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增殖期子宫内膜怎么治

增殖期子宫内膜怎么治

针对增殖期子宫内膜怎么治这个问题,其实主要是指增殖期子宫内膜因为生长而出现过厚的问题,也就是说这个问题主要是针对子宫内膜过厚该如何治疗的。

(1)生理期女性可见性刮宫治疗法

刮宫治疗是目前针对子宫内膜过厚问题最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一般来说刮宫一次可以很好地控制出血的问题,尤其是针对子宫内膜过厚不排卵的患者,更应该进行综合性治疗才能够避免损害加大。

(2)促排卵治疗法

年轻的女性一般会采用促排卵治疗法来促进卵巢排卵,卵巢排卵以后代表着雌激素分泌增多,这个时候雌激素的刺激也能够促进子宫内膜脱落,对于治疗子宫内膜增厚也是很有帮助的。

子宫内膜炎和子宫内膜增生有什么区别

子宫内膜炎是宫体部子宫内膜的炎症、当炎症发展至严重阶段时可影响子宫肌层成为子宫肌炎、这是子宫内膜炎的延伸子宫内膜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导致急性子宫内膜炎的原因是流产、产褥感染、子宫腔内安放避孕器、子宫颈扩张、技术诊断性刮宫或宫颈电灼、激光、微波等物理治疗、性病等病原体上行性感染也可引起、子宫内膜息肉、子宫粘膜下肌瘤等也常引起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炎急性期子宫内膜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重症者出现化脓、急性子宫内膜炎的主要表现为发热、下腹痛、白带增多、有时为血性或有恶臭、有时子宫略大子宫有触痛。 2.子宫内膜增生症,临床表现为功能性子宫出血,主要症状为月经不规则、经期延长和月经量过多。必要时需要做诊断性刮宫,以判断是增殖期还是分泌期,从而间接的判断卵泡发育状态及有无排卵现象意见建议:去医院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及治疗。

大姨妈一般周期

随着卵巢的变化,子宫内膜受其影响也发生相应的周期性变化。雌激素使子宫内膜增厚,内膜细胞增多、增大,间质内小动脉变得愈加迂曲,呈螺旋状,称为增殖期子宫内膜。排卵后,由于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共同作用,子宫内膜发生水肿,腺体产生大量粘液及糖原,内膜厚度由1毫米增到6毫米,称为分泌期子宫内膜。

如果此时排出的卵子受精了,则受精卵经输卵管运送到子宫内发育,称为妊娠,妊娠组织合成一种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它支持卵巢黄体继续发育;如果卵子没有受精,在排卵后14天左右,黄体萎缩,停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此时子宫内膜中的血管收缩,内膜坏死而脱落,引起出血,形成月经。

因此,月经周期的长短,取决于卵巢周期的长短,一般为28-30天,但因人而异,也有23-45天,甚至3个月或半年为1个周期。只要有规律,一般都属于正常月经。

出血的时间一般为2-7天,每一次月经出血总量为30-50ml。有人认为月经量多于80ml即为病理状态。

增生期子宫内膜是怎么变化的

随着卵巢性激素的周期性变化,子宫内膜亦发生周期性变化。子宫内膜的增生期一般发生在月经周期中的第5~14天,相当于卵泡发育和成熟阶段。月经期内膜的脱落逐渐由新增生的内膜代替。约在周期的第5~9天时,在卵泡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下,内膜刚修复但尚薄,腺上皮呈立方形,核圆而位于细胞底部;腺体疏松,管腔狭而直;间质致密,内有较直而壁薄之小动脉向内膜表层生长。约在周期的第10~14天时,内膜逐渐增厚,约达2~3mm,腺体及间质均明显增生,腺体数量增多,腺腔增大且变弯曲。腺上皮细胞呈高柱状,核由底部移至细胞中部。间质致密,细胞由梭形变成星形,间质内小动脉增生延长呈螺旋状卷曲,管腔增大。子宫内膜的生化研究发现,雌激素促使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产生一种酸性黏多糖,并使其浓缩及聚合,形成间质中的基础物质,对增殖期的子宫内膜的生长起支持作用。

一、早期增生期子宫内膜

在月经周期第5-7日。内膜的增生与修复在月经期即已开始。此期内膜较薄,仅1-2mm。腺上皮细胞呈立方形或低柱状。间质较致密,细胞呈星形。间质中的小动脉较直,其壁薄。

二、中期增生期子宫内膜

在月经周期第8-10日。此期特征是间质水肿明显;腺体数增多、增长,呈弯曲形;腺上皮细胞表现增生活跃,细胞呈柱状,且有分裂相。

三、晚期增生期子宫内膜

在月经周期第11-14日。此期内膜增厚至2-3mmm,表面高低不平,略呈波浪形。上皮细胞呈高柱状,腺上皮仍继续生长,核分裂相增多,腺体更长,形成弯曲状。间质细胞呈星状,并相互结合成网状;组织内水肿明显,小动脉略呈弯曲状,管腔增大。

子宫内膜厚度多少正常 子宫内膜不同时期的正常厚度

月经的不同时期,子宫内膜厚度从1mm增生至10mm,它会随着卵巢分泌的周期性变化而变化。根据组织学变化,将子宫内膜的厚度变化可以分为下面三个时期。

增殖期:子宫内膜的厚度从1mm增生至3-5mm。增殖期主要是在月经周期的第5-14天时,主要分为早、中、晚期。早期是月经周期的第5-7天,子宫内膜比较薄只有1-2mm;中期是月经周期的第11-14天,子宫内膜腺体数增多、伸长并少有弯曲;晚期是月经周期的第11-14天,此期内膜继续增厚,达3-5mm。

分泌期:约在月经周期的第15-23天(即排卵后的1-5天),子宫内膜厚度可达10mm。分泌期也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是月经周期的第15-19天,此时内膜腺体更长,弯曲更明显;中期是月经周期的第20-23天,子宫内膜较前更厚,并呈锯齿状;晚期是月经周期的第24-28天,是月经来潮的前期,子宫内膜呈海绵状,厚度可达10mm。此时的内膜厚而软,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是受精软着床发育(即怀孕)的最佳时期。

月经期:月经期的子宫内膜厚度仅仅只有1-2mm,主要在月经周期的第1-4天,这个时期孕酮和雌激素减少,子宫内膜海绵状功能层从基底层脱落,血管壁及组织缺血性坏死、脱落、出血,是子宫内膜最薄的时候。

月经形成原因

性的内生殖器官由卵巢、子宫、输卵管构成。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子和合成卵巢激素,子宫和输卵管则是生育器官,卵巢中含有几十万个卵泡,每个卵泡中含有1个卵子。

青春期之前卵泡基本上没有功能。到了青春期,在脑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不成熟的卵泡逐渐发育,同时合成雌激素。当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卵之后,卵泡壁塌陷,细胞变大、变黄,称为黄体,它合成雌激素的同时还产生孕激素。随着卵巢的变化,子宫内膜受其影响也发生相应的周期性变化。雌激素使子宫内膜增厚,内膜细胞增多、增大,间质内小动脉变得愈加迂曲,呈螺旋状,称为增殖期子宫内膜。排卵后,由于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共同作用,子宫内膜发生水肿,腺体产生大量粘液及糖原,内膜厚度由1毫米增到6毫米,称为分泌期子宫内膜。

如果卵子没有受精,在月经周期中的月经期和增殖期,血中雌二醇和孕酮水平很低,从而对腺垂体和下丘脑的负反馈作用减弱或消除,导致下丘脑对促进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增加,继而导致腺垂体分泌的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增多,因而使卵泡发育,雌激素分泌逐渐增多。此时,雌激素又刺激子宫内膜进入增殖期。黄体生成素使孕激素分泌增多,导致排卵。此期中雌激素与孕激素水平均升高。这对下丘脑和腺垂体产生负反馈抑制加强的作用,因而使排卵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水平下降,导致黄体退化,进而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降低。子宫内膜失去这二种激素的支持而剥落、出血,即发生月经。此时,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减少,又开始了下一个月经周期。

因此,月经周期的长短,取决于卵巢周期的长短,一般为28-30天,但因人而异,也有23-45天,甚至3个月或半年为1个周期。只要有规律,一般都属于正常月经。出血的时间一般为2-7天,每一次月经出血总量为30-50ml。有人认为月经量多于80ml即为病理状态。

子宫内膜多厚正常

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子宫内膜的厚度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是有关系的。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包括子宫内膜的组织学变化和子宫内膜的生物化学变化。子宫内膜厚度多少正常和子宫内膜的组织学变化是有影响的。子宫内膜多厚正常?子宫内膜正常厚度根据周期不同,可以有1-10mm。子宫内膜功能层是胚胎植入的部位,受卵巢激素变化的调节,具有周期性增殖、分泌和脱落性变化,具体组织学变化,将月经周期分为增殖期、分泌期和月经期三个阶段(以一个正常月经周期28日为例):

1、增殖期:月经周期第5-14日。该期子宫内膜厚度自0.5mm增生至3-5mm。增殖期分为增值早期,增值中期和增值晚期。在增殖早期,即月经周期的5-7日,这时期的子宫内膜比较薄,只有1-2mm。增值中期为月经周期的第8-10天,内膜腺体增多增长。等到了月经周期的11-14日,已经进入增殖晚期,子宫内膜进一步增厚,达到3-5mm。

2、分泌期:月经周期第15-28日。子宫内膜自5mm增至10mm。该期与卵巢周期中的黄体期相对应。

排卵障碍症状是什么

一、宫颈黏液:月经后半期宫颈黏液仍为羊齿植物状结晶,无椭圆体,为无排卵。

二、血性激素测定:月经中期的不同阶段,血中性激素的水平是不同的,分析血清性激素水平是否正常,一定要考虑抽血时间。

三、基础体温(BBT):无排卵BBT为单相,有排卵为双相。一般BBT多在排卵后2~3天上升,少数在排卵日上升,升高幅度>0.3度。BBT监测排卵方法简单、经济,但预测排卵不准确,误差最多有4天。

四、阴道脱落细胞:阴道上1/3的上皮细胞对性激素变化敏感,在月经周期中也有周期性变化。如果月经后半期检测阴道脱落细胞仍无周期性变化,表示无排卵。该方法操作繁琐,准确性差,目前应用很少。

五、子宫内膜检查:受卵巢雌、孕激素的影响,月经中期子宫内膜有明显的中期性变化,经前5~7天为分泌晚期变化。如果月经前或来月经12小时内做子宫内膜检查为增殖期改变,表明无排卵。近年人们发现一种特殊情况,即假性黄体功能不全,也就是有排卵、黄体功能也正常,但无分泌期改变,子宫内膜检查为增殖期改变。

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子宫内膜的厚度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是有关系的。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包括子宫内膜的组织学变化和子宫内膜的生物化学变化。子宫内膜厚度多少正常和子宫内膜的组织学变化是有影响的。子宫内膜正常厚度根据周期不同,可以有1-10mm。子宫内膜功能层是胚胎植入的部位,受卵巢激素变化的调节,具有周期性增殖、分泌和脱落性变化,具体组织学变化,将月经周期分为增殖期、分泌期和月经期三个阶段(以一个正常月经周期28日为例):

1、增殖期:月经周期第5-14日。该期子宫内膜厚度自0.5mm增生至3-5mm。增殖期分为增值早期,增值中期和增值晚期。在增殖早期,即月经周期的5-7日,这时期的子宫内膜比较薄,只有1-2mm。增值中期为月经周期的第8-10天,内膜腺体增多增长。等到了月经周期的11-14日,已经进入增殖晚期,子宫内膜进一步增厚,达到3-5mm。

2、分泌期:月经周期第15-28日。子宫内膜自5mm增至10mm。该期与卵巢周期中的黄体期相对应。分泌期分为分泌早期、分泌中期和分泌晚期。分泌早期为月经周期的第15-19日,此期间的内膜腺体更长,弯曲更明显。分泌中期为月经周期第20-23日,子宫内膜较前更厚,并呈锯齿的形状。到了月经周期的第24-28日,此期间为月经来潮前期,相当于黄体期退化阶段。该期子宫内膜呈海绵状,厚达10mm。

3、月经期:月经周期第1-4日。为子宫内膜海绵状功能层从基层崩解脱落期,这是孕酮和雌激素撤退的最后结果。

经期同房会怀孕吗

女性的内生殖器官由卵巢、子宫、输卵管构成。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子和合成卵巢激素,子宫和输卵管则是生育器官。卵巢中含有几十万个卵泡,每个卵泡中含有1个卵子,青春期之前卵泡基本上没有功能。到了青春期,在脑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不成熟的卵泡逐渐发育,同时合成雌激素。当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卵之后,卵泡壁塌陷,细胞变大、变黄,称为黄体,它不仅合成雌激素同时还产生孕激素。随着卵巢的变化,子宫内膜受其影响也发生相应的周期性变化。雌激素使子宫内膜增厚,内膜细胞增多、增大,血管变得愈加迂曲,呈螺旋状,称为增殖期子宫内膜。

排卵后,由于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共同作用,子宫内膜发生水肿,腺体产生大量粘液及糖原,内膜厚度由1毫米增到6毫米,称为分泌期子宫内膜。如果此时排出的卵子受精了,则受精卵经输卵管运送到子宫内发育,称为妊娠,妊娠组织合成一种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它支持卵巢黄体继续发育;如果卵子没有受精,在排卵后14天左右,黄体萎缩,停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此时子宫内膜中的血管收缩,内膜坏死而脱落,引起出血,形成月经。综上所述,女性在月经期间同房是不会怀孕的。

月经从哪里出血点 第二阶段:排卵

同时,在卵泡的成熟过程中,产生了较多的雌激素,其可使子宫内膜逐渐增厚,腺体增多,形成增殖期子宫内膜。而雌激素在排卵前1〜2天达到高峰,抑制了下丘脑和垂体,使促卵泡激素分泌减少,而促黄体生成激素突然升高,引起排卵。

子宫内膜厚度多少正常

1、增殖期:

月经周期第5-14日。该期子宫内膜厚度自0.5mm增生至3-5mm。增殖期分为增值早期,增值中期和增值晚期。在增殖早期,即月经周期的5-7日,这时期的子宫内膜比较薄,只有1-2mm。增值中期为月经周期的第8-10天,内膜腺体增多增长。等到了月经周期的11-14日,已经进入增殖晚期,子宫内膜进一步增厚,达到3-5mm。

2、分泌期:

月经周期第15-28日。子宫内膜自5mm增至10mm。该期与卵巢周期中的黄体期相对应。分泌期分为分泌早期、分泌中期和分泌晚期。分泌早期为月经周期的第15-19日,此期间的内膜腺体更长,弯曲更明显。分泌中期为月经周期第20-23日,子宫内膜较前更厚,并呈锯齿的形状。到了月经周期的第24-28日,此期间为月经来潮前期,相当于黄体期退化阶段。该期子宫内膜呈海绵状,厚达10mm。

3、月经期:

月经周期第1-4日。为子宫内膜海绵状功能层从基层崩解脱落期,这是孕酮和雌激素撤退的最后结果。

相关推荐

多囊卵巢的检查方法 激素测定

LH与FSH失常,FSH(促卵泡生成素)在低水平,LH(促黄体生成素)偏高,形成LH/FSH≥2~3,雄激素(T)水平增高。子宫内膜活检,月经前或月经时诊刮出子宫内膜活检表示为无排卵性增殖期内膜或内膜增生过长。

吃避孕药后多久来月经

一般来说,停药后3-5天后就会来月经。 确实要干预经期,要看自己处于什么时期。月经周期简单来说分为月经期7天、增殖期(子宫内膜增生期)7天、分泌期(黄体期、排卵期)14天,总共28天。 1、平常吃短期避孕药者。如果平时就在服用短效避孕药,想推迟月经来潮就容易多了。她们只需要继续吃平常就在服用的短效避孕药,选择过完假期的时候停药,停药3-5天后就有月经来潮。 2、吃避孕药。月经周期规律的女性可以在下次月经来潮前5天开始每天两片吃短效避孕药,一直吃到觉得月经可以来的时候。

哪些是检查女性卵巢性不孕的常规方法

常规方法1、基础体温检查:这是比较常见的检查卵巢性不孕的方法,一般在早晨醒后用口表测体温,以了解卵巢功能,有无排卵、排卵日期及卵巢黄体功能。一般连续测量三个月以上,双相型体温就表示有排卵,单相型体温就表示无排卵。 常规方法2、子宫内膜检查:是检查卵巢性不孕的重要方法之一,子宫内膜检查一般在经前1~3天或行经初12小时内取内膜,送病检。如病检结果为分泌期子宫内膜,则说明有排卵,增殖期宫内膜,则表示无排卵。 常规方法3、宫颈粘液检查:宫颈粘液是颈管内膜分泌细胞分泌的,受卵巢分泌的雌孕激素影响,所以可用宫颈粘液

子宫内膜增生的原因 子宫内膜在月经周期如何变化

子宫内膜在激素作用下,随着月经周期发生变化。在月经周期的起始阶段(增殖期),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刺激子宫内膜增厚,为妊娠做准备;在月经周期的中间(分泌期),卵巢排卵,紧接着另一种称为孕激素的激素开始增加,孕激素能够促使子宫内膜为受精卵的着床做好准备。倘若没有妊娠,雌孕激素水平将逐渐下降,并将导致子宫内膜脱落,即月经来潮。子宫内膜脱落完全,则意味着一个新的月经周期的开始。

在临床医学上都有哪些症状表现呢

1、排卵期出血:排卵前由于雌激素水平的低落,在排卵期可见少量阴道出血。 2、月经前出血:月经来潮前几天有少量阴道流血,接着出现正常月经。这种类型的出血是由于黄体功能不全,雌、孕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 3、经后出血:月经开始阶段正常,但是到后期少量出血持续时间延长。这种类型的出血是子宫内膜剥脱不全、组织学特点是剥脱不全的分泌期内膜与初期的增殖内膜混合存在。这主要是由于黄体退行缓慢、孕激素持续分泌造成的。 4、子宫内膜增殖症所引起的出血是一种典型的无排卵型出血。由于卵泡持续存在并分泌一定量的雌激素致使子宫内膜

子宫内膜息肉反复怎么办

当息肉呈腺瘤型增生时,应以癌前病变看待。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过去多以子宫输卵管造影、B超和诊断性刮宫为主。但是造影时注入造影剂过多又可掩盖息肉,也容易与子宫黏膜下肌瘤、宫腔内的气泡等相混淆;B超检查受月经周期的影响,对过小的息肉会漏诊;诊断性刮宫可能存在漏刮,或有时将组织刮碎不能明确诊断,仅能报道增殖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假阳性率高。故子宫输卵管造影、B超和诊断性刮宫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均有局限性。大多数子宫内膜息肉体积很小,即使使用上述传统方法多次检查,也难以发现,让医生产生假象,从而延误疗。故子宫输卵

排卵障碍需要哪些检查

1、宫颈粘液:月经后半期宫颈粘液仍为羊齿植物状结晶,无椭圆体,为无排卵。 2、基础体温:无排卵BBT为单相,有排卵为双相。BBT监测排卵方法简单、经济,但是预测排卵不准确,而且个别BBT为双相的却无排卵。 3、子宫内膜检查:受卵巢雌、孕激素的影响,月经中期子宫内膜有明显的变化:如果月经前或来月经12小时内做子宫内膜检查为增殖期改变,表明无排卵。 4、阴道脱落细胞:阴道上皮细胞对性激素变化敏感,如果月经后半期检测阴道脱落细胞仍为雌激素影响的角化细胞多而无周期性变化,表示无排卵。操作繁琐,准确性差,目前应用很

月经的由来

首先必须了解女性的生殖器官结构及其生理功能,才能说明这一问题。 女性的内生殖器官由卵巢、子宫、输卵管构成。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子和合成卵巢激素,子宫和输卵管则是生育器官,卵巢中含有几万个卵泡,每个卵泡中含有1个卵子。 青春期之前卵泡基本上没有功能。到了青春期,在脑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不成熟的卵泡逐渐发育,同时合成雌激素。当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卵之后,卵泡壁塌陷,细胞变大、变黄,称为黄体,它合成雌激素的同时还产生孕激素。 随着卵巢的变化,子宫内膜受其影响也发生相应的周期性变化。雌激素使子宫内膜增厚,内

产后子宫内膜息肉怎么办

扩张宫颈,摘除息肉,继之搔刮整个宫腔,可将弥漫型小息肉刮除,并送病理检查。术后应定期随诊,注意复发及恶变,及时进行处理。近年来有人采用宫腔镜下手术切除或激光疗小型息肉,获得成功。 对40岁以上的患者,若出血症状明显,上述疗不能根除或经常复发者,可考虑全子宫切除术。 单发较小的息肉一般无临床症状,多发息肉或大的息肉常见症状为月经过多、经间期出血、经期前后出血、月经不规则或绝经后出血等。当息肉呈腺瘤型增生时,应以癌前病变看待。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过去多以子宫输卵管造影、B超和诊断性刮宫为主。但是造影时注入造

女性​生理期是什么

女性的内生殖器官由卵巢、子宫、输卵管构成。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子和合成卵巢激素,子宫和输卵管则是生育器官,卵巢中含有几十万个卵泡,每个卵泡中含有1个卵子。青春期之前卵泡基本上没有功能。到了青春期,在脑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不成熟的卵泡逐渐发育,同时合成雌激素。当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卵之后,卵铴壁塌陷,细胞变大、变黄,称为黄体,它不仅合成雌激素同时还产生孕激素。随着卵巢的变化,子宫内膜受其影响也发生相应的周期性变化。 雌激素使子宫内膜增厚,内膜细胞增多、增大,知管变得愈加迂曲,呈螺旋状,称为增殖期子宫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