪吃的孩子智力会减低。不吃早餐的孩子智力会受到影响,这是因为早餐摄入的蛋白质、糖、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都是健脑的重要成分。
肥胖:体重超过正常儿童20%的孩子,其视觉、听力、接受知识的能力都会处于较低的水平。这是因为肥胖儿过多的脂肪进入脑内,会妨碍神经细胞的发育和神经纤维增生。
环境:生活在枯燥环境里的儿童,如弃婴,得不到母爱及良好的教育,智商会较低。据研究调查表明,这类孩子3岁时平均智商仅为60.5,反之,处于良好环境的3岁儿童智商平均为91.8。
药物:某些药物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如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可使智商偏低,当停药若干年后,智商便会有所提高。
遗传对智力的影响
所谓智力是指在人的认识过程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是认识活动的综合能力。构成智力的因素包括各种感觉能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很多方面,其中以思维能力为核心。通常人们评论某个孩子聪明,某个孩子愚笨,都是指智力水平的高低。
关于智力是否能遗传,目前的回答是十分肯定的。一个人的体质、智力等多方面都与遗传因素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可以发现,一般父母智商较高的,其子女智力也好;父母智商较低的,子女智力也比较差。德国科学家曾对1万名儿童的智力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父母智力为优秀者,其子女约70%智力为优秀;父母智力偏低者,70%的子女智力也是偏低的。研究还发现单卵双胞胎的孩子,他们的智商常比较接近。
人的智力与脑神经系统结构、细胞数量、神经递质、记忆分子等都有密切的关系,而这些都取决于遗传的基础——脱氧核糖核酸即DNA。当然智力在遗传过程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子女的智商与其父母相比,更接近于普通人群的平均值。即高智商的父母所生的子女,其智商要比正常人高,但比其父母要低;而低智商的父母所生的子女,其智商要比正常人低,但比其父母要高。另外,智力在遗传过程中,同样存在变异,所以有的父母智力都很好,但生下的孩子却是白痴;而有不少智力一般的父母,其子女的智商却比较高。
有人认为智力是天生的,后天的教育只能增加知识,而不能提高智力。有人则认为智力取决于后天的教育、环境的影响。目前多数专家都认为以上两种观点都是不全面的。一般认为,遗传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后天的教育及环境是条件,二者都不可忽视。孩子出生后,来自先天的智力因素相对固定,而这种先天的智力因素能否成为现实,还受到文化背景、周围环境、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等许多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智商比较高的孩子约60%~70%出生于有良好家庭教育的知识分子家庭。有专家将智力超常的儿童划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是他们本身具备优秀的遗传因素,第二种是智力遗传因素一般者受到良好的教育,第三种是具有优秀的遗传因素再加上良好的后天教育。
一个人所具备的能力、智力和性格,有的是受遗传影响,有的是在出生后从周围环境中学习而掌握的。如孩子的心理素质方面,是急躁还是稳定,是开朗还是抑郁,是怯懦还是勇敢,主要来自父母的遗传,后天教育很难改变。而孩子的思考力、判断力、创造力、想象力等心理活动,受后天环境与教育的影响非常大,并且通过环境熏陶和教育可掌握智慧性的心理活动,从而使其智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每个家长都应该抓住时机,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早期教育,提高他们的智力。另外,关于遗传的问题,大家应该认识到婚前检查的重要性,不要认为自己现在“没毛病”,就大大咧咧认为没事。近些年随着强制婚检的取消,很多遗传病再度出现上升的趋势,应该引起年轻朋友的关注。
父母教养对孩子的智商几乎无影响
读睡前故事,与孩子们谈话并陪同孩子吃晚餐,这都被视为是认真教育子女的父母该有的行为。但是根据一项新的研究,尽管这可能有利于拉近父母和孩子间的距离,这对他们的智力却没有影响。
支持智商实际上主要是由基因决定的这一论调的证据。当孩子们上初中、高中、18岁以及26岁时对他们进行IQ测试。先前的研究已经发现,父母的教养行为会影响孩子智商的论断可能是不正确的,因为它没有考虑基因传播因素。例如,一些研究表明,父母通过阅读教授他们社会知识的孩子会比父母不参与这种活动的孩子聪明。
但其他研究认为,智力是由父母通过基因遗传给孩子的,而不是社会给予的。为了调查的这些理论是否正确,比弗教授研究了被普通家庭收养的孩子。当我们通过这项收养儿童研究测试这两个相互矛盾的假设时,我们发现,一旦我们算上遗传的影响后,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日后的智商并没有影响。
研究收养儿童,可消除养父母DNA的影响,能证明父母的社会化的可能性实际上只是基因传播的一个标记。先前的研究表明,似乎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智力有影响,但实际上却是智商更高的父母更倾向于做这些事,从而掩盖了孩子智力使通过遗传转化的事实。
忽视或创伤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前途。父母在正常的范围内教养孩子,其对智商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
教育方式无法改变孩子的智商
一项新研究的结果表明可能会让许多家长松一口气…或只是让他们更加困惑,如何才是培养孩子的最佳方式。研究人员发现,父母抚养孩子的方式不会影响孩子的聪明程度。从个人层面上来说, 不管你的父母是否愿意陪你阅读, 是否愿意与你沟通,或者是否常常与你互动,这对你的智商几乎没有影响。
这是真的吗? (传统)神经科学证实的孩子们大脑的可塑性、可发育性以及它在维护突触间连接能力的不就是基于孩子们的经验的吗?与父母间频繁和积极的经历怎么就不能对孩子们的一般智力产生有益影响呢?“以一般的方式来教养孩子,那么父母们的教养方式就不大可能会影响他们的智商。”凯文·M·比弗博士告诉塔拉哈西的民主报的记者道。比弗是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犯罪学专家教授,专门从事生物和环境因素对犯罪和反社会行为的影响方面的研究。
为了了解教育方式是否会影响孩子们智商,比弗和他的研究人员调查了“全国青少年健康纵向研究 (也称青春期健康纵向调查) ”的结果。这项研究调查涉及1万5000多名美国的初、高中生。“青春期健康纵向调查”重点查看了父母的育儿行为及其对儿童的语言能力的影响。其实就是“青春期健康纵向调查”的研究人员要求学生回答一系列的问题,包括跟父母聊天的次数,以及孩子们是否与父母亲近等。
接下来,学生就要告知研究人员,在家人对他们宽容程度,以及上一周他们与父母间进行互动的次数。互动的内容包括一起参加锻炼和一起看电视等。在调查开始前,研究人员会对孩子们的初始智商进行测试,然后还要测试孩子们上初、高中时,以及他们在18 - 26岁之间时的智商。在当前研究中,研究者不仅查看了“青春期健康纵向调查” 的一般结果,他们也分析了220名被收养的学生的调查结果。排除了父母基因因素的干扰后,研究人员能最清楚地观察到教育方式和收养的孩子的智商之间的联系。
研究人员发现了什么?不管父母是否与他们的孩子互动,这对孩子们的智商并没有影响;在收养家庭中这一结论也是成立的。“家庭和育儿方式并不能显著地改变孩子的智商。”研究的作者写道。显然,父母们这下可以好好歇着了。对于害怕自己做得不够的,吻别你们多于的担心吧——无论你做什么,对孩子的智商都影响甚微。
影响孩子智力发育的十大因素
一、遗传
一般说父母智商高,孩子的智商也不会低。
这种遗传因素还表现在血缘关系上,父母同是本地人,孩子平均智商为102;而隔省结婚的父母所生的孩子智商达109;父母是表亲,低智商的孩子明显增加。
二、母乳
母乳中含有多种促进儿童智力发育的活性物质,特别是对智力发育有重要影响的牛磺酸比牛奶要高出10倍之多。据调查,吃母乳长大的儿童比吃代乳品长大的儿童智商要高出3-10分左右。英国剑桥大学营养学专家对30多名7-8岁的儿童做了智商测验,并与婴儿期的食谱进行对照,发现吃母乳喂养的孩子普遍智商较高,平均比吃代乳品的孩子多10分。奥秘在于母乳中含有多种可促进儿童大脑发育的活性物质,特别是一种叫做牛磺酸的特殊氨基酸,不仅能增加脑细胞的数量,促进神经细胞的分化与成熟,还有助于神经节点的形成。
与牛奶相比较,母乳中牛磺酸的含量高出10倍多。
三、饮食
吃肉过多或贪吃的孩子智力会减低。不吃早餐的孩子智力会受到影响,这是因为早餐摄入的蛋白质、糖、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都是健脑的重要成份。
四、环境
生活在枯燥环境里的儿童,如弃婴,得不到母爱及良好的教育,智商会较低。据研究调查表明,这类孩子3岁时平均智商仅为60.5,反之,处于良好环境的3岁儿童智商平均为91.8。
五、药物
某些药物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如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可使智商偏低,当停药若干年后,智商便会有所提高。
六、婚育时间
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母亲在23岁以前所生子女的平均智商为103.24,而在28岁期间生育者高达109.29,但29岁以上所生的子女智商又低于105,故专家建议24--29岁期间为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至于男性,则以30岁左右为优。"早生贵子"与"晚年得子"对子女的智力发育皆是不利的。适宜的年龄在生育孩子的过程中可有充沛的精力,这对提高孩子的智力发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七、父母的文化水平
家庭是影响孩子智力发育最重要的场所,父母的文化水平对孩子体格、智能、心理等诸方面的发育均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据专家披露的资料显示:父母均为小学文化程度的儿童平均智商为983,父母初中毕业者为103.3,高中毕业的为108.1,获有大学专科以上毕业证书的,其孩子的智商可达109.9,这表明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儿童的智商也相应上升。新加坡政府奖励大专以上毕业的母亲生育两胎甚至三胎,而对文化程度较低妇女生育两胎以上则要加税,奥妙在于此。
八、与父亲接触时间
与母亲相比较,父爱对孩子的智力影响更大,这是美国密执安大学科研所人员的结论。据调查,有较多机会与父亲接触的孩子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生活独立感和学习自信心具有优势。更多资料显示,常与母亲在一起的孩子对新奇事物兴趣更浓、社交能力更强,而与父亲打交道多的孩子数学成绩较高。因此,作父亲的决不要将抚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妻子,父母亲在开发孩子智力时担当同样重要的角色。孩子无法获得父爱时,对其心灵、智力的打击是无法估量的。
九、维生素摄入水平
美国营养学家曾以350多名幼儿作为检测对象,发现其每100毫升血液中含维生素C在1.1毫克以上者智商高出平均水平5分。这主要是因为人脑细胞中负责向脑输送养分的神经管,容易堵塞变细,致使大脑缺乏营养而功能减退,维生素C可使神经管保持通畅,从而保证大脑的营养供应。
十、运动
研究显示,凡坚持每天坚持锻炼20分钟,如跑步、跳健美操等运动的学生,其学习成绩明显优于那些懒于运动孩子。体育锻炼能使大脑处于最初的启动或放松状态,想象力会从各种思维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变得更加敏捷,更富有创造力。
影响宝宝智力发育的因素有什么
影响因素一:遗传
一般说父母智商高,孩子的智商也不会低。这种遗传因素还表现在血缘关系上,父母同是本地人,孩子平均智商为102。而隔省结婚的父母所生的孩子智商达109。父母是表亲,低智商的孩子明显增加。
影响因素二:母乳
母乳中含有多种促进儿童智力发育的活性物质,特别是对智力发育有重要影响的牛磺酸比牛奶要高出10倍之多。据调查,吃母乳长大的儿童比吃代乳品长大的儿童智商要高出3—10分左右。有调查发现吃母乳喂养的孩子普遍智商较高,平均比吃代乳品的孩子多10分。奥秘在于母乳中含有多种可促进儿童大脑发育的活性物质,特别是一种叫做牛磺酸的特殊氨基酸,不仅能增加脑细胞的数量,促进神经细胞的分化与成熟,还有助于神经节点的形成。与牛奶相比较,母乳中牛磺酸的含量高出10倍多。
影响因素三:饮食
吃肉过多或贪吃的孩子智力会减低。不吃早餐的孩子智力会受到影响,这是因为早餐摄入的蛋白质、糖、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都是健脑的重要成份。
影响因素四:体重
体重超过正常儿童20%的孩子,其视觉、听力、接受知识的能力都会处于较低的水平。这是因为肥胖儿过多的脂肪进入脑内,会妨碍神经细胞的发育和神经纤维增生。
另外,也有不少孩子骨瘦如材,同样也对大脑的发育不利,进而影响智力的发育。这些孩子中除了少部分是由于疾病因素所致,大多与挑食、厌食有关。现在多数独生子女家庭或多或少存在宠孩子的现象,不少孩子往往一日三餐不正常,零食倒不离嘴,营养不良在所难免。
有研究显示吃早餐后两小时参加高难度考试的学生,其得分明显高于空腹的考生,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可以从坚持吃早餐开始。早餐是体内空腹一夜之后,包括大脑在内的全身各器官获得能量补充的第一餐,吃进的蛋白质、糖、维生素、微量元素的利用率高于其他两餐。
影响因素五:环境
生活在枯燥环境里的儿童,如弃婴,得不到母爱及良好的教育,智商会较低。据研究调查表明,这类孩子3岁时平均智商仅为60.5,反之,处于良好环境的3岁儿童智商平均为91.8。
影响因素六:药物
某些药物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如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可使智商偏低,当停药若干年后,智商便会有所提高。
影响因素七:人体生理节律
科学研究表明,每个人从出生起一直到生命终止,身体内一直存在着体力、情绪及智力三方面的周期性变化,这种周期性的变化为人体生理节律。
人体处于生理节律低潮期或低潮与高潮期临界日时,身体易疲倦,并情绪不稳、做事效率低、注意力难以集中或健忘、判断力下降。同时,身体抵抗力下降,易被病菌侵扰,感染疾病的几率增大。受孕时,如果夫妻一方处于高潮,另一方处于低潮,易生出健康和智力情况一般的孩子。如果夫妻双方都处于低潮期或低潮与高潮期临界时,易生出体弱、智力有问题的孩子。
父母教养对孩子的智商几乎无影响
读睡前故事,与孩子们谈话并陪同孩子吃晚餐,这都被视为是认真教育子女的父母该有的行为。但是根据一项新的研究,尽管这可能有利于拉近父母和孩子间的距离,这对他们的智力却没有影响。
犯罪学教授发现了支持智商实际上主要是由基因决定的这一论调的证据。佛罗里达大学的教授凯文·比弗检查全国青年代表样本以及国家青少年健康纵向研究提供的领养儿童的样本。本研究从1994年开始,追踪了美国初一到高二这五个年级的青少年,直至他们到成年。研究人员与参与者最后的会面是在2008年,此时参与者介于24岁到32岁之间。
海狸教授使用他整理的信息,分析了育儿行为及其对语文智力是否有影响。他使用照片词汇测试法 (PVT)测试孩子们的语言智力。在测试期间,检查员向参与者出示了一系列照片。每一个页面有四张图片,每张图片都有编号。考官用一个词来描述的图片,然后要参与者指出考官所提的图片或说出这个词汇所描述的照片的编号。
当孩子们上初中、高中、18岁以及26岁时对他们进行IQ测试。“先前的研究已经发现,父母的教养行为会影响孩子智商的论断可能是不正确的,因为它没有考虑基因传播因素。”比弗教授解释道。例如,一些研究表明,父母通过阅读教授他们社会知识的孩子会比父母不参与这种活动的孩子聪明。
但其他研究认为,智力是由父母通过基因遗传给孩子的,而不是社会给予的。为了调查的这些理论是否正确,比弗教授研究了被普通家庭收养的孩子。当我们通过这项收养儿童研究测试这两个相互矛盾的假设时,我们发现,一旦我们算上遗传的影响后,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日后的智商并没有影响。”比弗教授说道。
这一研究的结果发表在《智商》杂志上。他解释说,研究收养儿童,可消除养父母DNA的影响,能证明父母的社会化的可能性实际上只是基因传播的一个标记。“先前的研究表明,似乎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智力有影响,但实际上却是智商更高的父母更倾向于做这些事,从而掩盖了孩子智力使通过遗传转化的事实。
然而,比弗教授强调,忽视或创伤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前途。“父母在正常的范围内教养孩子,其对智商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他总结道。
孕妇须知胎教与智商之间的关系
很多父母皆很关心胎教对孩子智商的影响,或者道,有些父母就是把孩子智慧作为胎教的方针,那种念法没有错,但不齐面。不可否认,胎教是实现优生的一个紧张方法,对孩子安康智慧会有深近的影响。
近年来,胎教在国里面渐渐遭到重视,很多研究功效疏解,受过胎教的婴女,智商普及下于未受过胎教的婴女。颠终胎履历练的婴女昏黄期短,智力发育快,言语能力强,动作和谐迅速。
普通道来,从胎龄5个月开初对胎女施行活期、守时的声音和触摸刺激(包含胎教音乐、父母言语、爱抚发言、父母用手静静抚摩或拍堕胎女等),那些刺激被胎女感想传染后可促进胎女的感受神经和年夜脑皮质中枢更快发育。用相通的声音刺激胎女,可以或许引起胎女年夜脑的粗浅记忆。那样对峙几个月,孩子诞生后听觉就会比普通孩子矫捷,记忆力比普通孩子强。再加上诞生后的营养充裕和不间断的早期科教教育磨炼,对孩子的脑发育尤其是智力开拓极为有益。
科教研究疏解,年夜脑细胞盘据增殖重假设在胎女期完成的。它的成长有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是怀孕的2~3个月,第二个高峰期是怀孕的7~8个月。若是在脑细胞盘据增殖的高峰期,适本天供给婴女丰富的物质和粗神营养,脑细胞的盘据便可到达巅峰,为孩子具有下智商奠定了根本。查询造访疏解,受过胎教(包含音乐胎教及活动胎教等)的孩子比没有受过胎教的孩子,其智商有较着的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