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卵巢腺癌
什么是卵巢腺癌
卵巢腺癌通常指浆液性囊腺癌,是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卵巢瘤,约占所有恶性卵巢瘤的 40-60%,半数为双侧性,一般为中等大,半囊性。其显著特点为具有大量质脆的乳头突起。
起初位于肿瘤内壁,常空透瘤壁,在肿瘤外面继续生长。在后一种性况,肿瘤向周围器官和组织,如肠管、子宫及附件、壁层及脏层腹膜侵犯,形成广泛癌性种植。
浆液性囊腺癌的手术预后不佳,与肿瘤的组织象有一定的关系,据统计其 5 年的生存率低于 20 %。
卵巢浆液性肿瘤属卵巢上皮性肿瘤,近年来公认卵巢上皮性肿瘤来自卵巢表面上皮-间质。该上皮与腹腔间皮均来自体腔上皮,在胚胎时期参与米勒管的形成。
1、病理变化
肉眼观察——多数为多囊性,部分或大部囊内或囊外有乳头状突起,囊内多含混浊液体,乳头状物多为实性菜花状,常侵犯包膜并有出血坏死。镜下,乳头分支多或呈实心团块,上皮细胞增生多呈三层以上,细胞有明显异型性,核分裂像常见,包膜和间质均有浸润,沙粒体较多见。根据乳头状结构的分化程度可将其分为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三型:
(1)高分化型——多数乳头覆以不典型上皮,呈假复层,有一定的纤细间质。
(2)中分化型——乳头结构仍可见,上皮细胞分化不良,呈多层,核分裂像增多。
(3)低分化型——乳头很少,瘤细胞呈实心片块或条索,偶尔形成腺样结构,瘤细胞有明显异型性,包膜和间质浸润明显。
哪四大癌症是女性头号杀手
一、卵巢癌。卵巢癌是女性最常见的肿瘤之一,由于卵巢深藏在盆腔内,即使长了瘤子,也不易被发觉;另一方面,卵巢癌最初症状会有腹胀的现象,但是不少女性却掉以轻心,将其归罪于肥胖发福了,不以为意,往往发现时候已晚,因此卵巢癌也被称之为女性的“无声杀手”。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和子宫体癌而列居第三位。但因卵巢癌致死者,却占各类妇科肿瘤的首位,对妇女生命造成严重威胁。由于卵巢的胚胎发育,组织解剖及内分泌功能较复杂,它所患的肿瘤可能是良性或恶性。因卵巢癌临床早期无症状,鉴别其组织类型及良恶性相当困难,卵巢癌行剖腹探查术中发现肿瘤局限于卵巢的仅占30%,卵巢大多数已扩散到子宫双侧附件,大网膜及盆腔各器官,所以卵巢癌无论在诊断和治疗上确是一大难题。
二、乳腺癌。乳腺癌是女性排名第一的常见恶性肿瘤,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是一种让所有女性闻之色变的恶性肿瘤,发病年龄下至二十出头,上至七八十岁,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上升势态。一般来说,我国大多数乳腺癌患者集中在45~55这个年龄段。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乳腺癌的发病率都居高不下,如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就可能发生病变,随时导致生命危险。乳腺癌该病的本质其实就是恶性肿瘤,病变细胞多来自乳腺上皮组织。虽然在我们生活中接触到的乳腺癌病例多为女性,
三、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最常见三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该病具有发病率高、晚期治愈率低的特点,所以对该病应以防为主。
四、宫颈癌。宫颈癌是女性恶性肿瘤中仅次于乳腺癌的第二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它是妇科生殖系统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占一半以上。全世界每年有20多万妇女死于宫颈癌,这个数据值得我们警惕。宫颈癌的发病原因,与病毒感染、宫颈糜烂、性卫生不良、初次性生活年龄过早、早婚早育、有家族史等因素有关。
癌细胞最喜欢在人体的什么部位
胰腺癌
胰腺。胰腺癌是世界上第12位常见癌症,胰腺癌患者大都人体性激素紊乱,饮酒、糖尿病、吸烟、幽门螺旋杆菌、慢性胰腺炎、喝咖啡等都会导致胰腺癌的发生。
膀胱癌
膀胱。膀胱癌是世界上第11位最常见的癌症。研究表明,饮用水中的砷是膀胱癌发生的原因之一,此外,常憋小便也能增加该癌发生的风险。
乳腺癌
乳腺。乳腺癌是世界上女性较常见的癌症。一般多发生于喜欢吃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女性身上。另外,精神压力大,晚婚晚育都可能导致乳腺癌。
食管癌
食管。食管癌是世界上第9位最常见的癌症。导致食管癌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喜欢吃烫的食物,比如常饮热茶等。此外,吸烟、肥胖、食用加工肉类等因素是直接诱因。胃酸反流也是增加食管癌的危险因素。
卵巢癌
卵巢。卵巢癌是世界上第8位最常见的癌症。卵巢癌者发生于激素依赖性者,所以内分泌因素是导致患卵巢癌的一大因素。除此之外,女性直接或间接地吸烟也会导致卵巢癌发生。还有,病毒因素、遗传因素、化学因素、环境因素都会导致卵巢癌。
肝癌&淋巴癌
肝。肝癌是世界上第6位最常见的癌症。目前有证据表明,“乙肝病毒”,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谷类和豆类,同时,长期饮酒都是导致肝癌发生的直接原因。
附件囊肿是怎么形成的
1、遗传和家族因素
人类卵巢肿瘤的可能遗传因素,发现其他部位原发肿瘤(特别是乳腺癌)伴发卵巢癌者多。肿瘤发生具有先天因素,可能由于免疫功能不全。曾报道几个家族中有发生间皮卵巢瘤、乳腺癌或卵巢癌的趋势。20%~25%卵巢恶性肿瘤患者有家族史,皮-杰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妇女有5%~14%发生卵巢肿瘤。尤其是上皮性癌,一些综合症已被确认与卵巢癌有关,如乳腺一卵巢癌综合征、特定部位的家族性卵巢癌和Ⅱ型Lynch综合征,基底细胞母斑综合征、Peutz-Jegher综合征以及BRCA1和BRCA2基因的突变等。
2、营养与社会经济地位
营养、社会经济条件改善与卵巢癌发生率增高有一定关系。移居美国第一代日本人卵巢癌发生率高于日本国内世居妇女。
3、环境因素
工业发达国家卵巢癌发病率高,可能与高胆固醇饮食、工业污染有关。
4、内分泌因素
卵巢癌患者平均妊娠数低,未孕妇女发病多,说明妊娠可能保护妇女不患或少患卵巢癌,因为妊娠期停止排卵,能够减少卵巢上皮性损伤。卵巢癌常发生于妊娠次数少、未孕妇女,也说明这一点。早生育、早绝经和使用口服避孕药是卵巢癌的保护因素。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合并功能性卵巢癌的机会较一般妇女高2倍,说明三者都是激素依赖性肿瘤。
5、排卵与癌变关系
营养不良可减少排卵次数。其实,排卵是重要致癌因素。周期排卵反复地引起卵巢间皮损伤和刺激,同时也缺乏持久性生理恢复期。这可以解释卵巢间皮为什么较腹膜有恶性转化的倾向。更加排卵产生卵巢表面的缺损和不平整状态,易形成卵巢间皮封闭囊肿,使致癌因素长期集聚停留其中并附着于间皮上。
6、内因性刺激物与卵巢的生理位置
其他的卵巢肿瘤形成因素亦可能是内因刺激物,如子宫内膜、卵巢分泌物与月经。卵巢常在盆腔最低位置,腹腔内液体(可能含有化学或病毒致癌因素)常停留该处并浸渍卵巢间皮,可以解释卵巢间皮恶变的趋势与卵巢肿瘤两侧发生较多的原因。卵巢间皮瘤与子宫体、卵巢恶性肿瘤有经常并发的重要密切关系。它可用“区域性致癌”来解释。
7、促性腺激素刺激
卵巢肿瘤最高发生率与妇女绝经期前后促性腺激素升高有关。此状态可延续至经绝后至少25年。卵巢基质受促性腺激素的连续刺激,则促使基质增殖活化、而有持久性雌激素分泌。由于促性腺激素刺激所产生的卵巢纤维增殖及继发性雌激素刺激而有卵巢上皮增殖,两者相结合形成纤维腺瘤。
8、免疫功能不全
先天性免疫功能不全患者的恶性肿瘤发生率比对照组高10000倍。因组织移植或其他肿瘤的化疗引起免疫抑制的妇女中,卵巢癌发生率显然增高。由于老化过程伴随的免疫功能不全原因,绝经后达5年以上的妇女发生卵巢癌数增多。
9、放射线
阻止排卵照射或盆腔放疗所用的放射线能否引起卵巢肿瘤尚有争论。多数报道患者于放疗后发生盆壁肉瘤、子宫体腺癌、肉瘤,但卵巢癌似乎并未增加。
BRCA基因突变与卵巢癌
美国著名影星安吉丽娜·茱莉在预防性切除了双侧乳腺预防乳腺癌之后,又计划切除双侧输卵管以预防卵巢癌,而这样做的原因就是BRCA基因突变。那么,BRCA是什么?与乳腺癌和卵巢癌有什么样的关系?
BRCA是抑癌基因,在调节细胞复制、DNA损伤修复、细胞正常生长方面有重要作用;如果BRCA基因突变,就丧失了抑制肿瘤发生的功能。BRCA突变类型达数百种之多,与人体的很多癌症的发生都有关系,其中关系最密切者是乳腺癌,其次是卵巢癌。
一般认为以下因素可以增加卵巢癌的风险,包括年龄、家族史、未产、滑石粉等,其中,家族史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通常认为,如果一位女性的家族中无卵巢癌患者,那么她一生中发生卵巢癌的几率大约为1.4%(1/70),如果有2名或以上的一级亲属患病,发生卵巢癌的机会进一步上升到7%.
在目前已知的与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相关的基因中,BRCA1基因突变的贡献占20%~30%,BRCA2基因突变的贡献为10%~30%,而其他类型的基因突变分别不足1%,这就提示在某些特定人群中进行BRCA基因突变的检测是必要的。这些人群包括,家族中有多位年龄较小就发生乳腺癌的患者;有乳腺癌或卵巢癌家族史;同一名妇女身上发生乳腺癌和卵巢癌;双侧乳腺癌;德系犹太人后裔;男性乳腺癌。
目前对于BRCA基因突变最可靠的检测方法是全基因组DNA测序,能检测到90%的突变位点,如果检测结果阳性,价值较大,但如果检测结果阴性,并不能保证被检测者安然无恙,因为有些位点的突变还无法检测到。
已经证实,预防性切除卵巢和输卵管后,能明显降低卵巢癌和乳腺癌的风险,但同时会增加冠心病、骨质疏松和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因此,对于没有高危因素的女性,不提倡通过预防性切除卵巢和输卵管来预防卵巢癌。但是,对于BRCA1/2基因突变的女性,则建议进行预防性切除。
卵巢囊肿恶性是癌症吗
卵巢囊肿恶性多数为癌变,也称为卵巢癌。
卵巢囊肿可以分为生理性囊肿和病理性囊肿,病理性囊肿中包括浆液性囊腺瘤、囊腺癌、粘液性囊腺瘤和粘液性囊腺癌。通常b超检查出卵巢囊肿后,需要进行CT、磁共振、肿瘤标志物等检查,能够帮助判断卵巢囊肿的良恶性。如果是恶性卵巢囊肿,肿瘤标志物CA125检查结果通常80%会偏高。
原发性输卵管癌的定义与发生率
输卵管癌以高级别浆液性腺癌为代表,子宫内膜样癌很少见,其他类型罕见。作为盆腔浆液性腺癌的重要来源和组成部分,如何界定原发性输卵管癌、卵巢癌和腹膜癌?以往诊断原发性输卵管癌的标准十分严格,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要求肿瘤主要位于输卵管,同时卵巢与子宫没有癌或无同型癌。据此,原发性输卵管癌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比率仅为0.3%-1.1%,约占原发性卵巢癌的1/50,绝大多数输卵管癌被误认为是来自卵巢或腹膜的继发癌。
突破性进展首先源自对BRCA基因突变患者预防性切除的输卵管,研究显示其中6%- 11%的输卵管存在早期浆液性腺癌,其后又有研究证明无论是否伴有BRCA基因突变,50%-75%的盆腔浆液性腺癌同时伴有输卵管早期癌或与之相关的癌前病变,这些病变主要定位于输卵管远端或伞端,在盆腔浆液性腺癌累及的多个脏器中,伞端是惟一在病理学上观察到有早期病变的部位,但由于以往很少对伞端取材而被忽略。
早期与前驱病变是判断肿瘤起源的重要依据,伞端浆液性病变的发现填补了以往在盆腔浆液性腺癌中找不到早期病变的空白,提示长期以来单纯依据肿瘤大小和分布判断起源地存在很大误区。另一个重要意义是纠正了一直以来的错误观念,即将卵巢表面上皮作为盆腔浆液性腺癌的主要来源。实际上,卵巢表面上皮为特化的腹膜间皮,而输卵管黏膜则天然衬覆着浆液性上皮,具有发生浆液性腺癌的组织学基础与解剖学便利。尤为重要的是,当卵巢和输卵管均有高级别浆液性腺癌时,卵巢见不到早期癌或前驱病变,但这些病变很容易在输卵管伞端发现,提示输卵管黏膜卜皮是盆腔高级别浆液性癌最主要的起源地。由此,原发性输卵管癌的定义在保留“源自输卵管黏膜的恶性上皮性肿瘤”这一前提下,已不再将肿瘤主要位于输卵管以及卵巢没有同型癌作为判断其原发的必备条件。事实上,相当多的输卵管癌本身缺少明显的肿块,却以卵巢或腹腔播散为突出表现。现在认为,以往诊断为输卵管、卵巢或腹膜的高级别浆液性腺癌多数有共同的来源,即源自输卵管伞端。如将输卵管伞端的早期癌或前驱病变纳入评估肿瘤起源地的标准,至少60%以上的盆腔浆液性腺癌来自输卵管。尽管确切的数据还需大样本资料的证实,但以下结论已获国内外学者公认:原发性输卵管癌的数目应远远超出继发癌,并且明显多于原发性卵巢癌和腹膜癌。
生殖道肿瘤的检查
1.组织病理
转移性卵巢瘤通常为中等度到分化良好的腺癌。转移性子宫内膜癌呈腺癌外观,表现为实体性腺体结构。来自宫颈的皮肤转移癌通常为分化差的鳞状细胞癌。绒毛膜癌由细胞滋养层(具有空泡状核和淡染胞浆的大立方形细胞)和合胞体滋养层(具有不规则核和嗜碱性胞浆的大细胞)构成。前列腺皮肤转移癌通常为分化不良的成簇和成索的腺癌细胞(很少形成腺体)浸润在胶原纤维束中。并有明显的亲表皮性。
2.特殊染色和免疫组化
卵巢腺癌癌胚抗原(CEA)阳性,但巨大囊肿性病液体蛋白(GCDFP-15)阴性,有助于与乳腺癌鉴别。绒毛膜腺癌伴发高水平的循环中绒毛膜向性腺激素,可在尿中查到。转移性前列腺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和前列腺酸性磷酸酶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