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中医痤疮治疗的特点

中医痤疮治疗的特点

年轻人很注重面子问题的,尤其是年轻女孩子。什么谈恋爱、找工作啊,跟一个良好的形象关系太大了。作为男生,谁喜欢找一个满脸“碉堡”的女生呢!哈哈!

不仅年轻人治疗痤疮的中年女士也不少呢。我想,面子问题是所有女性所关注的。关痤疮治疗的相关问题,患者常常有病乱投医,很容易进入医疗的误区。花钱倒是小事,更重要的是对身体和容颜造成损害。很多患者都很容易进入痤疮治疗的误区。下面我就简要介绍一下痤疮的诊断和中医治疗。寻常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以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为其特征,常伴皮脂溢出,多发生于15~35岁男女青年。痤疮的中医治疗效果非常不错。但必须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内服药物和外用两相结合。我一般是既给患者开内服中药,同时调配中药外用液,中医非常讲究辨证论治,所以我的每一个客户的配方都是不一样的,就象裁缝做衣服,要“量体裁衣”。在治疗痤疮方面,存在很多误区: 一提到痤疮,就认为是有“火毒”,大肆运用凉性的药物。我有个客户,治疗痤疮,一味使用寒凉的药物,到头来痤疮没治好,反倒把胃弄出了“胃寒”的毛病。其实,根据中医理论,痤疮的证型虽以火毒的居多,但脾虚、阳虚和阴虚火旺的也不少,我曾治疗一个高中女孩,就主要是用甘温的健脾益气中药治疗,效果非常好,她也曾用清热解毒的中药,痘逗就是不下去。看来中医的辨证论治真的是很重要。 单纯注重局部用药。很多药商推出了治疗痘痘的成药,声称疗效有多么好。是啊,运用这些药物,痘痘是很快就下去了(可能里面加了激素),但一停药,马上就又长起来了,我在临床实践中遇到好多这种情况。而且这些所谓的“特效药”,价格可不菲哦!其实,在痘痘的中医治疗中,整体概念非常有优势。局部治疗只是治标,根本的问题没有解决,这就难怪很快就长出新的痘痘了。所以,我在给客户配制中药面膜方的时候,一般要求要内服中药以进行整体调理。

但看到我的客户更健康、更美丽,生活得更美好!我就非常的开心!

痤疮中医治疗

很多人进入青春期后,脸上不知不觉地起了很多疙瘩,有时还伴有痒痛有黑色的称为黑头粉刺。破溃或吸收后可出现暂时性色素沉着或凹状疤痕。少数严重的红疙瘩可出现更大的软囊肿、脓肿,破溃愈合后留下比较明显的疤痕,使颜面皮肤凹凸不平,颜色深浅不一,十分难看。另外由于雄激素水平不同,一般男子患痤疮比女性严重,且更难治愈。

中医主要采用清热祛风、凉血利湿的方法。成药可选用防风通圣丸、归参丸等,内服可用枇杷叶9克、桑皮9克、苦参9克、赤药12克、丹皮10克、菊花9克、生草9克,水煎服,日服一剂。大便干燥者,可酌加酒军6—10克;结节性囊肿可酌加贝母10克、凌霄花6克。外治可用颠倒散,每晚用茶水调后搽患处,白天洗掉。

也可用简便方法:

①白花蛇草15—30克,加水煎汤内服,每日或隔日一剂,一天二

次。

②仙人掌适量,捣烂,涂敷患处。每日2次。

③鲜马齿苋、蒲公英、菊花各30克,蜂房10克,水煎汤待温后清

洗患处,每日2次。

④鲜槐叶、丝瓜叶各30克,捣烂,涂敷患处

痤疮发病原因

中医痤疮病理病因

中医讲:皮肤是五脏的镜子。痘痘的产生主要与五脏六腑关系密切,中国医学研究表明:痤疮虽生长在皮肤表面,但与脏腑功能失调息息相关,中医痤疮净认为引起痤疮的原因是:

一、肺经风热证:表现为颜面潮红,粉刺焮热、瘙痒,或有脓疱,苔薄黄,舌红,脉细数等症状。

二、脾胃湿热证:皮疹红肿瘙痒,常伴有大便不畅,消化不良,腹胀,苔黄腻,脉滑数等症状。

三、肝气郁结证:多见于女子,皮疹反复发作,与月经周期有明显关联。

四、肝肾阴虚证:多见于30岁以上的成年人,皮疹色红不鲜,常见面色晦暗,色素沉着,神疲乏力,苔薄白,脉濡滑等症状。

西医痤疮病理病因

一、内因:内分泌功能失调,雄性激素分泌增多或相对增高,刺激皮脂腺肥大增生,分泌油脂量增多。

二、诱因:神经精神因素;饮食因素;大便、睡眠等个人行为因素;烟、酒等嗜好因素、药物因素、化妆品及皮肤护理因素等。

中医如何治疗痤疮

痤疮(俗称粉刺)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好发于青春期的男女。此病病程缠绵,一般药物难以控制。

痤疮其发病原因有很多,中医认为多数是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肺胃郁热,上蒸颜面而致,其证多属实证。且与患者心情有关,如果长期精神不舒,热毒之邪乘虚而入,客于肌腠之间,或流窜于经络,以致气血脉络受阻,瘀久化腐成脓而致脓疮。中医学采用点刺大椎放血法治疗,方法简单,疗效甚速。

治疗方法

患者端坐,头颈部稍向前倾,颈部大椎穴充分暴露。用碘伏将患者大椎处消毒,取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快速点刺大椎穴,一般点刺3~5下,点刺深度中等,再在大椎处快速拔上火罐放血,放血量约3~5毫升,每星期2次,8次为一疗程。

根据实则泻之的原则,故采取三棱针点刺放血疗法。督脉为阳经之海,总督一身之阳经,阳经又常为热毒之邪蕴积。大椎及督脉穴,又是手三阳经与督脉交会穴,有诸阳之会之称。在大椎处放血能泻肺胃蕴热,起到条达气机、泻热散结、活血化瘀之功。

痤疮的中医治疗

肺经风热型

证见:颜面潮红,以散在的红色丘疹、黑头粉刺为主,可有脓疱。舌质稍红,苔薄黄,脉数或浮数。

治法:疏风宣肺清热。

方药:主方枇杷清肺饮加减。

处方:枇杷叶9克,桑白皮、黄芩、黄柏各12克,生甘草6克,生地黄25克,白花蛇舌草、鱼腥草各30克,金银花15克。水煎服,每日l剂。

中成药

(1)黄连上清丸或上清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

(2)穿心莲片,口服,每次4—6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3)功劳去火片,口服,每次5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脾胃湿热型

证见:颜面皮肤油腻不适,皮疹有黑头粉刺、丘疹、脓疱或结节等,有的可见脓肿,囊肿,局部可红肿疼痛。常伴有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通腑。

方药:主方茵陈蒿汤加味。

处方:茵陈15-30克,大黄12-15克(后下),栀子、苦参各12克,金银花、火炭母各15克,白花蛇舌草、鱼腥草、土茯苓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有脓肿者,酌加连翘15克,穿山甲、皂角刺各12克。结节、囊肿难消退者,选加桃仁、红花、三棱、莪术各9克,丹参15克,牡蛎30克(先煎)。

中成药

(1)牛黄解毒片,口服,每次3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2)防风通圣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

(3)功劳去火片,口服,每次5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冲任不调型

证见:见于女性患者。病情常有周期性变化,在月经前后加重,并可伴有月经不调或痛经。舌质黯红,苔薄黄,脉弦细数。

治法:调摄冲任,疏肝解郁。

方药:主方丹栀逍遥散加减。

处方:牡丹皮、栀子、柴胡各12克,赤芍、茯苓、益母草各15克,当归、凌霄花各9克,生地黄30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外治法

用颠倒散水调外搽。

用三黄洗剂或颠倒散洗剂外搽。

形成脓肿、囊肿者,必要时可作小手术治疗。

背部疙瘩治疗

治疗护理

1、内服的药物主要是抗生素,以抗菌消炎为主,但有些药物含有四环霉素。如果长期服用,无形中会加重肝、肾的负担,对孕妇尤其有禁忌。所以必须有医生的处方,并且在就医时必须跟医生沟通,自己是否曾服用过其他医生或其他医院开出的药方。

2、维A酸类药物治疗:维A酸类药物治疗痤疮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痤疮发病的4个主要环节:抑制皮脂腺功能;抗毛囊皮脂导管角化;抑制毛囊皮脂导管内微生物的生长;抑制炎症。所以,维A酸类药物是治疗痤疮最为有效的药物种类之一。

3、新型治疗,除沿用中医痤疮组合配方传统辨证分型进行论治外,强调内治与外治并重,辨证治疗与专方治疗并重,另一方面,在治法上亦有所创新,如在服药方面,有采用周期服药法治疗女性患者。近年来也开始引起重视,如进行了血清锌、铜及维生素A、E值的测定,结果发现,均比健康人明显降低,提示了痤疮患者体内微量元素代谢均呈紊乱现象。实验研究亦表明,患者的血粘度较正常人为高,且较正常人产生过多的皮脂。这些均显示皮脂代谢紊乱,血液循环不良是发病的重要因素,与中医痤疮组合配方认为瘀血、湿热致病说颇为吻合。光动力疗法:非热效应光动力痤疮治疗系统是利用光动力效应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新技术。其作用基础是光动力效应。这是一种有氧分子参与的、伴随生物效应的光化学反应。

4、青春痘的正确处理方法是禁止挤压或针清,保持患处清洁并请医生治疗,一定要请专业医生治疗,不要自己乱挤。挤压后毛囊结构变形,易造成不同程度的毁容。

中医怎样治疗痤疮

一、肺热型痤疮——清泄肺热法

症状:肺热痤疮,多由肺有宿热,复感风邪,遂使肺热不得外泄引起。其症面长丘疹 ,状如粟米,可挤出白粉色油状物,皮疹以鼻周围为多,可见于前额,间或有黑头粉刺,且伴口鼻干燥,大便干结,苔黄,舌红,脉数。当用上法。

治疗:泻白散——桑皮、地骨皮、粳米、甘草。枇杷清肺饮——人参、枇杷叶、黄连、黄柏、桑皮、甘草。化裁治之。

二、血热型痤疮——凉血清热法

症状:血热痤疮,多由情志内伤,气分郁滞,日久化热,热伏营血所致。其症颜面丘疹以口鼻及两眉间为多,面部潮热明显,妇女尚有月经前后丘疹增多,舌红,脉细数等。

治疗:①凉血五花汤——红花、玫瑰花、鸡冠花、野菊花、凌霄花。②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当归、生地、赤芍、川芎。加减治之,其效颇佳。

三、热毒型痤疮——清热解毒法

症状:此痤疮多由肺胃蕴热上炎,复感外界毒邪,热毒相结,蕴于面部皮肤引起。其症为面部有散在丘疹,以小脓疱为主,周围常有红晕,自觉疼痛,严重时可火欣红肿痛,伴有发热,舌红苔燥,脉实数等。

治疗:五味消毒饮——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随症出入,其效非常。

四、胃热型痤疮——清泻胃肠法

症状:胃热痤疮,多由饮食不节,过食肥甘之物,使肠胃燥结,中焦积热,郁于面部皮肤而致。其症面部丘疹,状如粟米,能挤出白粉样油状物,间有黑头粉刺,以口周为多,亦可见于背部与前胸,且常伴有口干口臭,饮食较多,舌燥,喜冷饮,大便秘结,脉沉实有力等。

治疗:清胃散——黄连、升麻、当归、生地、丹皮、石膏。加减治之,甚验。

五、湿毒血瘀型——除湿化瘀法

症状:这种类型的痤疮,多由素体蕴湿,郁于肌肤,复感外界毒邪,致湿毒凝聚,阻滞经络,气血不和而成。其症除丘疹、脓疱外,常以结节囊肿为主,皮肤出油较多。

治疗:除湿解毒汤——土茯苓、薏苡仁、萆艹解 、车前子、大豆黄卷、泽泻、板蓝根、赤芍。加减治之,必收良效。

后背长痤疮怎么处理

1、内服的药物

主要是抗生素,以抗菌消炎为主,但有些药物含有四环霉素。如果长期服用,无形中会加重肝、肾的负担,对孕妇尤其有禁忌。

所以必须有医生的处方,并且在就医时必须跟医生沟通,自己是否曾服用过其他医生或其他医院开出的药方。

2、维A酸类药物治疗

维A酸类药物治疗痤疮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痤疮发病的4个主要环节:抑制皮脂腺功能;抗毛囊皮脂导管角化;抑制毛囊皮脂导管内微生物的生长;抑制炎症。所以,维A酸类药物是治疗痤疮最为有效的药物种类之一。

3、新型治疗

除沿用中医痤疮组合配方传统辨证分型进行论治外,强调内治与外治并重,辨证治疗与专方治疗并重,另一方面,在治法上亦有所创新,如在服药方面,有采用周期服药法治疗女性患者。

近年来也开始引起重视,如进行了血清锌、铜及维生素A、E值的测定,结果发现,均比健康人明显降低,提示了痤疮患者体内微量元素代谢均呈紊乱现象。

实验研究亦表明,患者的血粘度较正常人为高,且较正常人产生过多的皮脂。这些均显示皮脂代谢紊乱,血液循环不良是发病的重要因素,与中医痤疮组合配方认为瘀血、湿热致病说颇为吻合。

4、光动力疗法

非热效应光动力痤疮治疗系统是利用光动力效应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新技术。其作用基础是光动力效应。这是一种有氧分子参与的、伴随生物效应的光化学反应。

中医治疗痤疮

在临床中使用耳穴疗法治疗痤疮取得较好成效,并且具有治疗时间相对较短,见效快、手法操作简单易行,患者较易坚持的特点,痤疮患者不妨一试。

1.耳穴毫针法

主穴

耳尖、肺、皮质下、神门、内分泌、肾上腺、局部穴。

配穴

脾、小肠、肝;便秘加大肠、直肠下段;脓包型加心;月经不调加内生殖器、卵巢。

操作方法

每次选主穴3~4个,配穴2~3个。常规消毒,医者左手固定耳部,右手拇、食指持针柄,将针对准穴位,手指前后捻转,使针随捻转刺入。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3~5日,一般治疗2~3疗程。

2.耳穴压丸疗法

主穴

肺、大肠、内分泌。

配穴

脓包型加心、肾上腺;口苦心烦加肝、胆;月经不调加内生殖器、卵巢;胃肠功能紊乱加胃、脾、面颊、下颌。

操作方法

每次取主穴2~3个,配穴4~5个,重者按压双耳,轻者按压一侧。每日按3~4次,每次30秒,3日换一次,10次为1疗程。

3.耳穴点刺出血疗法

主穴

肺、肾、胃、大肠、内分泌。

配穴

耳尖、面颊、脾、肾上腺。

操作方法

病人端座位,医生用左拇指、食指、中指固定患者耳廓,常规消毒,用针头或三棱针对准相应穴位,直刺深约0.2厘米,挤出少量血即可。一次4~6个穴位,每日1次,7次为1疗程,一般治疗1~2疗程即可痊愈。

特别提示

痤疮耳穴疗法属中医治疗范围,如果需要请到正规医疗单位接受治疗,不可擅自实施。

痤疮分型

轻度痤疮 I 粉刺总数不超过30个,可有少量丘疹和脓疱

中度痤疮 II 皮损数为31-59个,可有中等数量的丘疹、脓疱

中度痤疮 III 大量丘疹和脓疱,皮损数在51—100之 间,偶尔见有大的炎性损害,结节在3个以内。

重度痤疮 IV 皮损数在100以上,结节或囊肿在3个以上,主要为结节、囊肿或聚合性

“痘痘”一直长了很多年,能治疗好吗?怎么治疗?

宫廷中医痤疮组合配方提醒痤疮是容易易发的皮肤疾病,因此,治疗一定要有信心和耐心。痤疮治疗的目的一方面是减

轻症状,另一方面是避免复发。首先,必须树立体统治疗的理念,痤疮作为一种多因素的疾

病,必须进行系统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宫廷中医痤疮组合配方提醒治疗痤疮之后,日常对皮肤的防护也很重要,有些注意事项要引起重视:

1. 早睡早起,生活规律,保证充分睡眠。保持患部清洁。不滥用化妆品和药物。

2. 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多饮开水。

3. 树立信心,不忧伤,不苦恼,心情愉快.

后背长痤疮怎么办

生活中有很多人身上长痤疮,它可以长在身体的很多部位,但后背长痤疮并不少见,但很多人却拿它没办法,不知道该怎么消除后背上的痤疮。其实想要消除后背上的痤疮并不是难事,只是你没找对方法而已。想知道后背长痤疮是什么原因以及痤疮怎么治疗吗?那就一起来看看吧。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后背长痤疮原因

由于背部皮肤没有面部清洁那么方便,所以角质层会比脸部厚,加上衣物闷热,易滋生细菌,而出汗出油也多,所以角质太厚会导致痘痘的产生。背部长痘痘也是毛孔油脂堵塞引起,通常是因为我们都洗不到背后而造成的,而或者我们长期处在空气质量低的环境下,毛孔内难免会堆积了许多的肉眼看不到的小细尘,如果不能砌底清除,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毛孔堵塞。

后背长痤疮怎么办

1、内服的药物

主要是抗生素,以抗菌消炎为主,但有些药物含有四环霉素。如果长期服用,无形中会加重肝、肾的负担,对孕妇尤其有禁忌。所以必须有医生的处方,并且在就医时必须跟医生沟通,自己是否曾服用过其他医生或其他医院开出的药方。

2、维A酸类药物治疗

维A酸类药物治疗痤疮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痤疮发病的4个主要环节:抑制皮脂腺功能;抗毛囊皮脂导管角化;抑制毛囊皮脂导管内微生物的生长;抑制炎症。所以,维A酸类药物是治疗痤疮最为有效的药物种类之一。

3、新型治疗

除沿用中医痤疮组合配方传统辨证分型进行论治外,强调内治与外治并重,辨证治疗与专方治疗并重,另一方面,在治法上亦有所创新,如在服药方面,有采用周期服药法治疗女性患者。近年来也开始引起重视,如进行了血清锌、铜及维生素A、E值的测定,结果发现,均比健康人明显降低,提示了痤疮患者体内微量元素代谢均呈紊乱现象。实验研究亦表明,患者的血粘度较正常人为高,且较正常人产生过多的皮脂。这些均显示皮脂代谢紊乱,血液循环不良是发病的重要因素,与中医痤疮组合配方认为瘀血、湿热致病说颇为吻合。

4、光动力疗法

非热效应光动力痤疮治疗系统是利用光动力效应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新技术。其作用基础是光动力效应。这是一种有氧分子参与的、伴随生物效应的光化学反应。

中医药治疗痤疮

中药疗法:应分型论治,随症加减。红色丘疱疹型痤疮治宜清泄肺胃,方用生石膏30克,知母6克,地骨皮、桑白皮、金银花、连翘各12克,黄芩、赤芍、 山栀各10克,生地15克,甘草6克;脓疮性痤疮治宜解毒散结,方用茵陈、白花蛇舌草、虎杖、蒲公英各15克,金银花、夏枯草、赤芍、浙贝母、桃仁、元 参、黄芪、紫花地丁、连翘各10克;月经前痤疮治宜调理冲任法,方用仙茅、仙灵脾、黄柏、益母草、当归、牛膝各10克,金银花、白花蛇舌草各12克;对聚 集性痤疮、愈后色素沉着或瘢痕者,治宜活血散瘀法,方用桃仁、红花、赤芍、蒲公英、丹参、虎杖、蝉蜕各10克,煎汤口服或外洗。

针灸疗法:常选大椎、脾俞、足三里、合谷、三阴交等,平补平泻法,针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天一次,7次为一疗程。

耳针疗法:以患者双侧耳部肺穴为主穴,配以神门、交感、内分泌、皮质下穴埋王不留行籽,外用胶布固定,每日按摩3次,每次约10分钟。

饮食疗法:多食新鲜蔬菜及水果,常饮绿豆汤有清肺热、除湿毒之功。多食含富含纤维的食品,保持大便通畅,对防治痤疮有良效;忌用含有激素成分的软膏及 霜剂,每日宜用温热水洗脸两次,不要用碱性强的肥皂;忌用手指挤捏面部丘疹粉刺脓疮,以防遗留疤痕;保证睡眠充足,调整消化系统功能,这些均有助于痤疮的 治愈。

痤疮的中医辨证治疗

1、肺热血热

面部痤疮以红色丘疹、粉刺和脓疱为主,伴油腻和少许红色结节,口干,心烦,失眠,便干溲赤,舌红苔黄,脉数。宜宣肺清热。方药为枇杷清肺饮加减,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2、脾胃积热

皮疹色红,伴有宿食不消,脘腹胀满,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宜清热化湿通腑。方药为三黄丸合茵陈蒿汤加减,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3、热毒

痤疮发生和轻重与月经周期明显有关,常伴有月经不调、情志不舒、乳房胀痛等不适,舌红苔微黄,脉弦细数。宜清热解毒。方药为二花汤加减,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4、血瘀痰凝

痤疮以暗红结节、脓疱为主,反复发作,伴有凹凸不平的瘢痕和色素沉着,心烦多梦,便干,舌红或暗或有瘀斑,脉弦滑或细数。宜和营化痰散结。方药为二陈汤加减,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便秘痤疮中医治疗

生香蕉的涩味来自于香蕉中含有的大量的鞣酸。当香蕉成熟之后,虽然已尝不出涩味了,但鞣酸的成分仍然存在。鞣酸具有非常强的收敛作用,可以将粪便结成干硬的粪便,从而造成便秘。最典型的是老人、孩子吃过香蕉之后,非但不能帮助通便,反而可发生明显的便秘。

从中医的角度看,饮食不节,气机不畅,宿食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秘结不通,体内毒气难以及时排出体外,毒气湿热积久上蒸于肺,发于颜面则形成痤疮,并易感染。而经常服用泻药会使大肠产生依赖性,降低自身的排便功能,恶性循环,形成依赖性便秘。老中医除开清利湿热导滞的汤药外,又嘱咐王小姐做到4件事:1.多喝水---每日清晨1杯,白天4杯,晚上1杯,2.多纤维素食---多吃蔬菜、番薯、玉米等,不吃油炸辛辣食品,3.多活动---睡前和晨起揉腹约3分钟,作收缩提肛2分钟。4.不熬夜。

如何消除后背的痤疮

后背长痤疮原因

由于背部皮肤没有面部清洁那么方便,所以角质层会比脸部厚,加上衣物闷热,易滋生细菌,而出汗出油也多,所以角质太厚会导致痘痘的产生。背部长痘痘也是毛孔油脂堵塞引起,通常是因为我们都洗不到背后而造成的,而或者我们长期处在空气质量低的环境下,毛孔内难免会堆积了许多的肉眼看不到的小细尘,如果不能砌底清除,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毛孔堵塞。

后背长痤疮怎么办

1、内服的药物

主要是抗生素,以抗菌消炎为主,但有些药物含有四环霉素。如果长期服用,无形中会加重肝、肾的负担,对孕妇尤其有禁忌。所以必须有医生的处方,并且在就医时必须跟医生沟通,自己是否曾服用过其他医生或其他医院开出的药方。

2、维A酸类药物治疗

维A酸类药物治疗痤疮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痤疮发病的4个主要环节:抑制皮脂腺功能;抗毛囊皮脂导管角化;抑制毛囊皮脂导管内微生物的生长;抑制炎症。所以,维A酸类药物是治疗痤疮最为有效的药物种类之一。

3、新型治疗

除沿用中医痤疮组合配方传统辨证分型进行论治外,强调内治与外治并重,辨证治疗与专方治疗并重,另一方面,在治法上亦有所创新,如在服药方面,有采用周期服药法治疗女性患者。近年来也开始引起重视,如进行了血清锌、铜及维生素A、E值的测定,结果发现,均比健康人明显降低,提示了痤疮患者体内微量元素代谢均呈紊乱现象。实验研究亦表明,患者的血粘度较正常人为高,且较正常人产生过多的皮脂。这些均显示皮脂代谢紊乱,血液循环不良是发病的重要因素,与中医痤疮组合配方认为瘀血、湿热致病说颇为吻合。

4、光动力疗法

非热效应光动力痤疮治疗系统是利用光动力效应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新技术。其作用基础是光动力效应。这是一种有氧分子参与的、伴随生物效应的光化学反应。

相关推荐

痤疮的中西医治疗方法

痤疮治疗措施】 ⒈注意调节消化道功能,少吃动物性脂肪、甜食和刺激性食物,要常用温水,含硫磺或其他去脂消炎的香皂洗涤患处。 ⒉不要用手抠或挤压粉刺,不要使用油脂类化妆品和皮质类固醇激素。 ⒊禁用溴、碘类药物。 ⒋向患者解释清楚痤疮是青春期内分泌的变化,主要是因性激素的变化而产生的一种常见现象。治疗可以减轻皮损,但很难完全消退,而随内分泌变化可周期性加重或减轻。 ⒌内服疗法,可以服用复方痘立消去疤除印药物。 广谱抗生素可以控制炎症,以感染为主的应首选抗生素,以四环素类最好。四环素可能抑制痤疮丙酸杆菌和对白细

中医治疗痤疮的方法

中医治疗痤疮: 很多人进入青春期后,脸上不知不觉地起了很多疙瘩,有时还伴有痒痛有黑色的称为黑头粉刺。破溃或吸收后可出现暂时性色素沉着或凹状疤痕。少数严重的红疙瘩可出现更大的软囊肿、脓肿,破溃愈合后留下比较明显的疤痕,使颜面皮肤凹凸不平,颜色深浅不一,十分难看。另外由于雄激素水平不同,一般男子患痤疮比女性严重,且更难治愈。 中医主要采用清热祛风、凉血利湿的方法。成药可选用防风通圣丸、归参丸等,内服可用枇杷叶9克、桑皮9克、苦参9克、赤药12克、丹皮10克、菊花9克、生草9克,水煎服,日服一剂。大便干燥者,可

中医如何治疗青少年痤疮

对于青少年的常见疾病痤疮来说,大部分的治疗方式都是通过涂抹药剂,那么我们的中医有没有什么比较好的方式能治疗痤疮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热毒 痤疮发生和轻重与月经周期明显有关,常伴有月经不调、情志不舒、乳房胀痛等不适,舌红苔微黄,脉弦细数。宜清热解毒。方药为二花汤加减,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肺热血热 面部痤疮以红色丘疹、粉刺和脓疱为主,伴油腻和少许红色结节,口干,心烦,失眠,便干溲赤,舌红苔黄,脉数。宜宣肺清热。方药为枇杷清肺饮加减,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脾胃积热 皮疹色红,伴有宿食不消,

结节性痤疮发病原理

另外,结节性痤疮可按症状进行分级,如: 1、一期:出现粉刺少量的丘疹与脓包,皮肤破损不超过30个 2、二期:出现粉刺及中等数量的丘疹及脓包,皮肤破损在30个以外50个以内。 3、三期:出现大量的丘疹与脓包,皮肤破损在50个以外100个以内。在这时就会出现结节性痤疮,但是数量小于3个。 4、四期:这时是痤疮比较严重的时候了,结节性痤疮与囊肿性痤疮或者聚合性痤疮总的皮肤破损在100个以上,结节性痤疮大于3个。 而若要治疗结节性痤疮,患者可选择资医堂祛痘疗法,此疗法是结节、囊肿性痤疮患者的首要选择,是通过中西药

祛除痤疮应注意的4大细节

1.不管是外用药还是口服药,最忌讳的就是半途而废。一般中等程度以上的痤疮患者,需要接受2-3个月口服药治疗期,才能进入稳定期,所以患者一定要耐心配合医生接受治疗,谨遵医嘱服药才能让药物发挥最大的效用。 2. 外用药要换季。许多外用药会使皮肤出现干燥,特别是混合性肌肤患者,在秋冬季持续使用某一外用药膏,常常会出现两颊脱皮的现象,所以应该让医生针对患者的个人皮肤状况,规划用药疗程,或者使用一些保湿效果较好的药膏,而夏季则应当使用控油较好的药膏。 3. 口服A酸治疗。目前对于脸上长满大颗病灶的严重囊肿型痤疮患者

五种加重寻常痤疮的药物

五种药物会加重痤疮.治疗痤疮有很多种方法,如激光治疗,光动力治疗,药物治疗等…… 五种药物会加重痤疮.治疗痤疮有很多种方法,如激光治疗,光动力治疗,药物治疗等,那么哪五种药物会加重痤疮呢? 五种药物会加重痤疮。皮肤病专家指出:以下五种药物可能会加重痤疮的病情。 1、维生素类:口服维生素B12与维生素B6合用也可能引起痤疮的发生。 2、皮质类固醇激素:即通常所说的激素。包括等雄激素和泼尼松、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其中以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引发的青春痘样皮疹最常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般在服药1~2个月后发生;皮疹

艾灸治疗痤疮

很多年轻人都在为脸上的痤疮发愁,痤疮是一种皮肤毛囊疾病,年轻人皮脂腺分泌旺盛,很容易在头面部形成痤疮痤疮生长后不仅会出现局部不适,还会严重影响美观。中医治疗痤疮方面有自己独特的疗法,艾灸治疗就是其中之一。下面就向您介绍中医艾灸治疗痤疮的穴位点。 艾灸治疗痤疮取穴 1、曲池 定位 曲肘成直角,当肘横纹外端,与弘骨外上裸连线中点。 主治 具有清热、凉血、解毒、抗炎症的作用,可治疗喉咙肿痛,齿痛,目赤痛,瘾疹,热病等症。 2、合谷 定位 虎口直上1寸 主治 头痛、齿痛、耳聋、热病等。 只有采取正确的方法治疗

中医药是如何治疗痤疮

1、肺经蕴热型(相当于丘疹型痤疮) 此类型的痤疮主要表现:粉刺初起,红肿疼痛,面部瘙痒,可有口干,小便黄,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象浮数。 故中医治疗痤疮时以清凉肺血为主,常用枇杷清肺饮,药材为枇杷叶、桑白皮、知母、黄芩、银花、赤芍、生地、生石膏、生甘草等。 2、热毒型(相当于脓疱型痤疮) 此类型的痤疮主要表现:炎症丘疹与脓疱为主,脓疱多发于丘疹的顶端,周围有红晕,大便秘结,舌红苔黄燥,脉数。治则清热解毒,可用五味消毒饮加黄连解毒汤。 故中医治疗痤疮的主要药物有: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黄连

痤疮中医辨证治疗

中认为面鼻及胸背部属肺,痤疮常由肺经风热阻于肌肤所致;或因过食肥甘、油腻、辛辣食物,脾胃蕴热,湿热内生,熏蒸于面而成;或因青春之体,血气方刚,阳热上升,与风寒相搏,郁阻肌肤所致。中医治疗痤疮讲究辨证论治,具体治疗方法如下如下: 1、肺热血热 面部痤疮以红色丘疹、粉刺和脓疱为主,伴油腻和少许红色结节,口干,心烦,失眠,便干溲赤,舌红苔黄,脉数。宜宣肺清热。方药为枇杷清肺饮加减,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2、脾胃积热 皮疹色红,伴有宿食不消,脘腹胀满,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宜清热化湿通腑。方药

扁平疣与痤疮的区别 治疗方式不同

扁平疣:扁平疣治疗可以选择激光治疗,冷冻治疗,药物外擦治疗中医治疗等方法。 痤疮痤疮治疗可以用药皂洗脸,外擦消炎杀菌类药膏,口服抗生素,激光疗法,果酸疗法,中医治疗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