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预防与治疗
冠心病的预防与治疗
冠心病的易患因素
1年龄:冠心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心肌梗死与心绞痛的发病与年龄成正比。2性别:在我国男性患者的发病率高于女性。3饮食:高热量、高脂肪类的食物也会增加冠心病的发病几率。4糖尿病患者中有50%是合并冠心病,时间越长发生冠心病的几率愈大。 5高血压:高血压也是冠心病患者最常见的易患因素。
冠心病的预防
1首先控制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冠心病的核心问题是患者血脂高造成血液粘稠堵塞血管,使血管管腔变窄,所以控制血脂很重要。2如果患者之前出现过颈动脉斑块,这种情况下要高度注意是否有冠心病的发生,危险积分越多,患冠心病的风险就会越高。3应该定期检查身体,可以通过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来提早发现冠心病。
冠心病的治疗
1首先要按时服药。
2定期复查血压、血糖、血脂和心电图。
3冠心病患者不能从事增加心脏负担的活动:如爬山、快跑、生气、便秘、吸烟等。
冠心病的治疗现在主要包括三种治疗方式: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冠脉搭桥。药物治疗主要是增加冠状动脉的血供和减少心肌好氧,尽力挽救缺血心肌,减低病死率;介入治疗主要是经皮穿刺球囊导管,撑开血管改善血管通畅率。搭桥治疗是针对比较严重的冠脉堵塞血管采取的治疗措施,它是采用在病变血管上架桥的方法来达到治疗目的。
到底二级高血压严重吗
(2)合理膳食:包括减少钠摄入,适当增加钾、钙、镁摄入,减少膳食中的脂肪。
(3)限制饮酒:有研究认为,饮酒与血压呈u型曲线关系,并存在阈值反应(40g酒精为阈值),为预防高血压,最好不饮酒;有饮酒习惯者,应戒酒或尽量少饮酒(<50m1/d=。
(4)增加体力活动:体力活动少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是体力活动多者的1.52倍,因此,提倡坚持经常性的体力活动,尤其是有氧运动。
(5)心理平衡:个人因素及环境因素造成的心理压力常使患者采取不良生活方式,后者与高血压及心血管病的危险性升高有关,因此应正确对待及设法缓解各种心理压力。
2、高血压的二级预防措施高血压的合理治疗包括:
(1)应用简便、有效、安全、价廉的抗高血压药物使血压降至正常。
(2)保护靶器官。
(3)兼顾其他危险因素的治疗。
(4)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应采取综合性措施,因人而异的个体化治疗,以达最佳疗效。
3、开展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是根本途径
(1)医院健康教育: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临床实践中施行医疗保健的同时,实施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实现三级预防。
(2)社区综合防治:建立防治网络,并进行人员培训。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包括基线调查及前瞻性心、脑血管病调查。人群分组和实施干预措施,对参加防治的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对干预组实施三级预防措施。
4、心血管多种危险因素的联合干预几项人群研究表明,虽然随机临床试验已证实降低血压的益处,但是,经过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其冠心病、脑卒中发生率及总病死率仍明显高于非高血压患者。观察表明,经过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与非高血压病患者相比,前者动脉硬化程度更严重,LVN更明显。因此提出,在产生高血压病并发症过程中,有多种危险因素参与,在预防及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应进行心血管多种危险因素的联合干预。
(1)戒烟:戒烟能降低多种疾病包括卒中的危险性,对中青年尤为明显,35岁之前戒烟者与不吸烟者预期寿命无差异。
高血压病的预防不仅要降低高血压病患病率,更重要的是减少或延缓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出现。高血压病预防分为三级:一级预防即针对高血压病高危人群,也针对普通人群,是在存在危险因素而尚未发生高血压时采取预防措施。二级预防是针对已诊断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系统地有计划地全面治疗,以防止病情加重或发生并发症,实质上就是动脉硬化、脑卒中、冠心病等的一级预防。三级预防是指高血压病危重患者的抢救,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死亡,同时也包括抢救成功后的康复治疗。显然,高血压病预防重点在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1、高血压的一级预防措施
(1)减轻体重: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子,按中国最近制定的标准,体重指数>23时称为超重。减重的主要措施是限制过量进食、增加运动量。
(2)降低胆固醇:冠心病危险性下降幅度与胆固醇下降幅度成比例,采用HMG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使胆固醇下降1~1.5mmol/L(40~60mg/d)时,可使主要冠心病危险性下降l/5~1/3。此外,降低胆固醇也使脑卒中的危险性降低。
(3)治疗糖尿病:UKPDS试验随访10年的结果表明,胰岛素和磺酰脲类降糖药可使糖尿病微血管病事件发生率下降l/4。虽然冠心病有明显下降之趋势,但对大血管事件的影响尚不清楚。
(4)抗血小板治疗:对冠心病患者,应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能降低脑卒中病死率,对无心血管病史者,抗血小板治疗能降低冠心病危险性,但是否降低卒中或总心血管病死亡危险尚不清楚。HOT研究证实,每天服用阿司匹林75mg,冠心病事件下降1/3,但缺血性脑卒中或心血管病病死率均无明显下降。
(5)其他危险因素的干预:有证据显示,减轻体重、运动、降低纤维蛋白原可改善心血管病危险性,但尚未被大型临床试验所证实。补充抗氧化类维生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E和降低半胱氨酸的维生素如叶酸、维生素B12,降低尿酸水平可能有好处,但尚需大型临床试验证实。
现在大家应该知道二级高血压严重吗的答案了,希望每个人在平时都要注意一下饮食,不能暴饮暴食,这样患上高血压的可能性小点。一旦发现自己已经是二级高血压了,一定要记得早点接受治疗,早点将血压降下来,这样你自己的身体也会舒服很多。
哪些病症可以引发心脏病呢
一、高血脂症
如果患者血液中的脂质过多,在血管中就会出现脂质沉淀的现象,这样就很容易引起心肌梗塞,从而导致发生冠心病。
二、高血压病
在冠心病常见的原因中,高血压病也是一种,高血压容易导致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这样会增加心脏的病变,患者要尽量的避免高血压疾病,一旦发现要马上进行治疗,以尽快治愈。
三、年龄
但人们过了四十岁以后,血管的弹性就大大的不如从前了,心脏能力也开始降低,这时就很容易发生冠心病,大家一定要预防好。
四、糖尿病
有糖尿病的患者也很容易引发冠心病的出现。研究表明,冠心病占糖尿病病人所有死亡原因和住院率的近80%,所以大家一定要警惕糖尿病,预防好该病也就很大程度上预防了冠心病。
五、肥胖症
肥胖会导致患者血管狭窄,心脏动脉硬化,增加冠心病的死亡率,所以该病患者一定要控制好体重,保证身体的健美。
女性心血管病的特点
心血管疾病也是女性健康的首要杀手,但女性心血管疾病危险的知晓率较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贯穿着女性的一生,青春期女性易患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妊娠期并发心脏病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绝经期之后,体内雌激素分泌逐渐减少,会引起血脂增高,血液黏稠度增加,从而冠心病的发病机会增加。下面简单总结了女性冠心病的几个特点:
1. 女性冠心病发病也呈低龄化趋势。45岁以前女性冠心病患病率显著低于男性,45岁以后女性患病率逐年增高,至60岁时男女患病率已无明显差别。
2. 患病因素: ①吸烟、超重致女性患冠心病的危害更大。吸烟使男性患冠心病的风险增加4-6倍,而女性则为6-9倍。②糖尿病在冠心病的发生和严重程度方面在女性影响更严重。③血脂异常以低HDL-c和高TG多见。④绝经为女性的一个独特危险因素。雌激素产生减少,导致血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增加。另外女性冠心病临床表现不典型,冠脉造影阳性率低,预后差。
女性心血管防治策略也有不同:比如阿司匹林及他汀类降脂药在男性心血管病一级预防中作用明确,但在女性病人则有较多争议;女性冠心病症状不典型,介入治疗风险与男性不同;地高辛在女性应用比较男性获益较少,风险较大等。
对女性心血管疾病预防建议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和主要危险因素干预两大方面。生活方式干预又包括避免主动和被动吸烟、保持每日的体力运动、饮食控制及减轻体重等。危险因素的控制亦非常重要。
到底二级高血压严重吗
高血压病的预防不仅要降低高血压病患病率,更重要的是减少或延缓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出现。高血压病预防分为三级:一级预防即针对高血压病高危人群,也针对普通人群,是在存在危险因素而尚未发生高血压时采取预防措施。
二级预防是针对已诊断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系统地有计划地全面治疗,以防止病情加重或发生并发症,实质上就是动脉硬化、脑卒中、冠心病等的一级预防。三级预防是指高血压病危重患者的抢救,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死亡,同时也包括抢救成功后的康复治疗。显然,高血压病预防重点在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1、高血压的一级预防措施
(1)减轻体重: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子,按中国最近制定的标准,体重指数>23时称为超重。减重的主要措施是限制过量进食、增加运动量。
(2)合理膳食:包括减少钠摄入,适当增加钾、钙、镁摄入,减少膳食中的脂肪。
(3)限制饮酒:有研究认为,饮酒与血压呈u型曲线关系,并存在阈值反应(40g酒精为阈值),为预防高血压,最好不饮酒;有饮酒习惯者,应戒酒或尽量少饮酒(<50m1/d=。
(4)增加体力活动:体力活动少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是体力活动多者的1.52倍,因此,提倡坚持经常性的体力活动,尤其是有氧运动。
(5)心理平衡:个人因素及环境因素造成的心理压力常使患者采取不良生活方式,后者与高血压及心血管病的危险性升高有关,因此应正确对待及设法缓解各种心理压力。
2、高血压的二级预防措施高血压的合理治疗包括:
(1)应用简便、有效、安全、价廉的抗高血压药物使血压降至正常。
(2)保护靶器官。
(3)兼顾其他危险因素的治疗。
(4)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应采取综合性措施,因人而异的个体化治疗,以达最佳疗效。
3、开展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是根本途径
(1)医院健康教育: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临床实践中施行医疗保健的同时,实施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实现三级预防。
(2)社区综合防治:建立防治网络,并进行人员培训。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包括基线调查及前瞻性心、脑血管病调查。人群分组和实施干预措施,对参加防治的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对干预组实施三级预防措施。
4、心血管多种危险因素的联合干预几项人群研究表明,虽然随机临床试验已证实降低血压的益处,但是,经过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其冠心病、脑卒中发生率及总病死率仍明显高于非高血压患者。观察表明,经过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与非高血压病患者相比,前者动脉硬化程度更严重,LVN更明显。
因此提出,在产生高血压病并发症过程中,有多种危险因素参与,在预防及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应进行心血管多种危险因素的联合干预。
(1)戒烟:戒烟能降低多种疾病包括卒中的危险性,对中青年尤为明显,35岁之前戒烟者与不吸烟者预期寿命无差异。
(2)降低胆固醇:冠心病危险性下降幅度与胆固醇下降幅度成比例,采用HMG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使胆固醇下降1~1.5mmol/L(40~60mg/d)时,可使主要冠心病危险性下降l/5~1/3。此外,降低胆固醇也使脑卒中的危险性降低。
(3)治疗糖尿病:UKPDS试验随访10年的结果表明,胰岛素和磺酰脲类降糖药可使糖尿病微血管病事件发生率下降l/4。虽然冠心病有明显下降之趋势,但对大血管事件的影响尚不清楚。
(4)抗血小板治疗:对冠心病患者,应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能降低脑卒中病死率,对无心血管病史者,抗血小板治疗能降低冠心病危险性,但是否降低卒中或总心血管病死亡危险尚不清楚。HOT研究证实,每天服用阿司匹林75mg,冠心病事件下降1/3,但缺血性脑卒中或心血管病病死率均无明显下降。
(5)其他危险因素的干预:有证据显示,减轻体重、运动、降低纤维蛋白原可改善心血管病危险性,但尚未被大型临床试验所证实。补充抗氧化类维生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E和降低半胱氨酸的维生素如叶酸、维生素B12,降低尿酸水平可能有好处,但尚需大型临床试验证实。
冠心病预防
冠心病的预防要从生活规律的改善抓起,冠心病常常是由小病变大病,在初期只是高血压、高血糖等“三高”问题,随着病情发展逐渐引发心脑血管病变,最终导致冠心病。生活中应该尽量避免高脂、高糖食物,同时戒烟戒酒,避免熬夜等严重损耗精力的工作。有轻微心血管病的患者要准时吃药,按时复查,避免病情恶化。
(1)起居有常,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工作,临睡前不看紧张、恐怖的小说和电视。
(2)身心愉快,忌暴怒、惊恐、过度思虎以及过喜。
(3)控制饮食,饮食且清淡,易消化,少食油腻、脂肪、糖类。要多食蔬菜和水果,少食多餐,晚餐量少,为宜喝浓茶、咖啡。
(4)戒烟少酒,吸烟是造成心肌硬塞、中风的重要因素,应绝对戒烟,少量饮啤酒、黄酒、葡萄酒等低度酒可促进血脉流通,气血调和,但不能喝烈性酒。
(5)劳逸结合,避免过重体力劳动或突然用力,饱餐后不宜运动。
(6)体育锻炼,运动应根据各人自身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选择,如打太极拳、乒乓球、健身操等。要量力而行,使全身气血流通,减轻心脏负担。
冠心病预防方法
(1)起居有常。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工作,临睡前不看紧张、恐怖的小说和电视。
(2)身心愉快。忌暴怒、惊恐、过度思虎以及过喜。
(3)控制饮食。饮食且清淡,易消化,少食油腻、脂肪、糖类。要用足够的蔬菜和水果,少食多餐,晚餐量少,为宜喝浓茶、咖啡。
(4)戒烟少酒。吸烟是造成心肌硬塞、中风的重要因素,应绝对戒烟。少量饮啤酒、黄酒、葡萄酒等低度酒可促进血脉流通,气血调和,但不能喝烈性酒。
(5)劳逸结合。避免过重体力劳动或突然用力,饱餐后不宜运动。
(6)体育锻炼。运动应根据各人自身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选择,如打太极拳、乒乓球、健身操等。要量力而行,使全身气血流通,减轻心脏负担。
冠心病预防的四大对策
心血管病四大防线及预防对策根据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全球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为1700万,在每三个死亡的人中就有一人死于心血管疾病,这一数字到2020年预计增加50%,而且死亡人数的80%分布在低中等收入国家。从2000年到2020年,心肌梗死将在各种死因中从第五位上升为第一位,脑卒中将从第六位上升到第四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一个系统的过程,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以及近来为人们关注的代谢综合征等危险因素可看作是疾病的上游,有时在一个人身上可集中多种危险因素。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这些危险因素在人群中越来越普遍地存在,并向青少年发展。心血管疾病从危险因素到出现临床症状,这中间大概需要几十年的时间。但遗憾的是,有相当多的病人从来没有症状和先兆,突然发生心肌梗死、脑卒中甚至意外的死亡。即使能够救治成功,患过心肌梗死的病人最后在慢性的疾病发展过程中会出现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现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及发达国家共同面临的新挑战。”针对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同仁医院心血管中心胡大一教授呼吁加强心血管病预防,层层设防,阻断疾病的发生和进展。他提出需要构建四条防线:第一条防线是防发病,即做好一级预防。它的核心内容是对多种危险因素的综合控制。首先要改变传统医疗实践和模式。“上医治未病”,“目前我们用过多的力量去针对疾病下游,如介入治疗及搭桥等技术是十分必要的,但它只能针对已到晚期或有严重后果的情况。我们应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疾病的上游,强调预防。”二要从传统的以经验为基础的模式转向循征医学的模式,即所有的干预措施应有研究证据。第三,组建多学科的联盟。过去,高血压学会只管高血压,糖尿病学会只管糖尿病等等。这一情况已不适合在一个人身上有多种危险因素的情况。只有多学会的联合行动,齐抓共管,在一个平台上共同治理多重危险因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要预防危险因素,我们还要预测患者在未来的10年、20年的发病风险和死亡风险,再根据不同危险程度划分出不同的人群,对不同人群提出不同的干预措施。第四,改变专科医生和社区医生脱节的局面。只有将临床研究的重大成果转化为广大医生包括社区医生规范的医疗实践,才能达到减少疾病的社会效益。如他汀类药物可以减少1/3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病,但这类药物用得太晚、太少、太短,很多医生大都是在心肌梗死3-6个月后才开始用药。介入治疗对缓解病人症状确实有好处,但遗憾的是它并不改善病人的预后,介入治疗只有和他汀类药物手拉手,才能从根本上改善病人的预后。第二条防线是防事件。即已发病的病人,能不能让他长期稳定,不出现心肌梗死?其中稳定斑块、抗栓治疗是防事件的关键,没有血栓就没有事件。早期使用他汀类药物,既可发挥降脂以外的稳定斑块的作用,又可以改善内皮细胞,抗炎症。联合使用不同机制的抗血栓药物,不但是新的研究方向,而且已成为新的医疗实践。抗栓的第二个部分就是抗凝血霉。抗凝血霉的重大进展是低分子肝素的研制成功,低分子肝素与静脉肝素效果相同甚至比它更好,它会在很多领域中取代普通肝素;而戊糖的效果又好于低分子肝素。这一药物的一大特色是不论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每天一次,固定剂量2.5毫克,没有剂量的差别,这就方便了病人,保证了安全用药。第三条防线是防后果。如果出现了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后果,就要考虑如何尽快地、用科学的手段规范地救治病人。医院组建胸痛中心,开通绿色通道,家属应及时送患者去医院挽救生命。无论是溶栓还是介入治疗,都要强调时间。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作为病人,只要有胸痛就要上医院以争取获救的机会。对于低危险病人应联合使用不同的、及时的抗栓药物,对于高危险病人应该及早地介入干预,早期使用他汀类药物。第四条防线是防复发。“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成功挽救病人后,做好二级预防,防止再次梗死,防止意外死亡,减慢或防止心力衰竭的发生。首先要重视生活方式的改变,得过心肌梗死的病人必须戒烟,并使用预防药物,如阿司匹林、β阻滞剂、他汀类降脂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选择有效的药物,还要达到有效的剂量。国内目前存在很多卫生资源的浪费,不是品种不对,就是用药剂量不对,没有使病人得到应有的保护。不能片面地计算一片药的价钱,要从宏观上计算卫生成本。通过预防减少事件,减少住院,这才是最大的节省。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预防
1.一级预防 针对未患冠心病的人群,对冠心病易患因素进行干预,防止冠心病的发生,这项工作是一项相当艰巨的工作,从儿童,青少年时期开始就应着手冠心病预防工作的开展。
公认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男性,有过早患冠心病的家族史(父母,兄弟在55岁患确定的心肌梗死或突然死亡),吸烟(现吸纸烟≥10支/d),高血压,糖尿病,HDL-C浓度经重复测定仍<0.9mmol/L(35mg/dl),有明确的脑血管或外周血管阻塞的既往史,重度肥胖(超重≥30%),在众多的冠心病易患因素中,有的为不可改变的因素,如:年龄,性别,心脑血管病家族史;其他均为可改变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抽烟,饮食习惯,肥胖等,因此,为防止发生冠心病,应积极控制“可改变的因素”,控制体重,适量运动,戒烟,低脂低盐饮食是重要的保健措施,有效控制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是更为迫切的任务,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冠心病的发病率可显著降低。
2.二级预防 针对已患冠心病的人群,防止病情发展和猝死,对于未发生心肌梗死者,应积极防止心肌梗死的发生。
对于心肌梗死病人的二级预防,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卫生宣教工作;对冠心病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止冠状动脉病变继续进展;药物或手术防治心肌缺血,左室功能不全或严重心律失常;对有再梗或猝死高危险性者应尽量减少易患因素。
近年提出的冠心病一,二级防治工作中的“ABC方案”的含义可概括为:
A——Aspirine(阿司匹林),意即在冠心病的防治工作中应采用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部分临床工作者认为也含有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之意;
B(beta)——Blocker(β受体阻滞药);C——Cholesterol,即降低胆固醇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