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早期症状
骨质疏松早期症状
一、骨质疏松前期症状
早期,骨质疏松症并无临床症状和体征,患者也无任何不适感。而一旦出现腰背疼痛或是全身疼痛,已经是骨质疏松的中晚期。高危人群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是尽早发现骨质疏松的最好办法。
骨质疏松即骨质疏松症,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在多数骨质疏松中,骨组织的减少主要由于骨质吸收增多所致。以骨骼疼痛、易于骨折为特征。
二、骨质疏松早期症状
早期,骨质疏松症并无临床症状和体征,患者也无任何不适感。而一旦出现腰背疼痛或是全身疼痛,已经是骨质疏松的中晚期。高危人群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是尽早发现骨质疏松的最好办法。
三、骨质疏松症状
腰背疼痛是骨质疏松患者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疼痛多较轻但持续,有时程度剧烈并可持续数周。而急性腰背痛缓解之后,往往可残留不同程度的慢性疼痛。驼背的是骨质疏松的另外一个表现,在严重骨质疏松时,整个脊柱可缩短10~15cm。严重患者在扭转身体、持物、开窗、室内日常活动、跌倒等轻微外力作用下,即可发生骨折。
四、主要表现
1.疼痛
腰背疼痛是骨质疏松患者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当脊柱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时表现得尤为明显,但在一部分已发生骨折的患者中也可不出现明显症状。即使是很轻微的动作往往也可导致骨折并引起疼痛,故患者就诊时常无明确的创伤史。疼痛多较轻但持续,有时程度剧烈并可持续数周。而急性腰背痛缓解之后,往往可残留不同程度的慢性疼痛。
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①骨转换过快,骨吸收增加导致骨小粱的吸收、断裂,骨皮质变薄、穿孔,从而引起全身疼痛;②在引力作用下,由于骨强度明显下降导致椎体楔形变、鱼尾样变形而引起疼痛;③由于骨骼变形,导致附着于骨骼上的肌肉张力出现变化,肌肉易于疲劳,易于出现痉挛,从而产生肌膜性疼痛。
从疼痛部位看,最常见的部位是腰背部、双肋部、髂骨区域、胸背部、严重时,全身各处均有疼痛。
2.身高缩短、驼背
由于骨松质和皮质组成的骨骼中,骨松质更易发生骨质疏松性改变。由于椎体主要由骨松质组成,而且支持整个身体,因此容易产生身高变短等症状。
骨质疏松时锥体骨小梁破坏,数量减少,强度变弱,易于导致椎体变形,在严重骨质疏松时,整个脊柱可缩短10~15cm。研究发现,妇女在60岁以后,男性在65岁以后之间出现身高缩短。由于脊柱解剖上的缘故,椎体压缩,而椎体后结构如棘突、椎板、椎弓根并未压缩,从而造成脊柱前屈和后突畸形,即驼背出现。驼背越重,腰背疼痛的症状越重。由于受力的原因,有些患者有侧凸畸形。
骨质疏松前期症状
骨质疏松前期症状有哪些?骨质疏松症是由骨量低下(即骨密度减少)引起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中的网状结构逐渐稀疏。骨骼就像一根被白蚁侵蚀的横梁,从外表看,依然是正常的木头,但里面早已被蛀空。稍不留神,脆弱的骨骼就会发生骨折,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
骨质疏松前期症状有哪些?
骨质疏松是代谢性疾病,可致骨痛、骨折和老年退行性变化。出现以下症状则可能是骨质疏松。一是疼痛,特别是腰背疼痛;二是身体变矮、驼背;三是极易发生骨折;四是在45岁或以前已停经、四肢骨痛、手脚麻木、肌肉抽筋等。但有50%的骨质疏松患者无症状,很多人都是在骨折后才发现的。根据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统计,50岁以上女性一生中发生骨折的几率达40%。
骨质疏松前期症状:怎样控制
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预防骨质疏松。钙和维生素D都是骨骼健康的补充剂,在日常生活中可适量摄入。多吃奶制品、豆制品和绿色蔬菜可有效补充钙质。此外,多晒太阳可提升体内维生素D的转化,促进钙吸收。
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为1000毫克,我国老年人平均每日从饮食中获钙约400毫克,故平均每日补充钙量500—600毫克即可。但一味补钙并不能帮助骨骼形成,血液中钙的含量过多或过少都不行。适当的户外运动有助于骨骼健康。戒掉嗜烟酗酒等不良习惯也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还可以服用schiff益节氨糖钙片来增加骨密度,缓解骨关节疾病。
原来这是骨质疏松前期症状
骨质疏松前期症状有哪些?
骨质疏松是代谢性疾病,可致骨痛、骨折和老年退行性变化。出现以下症状则可能是骨质疏松。一是疼痛,特别是腰背疼痛;二是身体变矮、驼背;三是极易发生骨折;四是在45岁或以前已停经、四肢骨痛、手脚麻木、肌肉抽筋等。但有50%的骨质疏松患者无症状,很多人都是在骨折后才发现的。根据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统计,50岁以上女性一生中发生骨折的几率达40%。
骨质疏松前期症状:怎样控制
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预防骨质疏松。钙和维生素D都是骨骼健康的补充剂,在日常生活中可适量摄入。多吃奶制品、豆制品和绿色蔬菜可有效补充钙质。此外,多晒太阳可提升体内维生素D的转化,促进钙吸收。
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为1000毫克,我国老年人平均每日从饮食中获钙约400毫克,故平均每日补充钙量500—600毫克即可。但一味补钙并不能帮助骨骼形成,血液中钙的含量过多或过少都不行。适当的户外运动有助于骨骼健康。戒掉嗜烟酗酒等不良习惯也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还可以服用schiff益节氨糖钙片来增加骨密度,缓解骨关节疾病。
骨质疏松前期症状:治疗手段
骨质疏松症不是自然的生理老化现象,而是需要治疗的疾病。如被诊断为骨质疏松,则要遵从医生的指导,进行及时积极的治疗。
骨质疏松的治疗包括两个方面,除了日常生活方式的控制外,患者需要服用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其中主要为抗骨吸收的药物。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慢性疾病,其治疗是一项长期任务,所以患者须有长期接受治疗的心理准备。一般患者需服药3年,有骨折史的需要3—5年。
女人更年期的症状有哪些 腰酸背痛
腰背酸痛是更年期妇女骨质疏松的早期症状,出现腰、背四肢疼痛,部分妇女出现肩周炎、颈椎病等
必须知道的骨质疏松早期症状
1.身长缩短、驼背
这是老年骨质疏松症重要临床表现,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著。正常人每人有 24节椎体,每一椎体高度约2cm,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椎体每缩短2mm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cm。
2.明显的感觉疼痛
老年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
3.呼吸功能下降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小。老年人多数有不同程度肺气肿,肺功能随增龄而下降,若再加上骨质疏松所致胸廓畸形,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4.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在老年前期以桡骨远端骨折多见,老年期以后以腹椎和股骨上端骨折多见。由于骨折后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长期卧床易产生褥疮、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等并发症。
5.骨活检及骨计量学检查
一般由髂骨取材,作切片后测量小梁骨量、相对吸收表面、相对骨量、相对骨表面等。但有损伤性及局限性,需专人观察,仅在诊断不明时才能采用。
骨质疏松的症状差不多就是这些了,当老年人发现自己出现了这些症状的话。那么就应该积极的去进行治疗。老年人患上了这种疾病,身体会承受很大的痛苦,因此做子女的都应该多关照一下自己的父母,多些耐心的去照顾他们。
骨质疏松早期症状
骨质疏松症状
腰背疼痛是骨质疏松患者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疼痛多较轻但持续,有时程度剧烈并可持续数周。而急性腰背痛缓解之后,往往可残留不同程度的慢性疼痛。驼背的是骨质疏松的另外一个表现,在严重骨质疏松时,整个脊柱可缩短10~15cm。严重患者在扭转身体、持物、开窗、室内日常活动、跌倒等轻微外力作用下,即可发生骨折。
骨质疏松前期症状
早期,骨质疏松症并无临床症状和体征,患者也无任何不适感。而一旦出现腰背疼痛或是全身疼痛,已经是骨质疏松的中晚期。高危人群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是尽早发现骨质疏松的最好办法。
骨质疏松会不会痛?
疼痛为骨质疏松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但是大多数骨质疏松症患者在初期至中期都不会出现异常感觉或感觉不明显。中晚期,则可表现为急性疼痛后,残留不同程度的慢性疼痛。从疼痛部位看,最常见的部位是腰背部、双肋部、髂骨区域、胸背部、严重时,全身各处均有疼痛。
(一)主要表现
1.疼痛
腰背疼痛是骨质疏松患者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当脊柱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时表现得尤为明显,但在一部分已发生骨折的患者中也可不出现明显症状。即使是很轻微的动作往往也可导致骨折并引起疼痛,故患者就诊时常无明确的创伤史。疼痛多较轻但持续,有时程度剧烈并可持续数周。而急性腰背痛缓解之后,往往可残留不同程度的慢性疼痛。
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①骨转换过快,骨吸收增加导致骨小粱的吸收、断裂,骨皮质变薄、穿孔,从而引起全身疼痛;②在引力作用下,由于骨强度明显下降导致椎体楔形变、鱼尾样变形而引起疼痛;③由于骨骼变形,导致附着于骨骼上的肌肉张力出现变化,肌肉易于疲劳,易于出现痉挛,从而产生肌膜性疼痛。
从疼痛部位看,最常见的部位是腰背部、双肋部、髂骨区域、胸背部、严重时,全身各处均有疼痛。
2.身高缩短、驼背
由于骨松质和皮质组成的骨骼中,骨松质更易发生骨质疏松性改变。由于椎体主要由骨松质组成,而且支持整个身体,因此容易产生身高变短等症状。
骨质疏松时锥体骨小梁破坏,数量减少,强度变弱,易于导致椎体变形,在严重骨质疏松时,整个脊柱可缩短10~15cm。研究发现,妇女在60岁以后,男性在65岁以后之间出现身高缩短。由于脊柱解剖上的缘故,椎体压缩,而椎体后结构如棘突、椎板、椎弓根并未压缩,从而造成脊柱前屈和后突畸形,即驼背出现。驼背越重,腰背疼痛的症状越重。由于受力的原因,有些患者有侧凸畸形。
(二)次要表现
1.骨折
由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首先发生在骨松质区域,导敛骨小梁吸收、断裂、数量下降,同时在皮质骨区域出现穿孔、皮质变薄,从而造成骨强度下降,在轻微外力下就容易出现骨折。因此骨质疏松性骨折首先出现在富含骨松质区域。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髋部骨折和桡骨远端骨折是骨质疏松患者中最常发生的三种骨折。根据美国1984年的统计资料,每年美国全国骨质疏松患者发生人数120万,其中脊柱压缩骨折53.8万,髋部骨折22.7万,桡骨远端骨折28.3万。骨折的类型丰要由骨皮质和骨松质丢失的速率和时间决定。女性绝经后椎体骨折与桡骨远端骨折的发生率迅速上升,至65岁后桡骨远端骨折的发生率相对变化较小,而椎体骨折的发生率持续上升。髋部骨折的发生率上升相对缓慢,直至老年才明显增加。年龄在65岁以上的妇女大约有1/3将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发生骨折的老年人将有12%~20%因此而死亡。
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特点:在扭转身体、持物、开窗、室内日常活动、跌倒等轻微外力作用下,即可发生骨折。
2.呼吸功能下降
骨质疏松所造成的呼吸系统障碍,主要是由于脊柱畸形和胸廓畸形所造成的。虽然患者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及发绀等症状较少见,但肺功能测定发现肺活量和最大换气最减少。
(三)骨质疏松症可分为三大类:
①原发性又可分为两种类型:I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由破骨细胞介导,最常见于绝经不久的女性(多在51~65岁),为高转换型,快速的骨丢失主要为小梁骨,特别是脊柱和桡骨远端;Ⅱ型(老年性骨质疏松)多在65岁以后发生。主要侵犯椎体和髋骨,与高龄、慢性钙缺乏、骨形成不足有关。
②继发性者常继发于其他疾病,如内分泌代谢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库欣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性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血液病(骨髓瘤、白血病)、胃肠道疾病、长期卧床、制动等。
③第三类为特发性,多见于8~14岁的青少年,多数有遗传家族史,女性多于男性。
骨质疏松的症状 发须早白为骨质疏松提供早期线索
人老后,头发会变得花白。很多人知道这是自然规律,但您知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吗?当人老后身体的各项机能都会逐渐衰退,头发黑色素的形成也会逐渐减少,而黑色素是保持头发发黑的根本原因。可是有很多人还很年轻,头发就已经花白了很多,其中一种原因就是骨质疏松导致的。
骨质疏松信号老年人频繁骨折
年龄不断增大,很多早已为人父母的中老年已经渐渐被各种疾病缠身,骨质疏松就是中老年最常见的骨科疾病之一。据骨科医生介绍,更年期妇女更容易患骨质疏松,如果自己的母亲有腿酸软乏力、腰背疼痛等症状,最好去医院早检查早治疗。
雌激素水平下降是骨质疏松的诱因
绝经后的妇女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主要因素是内分泌失衡,特别是雌激素水平的下降。绝经后卵巢功能衰退,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首先引起维生素D 的生成与活性降低,从而干扰肠道内的钙吸收。骨失去了雌激素的保护作用后,甲状旁腺素的促骨骼排钙作用相对增强,人体大量骨钙从尿中排出,加重女性骨质疏松。
专家提醒,骨质疏松早期可无明显症状,骨量在无声无息中丢失,只有当骨量丢失12%以上时,才会出现胸部和下腰段疼痛,并伴有关节酸痛、四肢酸麻、两膝酸软无力等症状,因此骨质疏松极易被忽视。
频繁骨折是骨质疏松信号
很多更年期女性一般认为骨折是摔伤所致,其实跌倒只是诱因,骨质疏松才是真正频繁骨折的原因。骨质疏松后由于骨质变脆,轻微的碰撞都可导致骨折,且骨折难以愈合,常以 腰椎和股骨骨折多见。如果患者因剧烈咳嗽或汽车的颠簸而发生骨折,严重者甚至在日常生活中轻轻一碰、一扭就发生骨折,则说明骨质疏松的病情较重,甚至可能引起神经功能障碍,导致瘫痪。如果患者已经出现频繁骨折的症状,则说明错过了最佳的防治时间。医生建议,如果有腰肌酸软、全身骨骼疼痛,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会使疼痛加剧,并有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疼痛加重的现象,患者要引起重视,最好到医院进行专业检查。
坚持每年一次的骨密度检测
由于更年期妇女骨丢失量加速进行,建议此时期应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对快速骨量减少的人群,应及早采取防治对策。如果检测出来的T值在 -2.5以下,并有脆性骨折症状,被确诊为骨质疏松症。对于更年期的女性,即使骨密度T值未在-2.5以下,也应该要做好预防措施,如补钙,多晒太阳,坚持运动锻炼等。
更年期女性要防骨质疏松
有研究统计发现,全球50岁以上女性,有近三分之一受到骨质疏松症的威胁,但大部分女性在更年期后并没有重视对该症的预防,约有75%患疏松症的“绝经后”女性没有及时治疗。
专家解释说,女性的骨质在35岁时达到了顶点,在45岁时进入更年期时卵巢荷尔蒙慢慢变少,月经开始变短或紊乱,骨质开始慢慢流失。到停经时,卵巢不再分泌女性荷尔蒙,骨头因而开始大量流失,流失量每年少则2%多者高达7%。当60岁时,有些女性的骨质流失量可达40%。在这个过程中,骨质流失是静悄悄进行而没有症状的。
预防骨质疏松不能单纯补钙
骨质疏松早期没有症状,是不知不觉发生和发展的,目前尚无根治的办法,因此,预防尤其重要。
应对骨质疏松应该做好三级预防:一级预防,从儿童期就要开始补钙。由于人的骨量在35岁前是累积阶段,以后骨量逐渐减少,因此要在35岁前尽量提高骨峰值。二级预防,是适当运动和饮食,尽量延缓骨质流失的速度。;三级预防,则是要做到早期预防、治疗。
提到骨质疏松,不少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补钙。对此,钙仅仅是制造骨头的原料之一,还需要人体内的维生素D等微量元素帮助其吸收和合成。而中国人饮食中所含维生素D非常有限,大量的维生素D3依赖皮肤接受阳光紫外线的照射后合成。经常接受阳光照射会对维生素D的生成和钙质吸收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正常人平均每天至少需要20分钟日照。
“骨质疏松治未病的原则是:饮食+运动+药物+早期骨密度检测,实施关键在于持之以恒。”蔡桦表示,未病先防,增加骨量储备,防治钙质继续流失,将会大大减轻骨质疏松的程度,而均衡的营养和适度的体育锻炼是标本兼顾的有效方法。“正常人群通过日常的膳食补充体内所需钙等微量元素,对于预防骨质疏松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骨质疏松前期症状
骨质疏松症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除特发性外,分为I型和II型,I型又称为绝经后骨质疏松,为高转换型,主要原因为雌性激素缺乏;II型又称为老年性骨质疏松,为低转换型,由于年龄的老化。骨质疏松症由多种因素所致,它的基本病理机理是骨代谢过程中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偶联出现缺陷,导致人体内的钙磷代谢不平衡,使骨密度逐渐减少而引起的临床症状。
临床表现
1.疼痛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症,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老年骨质疏松症时,椎体骨小梁萎缩,数量减少,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腰疹肌为了纠正脊柱前屈,加倍收缩,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新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亦可产生急性疼痛,相应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强烈压痛及叩击痛,一般2~3周后可逐渐减轻,部分患者可呈慢性腰痛。若压迫相应的脊神经可产生四肢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也可出现上腹痛类似急腹症。若压迫脊髓、马尾还中影响膀胱、直肠功能。
2.身长缩短、驼背
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着。每人有24节椎体,正常人每一椎体高度约2cm左右,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mm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cm。
3.骨折
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4.呼吸功能下降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着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5.骨密度测量
了解了骨质酥松的前期症状,这对于大家能够更好地认识骨质酥松这个疾病也是很有帮助的。不仅如此,知道了骨质酥松的前期症状,这对于骨质酥松患者本身来说也是有着一定的好处的。在以后的生活中,大家就可以利用骨质酥松前期的症状来对自身或者他人进行有效的判断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保证了骨质酥松症的及时治疗。
骨质疏松有哪些症状
骨质疏松可不是一件陌生的疾病,一般在电视上我们能看骨质疏松的患者要补充钙质,不然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建议大家出现了骨质疏松的症状,要尽早进行有效的治疗,医生介绍,骨质疏松有以下四种症状,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下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身长缩短,脊椎是承受人体绝大部分的重力,如果脊椎受到影响,但是承重能力下降,就会容易变形,椎体受到压缩,其长度缩短就会表现为患者的身长缩短。
2骨折,由于患者的骨骼出现了退行性改变,发生骨折的概率就会明显增加。尤其是中老年患者,一旦发生了骨折,造成的伤害无疑是非常严重的。
3疼痛,随着疾病的发展,疼痛也会向脊柱向两侧放射,这种症状在仰卧和坐位的状态下会有所减轻,如果患者的脊神经受到了压迫,患者的四肢也会产生放射性疼痛。
4呼吸症状,如果患者的胸廓受到了压迫而出现畸形,影响到肺功能就会导致肺活量降低,从而导致呼吸功能异常。
注意事项:骨质疏松早发现,四种症状要关注。希望大家对于这四种症状可以有充分的认识。
女人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
女性更年期骨质疏松是很常见的疾病。由于女性更年期,体内的雌激素水平降低,因此,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也在上升。女性更年期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有哪些?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女性更年期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
女性更年期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的注意点:
1.女性更年期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目的是避免骨折:
绝大多数临床骨质疏松治疗药物对降低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有一定疗效,但循征医学研究表明二膦酸盐具有减少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和髋部骨折的显著疗效。而降钙素和活性维生素D3能改善骨质量,提高其生物力学性能,对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也有明显作用。这是女性更年期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之一。
2.女性更年期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不光是补钙:
很多人可能认为,女性更年期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就是要补钙,只要补足了钙就不会发生骨质疏松了。其实,钙剂与维生素D3是骨质疏松防治的基础药物。
另外,对于更年期骨质疏松的治疗,尤其是绝经早期伴更年期症状者,雌激素补充疗法十分有效。但是,由于补充雌激素有一定的风险,一定要注意在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指导下进行,以避免确定剂量和避免禁忌症等。
中老年人骨质增生患者也需补充的营养
由于中老年人因血钙、营养、运动不足而造骨质增生和骨质疏松的病因,所以中老年人骨质增生也需补钙:
对于老年人来说,骨质增生现象如同白头发、皮肤松弛等现象一样,是机体衰老的标志之一。
老年人骨质疏松,早期可无任何症状。当发展到骨质变薄,骨小梁变细,数量减少,纹理变细时,就可出现驼背、身体缩短、周身酸痛、乏力等。但由于人们往往过分重视骨质增生的症状和体征,从而常忽视了骨质疏松症的存在。既然老年人由于脱钙而发生骨质疏松,但为何还会出现骨质增生呢?
这是因为进入老年期以后,由于存在血钙调控激素的改变、营养不足、室外活动减少等因素,使体内血钙含量下降,血清甲状旁腺素含量增加,降钙素的含量也增加,前者可促进骨质溶解,动员骨钙入血,使血钙增高,从而加剧骨质疏松;后者则促进成骨活动,加速新骨形成。但由于新骨形成常局限在关节部位,而且这种代偿性骨质增生远不能填补骨质的丢失,从而使机体骨质增生和骨质疏松共同存在。
可见,引起骨质增生与骨质疏松的病因是一致的,都是由于机体缺钙造成的,所以二者治疗方法也应当是相同的,都需要补充钙剂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