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危险的逗孩子的6种动作
最危险的逗孩子的6种动作
抛宝宝
危险动作:用手托住宝宝的身体,往上抛出三四尺高,在其下落时用双手接住。
对宝宝的危害:宝宝自上落下,跌落的力量非常大,不仅有可能损伤成年人,而且成年人手指也有可能戳伤宝宝,如果被戳到要害部位,会引起内伤。更危险的是,一旦未能准确接住宝宝,后果不堪设想。
“坐飞机”
危险动作:双手分别抓住宝宝的脖颈和脚腕,用力往上举,同时转圈。
对宝宝的危害:这种逗乐方式不仅有跌伤宝宝的危险,还有导致脑瘫的危险。因为这种快速旋转,会使宝宝的脑组织与颅骨相撞,损伤脑神经,影响大脑的发育。
转圈
危险动作:大人双手抓住宝宝的两只手腕,提起后飞快转圈。
对宝宝的危害:这种逗乐会使宝宝转得头晕眼花,放在地上站立不稳,甚至跌伤。有时还因离心力的作用,容易使宝宝的手腕关节脱位。
抛投食物
危险动作:让宝宝张开口,向其口内投花生米或豆子,投一次吃一粒,这是十分危险的游戏。
对宝宝的危害:一旦花生米或豆子投入气管,或宝宝笑时呛入气管,轻者呛咳,重者窒息。
过多逗笑宝宝
危险动作:适当地逗逗小宝宝,既可给家庭带来乐趣,也能使宝宝在笑声中健康成长。但是,过分的逗笑却会带来一些不好的后果。
对宝宝的危害:宝宝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如果逗得笑声不绝,会造成瞬间窒息、缺氧,引起暂时性脑缺血,有损脑功能,还可能引起口吃。过分张口大笑,容易造成下颌关节脱臼。睡前逗笑,还会影响宝宝入睡。
乱捏鼻子
危险动作: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看到宝宝的鼻子长得扁,或者想逗宝宝乐,喜欢用手捏宝宝的鼻子。
对宝宝的危害:常捏鼻子会损伤粘膜和血管,降低鼻腔防御功能,容易受到细菌、病毒侵犯而生病。乱捏鼻子会使鼻腔中的分泌物、细菌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诱发中耳炎。
开车带孩子出行的四大危险动作
危险动作一:宝宝坐在副驾驶上
有些爸妈开车带孩子总觉得孩子坐在副驾驶上会更安全,其实这个位置对于孩子来说是很危险的。因为婴幼儿颈部更容易受伤,原因在于婴幼儿头部占身体的比例大于成年人。爸妈开车带孩子的时候,当遇到紧急刹车,副驾驶上的宝宝的颈部就会容易受巨大外力而受伤,因为宝宝在副驾驶上是很难得到很好的固定的。
有些爸妈可能会提出他们的轿车遇到危险会有双气囊崩开,但是忽略了一点,气囊崩开的位置一般是在宝宝头顶上的,因为宝宝的上身短,在气囊强大的爆发力下,不但孩子没有受到保护,反而会伤害很大。专家提醒:孩子年龄不足12周岁必须坐在后排。
建议:安全座椅不适合安装在前座
一些父母也考虑到了开车带孩子的安全因素,于是会给孩子购买安全坐骑来装在汽车前座,认为这样就可以更好的注意孩子的出行安全。前面提到的,汽车前座是一个不安全的地方,建议如果家长给孩子购买了安全座椅最好是放置在后座中间,这个位置对于宝宝来说是最安全的,这个位置四面有前排座椅、尾箱、左右缓冲区。
危险动作二:爸爸妈妈抱着宝宝坐
很多爸妈认为开车带孩子的时候最安全的方式是大人抱着孩子。实际上这样的方式反而会更容易让孩子受伤,因为孩子坐在大人的怀里刚好头部在大人的胸部,如果开车过程中遇到意外,大人胸部会本能前倾猛烈压倒孩子头部,给孩子极大的损伤。
建议:正确使用安全座椅比大人抱着孩子坐安全
有效的将孩子受伤的几率降低70%的方式是正确使用宝宝汽车安全座椅,但是前提安全座椅要安装在后车座中间。特别注意的是,父母为宝宝购买安全座椅要先确认适用的年龄段。
孩子6种不听话行为解密
1、 顶嘴
4岁的儿子能说会道,你说一句,他顶你10句,且振振有词。比如玩具不收好就去看电视,我说:“不收好不能看电视。”他就说:“我有权决定什么时候收拾玩具。”我气得关掉电视不让他看,他就叫起来:“你不能干涉我的自由。”
专家解密孩子的话显然来自家人的版本。如果家庭崇尚民主,对孩子的教育也应该是民主的。此例孩子的话,可以说“句句是真理”,且能够维护自己的权利,他的行为本质没有错。他只是欠缺尊重父母,但前提是父母也没有尊重他。
一对一支招在孩子回答“我有权决定什么时候收拾玩具”后,父母可以不再言语。事后与孩子讨论:父母希望他立即收拾玩具,他是否应该接受?他希望什么时候收拾玩具,父母是否也可以接受?
2、 批评就摔门
每次批评女儿时,她会在你面前“砰”地把门重重关上。
专家解密这是个模仿力强、对人际关系敏感的孩子。若处在良好家庭人际环境中,孩子的人际能力将得到卓越的发展。父母忽视家庭人际(夫妻之间、与长辈之间等)沟通或大人之间戏谑、嗔怪的行为,年幼孩子看到的是表面,而孩子的模仿性很强,就学会了。
一对一支招成人之间互相关爱,互相理解,多做正向沟通。孩子将很快学会并反馈给你,令你欣喜万分。
3、 耍脾气
儿子玩起电脑游戏没完没了,我说:“别老玩,眼睛会弄坏的。”他头也不回地说:“你真烦,烦死了。”如果你和他讨论这个问题,就陷入纠缠不清的讨价还价之中,弄得我头都大了。
专家解密孩子嫌父母烦,是因为他必须停止玩游戏,且即使不停止也势必玩不成。而顶撞的言语是家人的版本。
一对一支招玩电脑时间长了影响眼睛,是孩子已经知道的和你多次唠叨的。正确的做法是与孩子约定玩电脑的时间,并用闹钟或计时器予以控制。必要时父母轻拍孩子的身体给予提醒。平时,要特别夸大地表扬他如何有自控力予以强化。
4、反驳有理
女儿聪明伶俐,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会以各种理由说服我们,如为什么不?为什么要那样?我们可以……比如去外婆家前,我叫她快穿好衣服,她立刻“回敬”:“为什么要快?外婆家又跑不了”、“你不是总叫我做事要仔细、耐心吗”、“外婆也总说慢慢来,不可心太急”……我觉得很难对付她。
专家解密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爱“说道理”的家庭。孩子不能理解不同场合人们的行为需要弹性和灵活性,他们受思维发展(思维刻板性)和生活经验的局限,运用的是一种特殊的推理(转导推理),并据此反驳父母教育理念的自相矛盾”。
一对一支招减少笼统的大道理说教,注意具体事情具体要求。本案中,如孩子说“外婆家跑不了”,你的回答是“但外婆会着急”。针对“你不是总叫我做事要仔细、耐心”,不可回答“特殊情况例外”,否则,孩子下次又会用这句话为自己找理由。父母可用日常生活中孩子经历过的事例,以故事的形式,具体指导孩子的行为,逐步发展孩子的思维。
5、 不理你
说好午睡起来去公园,可午睡时间到了,儿子还在玩,我们一遍遍催促他:“宝宝乖,赶紧上床,要不来不及去公园了。”可他就像聋子似的,毫无反应。
专家解密要看到很好的一面,注意力集中,并有很好的对策“不予理睬”。这样就不会被轻易干扰。时间是抽象的,幼儿普遍缺乏时间观念,这种现象是正常的。
一对一支招日常生活是有作息时间的。父母需要制定规矩和运用策略。如给孩子有限选择“要么睡午觉,可以去公园;要么继续玩,不去公园”,视孩子的游戏内容而定,如他正在搭火车,就说“晚上到了,旅客和司机都要睡了。下一站是儿童公园,大家睡好了有精神玩”等。如果孩子的游戏内容难以暂时告一段落,则应允许其完成(不可随意打断孩子的游戏或活动,因为培养注意力也很重要)。
6、化妆品刷墙
3岁的儿子太淘气了,一眼没看牢,他就把我的化妆品、牙膏挤到墙上“刷墙”,把摩丝喷满房间,说是“下大雪”。
专家解密庆幸!你有一个充满创意并敢于尝试的儿子。千万不要骂他,如果你“制止”成功,你可能扼杀了一个“爱因斯坦”!
一对一支招孩子的行为提示:他对探索自然感兴趣。请和他一起把厨房变成实验室,带他做油盐酱醋糖“搅和”的实验。或为他提供各种颜料,让他混合,观察变化,并提供丰富的科普读物。最好,从此你对科普也发生浓厚的兴趣。
逗宝宝笑的方法
1、假装吃他们的手指
大部分的宝宝都会喜欢父母假装轻轻地咬他们的手指、脚和脖子。这种充满爱的轻咬的动作能够有效地促进亲子关系。即使是两岁大的孩子仍还 会喜欢吃手指。
2、天真而夸张地动作脸部表情越夸张越好
宝宝都喜欢其他人的关注,如果你对着他做鬼脸,无论是多傻的鬼脸 ,他都不会抗拒。这也是为什么许多父母在宝宝出生以后都要努力学习做鬼脸的技巧。有时即使是打喷嚏都可能会逗得宝宝大笑起来。
3、吹肥皂泡
宝宝对于神奇的肥皂泡都很感兴趣,许多宝宝看到泡泡甚至会爬向它想要抓住它。并且父母并不会因为吹肥皂泡而增加压力,既经济小宝宝又喜欢。
避免危险的逗乐方式
高抛
大人最爱动作一:用手托住宝宝的身体,往上抛出三四尺高,在其下落时用 双手接住。
宝宝之伤:宝宝自上落下,跌落的力量非常大,不仅有可能损伤成年人,而且成年人手指也有可能戳伤宝宝,如果被戳到要害部位,会引起内伤。更危险的是,一旦未能准确接住宝宝,后果不堪设想。
转圈圈
大人最爱动作:双手分别抓住宝宝的脖颈和脚腕,用力往上举,同时转圈。
新生儿护理的禁忌
逗乐禁忌
(1)睡前不宜逗乐 婴儿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兴奋后往往不容易抑制,会不肯睡觉或上床后动个不停,影响睡眠质量;
(2)吃奶不宜逗乐 婴儿吞咽和咀嚼功能还不完善,逗乐可能会引起呛奶,甚至发生吸入性肺炎;
(3)不要摇晃或抛起婴儿 婴儿的头颈发育不全,大力的摇晃逗乐很容易伤到宝宝,甚至有生命危险。
哄睡禁忌
当宝宝哭闹不睡时,父母会想出各种方法来哄睡宝宝,但有些不正确的方法却会给宝宝的健康带来不利。
(1)摇睡:因为摇晃使婴儿的大脑在颅骨腔内震荡,造成脑组织表面小血管破裂,轻者发生癫痫、智力低下、肢体瘫痪,严重者可能会出现脑水肿,脑疝危及生命。
(2)陪睡:妈妈熟睡后不注意就可能压住宝宝,造成孩子窒息。
TIPs:哄睡妙招
(1)轻拍宝宝: 宝宝睡下后,如果他的情绪还是不太安定,妈妈可以边哼儿歌,边轻拍宝宝,给他一个惬意的心情和绝对的安全感。
(2)轻柔的音乐:可以选择一些轻柔的音乐帮助宝宝睡眠。要知道,宝宝对音乐具有天生的鉴赏力哦!
(3)背光而睡:宝宝待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适应了黑黑的睡觉环境。所以可以让宝宝朝着背光的方向睡,让他慢慢适应。
这6个地方请务必牢牢拉紧孩子!因为,真的很危险! 动物园
动物是大多数孩子喜欢的事,可是因为猛兽聚集,动物园也同样是需要极度遵守的一个地方,毕竟孩子被动物咬伤的事情也不只是个案。 去动物园游玩,妈妈们要全程陪同孩子。遇到熊山、狮虎山这样的游览区,一定要看好孩子不要太靠前。尤其是年龄太小的宝宝,远距离观赏即可。
不要随意投食动物,除非是指定的小小动物饲喂区,可以带孩子体验一把。千万不要"挑逗"动物,遇上动物发情期或是哺乳期,容易引起动物的敌视情绪,从而引发自身危险。
想要腹肌必须做到以下6种动作
1、空中蹬车
空中蹬车仰卧在地板上,下背部紧贴地面。双手放在头侧,手臂打开。将腿抬起,缓慢进行登自行车的动作。呼气,抬起上体,用右肘关节触碰左膝,保持姿势2秒钟,然后还原。再用左肘关节触碰右膝,同样保持2秒钟,然后慢慢回到开始姿势。
2、健身球卷腹
平躺在健身球上,双脚平放地上,双手放在头侧,手臂打开。下颏向胸前微收,呼气,收缩腹肌抬起上身约45度,保持2秒钟,然后慢慢回到开始姿势。为了保持平衡,两脚可以多分开些。如果增加难度,可以将双脚并起来做。
3、举腿卷腹
仰卧在地板上,下背部紧贴地面。双手放在头侧,手臂打开。双腿抬起与上身呈90度,双腿交叉,膝关节微屈。呼气,收缩腹肌,抬起上身,下背部不能离地,保持2秒钟,然后慢慢回到开始姿势。要注意保持下颏向胸前微收。
4、负重卷腹
首先调整下拉配重。龙门架支点调至最高位。双膝跪于龙门架平面一侧。
负重卷腹,膝盖距龙门架底座60-100cm,以头部不碰撞龙门架为准。双手紧握绳索拉把置于头后,保持双臂及腿部姿势固定,含胸、呼气同时收缩腹肌下拉,保持2秒钟抬起上身,然后慢慢回到开始姿势,重复。
5、反向卷腹
仰卧在地板上,下背部紧贴地面,双手放在身躯两侧,双腿抬起与上身呈90度,双腿交叉,膝关节微屈。收紧腹部肌肉,然后呼气略微抬起臀部,下背部略微离地,保持2秒钟,然后慢慢回到开始姿势。
6、传统卷腹
仰卧在地板上,下背部紧贴地面。双手放在头侧,手臂打开。双腿平放在地上并屈膝。下颏向胸前微收,收缩腹肌,呼气抬起上身,下背部不能离地,保持2秒钟,然后慢慢回到开始姿势。
通过肌电图仪(EMG)测试发现,空中登车是锻炼腹直肌最有效的练习。排名第二是举腿卷腹,第三是健身球卷腹。研究表明,当一种训练需要腹肌持续的稳定性和身体旋转时,腹肌能够产生最大的活动。由于需要在不稳定的环境下控制平衡,所以在进行卷腹训练时,健身球卷腹要比传统卷腹需要更多的肌肉收缩和控制。
事实上为达到最佳效果,建议尝试有规律地进行多种不同锻炼,因为这样可以锻炼到不同的肌肉并且不容易产生厌倦。不论选择哪种练习方式,训练和强化腹肌都需要时间和耐心。请记住,腹肌的训练目标是肌耐力,而非增大肌肉和力量。最后切记锻炼后进行肌肉伸展。
喂宝宝吃饭有什么讲究
NO.1 吃饭逗笑
情景一:每次家族聚会,三姑六婶隔了一段时间没见到宝宝了,总藏不住对宝宝的喜爱,一边给宝宝碗里夹菜添饭,一边逗宝宝玩,看到宝宝手舞足蹈的样子就觉得十分满足。
天真可爱的孩子人人都爱亲近,但过分的逗笑却会给宝宝造成极不好的后果:
◆宝宝的咀嚼功能不完善,气管和食管又隔得太近,边吃东西边说话或嬉笑,食物很容易走岔路,顺着打开的声门掉进气管,从而发生危险。
妈妈应该这样做
★吃饭时应保持安静,不要逗引孩子交谈、说笑或斥责孩子,让孩子专心吃饭。
NO.2 吃饭比快
情景二:宝宝吃饭总是磨磨蹭蹭,吃一会儿玩一会儿,妈妈看得心里很焦急,便提议跟宝宝来一场吃饭比赛,第一名才能得到奖励。宝宝一听,马上来劲了,把饭大口大口往嘴里扒,塞得腮帮子鼓鼓的,还不忘伸手跟妈妈要奖励。
比赛吃饭很容易给宝宝造成以下危险:
◆宝宝神经系统发育尚不成熟,吞咽反射不够灵敏,吞咽过急易使食物误入气管。
◆不利于唾液分泌和淀粉类食物的消化,影响吞咽和胃肠功能。
◆不利于牙齿和颌面部肌肉的发育。
◆孩子精神过于紧张,会出现饥饱不均的情况,更不利于孩子的生长。
妈妈应该这样做
★宝宝吃饭时应咀嚼得慢一些,对食物进行完全的消化吸收,并能使宝宝感到被咀嚼食物的甜味,从而增加食欲。
★一般每顿饭需用时间20分钟左右,这样才有利于健康。
NO.3 张口投喂
情景三:小李闲来无事嗑瓜子时,总爱跟孩子玩个小游戏:让孩子张开嘴,往嘴里投瓜子、花生米等小颗粒的食物,看能不能准确接住,逗得孩子十分开心。
宝宝不是动物,这样张口投喂的动作极其危险:
◆宝宝在接住食物的时候如果用力吸气,很容易把零食吸入气管,造成气管堵塞窒息,甚至会有死亡的危险。
妈妈应该这样做
★坚决杜绝跟孩子玩这类游戏,以免造成悲剧。
NO.4 哄逗喝酒
情景四:每天吃晚饭的时候,爷爷总喜欢用筷子蘸一点酒送到宝宝嘴里,看到宝宝尝了酒皱眉的样子,爷爷眉开眼笑。妈妈想阻止,可爷爷却说这样能锻炼宝宝的酒量,以后长大了应酬交际什么的就不怕了。
逗孩子喝酒,虽然量少,但孩子正处在生长发育期,身体各部及内脏器官还不成熟,对乙醇的耐受力和分解力较差:
◆即使是度数较低的酒,酒精也容易淤积在体内而引起中毒,严重的话还会影响脑部发育甚至致死。
妈妈应该这样做
★孩子成年前,应该滴酒不沾。
★家长一定要负起监护人的责任,下次朋友或长辈逗孩子喝酒,请果断拒绝他们。
小贴士:
异物吸入如何急救?
如果发现或怀疑小儿气管被卡住,最好不要拍打孩子背部,可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帮助食物从气道排出:
❤3岁以下孩子:
救护人应该马上把孩子抱起来,一只手捏住孩子颧骨两侧,手臂贴着孩子的前胸,另一只手托住孩子后颈部,让其脸朝下,趴在救护人膝盖上。在孩子背上拍1~5次,并观察孩子是否将异物吐出。
如果实行了上述操作,异物没出来可以采取另外一个姿势,把孩子翻过来,躺在坚硬的地面或床板上,抢救者跪下或立于其足侧,或取坐位,并使患儿骑在抢救者的大 腿上,面朝前。抢救者以两手的中指或食指,放在患儿胸廓下和脐上的腹部,快速向上重击压迫,但要很轻柔。重复,直至异物排出。
❤3岁以上孩子:
抢救者站在病人背后,用两手臂环绕病人的腰部,然后一手握拳,将拳头的拇指一侧放在病人胸廓下和脐上的腹部。再用另一手抓住拳头,快速向上重击压迫病人的腹部。重复以上手法直到异物排出。如果发现或怀疑小儿气管被卡住,最好不要拍打孩子背部,可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向孩子上腹部施压,增加胸腔压力,帮助食物从气道排出。
家长哄孩子切记请勿大幅度摇晃
首先,了解摇晃孩子的危害在哪。婴幼儿颈部的肌肉力量较弱、韧带弹性较差,而头部的重量要靠颈部的肌肉和韧带支撑,因此摇晃很容易导致颈部受到扭伤。当父母摇晃孩子或将其高高抛起时,容易导致体内血液不时的冲击大脑引起脑部暂时性充血。当长时间重复动作时,会引起脑损伤,将导致孩子厌食、嗜睡等症状。此外,孩子处于摇晃状态时会引起局部性贫血,表现出脸色苍白、呼吸困难甚至呕吐、昏厥等症状,长此以往会导致智力下降、运动障碍等大脑实质性损伤。
大幅度摇晃对孩子不利,但是轻轻的摇动,避免一些对孩子不利的动作,还是可以用这一招哄哄孩子。轻摇孩子最重要的是保护好颈部,抱着孩子时应当用手撑住其颈部。如果使用摇篮时要注意要轻轻的摇晃,同时不要让宝宝长时间呆在摇篮中,也不要长时间同一频率摇晃摇篮。
在同幼儿玩耍时要避免危险的一些动作,不要以剧烈摇晃的方式安慰他、不要将其抛在空中或床上、避免快速旋转等。孩子哭闹,尽量采取其他方式安慰宝宝哭闹、哄宝宝睡觉等,摒弃摇晃宝宝的方式。
正确哄睡宝宝的方法:婴幼儿哭闹想睡觉,母亲温柔的怀抱和触抚能起到很好的安慰作用,最有效的办法是把宝宝放在床上,用手轻轻拍或抚摸宝宝的背并轻轻哼摇篮曲。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家长出于对婴儿的喜爱,喜欢抱着孩子用力摇晃或向空中抛;这些做法都对婴儿的健康不利,甚至会导致严重后果。
盘点出6种最危险的逗孩子的动作,家长们要记住了,千万别这样做了!
抛宝宝
危险动作:用手托住宝宝的身体,往上抛出三四尺高,在其下落时用双手接住。
对宝宝的危害:宝宝自上落下,跌落的力量非常大,不仅有可能损伤成年人,而且成年人手指也有可能戳伤宝宝,如果被戳到要害部位,会引起内伤。更危险的是,一旦未能准确接住宝宝,后果不堪设想。
“坐飞机”
危险动作:双手分别抓住宝宝的脖颈和脚腕,用力往上举,同时转圈。
对宝宝的危害:这种逗乐方式不仅有跌伤宝宝的危险,还有导致脑瘫的危险。 因为这种快速旋转,会使宝宝的脑组织与颅骨相撞,损伤脑神经,影响大脑的发育。
转圈
危险动作:大人双手抓住宝宝的两只手腕,提起后飞快转圈。
对宝宝的危害:这种逗乐会使宝宝转得头晕眼花,放在地上站立不稳,甚至跌伤。有时还因离心力的作用,容易使宝宝的手腕关节脱位。
抛投食物
危险动作:让宝宝张开口,向其口内投花生米或豆子,投一次吃一粒,这是十分危险的游戏。
对宝宝的危害:一旦花生米或豆子投入气管,或宝宝笑时呛入气管,轻者呛咳,重者窒息。
过多逗笑宝宝
危险动作:适当地逗逗小宝宝,既可给家庭带来乐趣,也能使宝宝在笑声中健康成长。但是,过分的逗笑却会带来一些不好的后果。
对宝宝的危害:宝宝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如果逗得笑声不绝,会造成瞬间窒息、缺氧,引起暂时性脑缺血,有损脑功能,还可能引起口吃。过分张口大笑,容易造成下颌关节脱臼。睡前逗笑,还会影响宝宝入睡。
乱捏鼻子
危险动作: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看到宝宝的鼻子长得扁,或者想逗宝宝乐,喜欢用手捏宝宝的鼻子。
对宝宝的危害:常捏鼻子会损伤粘膜和血管,降低鼻腔防御功能,容易受到细菌、病毒侵犯而生病。乱捏鼻子会使鼻腔中的分泌物、细菌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诱发中耳炎。
5种方式逗宝宝有点危险
和宝宝逗乐是一件很有益的事情,不但可以增进你和宝宝的感情,还可以促进宝宝体格和大脑发育,只要稍微注意一下方式即可。
适当跟宝宝逗乐、嬉戏,不仅能增进亲子间的情感,促进宝宝的体格和大脑发育,也是与宝宝沟通的一种好方式。但是亲子嬉戏应该是健康、适度的,否则会有许多隐患,不利于宝宝的成长,甚至危害宝宝的健康。
方式一、找“小鸡鸡”
有些大人喜欢逗宝宝找自己的“小鸡鸡”,或者用手捏摸宝宝的“小鸡鸡”。
危害性:宝宝的生殖器和尿道黏膜比较娇嫩,容易损伤,而且这种逗乐还会助长宝宝成人以后出现手淫的坏习惯。此外,大人手上沾染的病菌也会乘机侵入,这势必造成感染,报纸上就曾有因逗弄宝宝生殖器,造成宝宝患性病的报道。
方式二、拔萝卜
大人双手托住宝宝的下巴往上提,逗得宝宝哈哈大笑,这就是所谓“拔萝卜”。
危害性:这种玩法最容易扭伤宝宝的脖颈,损伤脊椎骨。轻者疼痛不止,重者会导致瘫痪。电视剧《大宅门》里就出现过这样逗嬉宝宝而发生的悲剧。
方式三、转圈子
大人双手抓住宝宝的两只手腕,飞快地转圈。转得宝宝头晕眼花,甚至放在地上都站立不稳。
危害性:这种玩法最容易拉伤宝宝的关节,造成肘关节及肩关节脱位或半脱位。
方式四、坐飞机
坐飞机是指大人一手抓住宝宝的脖颈,一手抓住宝宝的脚腕,用力往上一抛,飞快地转圈圈。也有人用手托住宝宝的屁股,向上高抛。宝宝往往因为新鲜、刺激,被这样的游戏逗得哈哈大笑。
危害性:这两种逗乐方式不仅容易使宝宝跌伤,而且还会造成“摇晃综合征”,导致脑瘫的危险。因为宝宝的脑组织及脑血管比成人脆弱娇嫩,把宝宝向上抛或自由落下,两者均可产生速度差,它类似飞机起降或坐过山车时产生的加速度。加速度会使宝宝的颅骨与脆弱的脑组织相互发生碰撞,导致脑震荡,脑挫裂伤,重者则会发生生命危险。
方式五、捏鼻子
有些人见宝宝鼻子长得扁些,或想逗宝宝笑,常用手捏宝宝鼻子。
危害性:这么做不利于宝宝健康,因为宝宝的鼻腔黏膜娇嫩,血管丰富,外力作用会引起损伤或出血,甚至并发感染。宝宝的耳咽管较粗、短、直,位置又比成人低,乱捏鼻子会使鼻腔中的分泌物通过耳咽管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如果成人手上粘有感冒病毒,这样捏鼻子最容易使宝宝染上病毒性感冒。
容易危害宝宝的危险游戏
危险游戏:抛宝宝
危险动作:用手托住宝宝的身体往上抛出三四尺高,在其下落时用双手接住。
危害宝宝:宝宝自上落下,跌落的力量非常大,不仅有可能损伤成年人,而且成年人手指也有可能戳伤宝宝,如果被戳到要害部位,会引起内伤。在接住宝宝的瞬间,如果下落姿势不正确,很可能损伤宝宝的脖子,造成颈椎的损伤。更危险的是,一旦未能准确接住宝宝,后果不堪设想。
危险游戏:“坐飞机”
危险动作:双手分别抓住宝宝的脖颈和脚腕,用力往上举,同时转圈。
危害宝宝:这种逗乐方式不仅有跌伤宝宝的危险,还可导致宝宝脑部受伤。因为这种快速旋转,会使宝宝的脑组织与颅骨相撞,损伤脑神经,影响大脑的发育。
危险游戏:转圈子
危险动作:大人双手抓住宝宝的两只手腕,提起后飞快转圈。
危害宝宝:这种逗乐会使宝宝转得头晕眼花,放在地上站立不稳,甚至跌伤。有时还因离心力的作用,容易使宝宝的手腕关节脱位。
危险游戏:“中弹”
危险动作:让宝宝张开口,向其口内投花生米或豆子,投一次吃一粒,这是十分危险的游戏。
危害宝宝:一旦花生米或豆子投入气管,或宝宝笑时呛入气管,轻者呛咳,重者窒息。
危险游戏:过多逗宝宝笑
危险动作:适当地逗逗小宝宝,既可给家庭带来乐趣,也能使宝宝在笑声中健康成长。但是,过分的逗笑却会带来一些不好的后果。
危害宝宝:宝宝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如果逗得笑声不绝,会造成瞬间窒息、缺氧,引起暂时性脑缺血,有损脑功能,还可能引起口吃。过分张口大笑,容易造成下颌关节脱臼。睡前逗笑,还会影响宝宝入睡。
危险游戏:“拔萝卜”
危险动作:有些大人想试一下宝宝的重量或者逗宝宝开心,和宝宝玩“拔萝卜”的游戏,双手拉住宝宝的手臂提离地面。
危害宝宝:这种动作最易扭伤宝宝的手腕关节和肩关节,导致脱臼,增添宝宝的痛苦。
危险游戏:乱捏鼻子
危险动作: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看到宝宝的鼻子长得扁,或者想逗宝宝乐,喜欢用手捏宝宝的鼻子。别小看这轻轻的一捏,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危害宝宝:常捏鼻子会损伤宝宝的鼻黏膜和血管,降低鼻腔防御功能。宝宝容易受到细菌、病毒侵犯而生病。乱捏鼻子会使宝宝鼻腔中的分泌物、细菌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诱发中耳炎。
危险游戏:拧宝宝面颊
危险动作:宝宝长得活泼可爱,父母和亲朋好友常常喜欢用手拧宝宝的面颊,专家表示,这样很容易让宝宝受伤。
危害宝宝:宝宝面颊脂肪垫丰满,肌肉张力低,常受刺激易使局部软组织和血管神经受到损伤。此外,如经常受到刺激,腮腺和腮腺管收缩能力会降低,可引起宝宝流涎和腮腺感染。
危险游戏:口对口喂食
危险动作:父母害怕宝宝被烫着,在给宝宝喂食时,喜欢自己先尝一下或者将食物嚼烂,然后用嘴将食物喂给宝宝,这也有潜在的害处。
危害宝宝:这样做易将细菌传给宝宝,增加宝宝患病的机会,尤其是某些经唾液传播的传染病如甲型肝炎、肺结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