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功能不全和心衰区别是什么
心功能不全和心衰区别是什么
心功能不全
心功能不全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心肌的收缩功能下降,使心脏前向性排血减少,造成血液淤滞在体循环或肺循环产生的症状。随着对心功能不全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深人,心功能不全已不再被认为是单纯的血流动力学障碍,更重要的是由于多种神经体液因子的参与,促使心功能不全持续发展的临床综合征。新概念认为心功能不全可分为无症状和有症状两个阶段,前者有心室功能障碍的客观证据(如左室射血分数降低),但无典型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心功能尚属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的I级,属有症状心力衰竭的前期,如不进行有效治疗,迟早会发展成有症状心功能不全。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此种障碍症候群集中表现为肺淤血、腔静脉淤血。心力衰竭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其中绝大多数的心力衰竭都是以左心衰竭开始的,即首先表现为肺循环淤血。
气短是怎么回事
气短是哮喘症状重典型的症状;这是心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又称为“心衰”,是心脏泵血功能不全的综合征。指在静脉回流适当的情况下,心脏不能排出足量的血液来满足全身组织代谢的需要。
左心衰竭主要表现为疲倦乏力,呼吸困难,初起为劳力性呼吸困难,终而演变为休息时呼吸困难,只能端坐呼吸。阵发性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的典型表现,多于熟睡之中发作,有胸闷、气急、咳嗽、哮鸣,特别严重的可演变为急性肺水肿而表现剧烈的气喘、端坐呼吸、极度焦虑和咳吐含泡沫的粘液痰(典型为粉红色泡沫样痰)、紫绀等肺部郁血症状。
谈谈心力衰竭的类型有哪些
(一)左心衰、右心衰和全心衰
左心衰指左心室代偿功能不全而发生的心力衰竭,临床上较为常见,以肺循环淤血为特征。单纯的右心衰竭主要见于肺源性心脏病及某些先天性心脏病,以体循环淤血为主要表现。左心衰竭后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负荷加重,长时间后,右心衰竭也继之出现,即为全心衰。心肌炎心肌病患者左、右心同时受损,左、右心衰可同时出现。
单纯二尖瓣狭窄引起的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心衰。它不涉及左室的收缩功能,而是直接因左心房压力升高而导致肺循环高压,有明显的肺淤血和相继出现的右心功能不全。
(二)急性和慢性心衰
急性心衰系因急性的严重心肌损害或突然加重的负荷,使心功能正常或处于代偿期的心脏在短时间内发生衰竭或使慢性心衰急剧恶化。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常见,表现为急性肺水肿或心源性休克。
慢性心衰有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一般均有代偿性心脏扩大或肥厚及其他代偿机制参与。
(三)收缩性和舒张性心衰
心脏以其收缩射血为主要功能。收缩功能障碍,心排血量下降并有阻性充血的表现即为收缩性心力衰竭,也是临床上所常见的心衰。心脏正常的舒张功能是为了保证收缩期的有效泵血。当心脏的收缩功能不全时常同时存在舒张功能障碍。单纯的舒张性(舒张期)心衰如前所述可见于高血压、冠心病的某一阶段,当收缩期射血功能尚未明显降低,而因舒张功能障碍而致左室充盈压增高导致肺的阻性充血。
严重的舒张期心衰见于原发性限制型心肌病、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等。
什么是心衰?
心功能不全也被称为“心衰”,是一种临床上十分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通常指心脏泵血功能不全的综合征。
心衰往往和房颤有关系。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症状往往很隐蔽。房颤患者心房心室工作节律很快,导致它们休息的时间减少,时间一长,心衰就会出现。也就是说,心衰和房颤有因果关系,互相影响。
心衰也和扩心病有关系。扩心病又称为扩张型心肌病。扩心病患者心室扩大、心室工作量增大,但工作能力却没有增强,所以摄血量就会相应减少,出现心衰症状。可以说,心衰是扩心病的“最后一站”。
临床上,高血压患者多注意防范心梗、脑梗、脑血栓等凶险的致残、致死疾病,但是忽略了高血压所引起的另外一种慢性疾病——心衰。其实,当血压升高的时候,周围血管压力较大,一部分血液就会留在心室里,心室会越来越大,心肌细胞就会变得更加粗大来完成心脏的工作。不过,就像拉久的皮筋会失去弹性一样,这种代偿期是有限的。当失代偿出现的时候,心脏功能就会降低,出现心衰。
心脏病有什么诊断方法
一、主动脉瓣狭窄:风湿性心脏病的症状重症者出现头昏,甚者晕厥,心绞痛,心律失常,甚或猝死。晚期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咯血等左心功能不全症状,体征为主动瓣区听到响亮粗糙的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向颈部传导,并伴有收缩期震颤等。
二、主动脉关闭不全:失代偿期可见心悸、头部有振动感,偶有心绞痛,重者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咳嗽等左心衰竭的表现。颈动脉及足背动脉搏动明显,心尖瓣搏动增强,向左下移位,呈抬举性,这就是风湿性心脏病的症状。
三、二尖瓣狭窄:青壮年有见湿热病史,心功能代偿期可无症状,失代偿后,出现活动后气短、心悸,阵发性呼吸困难。严重时端坐呼吸,咯血等,晚期出现右心衰。明显二尖瓣面容(两颧及口唇紫红,心尖部触到舒张期震颤)。
四、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功能代偿期可无症状,一般可心悸、活动后喘促、疲劳,乏力,咯血等左心功能不全。风湿性心脏病的症状后期出现右心功能不全症状,如肝大,下肢浮肿。体征明显,心尖部可见搏动增强及触到有力的局限性抬举样冲动,叩诊心界向左下扩大。
以上内容就是专家为大家所介绍的风湿性心脏病的症状,大家要注意一下,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您对风湿性心脏病的症状还有其他疑问,请咨询在线专家,专家将为您作出详细解答。
睡觉突然心跳加速是什么原因
睡觉时心跳加快是心肌缺血,左心功能不全的表现。心功能不全(心衰)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心脏舒缩功能异常,以致在循环血量和血管舒缩功能正常时,心脏泵出的血液达不到组织的需求,或仅能在心室充盈压增高时满足代谢需要;此时神经体液因子被激活参与代偿,形成具有血液动力功能导演和神经体液激活多方面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心肌缺血也可能呈现无症状和体征,而临床检查有心肌缺血的证据,如ST段改变、心肌灌注缺损和室壁运动异常等。通常在发生冠状动脉阻塞后,即出现下述改变: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局部供血量和需血量比例发生了改变,冠状窦血氧含量降低;心肌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减弱;左心室舒张压升高;ECG改变,例如ST段抬高或压低;胸部不适等。但这些异常往往在较短时间内发生,患者有可能永远不出现胸部不适。
气短是怎么回事
气短是哮喘症状重典型的症状;这是心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又称为“心衰”,是心脏泵血功能不全的综合征。指在静脉回流适当的情况下,心脏不能排出足量的血液来满足全身组织代谢的需要。
左心衰竭主要表现为疲倦乏力,呼吸困难,初起为劳力性呼吸困难,终而演变为休息时呼吸困难,只能端坐呼吸。阵发性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的典型表现,多于熟睡之中发作,有胸闷、气急、咳嗽、哮鸣,特别严重的可演变为急性肺水肿而表现剧烈的气喘、端坐呼吸、极度焦虑和咳吐含泡沫的粘液痰(典型为粉红色泡沫样痰)、紫绀等肺部郁血症状。
右心衰竭主要表现为下肢水肿,颈静脉怒张,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尿少,夜尿,饮水与排尿分离现象等。
睡觉的时候或者睡醒心跳得比较快呢
睡觉时心跳加快,病理性的心动过速常见的有病态窦房节综合症、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肌损伤后的代偿性心跳加快等是心肌缺血,左心功能不全的表现。心功能不全(心衰)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心脏舒缩功能异常,以致在循环血量和血管舒缩功能正常时,心脏泵出的血液达不到组织的需求,或仅能在心室充盈压增高时满足代谢需要,此时神经体液因子被激活参与代偿,形成具有血液动力功能导演和神经体液激活多方面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病因:可能是血压有点高,也可能是心肌缺血,左心功能不全。为了适应这种活动增加后全身对血液的更多需求而心跳增快,以供应更多的血液从静止状态到运动状态,从走路这样的低运动量状态到跑步这样的高运行状态,另外,还有从卧姿到坐、立姿,从坐姿到立姿,由于需要心脏把血压到更高的地方,也需要提高心率。
诊断:心肌缺血也可能呈现无症状和体征,而临床检查有心肌缺血的证据,如ST段改变、心肌灌注缺损和室壁运动异常等。通常在发生冠状动脉阻塞后,即出现下述改变: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局部供血量和需血量比例发生了改变,冠状窦血氧含量降低;心肌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减弱;左心室舒张压升高;ECG改变,例如ST段抬高或压低;胸部不适等。但这些异常往往在较短时间内发生,患者有可能永远不出现胸部不适。
心衰的症状有哪些
症状:
左心功能不全:(1)呼吸困难:①缓进性劳力性呼吸困难:开始仅在剧烈活动时,以后随病情的加重。②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患者在夜间熟睡1~2小时后,因胸闷、气急而突然惊醒,立即坐起,呼吸困难可在十几分钟内逐渐缓解。③端坐呼吸:病人平卧位就可出现呼吸困难。(2)咳嗽、咯血:多为干咳,咯吐泡沫样痰,有时痰中带血。(3)潮式呼吸:严重的左心衰竭时,由于动脉血流缓慢能在睡眠中发生此种交替性呼吸暂停,往往由其家属发现。(4)夜尿增多:正常人白天比夜间的尿量多,而左心衰竭的病人夜尿多于白天。右心功能不全: (1)上腹部胀满:由于腹腔内脏充血,肝脾肿大,故可在右心功能不全早期出现,并伴有恶心、食欲不振、呕吐及上腹部压痛。(2)呼吸困难。(3)夜尿增多。 (4)头痛、头晕乏力。
体征:
左心功能不全
(1)肺部表现:中度左心衰时,由于肺充血和肺水肿,肺间质水肿及支气管内渗液引起呼吸次数增加及两侧肺底部有中、小水泡音。随着左心衰的加重,肺底湿罗音向上蔓延,待肺水肿加重,则出现全肺布满湿罗音、哮鸣音及咳吐粉红色泡沫痰。X线检查显示肺门动脉及静脉均增粗,两侧肺门阴影增大及密度变深。当肺血管压超过3.33kPa (25mmHg)时,将出现肺泡水肿及胸腔积液,表现为棉团状阴影。
(2)心脏的体征:
①心脏扩大:出现左心衰竭时一般均有左心室大,心尖搏动向下移位,但急性心肌梗死时,左心衰竭可无左室扩大。
②心尖部舒张早期奔马律:舒张早期奔马律并非左心衰竭的必有表现,但新近出现的奔马律为左心功能不全的早期表现重要的佐症之一。
③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由于肺动脉高压、脉循环阻力增加引起。
④第二心音分裂:左心衰时,由于左心排血时间延长,主动脉瓣的关闭迟于肺动脉瓣,产生第二心音分裂,以呼气时明显。
⑤心尖部收缩期杂音:如原来心尖区无收缩期杂音,左心衰竭时,由于心室收力减弱,可在心尖部听到收缩期粗糙的吹风样杂音,可占全收缩期。
(3)紫绀:多见于口唇、耳垂及四肢末端,二尖瓣狭窄引起的紫绀在两颧骨隆起部的皮肤较明显,急性肺水肿时多有显著外周性紫绀。
(4)交替脉:明显的交替脉可在们诊时触知,表现为脉搏的节律正常而强弱交替出现,或频率减少一半,轻度的交替脉,仅在测血压时发现。
右心功能不全:
(1)心脏体征:
①心脏向两侧扩大。
②右心室肥厚显著时,可有心前区抬举样搏动,即在胸骨下部左缘,有收缩期强而有力的搏动。
③右室舒张早期奔马律:是右心衰竭的重要体征,在胸骨左缘和剑突下听到,有随吸气增强的特点。
④多有窦性心动过速。
(2)颈静脉怒张:右心衰竭时,上下腔静脉压升高,可使颈外静脉、手背等浅表静脉异常充盈。颈静脉充盈为右心衰竭的早期征象。颈静脉的搏动在取45°斜位时明显。
(3)肝脏肿大和压痛:为右心衰竭最重要和较早出现的体征之一,肝大以剑突下较明显,胁下有时不能们及。肝脏叩诊时在右锁骨中线上界到下界的距离大于11cm。
(4)水肿:为下垂性凹限性水肿。水肿一般起于踝部,休息一夜后,水肿消失。较重者立位及坐位时下肢水肿较明显,卧位时骶部水肿较明显。随着右心功能不全加重,水肿的范围也扩大。严重者可出现胸水、腹水。腹水的出现是由于淤血性肝硬变所致。胸水可为双侧者,若出现在单侧,则多见于右侧。原因为胸膜的静脉回流经由体静脉和肺静脉。
(5)心包积液:严重、持久的右心衰竭患者,心包腔内可有异常数量的液体漏出,发生心包积液。
全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左右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同时存在,但病人或以左心功能不全的表现为主或以右心功能不全的表现为主。左心功能不全肺部充血的临床表现可因右心功能不全的发生而减轻。
心肌梗死会诱发的几种并发症
心源性休克
约占心肌梗死的10%~20%。心肌梗死面积》40%时,心肌收缩力极度减弱,心输出量显著减少,可引起心源性休克,导致患者死亡。
室壁瘤
约占梗死病例10~38%。可发生在梗死早期或梗死灶已纤维化的愈合期。由梗死心肌或瘢痕组织在心室内压力作用下,局限性的向外膨隆而形成室壁瘤。室壁瘤可继发附壁血栓、心律不齐及心功能不全。
心脏破裂
约占致死病例3%~13%。常发生在心肌梗死后1~2周内,好发于左心室前壁下1/3处。原因是梗死灶失去弹性,心肌坏死、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释放水解酶所致的酶性溶解作用,导致心壁破裂,心室内血液进人心包,造成心包填塞而引起急死。另外室间隔破裂,左心室血液流入右心室,引起右心功能不全。左心室乳头肌断裂,可以引起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导致急性左心衰竭。
急性心包炎
透壁性梗死,常在心肌梗死后发生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心包炎。约占心肌梗死的15%,常发生在MI后2~4天。
心功能不全
梗死区心肌收缩力丧失,引起左心、右心或全心衰竭,是患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约占心肌梗死的60%。
什么是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又叫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功能不全,简称心衰。是一组临床上极为常见的心血管综合征。是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心脏损害引起的心输出量减少或心室充盈升高。临床上以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以及肺循环和体循环淤血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综合征。心衰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心力衰竭严重危害心脏病人的身心健康。
心衰怎么来进行分类
(一)左心衰、右心衰和全心衰左心衰指左心室代偿功能不全而发生的心力衰竭,临床上较为常见,以肺循环淤血为特征。单纯的右心衰竭主要见于肺源性心脏病及某些先天性心脏病,以体循环淤血为主要表现。左心衰竭后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负荷加重,长时间后,右心衰竭也继之出现,即为全心衰。心肌炎心肌病患者左、右心同时受损,左、右心衰可同时出现。(二)急性和慢性心衰急性心衰系因急性的严重心肌损害或突然加重的负荷,使心功能正常或处于代偿期的心脏在短时间内发生衰竭或使慢性心衰急剧恶化。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常见,表现为急性肺水肿或心源性休克。慢性心衰有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一般均有代偿性心脏扩大或肥厚及其他代偿机制参与。(三)收缩性和舒张性心衰心脏以其收缩射血为主要功能。收缩功能障碍,心排血量下降并有阻性充血的表现即为收缩性心力衰竭,也是临床上所常见的心衰。心脏正常的舒张功能是为了保证收缩期的有效泵血。当心脏的收缩功能不全时常同时存在舒张功能障碍。单纯的舒张性(舒张期)心衰如前所述可见于高血压、冠心病的某一阶段,当收缩期射血功能尚未明显降低,而因舒张功能障碍而致左室充盈压增高导致肺的阻性充血。严重的舒张期心衰见于原发性限制型心肌病、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等。
心病心衰的症状有哪些
心衰是因心脏排血功能减退心脏排血量不足以满足全身组织代谢需要的病理现象,又称心功能不全。心脏的重要功能是推动血液循环正常心脏有很大的储备力能适应劳动时增加血循环量的需要若储备力降低不能适应额外增加的负担甚至休息时也不能维持有效的血循环即为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可按发展过程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心力衰竭的早期症状一般体力活动时病人既感到疲劳、四肢无力,休息后则能减轻或消除。在进行稍剧烈的活动时,如:走路稍快些、上楼的速度稍快时则出现呼吸困难需要停下来休息一段时间再继续前进。这些表现则提示左心衰竭出现的早期症状。
1、急性心力衰竭的症状:短时间内(数分钟或数小时)发生的心力衰竭常因心脏负担急剧加重或心脏突发严重器质性损害等引起,如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高血压病急性肾炎等心衰发生前心脏可无显著病理变化亦可有慢性器质性心脏疾病或慢性心功能不全心衰可分为左心衰和右心衰,以急性左心衰常见表现为突发的呼吸困难和急性肺水肿,可伴随晕厥休克或心搏骤停急性右心衰较少见多由广泛肺梗塞或急性心肌炎引起表现为急性肺源性心脏病。
2、慢性心力衰竭的症状:慢性心衰有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早期因心脏有代偿能力心脏排血量能满足机体休息及活动时的需要称为潜在性或代偿性慢性心功能不全随着病情发展代偿调节已不能维持足够的心排血量则称为失代偿性慢性心功能不全无论代偿期或失代偿期均表现为水钠潴留及各器官充血因此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心力衰竭慢性心衰多为器质性心脏病的晚期表现,可由肺部感染、风湿热感染性心内膜炎肺栓塞心房颤动及其它严重心律失常等引起。
3、水肿:体静脉压力升高使皮肤等软组织出现水肿,其特征为首先出现于身体最低垂的部位,常为对称性可压陷性。胸腔积液也是因体静脉压力增高所致,因胸膜静脉还有一部分回流到肺静脉,所以胸腔积液更多见于同时有左、右心衰时,以双侧多见,如为单侧则以右侧更为多见,可能与右膈下肝淤血有关。
4、颈静脉征:颈静脉搏动增强、充盈、怒张是右心衰时的主要体征,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则更具特征性。
5、肝脏肿大:肝脏因淤血肿大常伴压痛,持续慢性右心衰可致心源性肝硬化,晚期可出现黄疸、肝功能受损及大量腹水。
6、心脏体征:除基础心脏病的相应体征之外,右心衰时可因右心室显著扩大而出现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反流性杂音。
心功能不全心衰是什么问题
心脏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心肌收缩,将回流到心脏的血液有效地排到主动脉和肺动脉去,故常说心脏犹如一个泵,即心泵。泵衰竭,是指在短期内心肌收缩功能明显减退,造成急性心功能不全引起的一系列严重临床表现,其中包括心原性休克。泵衰竭的主要病因是急性心肌梗塞,而心肌梗塞前,患者的心功能可以完全正常,一旦心肌梗塞发生,心功能在短则几小时内就可以急剧减退。泵衰竭一词是用于描述急性心肌梗塞所造成的心脏泵血功能减退,因此泵衰竭主要就是指急性心肌梗塞的左心功能不全竭和心原性休克。
充血性心功能不全往往是一慢性过程,机体可以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利用各种方式进行代偿,这些代偿机制在适当范围内均能提高心排血量,但超过极限反而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导致心功能不全加重。
对于泵衰竭的病人来说,没有那么多充足的时间利用各种方式进行代偿。因为在短时间内,许多代偿机制难以发挥作用,心脏的腔室既不能一下子扩张,心肌也不会马上肥厚起来,仅仅能依赖交感--肾上腺素系统的兴奋,提高心率、增加心室舒张末压来进行代偿;但心肌的氧消耗大大增加,得不偿失,反而会引起肺瘀血和肺水肿的发生。由于充血性心功能不全(心衰)和泵衰竭的代偿机制不尽相同,当然其临床表现和治疗也有区别。但随时间的推移,急性泵衰竭可转变为充血性心功能不全,而充血性心功能不全也能因病情的急剧变化而出现泵衰竭的征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