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多久散步比较好 有慢性病的人散步方式
饭后多久散步比较好 有慢性病的人散步方式
注意散步的合理方式,最好缓慢的进行散步。
1.失眠者要在晚上缓行半小时,休息15分钟后再睡觉,有较好的镇静催眠效果。
2.高血压患者要脚掌着地,不要后脚跟先落地,否则会使大脑不停地振动,容易引起头晕。
3.冠心病患者要在餐后1小时慢步走,以免诱发心绞痛,长期坚持有助改善心肌代谢,并减轻血管硬化。
4.轻微认知障碍的人应该反臂背向散步,把两手背在后腰命门穴,缓步倒退50步,然后再向前行100步,一倒一前反复走5~10次。(倒退时要特别注意安全)
5.有胃肠病的人可以采用摩腹散步法,步行时两手旋转按摩腹部,每分钟走30~60步,每走一步按摩一周,顺时针和逆时针交替进行,每次散步时间3~5分钟。
不适合老年人的散步方式
一、七种不适合老人的散步方式
运动,对于老年朋友们来说,最为常见、有效的运动方法就是散步了。不过,如果老人选择的散步方式不对,也会给自身的健康带来危害。那么你知道不适宜老人的散步方式有哪些吗?别急,跟着小编来了解下吧。
1、快速散步法
纠正:散步时昂首挺胸、阔步向前,每分钟走90-120步,每次30分钟。
适合慢性关节炎、胃肠道疾病恢复期的老年患者。
2、普通散步法
纠正:速度以每分钟60-90步为宜,每次20-30分钟。
适合患冠心病、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人。
3、逍遥散步法
纠正:老年人饭后缓步徐行,每次5-10分钟,可舒筋骨、平血气,有益于调节情绪、醒脑养神、增强记忆力。
4、摩腹散步法
纠正:散步时,两手掌旋转按摩腹部,每走一步按摩一周,正反方向交替进行。每分钟40~60步,每次5~10分钟。
适合患慢性胃肠疾病、肾病的老人。
5、倒退散步法
纠正:散步时双手叉腰,两膝挺直。先向后退、再向前走各100步,如此反复多遍,以不觉疲劳为宜。
可防治老年人腰腿痛、胃肠功能紊乱等症。
6、定量散步法
纠正:即按照特定的线路、速度和时间,走完规定的路程。散步时,以平坦路面和爬坡攀高交替进行,做到快慢结合。
对锻炼老年人的心肺功能大有益处。
7、摆臂散步法
纠正:散步时,两臂随步伐节奏做较大幅度摆动,每分钟60-90步。
可增强骨关节和胸腔功能,防治肩周炎、肺气肿、胸闷及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饭后多久散步比较好
“饭后”是在进食完20~30分钟以后,而并非指饭后立即散步。
提倡“饭后不要走”也有道理,从消化生理功能来说,饭后胃正处于充盈状态,这时必须保证胃肠道有充足的血液供应,来进行初步消化。饭后适当休息一下,胃肠道能得到更多的血液供应量。
根据脑生理科学家的研究,有些人的“吃饱”,不过是胃感觉到了胀满,而营养却没有吸收进体内,身体仍处于“饥饿”状态。短短十几分钟的进餐过程中,吃进去的食物根本来不及消化,就更不用说吸收了。
这时匆忙起身而走,会有一部分血液集中到运动系统去,延缓了消化液的分泌,容易诱发功能性消化不良。
老人散步原则
对于很多老人来说,每天散步成了他们雷打不动的锻炼方式,但康复专家说,散步并不是简单的走走停停,而是颇有讲究的。健康老人散步要遵循时间累计加强度的“3、5、5”原则,即每天30分钟,每次5000—6000米,1周5次。小腿是人的第二心脏,按照这个频率散步,可促使血液循环,促进体内新陈代谢。同时使呼吸顺畅,达到锻炼效果。
患慢性病的老人和体质虚弱的老人,关键看散步后自己是否舒服,膝盖、脚、髋关节是否疼痛,心脏是否有不舒服的迹象。康复专家强调,如果出现不适感,要尽快咨询医生。此外,患病老人在散步时间、姿势等方面还要特别注意。
腰椎管狭窄和患骨性关节炎的老人,因为不能长时间行走,所以建议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对腰部和下肢负担较小的运动。如果要散步,开始时应选择身体能承受的强度和时间,一般以小步快走为佳。
身体肥胖的老人散步时,可适当拉长散步距离和时间,以快走为宜,好使体内脂肪充分燃烧。
患高血压的老人散步,最好挺胸抬头,以免压迫胸部。步伐应以中慢速为宜,以防血压升高。患高血压的老人适合选择傍晚散步,因为傍晚血压相对稳定。
上面就是关于老人散步原则的注意事项,适合老人的减少运动,散步的却是一个特别好的运动,一个运动量不会太大,还有一个就是也可以很好的锻炼身体,最重要的是对老人身体不会造成伤害。您的建议很好,最后祝您爷爷身体健康。
孕妇怎么散步比较好
一是选择正确的散步时间。
孕妈妈每天都应该适当的散步,每天散步时间应该控制在总和一到两个小时左右,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状态来调节,身体状态比较不好的可以减少点时间,只要不疲劳就可以了。一般最好的散步时间是每天早上起床和吃完晚饭后。
二是要选择舒适的散步环境。
孕妈妈本身因为肚子大,身体臃肿,所以行动比较不方便。所以散步的地方要选择比较平坦的,环境比较好的,空气也要比较清新,这样散步起来不仅心情愉快,而且对孕妈妈的身体也比较好。孕妈妈可以到公园里散步,公园花草茂盛,而且树也比较多,空气就比较清新、含氧量比较高,而且灰尘也比较少,这样的环境最适合孕妈妈散步。如果家里附近没公园的可以选择比较干净的,安静的街道,但是一定要避免空气污染的地方或者是车流量人流量很多的地方,避免意外发生。
三是要选择正确的散步步伐。
孕妈妈本身就比较臃肿不方面走路,所以走的时候要注意控制自己步伐,不要迈得太大,而导致身体振动的幅度过大,这样在孕早期和孕晚期是比较危险的。一般要有节奏而平静的走着,双臂自然的摆动,配合深呼吸,这样可以使孕妈妈感觉到放松舒适,而且还可以锻炼分娩需要的呼吸技巧。孕妈妈还可以结合肢体运动,达到全身的运动。这样可以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
老人健康散步方法有哪些种
1、摩腹散步
在散步时,可以用两手掌旋转按摩腹部,每走一步就按摩腹部一周,正反方向交替进行。每分钟走40到60步,每次5到10分钟。这一种散步方法适合患慢性胃肠疾病、肾病的老人。
2、定量散步
老年人在散步的时候按照特定的线路、速度和时间,走完规定的路程。散步时,要以平坦路面和爬坡攀高不断的进行交替,做到快慢结合。这样的散步方法对锻炼老年人的心肺功能大有益处。
3、快速散步
老年人在散步时昂首挺胸、阔步向前,提高速度,每分钟走90到120步,每次30到40分钟。这一种散步方法适合慢性关节炎、胃肠道疾病恢复期的老年患者。
4、摆臂散步
老年人在散步时,两臂随步伐节奏做比较大幅度的前后摆动,每分钟60到90步。这一边走边甩臂能够提高骨关节和胸腔功能,防治肩周炎、肺气肿、胸闷及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5、逍遥散步
老年人饭后一两个小时后可以缓步徐行,每次5到10分钟,边走边欣赏沿途的风景,可舒筋骨、平血气,有益于调节情绪、醒脑养神、增强记忆力。
6、倒退散步
老年人在散步时双手叉腰,两膝挺直。先向后退、再向前走各100步,如此反复多遍,能够避免老年人腰腿痛、胃肠功能紊乱等症。
爱心提示:人到了老年就应该更加懂得要通过健身来让自己的身体更加的硬朗,因为无法像年轻人一样又笨又跳的,因此散步就成为老年人必选的健身方式。可以通过以上这些散步方法避免一些老年疾病的发生,让自己的身子骨更加的健康硬朗。
三类老人散步有讲究
散步几乎是适合每个人的锻炼方法,特别是对不能从事大运动量锻炼的老年人来说,散步是身体健康的基本保障。但对于身有疾患的老人,散步却也不是迈开步子就走那么简单,应因不同的身体状况和疾患情况,在散步时间、强度和方式方法上有所不同。
○体弱老人拄根拐杖
心脑血管功能不好或患高血压的老人在散步时,最好挺胸抬头,尽量全脚掌着地,微微收腹,自然摆臂,以免压迫胸部,影响心脏正常功能。步伐应以中慢速为宜,不要太急,避免血压升高。另外,在一天当中,早晨是老人的血压普遍最高的时间段,为防止心脑血管意外,不宜在此时外出散步。而傍晚时分血压相对稳定,晚饭后休息半小时再散步比较适合。
身体虚弱的老人平衡力较差、重心不稳,行走时稍不小心可能摔倒,尤其在晚上散步时,最好有支撑物保持身体平衡,比如拄根拐杖。这样,散步时可以适当将另一只手臂甩开的幅度大些,步伐迈得稍大些。散步速度也最好由慢到快,使全身器官都参与到运动中来,促进新陈代谢。骨质疏松的老人身体支撑力较弱,容易摔跤等,最好也拄拐杖散步。
○体胖老人延长距离
体胖的老人散步时节奏不宜太快,频率和速度要放慢一些,延长散步时间至1个半小时左右,每天保证2次散步,通过延长距离来达到散步的总消耗量。还可以根据身体能力,快慢结合地走,开始主要用脚跟着地,在放松状态下走4分钟,速度保持在每秒钟走2步,随后换成踮脚走,较快地走5分钟,如此反复交替。
○高血压老人别选早晨
心脑血管功能不好或患高血压的老人在散步时,最好挺胸抬头,尽量全脚掌着地,微微收腹,自然摆臂,以免压迫胸部,影响心脏正常功能。步伐应以中慢速为宜,不要太急,避免血压升高。另外,在一天当中,早晨是老人的血压普遍最高的时间段,为防止心脑血管意外,不宜在此时外出散步。而傍晚时分血压相对稳定,晚饭后休息半小时再散步比较适合。为何要如此推荐散步?首先,散步可以使大脑皮层的兴奋、抑制和调节过程得到改善,从而收到消除疲劳、放松、镇静、清醒头脑的效果,所以很多人都喜欢用散步来调节精神。其次,散步时由于腹部肌肉收缩,呼吸略有加深,隔肌上下运动加强,加上腹壁肌肉运动对胃肠的“按摩作用”,消化系统的血液循环会加强,胃肠蠕动增加,消化能力提高。第三,散步时肺的通气量比平时增加了一倍以上,从而有利于呼吸系统功能的改善。
能够治病的老人散步方法
散步是一项最常见的体育运动,既安全又易行。但是散步也有讲究。下面介绍几种适合不同老年人的散步法。
普通散步法 速度以每分钟60~90步为宜,每次20~30分钟。适合患冠心病、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人。
逍遥散步法 老年人饭后缓步徐行,每次5~10分钟,可舒筋骨、平血气,有益于调节情绪、醒脑养神、增强记忆力。
快速散步法 散步时昂首挺胸、阔步向前,每分钟走90~120步,每次30~40分钟。适合慢性关节炎、胃肠道疾病恢复期的老年患者。
定量散步法 即按照特定的线路、速度和时间,走完规定的路程。散步时,以平坦路面和爬坡攀高交替进行,做到快慢结合。对锻炼老年人的心肺功能大有益处。
摆臂散步法 散步时,两臂随步伐节奏做较大幅度摆动,每分钟60~90步。可增强骨关节和胸腔功能,防治肩周炎、肺气肿、胸闷及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摩腹散步法 散步时,两手掌旋转按摩腹部,每走一步按摩一周,正反方向交替进行。每分钟40~60步,每次5~10分钟。适合患慢性胃肠疾病、肾病的老年人。
倒退散步法 散步时双手叉腰,两膝挺直。先向后退、再向前走各100步,如此反复多遍,以不觉疲劳为宜。可防治老年人腰腿痛、胃肠功能紊乱等症。
能治病的老年人散步方法
慢性肾炎比较难治,如果在治疗的过程中护理有其它因素的影响,是有可能愈发严重的。很多患者出现了慢性肾病更严重的情况却不明原因,其实慢性肾病变得严重的时候,往往与以下的三种原因有关。
过度劳累
包括过度劳累(如参加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开夜车、甚至房劳等,均可使慢性肾炎病情加重。
应激状态
所谓应激状态,是指机体对外来的超负荷的各种原因,如突然消化道出血、严重胃肠炎、恶心呕吐、腹泻、低血压、过敏性休克等,超过了机体所能承受的应激能力,主要是指肾上腺皮质为了应付突然到来的刺激,紧急地调整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等。各种应激状态都可以使慢性肾炎的病情急性加重。
细菌或病毒感染
这是最常见的原因,特别是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无症状性菌尿、流感、咽喉炎、气管支气管炎等都可以使慢性肾炎症状加重。
小编提醒大家,如果平时不注意保养就很容使得慢性肾病患者的病情加重,以上的这些慢性肾病的原因一定要注意。如果出现了慢性肾病的早期症状,必须要及时的治疗。
土豆即马铃薯,因为口感细腻,味道独特深受很多人的喜爱,但是除了好吃以外,土豆还有神奇的营养价值,下面跟健康族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土豆越吃越健康:
土豆不仅不会使人发胖,还有愈伤、利尿、解痉的功效。它能防治淤斑、神经痛、关节炎、冠心病,还能治眼痛。土豆含有丰富的钾元素,肌肉无力及食欲不振的人、长期服用利尿剂或轻泻剂的人多吃土豆,能够补充体内缺乏的钾。高含量的蛋白质和维生素B群可以增强体质,同时还具有提高记忆力和让思维清晰等作用。夏季没有食欲的朋友,坚持吃一段时间土豆,一定能收到令你满意的效果。
2、土豆越吃越苗条:
吃土豆不必担心脂肪过剩,因为它只含0.1%的脂肪,是所有充饥食物中脂肪含量最低的。每天多吃土豆,可以减少脂肪摄入,可以让身体把多余脂肪渐渐代谢掉,消除你的心腹之患。土豆对人体有很奇妙的作用。瘦人吃能变胖,胖人吃能变瘦,”,常吃身段会变得苗条起来。认为自己身材不够理想的人,只要将土豆列为每日必吃食品吃上一段时间,不必受节食之苦便能收到“越贪吃越美丽”的效果。不过,减肥者要注意的是要将土豆做主食而不是做菜来吃。每次吃中等大小的1个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