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殖期子宫内膜怎么治
增殖期子宫内膜怎么治
针对增殖期子宫内膜怎么治这个问题,其实主要是指增殖期子宫内膜因为生长而出现过厚的问题,也就是说这个问题主要是针对子宫内膜过厚该如何治疗的。
(1)生理期女性可见性刮宫治疗法
刮宫治疗是目前针对子宫内膜过厚问题最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一般来说刮宫一次可以很好地控制出血的问题,尤其是针对子宫内膜过厚不排卵的患者,更应该进行综合性治疗才能够避免损害加大。
(2)促排卵治疗法
年轻的女性一般会采用促排卵治疗法来促进卵巢排卵,卵巢排卵以后代表着雌激素分泌增多,这个时候雌激素的刺激也能够促进子宫内膜脱落,对于治疗子宫内膜增厚也是很有帮助的。
子宫内膜炎和子宫内膜增生有什么区别
子宫内膜炎是宫体部子宫内膜的炎症、当炎症发展至严重阶段时可影响子宫肌层成为子宫肌炎、这是子宫内膜炎的延伸子宫内膜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导致急性子宫内膜炎的原因是流产、产褥感染、子宫腔内安放避孕器、子宫颈扩张、技术诊断性刮宫或宫颈电灼、激光、微波等物理治疗、性病等病原体上行性感染也可引起、子宫内膜息肉、子宫粘膜下肌瘤等也常引起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炎急性期子宫内膜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重症者出现化脓、急性子宫内膜炎的主要表现为发热、下腹痛、白带增多、有时为血性或有恶臭、有时子宫略大子宫有触痛。 2.子宫内膜增生症,临床表现为功能性子宫出血,主要症状为月经不规则、经期延长和月经量过多。必要时需要做诊断性刮宫,以判断是增殖期还是分泌期,从而间接的判断卵泡发育状态及有无排卵现象意见建议:去医院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及治疗。
大姨妈一般周期
随着卵巢的变化,子宫内膜受其影响也发生相应的周期性变化。雌激素使子宫内膜增厚,内膜细胞增多、增大,间质内小动脉变得愈加迂曲,呈螺旋状,称为增殖期子宫内膜。排卵后,由于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共同作用,子宫内膜发生水肿,腺体产生大量粘液及糖原,内膜厚度由1毫米增到6毫米,称为分泌期子宫内膜。
如果此时排出的卵子受精了,则受精卵经输卵管运送到子宫内发育,称为妊娠,妊娠组织合成一种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它支持卵巢黄体继续发育;如果卵子没有受精,在排卵后14天左右,黄体萎缩,停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此时子宫内膜中的血管收缩,内膜坏死而脱落,引起出血,形成月经。
因此,月经周期的长短,取决于卵巢周期的长短,一般为28-30天,但因人而异,也有23-45天,甚至3个月或半年为1个周期。只要有规律,一般都属于正常月经。
出血的时间一般为2-7天,每一次月经出血总量为30-50ml。有人认为月经量多于80ml即为病理状态。
增生期子宫内膜是怎么变化的
随着卵巢性激素的周期性变化,子宫内膜亦发生周期性变化。子宫内膜的增生期一般发生在月经周期中的第5~14天,相当于卵泡发育和成熟阶段。月经期内膜的脱落逐渐由新增生的内膜代替。约在周期的第5~9天时,在卵泡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下,内膜刚修复但尚薄,腺上皮呈立方形,核圆而位于细胞底部;腺体疏松,管腔狭而直;间质致密,内有较直而壁薄之小动脉向内膜表层生长。约在周期的第10~14天时,内膜逐渐增厚,约达2~3mm,腺体及间质均明显增生,腺体数量增多,腺腔增大且变弯曲。腺上皮细胞呈高柱状,核由底部移至细胞中部。间质致密,细胞由梭形变成星形,间质内小动脉增生延长呈螺旋状卷曲,管腔增大。子宫内膜的生化研究发现,雌激素促使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产生一种酸性黏多糖,并使其浓缩及聚合,形成间质中的基础物质,对增殖期的子宫内膜的生长起支持作用。
一、早期增生期子宫内膜
在月经周期第5-7日。内膜的增生与修复在月经期即已开始。此期内膜较薄,仅1-2mm。腺上皮细胞呈立方形或低柱状。间质较致密,细胞呈星形。间质中的小动脉较直,其壁薄。
二、中期增生期子宫内膜
在月经周期第8-10日。此期特征是间质水肿明显;腺体数增多、增长,呈弯曲形;腺上皮细胞表现增生活跃,细胞呈柱状,且有分裂相。
三、晚期增生期子宫内膜
在月经周期第11-14日。此期内膜增厚至2-3mmm,表面高低不平,略呈波浪形。上皮细胞呈高柱状,腺上皮仍继续生长,核分裂相增多,腺体更长,形成弯曲状。间质细胞呈星状,并相互结合成网状;组织内水肿明显,小动脉略呈弯曲状,管腔增大。
子宫内膜厚度多少正常 子宫内膜不同时期的正常厚度
月经的不同时期,子宫内膜厚度从1mm增生至10mm,它会随着卵巢分泌的周期性变化而变化。根据组织学变化,将子宫内膜的厚度变化可以分为下面三个时期。
增殖期:子宫内膜的厚度从1mm增生至3-5mm。增殖期主要是在月经周期的第5-14天时,主要分为早、中、晚期。早期是月经周期的第5-7天,子宫内膜比较薄只有1-2mm;中期是月经周期的第11-14天,子宫内膜腺体数增多、伸长并少有弯曲;晚期是月经周期的第11-14天,此期内膜继续增厚,达3-5mm。
分泌期:约在月经周期的第15-23天(即排卵后的1-5天),子宫内膜厚度可达10mm。分泌期也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是月经周期的第15-19天,此时内膜腺体更长,弯曲更明显;中期是月经周期的第20-23天,子宫内膜较前更厚,并呈锯齿状;晚期是月经周期的第24-28天,是月经来潮的前期,子宫内膜呈海绵状,厚度可达10mm。此时的内膜厚而软,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是受精软着床发育(即怀孕)的最佳时期。
月经期:月经期的子宫内膜厚度仅仅只有1-2mm,主要在月经周期的第1-4天,这个时期孕酮和雌激素减少,子宫内膜海绵状功能层从基底层脱落,血管壁及组织缺血性坏死、脱落、出血,是子宫内膜最薄的时候。
月经形成原因
性的内生殖器官由卵巢、子宫、输卵管构成。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子和合成卵巢激素,子宫和输卵管则是生育器官,卵巢中含有几十万个卵泡,每个卵泡中含有1个卵子。
青春期之前卵泡基本上没有功能。到了青春期,在脑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不成熟的卵泡逐渐发育,同时合成雌激素。当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卵之后,卵泡壁塌陷,细胞变大、变黄,称为黄体,它合成雌激素的同时还产生孕激素。随着卵巢的变化,子宫内膜受其影响也发生相应的周期性变化。雌激素使子宫内膜增厚,内膜细胞增多、增大,间质内小动脉变得愈加迂曲,呈螺旋状,称为增殖期子宫内膜。排卵后,由于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共同作用,子宫内膜发生水肿,腺体产生大量粘液及糖原,内膜厚度由1毫米增到6毫米,称为分泌期子宫内膜。
如果卵子没有受精,在月经周期中的月经期和增殖期,血中雌二醇和孕酮水平很低,从而对腺垂体和下丘脑的负反馈作用减弱或消除,导致下丘脑对促进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增加,继而导致腺垂体分泌的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增多,因而使卵泡发育,雌激素分泌逐渐增多。此时,雌激素又刺激子宫内膜进入增殖期。黄体生成素使孕激素分泌增多,导致排卵。此期中雌激素与孕激素水平均升高。这对下丘脑和腺垂体产生负反馈抑制加强的作用,因而使排卵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水平下降,导致黄体退化,进而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降低。子宫内膜失去这二种激素的支持而剥落、出血,即发生月经。此时,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减少,又开始了下一个月经周期。
因此,月经周期的长短,取决于卵巢周期的长短,一般为28-30天,但因人而异,也有23-45天,甚至3个月或半年为1个周期。只要有规律,一般都属于正常月经。出血的时间一般为2-7天,每一次月经出血总量为30-50ml。有人认为月经量多于80ml即为病理状态。
子宫内膜多厚正常
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子宫内膜的厚度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是有关系的。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包括子宫内膜的组织学变化和子宫内膜的生物化学变化。子宫内膜厚度多少正常和子宫内膜的组织学变化是有影响的。子宫内膜多厚正常?子宫内膜正常厚度根据周期不同,可以有1-10mm。子宫内膜功能层是胚胎植入的部位,受卵巢激素变化的调节,具有周期性增殖、分泌和脱落性变化,具体组织学变化,将月经周期分为增殖期、分泌期和月经期三个阶段(以一个正常月经周期28日为例):
1、增殖期:月经周期第5-14日。该期子宫内膜厚度自0.5mm增生至3-5mm。增殖期分为增值早期,增值中期和增值晚期。在增殖早期,即月经周期的5-7日,这时期的子宫内膜比较薄,只有1-2mm。增值中期为月经周期的第8-10天,内膜腺体增多增长。等到了月经周期的11-14日,已经进入增殖晚期,子宫内膜进一步增厚,达到3-5mm。
2、分泌期:月经周期第15-28日。子宫内膜自5mm增至10mm。该期与卵巢周期中的黄体期相对应。
排卵障碍症状是什么
一、宫颈黏液:月经后半期宫颈黏液仍为羊齿植物状结晶,无椭圆体,为无排卵。
二、血性激素测定:月经中期的不同阶段,血中性激素的水平是不同的,分析血清性激素水平是否正常,一定要考虑抽血时间。
三、基础体温(BBT):无排卵BBT为单相,有排卵为双相。一般BBT多在排卵后2~3天上升,少数在排卵日上升,升高幅度>0.3度。BBT监测排卵方法简单、经济,但预测排卵不准确,误差最多有4天。
四、阴道脱落细胞:阴道上1/3的上皮细胞对性激素变化敏感,在月经周期中也有周期性变化。如果月经后半期检测阴道脱落细胞仍无周期性变化,表示无排卵。该方法操作繁琐,准确性差,目前应用很少。
五、子宫内膜检查:受卵巢雌、孕激素的影响,月经中期子宫内膜有明显的中期性变化,经前5~7天为分泌晚期变化。如果月经前或来月经12小时内做子宫内膜检查为增殖期改变,表明无排卵。近年人们发现一种特殊情况,即假性黄体功能不全,也就是有排卵、黄体功能也正常,但无分泌期改变,子宫内膜检查为增殖期改变。
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子宫内膜的厚度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是有关系的。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包括子宫内膜的组织学变化和子宫内膜的生物化学变化。子宫内膜厚度多少正常和子宫内膜的组织学变化是有影响的。子宫内膜正常厚度根据周期不同,可以有1-10mm。子宫内膜功能层是胚胎植入的部位,受卵巢激素变化的调节,具有周期性增殖、分泌和脱落性变化,具体组织学变化,将月经周期分为增殖期、分泌期和月经期三个阶段(以一个正常月经周期28日为例):
1、增殖期:月经周期第5-14日。该期子宫内膜厚度自0.5mm增生至3-5mm。增殖期分为增值早期,增值中期和增值晚期。在增殖早期,即月经周期的5-7日,这时期的子宫内膜比较薄,只有1-2mm。增值中期为月经周期的第8-10天,内膜腺体增多增长。等到了月经周期的11-14日,已经进入增殖晚期,子宫内膜进一步增厚,达到3-5mm。
2、分泌期:月经周期第15-28日。子宫内膜自5mm增至10mm。该期与卵巢周期中的黄体期相对应。分泌期分为分泌早期、分泌中期和分泌晚期。分泌早期为月经周期的第15-19日,此期间的内膜腺体更长,弯曲更明显。分泌中期为月经周期第20-23日,子宫内膜较前更厚,并呈锯齿的形状。到了月经周期的第24-28日,此期间为月经来潮前期,相当于黄体期退化阶段。该期子宫内膜呈海绵状,厚达10mm。
3、月经期:月经周期第1-4日。为子宫内膜海绵状功能层从基层崩解脱落期,这是孕酮和雌激素撤退的最后结果。
经期同房会怀孕吗
女性的内生殖器官由卵巢、子宫、输卵管构成。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子和合成卵巢激素,子宫和输卵管则是生育器官。卵巢中含有几十万个卵泡,每个卵泡中含有1个卵子,青春期之前卵泡基本上没有功能。到了青春期,在脑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不成熟的卵泡逐渐发育,同时合成雌激素。当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卵之后,卵泡壁塌陷,细胞变大、变黄,称为黄体,它不仅合成雌激素同时还产生孕激素。随着卵巢的变化,子宫内膜受其影响也发生相应的周期性变化。雌激素使子宫内膜增厚,内膜细胞增多、增大,血管变得愈加迂曲,呈螺旋状,称为增殖期子宫内膜。
排卵后,由于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共同作用,子宫内膜发生水肿,腺体产生大量粘液及糖原,内膜厚度由1毫米增到6毫米,称为分泌期子宫内膜。如果此时排出的卵子受精了,则受精卵经输卵管运送到子宫内发育,称为妊娠,妊娠组织合成一种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它支持卵巢黄体继续发育;如果卵子没有受精,在排卵后14天左右,黄体萎缩,停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此时子宫内膜中的血管收缩,内膜坏死而脱落,引起出血,形成月经。综上所述,女性在月经期间同房是不会怀孕的。
月经从哪里出血点 第二阶段:排卵
同时,在卵泡的成熟过程中,产生了较多的雌激素,其可使子宫内膜逐渐增厚,腺体增多,形成增殖期子宫内膜。而雌激素在排卵前1〜2天达到高峰,抑制了下丘脑和垂体,使促卵泡激素分泌减少,而促黄体生成激素突然升高,引起排卵。
子宫内膜厚度多少正常
1、增殖期:
月经周期第5-14日。该期子宫内膜厚度自0.5mm增生至3-5mm。增殖期分为增值早期,增值中期和增值晚期。在增殖早期,即月经周期的5-7日,这时期的子宫内膜比较薄,只有1-2mm。增值中期为月经周期的第8-10天,内膜腺体增多增长。等到了月经周期的11-14日,已经进入增殖晚期,子宫内膜进一步增厚,达到3-5mm。
2、分泌期:
月经周期第15-28日。子宫内膜自5mm增至10mm。该期与卵巢周期中的黄体期相对应。分泌期分为分泌早期、分泌中期和分泌晚期。分泌早期为月经周期的第15-19日,此期间的内膜腺体更长,弯曲更明显。分泌中期为月经周期第20-23日,子宫内膜较前更厚,并呈锯齿的形状。到了月经周期的第24-28日,此期间为月经来潮前期,相当于黄体期退化阶段。该期子宫内膜呈海绵状,厚达10mm。
3、月经期:
月经周期第1-4日。为子宫内膜海绵状功能层从基层崩解脱落期,这是孕酮和雌激素撤退的最后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