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出牙口腔保健要注意
婴儿出牙口腔保健要注意
婴儿出牙的顺序
4~6个月的宝宝开始出牙了,人的一生有两副牙齿,出生后长出的第一副称乳牙,到6岁左右换牙,换牙时生长的牙齿是恒牙,乳牙长出的时间因人而异,有早有晚。一般6个月开始出牙,也有的宝宝4个月就开始长牙,或9~10个月才开始出牙。通常最先长出的是下切牙(下门牙),然后长出4颗上切牙,多数小儿到1岁时即已长出4上2下6颗牙齿。此后,中间有几个月的停顿,接着又陆续长出6颗新牙,包括2颗下切牙和上下4颗乳磨牙(板牙),乳磨牙长出的位置离切牙稍远,为将来长出的尖牙(虎牙)留下空位。第一乳磨牙长出后,中间又有几个月停顿,接着上下4颗尖牙从第一乳磨牙之间的空隙脱颖而出,这通常在 1.5~2岁,最后长出的4颗第二乳磨牙,其位置紧靠第一乳磨牙之后,一般是于2~2.5岁时长出。出牙的数日一般是月龄减4~6。
出牙口腔保健
宝宝从6个月开始出牙到2岁半左右乳牙基本出齐,这段时间内宝宝基本上隔几个月就出几颗牙齿,因此特别要注意孩子的口腔卫生。宝宝长牙是一种生理现象,有的宝宝没有任何异常情况,爸爸妈妈只需在每次进食后喂点温开水,注意口腔清洁就可以了。但有宝宝会出现流口水、低热、腹泻,这时除了注意生活上的护理外,还应考虑到孩子出牙时容易受到刺激,最好用你的手指帮助宝宝轻轻按摩牙龈,最好每次晚餐后用温水或2%苏打水清洗口腔,保持口腔清洁,防止细菌繁殖而发生口腔感染。出牙期间生病时,应去医院看病。
流口水
4~6个月的宝宝很容易流口水,妈妈看到自己的宝贝整天下巴湿湿的,好像总擦不干,很伤脑筋。流口水也称流涎,医学上称口水为唾液,唾液是由口腔内的唾液腺分泌的,唾液量的多少取决于唾液腺的发育情况。新生儿时期,唾液腺不发达,唾液分泌极少,所以口水不多。而4~5个月后,宝宝增加了一般性食物(辅食),唾液分泌增多,但宝宝没有吞咽唾液的习惯,口水流出增多。6~7个月时乳牙的长出易引起唾液反射性增多,但口腔发炎如齿龈炎、溃疡性口腔炎、疱疹性咽炎也易流口水。随着年龄的增加,流口水现象会消失,这也称生理性流涎,家长不必担心。如果2~3岁以上孩子还经常流口水,则为病态现象,应去医院就诊。
小儿口腔保健的饮食习惯有哪些
纤维性食物有利于小儿口腔保健
儿童应注意平衡膳食,做到不挑食,特别是多吃蔬菜和新鲜水果等纤维含量高、营养又丰富的食物,这样,既有利于牙齿的自洁作用、不易患龋病,又有利于口腔颌面的生长发育,促使牙齿排列整齐,增强咀嚼功能。
现在市售的儿童食品均做工精细,入口即化且甜粘,无需用力咀嚼即可下咽。这样一方面容易造成食物残渣在牙齿表面的堆积,诱发龋齿;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口颌发育和咀嚼功能的小儿口腔保健。
甜食与儿童龋病
学龄前儿童喜食甜食,且以软性食物为主,粘稠性强,含糖量高,易发酵产酸。小儿口腔保健首先就要不吃甜食,加之儿童的睡眠时间长,口腔处于静止状态,唾液分泌减少,自洁作用差,同时又不能有效地进行口腔清洁,使得龋齿发生的可能性增加。
研究证明每天食糖量的多少与龋齿的发生成正相关,因此小儿口腔保健要尽量减少摄取糖的量和频率。从某种意义上说,摄取糖的次数可能比总量的多少更具危害性。另外,可以食用含糖的替代品——甜味剂,如木糖醇的食物。
降低喝酸性饮料的频率和数量
频繁饮用酸性饮料(如果汁、碳酸饮料和奶制品饮料)可使牙面与酸性物质直接接触的时间增加,引起牙齿脱矿,导致牙齿过敏,遇到冷热酸甜就敏感甚至疼痛。另外,饮料中的糖易被细菌代谢,长期大量饮用使得患龋的风险大大提高。小儿口腔保健最好使儿童养成喝白开水的习惯,或尽量减少喝碳酸饮料的量和频率,提倡用吸管吸入饮料。喝完饮料后应以清水漱口,稀释口腔内的酸性物质。
口腔保健方法
1. 骨漱方法。首先闭上嘴巴,牙齿咬紧。然后充分地用舌头和两腮进行运动。这时口腔中的唾液会增加,等到口中唾液满口时,再分成几次下咽。这个方法一来可以利用唾液对口腔进行清洁作用,二来可以锻炼两腮的肌肉力量。
2. 运舌方法。用舌头沿着牙齿外部从左到右来回运动,运动时口腔会产生大量唾液,等到唾液满口时,再分成几次进行下咽。这个方法一来增加唾液的数量,有利于胃肠道的消化,二来具有防口臭、口苦的功能。
3. 叩齿方法。闭上嘴巴,然后让上齿和下齿进行叩击。叩击时应该注意牙齿要全部触碰到、力量不要太大,并且注意不要咬到舌头。这通过这个方法可以让牙齿更加坚固,不易脱落。
4. 牙龈按摩法。用手指在牙龈表面进行有规律的上下、左右的按摩,依次按摩上齿和下齿、内面和表面。这种方法可加快牙龈的血液循环速度,增强牙龈的抵抗力,从而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
小儿口腔保健在饮食上面的禁忌有哪些
小儿口腔保健一、提倡母乳喂养
母乳是婴儿最好的天然食品,它具有热量高,富含婴儿需要的各种营养素,还有较多的酶和抗体,有利婴儿的消化、吸收和抵抗疾病。直接哺乳既方便又卫生、经济。所以提倡纯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喂奶时应注意喂奶姿势,最好坐姿抱着孩子喂,左右轮换喂奶,以免影响婴儿颌面部的生长发育。
虽然从妇幼保健的角度来说,提倡按需喂养母乳至2岁,但从口腔保健来说超长期的母乳喂养会增加患龋的风险。所以更应提倡按需规律喂养。
小儿口腔保健二、人工喂养注意事项
奶瓶是人工喂养的工具。奶瓶喂养时应选用适合婴儿年龄的奶嘴,避免因孔洞太大奶夜流得过快,使咀嚼肌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喂奶时应抱着婴儿喂,避免让孩子躺着喝奶,不要把奶瓶压住上前牙,以免影响颌面发育。
婴幼儿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含着装有奶或其他甜饮料的奶瓶作为安慰剂,尤其是打盹和睡觉时。另外,应注意奶瓶中的内容物,奶瓶中应该只有水和牛奶。
小儿口腔保健三、限制含糖饮料和食物的摄入
碳水化合物是人体能量的来源,是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营养成分之一。但精制碳水化合物问题主要是其中的糖类与龋齿的发生有关。家长应限制含糖饮料和食物的摄入,减少糖的用量和食用频率。
儿童1岁后,尽量在两餐间仅给水或不加糖的奶。天然果汁含糖很高,给孩子喝时尽量用杯子喝。如果孩子能直接吃水果的话,应直接吃水果对牙损伤最小。
小儿口腔保健四、不要把细菌口口相传传递给孩子
口腔中的唾液是细菌传播的载体。喂养人可以通过亲吻、用自己的筷子喂孩子、把食物嚼碎喂给孩子、把食物放到自己口中试温度等方式把口腔中的致病细菌传播给孩子,其中致龋细菌越早传播给孩子,孩子越易早患龋齿。所以看护人应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状况,纠正不良的喂养方式,避免把致病菌传播给婴幼儿。
牙齿养生的小技巧
那么,日常该怎么护理你的口腔呢?下面,我为你推荐几个口腔保健操,让你不花钱呵护牙齿健康。
牙齿养生:让你健齿不花钱的口腔保健操
1、手指按摩
在漱口后用干净食指以垂直方向由牙龈向牙冠按摩,内外上下左右依次进行。然后改为沿牙龈水平方向按摩,依次分区进行,一次按摩大约5分钟。
2、转舌按摩
转舌按摩,翻卷舌尖,紧贴牙龈,进行360度旋转。先对外侧牙龈进行按摩,再对内侧牙龈进行按摩,每次进行30~40次。
3、叩牙
叩牙是我国较为传统的一种牙齿保健法。操作时只要上下牙齿互相碰击,发出牙齿撞击的声音即可。推荐早晚各进行一次,每次30~40次。
4、鼓漱
转舌按摩几次,当感觉有唾液产生时不要咽下,继续搅动。等唾液渐渐增多后,开始用唾液漱口30次左右。对于有口腔疾病的一侧牙齿可以着重多漱几次,当感觉患牙部位不舒服时,也可以多漱几回。
婴儿出牙顺序表
一阶段:5~10个月 上下各长两颗乳中切牙
二阶段:6~14个月 上下各长两颗乳侧切牙
三阶段:10~17个月 上个各长两颗第一乳磨牙
四阶段:18~24个月 上下乳尖牙各长两颗
五阶段:20~30个月 上下各长两颗第二乳磨牙
孩子出生时,乳牙长在牙床内,已经做好了长牙的准备。但开始长牙的时期和牙齿长全之前的速度各人差异很大。
据统计,平均起来,出生后5个月前开始长牙的占10%、7个月前长牙的占50%、10个月前长牙的占90%。另外,还有俗称“魔牙”的,即生下来的时候就已经长牙的婴儿,也有生后10个月还未长出牙的婴儿,后者约占1成。
宝宝长牙一般都是门牙或者下面中间的两颗先萌发出来的,但有些宝宝的长牙顺序可能有点不一样。中国母婴品牌网发现,宝宝牙齿的生长次序一般是无关紧要的,如果孩子发育、发展正常,没有特别的疾病,即使开始长牙多少晚些也不必担心,方便的时候可以去接受一下体检。
帮宝宝养成口腔保健习惯
良好的口腔保健习惯应该从小养成,尤其是从小婴儿期就该开始。别说孩子不听话,好多时候是家长在犯懒,因为小宝宝的口腔保健主要靠家长来完成。
婴幼儿期是指孩子从出生后到3周岁前的这一段时间。由于孩子较小,对外界的食物摄取也不是太多,因此,许多家长经常忽略了这一时期宝宝的口腔保健。
新生儿刚刚出生时,口腔内常常会有一定的分泌物出现,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一般不用擦去。出现此情况,可以定时给婴儿喂一些温开水,用来清洁口腔中的分泌物,以保持口腔洁净。如果经以上处理,宝宝的口腔中仍有脏物或分泌物,不必过于着急,应让婴儿侧卧,用一块小毛巾或围嘴围在婴儿的颌下,家长洗净手后,用棉签蘸上少许淡盐水或温开水,按照先口腔内两颊部、齿龈外面,后齿龈内面及舌头的顺序进行清洗。由于宝宝的口腔黏膜极其柔嫩、唾液少、易损伤且导致感染,因此在清洗时一定注意动作要轻。
一段时间之后,要逐渐养成每日早晚用干净纱布或手帕蘸温开水清洁宝宝牙龈的习惯(即使乳牙没有生出也要坚持)。这样做可以保持宝宝口腔内的清洁,为乳牙的萌出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6个月后,宝宝的乳牙萌出,此时,可以让孩子坐在家长的膝上,将干净纱布或手帕缠在手指上,轻轻擦洗宝宝刚刚萌出的乳牙,如果孩子不反对,可以用不超过绿豆大小的牙膏,但要注意防止儿童吞咽牙膏。
12个月以后,家长就要给宝宝当刷牙的老师了。您可以先为孩子示范刷牙,开始时,可以让宝宝拿一把牙刷不放牙膏进行模仿,进而手把手帮助孩子完成刷牙,用不了多久,您的宝宝肯定能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总之,良好口腔习惯的养成,一是靠家长,要及早进行,细心进行,不能敷衍了事;二是帮助宝宝一定要从小做起,越早越好,切不可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给宝宝的口腔留下不健康的隐患。
口腔保健按摩
按摩颊车穴
首先来寻找颊车穴,咬紧牙关,在下颌处可以摸到一个凸起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颊车穴。对于老年人,经常揉按这个穴位可以防止牙齿松动、缓解牙齿疼痛,特别是上排的牙齿。对普通人来说,揉按此穴还有利于预防口角皱纹的出现。
揉按大陵穴
揉按大陵穴最大的一个功效就是防治和治疗口臭。这一个穴位位于手腕横纹的中点。在空闲时间多揉按这一个穴位,就可以有效地缓解由各种口腔疾病、呼吸疾病和胃肠道疾病所引起的口臭,使你的口气变得清新。
叩齿健齿
叩齿是中国古代最盛行的一种养生术之一。在每天的早上和晚上,上排和下排的牙齿相互扣动一百次以上,就可以达到强健牙齿的功效。另外在叩齿过程中还会产生唾液,有利于清洁口腔。