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后心理干预 心理急救的四个阶段
地震后心理干预 心理急救的四个阶段
一看、二听、三连接、四结束。
一看指先判断是否有人出现明显的心理问题,即焦虑,抑郁状态等,发现个别性格脆弱的人;二听,认真聆听求助者的心声,学会倾听;三连接,满足求助者的需求,不要许空愿;四结束,积极的告别,表达自己的祝愿。
四川人地震心理 过度反应
地震之后,人会变得更加的神经质即敏感,对任何与地震相关的东西,声音,气味,图像都会过敏,反应很大。没有安全感,很焦虑,睡不好,还会一遍一遍的做噩梦。
四川人地震心理 内疚感
为什么就只有自己一个人活了下来,而亲人却死去了?为什么就自己比较幸运,死去的什么不是自己?因为独自存活,会造成一种内疚感。
解决办法:
与共同幸存的人组成小组,互相帮助分享,与心理医生交流。帮助救援,做出自己的贡献。
地震后心理干预 积极暗示激发勇气
在我们接受了自己脆弱,无力的的一面之后,我们必须要振作起来,不能够颓废下去。允许自己为人的另一个意思是,人是很顽强的,我们在认识到了现实的残酷之后,依旧能勇敢的生活下去,不会被余震给吓到,对救援,重建充满信心。
神经心理的三个阶段
疏远异性阶段(初期):即使原来经常在一起的异性同学或邻居也变得疏远起来。初中学生表现得较为明显。这种现象有两种变异形式:一种是厌恶同龄的异性,在学校里男女同学互相攻击指责;另一种是喜欢接近年龄很大的异性,似乎是一种代偿。
接近异性阶段(中期):对异性怀有好感,甚至欣赏,愿意跟异性彼此接近,倾向于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女孩子特别注意打扮。这一阶段由于过分的害羞,还不会出现男女个别接触。
爱慕异性阶段(末期):一般地认为初恋从这个时期开始发生,是值得重视的阶段。12-17岁是性知识教育的关键阶段,这个时期的青少年知识欲和好奇心十分强,她们希望了解性的奥秘,探究人类生殖的真谛,这是正常的性心理表现。作为家长、学校和老师应该给她们讲解生殖系统的解剖与生理功能,使她们对自己身体出现的变化和现象有正确的认识,了解青春期保健知识及一些生理现象的对策,特别是不应回避的问题,如手淫、早恋等。
四川人地震心理 愤怒
这种愤怒可能是对上天的,指责上天不长眼,对我们为什么这么不公平;也可能是对救援人员的愤怒,如果你们能早来一点,或许….;对世界感到愤怒,你们根本不知道我经历了什么!
地震后心理干预 直面死亡接纳惊恐
在灾难中死里逃生之后,每一人都会感觉到惊魂未定,这是人的本能,不用觉得不好意思。
我们首先要接受当面对死亡的时候,我们所体验到的惊恐的感觉,无力的感觉。只有真正的直面并且接纳问题,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面对现实。允许自己为人。
四川人地震心理 身体表现
在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下,我们的身体也会出现一些症状:
浑身乏力,没有精神,呼吸不畅,抽筋或者是发抖,头晕目眩,心跳加快,拉肚子,没有胃口,月经失调等。
五级人群存在心理危机问题
第一级人群为直接卷入地震灾难的人员,死难者家属及伤员。
第二级人群是与第一级人群有密切联系的个人和家属,可能有严重的悲哀和内疚反应,需要缓解继发的应激反应。
另外,还有现场救护人员以及地震灾难幸存者。专家认为,这一人群为高危人群,是干预工作的重点,如不进行心理干预,其中部分人员可能发生长期、严重的心理障碍。
心理危机干预的第三级人群是从事救援或搜寻的非现场工作人员、帮助进行地震灾难后重建或康复工作的人员或志愿者。
第四级人群是向受灾者提供物资与援助的灾区以外的社区成员,以及对灾难可能负有一定责任的组织。
第五级人群是在临近灾难场景时心理失控的个体,这类人群易感性高,可能表现心理病态的征象。
专家建议,目前的重点干预目标应从第一级人群开始,一般性干预宣传广泛覆盖五级人群。采取评估、干预、教育、宣传相结合的办法,提供灾难心理救援服务;尽量进行灾难社会心理监测和预报,为救援组织者提供处理紧急群体心理事件的预警及解决方法;促进形成灾后社区心理社会干预支持网络。
急性精神分裂症如何治疗
1、急性精神分裂症首选是药物治疗
病情确诊后,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就得对症治疗,不要相信网上宣传的一些特效药。所谓的特效药,只是为了坑害患者的金钱。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要根据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服药后,如果自己的病情得到了减轻,也不要停药,具体的事项还是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去治疗,不要自作主张。
2、心理干预也是常用的精神分裂治疗手段
医生根据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个人的临床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心理治疗的方法,对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干预。心理治疗可以减少这种疾病复发的可能性,减少社会应激,增进社会及职业功能。
3、家人的帮助及支持
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人们,应该帮助患者一起进行科学的治疗,全身心的投入到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治疗当中。通过对家属的教育、指导以及大力的支持可以使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更好的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