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并发症有哪些 流感如何预防
流感并发症有哪些 流感如何预防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流感的主要措施之一。对孩子进行流感疫苗的预防接种,可减少感染流感的机会或者减轻流感症状。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用于预防或早期治疗的药物有奥司他韦、扎那米韦、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前两种属神经氨酸酶抑制药,后两种属金刚烷胺类药物。
1.勤洗手,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
2.多补充维生素,胡萝卜、花椰菜、红薯和土豆等都富含人体所需的维生素。
3.在屋内洒一些稀释了的食醋,能够抑制流感病毒的繁殖。
4.平时督促孩子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禽流感可能并发哪些疾病
一、禽流感常见并发症
病毒性肺炎、心肌炎
二、禽流感并发症
原发性病毒性肺炎:多见于原有心肺疾病的患者,肺部病变以浆液性出血性支气管炎为主,患者常常因心力衰竭或周围循环衰竭而死亡。
继发性细菌性肺炎: 最常见的病原菌是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病人病情逐渐加重,或在暂时的改善后临床症状进一步加重,咳嗽,咳脓痰,并且出现肺部实变体征,X 线发现肺部有片状和斑片状阴影。
Reye 综合征
心肌炎:有报道流感病毒性肺炎可以并发心肌炎。
流感并发症有哪些 流感并发症在有哪些
主要引起细菌性气管炎、细菌性支气管炎、肺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肺炎。一般以继发性细
菌性肺炎较常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和嗜血杆菌为多见。原发流感病毒肺炎较少见,多见于原有心、肺疾病人(特别是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病人)或孕妇,病死率较高。
Reye综合征是甲型和乙型流感的肝、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病年龄为12~16岁,临床上在急性呼吸道感染数日退热后出现恶心、呕吐,继之嗜睡、昏迷、惊厥等神经系统症状,肝大,无黄疸,脑脊液检查正常。可能与服用阿司匹林有关。
中毒性休克,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多在流感后出现,伴有呼吸衰竭,胸片可显示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但肺炎病变不明显。血液中可有流感抗体上升,气管分泌物可找到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多见。
流感预防
季节性流感在人与人间传播能力很强,与有限的有效治疗措施相比积极防控更为重要。主要的预防措施如下。加强个人卫生知识宣传教育
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流行高峰期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
2.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等,避免飞沫传播。
3.经常彻底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4.流行期间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
5.流感患者应呼吸道隔离1周或至主要症状消失。患者用具及分泌物要彻底消毒。
6.加强户外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
7.秋冬气候多变,注意加减衣服。
8. 机构内暴发流行的防控:当流感已在社区流行时,同一机构内如在72小时内有二人或二人以上出现流感样症状就应警惕,积极进行病原学检测。一旦确诊应要求患者入院治疗或居家休养,搞好个人卫生,尽量避免、减少与他人接触。当确认为机构内暴发后,应按《传染病防治法》及《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来执行。医院内感染暴发时,有关隔离防护等措施应参照相关技术指南的规定来执行。
9.接种流感疫苗:接种流感疫苗是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最有效预防流感及其并发症的手段。疫苗需每年接种方能获有效保护,疫苗毒株的更换由WHO根据全球监测结果来决定。
流感对家庭构成多方面危害
0-3岁婴幼儿和3-6岁已经上幼儿园的孩子。学龄前儿童流感的特点是发病率高,症状严重,流感并发症多,给家长乃至整个家庭造成的精神负担最大。 流感在学龄前儿童中的发病率可达30-40%,甚至更高。一般情况下,孩子越小,发病越重,造成的健康风险越大。流感对儿童的健康伤害主要源自并发症,包括肺炎、支气管炎、心肌炎、脑膜炎和中耳炎等,尤其是肺炎,虽然这些并发症可以治疗,但孩子需要忍受更多疾病和治疗痛苦,承担更大的健康风险。
相对于已经上幼儿园的孩子,流感对0-3婴幼儿的健康伤害更大,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资料显示,0-3岁婴幼儿因严重流感并发症导致住院的可能性同65岁以上老年人相当。而3-6岁在幼儿园的孩子还是家庭流感重要的传染源之一。
研究发现,儿童流感的病死率不高,但儿童流感的症状严重,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因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对父母乃至整个家庭造成的精神压力最大。
在校学生--家庭流感的主要传播者流感在学生中的发病率较高,尤其是在小学生中,发病率可达30%。同上幼儿园的孩子一样,在校小学生往往是流感的第一受害者和家庭流感的主要传染源,孩子在学校、幼儿园感流感后,会将病毒传染给家庭其他成员,包括和孩子接触比较密切的父母、老人等。
流感对在校学生健康的风险同样源自并发症。另外,孩子感染流感后一般需要在家休息3-5天,所以流感对在校学生除了健康风险之外,对孩子的学习影响也较大。
中年人--承受的身心和经济负担最重流感在健康中年人当中的发病率为5-15%。相对于老人和孩子,流感对中年人健康影响不如儿童和老年人大,但中年人在家庭流感中承受的身心和经济压力最大。中青年在家庭中往往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老人和孩子感染流感,对中年人,尤其是对中年女性造成的身心负担最大。老年人经济承受能力相对较差,中年人除了需要负担孩子医疗费用之外,一定程度上也还要贴补老人医疗费用。
老年人--流感的高危成员流感在60岁以上老年人当中的发病率仅次于学龄前儿童,在30%左右,但在老人院等老年人相对集中的场所,发病率会高达40-50%。 流感对老年人健康的危害同样源自并发症,最主要的是肺炎,通常发生在流感发病后期,可以直接危及老人生命。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流感导致的严重并发症达300-500万,死亡50-100万,其中90%左右为老年人和慢性疾病患者,且流感导致的肺部感染占绝大多数。
据美国肺病协会(American Lung Association)的研究发现,流感及其引起的肺部感染(肺炎)是导致美国65岁以上老年人死亡的第5大诱因,也是美国全部死亡的第6大诱因。
慢病患者--流感最高危的成员慢性疾病患者是流感的易感和高危人群。流感对慢性疾病患者的健康风险来自两个方面:流感会导致慢病加重甚至恶化,危及生命;另外,流感引起的肺炎对慢病患者健康危害更大。对流感比较敏感的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肾病、哮喘和免疫系统疾病等。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资料显示,流感和肺炎是导致冬春慢性死亡的最重要诱因之一。以糖尿病患者为例,糖尿病患者感染流感之后的死亡风险是普通患者的3倍。
流感的几大认识误区
1、流感的认识误区之一流感就是重感冒
1.1、有68%的被访者认为流感就是“重感冒”。针对此,专家指出,流感和普通感冒虽然症状有些相似,但完全不是一回事儿。流感的主要表现为全身症状,包括畏寒、极度疲劳无力、肌肉酸痛、持续高烧、头痛、干咳等。儿童流感有时还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普遍感冒主要表现为局部症状,譬如咳嗽、发烧、流鼻涕、打喷嚏等。
1.2、流感可以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尤其是老年人、儿童、慢病病人,因为体质较弱或较差,感染流感之后更容易导致并发症。肺炎是成人流感最为常见的并发症,而儿童并发症会更多,包括肺炎、中耳炎、高热惊厥、心肌炎、支气管炎和脑膜炎等。流感并发症可以导致死亡。而普通感冒很少会引起并发症或死亡。
2、流感的认识误区之二打流感疫苗会感染流感
2.1、近41%的被访者误认为流感疫苗不安全,担心接种后会感染流感,或引起其他严重的副反应。专家指出,我国使用的流感疫苗全部为灭活疫苗,疫苗中的病毒株已经被杀死,人们不可能因为接种疫苗而感染流感。
2.2、同接种其他疫苗一样,接种流感疫苗有时也会出现接种反应,比如接种部位红肿、低烧、轻微头痛等,但这些情况都属正常,一般在接种之后24-48小时内会消失。因接种疫苗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情况非常罕见。
3、流感的认识误区之三打疫苗就足以防流感
除了被动接种流感疫苗外,生活中还可以采取一些主动措施来预防流感,比如避免接触流感患者,经常洗手洗脸等;如在接种前已接触到流感病毒,就要考虑服用抗病毒药物,但请遵医嘱,不可自行服药。
4、流感的认识误区之四无需每年接种疫苗
流感病毒每年都会变,因此,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才能确保自己最大程度上免受流感波及。
流感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孩子患流感,会表现出一系列症状。随着流感的恶化,还会引起各种并发症。常见的流感并发症有以下几种:
肺炎、支气管炎:这是流感最常见的并发症。生病的原因是因为感染了病毒,由此引起肺炎和支气管炎。不论是肺炎还是支气管炎都会伴随着严重的咳嗽症状。当咳嗽症状严重,孩子会感到很痛苦,不肯吃母乳或配方奶,无法入睡,需要马上就医。
热性痉挛:流感和普通感冒一样,会导致人体发热。伴着发热症状引起,全身突然变硬,还会有稍微的发抖。这常常会出现在月龄较小的孩子身上,也不用过于担心,但当出现这类症状的时候,妈妈很难将其与脑病区分幵,所以,不要在家里盲目臆测’赶紧带上孩子去医院吧。
中耳炎:流感影响耳道健康,是因为粘附在喉咙或鼻子上的病毒会通过连接着鼻部和耳部的耳管进入中耳、从而引起炎症的疾病。当持续发高热、孩子不停地摸耳朵、或流出耳脓时需要到小儿耳鼻喉科就诊。
脑症:这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孩子患流感突然发热后,会出现身心疲惫、呼吸困难、意识有障碍等症状,有可能会危及生命,所以出现类似症状时需要马上带孩子去医院就诊。
流行性感冒的危害
流行性感冒主要通过病人咳嗽、喷嚏等飞沫直接传播,发病三天内传染性最强。流行性感冒潜伏期短,约1-2天。症状轻的,仅觉全身不适,持续1-2天。症状重的,畏寒高热、体温可达39-40摄氏度、四肢腰背酸痛、头痛,全身中毒症状严重。
临床上又把流感分为四个类型:
1.单纯型最常见,病人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400C,同时头昏、头痛、鼻塞等,一般经3-5天逐渐消退减轻,退热后全身软弱乏力可持续1-2周。
2.肺炎型高烧不退,咳嗽严重,呼吸急促,病情可延长至3-4周,少数可导致死亡。
3.中枢神经型高热不退,中枢神经症状明显:头痛、头昏、甚至昏迷。
4.胃肠型除全身中毒症状外,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对于个人健康而言,流感最大危害是严重并发症和并发症导致的住院甚至死亡。任何人感染流感都有可能转发并发症,但老人和孩子的风险比健康青壮年更大,儿童流感常见的并发症有肺炎、心肌炎、支气管炎、中耳炎、高热惊厥、脑膜炎等;肺炎是老人流感中最为常见并发症。
流感还可诱使慢性疾病复发、加重,继而导致住院甚至死亡。有资料显示,流感并发肺炎是导致美国糖尿病患者死亡的第5大诱因,也是导致所有美国人死亡的第6大诱因。由于病人体质、病毒类型不同,流行性感冒病情可大为不同,若并发其它病症就更为复杂。建议如有流感症状出现,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患感冒后,机体自然会对病情产生限制作用,即无需用药就能痊愈,但偶尔也会感染其他疾病,如鼻窦炎、中耳炎或支气管炎等。而流感严重会导致危及患者生命的并发肺炎、支气管炎、心肺疾病、哮喘、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春季预防流感小常识
流感大家都知道,它是流行性感冒的简称。别以为流行性感冒只是一般的感冒,其实,流感与普通感冒相比,症状较为严重。其症状主要表现为突然畏寒、发热、头痛、全身酸痛、鼻塞、流涕、干咳、胸痛、恶心、食欲不振,婴幼儿或老年人可能并发肺炎或心力衰竭。中毒型流感病人则表现为高热、说胡话、昏迷、抽搐,有时可以导致人死亡。
流感没有特定的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但12岁以下的青少年更容易患流感。另一个是一些体弱多病的病人。这种病人患流感后,容易患并发症。如一些本来免疫力低下、长期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或者一些肿瘤患者在接受放疗化疗后,抵抗力下降,容易并发肺炎、病毒性心肌炎等并发症,这是很危险的。而其他人患流感一般出现并发症的较少,给予对症处理后,3-5天即可痊愈。
流感的治疗
遇到流感初起,症状轻微的病人,可以用生姜、红糖、葱白熬水服用,对预防流感和治疗有一定的作用。而较重的病人应及时送医院治疗。根据病人情况,给予解热镇痛和抗病毒等对症治疗。高烧病人注意补液,防止脱水。对某些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病人,患上流感后,除给予抗病毒治疗外,还应预防性的给予抗菌治疗。严重并发症的根据情况进行综合性治疗。
预防春季流行性感冒如何饮食
补充优质蛋白质
优质蛋白质主要来源于奶类、蛋类、鱼虾类、瘦肉和大豆及制品。
补充菌类食物
金针菇、蚝蘑、冬菇、香菇等菌类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大,比一般蔬菜、水果的含量要高
补足多种维生素
应选择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香蕉、橘子、猕猴桃、草莓、红枣等。
补锌
在微量元素中,锌和免疫功能关系密切。锌具有杀菌作用。成人补锌可提高免疫力,婴儿补锌可提高免疫力,还可促进智力发育。
自治流感预防药
1、白萝卜、葱白、生姜、红糖适量,煎汤趁热服下,连服三天。
2、板蓝根20克,贯仲10克,荆芥10克,薄荷5克,加水煎汤,一日一剂,连服三天。
3、板蓝根、大青叶各50克,野菊花、金银花各30克放入大茶缸中,开水冲泡后饮用。
4、贯仲、板蓝根各30克,蒲公英15克,青茶5克开水冲泡后代茶饮。
流行性感冒和感冒的区别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疾病,流感会累及上呼吸道病情出现全身性的症状。而感冒是呼吸道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除了普通的感冒,急性的上呼吸道感染还包括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喉炎和急性气管炎等疾病。
流感是丙类传染病,而感冒是不会感染的。流感的爆发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是12月-5月;而感冒并没有明显的季节性,生活中受凉或过度疲劳容易患上感冒。流感患者会发高烧,一般达39-40度,并伴有寒战;而感冒有可能发低烧或者不发生,不会出现寒战。流感患者会有感到全身的不适,头痛,觉得身体沉重乏力,全身肌肉酸痛;而感冒并不会出现全身症状。
流行性感冒还可能伴有中耳炎、肺炎甚至脑膜炎、脑炎等并发症,病程会持续5-10天;而感冒不会伴有并发症,病程一般只持续1-3天。此外流感的死亡率比较高,患者可能死于由流感引起的并发症,包括肺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估计,在美国,因流感住院的患者每年20万人,死亡3.6万人;而流感患者通常不会死亡,死亡率微乎其微。
流行性感冒的治疗一般是对症治疗可抗病毒治疗,坚持预防和治疗并重。如果患有流行性感冒,就需要卧床休息,多喝水,饮食尽量清淡,补充维生素,进食后以温开水或温盐水漱口,保持口鼻清洁,全身症状明显时予抗感染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