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丧偶后的心理过程有五个阶段
老人丧偶后的心理过程有五个阶段
丧偶老年人的心理活动特征丧偶老人的心理变化通常比较剧烈,其心理活动可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所有的心理活动集中指向新近的死者。许多人往往痛不欲生,简直到了欲死不能的地步,他们整天涕哭,甚至拒绝死者火化或下葬。
第二阶段,对死者和其他人发怒或带有敌意。这时,死者已离开身边,存留者常常会对着照片中的他(她)生闷气,又迁怒于其他人,很容易无缘无故地和别人争吵。
第三阶段,要求其他人的支持和帮助。由于配偶失去,旧的依恋关系已不复存在,悲伤的情绪开始向他人发泄。他们常常会不顾别人是否愿意听,对一切人诉说自己的不幸,希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
第四阶段,他们已清楚地意识到,配偶已永远地失去了,正常的生活已彻底打乱了,整个心被绝望占据。
第五阶段,他们开始从绝望中撤退,向往正常的生活并开始重新组织新的生活。这一阶段,他们把自己的情感转移到其他人或其它事上去,主动地压抑悲痛的情绪,从表面上看,情绪上完全恢复正常。
上述五个阶段也可分别概括为震惊阶段,情绪波动阶段,孤独感产生阶段,宽慰自我阶段、重建新模式阶段。各阶段长短,因人而异。总的来说,丧偶的老年人的心理是消极的。
丧偶老人的心理调适
1、 震惊阶段。表现为拒绝接受现实,所有的心理活动集中指向新近的死者,许多人往往痛不欲生简直到了欲死不能的地步,有的老人可能整天哭涕甚至拒绝死者火化或下丧。
2、 情绪波动阶段。表现为对其他人发怒或带有敌意,容易无缘无故地和别人争吵,或要求他人的支持和帮助。由于失去配偶,旧的依恋关系已不复存在,悲伤的情绪开始向他人发泄,老人可能常常会不顾别人是否愿意听,就对一切人诉说自己的不幸,希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
3、孤独感产生阶段。表现为回忆往昔。死者已经不在,存留者常常会不自觉地反复回忆老伴在世的点点滴滴,往往沉浸在过去的有老伴的生活中不能自拔,产生不安全感及孤独无助感。
4、悲观绝望阶段。他们已清楚地意识到配偶已永远地失去了,正常的生活已彻底打乱了,整个身心被绝望占据。
5、宽慰自我阶段。他们开始自我调节,把自己的情感转移到其他人或事上去,主动地压抑悲痛的情绪,从表面看情绪完全恢复正常。
6、重建新模式阶段他们开始从绝望中走出来,向往着正常的生活并开始新的生活。
不过在丧偶老人从剧烈悲痛走出来的过程中,也需要不断进行正确的自我心理调适,否则极有可能形成心理障碍。清源心理为您带来:
发泄与倾诉
对于刚经历丧偶生活事件的老年人,他们的抑郁、悲伤、无助等各种情绪,如果没有及时排解发泄就会引发心理问题,甚至造成心理疾病,这就需要一个发泄的渠道。倾诉是发泄情绪的一个非常好的方式,及时向家人、朋友倾诉,即使说的不是事件本身,但也会通过某种方式发泄出来,对恢复心理健康非常有利,从而使心理从亚健康状态逐渐转变为健康状态。
心理疏导与调理
心理疏导与调理首先要注意耐心听取他们的“心声”,不要随意打断,不要否定他们的
看法,不要向他们乱作保证。要同情,与他们共情,表情要专注,眼神要亲切。倾听和理解是最重要的“安慰剂”,尤其是对固执己见、缺乏理性、情绪偏激的老人,需要多给予亲人般的悉心疏导,帮助他们走出认知的误区,化解他们的烦恼,使之不纠缠于一时一事,客观并全面地看问题,清除心理障碍,使丧偶老年人在精神和心理上得到满足,有利于心理健康,延年益寿。
要设法转移注意力
尽管宣泄情绪对身心健康有益,但过度的悲伤会造成人为的精神和身体消耗,这个时候可以到亲友处小住一段时间,多参加集体活动,接触外面的世界,只有生活的视野开阔了,精神上的痛苦才能得以缓解;也可以做一些简单的有氧运动,包括散步、慢跑、打球、游泳、爬山、骑自行车、健身操、太极拳等。有氧运动特点是强度低、有节奏、不中断和持续时间长,有益身心。
音乐疗法音乐疗法或称“心理音乐疗法”
癌症病人心理变化的五个阶段
一、癌症病人起初是紧张和焦虑
紧张和焦虑是癌症患者最初的情绪反应。当一个人被诊断为癌症,无疑是当头挨了一棒,顿觉惊恐、恐惧、紧张和焦虑不安。严重的会坐卧不宁,寝食俱废。从心理学的防御机制来看,这一心理过程有利也有弊。当人的生命受到威胁或肉体感到痛苦时,焦虑原本是一种很不错的警告信号,使人对面临的威胁或痛苦作出相应的反应。
可是长期的、严重的焦虑。可造成人的内分泌功能失调,进而破坏其自然防御系统。这时,紧张和焦虑就不再对人的生存起保护作用,相反会成为一种病症,当然也影响到癌症的治疗。新疆肿瘤医院内科
二、癌症病人的心态从否认到认可
很多癌症患者得悉自己患癌症之后,常用否认这一心理过程来应付突然降临的恶耗。否认如同缓冲剂,能把坏消息带来的冲击力缓和下来,使人承受的打击力稍小点,同时也让人心神安宁下来,以便作好心理上和躯体上的应变准备。如果癌症患者不采用否认这一心理过程,一旦经受不住打击,有时会铤而走险,做出不应有的消极行为。否认可使患者得益,但也经常延误病情。
因为有的患者坚持其否认的观点,重复做很多检查,以至于拖延了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黄金时间。只有当患者从否认的心境中摆脱出来,接受既成的事实,让家属与亲友分担部分感受,才会感到如释千斤重担,并配合医生积极参与各种治疗。
三、癌症病人的委屈和怨恨
委屈和怨恨是癌症患者经过一番否认的斗争后,表现出的激烈情绪反应。这时患者知道自己患癌症的大局已定,不幸的厄运确已降临。想到自己年纪尚轻,却已快走到人生的尽头;想到自己还有很多理想未实现,不少工作还要做;想到父母、妻儿还需要自己的照顾……,怎不感到痛苦万分呢?尤其是看见别人龙腾虎跃地工作着,无忧无虑地享尽天伦之乐,而自己却被关在病房里,除了做各种化验检查外,还要没完没了地打针、吃药等,这一切又怎不令人感到委屈、妒嫉、愤怒和怨恨。
无怪乎癌症患者会感觉任何事物都不顺眼,不论碰到大小的事,都会不自主地发脾气。对此,一方面患者应留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免得损伤自己的防御机能;另一方面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家属要多理解患者。
四、癌症病人的失望和挣扎
当患者与癌症进行一段时间的搏斗,或受到较长时间的折磨,或因疗效不显著而又有病情波动时,经常会感到前途渺茫。加上长期患病,体力衰弱,又牵累亲人,于是不免产生很多内疚、失望、消沉、沮丧和孤单感。很多患者还陷于触景生情的境地:看见居住多年的房子,就想到自己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家庭;看见熟习的办公桌椅、设备工具等,就充满对过去生活无限的眷念;亲人似乎都含着满眼的泪水,百般地体贴和照顾自己;同事们似乎都以同情和惋惜的心情对待自己。这些好似而非的感觉和情绪交织在一起,使患者时而鼓起勇气同癌症作斗争,时而又在绝望中挣扎。
绝望和挣扎是癌症患者严重的心理反应,因而,解除这种心态是刻不容缓的。
五、癌症病人对死的困扰和接受死亡
部分癌症患者经历上述各种心理反应之后,即受到死神一刻不停的困扰。对待死,人们持有各不相同的态度。有的人感到从此将离开这个美丽的世界,再也见不到自己的亲人,那种生离死别的凄惨情景似乎呈现在眼前:自己一个人孤独地走向死亡,心里充满无限的惆怅、恐慌和悲伤。有的认为自己在生死搏斗中已败下阵来,只有接受死亡,不再挣扎,不再抱任何希望,完全听命于眼前的事实。
也有的人接受了医生、亲友的劝告和安慰,从绝望与沮丧的深渊里爬了出来,重新热爱自己有限的生命,不再怨天忧人、自暴自弃,不再害怕死亡,以平静的心情,接受医生的治疗,期盼获得奇迹般的效果。
丧偶老人怎样调适心理
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在经历过了几十年的沟沟坎坎和磕磕绊绊后,两个人正相携安度晚年之时,倘若一方“先走一步”,必定会给另一方在精神上造成巨大的创伤,甚至会使其丧失继续生活下去的信心与勇气。据心理专家分析,丧偶老人的精神世界,往往要经历一个剧烈悲痛的过程。这个过程大致有三个阶段。
一、自责 与老伴洒泪告别之后,总觉得对不起逝者:为什么过去常常对他(她)发脾气?为什么没有坚持让他(她)去医院检查?甚至认为对方的死自己负有主要责任。于是生者精神恍惚,心理负担沉重,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在言行上还会出现一系列反常现象。
二、怀念 老伴逝世,生者在剧烈的情感波涛稍稍平息之后,会进入一个深沉的回忆和思念阶段,在头脑中经常出现老伴的身影,时而感到失去他(她)之后,自己是多么地凄凉和孤寂。
三、恢复 在亲友的关怀和帮助下,自己终于领悟了“生老病死乃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这个道理。于是,理智战胜了感情,身心渐渐恢复了常态,从而以坚强的毅力面对现实,又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为了能够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消除悲痛在心灵上造成的阴影,老伴过世后的当务之急,便是进行正确的心理调适。首先,欲使自己尽快地从悲痛的氛围中解脱出来,不妨通过各种方式尽情地渲泄一番,如在亲人挚友面前嚎啕大哭一场;也可将自己的眷恋怀念之情,用诗文、书信或日记等形式写出来,以抒发胸怀并作为永久的纪念。其次,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尽管宣泄对于维护身心健康有益,但是,无休止的悲哀必然造成人为的精神消耗。所以,过一段时间之后,要设法转移自已的注意力,可以到亲友处小住一段时间,更重要的是走出斗室,多接触外面的世界,多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只要生活的视野开阔了,精神上的痛苦也就会随之淡化和消失。
最后,所谓“老两口到另一个世界再团聚”的企盼,只是一种良好的愿望罢了,是不可能实现的。对老伴最好的寄托和思念,应该是悟透人生的哲理,勇敢地挑起社会和家庭的重担,迎着火红的夕阳,坚强、乐观地生活下去。
了解老年女性生活中的忧乐
人到老年,由于生理机能的衰退,有些智力也相应衰退下来,对社会的贡献也相对少了,这是自然规律,对于老年女性亦同样如此。
老年女性,一般来讲爱静不爱动,并且非常害怕孤独,害怕无人关心和照顾,这与生理机能的衰退和精力的衰减有直接的关系。她们一方面要求和家人亲热和睦,和邻居友好往来,一方面又怕拖累别人,她们喜欢的家庭类型是“分而不离”的,即要分开居住,又要住在附近。这样一方面老人可以不陷入家庭琐事和人际纠葛中,另一方面老人与子女相距不远又可以经常见面,生活能得到照顾,免去思念之愁。据有关调查资料表明,这种家庭生活方式将是今后城乡家庭发展的趋势。
老年妇女孤独感的另一种表现是丧偶之后。本来在一起朝夕相处的伴侣骤然消失,由于失去一方的关怀、安慰和照顾,便失去了心理上的平衡,老年女性具有的不适感更加强烈,感到格外的孤独。这种精神刺激会给机体带来很多危害,造成植物神经紊乱,血压升高,还可能因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而引起心绞痛,甚至心肌梗塞,因此,老年人求偶者目前在我国越来越多。西安市老年婚姻介绍所成立五个月,全国各地前来登记的老人已达一千多人。调查表明,老年求偶者的共同心理是;改变自己的孤独处境,为晚年增加一点欢乐情绪。人是群体动物,人是需要爱的,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都需要爱。青年人不能自由追求婚姻幸福是一场悲剧,老年人丧偶后的孤独也会造成暮年的痛苦与不幸。
丧偶老人怎么进行心理调节
改变环境、转移注意力 如到子女家中住段时间,或住所不再放置配偶生前使用的家具物品,以免见物思情;也可找些自我安慰方法,如不把配偶逝世说成死,而是仙逝,去了另一个世界;还可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如养花、养鸟、养鱼、钓鱼、练习书法绘画等,使紧张的神经得到松弛。
将心中的苦楚向亲朋倾吐 丧偶老人应把内心的痛苦、焦虑和想法,一股脑儿地向子女、亲戚和朋友倾吐,以寻找情感上的支持和慰藉。一旦将心中的痛楚诉出,心里就会好过些,还能从亲朋好友的安抚中感受到温馨与鼓舞。
积极参加各项社会活动 以新的社会活动方式取代以往的家庭生活方式。如有工作在身的,则全身心投入工作,获得的成就感会有助于替代悲伤感。退休的老人早晨可上公园散步、慢跑,多结交一些新朋友。
女孩子乳房发育的症状有哪些
女孩子乳房发育的过程大约有五个阶段,不同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症状,具体有乳房发育时的症状如下:
女性乳房发育的第一个阶段是青春期之后,这个阶段女性的乳房还没有发育,女孩子的乳房像男孩子的乳房一样,平平的,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一般来说这个阶段发生在8岁之前。
第二个阶段是蓓蕾期,也就是乳腺萌生期,这个阶段表现为女孩子乳房隆起,乳头和乳晕呈现出单个小丘状凸起,乳晕也会出现增大的情况,这个时期一般发生在8岁至青春期之前。
第三个阶段是表现为乳头和乳晕进一步的增大,乳房呈现出一个明显增大的圆形轮廓。
第四个阶段乳头和乳晕继续增大,并且在乳房其他部位的圆形轮廓之上形成第二个丘状的隆起。
第五个阶段是乳房发育的成熟期,这个时期的乳房已经发育成熟,呈现出典型的成人乳房阶段。
老年丧偶心理调试很重要
积郁成病需提防
居丧对老人整个身心健康的严重损害,可以分成两个阶段:前阶段的过度忧伤和后阶段的孤独无助。配偶是生活上最亲密、感情上最融洽的伴侣。随着年增寿长,知心好友日趋稀少,老伴更是一日不可缺。一旦有谁先逝而去,另一个往往痛不欲生,难以接受这残酷的现实。或终日痛哭流涕,不愿与已死的老伴分离;或呆若木鸡,不思茶食,一味唉声叹气;或悲情难遏,迁怒于人,怪罪自己。失去几十年朝夕相处、患难与共的老伴,确实令人心碎,短期内有强烈的情绪反应也不可避免,但决不能延续过久。否则积郁成病,每况愈下,不少老人就是在老伴先逝不久后相继而去。所以,在居丧的前阶段,帮助老人消除忧伤、重振精神是主要的。
生活重组延年寿
孤独凄凉、生活无助常是居丧老人后阶段的主要困境。尽快帮助居丧老人摆脱旧日的恋念,重新新生活,适应新生活,是健康长寿的基本保证。为避免触景生情,制止忧伤心情的延续,可先将家中的布置作个调整,给老人以新的感觉;子女亲友要主动给予更多的陪伴和关怀,减少老人孤寂无助感,使之逐步习惯新的生活;鼓励老人扩大活动圈,与人多交往;培养老人新的业余爱好,如养花、种草、集邮等;指导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主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若老人有再婚之念,应给予支持和帮助,使其余生之年重添乐趣。
居丧前后两个阶段发生的问题,在男女之间也有很大差异。女性易动感情,前阶段反应强烈,持续时间长,难以解脱。但她们生活自理能力强,一旦情绪平稳后,容易适应新生活。男性的感情不像女性那样脆弱,居丧前阶段的冲击力不大。但他们对只身一人的独立生活适应性差,常易冷寂而逝,亲属可据此采取不同的对策。总之,老年人的居丧非同一般,自身妥善调适和亲属足够重视,才能安然度过这一时期。
独身老人性心理特征
俗话说:人性本色。即使是到了一定的年龄,也一直会有着对性的要求。然而对于那些孤独的老年人来说,他们却有着这样的性心理传统,即人到了老年似乎不应再有性的要求了,性功能也必然一落千丈,因此就很少会有人去关心他们的性心理状态,从而使许多老人丧偶后,性兴趣,性活动受到严重的压抑。那么,你对揭秘!独身老人性心理常见特点了解吗?下面,来分享一些与之有关的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其实,性是自然本能的表现,无论是什么阶段都存在性的问题。老年人性功能较中年人有所下降,但并不是消失。老年人丧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调适和恢复,这种本能的,又高于本能的情感(性爱和情爱)也会随之恢复。他们渴望性活动,有性兴趣,这是自然的,正常的事,无需大惊小怪。
独身老人的性心理表现主要有以下特点:
1.性回忆增多独身老年人与同龄老年夫妻相比,性回忆增多。他们与配偶在几十年生活中建立的性爱和情爱关系已深深占据他们的心理。他们常常回忆与配偶共同生活的时光,在回忆中得到性的满足。
2.性兴趣转移由于独身,性生活缺乏,性兴趣已不再仅仅是与异性亲身的体验,而是通过电视、电影等性爱的镜头,满足精神上的性体验。性兴趣以乎更广泛了。
3.性情感复杂由于传统的观念影响,家庭、子女和社会对独身老年人性要求不予理解,故他们常常感到烦恼和压抑。既想得到新的伴恋对象,又怕因此造成家庭不和。因而,性情复杂,在生活中也常表现为无缘无故发脾气等。
4.性自慰行为增加独身老年人尤其是独身老年妇女,常通过手淫得到性的满足。据调查结果表明,独身老年妇女性自慰行为通常比普通老年妇女增加。
独身老人性心理特征表现程度因人而异,有的老年人表现明显,有的不明显,它受着许多因素的影响:(1)传统观念;(2)社会环境;(3)个人文化背景;(4)家庭和睦程度;(5)配偶在时的性生活和谐程度;(6)个人身体状况等等。
独身老人的性心理特征有些什么
(一)丧偶老年人的心理活动特征
丧偶老人的心理变化通常比较剧烈,其心理活动可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所有的心理活动集中指向新近的死者。许多人往往痛不欲生,简直到了欲死不能的地步,他们整天涕哭,甚至拒绝死者火化或下葬。
第二阶段,对死者和其他人发怒或带有敌意。这时,死者已离开身边,存留者常常会对着照片中的他(她)生闷气,又迁怒于其他人,很容易无缘无故地和别人争吵。
第三阶段,要求其他人的支持和帮助。由于配偶失去,旧的依恋关系已不复存在,悲伤的情绪开始向他人发泄。他们常常会不顾别人是否愿意听,对一切人诉说自己的不幸,希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
第四阶段,他们已清楚地意识到,配偶已永远地失去了,正常的生活已彻底打乱了,整个心被绝望占据。
第五阶段,他们开始从绝望中撤退,向往正常的生活并开始重新组织新的生活。这一阶段,他们把自己的情感转移到其他人或其它事上去,主动地压抑悲痛的情绪,从表面上看,情绪上完全恢复正常。
上述五个阶段也可分别概括为震惊阶段,情绪波动阶段,孤独感产生阶段,宽慰自我阶段、重建新模式阶段。各阶段长短,因人而异。
总的来说,丧偶的老年人的心理是消极的。
(二)独身老年人的性心理
传统的看法是,人到了老年似乎不应再有性的要求了,性功能也必然一落千丈,尤其是独身丧偶的老年人;很少有人关心他们的性心理状态,从而使许多老人丧偶后,性兴趣,性活动受到严重的压抑。
其实,性是自然本能的表现,无论是什么阶段都存在性的问题。老年人性功能较中年人有所下降,但并不是消失。老年人丧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调适和恢复,这种本能的,又高于本能的情感(性爱和情爱)也会随之恢复。他们渴望性活动,有性兴趣,这是自然的,正常的事,无需大惊小怪。
为什么人老人心理抑郁容易被忽略
1、被药物引发
许多老年人需要规律地服用多种药物以治疗自己的躯体疾病。有些药物能加重或引起类似抑郁症的症状,如心血管药物(心得安、利血平)、激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甲基多巴、左旋多巴等。但是每种药物副作用的个体差异性很大,所以因药物引发抑郁的程度也会有较大的区别。
2、被它病干扰
随着年龄的增大,老人患慢性疾病的增多,如高血压、心脏病、胃溃疡、关节炎、糖尿病等,这些疾病往往是迁延时间长,治疗效果一般,这些都会使人感到无能为力,力不从心,心情沮丧,无奈抑郁。另外,有些疾病本身存在抑郁的症状,如痴呆、帕金森病等。这些疾病能引起与抑郁症类似的症状,如乏力、睡眠障碍、注意力困难、悲观思虑、食欲不振等。所以有时很难区分是疾病的抑郁表现还是疾病并发的抑郁症,因此老人容易在关注躯体疾病时忽视心理问题的存在。提示抑郁症有价值的迹象有:社会功能的退缩、失败无望或应受惩罚的感觉增强、对生活缺乏意义、经常想到自杀等。帕金森病和阿尔兹海默病与抑郁症关系密切,有一项研究发现,前者的50%,后者的35%会患上抑郁症。
3、被丧偶忽略
在有压力的社会生活事件中丧偶对人的心理创伤最大。丧偶后,家庭结构、亲情关系、经济情况、起居环境都会随之发生很大的变化。适应新的环境和处境是一个心身的考验,度过这个适应性生活阶段又需要1~2年的时间。因此必须懂得在这期间存在着患抑郁症的危险性。不要以为丧偶心境不好是理所当然,应清醒地认识到,继而进入的抑郁状态是很容易被忽略的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老人如何调适丧偶心理?
1、避免自责。老年人丧偶后,常常会责备自己过去有很多地方对不起老伴。这种自责、内疚的心理使老年人整天唉声叹气,愁眉不展,削弱了机体免疫功能,常诱发其他躯体疾病以致过早衰老。
2、正确对待丧偶的现实。首先应认识到人的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失去了几十年朝夕相处、休戚与共的老伴确是一件令人痛心的事情。但这又是无法避免的现实,要冷静地劝慰自己,对老伴最好的怀念就是自己多保重身体,更好地生活下去。
3、再婚有利摆脱孤独。近年来,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丧偶的老年人再婚率在不断增加。阻碍丧偶人再婚的重要心理障碍:一是受封建思想影响和所谓“道德”的自我禁铜。二是来日家庭的反对。三是老年再婚择偶条件苛刻。四是受财产继承的制约使老人再婚难成。鼓励老年人再婚有助于身心健康和社会进步。这种观念在逐步被更多的老年人及其子女们所接受。
4、转移注意力。经常看到老伴的遗物会不断强化思念之情,加重精神上的折磨。因此,不妨把有些遗物暂时收藏起来,把注意力转移到现在和未来生活中去。
5、寻求新的生活方式。老伴过世后,原有的某些生活方式被迫改变,此刻孤独与不适加重。应当重新调整生活方式,减少对旧时生活方式的眷恋。家庭中夫妻关系学是最重要的依恋关系,一旦丧偶,这种关系被无情地摧毁了,这时需要子女、亲友去建立、填补一种新的更加和谐的依恋关系,方能有效地减轻哀思。
老年人抑郁的罪魁祸首是什么
1、被丧偶的悲痛心情忽略
在有压力的社会生活事件中丧偶对人的心理创伤最大,丧偶后,家庭结构、亲情关系、经济情况、起居环境都会随之发生很大的变化。
适应新的环境和处境是一个心身的考验,度过这个适应性生活阶段又需要1~2年的时间。
因此必须懂得在这期间存在着患抑郁症的危险性。不要以为丧偶心境不好是理所当然,应清醒地认识到,继而进入的抑郁状态是很容易被忽略的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2、药物引发的抑郁
许多老年人需要规律地服用多种药物以治疗自己的躯体疾病。有些药物能加重或引起类似抑郁症的症状,如心血管药物(心得安、利血平)、激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甲基多巴、左旋多巴等。但是每种药物副作用的个体差异性很大,所以因药物引发抑郁的程度也会有较大的区别。
盘点导致老年人心情抑郁的原因有哪些
1、被它病干扰
随着年龄的增大,老人患慢性疾病的增多,如高血压、心脏病、老慢支、胃溃疡、关节炎、糖尿病等,这些疾病往往是迁延时间长,治疗效果一般,这些都会使人感到无能为力,力不从心,心情沮丧,无奈抑郁。另外,有些疾病本身存在抑郁的症状,如痴呆、帕金森病等。
这些疾病能引起与抑郁症类似的症状,如乏力、睡眠障碍、注意力困难、悲观思虑、食欲不振等。所以有时很难区分是疾病的抑郁表现还是疾病并发的抑郁症,因此老人容易在关注躯体疾病时忽视心理问题的存在。提示抑郁症有价值的迹象有:社会功能的退缩、失败无望或应受惩罚的感觉增强、对生活缺乏意义、经常想到自杀等。帕金森病和阿尔兹海默病与抑郁症关系密切,有一项研究发现,前者的50%,后者的35%会患上抑郁症。
2、被不适掩盖
典型的抑郁症,都有较深的持续性情绪低落和消极悲伤。而老年人的抑郁却不是十分典型,看不出心境的恶劣,也没有想自杀的念头,但取而代之的是持续性的疲乏、无故的体重减轻、睡眠节律紊乱、食欲胃纳变差、经常五更泄泻、注意力记忆力下降等,所以老年抑郁症很容易被家人和普通医生忽略。许多老年人也都关注和强调他们只是感到疲乏、消瘦、睡眠差等不适而否认自己已患有抑郁症。
3、被丧偶忽略
在有压力的社会生活事件中丧偶对人的心理创伤最大。丧偶后,家庭结构、亲情关系、经济情况、起居环境都会随之发生很大的变化。适应新的环境和处境是一个心身的考验,度过这个适应性生活阶段又需要1-2年的时间。因此必须懂得在这期间存在着患抑郁症的危险性。不要以为丧偶心境不好是理所当然,应清醒地认识到,继而进入的抑郁状态是很容易被忽略的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