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怎样教育心理自卑的孩子
父母怎样教育心理自卑的孩子
第一,查明原因,对症下药。一般说来,孩子的自卑感不是天生就有的,是大人们教育不得法造成的,心理学家说,中小学生自我意识较差,常常以成年人对自己的看法评价自己,即使有了独立的见解,往往也比较简单、片面。因此,在这个时期,如果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能力估计不恰当,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就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卑感。还有的家长,’很铁不成钢”,对孩子的行为横挑鼻子竖挑眼,并且唠叨起来没完,这种不公正的评价也会使孩子产生自卑感。还有的因学习成绩不好或身休不好。都会产生白卑感,假如你的孩子有自卑感,一定要首先分析清是嘟种原因造成的。
第二,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宜,评价要合理。家长在帮助孩子克服自卑感时,要根据孩子的能力和水平,提出恰当的要求,给予合理的评价,比如,有的孩子考试门门都不及格,那么。第一步,家长可以要求孩子争取几门及格,如果孩子达到了要求,家长就应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再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不要怕孩子有反复,不要操之过急,要肯定孩子的努力精神,耐心分析孩子反复的原因,鼓励孩子赶上去。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看到自己经过努力取得的成绩,增强信心,克服自卑感。
第三,要帮助孩子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孩子有自卑感还与他们知识贫乏、见识短浅有关年龄相仿的孩子聚在一起,有的谈天说地,讲得绘声绘色,有的却一无所知,听得目瞪口呆一无知识的孩子和别人一比,很自然地感到自卑。所以,家长要有意识地丰富孩子的知识,扩大其眼界,提高孩子的各种能力。为此。家长可以指导孩子阅读,带孩子参观游览等,使孩子感到自己有知识,有能力,不比别人差,这样,孩子就会逐渐消除自卑感。
第四,要讲究方法,给予鼓励:家长帮助孩子克服自卑感,最重要的是,尊重和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比如,孩子没考好,只要有了认识,不是满不在乎,家长就应体谅孩子的心情,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制定措施,而不能感情用事,一味讽刺、挖苦、指责、埋怨,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小学四年级的教学过程中,从来投给学生打过不及格的分数。学生不会时,他让学生学会了再打分。这样,增强了学生的进取心,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当家长的,都应采取类似的科学方法。
有自卑感的孩子往往有“破罐破摔”的思想,批评对他们往往效果不大,表扬、鼓励倒常常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因此,孩子有了进步,家长要及时表扬、鼓励;孩子出了问题,
家长也要对其中的积极因素给予肯定、这样,不仅可以使他振奋精神。克服困难,而且可以加深家长同孩子的感情,当然,家长在表扬的同时,也要指出孩子的不足,提出努力方向。
第五,要坚持不懈,不能操之过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的自卑感不是一天形成的,克服它,也要有个过程,当家长的不能操之过急,要允许孩子有反复,要有信心、有恒心、有耐心。坚持不懈地教育和帮助孩子,孩子的自卑感就一定能克服。
家庭教育是培根教育
家庭是人成长的根部和根本,家庭教育是“培根教育”。无论父母有多大的成就,孩子的教育失败,意味着父母整个人生的失败。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
人类有两件事情最难:一是如何“统治”他人;另一个是如何“教育”他人。
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
如果父母处于谋生状态,最好让孩子体验父母劳动的辛苦和辛酸,孩子会增加改变命运拯救家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过,父母需要为孩子提供最基本的文化资源,不让孩子陷入“人穷志短”的自卑的深渊。
如果富裕的家庭不能为孩子提供适合孩子成长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方法,倒不如让孩子过节制的、低调的比较贫穷的生活。
孩子的安全感来自他的父母的陪伴。父母在哪里,哪里就是他的家。
并非祖父母就一定不能教育孩子,在中外历史上,从来不缺乏祖父母成功地教育孩子的案例。但是祖父母教育孩子时,遇到了新的难题。这是一个长辈需要向晚辈学习的“后喻文化”时代。
育儿之时这些“不要”要谨记
一、父母教育孩子须知
1.不要整天围着孩子转
父母教育孩子,陪伴孩子长大的过程中,不要整天围着孩子转,应该多给自己一点自由,多给孩子一点空间,否则很容易导致孩子过度依赖父母,那么以后孩子就会比较难适应新的环境。
2.不要过于严厉批评指责
父母教育孩子不要对孩子过于严厉地进行批评指责。被适当表扬着长大的孩子,身心健康比经常被批评指责长大的孩子要好得多 ,所以作为家长的,想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身心健康的人,那么平时就不要经常对孩子过度严厉批评指责。
3.不要为了孩子失去自我
父母教育孩子也不要为了孩子就完全失去自我,不可以让自己没有爱好、没有时间、没有自由,这样反而会使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多一份埋怨。
4.不要让孩子经常看电视
父母教育孩子,要注意不要让孩子经常看电视。现在好多的孩子都喜欢整天看电视或者玩电子产品,但是这样子对于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一方面会影响孩子的视力,另一方面孩子就会渐渐失去活力,而且各方面的能力也得不到提高。
5.不要不舍得让孩子做家务
父母教育孩子,就不要不舍得让孩子做家务。孩子也是家里的一份子,帮忙做家务是应该的,而且多让孩子做家务,不仅可以使亲子感情变得很好,而且可以锻炼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让他从小就养成了自理自立的好习惯。
二、父母教育孩子禁忌
父母教育孩子,不要对孩子过度溺爱,也不能对他要求过高,平时要注意多关心孩子,特别是孩子的心理情感需求。在家里不要什么事情都帮孩子搞定,多鼓励自己动手动脑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
宝宝做错事家长怎么做
教育与批评孩子最好在家中。一家人可以在一周选择一个时间坐在一起,开诚布公地交流。父母可以借此机会提出对孩子的要求,孩子也可以对父母提出 意见。在平等交流之后,孩子如果认识到错误,父母可以督促孩子自己订出改正错误的计划表。孩子普遍自尊心很强,他对于自己写下的计划是会认真对待的。
一是早上出门时。一日之计在于晨,父母要帮助孩子怀着愉快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温馨地与孩子道别,而不是让孩子从早上开始就受气。
二是一起吃饭时。很多父母平时不抽时间陪孩子,只有吃饭时专心面对孩子,看到孩子有什么问题,或者突然想到孩子有什么问题,就开始教育孩子。这样会影响孩子的食欲,破坏本来宁静的家庭时光,让孩子觉得和父母吃饭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
三是父母脾气变坏时。父母脾气已经很坏,很容易一张嘴就骂人,结果伤了孩子,也损害了自己做父母的慈爱形象。此时,一定要息怒,等自己心平气和后再开口。
四是发生直接冲突时。孩子说好晚上8点回来,结果10点才回来。父母早已窝了一肚子火,这时如果开口,必然发生直接的冲突。倒不如把事情压后,等第二天再听孩子解释。而且,父母表现了宽容与大度,会让孩子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古人对批评教育孩子的时机也很讲究,他们认为,年幼和地位卑微的人有过错的时候,不应该责备。清人陈继儒认为“卑幼有过,慎其所以责让之者”。他认为以下七种情形不宜批评孩子:
第一,“对众不责”,即不要在众人面前责备孩子。
第二,“愧悔不责”,即惭愧后悔不责备孩子。
第三,“暮夜不责”,即夜晚不责备孩子。
第四,“正饮食不责”,即吃饭时不责备孩子。
第五,“正欢庆不责”,即正在欢庆时不责备孩子。
第六,“正悲忧不责”,即正在忧伤时不责备孩子。 第七,“疾病不责”,即正在患病时不责备孩子。
父母如果能在合适的时间与合适地方采用合适的方法教育批评孩子,孩子易接受,批评的效果自然好。接下来向大家介绍教育孩子的十大最佳动机。
怎样教育胆汁质和抑郁质的孩子
(1)胆汁质胆汁质的孩子脾气犟,他们常有自己的主见,父母教育他们时应尽力了解情况,并顺其习惯讲明道理,做出榜样。胆汁质的孩子精力旺盛、有独创性。别人轻易能做到的事,他们往往做不太好;一旦迷上什么,他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并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获得成功。他们这种独创精神,父母要注意给予表扬鼓励。
(2)抑郁质抑郁质的孩子外表文静、腼腆,内心却特别敏感好胜,属于内向型。他们多数带有自卑感。父母批评他们,特别要注意场合分寸,有时只用眼神和语言就足够了,这样有利于培养和保护他们的自信心。细心、专主是 他们的优点,父母应该经常给予表扬鼓励。
气质的差异与品行的好坏无关,父母要注意帮助孩子扬长避短,因势利导地进行教育,以利于孩子心理正常发育。
这些育儿方法让你充满智慧
1.了解孩子
虽然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比较长,但是很多父母可能都不了解自己的孩子。父母想要把孩子教育好,前提就是要了解孩子。父母必须要了解孩子的性格,然后实行措施,加以改变。如果孩子性格内向,那么父母就应该多多鼓励孩子,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多让孩子和人群接触,多让孩子站在闪光点;如果孩子太自负,那么父母可以告知孩子,自负会让人退步,适当的父母还要让孩子体验失败的失落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父母只有了解自己的孩子,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
2.懂得批评和奖励双重规则
孩子们做的对,父母就该奖励孩子;但是如果孩子做的不对,父母就该批评孩子。想要教育好孩子,永远赞美孩子是不够的,这样容易让孩子出现骄傲和自负以及目中无人的缺点。如果只知道批评孩子,那么容易让孩子出现自卑的心理。作为父母,不能出现这种做法,父母应该从这两个方面出发,该批评时,要批评孩子,该奖励时,要奖励孩子。
3.懂得尊重孩子
孩子们同样要面子,所以爸爸妈妈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记得给足孩子面子,爸爸妈妈记得不要在其他小朋友面前教育自己的孩子,不然孩子会觉得没面子,即使他们自己错了,在朋友面前,孩子们可能还是会据理力争,死不认错。所以,爸爸妈妈记得要尊重自己的孩子哦。
4.爸妈自己做个明智的人
只有爸妈自己明智,那么孩子们才不至于糊里糊涂。爸妈想要拥有超棒的宝宝,那么首先,爸爸妈妈要成为很棒的爸爸妈妈。初次成为人父和人母后,爸爸妈妈记得要自己充电,要多看育儿书籍和提升自我的书籍。这样才不会在育儿的道路上走弯路。
教育孩子,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但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爸爸妈妈们只要在育儿的道路上艰苦卓绝的奋斗,同时给宝宝树立好榜样,那么宝宝们一定会成为很棒的人。
根据孩子天性选择教育方法
【教子现场】
欧阳欣欣的父母高兴地去女儿的学校参加元旦联欢会,他们希望看到自己的女儿在舞台上的表演。但实际上他们不仅在台上没有看见女儿,在台下也没有找到。原来,欧阳欣欣的父母去年参加了联欢会后,看到别人家孩子出色的文艺表演节目,感觉很好,于是要求女儿也要进行这方面的训练,还告诉女儿说下次联欢会上,一定也要表演节目。
在文艺方面没有天赋的欧阳欣欣,不管如何训练都找不到感觉。但父母为了让她拿名次,强迫她学一个对成人来说都算得上高难度的舞蹈。她害怕表演时会出丑,所以就没有参加联欢会演出。为了躲避父母,她没参加联欢会,偷偷地跑开了。
【专家解析】
“孔子教人,各因其材”,这是宋代理学家朱熹总结的孔子教育学生的方法。古人就已经知道根据不同的人来施以不同的教育,以此获得理想的效果。而现在有些父母对因材施教却缺少深刻理解。他们想让孩子出人头地,希望孩子在今后的激烈竞争中取胜,强迫孩子学这学那,结果却常常事与愿违。这其中的原因是父母没有注重孩子的自然天性,不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没有对孩子进行因材施教。
认识孩子是教育好孩子的前提。今天,大多数父母已懂得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许多父母想方设法、省吃俭用,为子女添置设备,让孩子去学钢琴、学书法、学舞蹈、学英语……常见于媒体的很多关于“天才儿童”的报道,让人们对这些孩子的表现感到吃惊。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去做音乐家、演奏家、舞蹈家。很多孩子可能根本对音乐、书法、舞蹈就没有什么兴趣,父母的强迫反而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甚至导致了一些不该发生的悲剧。
同样是孩子,在智力、性格、心理等各个方面会存在着不同的特点。父母首先要了解孩子自身的特点,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顺应孩子的自然天性,采取适合孩子自身特点的方式,因材施教,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只有认真分析孩子的智力结构、兴趣爱好、性格偏向等,采取适合孩子特点的教育方式,才能使孩子发挥出自己的特长,逐渐改善先天的不足,健康地成长。
【建议父母的妙招】
父母从孩子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避免教育的盲目性,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养,才能使孩子扬长避短,为孩子打造最佳的成长模式。
支招一:发现孩子的优势,赏识孩子的长处
方法示例
鲁海峰是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被同学说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他的各项体育成绩在班里都是第一,而学习成绩却总是一塌糊涂。鲁海峰知道自己天生脑子不太灵活,因此有些自卑。在如今分数就是一切的观念下,鲁海峰的父母却不这样看待。他们认为体育成绩好的孩子同样有出息,所以,他们总是鼓励鲁海峰发展体育强项,让孩子把长处尽量发挥出来。
一次,鲁海峰参加学校运动会,报名的各项比赛都拿了第一,为此父母鼓励他努力锻炼,以后考体校,将来进国家队,参加奥运会比赛。父母激励的话语增加了鲁海峰的信心。他不再有自卑的心理,每天充满着希望去刻苦锻炼,果然在鲁海峰上初二时,由于其长跑成绩突出,被直接选入了省体校。
操作提示
父母首先要了解孩子的长处,鼓励孩子发挥自己的优势,不管这个优势在一般的观念中是不是具有很大的价值。哪怕别人都不抱希望,父母也应该鼓励孩子。只要孩子具备他人没有的强项,孩子就有了他人不具备的竞争力。
支招二:不强求孩子练特长
方法示例
萧萧的父母勒紧裤腰带,四处筹款,为儿子购置钢琴后,便如监工一样督促孩子苦练,剥夺了孩子所有的娱乐时间。渐渐地,萧萧开始厌恶弹钢琴,他痛恨父母不尊重自己的意愿,强迫自己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剥夺了自己应有的权利。
有一天趁父母不在家,萧萧挥锤砸毁了钢琴键盘,父母回到家后他还威胁父母说,如果再强迫他继续练琴,他就要用刀剁下自己的手指。父母看到这种与最初期望相违背的后果,心里充满痛苦和无奈。
操作提示
父母不要仅从自己的观点出发,强求孩子去发展什么特长,也不要过于性急地去训练孩子。父母急于训练孩子,会打乱孩子兴趣爱好的临界期,使孩子永远地失去某种能力发展的可能,因为反复的、强迫的刺激将使孩子产生厌恶情绪。
支招三:根据孩子的性格选择教育方式
方法示例
骏骏是个聪明的孩子,但他天生敏感,动不动就伤心落泪。骏骏的父母知道不能对儿子采取严厉批评的教育方式。一次,骏骏考试时因粗心造成丢分,父母却没有指责他,而是心平气和地拿出卷子,帮骏骏一起找原因,并且劝告他以后考试时要细心,做完后要认真检查。还告诉他胜不骄,败不馁的道理,讲述名人战胜挫折的故事。骏骏在父母的培养下,越发的聪明可爱。
操作提示
有的孩子敏感多疑,有的孩子争强好胜,有的孩子懦弱退缩,有的孩子勇敢坚强……父母应该根据孩子自身的性格特点,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使孩子能够愉快地接受,这样才会获得好的效果。
支招四:不生搬他人的教子经验
方法示例
林清华成绩一般,他的父母最初比较注意监督他的学习,后来听了很多家长的教子经验,说他们根本不用管孩子,而孩子的成绩依然很好,还说孩子如果天生是学习的料,大人根本不用费心管教等。于是,林清华的父母对他的学习的监督开始放松了,林清华的成绩不久就下滑很多。
林清华的父母这才认识到此法运用在自己孩子身上不合适。为了提高孩子的成绩,他们又开始监督林清华的学习,一有空就陪着林清华学习,帮助他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久,林清华的成绩又提升了上来。
操作提示
听信别人对孩子的教育经验,生搬硬套别人的教育方式,并不一定能达到同样的效果。父母要善于根据孩子的特点去摸索相应的教育方式,只有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孩子才会不断进步。
如何杜绝孩子自卑情绪的产生
幼儿自卑的早期表现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在公共场合比较胆小。具体表现为在公共场合不愿开口说话和做事,以及做任何能引起别人注意的事情。对于比赛一类的事情更是避之不及,虽然心理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但早在比赛前自己就已经否定了自己。
二、不愿与人交往。内心自卑的幼儿往往比较自闭,不愿意主动与人交往,宁愿一个人独来独往。拒绝与他人来往,也是自卑的幼儿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避免暴露的一种表现。
三、对他人轻视或嫉妒。有自卑心理的幼儿往往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但是为了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往往以故意贬低他人的方式来求得平衡。遇上比自己厉害或者条件好的人,对自己没有一个理性地规划,只是一味地嫉妒。
四、没有主见,不能坚持自己的意见。自卑的幼儿往往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即使在与别人意见相左时,也不能很好地坚持自己的观点,或思前想后,犹豫不决,或随大流。
如何在幼儿时间纠正自卑或者完全避免自卑,对父母来说是一件比较困难也需要耐心坚持下去的事情。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驱逐幼儿心里的阴影。自卑心理的形成,可能只是源于一次失败的或者一次不愉快的经历。父母应该及时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用积极的方式给孩子教育和疏导,不要让阴影长期存在。
其次,引导孩子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积极的人际关系能让幼儿更开朗,也更具包容性。良好的人际交往能纠正幼儿的偏执心理,也能慢慢引导他逐渐敞开自己封闭的内心,公正地评价一些自己和他人。
再次,给孩子更多正面积极的评价。孩子之所以自卑,就是因为觉得自己技不如人,低人一等。这个时候,做父母的应该努力纠正孩子的这种消极心理。主要就得通过鼓励和表扬来肯定孩子的表现,慢慢提升孩子的自信心。
最后,分阶段让孩子获得成功的喜悦。通过让孩子获得成功来给予他鼓励是最好的让孩子找回自信的方式。那么父母可以通过分阶段为孩子设定可达到的目标,让孩子在努力之后获得成功。不断地通过这种分阶段成功的方式来强化孩子对自己的认可,从而找回自信。
所以,在孩子年幼时,一定不要放纵孩子的心理成长。要高度重视其心理形成,杜绝自卑情绪。
8大家教问题决定宝宝一生
身为现代父母,您知道现代孩子该怎样教育吗?很多父母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开发孩子的智力,也就是让孩子从两三岁开始背唐诗,四五岁学英语,上学后要请家教、上辅导班,成绩一定要名列前茅,将来一定要上名牌大学。似乎只有这样,父母的教育才算成功,孩子才算成才。实践证明,这是对家庭教育的极大误解,是升学教育在家庭教育中产生的不良后果。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应该是建筑孩子的人格长城。
试想,如果一个孩子缺少对生命的认知(一遇到挫折就产生轻生的念头 ),没有梦想的能力(自己将来想做什么都不知道),不懂得保护自己(做了博士生依然被农民拐卖),无法与别人共享(腰缠万贯却不快乐),那么,即使这个孩子门门功课考第一,又能怎么样?
当今,最该改变的是父母,是父母的教育观念。那么,正确的家庭教育应该是什么?是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建造一个良好的人生平台,让孩子有很好的人格修养,懂得做人,懂得成功的真正含义。
只有父母的教育观念发生了转变,我们的孩子才能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才能终生受益。
关键问题1:让孩子树立乐观向上的心态
1.接受现实是走向乐观的第一步
2.培养乐观的性格,让孩子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
3.让孩子保持一颗平常心
4.孩子把大量的精力耗费在焦虑上,就不能发挥其固有的能力
5.幽默感看似“小伎俩”,实则“大本事”
关键问题2:让孩子学会感恩,懂得宽容
1.心胸狭窄只会让孩子一生痛苦
2.拥有爱心,就有了求知求美的动力
3.恶作剧会“惹祸”,及时引导孩子改正
4.及时消除孩子的残忍行为
5.懂得感恩,才会成长
关键问题3:培养孩子直面挫败的勇气
1.孩子是脆弱的,教他勇于正视失败
2.培养孩子的意志力不容忽视
3.对挫折感到陌生的孩子,很难融入社会
4.用自信取代自卑
5.总是责备孩子的失败,孩子将会变得“无能”
6.对孩子进行夸奖,但不要过度
关键问题4:教会孩子自我保护
1.教会孩子一些安全常识,冷静应对伤害
2.依靠父母的孩子,总免不了挨摔
3.孩子缺乏处世能力,随时都会有被生活吞噬的危险
4.过分地保护,就等于“伤害”
5.提高孩子的“免疫力”,从容面对诱惑
关键问题5:让孩子敢于梦想
1.有梦想才有创造
2.不要训斥孩子的“梦话”
3.孩子有梦想时,催促他向梦想迈进一步
4.拒绝孩子问的“为什么”,就等于剪断了他思维的翅膀
5.善待孩子的兴趣
6.善于创造的孩子,往往具有一个奔驰的头脑
关键问题6:培养孩子良好的沟通技巧
1.懂得社交礼仪的孩子,能够拥有好人缘
2.孩子善于谈吐,最能弓l起别人的兴趣和注意
3.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4.孩子勇于承认错误,则错误已经改了一半
5.合作能力比知识更重要
6.懂得倾听的孩子具有人格魅力
关键问题7:教会孩子合理使用钱财
1.孩子越早接触和学会使用零花钱,长大后就越容易赚到钱
2.正确处理孩子的压岁钱
3.养成储蓄的习惯,让孩子终生受益
4.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5.纠正孩子盲目攀比的心理
关键问题8: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我
1.鼓励孩子主动与人交往,消除孩子的孤僻
2.长期处在害羞之中,孩子容易产生自卑感
3.学会欣赏别人,才会欣赏自己
4.让孩子每天发现一个自己的优点
5.懂得“舍”才会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